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喂子坪秦岭杂岩麻粒岩相变沉积岩的变质作用p-T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1
作者 刘学锋 苟龙龙 +2 位作者 田智博 周峰 马椰婷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303,共30页
秦岭杂岩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带,是研究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岩石构造单元。喂子坪地区发育有典型的秦岭杂岩,其中的混合岩是由变沉积岩经历了强烈的深熔作用形成的。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岩相学、变质相平衡模拟和LA-ICP... 秦岭杂岩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带,是研究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岩石构造单元。喂子坪地区发育有典型的秦岭杂岩,其中的混合岩是由变沉积岩经历了强烈的深熔作用形成的。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岩相学、变质相平衡模拟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以深入揭示它们的变质温压演化特征,进而阐明它们指示的构造意义。混合岩的中色体由含石榴子石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含石榴子石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含石榴子石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只记录了峰期变质矿物组合,为镁铁闪石+石榴子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钛铁矿+熔体,而含石榴子石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记录了3个变质演化阶段,分别是早期进变质阶段(M1):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峰期变质阶段(M2):镁铁闪石+石榴子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钛铁矿+熔体;退变质阶段(M3):普通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熔体。全岩成分视剖面图模拟计算显示含石榴子石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含石榴子石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压力峰期的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790~810℃/990~1040 MPa和840~862℃/1000~1190 MPa。含石榴子石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3组局部矿物组合域成分视剖面图模拟计算得到压力峰期后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为735~814℃/400~810 MPa、721~794℃/430~700 MPa、740~810℃/470~780 MPa。因此,本研究揭示了喂子坪地区秦岭杂岩片麻岩记录了近等温降压的p-T轨迹。L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含石榴子石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和2个浅色体样品中的变质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83.2±7.0 Ma、400±3.6 Ma和406.7±7.8 Ma。结合已发表的数据,喂子坪地区变沉积岩麻粒岩相峰期变质作用和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的时代约为410~390 Ma,而约380 Ma的年龄可能代表退变质冷却到固相线的时代。片麻岩近等温降压的变质演化轨迹指示喂子坪地区秦岭杂岩的变沉积岩在下地壳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随后的快速抬升,与碰撞造山引起的地壳增厚和随后的地壳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秦岭杂岩 深熔作用 相平衡模拟 近等温降压p-t轨迹
下载PDF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p-T-t轨迹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
作者 金维浚 石耀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A08期127-134,共8页
模拟设计了拆沉底辟模型、叠瓦俯冲纯剪切伸展模型二组共9种模型。拆沉底辟模型,第一阶段pTt轨迹在地幔热影响下都为降压增温过程,第二阶段pTt轨迹明显不同,快速折返速率下为近等温降压,从深部抬升到岩石圈底为显著... 模拟设计了拆沉底辟模型、叠瓦俯冲纯剪切伸展模型二组共9种模型。拆沉底辟模型,第一阶段pTt轨迹在地幔热影响下都为降压增温过程,第二阶段pTt轨迹明显不同,快速折返速率下为近等温降压,从深部抬升到岩石圈底为显著的降压升温、近等温降压过程,从岩石圈底部经过地壳出露地表为降温降压过程。慢速抬升速率下,为降温降压。模拟比较了底辟上升俯冲板片形态不变与板片形态改变模型,陆壳与陆壳俯冲碰撞和陆壳与洋壳俯冲碰撞,在岩石圈深度范围内pTt轨迹形态基本相似,首先是等温降压然后降温降压。叠瓦俯冲纯剪切伸展模型,快速伸展速率下pTt轨迹表现出3个不同的阶段:从降温降压到近等温降压,然后再降温降压。慢速伸展速率下pTt轨迹为开阔弧形形态,首先为降压增温,然后为降压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p-t-T轨迹 数值模拟 变质岩 变质带
下载PDF
影响超高压变质岩P-T-t轨迹特征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范桃园 石耀霖 +1 位作者 汪集旸 杨长春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52-1360,共9页
P-T-t轨迹是研究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演化过程主要的方法之一,是提出合理地球动力学模型的主要依据.准确理解影响P-T-t轨迹的因素对于理解超高压变质岩的俯冲-折返至关重要.运用增生楔、角落流、浮力抬升模型解释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演化的基... P-T-t轨迹是研究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演化过程主要的方法之一,是提出合理地球动力学模型的主要依据.准确理解影响P-T-t轨迹的因素对于理解超高压变质岩的俯冲-折返至关重要.运用增生楔、角落流、浮力抬升模型解释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演化的基础上,定量的探讨了不同俯冲速度、不同俯冲角度、不同俯冲阶段、剪切应变生热等因素对P-T-t轨迹的影响.板块持续的高速俯冲,不仅可以使得俯冲带形成低温环境,而且在陆壳岩石俯冲到地幔经受超高压变质作用后返回地表浅部的过程中,超高压变质岩在地幔滞留的时间短,为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较低的俯冲速度不利于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p-t-t 有限元模拟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P-T-t轨迹的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7
4
作者 范桃园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7-635,共9页
综合现有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同位素年龄等研究成果 ,同时结合新西兰南岛北端陆壳俯冲的最新发现 ,提出了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四阶段演化模式 :板片俯冲形成增生楔、板片俯冲驱动角落流、板片拆离浮力抬升至Moho深度和后期上地壳伸... 综合现有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同位素年龄等研究成果 ,同时结合新西兰南岛北端陆壳俯冲的最新发现 ,提出了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四阶段演化模式 :板片俯冲形成增生楔、板片俯冲驱动角落流、板片拆离浮力抬升至Moho深度和后期上地壳伸展阶段 .以此为定量模拟的出发点 ,利用二维有限元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演化进行了动力学和热演化模拟 ,追踪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演化过程中的质点路径以及对应的P T t轨迹 .计算的P T t轨迹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均能与实测结果较好吻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苏鲁地区 超高压变质作用 p-t-T轨迹 有限元模拟 地球动力学 同位素年龄 热演化模拟
下载PDF
东南极米洛半岛尖晶石-堇青石麻粒岩变质作用与年代学研究
5
作者 刘昕淑 王伟 +4 位作者 保红 龚庭楠 湛礼卿 刘晓春 赵越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7-505,共19页
东南极普里兹构造带被认为受到格林维尔期及泛非期两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分别与罗迪尼亚和冈瓦纳超大陆的演化密切相关,但对两期构造热事件的性质还存在争议。为了进一步完善该构造带的演化历史,从矿物学、岩石学、相平衡模拟、锆石年... 东南极普里兹构造带被认为受到格林维尔期及泛非期两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分别与罗迪尼亚和冈瓦纳超大陆的演化密切相关,但对两期构造热事件的性质还存在争议。为了进一步完善该构造带的演化历史,从矿物学、岩石学、相平衡模拟、锆石年代学等角度对普里兹构造带米洛半岛尖晶石-堇青石麻粒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主期矿物组合为尖晶石+堇青石+黑云母+矽线石+少量石榴子石+钾长石+钛铁矿,温压条件为870~910℃、0.64~0.69 GPa,晚期退变至810~820℃、0.49~0.53 GPa,并暗示了更高的峰期变质条件(T>910℃,P>0.69 GPa)。CL图像显示锆石具有明显的核-幔-边结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显示核部年龄主要集中在613±7 Ma到877±9 Ma,最大值916±11 Ma,比典型的格林维尔期年龄年轻。锆石边部加权平均年龄为526±8 Ma,其Th/U比值范围较大(0.06~1.23),多数Th/U比值较高(>0.1),应代表峰后冷却结晶阶段。尖晶石-堇青石麻粒岩记录了中低压/高温—超高温的变质条件,结合区域已有资料,可能具有顺时针轨迹,其变质演化历史可能反映了碰撞造山之后的伸展阶段,推测与冈瓦纳超大陆的聚合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 尖晶石-堇青石麻粒岩 p-t轨迹 高温—超高温变质 相平衡模拟
下载PDF
油气烃类体系完整P-T相图模拟计算 被引量:5
6
作者 汤勇 孙雷 +1 位作者 李士伦 郭平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5期54-57,共4页
通过对油气烃类体系相平衡热力学理论模型的分析 ,建立了以摩尔质量等比例关系和体积等比例关系表示的油气烃类体系完整P -T(压力 -温度 )相图的模拟计算方法。运用该原理并结合状态方程 ,模拟计算了典型的凝析油气体系、挥发油气体系... 通过对油气烃类体系相平衡热力学理论模型的分析 ,建立了以摩尔质量等比例关系和体积等比例关系表示的油气烃类体系完整P -T(压力 -温度 )相图的模拟计算方法。运用该原理并结合状态方程 ,模拟计算了典型的凝析油气体系、挥发油气体系和黑油体系的两种表现式的完整P -T相图。所得相图形态可直观地给出不同类型油气相态特征 ,不仅可为石油工业油气藏类型识别、开发阶段预测以及油气分离工艺设计等提供依据 ,而且在理论研究上还可用于评价状态方程对不同油气烃类体系的适应程度 ,检验烃类体系—状态方程模型—流体热力学参数场之间的热力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体系 烃类 P—T相图 模拟计算 相平衡 闪蒸 泡点 露点
下载PDF
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岩的P-T-t轨迹和其形成的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3
7
作者 梅华林 庄建民 杨传夏 《福建地质》 1993年第3期182-194,共13页
闻北前寒武纪变质岩是华夏古陆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闽北麻源群和马面山群变质岩详细的变质变形关系的研究和石榴子石环带测定P-T-t轨迹的应用,结合构造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证实了麻源群变质岩形成于早元古代或更老年代... 闻北前寒武纪变质岩是华夏古陆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闽北麻源群和马面山群变质岩详细的变质变形关系的研究和石榴子石环带测定P-T-t轨迹的应用,结合构造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证实了麻源群变质岩形成于早元古代或更老年代,在早元古代末期遭受过中压、中高温变质,但在晚元古代晋宁期与中元古代形成的马面山群岩石一起经历了强烈的变质变形作用,表现为早元古代麻源群岩石遭受强烈改造,具有早期地壳再活化特点。麻源群岩石完整的晋宁期变质P-T-t轨迹不支持正常大陆碰撞的假说,它的形成与异常的地幔热流有关,很可能为一种地壳增厚和地幔减薄的动力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前寒武纪 变质岩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基于P-T模型估算雨养大豆田蒸散量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文心 贾志军 董一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基于2005—2007年涡度相关系统实测值和小气候观测资料,利用Priestley-Taylor(简称P-T)模型对三江平原雨养大豆田5—10月的蒸散量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P-T模型参数α采用常规值1.26时,大豆出苗前和生长期模拟值明显大于实测值,大... 基于2005—2007年涡度相关系统实测值和小气候观测资料,利用Priestley-Taylor(简称P-T)模型对三江平原雨养大豆田5—10月的蒸散量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P-T模型参数α采用常规值1.26时,大豆出苗前和生长期模拟值明显大于实测值,大豆收割后模拟值明显小于实测值,模型不能用于模拟大豆田蒸散量。大豆生长期内参数α与叶面积指数呈对数正相关关系;当饱和水汽压差较小时,参数α与其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当饱和水汽压差较大时,参数α与其呈幂函数负相关关系。大豆出苗前参数α与太阳辐射呈正相关关系,与饱和水汽压差呈负相关关系;大豆收割后参数α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依据回归方程修正参数α后,多个用于检验模型模拟效果的统计量均表明:P-T模型对不同时期大豆田蒸散量的模拟精度明显提高,能够较好地估算大豆田蒸散量。总而言之,P-T模型必须修正参数α方可用于估算三江平原雨养大豆田蒸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模型 参数α 蒸散量 雨养大豆田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武关杂岩石榴黑云片岩的变质作用P-T轨迹与构造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江媛媛 向华 张泽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63-2574,共12页
秦岭造山带是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长期汇聚的产物。该造山带以商南-丹凤缝合带为界分为早古生代的北秦岭造山带和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南秦岭造山带。武关杂岩位于南秦岭造山带的北缘,被认为是一套形成于弧前盆地的杂岩,原岩沉积时代为泥盆... 秦岭造山带是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长期汇聚的产物。该造山带以商南-丹凤缝合带为界分为早古生代的北秦岭造山带和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南秦岭造山带。武关杂岩位于南秦岭造山带的北缘,被认为是一套形成于弧前盆地的杂岩,原岩沉积时代为泥盆纪-早石炭纪,经历了晚石炭纪变质作用。本文对武关杂岩的石榴黑云片岩进行了岩石学研究。该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石榴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含少量白云母、金红石和钛铁矿。变斑晶石榴石具有明显的生长成分环带,其核部以MgO含量增加和MnO降低为特征,幔部FeO含量逐渐增加,MgO、CaO和MnO逐渐减少,而在边部CaO明显升高,MgO、FeO和MnO含量不同程度降低。相平衡模拟和温压计计算结果表明,石榴黑云片岩具有复杂的顺时针P-T轨迹,早期进变质阶段(M1)为升温升压过程,峰期条件为~695℃和~8.3kbar,变质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核)和所含的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及钛铁矿包裹体;中期退变质阶段(M2)是降温降压过程,达到~615℃和~6.2kbar变质条件,变质矿物组合是石榴石(幔)和包含的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白云母和钛铁矿包裹体;晚期是以近等温升压为特征的进变质过程(M3),达到~620℃和~9.1kbar条件,变质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边)和基质矿物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白云母和金红石。M1和M2阶段的构造了一个"发夹状"的顺时针P-T轨迹,为俯冲带变质作用典型特征,表明岩石经历了早期俯冲和后来的折返过程。而以显著增压为特征的晚期进变质作用(M3)很可能表明岩石经历了又一期俯冲作用。因此,本研究表明武关杂岩中的石榴黑云片岩很可能处于俯冲通道之中,经历了多旋回俯冲与折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成分环带 相平衡模拟 p-t轨迹 武关杂岩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表面凹槽形态对Q-P-T钢成形能力预测的影响
10
作者 龚俊杰 郝庆国 +3 位作者 左训伟 郭正洪 陈乃录 戎咏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21,共6页
为了确定成形极限图(FLD)理论的凹槽模型中合理的凹槽角度和凹槽深度比,以新型淬火-分配-回火(Q-P-T)钢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备了凹槽深度比为5%,10%,15%,25%和凹槽角度为45°,60°,90°的拉伸试样,经单轴拉伸试验后,采用不同... 为了确定成形极限图(FLD)理论的凹槽模型中合理的凹槽角度和凹槽深度比,以新型淬火-分配-回火(Q-P-T)钢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备了凹槽深度比为5%,10%,15%,25%和凹槽角度为45°,60°,90°的拉伸试样,经单轴拉伸试验后,采用不同的本构模型对拉伸曲线进行拟合,随后利用Swift-Hill公式对单轴拉伸条件下的极限应变值进行了计算,并将理论预测值与经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合适的FLD理论计算应取凹槽深度比为5%左右,凹槽角度等于或小于45°;单轴拉伸条件下极限应变值的计算方法为构成完整FLD的其它加载方式下的极限应变理论预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分配-回火钢 成形极限图 凹槽模型 单轴拉伸
下载PDF
Modeling Computer Forensics Process from Workflow Perspective
11
作者 WANG Zheng YU Miao 《通讯和计算机(中英文版)》 2007年第1期55-60,共6页
关键词 计算机 XML协议 犯罪行为 数字模型
下载PDF
Prospectivity modeling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recognition of efficient mono-and multi-element geochemical signatures in the Varzaghan district, NW Iran 被引量:1
12
作者 Reza Ghezelbash Abbas Maghsoudi Mehrdad Daviran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31-144,共14页
The Varzaghan district at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Urumieh–Dokhtar magmatic arc, is considered a promising area for the exploration of porphyry Cu deposits in Iran.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ied mono-and multi-el... The Varzaghan district at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Urumieh–Dokhtar magmatic arc, is considered a promising area for the exploration of porphyry Cu deposits in Iran.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ied mono-and multi-element geochemical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Cu–Au–Mo–Bi mineralization in the central parts of the Varzaghan district by applying the concentration–area fractal method. After mono-element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ten selected elements in order to acquire a multi-element geochemical signature based on the mineralization-related component. Quantitative comparisons of the obtained fractal-based pop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known Cu occurrences using Student's t-values. Then,significant mono-and multi-element geochemical layers were separately combined with related geologic and structural layers to generate prospectivity models, using the fuzzy GAMMA approach.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geochemical signatures in final prospectivity models, a prediction-area plot was adap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element geochemical signature of principal component one(PC1) is more effective than mono-element layers in delimiting exploration targets related to porphyry Cu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CHEMICAL signature Concentration–area(C–A) fract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Student’s t-value Fuzzy mineral prospectivity modeling(MPM) Prediction–area(P–A) PLOT
下载PDF
LaNi_(4.25)Al_(0.75)D_(x)解析过程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13
作者 周文 李松 +4 位作者 吴展华 杨小军 姚春艳 杨立 康海涛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0期22-26,29,共6页
研究了LaNi_(4.25)Al_(0.75)D_(x)解析过程的P-C-T特性。在C值为1,2,3时,其焓变分别为43.272,44.834,45.772 kJ/mol;其熵变分别为113.596,118.415,124.701 J/(mol·K)。利用JMA、Jander和Chou等动力学模型研究LaNi_(4.25)Al_(0.75)D... 研究了LaNi_(4.25)Al_(0.75)D_(x)解析过程的P-C-T特性。在C值为1,2,3时,其焓变分别为43.272,44.834,45.772 kJ/mol;其熵变分别为113.596,118.415,124.701 J/(mol·K)。利用JMA、Jander和Chou等动力学模型研究LaNi_(4.25)Al_(0.75)D_(x)的解析过程,获得LaNi_(4.25)Al_(0.75)D_(x)解析过程的动力学参数。Chou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扩散步骤是LaNi_(4.25)Al_(0.75)D_(x)解析过程的控速步骤。通过JMA模型、Jander模型与Chou模型分别获得LaNi_(4.25)Al_(0.75)D_(x)解析反应的活化能为32.497,28.317,37.480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JMA模型 Jander模型 Chou模型 活化能 P-C-T LaNi_(4.25)Al_(0.75)D_(x)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构造坡折带中的天然气水合物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宏斌 张光学 +5 位作者 梁劲 刘学伟 梁金强 龚跃华 郭依群 沙志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293,共11页
构造坡折带是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对盆地充填的可容纳空间和沉积作用可产生重要的影响,构造坡折带和油气资源分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本文首次把"构造坡折带"概念引入到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 构造坡折带是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对盆地充填的可容纳空间和沉积作用可产生重要的影响,构造坡折带和油气资源分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本文首次把"构造坡折带"概念引入到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中,认为:构造坡折带是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和赋存的重要构造单元。论文从海底坡降、断层发育以及温压场环境等角度讨论了构造坡折带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控制作用,发现BSR发育位置的海底坡降一般在10×10-2~30×10-2之间;利用论文中设计的相对构造强度的算法计算了南海北部陆坡D区的相对构造强度,发现相对构造强度的次高值区有利于水合物赋存;根据高分辨率地震数据计算的构造坡折带的温压场环境,发现构造坡折带中连续变化的温压场环境能够使游离气运移到适宜的温压场中并形成水合物。在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南海北部陆坡构造坡折带中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坡折带 水合物 构造强度 温压环境 模式
下载PDF
地面堆载诱发下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的解析解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勇 马金荣 +1 位作者 陶祥令 李阳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4,共9页
为研究地面堆载作用对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的不利影响,将既有盾构隧道简化为置于Pasternak地基上的Timoshenko梁(定义为T-P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到考虑盾构隧道剪切效应和地基剪切刚度的地面堆载诱发下,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的解析解... 为研究地面堆载作用对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的不利影响,将既有盾构隧道简化为置于Pasternak地基上的Timoshenko梁(定义为T-P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到考虑盾构隧道剪切效应和地基剪切刚度的地面堆载诱发下,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的解析解。研究结果表明:1)与其他模型计算结果相比,在实测数据的最大值附近,T-P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更为吻合,从而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2)在隧道纵向变形计算上,T-P模型相比常用Euler-Bernoulli梁模型计算结果较大,而稍小于T-W模型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监测数据;在内力计算上,Euler-Bernoulli梁模型计算结果较大,常用的EB-W模型弯矩、剪力最大值均为T-P模型的1.3倍。3)随着隧道与堆载中心水平距离的增大,隧道竖向变形减小;提高土层弹性模量以及隧道等效抗弯刚度可以有效减少隧道竖向变形;当等效剪切刚度超过一定数值后,隧道变形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地面堆载 纵向变形 T-P模型 剪切效应 解析解
下载PDF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镁铁质麻粒岩的变质作用演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信 仝来喜 +2 位作者 刘小汉 王彦斌 陈义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31-1747,共17页
拉斯曼丘陵(Larsemann Hills)位于东南极普里兹构造带的中部,研究该区麻粒岩的变质作用演化对于理解普里兹带的构造属性至关重要。通过对该区含石榴石镁铁质麻粒岩转石详细的岩相学观察表明,峰期前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1)由角闪... 拉斯曼丘陵(Larsemann Hills)位于东南极普里兹构造带的中部,研究该区麻粒岩的变质作用演化对于理解普里兹带的构造属性至关重要。通过对该区含石榴石镁铁质麻粒岩转石详细的岩相学观察表明,峰期前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1)由角闪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黑云母+钛铁矿4-石英±磁铁矿组成,其峰期矿物组合(M2)为石榴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钛铁矿4-磁铁矿±石英,而代表后期与降压有关的叠加变质组合(M3)为斜方辉石+斜长石+单斜辉石+黑云母+钛铁矿-4磁铁矿。矿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中石榴子石和斜方辉石具有弱的成分环带特征。利用THERMOCALC软件在NCFMASHTO体系下对该麻粒岩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模拟,结合传统温压计和平均温压计算结果,得出不同阶段温压条件分别为650—750℃/5.5—6.5kb(M1),850—950℃/8—8.5kb(M2),800—900℃/5.5—7.5kb(M3)。其变质作用演化为典型的峰期后近等温减压的(ITD)顺时针P—T轨迹。通过区域上镁铁质麻粒岩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该镁铁质麻粒岩可能来源拉斯曼丘陵基岩露头。结合已有的年代学资料,表明该镁铁质麻粒岩的峰期变质事件可能对应于晚元古代格林威尔期构造事件,而后期退变质作用与早古生代的泛非期构造事件有关,意味着泛非期普里兹带可能是陆内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麻粒岩 相平衡模拟 P—T轨迹 构造意义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
下载PDF
麻粒岩的研究进展与方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魏春景 张媛媛 董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64,共13页
近年来,有关麻粒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讨论了4个相关问题:(1)麻粒岩的大地构造环境与P-T轨迹。麻粒岩可以形成于4种大地构造环境中:(a)碰撞造山带以形成高压麻粒岩为特征,为中压相系,包括曾位于地壳浅部的岩石经历构造埋深达到... 近年来,有关麻粒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讨论了4个相关问题:(1)麻粒岩的大地构造环境与P-T轨迹。麻粒岩可以形成于4种大地构造环境中:(a)碰撞造山带以形成高压麻粒岩为特征,为中压相系,包括曾位于地壳浅部的岩石经历构造埋深达到变质峰期后再折返的过程,为顺时针型P-T轨迹;也包括曾经历洋壳或陆壳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相岩石折返叠加变质形成的麻粒岩,P-T轨迹以减压为主。(b)地壳伸展区以形成低压麻粒岩为特征,并可达到超高温条件,其P-T轨迹为减压加热至温度峰期,随后发生等压或降压冷却。(c)岛弧或陆缘岩浆增生区的下地壳多为高压麻粒岩相,其中侵入的辉长岩首先经历等压冷却,然后再经历升温升压进变质过程。(d)太古宙克拉通麻粒岩相表壳岩呈皮筏状分布于TTG片麻岩内部,多达到超高温条件,发育逆时针型P-T轨迹,受太古宙特殊的垂直构造体制控制。(2)麻粒岩的进变质过程与流体行为。按照流体行为,麻粒岩的进变质过程分为3种型式:(a)流体饱和进变质过程,指岩石在饱水固相线之前达到流体饱和,随后发生饱水固相线熔融与含水矿物的脱水熔融,以及阶段性熔体丢失,导致岩石中水含量降低,缺流体固相线温度升高;在峰期之后的降温过程中,发生熔融反应的逆反应,或结晶反应,形成含水矿物,结晶反应终止于缺流体固相线。(b)流体不饱和或缺流体进变质过程,指岩石在进变质过程中会处于流体缺失状态,不会发生变质反应,岩石中原来的矿物组合以亚稳定状态保留至缺流体固相线后,才开始变质演化,因此经常形成一些不平衡结构。(c)流体过饱和进变质过程,指有过量水参与的熔融反应过程,也称为水化熔融,与熔体注入或局部汇聚有关;水化熔融过程中会更多地消耗斜长石、石英及辉石等无水矿物,导致残余物中富集角闪石和黑云母等含水矿物。(3)确定麻粒岩P-T条件的视剖面图方法。利用视剖面图方法分析麻粒岩的变质条件时,首先需要通过岩相学观察区分出峰期组合和最终组合;然后通过计算T-M(H2O)图解确定最终组合的含水量;最后利用所确定的水含量计算P-T视剖面图。利用P-T视剖面图分析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条件时,首先找到峰期矿物组合在视剖面图上的稳定域,然后再结合有价值的矿物成分等值线确定P-T条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岩相学观察确定的峰期组合和最终组合都可能受局部结构域控制,与滞留熔体的不均匀分布或原地分凝有关,此时不能简单地用全岩成分模拟其相平衡关系。(4)相平衡模拟时需要选择有效的全岩成分。当选择实测全岩成分进行相平衡模拟时,首先需要检验其有效性,即检验实测全岩成分是否能够代表薄片中所观察到的相平衡关系。方法是计算有效全岩成分,并与实测全岩成分进行对比。对于成分不均匀的变质岩石,需要处理局部结构域的成分。分如下3种情况:(a)宏观尺度的结构域,可以分别取样;(b)微观尺度的结构域,需要在显微薄片中进行图像分析,针对不同结构域分别进行相平衡模拟;(c)由叠加或退变质形成的结构域,需要确定相应的变质反应,通过对反应配平,确定有效全岩成分。此外,文中还介绍了计算岩石中的水含量、O含量和各种矿物相含量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大地构造环境 p-t轨迹 相平衡模拟 有效全岩成分
下载PDF
高级Petri网并行化预处理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文敬 廖伟志 +1 位作者 元昌安 李双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0-1107,共8页
为了解决复杂的Petri网并行化及模拟执行问题,提出将颜色等高级Petri网转化成库所/变迁网(Place/Transition Net)的并行化预处理方法,以便能够对P/T网实现并行化。根据颜色高级Petri网与P/T网系统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从结构模型、代数... 为了解决复杂的Petri网并行化及模拟执行问题,提出将颜色等高级Petri网转化成库所/变迁网(Place/Transition Net)的并行化预处理方法,以便能够对P/T网实现并行化。根据颜色高级Petri网与P/T网系统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从结构模型、代数模型对颜色Petri网转化为P/T网的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并通过实例和编程对预处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高级Petri网并行化预处理方法是可行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PETRI网 结构模型 代数模型 P T网 并行化预处理方法
下载PDF
新型功率放大器PLTC行为模型及预失真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明明 南敬昌 刘月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0-305,共6页
为提高通信质量,针对功率放大器的记忆效应和动态非线性特征,提出一种新型的三箱PLTC(parallelLUT-TM P-CIM T)模型。该模型由查找表、三角记忆多项式和记忆时刻信号交叉项并联构成。PLTC模型用于功率放大器的行为模型建模以及数字预失... 为提高通信质量,针对功率放大器的记忆效应和动态非线性特征,提出一种新型的三箱PLTC(parallelLUT-TM P-CIM T)模型。该模型由查找表、三角记忆多项式和记忆时刻信号交叉项并联构成。PLTC模型用于功率放大器的行为模型建模以及数字预失真的应用,使用16QAM信号驱动一个强非线性Doherty功放来验证模型的性能,把PLTC模型应用在预失真中,经过PLTC预失真后,邻信道功率比减少大约22 d B。将PLTC模型与多项式M P模型、一般多项式GM P模型和LM EC模型这3种模型进行精度与计算系数复杂度的比较,结果表明,PLTC模型能够达到较好的精度,同时可以大幅降低计算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放大器 预失真 行为模型 记忆多项式 查找表 PLTC模型
下载PDF
搭配关系的P/T网建模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升 胡金柱 +1 位作者 姚双云 吴锋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5,共5页
首先基于P/T网建立了关系词的基本模型,并通过引入搭配能力函数建立了搭配关系模型;随后,在单重复句的基础上讨论了搭配型的单层分解(合成),在多重复句的基础上讨论了搭配型的多层分解(合成),得到了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3个定理.
关键词 P/T网 搭配关系 建模 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