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黑松与马尾松的自然杂交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天华 徐进 +2 位作者 赖焕林 王章荣 汪企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6-12,共7页
研究了南京地区黑松和马尾松间所产生的自然杂种。杂种可分三类:偏马尾松型、双亲中间及偏黑松类型,其中中间类型占多数。并从枝叶形态特征(包括幼苗和成年);针叶比较解剖;球果种子性状;年生长节律;高、径生长;材积生长;木材... 研究了南京地区黑松和马尾松间所产生的自然杂种。杂种可分三类:偏马尾松型、双亲中间及偏黑松类型,其中中间类型占多数。并从枝叶形态特征(包括幼苗和成年);针叶比较解剖;球果种子性状;年生长节律;高、径生长;材积生长;木材容重;抗松材线虫以及核型等方面进行了自然杂种和双亲比较,证明该自然杂种具明显杂种优势,对该自然杂种的利用前景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 马尾松 自然杂交
下载PDF
我国主要松树诱导抗虫性的一些规律比较 被引量:32
2
作者 戈峰 李镇宇 +1 位作者 谢映平 李艳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1-65,共5页
该文以马尾松、油松、华北落叶松 3种我国主要针叶树为对象 ,分析比较了 3种松树在受松毛虫危害后 ,所产生的迅速诱导抗性和滞后诱导抗性 ;研究了取食相应的受害针叶后 ,其生长发育情况的变化 ;探讨了松树诱导抗性对松毛虫种群动态的作... 该文以马尾松、油松、华北落叶松 3种我国主要针叶树为对象 ,分析比较了 3种松树在受松毛虫危害后 ,所产生的迅速诱导抗性和滞后诱导抗性 ;研究了取食相应的受害针叶后 ,其生长发育情况的变化 ;探讨了松树诱导抗性对松毛虫种群动态的作用过程 ,总结了我国主要松树诱导抗性的一般规律 ,为分析松毛虫发生机理及松毛虫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诱导抗虫性 马尾松 油松 华北落叶松 害虫种群动态 中国
下载PDF
不同产脂力马尾松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铭光 沈晓玲 +4 位作者 曾令海 袁敏 袁鹏 何波祥 连辉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9,共5页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与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技术相结合,研究不同产脂力马尾松针叶色谱指纹图谱特征.结果表明:热脱附温度为350℃时,松针各挥发组分的分离较好,其色谱指纹图谱有较好的重复性;高产脂马尾松针叶与低产脂马尾松...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与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技术相结合,研究不同产脂力马尾松针叶色谱指纹图谱特征.结果表明:热脱附温度为350℃时,松针各挥发组分的分离较好,其色谱指纹图谱有较好的重复性;高产脂马尾松针叶与低产脂马尾松针叶的色谱指纹图谱有31个共有组分,其中有23个组分的r值是高产脂马尾松的高于低产脂马尾松的;高产脂马尾松有9个组分的r值高出低产脂马尾松的50%以上,都集中在α值为1.36~2.10的区间;经模糊聚类法分析,10株高产脂马尾松针叶色谱图相似系数〉0.90,10株低产脂马尾松色谱图相似系数〉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 马尾松产脂力 色谱指纹图谱
下载PDF
松属植物种子油脂肪酸的分布及化学分类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兹苓 李湘萍 包宏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5-18,共4页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析了6种双维管束松亚属树种: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Zucc.)、黑松(P.thambergii Parl.)、油松(P.tabulaeformis Carr.)、巴山松(P.henryi Mast.)、黄山松(P.taiwanensis Hayata)、马尾...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析了6种双维管束松亚属树种: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Zucc.)、黑松(P.thambergii Parl.)、油松(P.tabulaeformis Carr.)、巴山松(P.henryi Mast.)、黄山松(P.taiwanensis Hayata)、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和2种单维管束松亚属树种:白皮松(P.bungeanaZucc.)及红松(P.koraiensis Sieb.et Zucc.)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这8种松属植物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有相似的分布情况:最主要成分都是亚油酸C<sub>18:2(9,12)</sub>;都同时含有3种Δ<sup>5</sup>的不饱和脂肪酸:C<sub>18:2(5,9)</sub>,C<sub>18:3(5,9,12)</sub>和C<sub>20:3(5,11,14)</sub>。这两个特征可以作为松属(Pinus L.)的化学分类证据。结果还表明同一属内各种间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化学分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