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s in Inositol Phosphates in Low Phytic Acid Field Pea (<i>Pisum sativum</i>L.) Lines during Germination and in Response to Fertilization
1
作者 Dil Thavarajah Pushparajah Thavarajah +4 位作者 Darshika Amarakoon Abby Fenlason Casey R. Johnson Phil Knutson Thomas D. Warkentin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2期251-256,共6页
Inositol phosphates are the main form of phosphorous (P) storage in legume seeds. Mutants low in inositol hexaphosphate (IP6), also known as phytic acid (PA), have been developed to increase iron (Fe) bioavailability ... Inositol phosphates are the main form of phosphorous (P) storage in legume seeds. Mutants low in inositol hexaphosphate (IP6), also known as phytic acid (PA), have been developed to increase iron (Fe) bioavailability and reduce P waste to the environment.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1) inositol-P form changes during germination, and 2) the effect of P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seed PA, total P, and Fe concentration of three field pea (Pisum sativum L.) cultivars and two low-PA lines grown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Low-PA field pea lines clearly had lower PA (1.3 - 1.4 mg·g-1) than cultivars (3.1 - 3.7 mg·g-1). Phytic acid concentration in both cultivars and low-PA lines decreased during germination, but tended to increase seven days after germination. Levels of inositol-3-phosphate-phosphate (IP3-P;0.6 mg·g-1) and inorganic P (1.8 - 2.0 mg·g-1) were higher in low-PA lines than in the field pea cultivars. Reduction of PA in low-PA line seeds may reduce seed Fe and total P concentrations, as levels in the low-PA lines (37 - 42 mg·kg-1 Fe;4003 - 4473 mg·kg-1 total P) were typically less than in field pea cultivars (37 - 55 mg·kg-1 Fe;3208 - 4985 mg·kg-1 total P) at different P fertilizer rates. Overall, IP3 is the major form of P present in low-PA field pea lines during germination;however IP6 is the major form of P present in field pea cultivars. Therefore, low-PA field pea lines could be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increase Fe bioavailability, feed P utilization, and reduce P waste to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ic acid Inositol-3-Phosphate Low phytic acid mutantS Field PEAS Iron Phosphorus
下载PDF
低植酸突变体水稻灌浆过程中籽粒淀粉合成与茎鞘物质转运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宁春 韦克苏 +2 位作者 吴殿星 张其芳 程方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77-1984,共8页
以协青早(XQZ)及其低植酸突变系(os-lpa1)为材料,通过对灌浆过程籽粒中植酸含量、蔗糖和淀粉积累变化动态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叶、茎、鞘等器官中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籽粒淀粉合成代谢有关关键酶生理活性的测定,对os-lpa1灌浆充实不良、千... 以协青早(XQZ)及其低植酸突变系(os-lpa1)为材料,通过对灌浆过程籽粒中植酸含量、蔗糖和淀粉积累变化动态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叶、茎、鞘等器官中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籽粒淀粉合成代谢有关关键酶生理活性的测定,对os-lpa1灌浆充实不良、千粒重明显降低的生理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浆期os-lpa1剑叶、茎、鞘等器官中的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高于其对照亲本XQZ,但os-lpa1籽粒中的淀粉积累量却明显降低。胚乳中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和淀粉磷酸化酶(SPase)的活性降低,可能是os-lpa1灌浆充实不良、籽粒淀粉积累量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os-lpa1灌浆期间叶鞘中的蔗糖磷酸合酶(SPS)和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活性也显著低于其相应灌浆期的对照亲本XQZ,导致茎鞘等器官中淀粉积累量增多和"流"不畅,这可能也是其产量水平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植酸突变 淀粉积累 酶生理
下载PDF
植酸对刺梨果酒发酵作用及酵母菌生长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丁筑红 谭书明 +2 位作者 伍佳琪 王准生 母先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9-133,共5页
本文利用植酸作为发酵促进剂,应用于刺梨果酒发酵中,研究其对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及刺梨酒发酵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1)添加植酸能缩短发酵周期、降低刺梨果酒的残糖量,提高发酵的酒精度;(2)添加植酸能促进酵母菌的增殖,促进酵母细胞出芽,... 本文利用植酸作为发酵促进剂,应用于刺梨果酒发酵中,研究其对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及刺梨酒发酵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1)添加植酸能缩短发酵周期、降低刺梨果酒的残糖量,提高发酵的酒精度;(2)添加植酸能促进酵母菌的增殖,促进酵母细胞出芽,使其提前进入对数生长期;(3)植酸使酵母的耐酒精能力提高;(4)试验条件下植酸最佳添加量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刺梨果酒 酵母 发酵作用
下载PDF
小麦和小黑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曹玉贤 田霄鸿 +2 位作者 杨习文 陆欣春 南雄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研究小麦和小黑麦籽粒中的矿质元素、蛋白质和植酸含量及其相关性,为提高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的有效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小麦主产区的31种面包型小麦(Triticumaestivum L.)和6种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 【目的】研究小麦和小黑麦籽粒中的矿质元素、蛋白质和植酸含量及其相关性,为提高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的有效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小麦主产区的31种面包型小麦(Triticumaestivum L.)和6种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分析了籽粒中全磷、全钾、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抗营养因子植酸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不同小麦品种间籽粒矿质元素、蛋白质和植酸含量均存在差异,其中锌、铁、植酸含量的变异较大,全磷、全钾以及蛋白质含量相对较稳定。小黑麦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不高,而植酸含量相对小麦品种而言较高。不同地区间各小麦和小黑麦品种籽粒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较低且变异较大,新疆、青海等西北地区品种籽粒中植酸含量较高。所有供试品种籽粒中植酸与锌的物质的量之比均高于20;植酸与多种矿质元素含量呈显著正(或负)相关,且锌、铁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供试小麦品种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较低且变异大,因此通过生物强化提高的潜力较大;目前栽种的小麦和小黑麦品种的植酸与锌的物质的量之比高于20,这影响了锌的生物有效性,亟需降低;不同地区间小麦和小黑麦籽粒中主要矿质元素及植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选育品种时应考虑地区因素;另外,籽粒中锌、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二者含量可以同时被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黑麦 籽粒营养品质 矿质元素 植酸 n(植酸)/n(Zn2+)
下载PDF
水稻低植酸突变基因和外源铁蛋白基因的聚合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梅 郭泽健 +5 位作者 叶红霞 陆韵 包劲松 舒庆尧 吴殿星 沈圣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对所获得的2份低植酸突变系和2份铁蛋白(Fer)转基因富铁系稻米进行了无机磷、种子GUS、叶片PCR、稻米矿质元素含量检测和简单的遗传分析,表明这些材料作为低植酸突变种质和Fer富铁种质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对所配杂种F1进行了花药培养,... 对所获得的2份低植酸突变系和2份铁蛋白(Fer)转基因富铁系稻米进行了无机磷、种子GUS、叶片PCR、稻米矿质元素含量检测和简单的遗传分析,表明这些材料作为低植酸突变种质和Fer富铁种质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对所配杂种F1进行了花药培养,并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生根和花培苗倍数性、成活率、结实性等性状进行考察,认为低植酸基因和铁蛋白外源基因对花培过程影响不明显。在大量的花培后代中筛选到31份低植酸基因和外源铁蛋白基因双重表达的花培纯系,经检测,该批材料富铁效果极为显著,是难得的低植酸富铁转基因优良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植酸突变基因 铁蛋白基因(Fer) 矿质营养 花药培养
下载PDF
植酸对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糖化力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汪志君 夏艳秋 +1 位作者 方维明 朱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16,共3页
该文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植酸于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培养基中,用不同添加方式,于不同生长时刻测定黄曲霉菌糖化力,研究植酸对黄曲霉菌糖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植酸后黄曲霉菌糖化力均有很大提高,可为工业生产带来可观的经济效... 该文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植酸于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培养基中,用不同添加方式,于不同生长时刻测定黄曲霉菌糖化力,研究植酸对黄曲霉菌糖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植酸后黄曲霉菌糖化力均有很大提高,可为工业生产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植酸最佳作用浓度范围是0.20%~0.25%,发酵24h糖化力最大可提高44.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黄曲霉菌 糖化力
下载PDF
植酸对蒲菜的保鲜效果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夏艳秋 朱强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48-51,共4页
利用植酸的强螯合作用,使其与辅酶中的金属离子结合,以降低或抑制酶活,从而研究植酸对蒲菜的保鲜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天然保鲜剂植酸在最适体积分数(0.20%)与最适温度范围(4~6℃)下,能减缓蒲菜营养物质如总酸、可溶性固形物(TSS)的损耗... 利用植酸的强螯合作用,使其与辅酶中的金属离子结合,以降低或抑制酶活,从而研究植酸对蒲菜的保鲜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天然保鲜剂植酸在最适体积分数(0.20%)与最适温度范围(4~6℃)下,能减缓蒲菜营养物质如总酸、可溶性固形物(TSS)的损耗,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从而降低蒲菜的呼吸强度,减缓蒲菜的褐变速度,较好地保持蒲菜的营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蒲菜 保鲜效果 天然保鲜剂 总酸 可溶性固形物 多酚乳化酶 营养成分
下载PDF
植酸对黄酒酵母菌607生长和发酵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夏艳秋 朱强 汪志君 《酿酒科技》 2004年第1期28-30,共3页
添加植酸于黄酒酵母生长发酵基质中,研究植酸对黄酒酵母生长和发酵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最适植酸添加浓度为0.10%,至主发酵结束,酒精度最大可提高13.16%;(2)植酸能促进黄酒酵母细胞增殖,使酵母提前进入对数生长期,提高出芽率,降低死... 添加植酸于黄酒酵母生长发酵基质中,研究植酸对黄酒酵母生长和发酵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最适植酸添加浓度为0.10%,至主发酵结束,酒精度最大可提高13.16%;(2)植酸能促进黄酒酵母细胞增殖,使酵母提前进入对数生长期,提高出芽率,降低死亡率,并表现出较好的同步性,从而加快发酵速度;(3)植酸使黄酒酵母的耐酒精度从16%提高到20%;(4)黄酒醪中添加植酸,发酵周期缩短且各项理化指标均有较大改善,从而提高了黄酒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黄酒 酵母菌607 菌株生长 发酵性能 促酵剂
下载PDF
低植酸作物突变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忠华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3-470,共8页
植酸是玉米(Zeamays)、小麦(Triticumaestivum)、大麦(Hordeumvulgare)、水稻(Oryzasativa)和大豆(Glvcinemax)等籽粒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有机酸(6-肌醇磷酸),其与K+、Ca2+、Mg2+和Fe3+等金属离子形成的植酸盐是微量营养元素的重要贮存形... 植酸是玉米(Zeamays)、小麦(Triticumaestivum)、大麦(Hordeumvulgare)、水稻(Oryzasativa)和大豆(Glvcinemax)等籽粒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有机酸(6-肌醇磷酸),其与K+、Ca2+、Mg2+和Fe3+等金属离子形成的植酸盐是微量营养元素的重要贮存形式。植酸及植酸盐不能被人和非反刍动物所吸收利用;植酸摄入体内后还会和其他来源的微量营养元素结合形成植酸盐,造成这些营养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下降,从而造成微量元素缺乏症。此外,大量的植酸及植酸盐随粪便排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水体富营养化。由于土壤中缺乏分解微生物,即使畜禽粪便作有机肥还田仍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近年来,利用理化诱变与转基因技术已成功地获得了玉米、大麦、水稻和大豆等作物的低植酸突变体。本文对植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低植酸突变体的诱发与研究、低植酸突变体的遗传特征与可能机理及营养评价进行了综述,并对低植酸作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低植酸突变体 诱发 应用 植酸盐 突变体 研究进展 微量营养元素 微量元素缺乏症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植酸对黄曲霉菌糖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艳秋 朱强 《酿酒科技》 2003年第6期33-34,37,共3页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植酸于黄曲霉菌(Aspergillusflavus)02-6-58培养基中,于不同生长时间、不同添加方式测定黄曲霉菌糖化酶活力,研究植酸对黄曲霉菌糖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植酸后其糖化酶活力均有很大提高。其最佳作用浓度...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植酸于黄曲霉菌(Aspergillusflavus)02-6-58培养基中,于不同生长时间、不同添加方式测定黄曲霉菌糖化酶活力,研究植酸对黄曲霉菌糖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植酸后其糖化酶活力均有很大提高。其最佳作用浓度范围是0.20%~0.25%,最大可提高44.32%;(2)在黄曲霉菌生长麸曲中添加植酸比在连续培养3代的斜面培养基中加入植酸糖化酶活力提高幅度更大;(3)比较黄曲霉菌生长曲线及产酶曲线,加入植酸后,其对数生长期提前3~4h,平衡期延长,从而提前进入产酶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黄曲霉菌 糖化酶活力 酿酒
下载PDF
植酸在黄酒酿造中的应用研究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艳秋 汪志君 +1 位作者 朱强 沈艳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本文通过添加植酸于黄酒酵母菌生长发酵基质中,研究植酸在黄酒酿造中的应用,初步得出如下结论:①最适植酸添加浓度为0.10%,至主发酵结束,酒精度最大可提高13.16%;②植酸能促进黄酒酵母菌细胞增殖,使酵母菌提前进入对数生长期,提高出芽率... 本文通过添加植酸于黄酒酵母菌生长发酵基质中,研究植酸在黄酒酿造中的应用,初步得出如下结论:①最适植酸添加浓度为0.10%,至主发酵结束,酒精度最大可提高13.16%;②植酸能促进黄酒酵母菌细胞增殖,使酵母菌提前进入对数生长期,提高出芽率,降低死亡率,并表现出较好的同步性,从而加快发酵速度;③植酸使黄酒酵母菌的耐酒精度从16%提高到20%;④黄酒醪中添加植酸,发酵周期缩短且各项理化指标均有较大改善,从而提高了黄酒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黄酒 酿造 酵母菌 细胞增殖 发酵
下载PDF
低植酸作物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怡璠 杨淑萍 +4 位作者 张宏纪 刘文林 孙岩 刘东军 耿宏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158-161,共4页
植酸广泛存在于作物种子中,由于植酸中的磷不能被非反刍动物有效吸收利用,而从粪便排出造成了磷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近年来,利用理化诱变与转基因技术已成功地获得了玉米、大麦、水稻和大豆等作物的低植酸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 植酸广泛存在于作物种子中,由于植酸中的磷不能被非反刍动物有效吸收利用,而从粪便排出造成了磷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近年来,利用理化诱变与转基因技术已成功地获得了玉米、大麦、水稻和大豆等作物的低植酸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低植酸作物育种的现状,对植酸的简史、生物合成过程、低植酸突变体的培育及遗传特征、低植酸突变体农艺性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低植酸作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低植酸 突变体
下载PDF
NaCl胁迫对低植酸小麦突变体材料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郎淑平 马燕欣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6年第1期8-12,共5页
植酸广泛存在于禾谷类和豆类等作物种子中,近年来利用诱变技术选育低植酸作物新品种已成研究热点。本研究在不同NaCl浓度处理下,对前期通过60Co-γ辐射获得的9份低植酸小麦突变体材料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0.5%NaCl能促进种子萌发,而1... 植酸广泛存在于禾谷类和豆类等作物种子中,近年来利用诱变技术选育低植酸作物新品种已成研究热点。本研究在不同NaCl浓度处理下,对前期通过60Co-γ辐射获得的9份低植酸小麦突变体材料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0.5%NaCl能促进种子萌发,而1.0%、1.5%NaCl明显抑制种子萌发,在其胁迫下,种子幼苗和主根生长受到抑制。初步筛选到耐盐性较好的低植酸小麦突变体材料4份,分别为lp14、lp49、lp55、lp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突变体 低植酸 耐盐 萌发
下载PDF
植酸掺杂聚苯胺对水中Cr(Ⅵ)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治洋 邹飞林 +3 位作者 赖竹林 刘骋 刘畅 刘晓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7-345,共9页
为实现对废水中Cr(Ⅵ)的高效去除,利用PA(植酸)掺杂PANI(聚苯胺)制备了一种新型三维多孔吸附剂PANI PA,探究PA的掺杂浓度、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共存金属离子和无机阴离子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首先,采用SEM、FTIR、XPS等表征手段证... 为实现对废水中Cr(Ⅵ)的高效去除,利用PA(植酸)掺杂PANI(聚苯胺)制备了一种新型三维多孔吸附剂PANI PA,探究PA的掺杂浓度、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共存金属离子和无机阴离子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首先,采用SEM、FTIR、XPS等表征手段证实PA成功掺杂到PANI上形成三维多孔结构,并进一步利用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模型分析PANI PA对Cr(Ⅵ)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①0.05 mol L PA掺杂的吸附材料具有最优吸附效果.当pH为4.0时,吸附剂可以实现对Cr(Ⅵ)最有效的去除.②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化学吸附是控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等温吸附过程实现较准确拟合,在318 K时达最大吸附容量(99.0 mg g),优于普通PANI吸附剂.③吸附机理主要是表面静电吸附、络合作用和还原作用.④在其他金属离子和无机阴离子共存下,PANI PA对Cr(Ⅵ)具有较强的选择吸附性.研究显示,PANI PA吸附材料成功制备并具有稳定结构,能够对水中Cr(Ⅵ)实现有效去除,并具有较强的选择吸附性,因此对废水中Cr(Ⅵ)的去除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paNI) 植酸(pa) Cr(Ⅵ) 三维多孔 吸附
下载PDF
玉米低植酸突变体的间接测定筛选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洁 李新新 王忠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3,共3页
关键词 玉米 植酸 突变体 间接测定
下载PDF
冷轧钢表面植酸-硅烷双膜复合层的耐蚀性能 被引量:11
16
作者 邵鸿飞 高翔 +3 位作者 冀克俭 赫威 燕汝 马厚义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9,共9页
为了研究植酸-硅烷复合膜对冷轧钢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浸泡法在冷轧钢板表面分别制备了植酸化学转化膜、硅烷膜层及植酸-硅烷复合膜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冷轧钢板表面经植酸转化膜和植酸-硅烷复合膜层处理之后的形貌;运用红外光谱... 为了研究植酸-硅烷复合膜对冷轧钢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浸泡法在冷轧钢板表面分别制备了植酸化学转化膜、硅烷膜层及植酸-硅烷复合膜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冷轧钢板表面经植酸转化膜和植酸-硅烷复合膜层处理之后的形貌;运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方法研究植酸转化膜及植酸-硅烷复合膜层的化学组成;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盐雾试验研究植酸-硅烷复合膜层的耐蚀性能及在3.5%氯化钠腐蚀溶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植酸-硅烷复合膜层的耐腐蚀性能及在氯化钠溶液中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单一的硅烷膜层。其作用机理在于植酸转化膜一方面可以提高硅烷膜层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力,另一方面可以与硅烷膜层协同作用提高复合膜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膜层 植酸 化学转化膜 复合膜层 腐蚀防护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低植酸突变体的生物学与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丽娟 蒋学皎 +3 位作者 谢锋香 吴殿星 祝水金 陈进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8-674,共7页
利用玉米自交系低植酸突变体及其野生型,通过田间试验与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玉米低植酸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光合速率。结果表明,与对应的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播种-抽雄与播种-吐丝时间均有延长,叶面积变小,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减... 利用玉米自交系低植酸突变体及其野生型,通过田间试验与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玉米低植酸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光合速率。结果表明,与对应的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播种-抽雄与播种-吐丝时间均有延长,叶面积变小,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减少,根冠比提高,叶绿素计读数值SPAD降低,但净光合速率增加。同时,本文还针对玉米低植酸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低植酸玉米育种改良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低植酸突变体 生育期 根系 根冠比 净光合速率
下载PDF
玉米高无机磷突变体的选育和特性研究
18
作者 徐秀红 吕桂华 +1 位作者 郭国锦 陈坚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88-1294,共7页
采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创造出2个玉米高无机磷突变体lpa-zhong1和lpa-zhong2,研究了其突变的等位性和遗传控制类型,同时对野生型亲本和突变体的种子发芽率、磷组分含量、微量金属元素含量以及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 采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创造出2个玉米高无机磷突变体lpa-zhong1和lpa-zhong2,研究了其突变的等位性和遗传控制类型,同时对野生型亲本和突变体的种子发芽率、磷组分含量、微量金属元素含量以及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突变是等位的,且突变受单隐性基因所控制;与野生型亲本相比,突变造成种子发芽率降低;总磷、无机磷含量极显著增加,植酸含量显著下降;金属元素含量、农艺性状无显著变化;除了百粒重显著下降之外,其他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植酸 高无机磷 突变体 特性
下载PDF
大豆MIPS1基因的定位及其低植酸突变性状CAPS标记的开发
19
作者 袁凤杰 姜莹 +5 位作者 朱申龙 李百权 付旭军 朱丹华 董德坤 舒庆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912-3918,共7页
【目的】定位大豆肌醇-3-磷酸合成酶基因MIPS1,丰富该基因的遗传信息;开发出该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用于大豆突变体Gm-lpa-TW-1低植酸(LPA)突变性状的辅助选择。【方法】应用公布的大豆基因组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MIPS1候选染色... 【目的】定位大豆肌醇-3-磷酸合成酶基因MIPS1,丰富该基因的遗传信息;开发出该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用于大豆突变体Gm-lpa-TW-1低植酸(LPA)突变性状的辅助选择。【方法】应用公布的大豆基因组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MIPS1候选染色体,利用分离群体中微卫星标记与LPA性状的共分离,定位突变基因MIPS1;根据MIPS1LPA突变性质和同源基因的序列,开发CAPS分子标记。【结果】大豆中有4个MIPS基因,其中MIPS1被定位在染色体18上,为注释为Glyma18g02210的大豆基因,其DNA起始序列为1364774bp,位于SSR标记Satt570(3162690 bp)和Satt115(10422881 bp)之上,遗传距离分别为5.5和15.2cM;开发了MIPS1特异性共显性CAPS标记,与LPA性状完全共分离。【结论】本文首次确定了MIPS1所在染色体及其位置,丰富了该基因的遗传信息,开发的CAPS标记可用于Gm-lpa-TW-1LPA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低植酸突变 MIPS1 基因定位 CAPS标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