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越鞠丸干预CUMS小鼠对抑郁样行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及PACAP/PAC1-R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王艳 高田田 +2 位作者 王子颖 陈刚 陶伟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目的探讨越鞠丸对抑郁共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抑郁样行为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越鞠丸低剂量组、越鞠丸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构建共病模型,通过行为学检测、尼氏... 目的探讨越鞠丸对抑郁共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抑郁样行为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越鞠丸低剂量组、越鞠丸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构建共病模型,通过行为学检测、尼氏染色评估小鼠抑郁样行为和神经元损伤;胃肠组织病理、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评估胃肠功能;ELISA法检测PACAP、VIP、IL-6、TNF-α、BDNF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AC1-R、Vipr1、Vipr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表现出抑郁样行为,海马尼氏体数量减少,胃肠运动减慢,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升高(P<0.05,P<0.01),PACAP、VIP、BDNF表达降低(P<0.05,P<0.01),海马、胃窦、十二指肠组织PAC1-R、Vipr1、Vipr2表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越鞠丸低、高剂量组可改善除Vipr1、Vipr2之外的其他上述指标(P<0.05,P<0.01)。结论越鞠丸可通过PACAP/PAC1-R降低炎症因子,升高BDNF水平,改善CUMS小鼠抑郁样行为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鞠丸 PACAP PAC1-R 抑郁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下载PDF
1例Schuurs-Hoeijmakers综合征的基因诊断
2
作者 王运 陆光双 杨武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Schuurs-Hoeijmakers综合征(SHMS)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患儿因“1月内反复抽搐数次”就诊入院,抽搐表现为癫痫局灶起始继发双侧强直-阵挛发作,患儿存在特殊面容,表现为耳位低下、拱形眉毛、眼距过远、睑裂下斜、鼻尖呈球状、宽... 目的探讨Schuurs-Hoeijmakers综合征(SHMS)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患儿因“1月内反复抽搐数次”就诊入院,抽搐表现为癫痫局灶起始继发双侧强直-阵挛发作,患儿存在特殊面容,表现为耳位低下、拱形眉毛、眼距过远、睑裂下斜、鼻尖呈球状、宽口、嘴角下垂、人中光滑。患儿头颅MRI扫描、脑脊液、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异常;视频脑电图示双侧顶、枕、中后颞区多灶尖波、棘波、棘慢波、慢波发放。经患儿家长同意,抽取患儿及其父母新鲜抗凝全血样本各2 mL进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结果患儿存在PACS1基因4号外显子区域c.607C>T(p.Arg203Trp)杂合变异,为错义突变、新生突变。依据患儿临床表现并结合基因检测结果,明确诊断为SHMS。结论SHMS临床表现为特殊面容、癫痫发作,基因检测为确诊的金标准,PACS1基因c.607C>T突变是其主要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uurs-Hoeijmakers综合征 pacs1基因 基因检测 特殊面容 癫痫
下载PDF
过表达酵母PAC1增强转基因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的抗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牛陆 赵倩倩 +4 位作者 杨静 邢国杰 张伟 贺红利 杨向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7-225,共9页
【目的】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中国大豆产区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籽粒品质。核糖核酸酶PAC1能够识别和降解植物RNA病毒或类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ds RNAs,从而有效抑制病毒在寄主中的复制与积累。P... 【目的】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中国大豆产区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籽粒品质。核糖核酸酶PAC1能够识别和降解植物RNA病毒或类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ds RNAs,从而有效抑制病毒在寄主中的复制与积累。PAC1的这一特点为广谱抗RNA病毒及类病毒转基因作物的创制和培育提供了有效的靶标基因。本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来源于粟酒裂殖酵母菌(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的PAC1导入栽培大豆,研究过表达PAC1对大豆SMV抗性的影响,为抗SMV转基因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切连接技术,将PAC1连接到双元表达载体p CAMBIA3300中,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3300-PAC1。目的基因启动子为组成型强启动子Ca MV 35S,终止子为NOS,筛选标记为草铵膦抗性基因BAR。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PAC1导入栽培大豆品种Williams82。在利用PAT/BAR试纸、PCR及除草剂(500 mg·L-1 Basta)喷施检测基础上,通过Southern杂交技术进一步分析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大豆中的整合情况和拷贝数。采用人工摩擦接种法,对T2和T3代转基因大豆株系进行田间抗SMV鉴定农艺性状调查,分析转基因大豆对SMV抗性及遗传稳定性。并利用q RT-PCR技术分析接种SMV 28 d后转基因大豆中SMV积累水平。【结果】共转化2 600多个外植体,获得耐草铵膦(5 mg·L-1)大豆再生植株76株。PCR检测结果表明,其中65株能够扩增出目的条带,大豆遗传转化效率为2.48%。对T1—T3代转基因大豆株系喷施除草剂表明,在500 mg·L-1 Basta处理7 d后,转基因植株表型没有明显变化,而对照(非转基因大豆)植株叶片则黄化枯死。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以低拷贝的方式(1—2个)整合至大豆基因组中。摩擦接种SMV SC-3鉴定表明,在接种35 d后,对照出现严重花叶、皱缩等典型SMV发病症状,而转基因大豆仅部分叶片表现出轻微的花叶症状,其病情指数降低至11.11—22.22,较对照(病情指数36.81—46.24)显著降低,且SMV抗性在转基因大豆不同代际间能够稳定遗传。q RT-PCR分析表明,在接种SMV SC-3株系28 d后,转基因大豆中SMV CP表达水平较对照极显著下降。农艺性状调查表明,在未接种SMV条件下,转基因大豆在叶形、花色、种皮色、种脐色、株高、节数、结荚高度、生育期及百粒重等方面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PAC1过表达显著抑制了SMV的积累及症状发展,增强了转基因大豆对SMV的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PAC1 农杆菌介导转化 抗性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pac1基因转化大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白庆荣 李岩 +2 位作者 甄波 杨丽娜 高洁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选用高感大豆花叶病毒病而再生能力较强的大豆品种和品系作为受体,对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侵染菌液的制备以及根的诱导方法进行了优化。采用优化后的遗传转化体系以农杆菌介导法将pac1导入大豆,MSB培养基中附加2 mg/L6-BA+0.2 mg/LIBA进... 选用高感大豆花叶病毒病而再生能力较强的大豆品种和品系作为受体,对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侵染菌液的制备以及根的诱导方法进行了优化。采用优化后的遗传转化体系以农杆菌介导法将pac1导入大豆,MSB培养基中附加2 mg/L6-BA+0.2 mg/LIBA进行丛生芽诱导,液体YEB重悬活化菌体后侵染,MSB培养基中蔗糖含量15%+2 mg/LIBA+0.2 mg/L6-BA进行生根诱导。共获得8株PCR检测呈阳性植株,经SouthernBlot检测,证明pac1基因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对病毒的抗性评价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子叶节 pac1 遗传转化 农杆菌介导法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和P-选择素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邵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347-2349,共3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P-选择素(CD62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中成药丹红注射液治疗。观...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P-选择素(CD62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中成药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症状积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两组血PAC-1、CD62P水平。结果 (1)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更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两组PAC-1、CD62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通过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流黏滞度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PAC—1 CD62P
下载PDF
针刺抗焦虑的PACAP及其受体PAC1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肖夏 周奇志 +3 位作者 魏京金 魏大能 姚弘 胡超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9期66-68,共3页
焦虑障碍为最常见的心理障碍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研究表明,脑内PACAP及其受体PAC1有致焦虑的效应。针刺常以神门、内关穴为主,治疗焦虑的疗效显著,但其调节焦虑障碍的PACAP及PAC1相关机制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故本文拟从PACA... 焦虑障碍为最常见的心理障碍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研究表明,脑内PACAP及其受体PAC1有致焦虑的效应。针刺常以神门、内关穴为主,治疗焦虑的疗效显著,但其调节焦虑障碍的PACAP及PAC1相关机制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故本文拟从PACAP及PAC1的生理功能、焦虑障碍与PACAP及PAC1关系、针刺可良性调节焦虑障碍、针刺神门、内关调节焦虑障碍的PACAP及PAC1机理分析这四个方面,探讨针刺神门、内关穴治疗焦虑障碍的PACAP及PAC1相关机理,拟为针刺抗焦虑的进一步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焦虑 PACAP PAC1 神门 内关
下载PDF
B族G蛋白偶联受体PAC1的N端基序HSDCIF对其二聚化和上膜运输的影响
7
作者 郭晓令 余榕捷 +3 位作者 曾智星 李梅 钟佳萍 张华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3-841,共9页
B族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PAC1是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的特异受体,介导PACAP神经保护等功能,是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之一.HSDCIF... B族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PAC1是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的特异受体,介导PACAP神经保护等功能,是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之一.HSDCIF(His-Ser-Asp-Cys-Ile-Phe)为位于PAC1的N端胞外1区(extracellar domain 1,EC1)的一段短肽序列,与特定负责激活PAC1受体的激动域PACAP(1-6)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构建出缺陷HSDCIF基序的PAC1突变体(简称D-PAC1);利用基因工程原理和技术构建系列真核表达重组载体,包括融合了增强型黄色荧光蛋白(enhanced yellow fluorescent protein,EYFP)的表达载体D-PAC1-EYFP;用于生物发光能量转移(bio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BRET)检测的D-PAC1-Rluc;以及用于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实验的D-PAC1-EYFP/N和D-PAC1-EYFP/C.免疫荧光检测(immunofluorescence assay)测定D-PAC1的表达;荧光共聚焦显微观察D-PAC1的细胞运输,然后通过Western印迹、BRET与BiFC方法来检测D-PAC1的二聚化情况,综合评价HSDCIF基序对PAC1二聚化和在细胞中定位的影响.检测结果显示,缺陷HSDCIF基序的突变体D-PAC1不能发生二聚化,也不能正常的进行上膜运输,而是滞留在内质网中,同时外源化学合成的寡肽HSDCIF可以竞争性地抑制正常PAC1的二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G蛋白偶联受体(GPCRs) PAC1 缺陷HSDCIF基序的PAC1突变体(D-PAC1) 二聚化 细胞运输
下载PDF
高氧刺激下PAC1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
8
作者 吴晶晶 吕会艳 耿丽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879-88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高氧刺激下PAC1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法转染目的质粒pcDNA3.1(+)/PAC1进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筛选稳定表达PAC1的细胞克隆,并使用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高表达PAC1的MB... 目的初步探讨高氧刺激下PAC1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法转染目的质粒pcDNA3.1(+)/PAC1进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筛选稳定表达PAC1的细胞克隆,并使用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高表达PAC1的MB435细胞克隆。应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不同细胞在H2O2处理后的存活率变化,同时进一步使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B435/PAC1细胞克隆经H2O2处理后其ERK1/2磷酸化的水平。结果在细胞克隆MB435/PAC1-C2和MB435/PAC1-C6中均有高水平的PAC1表达,这些高表达PAC1的肿瘤细胞经高氧化合物H2O2刺激后细胞存活率相对于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而且PAC1的高表达可以引起细胞内MAPK激酶ERK1/2的活性受到抑制,使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 PAC1可以通过抑制ERK1/2的磷酸化水平而介导细胞对高氧刺激的反应,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1 MAPKS 细胞凋亡 高氧刺激
下载PDF
一种高通量筛选PAC_1受体激动剂的细胞模型的建立
9
作者 张素行 蔡绍皙 许治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644-1647,共4页
目的建立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Ⅰ型受体(pituitaryadenylatecyclaseactivatingpeptideⅠreceptor,PAC1-R)激动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筛选PAC1-R受体的激动剂,开发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能量代谢疾病的药物。方法将人的PAC1-RcDNA克隆... 目的建立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Ⅰ型受体(pituitaryadenylatecyclaseactivatingpeptideⅠreceptor,PAC1-R)激动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筛选PAC1-R受体的激动剂,开发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能量代谢疾病的药物。方法将人的PAC1-RcDNA克隆到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构成质粒hPAC1R/pCDNA3.1,将这种质粒与报告基因质粒(SRE/3×MRE/CRE/VIP/Luci)共转染到CHO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细胞株,利用PAC1-R内源激动剂PACAP-27探索和优化了筛选条件。结果建立了稳定表达hPAC1-R的筛选细胞株和可靠的筛选方法,Z’因子大于0.7。结论该系统成功适合于PAC1-R激动剂的高通量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1-R 报告基因 激动剂 高通量药物筛选
下载PDF
HCA—1复配PAC净水剂处理黄河高浊度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晓鹏 唐永生 +1 位作者 赵立国 曹晓珊 《内蒙古水利》 2000年第2期7-8,11,共3页
通过 HCA— 1复配 PAC净水剂的试验与研究 ,提出了 HCA— 1复配 PAC处理黄河高浊度水的几种复配比例、经济投量和适用范围 ;介绍了该方法在生产应用上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 HCA-1复配PAC 处理 高浊度水 净水剂 黄河
下载PDF
Schuurs-Hoeijmakers综合征产前诊断1例
11
作者 苏利沙 朱晓帆 +1 位作者 吴庆华 孔祥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373-1376,共4页
目的探讨1例Schuurs-Hoeijmakers综合征(SHS)胎儿的遗传学病因,为其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日因胎儿超声异常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进行咨询的1名孕妇及其胎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胎儿临床资料和超声检查结果。羊膜... 目的探讨1例Schuurs-Hoeijmakers综合征(SHS)胎儿的遗传学病因,为其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日因胎儿超声异常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进行咨询的1名孕妇及其胎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胎儿临床资料和超声检查结果。羊膜腔穿刺获得胎儿羊水细胞进行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检测(CNV-seq),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筛查胎儿可疑致病基因变异,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结果胎儿在胎龄21^(+5)周超声提示颈后皱褶增厚(9.0 mm),双肾实质回声增强,腹腔积液,左侧胸腔积液,右移心。孕妇既往1次妊娠胎儿多发畸形。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WES提示胎儿携带PACS1基因c.607C>T(p.Arg203Trp)杂合变异,Sanger测序验证提示该变异为新发变异。根据ACMG变异评级指南,c.607C>T(p.Arg203Trp)变异评级为疑似致病变异(PS2+PM2_Supporting+PP3)。结论PACS1基因c.607C>T(p.Arg203Trp)杂合变异是该SHS胎儿多发异常的遗传学病因。针对多发结构异常胎儿,CNV未发现异常情况下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能够提高胎儿遗传学病因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uurs-hoeijmakers综合征 pacs1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Performance of a novel vertical-flow settler: a comparative study 被引量:1
12
作者 ZHANG Zhong-guo CHEN Zhao-yang LI Yan-zhong FAN Jing-hua FAN Bin LUANZhao-kun LU Dao-qi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58-863,共6页
By increasing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d G value (root-mean-square velocity gradient) to enhance flocculation, a novel vertical-flow settler was designed to increase sedimentation effectiveness, and to simultaneousl... By increasing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d G value (root-mean-square velocity gradient) to enhance flocculation, a novel vertical-flow settler was designed to increase sedimentation effectiveness, and to simultaneously improve operational stabilization. Due to the gradual decrease in upward flow-rate of raw water, a floes blanket would form and suspend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settler, not at the bottom as in a conventional clarifier. Enough large floes, resulted from flocculation or fltration, would continuously settle out of the floes blanket, and simultaneously, the floes in raw water or those forming above the blanket would ceaselessly enter the floes blanket. As a result, the floes concentration in the blanket could keep a dynamic balance. The hydrodynamic shear in the blanket was improved by flow separation, which was induced by the abrupt change in flow channel. Due to the floes blanket and improved hydrodynamic shear, flocculation would be enhanced, which was helpful for removing fine particles in raw water. A comparative study showed that the novel vertical-flow settler had a much better performance in the removal of the particles in raw water than a conventional one, when they treated kaolin suspension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500, 100 and 50 mg/L, respectively) coagulated by polyaluminum chloride(PAC1) at the up-flow rates of 1 and 2 mm/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al-flow settler settling tank floes blanket COAGULATION FLOCCULATION PAC1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pac1基因小麦并表现对大麦黄矮病毒的抗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燕飞 郑银英 +3 位作者 张文蔚 肖红 李世访 成卓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906-1912,共7页
自裂殖酵母中克隆得到pac1基因,与GenBank中相关的核苷酸序列有99.3%的相似性.编码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其具有RNaseⅢ结构域和双链RNA结合结构域.体外活性测定表明,以pET.5a系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pac1产物能够降解dsRNA.将pac... 自裂殖酵母中克隆得到pac1基因,与GenBank中相关的核苷酸序列有99.3%的相似性.编码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其具有RNaseⅢ结构域和双链RNA结合结构域.体外活性测定表明,以pET.5a系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pac1产物能够降解dsRNA.将pac1导入双元载体pBll21,以培养7~10d的小麦幼胚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株LBA4404对小麦品种陇鉴127进行转化,获得了41株G418抗性植株,经点杂交(dot blot)、RT-PCR和nptⅡ ELISA检测证实,其中25株整合有外源基因并能正常表达.对这25株转基因小麦进行大麦黄矮病毒的抗性鉴定表明,有12株表现低度抗性,表现为低接毒量时无症状,接毒量提高时发病且严重;有12株表现中度抗性,表现为低接毒量时无症状,接毒量提高时局部有不严重症状;有1株表现高度抗性,两种情况下均无症状.抗性实验结果表明了pac1介导的抗性具有剂量效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1 农杆菌介导法 小麦 转基因 抗病毒 大麦黄矮病毒
原文传递
荧光互补与光能量共振转移检测B类G蛋白偶联受体PAC1二聚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晓令 余榕捷 +3 位作者 钟佳萍 李梅 曾智星 刘晓飞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23-1029,共7页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 receptors,GPCRs)是最大的超家族膜受体,其中它的B家族成员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1(PAC1)是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多肽(PACAP)的特异受体,介导PACAP神经保护等功能,是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之...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 receptors,GPCRs)是最大的超家族膜受体,其中它的B家族成员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1(PAC1)是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多肽(PACAP)的特异受体,介导PACAP神经保护等功能,是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之一。二聚化或寡聚化是GPCRs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目前尚没有关于PAC1形成同源二聚体或寡聚体的报道。为了验证PAC1也能进行同源二聚化,该文采用生物发光能量转移(bio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BRET)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梯度共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的PAC1-Rluc与PAC1-EYFP重组载体,在底物腔肠素h(coelenterazine h)作用下呈现明显的BRET信号。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检测显示,带有EYFP N端基因标记的PAC1与带有EYFP C端基因标记的PAC1共转染CHO细胞,能呈现完整的EYFP荧光信号。同时,Western blot检测也显示,高表达PAC1的细胞中可检测到PAC1二聚体的大分子。因此,PAC1是能够进行正常同源二聚化的,这个发现将为后续神经损伤药物的开发奠定全新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其他GPCRs同源二聚化的研究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CRS PAC1 同源二聚化
原文传递
酵母pac1基因介导对葡萄B病毒的抗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芳 董雅凤 +3 位作者 张尊平 范旭东 胡国君 周俊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8-543,共6页
为明确广谱性抗病毒基因—酵母pac1基因对葡萄B病毒(Grapevine virus B,GVB)的抗性效果,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将pac1基因导入西方烟37B,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鉴定及Southern blot分析,通过病毒摩擦接种观察症状以及实时荧光定量RT... 为明确广谱性抗病毒基因—酵母pac1基因对葡萄B病毒(Grapevine virus B,GVB)的抗性效果,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将pac1基因导入西方烟37B,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鉴定及Southern blot分析,通过病毒摩擦接种观察症状以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植株体内病毒含量,并对转基因植株抗病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目的基因pac1成功导入并整合至西方烟37B基因组,共获得10个转基因株系。不同株系的T1代烟草中阳性植株比例为16.7%~72.7%,表明目的基因可成功遗传到子代。接种病毒后转基因植株普遍延迟发病,但后期症状与非转基因对照相似,其中仅1个转基因株系B6具有不表现典型症状等抗性反应。接种植株病毒含量检测中,所有转基因植株均检测到病毒存在,但表现为抗病的B6株系中病毒含量显著低于非转基因对照,表明该转基因植株虽不能完全抵抗GVB侵染,但对GVB具有耐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pac1基因 遗传转化 葡萄B病毒 抗性
原文传递
重组PAC1-EC1(N)对表达不同PAC1变体的细胞系细胞活性的影响
16
作者 李娟 余榕捷 +2 位作者 王静静 黄霖 刘晓飞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28,共7页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特异受体PAC1(normal型)N端胞外域[简称PAC1-EC1(N)]具有调控PAC1活性的作用。为研究PAC1-EC1(N)对表达不同PAC1变体的细胞系活性的影响,利用基因...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特异受体PAC1(normal型)N端胞外域[简称PAC1-EC1(N)]具有调控PAC1活性的作用。为研究PAC1-EC1(N)对表达不同PAC1变体的细胞系活性的影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C端带有6个his纯化标签的重组PAC1-EC1(N)。质谱检测、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成功表达和纯化目的蛋白PAC1-EC1(N)。Western blot检测确定兔眼角膜基质细胞、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人前列腺癌细胞22RV1中分别表达一个或多个分子量不同的PAC1变体。重组PAC1-EC1(N)作用3株细胞,MTT方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显示:PAC1-EC1(N)有效促进只表达一个小分子PAC1变体的兔眼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但显著抑制只表达一个大分子PAC1变体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活性。对于表达3种大小不一的PAC1变体的人前列腺癌细胞22RV1,PAC1-EC1(N)对细胞的活性具有复杂的调控。显示PAC1-EC1(N)对表达PAC1变体数量不同,类型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的作用,提示了PAC1变体可能具有较复杂的自我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PAC1-EC1(N) 胞外端细胞系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电针对神经原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和脊髓组织PACAP-38、PAC1R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0
17
作者 彭咏梅 许明 +2 位作者 黄桂兰 张泓 艾坤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8年第1期50-54,I0007,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骶上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原性膀胱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各12只,剩余大鼠造模.取24只成功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2只。手术造模后第19天...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骶上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原性膀胱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各12只,剩余大鼠造模.取24只成功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2只。手术造模后第19天起,电针组取"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穴进行电针干预,留针20 min,每日1次,连续7d,其余三组仅捆绑相同时间.干预结束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取损伤部位脊髓组织,Western-blot法检测PACAP-38及PACIR的含量。结果:①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膀胱最大容量、漏尿点压力、膀胱顺应性及脊髓组织内PACAP-38、PAC1R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均较低(均P<0.05),漏尿点压力较高(P<0.05),PACAP-38及PAC1R的含量较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膀胱最大容量及膀胱顺应性较高(均P<0.05),漏尿点压力较低(P<0.05),PACAP-38及PAC1R的含量较高(均P<0.05)。结论: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可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大鼠膀胱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受损脊髓组织中PAC AP-38及PACIR蛋白表达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原性膀胱 尿流动力学 PACAP-38 PAC1R
原文传递
dsRNA分解酶PAC 1对4种植物病毒、3种类病毒dsRNA的降解活性检测及转pac 1基因烟草的获得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黎 李世访 +2 位作者 郭立华 吴祖建 王红清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9-495,共7页
将来自粟酒裂殖酵母的pac1基因,导入原核表达载体pET-5a中,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其表达产物能够降解4种植物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Tobacco mosaic virus(TMV)、Rice black-streakeddwarf(RBSDV)和Rice d... 将来自粟酒裂殖酵母的pac1基因,导入原核表达载体pET-5a中,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其表达产物能够降解4种植物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Tobacco mosaic virus(TMV)、Rice black-streakeddwarf(RBSDV)和Rice dwarf virus(RDV)和3种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Coleus blumei viroid(CBVd)和Hopstunt viroid(HSVd)的dsRNA。将pac1导入双元载体pBI121,并转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以烟草(品种NC89)组培苗的叶片为受体材料进行转化,经过诱导愈伤、分化、再生和筛选培养,获得了50株Kan抗性植株,收获T1种子分别播种,对这些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PCR、PCR-Southern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pac1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1基因 双链RNA分解酶 转基因烟草 dsRNA病毒 类病毒
原文传递
B族G蛋白偶联受体PAC1可调控表达体系的建立
19
作者 李梅 余榕捷 +3 位作者 钟佳萍 崔泽凯 杨延旭 张华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6-643,共8页
PAC1是神经肽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的特异受体,属于B族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PACAP的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神经保护、抗神经损伤及调控神经再生等功能,PAC1高表达和神经损... PAC1是神经肽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的特异受体,属于B族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PACAP的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神经保护、抗神经损伤及调控神经再生等功能,PAC1高表达和神经损伤、肿瘤等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为了深入了解PAC1的功能,构建PAC1可调控表达的细胞系,通过优化的四环素控制表达系统实现PAC1在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的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依赖的可控表达。首先通过双酶切将编码PAC1和增强型黄色荧光蛋白(EYFP,enhanced yellow fluorescent protein)的融和基因PAC1-EYFP克隆到pTRE-Tight载体上,获得重组载体pTRE-PAC1-EYFP;基因测序鉴定正确后将新型的四环素调节元件载体pTet-on advanced和反应元件载体pTRE-PAC1-EYFP分别转入CHO细胞中,G418和潮霉素(Hygromycin)双抗筛选阳性克隆PAC1-Tet-CHO,使用梯度浓度四环素类似物强力霉素Dox诱导PAC1-EYFP表达,48 h后检测受体表达水平,并通过MTT法检测不同PAC1表达水平的细胞增殖活性。荧光检测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具有良好诱导性的Dox依赖的PAC1可控表达的细胞系,这些细胞株在传10代后仍能稳定地可控表达PAC1。MTT结果显示PAC1表达水平越高,细胞增殖活性越强。成功所构建的Dox依赖的PAC1可控表达细胞系,为PAC1的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 受体 PAC1 四环素表达调控系统 强力霉素
原文传递
Obtained transgenic wheat expressing pac1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is resistant against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GPV 被引量:5
20
作者 YAN Fei ZHENG Yinying ZHANG Wenwei XIAO Hong LI Shifang CHENG Zhuom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19期2362-2368,共7页
In fission yeast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pac1 gene was cloned with 99.3% nucleo- tide sequence similarity with published pac1 in GenBank. In pET-5α expression system, the expres- sion product of cloned pac1 in E... In fission yeast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pac1 gene was cloned with 99.3% nucleo- tide sequence similarity with published pac1 in GenBank. In pET-5α expression system, the expres- sion product of cloned pac1 in E. coli showed activity to degrade the double-strand RNA. Harboring the binary vector pBI121, which contains pac1 gene,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train LBA4404 was used to transform the wheat immature embryos pre- cultured 7―10 d. After preregeneration, regeneration and selection culture stage, totally 41 G418 resistant plants were obtained, in which 25 lines were proved to integrate with transgene and express transgene normally by PCR, Dot blot, RT-PCR and ELISA de- tection. Antivirus test carried out on 25 positive lines with high dose of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GPV re- vealed that 12 lines had resistance to BVDV-GPV in low level, another 12 lines had resistance to BVDV- GPV in middle level, and 1 line showed resistance to BVDV-GPV in high level. However, both low and middle level of resistance plants showed no symp- toms when infected by viruses at low dose, which suggested the dose-dependent effect of the resis- tance mediated by pac1 to BYDV-G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pac1 土壤杆菌 抗病毒素 大麦黄矮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