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长时间漏气(prolonged air leak,PAL)是肺手术后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这项研究旨在确定肺切除后PAL的风险因素,并构建一个术前预测模型,以估计其对单个患者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21年06月期间接受解剖性肺切...目的:长时间漏气(prolonged air leak,PAL)是肺手术后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这项研究旨在确定肺切除后PAL的风险因素,并构建一个术前预测模型,以估计其对单个患者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21年06月期间接受解剖性肺切除的肺恶性肿瘤患者。PAL被定义为手术后7天以上的空气泄漏,并分析了风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识别独立的风险因素,并构建了列线图模型。采用重复抽样1000次的Bootstrap检验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和校准曲线来表示模型的预测性能和预测准确度。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有738名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纳入了这项研究。PAL的总体发病率为8.3%(61/738)。最终模型中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状况、手术时间、胸腔粘连和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dvanced lung cancer inflammation index,ALI)。校准曲线表明该模型拟合较好;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84(95%CI:0.720~0.848);DCA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净获益水平。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列线图模型,对肺癌患者解剖性肺切除术后PAL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及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解剖性肺切除术后持续漏气(prolonged air leak,PAL)是胸外科常见并发症,重在准确预测及时预防,但目前国内尚缺少有效的预测模型,本研究旨在建立解剖性肺切除术后PAL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0月安徽医科...背景与目的解剖性肺切除术后持续漏气(prolonged air leak,PAL)是胸外科常见并发症,重在准确预测及时预防,但目前国内尚缺少有效的预测模型,本研究旨在建立解剖性肺切除术后PAL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解剖性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漏气情况,其中A组病例359例,通过对患者的年龄(岁)、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肺功能指数、手术方式(开放或腔镜,肺段、肺叶或其他,如支气管袖式或血管袖式)、手术切除肺叶位置、肺部病灶性质和胸腔粘连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解剖性肺切除术后PAL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随后利用不同时期、不同治疗组完成的112例解剖肺切除患者作为B组,用于验证本模型的诊断效能,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BMI、性别、吸烟史、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胸腔粘连及是否上叶切除为解剖性肺切除患者术后PAL的独立预测因子。利用筛选出的预测因子建立的诊断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0.835-0.937),最佳临界值P=0.299,对应的诊断敏感性为78.5%,特异性为93.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能较准确的预测解剖性肺切除术后PAL的发生,对及时有效预防PAL发生有指导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长时间漏气(prolonged air leak,PAL)是肺手术后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这项研究旨在确定肺切除后PAL的风险因素,并构建一个术前预测模型,以估计其对单个患者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21年06月期间接受解剖性肺切除的肺恶性肿瘤患者。PAL被定义为手术后7天以上的空气泄漏,并分析了风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识别独立的风险因素,并构建了列线图模型。采用重复抽样1000次的Bootstrap检验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和校准曲线来表示模型的预测性能和预测准确度。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有738名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纳入了这项研究。PAL的总体发病率为8.3%(61/738)。最终模型中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状况、手术时间、胸腔粘连和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dvanced lung cancer inflammation index,ALI)。校准曲线表明该模型拟合较好;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84(95%CI:0.720~0.848);DCA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净获益水平。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列线图模型,对肺癌患者解剖性肺切除术后PAL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及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文摘背景与目的解剖性肺切除术后持续漏气(prolonged air leak,PAL)是胸外科常见并发症,重在准确预测及时预防,但目前国内尚缺少有效的预测模型,本研究旨在建立解剖性肺切除术后PAL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解剖性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漏气情况,其中A组病例359例,通过对患者的年龄(岁)、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肺功能指数、手术方式(开放或腔镜,肺段、肺叶或其他,如支气管袖式或血管袖式)、手术切除肺叶位置、肺部病灶性质和胸腔粘连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解剖性肺切除术后PAL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随后利用不同时期、不同治疗组完成的112例解剖肺切除患者作为B组,用于验证本模型的诊断效能,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BMI、性别、吸烟史、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胸腔粘连及是否上叶切除为解剖性肺切除患者术后PAL的独立预测因子。利用筛选出的预测因子建立的诊断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0.835-0.937),最佳临界值P=0.299,对应的诊断敏感性为78.5%,特异性为93.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能较准确的预测解剖性肺切除术后PAL的发生,对及时有效预防PAL发生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