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血小板相关抗体、网织血小板联合检测对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
作者 林丽娥 姚红霞 +1 位作者 王述文 杨剑国 《血栓与止血学》 2007年第5期221-222,228,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网织血小板(RP)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GPⅠb、抗P-选择素)检测对区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方法本院7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其中35例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网织血小板(RP)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GPⅠb、抗P-选择素)检测对区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方法本院7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其中35例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0例为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同时以PAlgG、RP及抗GPⅡb/Ⅲa、抗GPⅠb、抗P-选择素进行检测,其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用改良单克隆抗体免疫固相法(MAIPA)检测,PAlgG、RP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35例ITP患者有22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至少一项阳性,占61.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均为阴性反应;ITP患者RP平均值30.5±5.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26.5±5.0(P>0.05);ITP患者PAlgG均值为38.5±6.0,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36.6±6.2(P>0.05)。结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RP和PAlgG结果均显示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是特异性较强的一项指标,对提高ITP确诊率及鉴别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性紫癜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血小板相关抗体 网织血小板
下载PDF
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曹波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8期1540-1543,共4页
目的观察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ITP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皮下注射重组人血... 目的观察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ITP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300 U/(kg·d),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升血小板胶囊,1.8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清相关血小板抗体(PAlgG)升高例数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5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1.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AIgG水平大于108 ng/10PA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能显著缩短ITP患者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提高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血小板胶囊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疗效 血小板计数 相关血小板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