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期刊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Insomnia and Construction of a Prediction Model: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n Rescuers 被引量:3
1
作者 SAI Xiao Yong CHEN Qiao +3 位作者 LUO Ting Gang SUN Yuan Yuan SONG Yu Jian CHEN Jua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7期502-509,共8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insomnia and construct early insomnia warning tools for rescuers to informbest practices for early screening and intervention.Methods Cluster sampling was used to condu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insomnia and construct early insomnia warning tools for rescuers to informbest practices for early screening and intervention.Methods Cluster sampling was used to conduct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1,133 rescuers from one unit in Beijing,China.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ing and R software were used to analyze insomniarelated factors and construct a PRISM model,respectively.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insomnia among rescuers was 2.74%.Accounting for participants’age,education,systolic pressure,smoking,per capita family monthly income,psychological resilience,and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compared with families with an average monthly income less than 3,000 yuan,the odds ratio(OR)values and the[95%confidence interval(CI)]for participants of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were as follows:average monthly family income greater than 5,000 yuan:2.998(1.307–6.879),smoking:4.124(1.954–8.706),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0.960(0.933–0.988).The ROC curve area of the PRISM model(AUC)=0.7650,specificity=0.7169,and sensitivity=0.7419.Conclusion Insomnia was related to the participants’per capita family monthly income,smoking habits,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n rescue workers.The PRISM model’s good diagnostic value advises its use to screen rescuer early sleep quality.Further,advisable interventions to optimize sleep quality and battle effectiveness includ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training and smoking cess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cuers insomnia Influencing factors Cross sectional survey Prediction model
下载PDF
基于PCPA大鼠下丘脑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挖掘失眠发病的分子机制
2
作者 张红石 曲子涵 +1 位作者 矫俊东 张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82-87,共6页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PCPA失眠大鼠模型下丘脑蛋白质表达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失眠模型大鼠在失眠过程中下丘脑的差异蛋白互作网络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A组、模型B组,除空白组外全都给予PCPA造模,模型A组造模成功后...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PCPA失眠大鼠模型下丘脑蛋白质表达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失眠模型大鼠在失眠过程中下丘脑的差异蛋白互作网络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A组、模型B组,除空白组外全都给予PCPA造模,模型A组造模成功后立即取下丘脑,空白组与模型B组饲养7 d,待PCPA药效减退后取下丘脑。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蛋白差异,以差异表达量上调或下调超过1.5倍作为变化阈值,筛选差异蛋白并分析其互作用关系。结果戊巴比妥钠翻正反射试验显示,模型A组、模型B组与空白组的大鼠睡眠潜伏期时间比较,潜睡眠时间均延长(P<0.01),睡眠持续时间均缩短(P<0.01);自发活动试验显示造模后模型A组、模型B组与空白组比较,自发举爪次数均增加(P<0.05)。根据蛋白互作关系网络分析,模型A组与空白组之间蛋白网络中有16个蛋白有较重要作用,其中Map1(T-kininogen 1)、Mfge8(Lactadherin)、P4hb(Protein disulfide-isomerase)与失眠关系较为密切。模型B组与模型A组之间蛋白网络中有12个蛋白具有重要作用,其中Apoa1(Apolipoprotein A-I)、Mfge8(Lactadherin)、Sympk(Symplekin)、Plg(Plasminogen)与失眠关系密切。结论通过PCPA大鼠下丘脑的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挖掘,失眠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PA轴的应激反应下神经变性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调节、免疫系统平衡、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衰老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PCPA模型 下丘脑 蛋白质组学 蛋白互作关系 差异蛋白
下载PDF
倒班护士的睡眠担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芬芬 王丽萍 +2 位作者 梁博娜 孙希玲 张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3,共5页
目的调查倒班护士的睡眠担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睡眠担忧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和反刍思维量表对368名倒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倒班护士睡眠担忧总分为40.0... 目的调查倒班护士的睡眠担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睡眠担忧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和反刍思维量表对368名倒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倒班护士睡眠担忧总分为40.00(33.00,44.75)分,担忧睡眠后果和不能控制睡眠2个维度评分分别为24.00(21.00,28.00)分、16.00(12.00,17.75)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状况、失眠、自我调节疲劳和反刍思维是倒班护士睡眠担忧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倒班护士的睡眠担忧程度较严重,可以通过改善其失眠症状、降低自我调节疲劳程度和反刍思维水平来减轻倒班护士的睡眠担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倒班 睡眠担忧 失眠 睡眠障碍 自我调节疲劳 反刍思维 失眠认知模型
下载PDF
光照、咖啡因及联合法诱导建立斑马鱼失眠模型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伞雨晴 史佳宁 张振贤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9-67,共9页
目的利用斑马鱼建立不同睡眠剥夺模型,为失眠的基础研究提供更多可重复性的实用建模参考方案。方法用持续光照(150 Lux)和光照加咖啡因两种干预手段诱导斑马鱼失眠模型,随机将斑马鱼分为空白组、光照组、咖啡因组(100μmol/L)和联合组... 目的利用斑马鱼建立不同睡眠剥夺模型,为失眠的基础研究提供更多可重复性的实用建模参考方案。方法用持续光照(150 Lux)和光照加咖啡因两种干预手段诱导斑马鱼失眠模型,随机将斑马鱼分为空白组、光照组、咖啡因组(100μmol/L)和联合组。利用旷场实验和昼夜节律行为学实验观察各组斑马鱼运动能力的区别;利用qPCR技术与ELISA技术检测相关睡眠基因与5-HT神经递质的表达与分泌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光照组斑马鱼睡眠时间、静息时间(白天)、睡眠回合明显减少(P<0.01或P=0.01),移动距离较空白组明显增加(P<0.01)。联合组与咖啡因组斑马鱼静息时间(白天)、睡眠回合较空白组增加(P<0.01)。联合组与咖啡因组斑马鱼活动距离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光照组中心区域游动距离百分比与中心区域游动时间百分比均降低(P<0.05);与光照组相比,咖啡因组中心区域游动距离百分比与中心区域游动时间百分比均降低(P<0.01);与空白组相比,6:00与12:00光照组斑马鱼HTR1aa mRNA表达呈上调趋势(P<0.05),光照组与联合组斑马鱼体内HTR1ab mRNA水平表达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6:00时光照组的5-HT分泌量均减少(P<0.01);12:00光照组与联合组5-HT量均减少(P<0.01);18:00时光照组与联合组分泌量依然低于空白组(P<0.01)。结论单纯光照法最适用于斑马鱼幼鱼长效失眠模型的建立,其相关机制可能与HTR1aa基因以及5-HT等生物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失眠模型 光照 咖啡因 行为学
下载PDF
对氯苯丙氨酸建立失眠模型行为学评价方法的研究
5
作者 曲子涵 马海钊 +4 位作者 张野 刘英豪 郅晓宇 李宝杰 张红石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3期9-13,共5页
目的 通过观察对氯苯丙氨酸(PCPA)失眠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后一周内,各类行为学实验中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变,验证PCPA失眠模型稳定性。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空白组正常饲养,对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PCPA建立失眠模型,建... 目的 通过观察对氯苯丙氨酸(PCPA)失眠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后一周内,各类行为学实验中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变,验证PCPA失眠模型稳定性。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空白组正常饲养,对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PCPA建立失眠模型,建模后第1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等5项大鼠行为学监测。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睡眠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睡眠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1);在水迷宫实验中,模型组大鼠寻台时间延长(P<0.01);巴恩斯迷宫实验中,模型组大鼠测试探索期的目标洞口停留总时间显著缩短(P<0.01);避暗实验中,模型组错误次数增多(P<0.05),且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模型组大鼠开臂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1);旷场实验显示模型组大鼠在中央区域的停留时间、直立次数和运动总距离均低于空白组,其中中央区域的停留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PCPA失眠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以作为睡眠和记忆相关研究的基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PA 失眠模型 行为学评价
下载PDF
周红运用三辨模式论治抑郁症失眠经验介绍
6
作者 刘汯林 沈玲珊 +2 位作者 苏家纬 黄冰茹 周红(指导)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4期211-214,共4页
介绍周红教授运用三辨模式论治抑郁症失眠的临床经验。周红教授提出辨病为先、辨体为纲、重视辨证的三辨模式。在辨病上,认为抑郁症失眠的根本病机为阴阳不和、情志过极、气血亏虚。在辨体上,抑郁症失眠患者的体质主要分为气郁质与阳虚... 介绍周红教授运用三辨模式论治抑郁症失眠的临床经验。周红教授提出辨病为先、辨体为纲、重视辨证的三辨模式。在辨病上,认为抑郁症失眠的根本病机为阴阳不和、情志过极、气血亏虚。在辨体上,抑郁症失眠患者的体质主要分为气郁质与阳虚质,部分患者兼有瘀血质、气虚质。在辨证上,抓住五点主症(情绪状态、睡眠状态、口腔感觉、恶寒恶热、脉诊)和四点兼症(大便、食欲、腰膝状况、出汗情况)进行辨证,灵活运用和法调和表里、阴阳、寒热、气血,临床常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失眠 三辨模式 周红
下载PDF
穴位贴敷疗法对失眠障碍患者PSQI改善率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7
作者 王拓然 霍金 纪越 《中医康复》 2024年第9期32-39,共8页
目的:构建穴位贴敷对失眠障碍(ID)患者PSQI改善率结局影响因素的临床预测模型,为穴位贴敷疗法改善ID患者的失眠结局提供预测的思路及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丰体时代社... 目的:构建穴位贴敷对失眠障碍(ID)患者PSQI改善率结局影响因素的临床预测模型,为穴位贴敷疗法改善ID患者的失眠结局提供预测的思路及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丰体时代社区卫生服务站两个中心接受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的64例ID患者0周、1周、2周、3周、4周、6周的临床资料(2例剔除,共372例数据)。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向前向后逐步回归分析用于筛选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变量,根据最小赤池信息准则(AIC)选定最优模型,进一步根据筛选出最优模型因素的回归系数利用R语言中的“rms”包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校准度,利用“Bootstrap重复抽样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①治疗时间、病程≤12月、12月<病程≤36月、疲劳程度、既往是否使用促眠药物、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肝郁化火组合AIC为300.31,为最优模型,方差膨胀因子(VIF)均<5,容忍度均>0.5,提示多重共线性的可能性较小,是穴位贴敷疗法对ID患者失眠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②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0.814,0.898)],说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各变量因素单独预测结局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位于0.5至0.8之间,均低于联合预测结局事件的AUC值,表明联合预测较各变量因素单独预测具有更好的区分度及预测能力;③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模型的拟合曲线与理想曲线较为接近,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④Brier得分为[0.125,95%CI(0.105,0.145)],说明该预测模型总体预测性能较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0.152(P>0.05),提示该模型拟合良好。结论:以治疗时间、病程≤12月、12月<病程≤36月、疲劳程度、既往是否使用促眠药物、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肝郁化火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失眠障碍的临床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穴位贴敷 临床预测模型 PSQI
下载PDF
利用多导睡眠监测构建失眠患者抑郁症诊断模型
8
作者 曹宁 张慧如 +1 位作者 牛丽薇 赵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1-667,共7页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失眠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数据进行挖掘,建立失眠患者抑郁症的诊断模型,为失眠患者的抑郁症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进行PSG的失眠住院与门诊患者...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失眠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数据进行挖掘,建立失眠患者抑郁症的诊断模型,为失眠患者的抑郁症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进行PSG的失眠住院与门诊患者共2162例,抑郁症根据《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10th version,ICD-10)进行诊断。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与PSG资料,分别基于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自适应提升、极限提升树、朴素贝叶斯等6种算法构建失眠患者抑郁症的诊断模型。结果纳入的失眠患者中,40.1%(868例)的患者合并抑郁症。6种模型中,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最高,分别为0.825和0.823,综合分类性能更优。结论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对失眠患者中的抑郁症人群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抑郁症 多导睡眠监测 机器学习 诊断模型 逻辑回归 随机森林模型
下载PDF
5E护理模式联合正念训练在更年期失眠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连云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0期144-147,194,共5页
目的 探讨5E护理模式联合正念训练在更年期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济南市历城区董家卫生院治疗的42例更年期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21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5E护理模式联合正念训练在更年期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济南市历城区董家卫生院治疗的42例更年期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21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5E护理模式联合正念训练,比较两组失眠程度、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各项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E护理模式联合正念训练在更年期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失眠程度,改善睡眠质量和不良心理状态,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E护理模式 正念训练 更年期失眠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医生-护士-家庭协作康复护理模式在中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万海燕 万普容 余嘉荔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究医生-护士-家庭协作康复护理模式在中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江西省精神病院82例中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究医生-护士-家庭协作康复护理模式在中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江西省精神病院82例中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医生-护士-家庭协作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2个月后失眠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社会功能缺陷[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PSQI评分、SD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生-护士-家庭协作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中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临床应用前景较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失眠 医生-护士-家庭协作康复护理模式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冠心病住院患者失眠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双心干预模式效果研究
11
作者 井婧 曹艳 +1 位作者 范晓英 高敏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07-711,共5页
目的探讨双心干预模式对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睡眠改善、心理状态的影响,并分析冠心病住院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5月—2023年12月,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3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目的探讨双心干预模式对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睡眠改善、心理状态的影响,并分析冠心病住院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5月—2023年12月,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3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睡眠状况,将患者分为失眠组(PSQI评分>7分,n=406)和睡眠良好组(PSQI评分≤7分,n=229),再将失眠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科室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给予双心干预模式。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比较在不同干预模式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区环境不适(OR:3.861;95%CI:1.685~8.847)、严重心理负担(OR:1.960;95%CI:1.191~3.225)、严重疾病不适症状(OR:4.289;95%CI:1.821~10.100)、室内噪声或强光(OR:1.614;95%CI:1.047~2.490)、严重术后恢复负担(OR:3.501;95%CI:1.646~7.445)均为冠心病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治疗1个月、6个月分离、激惹、回避、再体验、功能损害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1个月、6个月后PSQI评分、HAMA评分、S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冠心病住院患者失眠受多因素影响,双心干预模式近远期效用良好,可提高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干预模式 冠心病 失眠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基于IMB模型的睡眠心理行为护理在慢性失眠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梁娜 郭雪丽 赵福涛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489-149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睡眠心理行为护理在慢性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慢性失眠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睡眠心理行为护理在慢性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慢性失眠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IMB模型的睡眠心理行为护理,均护理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应对方式(面对、回避、屈服)以及简明生活质量指数(SF-36)变化。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评分分别为(0.85±0.12)分、(0.82±0.11)分、(0.79±0.10)分、(0.91±0.21)分、(0.82±0.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0.25)分、(01.31±0.17)分、(1.08±0.21)分、(1.27±0.14)分、(1.28±0.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29.17±5.11)分、(27.98±3.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28±4.09)分、(31.28±3.2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应对方式中的面对评分升高,且观察组为(21.20±3.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27±2.84)分,而应对方式中的回避、屈服评分降低,且观察组的回避、屈服评分分别为(7.21±1.23)分、(5.98±0.9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1±1.08)分、(6.92±1.2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2.19±4.28)分、(78.23±5.11)分、(79.17±4.32)分、(78.34±4.0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12±4.10)分、(70.83±4.82)分、(70.42±4.82)分、(70.91±3.9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睡眠心理行为护理可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睡眠心理行为护理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FASTHUG的整体干预模式对重症肺炎患者睡眠和生命质量效果观察
13
作者 郑梅梅 吴鹭情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99-1601,共3页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者采取FASTHUG的整体干预模式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者采取FASTHUG的整体干预模式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FASTHUG的整体干预模式。评价干预前后日间嗜睡程度、失眠症状、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后比较,观察组Epworth嗜睡量表(ESS)、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C)较对照组降低,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CSQ)较对照组提升;世卫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采取FASTHUG的整体干预模式能够缓解日间嗜睡程度和失眠症状,改善睡眠状况,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ICU FASTHUG 整体护理模式 失眠 睡眠质量 睡眠障碍 生命质量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与辨证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效果研究
14
作者 李惠端 吕明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177-2179,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联合辨证饮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联合辨证饮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与辨证饮食,就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的比较上,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比较上,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联合辨证饮食有利于减轻其失眠程度,提升其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行为转变理论 辨证饮食 睡眠质量 失眠 护理 慢性疾病
下载PDF
失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李海静 高月 +1 位作者 刘萍 马增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7-440,共4页
催眠药物是对失眠症进行对因和对症治疗的首选药物。设计和选择良好的动物模型是催眠药物从临床前基础研究过渡到临床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该文从模型制作的不同理论根据(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出发,对近年来催眠药物研究所用的失眠动物... 催眠药物是对失眠症进行对因和对症治疗的首选药物。设计和选择良好的动物模型是催眠药物从临床前基础研究过渡到临床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该文从模型制作的不同理论根据(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出发,对近年来催眠药物研究所用的失眠动物模型的造模机制、具体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动物模型 睡眠剥夺
下载PDF
老年阴虚失眠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6
16
作者 黄攀攀 王平 +4 位作者 李贵海 游秋云 李浩 程静 彭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719-1723,共5页
目的:研制中医阴虚血少证失眠大鼠模型。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天王补心丹组、艾司唑仑组,在D-半乳糖制作亚急性衰老模型基础上,采用咖啡因腹腔注射叠加多平台水环境持续睡眠剥夺法制作失眠大鼠模型,以... 目的:研制中医阴虚血少证失眠大鼠模型。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天王补心丹组、艾司唑仑组,在D-半乳糖制作亚急性衰老模型基础上,采用咖啡因腹腔注射叠加多平台水环境持续睡眠剥夺法制作失眠大鼠模型,以天王补心丹为模型验证药物,观察动物睡眠情况、活动量、精神状况、双目、口唇、爪甲、皮毛等一般情况及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力竭性游泳时间、摄食量、体重、耳温、血液血红蛋白总数、血红蛋白浓度等。结果:模型组动物睡眠时间显著减少,精神萎靡,目光呆滞,行动迟缓,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力竭性游泳时间缩短,摄食量减少、体重减轻,耳温升高,运用治疗天王补心丹可有效缓解上述症状。结论:本实验方法制作的失眠大鼠模型,在证候表现方面与阴虚血少证有很强的相关性,其发病过程及主要症状和体征也基本符合临床失眠特点,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易行的失眠模型制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虚 证候 失眠 模型
下载PDF
失眠的认知模型 (讲座) 被引量:17
17
作者 金一波 蓝芳 孙文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96-499,共4页
介绍目前失眠认知研究中的5种主要模型,包括Spielm an失眠3-P模型、M orin失眠微观分析模型、Lundh和B rom an的睡眠干扰过程和睡眠解释过程相互作用的整合模型、Harvey的失眠维持认知模型及Espie等的注意-意向-努力路径。这些模型从不... 介绍目前失眠认知研究中的5种主要模型,包括Spielm an失眠3-P模型、M orin失眠微观分析模型、Lundh和B rom an的睡眠干扰过程和睡眠解释过程相互作用的整合模型、Harvey的失眠维持认知模型及Espie等的注意-意向-努力路径。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审视失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失眠的临床治疗建议。未来需要有一个更加综合的模型整合失眠的形成、发展和持续过程,这也要求进行更多的纵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认知模型 专题讲座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失眠模型动物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亮 李绍旦 +5 位作者 王鹏 李晨 侯晓圆 张俊修 张印 杨明会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91-95,共5页
睡眠在机体代谢调节中起关键性作用。研究发现,睡眠不足或失眠可引起碳水化合物、内分泌以及昼夜节律等功能紊乱。常见失眠动物模型主要以药物诱导或睡眠剥夺等方法来模拟人类失眠的症状和表现,代谢组学通过揭示生物整体、器官或组织内... 睡眠在机体代谢调节中起关键性作用。研究发现,睡眠不足或失眠可引起碳水化合物、内分泌以及昼夜节律等功能紊乱。常见失眠动物模型主要以药物诱导或睡眠剥夺等方法来模拟人类失眠的症状和表现,代谢组学通过揭示生物整体、器官或组织内源性代谢物质的生化变化来深入了解失眠的生理病理过程。鉴于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代谢组学机制研究比较分散,本文基于失眠动物模型梳理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代谢组学研究情况,从失眠动物模型的血液、脑组织、脏腑组织、尿代谢物与肠道微生物等5方面代谢组学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分析,探讨失眠内环境中代谢产物的代谢组学机制,为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临床路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失眠模型动物 失眠 代谢组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疏肝法”探讨慢性失眠症的诊治思路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晓萌 李峰 +1 位作者 马捷 刘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2期2769-2772,共4页
目前中西医对于慢性失眠的治疗均着眼于镇静催眠,但其对于慢性失眠的疗效均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证实。分别对西医理论和中医理论中慢性失眠的发生机制进行梳理,发现二者的共通点即焦虑与肝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出疏肝法可通过... 目前中西医对于慢性失眠的治疗均着眼于镇静催眠,但其对于慢性失眠的疗效均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证实。分别对西医理论和中医理论中慢性失眠的发生机制进行梳理,发现二者的共通点即焦虑与肝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出疏肝法可通过阻断慢性失眠的形成过程达到治疗慢性失眠目的的假说,以期为慢性失眠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疏肝法 认知模型 焦虑
下载PDF
安可梦口服液镇静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石世德 周民伟 +5 位作者 李建军 张宏斌 赖晃文 杨太成 詹纯列 肖育华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654-655,660,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安可梦口服液 (简称AKM)药效学作用。方法通过观察测定AKM对实验小鼠自发活动情况 ,对戊巴比妥钠阀下剂量、阀剂量小鼠睡眠时间和对硝酸士的宁致小鼠惊厥的影响 ,研究AKM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结果AKM口服液能...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安可梦口服液 (简称AKM)药效学作用。方法通过观察测定AKM对实验小鼠自发活动情况 ,对戊巴比妥钠阀下剂量、阀剂量小鼠睡眠时间和对硝酸士的宁致小鼠惊厥的影响 ,研究AKM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结果AKM口服液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 ,对小鼠睡眠的影响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 ,有对抗硝酸士的宁导致惊厥发作的作用 ,且剂量越大 ,作用越明显。结论AKM口服液有明显的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可梦口服液 镇静 催眠 抗惊厥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