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X7靶向ERK1/2/PD-L1通路抑制结直肠癌血管生成
1
作者 武雪亮 王立坤 +3 位作者 马洪庆 路永刚 李少东 惠志龙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08-215,共8页
目的探讨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7(SOX7)对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样本中SOX7表达水平,之后通过裸鼠、转染SOX7 mimic的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进... 目的探讨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7(SOX7)对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样本中SOX7表达水平,之后通过裸鼠、转染SOX7 mimic的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进一步研究。用Western-blot验证SOX7与ERK1/2/PD-L1对结直肠癌细胞的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用CCK8检测SOX7与ERK1/2/PD-L1对HUVEC增殖的影响。通过体外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测定SOX7与ERK1/2/PD-L1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SOX7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被抑制(P<0.01),同时SOX7的过表达抑制了小鼠体内肿瘤生长(P<0.01)。SW480细胞中SOX7的过表达抑制了ERK1/2、c-Jun的表达,并在ERK1/2的激动剂Senkyunolide I的作用下上调了SW480细胞的ERK1/2、c-Jun蛋白表达(P<0.01),逆转了SOX7对SW480细胞中ERK1/2、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P<0.01)。HUVEC中SOX7抑制了PD-L1、V-EGFR2、p-PI3K、HIF-1α的蛋白表达,Senkyunolide I上调了HUVEC的PD-L1、V-EGFR2、p-PI3K、HIF-1α的蛋白表达,并逆转了SOX7对HUVEC中上述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P<0.01)。PD-1/PD-L1 Inhibitor 3抑制了PD-L1、V-EGFR2、p-PI3K、HIF-1α的蛋白表达,SOX7过表达在PD-1/PD-L1 Inhibitor 3的影响下并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CCK8实验结果显示SOX7过表达显著抑制了HUVEC的增殖能力,Senkyunolide I作用下的两组HUVEC增殖能力较SOX7 NC组与SOX7 mimic组明显上升,PD-1/PD-L1 Inhibitor 3作用下的两组HUVEC增殖能力较SOX7 NC组与SOX7 mimic组明显下降,以上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成管实验结果显示SOX7过表达抑制了HUVEC的血管生成,Senkyunolide I强烈加速了血管生成,而PD-1/PD-L1 Inhibitor 3血管生成则被显著抑制,以上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SOX7通过ERK1/2/PD-L1通路抑制结直肠肿瘤的增殖和血管生成,SOX7可能是晚期CRC患者临床治疗中潜在的抗血管生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7(SOX7)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增殖 血管生成 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
下载PDF
MLN4924通过抑制类泛素化通路上调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PD-L1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龙果 刘单 邓述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23-2228,共6页
目的:探究MLN4924对肺腺癌A549细胞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按(0、0.25、0.5、0.75、1、5、10μmol/L)MLN4924分组分别处理24、48、72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作图并计... 目的:探究MLN4924对肺腺癌A549细胞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按(0、0.25、0.5、0.75、1、5、10μmol/L)MLN4924分组分别处理24、48、72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作图并计算各组半数抑制浓度(IC_(50)),流式细胞术检测PD-L1的表达,选择最适时间72 h及其IC_(50)用于后续实验。后续实验按(0、0.469μmol/L)MLN4924分组培养72 h,Western blot法检测FBXW2蛋白、肌段同源盒2(MSX2)蛋白、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盒2(SOX2)蛋白、PD-L1蛋白表达,qPCR法测定PD-L1 mRNA表达。结果:MLN4924在24、48、72 h的IC_(50)值分别为(1.976、0.647、0.469)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549细胞PD-L1表达均上调,呈时间-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549细胞FBXW2、SOX2蛋白表达降低,MSX2蛋白、PD-L1 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加。结论:MLN4924通过抑制类泛素化通路上调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PD-L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A549细胞 MLN4924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盒2(SOX2)
下载PDF
BCL-2与PD-L1联合检测在预测初治急性白血病预后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泽 蔡志梅 +1 位作者 赵利东 王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36-1640,共5页
目的:探讨BCL-2与PD-L1联合检测用于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血液科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RT-PCR法检测患者骨髓分离细胞中BCL-2及PD-L1的mRNA表达水平,并对患者的预后... 目的:探讨BCL-2与PD-L1联合检测用于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血液科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RT-PCR法检测患者骨髓分离细胞中BCL-2及PD-L1的mRNA表达水平,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与未完全缓解组,统计并分析不同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约登指数。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L患者骨髓标本BCL-2、PD-L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0.01)。BCL-2单独检测预测患者预后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25(P=0.006),判断阈值为1.550,Sen和Spe分别为72.0%和84.0%。PD-L1单独检测预测患者预后显示,AUC为0.740(P=0.004),判断阈值为12.500,Sen和Spe分别为66.7%和73.1%。两者联合检测显示,并联检测诊断指数为77.90,高于串联检测54.75,亦高于2项指标单独检测的诊断指数。结论:BCL-2联合PD-L1检测应用于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评估,能够提升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较2者单独检测有更高的诊断指数(约登指数),在临床评估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pd-l1 急性白血病 预后
下载PDF
胃腺癌组织中PD-L1与HE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廉洁 南鹏飞 +1 位作者 张冠军 张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6-641,共6页
目的观察胃腺癌中PD-L1的表达,分析PD-L1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存档的75例胃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及FISH技术检测PD-L1、HER-2的表达。结果75例胃腺癌中,PD-L1阳性43例,阳... 目的观察胃腺癌中PD-L1的表达,分析PD-L1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存档的75例胃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及FISH技术检测PD-L1、HER-2的表达。结果75例胃腺癌中,PD-L1阳性43例,阳性率为57.3%,HER-2过表达13例,过表达率为17.3%。胃腺癌中PD-L1表达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26,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D-L1表达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r=0.25,P=0.029)。生存分析中HER-2及PD-L1不同表达组中HER-2过表达PD-L1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最低,且HER-2表达是影响胃腺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D-L1相关治疗可成为胃腺癌治疗的新靶点。在胃腺癌中联合应用PD-L1与抗HER-2治疗可能成为胃腺癌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腺癌 pd-l1 HER-2 免疫组织化学 FISH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对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D-1,PD-L1和IL-21转录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朱艳平 何勇 +7 位作者 刘佳 朗梦圆 岳锋 郭东光 李鹏 孙丽莎 马广飞 王选年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20,共7页
用猪圆环病毒2型(PCV2)体外感染外周血单核细胞,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CV2的病毒载量;同时,在PCV2感染后12 h、24 h、36 h、48 h、60 h、72h收集细胞,抽提RNA进行反转录,检测PD-1、PD-L1和IL-21的转录水平变化,分析评价PCV2感染对PD-... 用猪圆环病毒2型(PCV2)体外感染外周血单核细胞,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CV2的病毒载量;同时,在PCV2感染后12 h、24 h、36 h、48 h、60 h、72h收集细胞,抽提RNA进行反转录,检测PD-1、PD-L1和IL-21的转录水平变化,分析评价PCV2感染对PD-1、PD-L1和IL-21的转录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PD-1在感染外周血单核细胞后72 h显著升高,达到峰值;PD-L1在感染后转录水平都显著升高,48 h达到峰值;IL-21在感染后48 h转录水平最低。结果表明,PCV2不仅能够在体外感染外周血单核细胞,而且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导致PD-1、PD-L1和IL-21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以上结果表明,PCV2感染导致PD-1、PD-L1和IL-21的转录水平升高,通过激活PD-1/PD-L1通路,从而抑制IL-21的转录水平;相反,IL-21刺激PD-1、PD-L1的转录水平升高。研究结果为探索PCV2的致病机制和控制PCV2的感染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 猪外周血单核细胞 PD-1 pd-l1 白细胞介素21 转录水平
下载PDF
PD-1/PD-L1轴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蕊 王玲玲 +3 位作者 董家辉 叶园园 李德富 郭振辉(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10-2414,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获得性T细胞免疫通过控制病毒感染和细胞因子风暴减轻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COVID-19患者最重要的免疫特征是T淋巴细胞...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获得性T细胞免疫通过控制病毒感染和细胞因子风暴减轻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COVID-19患者最重要的免疫特征是T淋巴细胞减少症,尤其是CD8^(+)T细胞减少。SARS-CoV-2感染靶细胞,激活先天和后天免疫系统细胞,激活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导致细胞因子风暴。激活的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如IL-10和IFN-γ。IL-10反过来促进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面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的过表达,从而抑制CD4^(+)T细胞的功能和分化。单核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CD8^(+)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从而抑制CD8^(+)T细胞抗病毒活性,导致COVID-19病情进展。本文将对PD-1/PD-L1轴在COVID-19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PD-1/PD-L1/PD-L2的表达与临床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隋启海 詹成 +1 位作者 马可 王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2,100,共8页
目的检验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PD配体1(PD ligand-1,PD-L1)/PD配体2(PD-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 目的检验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PD配体1(PD ligand-1,PD-L1)/PD配体2(PD-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25例食管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石蜡包埋的肿瘤样品及部分对应的癌旁组织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用免疫反应评分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D-1、PD-L1、PD-L2三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52.6%、32.9%,PD-L(P<0.001)、PD-L1(P<0.001)、PD-L2(P=0.023)在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别。PD-L1的阳性表达与T分期(P<0.001)、术后分期(P=0.006)相关,PD-L2的阳性表达与T分期(P<0.001)、术后分期(P=0.002)及淋巴结转移(P=0.044)相关,与其他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D-1(P=0.500)、PD-L1(P=0.058)、PD-L2(P=0.096)单阳性与患者生存状况均无明显关联。但三者表达均阴性的患者预后要显著优于仅其中一个因子表达阳性(HR=1.669)或二个以上因子表达阳性的患者(HR=1.606)。结论 PD-L1和PD-L2与ESCC患者的多个临床特征有关。虽然PD-1、PD-L1、PD-L2各自与患者预后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关联,但表达均阴性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d-l1)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2(pd-l2)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
下载PDF
Bcl-2和PD-L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晓凤 巴彩霞 +2 位作者 高辉 张美云 白雪峰 《癌症进展》 2011年第6期725-729,共5页
目的分析Bcl-2及PD-L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手术切除大肠癌组织新鲜标本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Bcl-2及PD-L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 目的分析Bcl-2及PD-L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手术切除大肠癌组织新鲜标本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Bcl-2及PD-L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Bcl-2及PD-L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Bcl-2及PD-L1在大肠癌患者中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相比,表达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PD-L1在大肠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组(Dukes分期C+D)与无淋巴结转移组(Dukes分期A+B)相比,表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在高-中分化的大肠癌组织中,PD-L1阴性组中Bcl-2阳性表达明显高于PD-L1阳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联合检测大肠癌组织中Bcl-2与PD-L1的表达,能协助判断大肠癌侵袭转移的能力,对大肠癌的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pd-l1 大肠癌 病理分期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B7-2 and PD-L1 o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9
作者 Lingxia Fei Shipin Wu Hongtao Chen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9年第5期347-351,共5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s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2, and the co-inhibitory molecule, PD-L1, o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n the mechanism of immunotolerance in chronic hep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s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2, and the co-inhibitory molecule, PD-L1, o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n the mechanism of immunotolerance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Methods: Thirty HBV infected patients in the immunoreactive phase and 20 patients in the immunotolerant phase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while 2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used as controls. RT- PCR and real-time PCR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7-2 and PD-L1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n chronic HBV infected patients. Results: The B7-2 expression in irnrnunoreactive and immunotolerant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s (P all 〈 0.01 ); B7-2 expression in immunoreactiv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immunotolerant patients (P 〈 0.01). PD-L1 expression in irnmunoreactive patients and immunotolerant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s (P all 〈 0.01). The PD-L1/BT-2 ratios in immunoreactive and immunotolerant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ealthy controls (P all 〈 0.01); the PD-L1/ B7-2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immunoreactive patients than in the immunotolerant patients (P 〈 0.01). Conclusion: In chronic HBV infection,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 of co-stimulatory and co-inhibitory molecules imply a protective adjustment against the patient' s immune response that may result in increased immunotolerance and persistent HBV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2 pd-l1 Hepatitis B virus
下载PDF
阻断PD-L1在增强奥沙利铂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疗效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尹锠杰 高辉 +7 位作者 李华 原薇薇 蒋朝阳 周进军 陈育林 王涛 王丹 张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阻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增强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疗效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L-OHP处理人HCC细胞系HepG2后,q RT-PCR和... 目的初步探讨阻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增强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疗效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L-OHP处理人HCC细胞系HepG2后,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L1在m 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建立Hepa1-6细胞C57BL/6J小鼠HCC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L-OHP组、PD-L1单抗组、L-OHP+PD-L1单抗组,计算处理后各组小鼠肿瘤的质量、抑制率和生存时间;体外刺激或抑制HepG2细胞系ERK1/2的磷酸化,L-OHP处理后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L1的表达变化。结果 L-OHP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系的生长,其IC50分别为20.94 mg/L;L-OHP处理HepG2细胞后,p-ERK1/2和PD-L1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小鼠HCC移植瘤模型中,与对照组、L-OHP组和PD-L1单抗组相比较,L-OHP+PD-L1单抗组的肿瘤质量显著减小(P<0.05),肿瘤抑制率大幅提升(P<0.05),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体外刺激ERK1/2的磷酸化后,PD-L1表达显著上调,而抑制HCC细胞株ERK1/2的磷酸化后,L-OHP诱导PD-L1表达升高效应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L-OHP能通过提高ERK1/2磷酸化水平上调HCC细胞的PD-L1表达,从而导致治疗失败,而联合PD-L1单抗可显著增强L-OHP的抗HCC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 奥沙利铂(L-OHP)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ERK1/2磷酸化
下载PDF
PCV2 Cap蛋白刺激PBMCs中IL-21和IL-17A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
11
作者 朱艳平 刘佳 +5 位作者 何勇 岳锋 李文明 郭东光 孟广超 王选年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4期7-11,共5页
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Cap蛋白能否模拟PCV2在体外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使猪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和IL-17A基因转录水平发生变化,试验根据IL... 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Cap蛋白能否模拟PCV2在体外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使猪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和IL-17A基因转录水平发生变化,试验根据IL-21和IL-17A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21和IL-17A基因的转录水平。为进一步分析IL-21和IL-17A转录调节的机制,研究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PD-L1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PCV2 Cap蛋白和PCV2在体外均能刺激PBMCs,导致IL-21、IL-17A和PD-L1基因的转录水平升高,其中PCV2 Cap蛋白导致的IL-21基因转录水平升高更多,几乎是PCV2刺激时表达量的2倍,IL-17A基因的转录水平基本和PCV2刺激时保持一致;PCV2 Cap蛋白能模拟PCV2刺激PD-L1基因转录水平发生变化,但是与PCV2感染时转录水平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PCV2刺激时PD-L1的转录水平更高,预示着PD-L1基因与IL-21和IL-17A基因的转录可能存在一定的调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 CAP蛋白 外周血单核细胞 IL-21 IL-17A pd-l1 转录水平
下载PDF
黄芪多糖抑制小鼠EAE及调控BV-2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金昀 王金英 +2 位作者 孙宇 李国陵 程晓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1-387,共7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参与EAE发病机制的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MOG_(35-55)诱导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予APS给药干预,通过5级临床症...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参与EAE发病机制的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MOG_(35-55)诱导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予APS给药干预,通过5级临床症状评分观察APS对小鼠EAE的治疗作用。细胞实验:MTT法检测脂多糖(LPS)对于BV-2神经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筛选合适的LPS刺激浓度活化神经小胶质细胞,构建BV-2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模型;倒置显微镜观察BV-2神经小胶质细胞形态学的改变;ELISA法检测BV-2神经小胶质细胞IFN-γ、TNF-α的分泌水平变化;观察不同浓度的APS对BV-2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APS干预后,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方法分别检测BV-2神经小胶质细胞PD-L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APS能够有效治疗小鼠EAE的临床症状,成功建立了体外BV-2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一定浓度的APS能够抑制BV-2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提高活化的BV-2细胞的生存活性,降低IFN-γ、TNF-α的分泌水平,促进活化的BV-2神经小胶质细胞PD-L1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结论:APS对小鼠EAE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是APS能够有效抑制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活化,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分泌,对神经小胶质细胞有抗炎保护作用,PD-1/PD-L1通路可能是APS发挥抗炎作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 BV-2神经小胶质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脂多糖
下载PDF
Bcl-2、PD-L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美云 杨永岩 +1 位作者 王新花 李晓凤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7-829,859,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免疫共刺激分子PD-L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7例新鲜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Bcl-2、PD-L1的表达,分析Bcl-2、PD-L1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免疫共刺激分子PD-L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7例新鲜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Bcl-2、PD-L1的表达,分析Bcl-2、PD-L1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43%,而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2.6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织中有PD-L1蛋白的原位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5.61%,而癌旁正常组织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5.7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病理学分化程度有关,高-中分化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高于低分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浸润深度无关。在高-中分化组、Dukes分期A+B组、无淋巴结转移组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PD-L1(P<0.05),而在低分化组、Dukes分期C+D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中二者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Bcl-2可能与结肠癌的病理学分化程度有关,PD-L1可能与结肠癌的转移发展有关;共检测Bcl-2和PD-L1可能预测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pd-l1 大肠癌 临床病理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PD-1/PD-L1与C-myc和Bcl-2表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平 杨文秀 周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151-1156,共6页
目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and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1/PD-L1)、人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cellular myelocytomatosis oncogene,C-myc)、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 目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and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1/PD-L1)、人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cellular myelocytomatosis oncogene,C-myc)、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表达均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然而他们之间相关性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探讨DLBCL中PD1/PD-L1蛋白与C-myc和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并比较PD-1和PD-L1蛋白及mRNA在C-myc/Bcl-2双表达淋巴瘤(double expression lymphoma,DEL)与非双表达淋巴瘤(non-double expression lymphoma,non-DEL)间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2010-01-01-2017-12-31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已确诊为DLBCL病例蜡块组织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myc和Bcl-2,分为DEL组和non-DEL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PD-1;免疫组化双标记染色检测各组肿瘤细胞PD-L1和肿瘤微环境细胞PD-L1(PD-L1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cells,mPD-L1),即肿瘤组织浸润T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胞膜上PD-L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各组PD-1、PD-L1的mRNA;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中,C-myc阳性率为41.11%(37/90),Bcl-2为61.11%(55/90),PD-1为32.22%(29/90),PD-L1为24.44%(22/90),mPD-L1为28.89%(26/90);DEL 28例,non-DEL 62例。PD-1+与C-myc(γ=0.197,P=0.071)和Bcl-2(γ=-0.035,P=0.818)表达无相关性;mPD-L1+与C-myc(γ=0.205,P=0.117)和Bcl-2(γ<0.001,P=1.000)表达无相关性;PD-L1+与C-myc(γ=0.260,P=0.024)和Bcl-2(γ=0.401,P<0.001)表达呈正相关。PD-1蛋白在DEL组与non-DEL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56,P=0.053),PD-1mRNA均值DEL组与non-DE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5,P=0.807;PD-L1+(χ2=14.373)和mPD-L1+(χ2=5.066)在DEL组与non-DE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L1 mRNA均值在DEL组与non-DE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9,P<0.001。结论 PD-L1蛋白表达与C-myc和Bcl-2正相关,且C-myc/Bcl-2双表达淋巴瘤中PD-L1蛋白和mRNA均上调表达,提示PD-L1在该肿瘤的发病或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人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 B淋巴细胞瘤-2 双表达淋巴瘤 相关性
原文传递
HBeAg对健康人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表面TLR2和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吴玉英 韩亚萍 +3 位作者 谢发仁 刘艳 党旖旎 李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9期1651-1654,共4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对健康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Toll样受体2(TLR 2)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过程中HBeAg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Ficoll分离法分离...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对健康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Toll样受体2(TLR 2)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过程中HBeAg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Ficoll分离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将第7天的细胞分成三组,分别为HBeAg刺激组、OVA无关蛋白对照组和未刺激组,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细胞表面TLR 2以及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健康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经过HBeAg刺激9 h后,CD11c+细胞表面TLR 2的表达水平较未刺激组以及OVA无关蛋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同时可见CD11c+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HBeAg可以下调DCs表面TLR 2受体的表达,并上调其表面负性调节因子PD-L1的表达。HBV可通过HBeAg作用于抗原递呈细胞相关表面受体,从而影响了其正常功能,并最终影响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作用,导致乙肝病毒感染的慢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E抗原 树突状细胞 TOLL样受体2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原文传递
放射性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协同抗肿瘤研究新进展
16
作者 曾馨莹 文雪君 +1 位作者 郭志德 张现忠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680-690,共11页
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诱导DNA双链断裂,激活cGAS-STING通路、NF-κB/IRF3通路和STAT1/3-IRF1通路,上调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促炎细胞因子、CD8^(+)T细胞及CD4^(+)T细胞在肿瘤中浸润增加,为免疫检... 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诱导DNA双链断裂,激活cGAS-STING通路、NF-κB/IRF3通路和STAT1/3-IRF1通路,上调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促炎细胞因子、CD8^(+)T细胞及CD4^(+)T细胞在肿瘤中浸润增加,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提供了有利的免疫原性微环境。联合治疗使得正向调节免疫反应的记忆效应T细胞、M1型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浸润增加,免疫抑制性的调节性T细胞、M2型巨噬细胞及髓源性抑制细胞下调,部分小鼠肿瘤完全缓解并产生免疫记忆。值得注意的是,放射性诊断药物2-[^(18)F]FDG联合PD-L1抗体治疗也可调控免疫微环境,显著提高疗效。本文主要综述目前典型的放射性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协同抗肿瘤治疗策略,并强调联合治疗时间窗以及不同的治疗组合可能改善治疗效果,提出诊断放射性药物联合免疫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范式,或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8)F]FDG 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 pd-l1抗体 肿瘤免疫微环境
下载PDF
Qa-1和PD-L1人工脂质体抑制同种小鼠胰岛移植物排斥反应的作用
17
作者 郭猛 赵渊宇 +7 位作者 殷浩 董家勇 季峻松 陆齐 袁航 滕飞 郭闻渊 丁国善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挂载Qa-1和PD-L1的人工脂质体对同种小鼠胰岛移植后排斥反应及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链霉亲和素-生物素系统,将Qa-1和PD-L1胞外段挂载至人工脂质体上,体外检测Qa-1和PD-L1脂质体对供、受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将该脂质... 目的探讨挂载Qa-1和PD-L1的人工脂质体对同种小鼠胰岛移植后排斥反应及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链霉亲和素-生物素系统,将Qa-1和PD-L1胞外段挂载至人工脂质体上,体外检测Qa-1和PD-L1脂质体对供、受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将该脂质体与胰岛经门静脉移植至受鼠肝脏内,检测受鼠血糖和C肽水平的变化,分离移植后小鼠肝内淋巴细胞,检测淋巴细胞活化及相关信号通路变化。结果该方法制备的人工脂质体直径稳定在50~500 nm之间,并可挂载生物素化的蛋白片段;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Qa-1和PD-L1脂质体可以显著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减少γ干扰素分泌,该效应主要通过活化SHP1/2从而抑制Syk途径所介导。Qa-1和PD-L1脂质体在体内可以通过活化SHP1/2抑制肝内淋巴细胞活化,保护胰岛移植物,维持受鼠正常的血糖水平。结论Qa-1和PD-L1脂质体可以有效抑制小鼠胰岛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提高胰岛移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胰岛移植 Qa-1 pd-l1 移植物排斥 SHP1/2
原文传递
刺五加多糖对肿瘤干细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靖昀 于书剑 肖冬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7期1233-1238,共6页
目的肿瘤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增殖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的细胞,与肿瘤生长、转移、复发、耐药密切相关,研究抑制肿瘤干细胞的增殖机制,对喉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目的探讨刺五加多糖ASPS抑制Hep-2中CD133阳性细胞... 目的肿瘤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增殖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的细胞,与肿瘤生长、转移、复发、耐药密切相关,研究抑制肿瘤干细胞的增殖机制,对喉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目的探讨刺五加多糖ASPS抑制Hep-2中CD133阳性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机制,为喉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免疫磁珠法对喉癌Hep-2细胞分选,优化Hep-2中含有CD133阳性标志的干细胞比例,给予不同浓度的刺五加多糖ASPS,比较其细胞增殖、细胞凋亡,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刺五加多糖ASPS作用喉癌干细胞作用的机制。结果 (1)用CCK-8方法检测刺五加多糖ASPS对CD133阳性干细胞24h、48h、72h的细胞生存率。与空白组相比,刺五加多糖ASPS 100mg/L浓度组培养24h、48h、72h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P<0.01)。(2)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刺五加多糖ASPS100mg/L处理的Hep-2CD133细胞组,细胞的凋亡率达到23.1%较其他组凋亡率明显,说明刺五加多糖ASPS 100mg/L对Hep-2CD133作用更明显。(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的CD133阳性干细胞组相比,100mg/L的刺五加多糖ASPS组抗凋亡蛋白Bcl-2和程序性死亡受体PD-L1表达下调。结论刺五加多糖ASPS具有抑制喉癌干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刺五加多糖ASPS通过影响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程序性死亡受体PD-L1的表达,从而抑制CD133干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多糖 喉癌干细胞 BCL-2 pd-l1
下载PDF
PD-1相关免疫调节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燕 王涛 于晓方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09-714,共6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是一种共刺激分子,属于CD28家族,呈诱导性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面,与其配体作用传递抑制性信号,发挥负向调控作用,这一信号通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发生、慢性病毒...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是一种共刺激分子,属于CD28家族,呈诱导性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面,与其配体作用传递抑制性信号,发挥负向调控作用,这一信号通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发生、慢性病毒感染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通过研究PD-1及其配体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阐明其作用机理后,利用信号调节可以达到维持自身耐受、抑制肿瘤、抗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应答等免疫治疗的目的。本文对PD-1及其配体的生物学功能,免疫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pd-l1/2 抗肿瘤 抗病毒 疫苗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鸡PD-1及其配体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20
作者 孙国鹏 岳锋 +6 位作者 张艳芳 朱艳平 郭东光 王选年 王爱国 李博文 杨媛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9-142,共4页
为了建立并应用鸡相关免疫抑制性受体及其配体的检测方法,试验根据GenBank中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PD—Ls(PD—L1、PD—L2)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这3种基因的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对... 为了建立并应用鸡相关免疫抑制性受体及其配体的检测方法,试验根据GenBank中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PD—Ls(PD—L1、PD—L2)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这3种基因的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对鸡法氏囊病毒(IBDV)感染雏鸡7d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3种基因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在1×10^1~1×10^8copies/μL模板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重复性试验的组内及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IBDV感染组PBMC中PD-1、PD—L1和PD—L2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说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 PD—L1 PD—L2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