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AR1、GSTP1基因型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桑坤琳 唐婕 王玲玲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206-211,共6页
目的 探讨PEAR1、GSTP1基因型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为脑梗死个体化精准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首发症状型脑梗死患者,入院后遵循抑制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及对症治疗原则,患者24 h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 1次/d... 目的 探讨PEAR1、GSTP1基因型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为脑梗死个体化精准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首发症状型脑梗死患者,入院后遵循抑制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及对症治疗原则,患者24 h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 1次/d,并长期维持治疗.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血小板相关指标、PEAR1及GSTP1基因型、相关待测量表评分及脑梗死复发周期,出院随访13个月.根据脑梗死复发及复发周期进行分组,比较PEAR1、GSTP1基因多态性及其他临床资料与脑梗死预后是否具有关联.结果 入组患者PEAR1基因突变型(AA+AG)占60.1%,未突变型(GG)占39.9%;GSTP1基因突变型(AG+GG)占31.8%,未突变型(AA)占68.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冠心病病史、出院时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及GSTP1基因型与脑梗死复发有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病史、出院时低NIHSS评分、低血小板计数及GSTP1基因突变型(AG+GG)为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首发症状型脑梗死患者年龄越大、出院时低NIHSS评分、低血小板计数或GSTP1为基因突变型(AG+GG)脑梗死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r1 GSTP1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广东地区汉族人群GPⅢa、PEAR1、PTGS1和GSTP1基因多态性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管文华 吕琳 +2 位作者 陈晴 黎志浩 李唐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5期742-745,750,共5页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GPⅢa)、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于广州达安临床检验...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GPⅢa)、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于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实验室检测的患者样本,共2985例。对患者的GPⅢa基因rs5918位点、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PTGS1基因rs10306114位点、GSTP1基因rs1695位点进行基因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四个基因位点变异情况在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rs5918位点、rs12041331位点、rs10306114位点、rs1695位点在广东汉族人群中的人群频率分别为0.39%、42.55%、0.05%、17.52%。rs1695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三个基因位点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东地区汉族人群四个基因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与我国汉族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南亚、非洲、欧洲、拉丁美洲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地区汉族人群rs1695位点(GSTP1)年龄<60岁组携带G等位基因的比例增加,存在地区和年龄的差异性,可为指导广东地区汉族人群阿司匹林个性化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Ⅲa pear1 PTGS1 GSTP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PEAR1、PTGS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缪阳 孟中如 +1 位作者 卞海林 王红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究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基因型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5例,其中首发患... 目的探究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基因型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5例,其中首发患者243例,复发患者72例。采用PCR-荧光探针法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统计不同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探讨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结果PEAR1和PTGS1等位基因变异发生率分别为34.92%、25.87%。复发组PEAR1基因野生型GG频率小于首发组(29.16%vs.4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GS1基因分布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EAR1突变(GA+AA)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无相关性。结论PEAR1和PTGS1基因突变不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卒中 复发 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
下载PDF
GPⅢа PLA2、PEAR1、PTGS1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临床抗血栓疗效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石秀锦 胡志旭 +4 位作者 彭文星 李骁 徐晓宇 续茜桥 林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GPⅢаPLA2、PEAR1、PTGS1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临床抗血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筛选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诊断为缺血性疾病并行阿司匹林相关基因检测及血小板聚集率实验室检测的患者信息,共计138例,以花生四烯酸诱... 目的:探讨GPⅢаPLA2、PEAR1、PTGS1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临床抗血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筛选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诊断为缺血性疾病并行阿司匹林相关基因检测及血小板聚集率实验室检测的患者信息,共计138例,以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数值判断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疗效,分析影响阿司匹林疗效相关基因多态性。结果:GPⅢаPLA2及PTGS1突变频率较低,PEAR1基因突变频率较高,等位基因频率为63.8%,且突变杂合型频率高于突变纯合型。PEAR1突变纯合型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野生型(P=0.007),而突变杂合型与野生型相比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135)。PEAR1基因突变型(AG和AA)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野生型GG(P=0.040),从总体来看,突变位点数目越多,对应的血小板聚集率就越高。结论:PEAR1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抗血栓疗效存在相关性,并随着PEAR1的突变基因位点数量增加血小板聚集率也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基因多态性 GPⅢаPLA2 pear1 PTGS1 缺血性疾病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PEAR1、PTGS1基因交互作用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玲玲 杨华 高妍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基因交互作用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为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经头部核磁共振(MRI)平扫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证实为脑...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基因交互作用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为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经头部核磁共振(MRI)平扫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既往病史,所有患者均满足阿司匹林100 mg/d单抗治疗.应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法检测基因分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尿液中11-脱氢-血栓烷B2(11-DH-TXB2)含量.依据11-DH-TXB2含量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spirin resistance,AR)和阿司匹林敏感组(Aspirin sensitivity,AS).结果一般资料中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PEAR1基因多态性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GS1基因型、GG基因型比例阿司匹林抵抗组高于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GS1基因多态性是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因素,GG基因型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概率是A G/AA基因型的24.489倍(95%CI 4.910~122.150).PEAR1与PTGS1两基因型交互作用分析显示:PTGS1基因型为GG且PEAR1基因型为AG/AA时,OR值增加,两基因对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API=17.628%).结论PEAR1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无明显相关性;PTGS1基因GG型是阿司匹林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TGS1基因型为GG且PEAR1基因型为AG/AA时存在交互作用,可增加患者阿司匹林抵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pear1基因 PTGS1基因 阿司匹林抵抗 尿液11-DH-TXB2
下载PDF
PEAR1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沛 聂小燕 +7 位作者 孙宇彤 孙浩宁 史轶群 特日格乐 聂文畅 郭萌 刘健 崔鸣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检测患者PE... 目的分析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检测患者PEAR1基因(rs822441、rs12041331)以及CYP2C19基因(rs4986893、rs4244285)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临床随访2年,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导致再次住院的复合事件。在校正CYP2C19功能缺失型(LOF)等位基因及其他混杂因素后,利用Cox回归分析研究PEAR1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11例冠心病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37.7±0.7)d,共有22例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将年龄、总胆固醇、肌酐、左主干病变、CYP2C19 LOF等位基因携带状态作为协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PEAR1基因SNP rs822441、rs12041331与主要终点事件风险无相关性,但rs822441突变型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UA导致再次住院事件风险升高(校正HR 5.084,95%CI 1.071~24.131,P=0.041)。结论PEAR1基因SNP rs822441与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小板受体 基因多态性 抗血小板治疗 pear1基因
下载PDF
PEAR1基因多态性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建设 孟轲 +2 位作者 赵剑婷 马玉龙 车振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0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 1,PEAR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对114例初发脑梗死后长期(≥1a)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根据入组时是否脑梗死复发分为复发组...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 1,PEAR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对114例初发脑梗死后长期(≥1a)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根据入组时是否脑梗死复发分为复发组(21例)与无复发组(93例),使用PEAR1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对2组患者的PEAR1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114例患者PEAR1检出GG、GA、AA三种基因型,其中野生型GG占50.9%,突变型GA占42.1%,AA占7.0%;复发组野生型GG频率明显低于无复发组(23.8%vs.57.0%,P<0.01),复发组纯合突变型AA的频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28.6%vs.2.1%,P<0.01);2组GA频率无明显差异(47.6%vs.40.9%,P>0.05)。复发组年龄、吸烟、LDL-C、糖尿病比例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AR1基因变异与脑梗死复发显著相关(P=0.006)。结论 PEAR1基因变异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脑梗死卒中复发相关,PEAR1基因纯合突变增加脑梗死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脑梗死 基因多态性 PEARL
下载PDF
PEAR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反应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静静 田京辉 +2 位作者 徐炳欣 岳延涛 兰丙欣 《食品与药品》 CAS 2019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反应与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1,PEAR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对14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日,连续服用7 d后,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根据结...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反应与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1,PEAR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对14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日,连续服用7 d后,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根据结果分为对照组(即阿司匹林敏感患者,102例)和观察组(即阿司匹林抵抗患者,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对PEAR1基因型进行检测。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结果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中,发现观察组的性别、饮酒、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照组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768759位点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HDL-C和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GA+AA)是阿司匹林抵抗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A等位基因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r1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下载PDF
PEAR1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鲁燕 徐炳欣 郭明拴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PEAR1基因多态性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许昌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确诊并收治的36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确诊后给予阿司匹... 目的探讨PEAR1基因多态性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许昌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确诊并收治的36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确诊后给予阿司匹林持续治疗30 d,并分析患者的PEAR1基因型频率。根据患者PEAR1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野生型(GG组,n=118例)、突变杂合型(GA组,n=124例)和突变纯合型(AA组,n=122例)。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抑制率、血清环氧化酶(COX)-1、COX-2、血栓素(TXA)-2和前列腺素(PGs)的水平。结果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抑制率、血清COX-1、COX-2、TXA-2和PG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后,三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GG组与GA组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清COX-1、COX-2、TXA-2和PGs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GG组和GA组血小板聚集率、血清COX-1、COX-2、TXA-2和PGs水平均显著低于AA组(P<0.05);GG组和GA组血小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AA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与PEAR1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PEAR1基因GG型对阿司匹林的应答性最好,PEAR1基因AA型对阿司匹林存在严重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r1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阿司匹林 相关性
下载PDF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脑梗死患者的复发因素及PEAR1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洪晨 李清 付文亭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87-989,994,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 1,PEAR 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8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初发脑梗死患者297例...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 1,PEAR 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8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初发脑梗死患者297例,根据脑梗死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145例)与无复发组(15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患者的PEAR 1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297例初发脑梗死患者中有145例患者复发,发生率为48.82%。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男性比例、高血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PEAR 1基因变异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AR 1基因变异是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145例复发患者PEAR 1检出GG、GA、AA三种基因型,其中野生型GG占32.6%,突变型GA占53.7%,AA占13.7%;复发组野生型GG频率低于无复发组(P<0.05),复发组纯合突变型AA的频率高于无复发组(P<0.05);两组GA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AR 1基因变异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脑梗死卒中复发相关,PEAR 1基因纯合突变增加脑梗死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脑梗死 pear1
原文传递
枣庄地区冠心病患者PEAR1、GP1BA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李鹤 王世喜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370-1373,共4页
目的:分析枣庄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血小板膜糖蛋白I bα多态(GP1BA)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并综合两个基因分析患者对阿司匹林的应答情况,进一步指导临床个体化精准用药。方法:按照... 目的:分析枣庄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血小板膜糖蛋白I bα多态(GP1BA)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并综合两个基因分析患者对阿司匹林的应答情况,进一步指导临床个体化精准用药。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2020年12月—2021年9月山东健康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冠心病患者213例冠心病,均进行PEAR1、GP1BA基因检测,分析PEAR1、GP1BA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情况及对阿司匹林应答情况;另根据随访6个月后主要心血管发生事件、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分析基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13例冠心病患者PEAR1、GP1B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38.03%,4.93%。对阿司匹林高应答、中间应答及低应答频率分别为41.78%,46.95%,11.27%;预后不良组PEAR1基因突变频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枣庄地区冠心病患者PEAR1等位基因突变率较高,不同应答型患者各占一定比例,建议用药前先行阿司匹林相关基因检测,且PEAR1基因对于预后有明显相关性,需关注基因检测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pear1基因 GP1BA基因 枣庄地区 临床预后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李骞 冯朴琼 +3 位作者 姚勤 陈寒梅 赵婷 吴晖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 探讨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单抗二级预防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例使用阿司匹林单抗治疗1 a后的轻型和中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根据患者卒中是否复发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 目的 探讨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单抗二级预防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例使用阿司匹林单抗治疗1 a后的轻型和中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根据患者卒中是否复发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相关指标是否为复发的高危因素,并利用ROC曲线预测危险因素的临界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血小板计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的A等位基因(P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OR=1.16(1.089~1.240),P <0.001]。采用ROC预测的临界值为8.35μmol/L(灵敏度0.847,特异度0.532)。结论 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的A等位基因、血小板计数和Hcy水平是导致阿司匹林单抗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Hcy水平是导致阿司匹林单抗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利用Hcy水平预测阿司匹林单抗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复发 pear1基因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孙锡波 高茜 +4 位作者 王明建 刘洪欣 李真 陈传磊 侯爱武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966-97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潍坊益都市中心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急性脑梗死患者共358名,患者于入院当日开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服用阿司匹林10 d后,根据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将...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潍坊益都市中心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急性脑梗死患者共358名,患者于入院当日开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服用阿司匹林10 d后,根据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 A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ity, AS)组,分别就AR组和AS组的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 (Platelet-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 1, PEAR1)基因型的分布情况、高血压、2型糖尿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等数据进行收集。结果:与AS组患者比较,AR组患者在性别、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R组PEAR1野生型GG基因频率低于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R组PEAR1纯合突变型AA基因频率高于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与患者PEAR1基因的多态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性别和吸烟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抵抗 pear1基因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人群血栓弹力图AA抑制率与PEAR1和GP1BA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晓帅 梁嘉碧 +3 位作者 彭卓 罗文基 田琳 陈文礼 《今日药学》 CAS 2021年第12期927-931,共5页
目的为了探讨在阿司匹林个体化治疗中,血栓弹力图中AA抑制率与PEAR1(rs12041331)和GP1BA(rs6065)基因多态性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招募了146例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给予100 mg剂量3 d。... 目的为了探讨在阿司匹林个体化治疗中,血栓弹力图中AA抑制率与PEAR1(rs12041331)和GP1BA(rs6065)基因多态性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招募了146例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给予100 mg剂量3 d。然后根据血栓弹力图的AA抑制率,将患者分为低、适当和高药物反应组。同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系统,检测PEAR1和GP1B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最后分析三组间基因多态性的统计学差异。结果(1)阿司匹林药物反应性在不同性别没有差异。(2)PEAR1的GG、GA和AA频率分别为0.301、0.493和0.206,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48和0.452;(3)GP1BA的CC、CT和TT频率分别为0.897、0.103和0,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49和0.051;(4)PEAR1和GP1B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高、适当和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国人群的阿司匹林个体化治疗中,TEG的AA抑制率与PEAR1和GP1BA的基因多态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AA抑制 pear1 GP1BA 个体化治疗
原文传递
PEAR1基因多态性与服用阿司匹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申利娜 姬利红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617-620,共4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多态性与服用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148例常规服用阿司匹林且已进行PEAR1基因多态性检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疾... 目的:分析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多态性与服用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148例常规服用阿司匹林且已进行PEAR1基因多态性检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疾病发病情况分为首发组(100例)与复发组(4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另分析两组PEAR1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糖尿病、高脂血症比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EAR1基因变异与首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EAR1基因变异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复发组野生型GG频率低于首发组,纯合突变型AA频率高于首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GA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AR1基因多态性与服用阿司匹林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PEAR1基因纯合突变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r1基因多态性 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卒中 复发
原文传递
PEAR1基因多态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李俊蕾 梁广楷 +5 位作者 覃思蓓 扶宇 聂小燕 史录文 邵宏 刘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0-644,共5页
目的:探究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多态性对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某院心内科的207例ACS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维持治疗1年。对患者进行基因分型... 目的:探究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多态性对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某院心内科的207例ACS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维持治疗1年。对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根据连锁不平衡系数和基因分布频率进行单倍型分析,使用血栓弹力图仪(TEG)检测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1年间的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绞痛复发等缺血事件,同时观察了出血事件。结果:将rs12566888、rs12041331、rs2644592、rs822442、rs822441和rs4661012这6个紧密连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为5个常见的单倍型,按照TEG法检测的血小板抑制率(PIR)从高到低排序定义为H1~H5,将H1作为对照组比较其他组与血小板反应性及终点结局的相关性。单倍型H4(占13.61%)与H5(占10.99%)相比于H1来说与血小板抑制率的降低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42;0.044)。rs11264579与其他SNP之间连锁关系弱(r^2<0.3),该位点突变与缺血事件(OR:0.46,95%CI:0.23~0.94,P=0.032)以及靶血管血运重建(OR:0.26,95%CI:0.07~0.93,P=0.038)的发生风险降低显著相关。结论:对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ACS患者来说,PEAR1基因单倍型H4、H5与血小板抑制率降低显著相关,rs11264579突变与临床结局的改善显著相关,但本研究在血小板抑制率与临床结局之间没有找到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血小板反应性 临床预后
原文传递
广东河源地区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国重 何锦照 +1 位作者 邵雪 马国奋 《黑龙江中医药》 2020年第3期162-163,共2页
目的:分析广东河源地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GPⅢa、PEAR1、PTGS1、GSTP1基因多态性特点,以利于指导用药,精确化治疗,做好脑血管病一级二级预防。方法:采用 DNA 微阵列芯片法对325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GPⅢa、PEAR1、PTGS1、GSTP1基因分... 目的:分析广东河源地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GPⅢa、PEAR1、PTGS1、GSTP1基因多态性特点,以利于指导用药,精确化治疗,做好脑血管病一级二级预防。方法:采用 DNA 微阵列芯片法对325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GPⅢa、PEAR1、PTGS1、GSTP1基因分型。结果:在325份检测标本中,GPⅢa基因3种基因型T/T,C/T,C/C分布频率分别为100%,0%,0%;PEAR1基因3种基因型A/A,G/G,A/G分布频率分别为18.77%,32.31%,48.92%;PTGS1基因3种基因型A/A,G/G,A/G分布频率分别为100%,0%,0%;GSTPI基因3种基因型A/A,G/G,A/G分布频率分别为2.77%,29.54%,67.69%。结论:广东河源地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GPⅢa基因及PTGS1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性不大,广东河源地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较高与消化道出血相关GSTP1突变性基因分布频率,针对不同基因型,采取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Ⅲa pear1 PTGS1 GSTP1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梗死 广东河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