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ention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in very low-birthweight infants by using a central line bundle guideline with a standard checklist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Yuan Qing Zhao +1 位作者 Xiaoyan Song Fei M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2016年第1期50-53,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using a central line bundle(CLB)guideline with a standard checklist in the prevention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related infections(CR...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using a central line bundle(CLB)guideline with a standard checklist in the prevention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related infections(CRIs)in very low-birth-weight infants(VLBWIs).Methods:Fifty-seven VLBWIs who underwent PICC insertion at a hospital in Qingdao,China,between November 2012 and June 2013,were monitored with the CLB guideline and a standard checklist.Fifty-three VLBWIs who underwent PICC insertion were monitored by standard hospital procedures.The incidence of CRI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10.0%catheter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to 2.2%catheter days in the study group(p<0.05).The indwelling catheter tim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study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31.9±15.0days vs.24.8±7.4 days,respectively,p<0.05).Colonization infections also decreased from 6.9% catheter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to 2.2%catheter days in the study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decreased from 3.1%catheter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to 0%catheter days in the study group.Conclusion:The use of a CLB guideline with a standard checklist could be an effective and feasible protocol for preventing CRIs and prolonging indwelling catheter timein VLBW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line bundle CHECKLIST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picc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
下载PDF
Analysis of Use and Outcome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Line)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
2
作者 Sulav Sapkota Radheshyam Naik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8年第1期35-41,共7页
Aims: To audit the use and outcomes of using PICC lines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demographics of patients: ?studying the use of PICC line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studying the rat... Aims: To audit the use and outcomes of using PICC lines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demographics of patients: ?studying the use of PICC line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studying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PICC line;studying the cause of early removal of PICC line. Methods: All PICCs inserted in adult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 in Hematology and Medical Oncology Department of Health Care Global (HCG) Hospital were studied prospectively, as per the proforma, till PICCs were removed or patient expired and the pattern of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Results: Eighty-four PICCs were inserted over a period of initial nine months and followed for a total of 1 year with three months post insertion duration for a total of 10,868 catheter-days (mean of 129 days i.e. 4.3 months, range: 1 to 288 days). The most common indication for PICC was chemotherapy (100%). Among them 19 (22%) PICCs had complications and 12 were removed at the rate of 1.1/1000 PICC-days. Complications with haematologic malignancies were more as compared to those with solid tissue malignancies. Conclusions: Despite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 rates, PICCs are a relatively safe and cost effective mode of establishing central venous ac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Vascular Access Device (VAD)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 (ECOG P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下载PDF
肝胆外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宁宁 宋红霞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71-475,共5页
目的:探究肝胆外科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某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并留置PICC导管的25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将... 目的:探究肝胆外科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某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并留置PICC导管的25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模型诊断效能。结果:258例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40例,其中局部感染20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20例;感染患者血液中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1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5株,革兰氏阴性菌23株,真菌3株。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间性别、既往手术史、置管季节、有无心血管疾病、穿刺部位、穿刺血管、穿刺方法、导管类型、周期性导管维护、静脉炎史及导管堵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年龄≥60岁、有糖尿病史、单次置管穿刺数≥2次、使用双腔导管及导管留置时间≥7 d的比例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糖尿病史、单次置管穿刺数≥2次、使用双腔导管及导管留置时间≥7 d为肝胆外科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AUC值为0.865,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6.70%。结论:肝胆外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高,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穿刺次数、导管腔数及导管留置时间均是其影响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提前干预予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构建预测模型有助于帮助临床筛选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 影响因素 预防 预测模型
下载PDF
PICC维护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应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童语 林琴 +2 位作者 李旭英 王莉杰 方运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3,共5页
目的了解护士在PICC维护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的应用现状,为规范护士PICC维护操作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2月,从湖南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专委会成员所在医院随机选取45所医院,采用便利抽样法从中抽取24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了解护士在PICC维护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的应用现状,为规范护士PICC维护操作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2月,从湖南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专委会成员所在医院随机选取45所医院,采用便利抽样法从中抽取24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护士PICC维护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护士PICC维护环节整体依从性得分为(79.59±1.82)分。在10个维度中,执行正确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评估患者(98.36%)、执行手卫生(94.26%)、更换输液接头(93.85%);执行正确率较低的分别是规范敷料更换与导管固定(67.21%)、消毒输液接头(52.05%)。不同工作年限及是否具有PICC资质证书的护士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整体应用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士PICC维护环节应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依从性较好,但知识与实践仍存在差距,各医疗机构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士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picc导管 维护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预防措施 依从性
下载PDF
新生儿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9
5
作者 吕倩 陈茜 +1 位作者 徐敏 赖晓全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新生儿病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情况,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新生儿病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情况,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24例PICC置管新生儿,总置管日数为9 207 d,53例新生儿发生CRBSI,发病率为5.76/1 000导管日。共检出57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20株,占35.09%)。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 500 g、置管日数≥20 d、5 min Apgar评分≤7分是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务人员可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新生儿CRBSI的发生,尤其是出生体质量低于1 500 g、出生5 min Apgar评分≤7分、置管日数≥20 d的新生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置管 picc 新生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首次换药时间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敏 赵洁 +3 位作者 刘颖 许汇娟 姚嘉丽 姚晶晶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换药时间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7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在PICC置管后24h常规进行首次换药,观察组则在术后48h首次换药,比较两组置管后穿刺点... 目的探讨首次换药时间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7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在PICC置管后24h常规进行首次换药,观察组则在术后48h首次换药,比较两组置管后穿刺点渗血、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置管后穿刺点愈合较好率及换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48h首次换药,可促进穿刺点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picc置管 换药 穿刺点愈合 穿刺点感染 置管并发症
下载PDF
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治疗PICC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崔虹 黄敏清 +1 位作者 陈秀峰 胡春仪 《现代临床护理》 2010年第11期45-45,38,共2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治疗PICC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的疗效。方法将PICC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的3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使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局部,2次/d,连续3d;对照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2次/d,连...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治疗PICC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的疗效。方法将PICC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的3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使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局部,2次/d,连续3d;对照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2次/d,连续3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局部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7%,两组比较,χ2=7.50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好。结论使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局部治疗PICC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地塞米松 庆大霉素 莫匹罗星
下载PDF
PICC小组在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唐永红 崔燕萍 +6 位作者 张惠英 唐红梅 文凤 牛小霞 刘素霞 黄顺 于晓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0期771-772,789,共3页
目的提高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操作的安全性,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2007年11月起成立PICC小组,小组成员兼职,负责全院住院患者的PICC置管、会诊及相关的护理指导和培训... 目的提高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操作的安全性,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2007年11月起成立PICC小组,小组成员兼职,负责全院住院患者的PICC置管、会诊及相关的护理指导和培训,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结果 PICC小组成立后,315例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104d(中位时间为32d),与小组成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52,P〉0.05);小组成立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27%(4/315),小组成立前的感染发生率为8.64%(7/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0,P〈0.01)。结论 PICC小组的运作提高了PICC护理质量,明显降低了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小组 导管相关性感染 质量监控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许微微 邱赛男 +2 位作者 严洁 王娟 廖雅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为预防感染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追踪224例留置PICC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 224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发生PICC导管...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为预防感染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追踪224例留置PICC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 224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12例,感染率5.36%。穿刺方法、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留置时间、是否有合并症为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导管穿刺技术为保护因素。结论使用赛丁格穿刺技术、提高导管维护频次、导管维护标准化及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可以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感染 相关因素 化疗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8
10
作者 华敏敏 夏磊 +2 位作者 肖晴 姚小静 徐发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1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PICC置管VLBWI。回顾性分析VLBWI的...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1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PICC置管VLBWI。回顾性分析VLBWI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发生CRBSI者为病例组,未发生CRBSI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61例PICC置管VLBWI发生CRBSI,总置管时间26521 d,CRBSI发病率为2.3‰。VLBWI发生CRBSI的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23.0%)、肺炎克雷伯菌(19.7%)、黏质沙雷菌(14.8%)。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出生体质量<1000 g(OR=2.254)、机械通气(OR=2.168)、置管时日龄≤7 d(OR=2.534)、PICC留置时间≥21 d(OR=2.200)是VLBWI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次穿刺成功(OR=0.378)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VLBWI,尤其是出生体质量<1000 g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尽可能避免出生后早期置管及置管时反复穿刺,并尽可能缩短PICC留置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对于预防CRBSI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picc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1
11
作者 冯月清 吴伟仙 +1 位作者 潘印 陈晓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7期146-148,152,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200例,年龄18岁以上。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20例和非感染组180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200例,年龄18岁以上。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20例和非感染组18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单次置管穿刺次数、PICC留置时间、导管有无移动、化疗次数、合并糖尿病方面的差异。结果 200例肿瘤化疗留置PICC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0例,感染率为10.0%,其中,血流感染2例,局部感染18例,分别占10.0%和90.0%。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单次置管穿刺次数、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化疗次数、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导管出现移动(OR=2.342)、化疗次数多(OR=6.397)、合并糖尿病(OR=3.253)等是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为导管出现移动、化疗次数多、合并糖尿病等,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对症护理干预对策,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PICC置管对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杏崧 李绮慈 +2 位作者 吕春梅 曾添辉 罗少颜 《现代医院》 2010年第1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留置PICC的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多的静脉治疗途径,同时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使PICC置管技术在危重病人中得到合理的应用。方法统计2009年上半年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留置PICC的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多的静脉治疗途径,同时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使PICC置管技术在危重病人中得到合理的应用。方法统计2009年上半年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分析引起导管感染的主要原因,对下半年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在更换导管时作全面评估,改为留置PICC,两组病人均采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护理集束进行护理,导管感染发生率比较进行2检验,分析PICC置管技术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影响。结果 自采用留置PICC代替中心静脉导管换管后,病人出现静脉导管感染率的现象明显减少(由5.4%降至1.7%),p<0.05。结论预防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护理人员不仅需要严格执行相关护理指引,还需要护理人员有主动静脉输液治疗的理念,预测护理安全隐患,懂得适时、正确的评估,给予恰当置管方法,才能有效地减少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下载PDF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因素与防护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3
作者 江文 曾登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2期218-221,共4页
本文综述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的研究现状,为护理人员针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从而降低PICC的血流感染率。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风险因素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9
14
作者 刘佳 和茵 刘鑫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73-176,共4页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18岁以上肿瘤患者180例。依据患者是否出现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其分为非感染组162例与感染...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18岁以上肿瘤患者180例。依据患者是否出现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其分为非感染组162例与感染组27例。对比两组在性别、年龄、单次置管穿刺数、PICC保留时间、导管移动、化疗次数、合并糖尿病等差异。结果对比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P> 0.05),单次置管穿刺数、PICC保留时长、导管移动、化疗次数、糖尿病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对比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导管移动(OR=2.421)、化疗次数(OR=6.475)、合并糖尿病(OR=3.271)等基础疾病为CRI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导管发生移动、化疗频率及糖尿病等,在临床上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实对症护理策略,能够最大程度地防止及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picc导管 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集束化干预措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宋峰 董建英 张秀英 《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第9期620-621,共2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进行集束化干预培训,加强手部卫生及无菌操作管理,扩大皮肤消毒范围,增加无菌屏障,正确选择置管部位和有效评估导管是否保留。结果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后,...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进行集束化干预培训,加强手部卫生及无菌操作管理,扩大皮肤消毒范围,增加无菌屏障,正确选择置管部位和有效评估导管是否保留。结果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由7.41‰降为2.08‰(P﹤0.01)。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极低出生体重儿 picc 集束化干预
下载PDF
集束化干预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红兰 臧德华 张绪红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2Z期286-287,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7月-2011年12月58例行P1CC导管穿刺住院患者进行集柬化护理干预。包括洗手、置管最大无菌屏障化、皮肤消毒和合适的导管选择以及严格的无菌...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7月-2011年12月58例行P1CC导管穿刺住院患者进行集柬化护理干预。包括洗手、置管最大无菌屏障化、皮肤消毒和合适的导管选择以及严格的无菌操作。观察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皮肤阳性反应、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反应细菌感染指标)和G试验查内毒素(反应革兰阴性菌感染指标),与2011年1月-6月62例PICC导管穿刺患者常规护理进行对照,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集柬化干预后,同等留置时间内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机会,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柬化干预 picc置营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下载PDF
肿瘤患者同时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和血流感染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莫春玲 屈盈莹 罗淑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2期221-223,246,共4页
目的探讨2例肿瘤患者合并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和血流感染(CLABSI)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863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合并发生的2例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和血流感染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例患者经抗凝、溶栓、全... 目的探讨2例肿瘤患者合并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和血流感染(CLABSI)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863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合并发生的2例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和血流感染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例患者经抗凝、溶栓、全身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感染及骨髓抑制得到控制,局部症状消退,出院后继续口服抗凝治疗,一个月后随访无特殊不适;合并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和CLABSI的原因可能与患者维护依从性差、自身卫生状况差、皮疹、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有关。结论同时发生CLABSI和CRLVT是一个严重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CLABSI同时应检查有无血栓形成。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对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应有针对性,规避以上可能的危险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血栓
下载PDF
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现状及高危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岚兰 宁剑伟 陈丽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22期103-104,共2页
目的:调查研究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现状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的175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是否... 目的:调查研究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现状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的175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是否并发基础疾病情况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研究因素与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结果:175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共发生16例PICC导管相关感染,感染发生率为9.14%。不同性别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情况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均是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高,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均是其危险因素,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化疗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 高危因素
下载PDF
PICC导管相关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慧 蒋超英 万海林 《医院管理论坛》 2019年第12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PICC置管的84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别筛选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PICC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率为1.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目的探讨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PICC置管的84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别筛选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PICC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率为1.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穿刺次数(OR=4.076)、穿刺方法选择不当(OR=3.575)、导管留置时间过长(OR=2.552)、导管未规范维护(OR=5.629)、PICC并发症(OR=3.241)、低蛋白血症(OR=2.959)为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和管理措施,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万里 贺连香 李倩 《全科护理》 2015年第15期1376-1379,共4页
[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制定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1月—2014年7月我院2 142例PICC置管病人CRBSI发生率及其原因。[结果]2 142例病人中确诊CRBSI 24例... [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制定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1月—2014年7月我院2 142例PICC置管病人CRBSI发生率及其原因。[结果]2 142例病人中确诊CRBSI 24例,发生率为1.12%,其中操作中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针尖未拔出,在皮下探索式穿刺≥3次)5例,留置时间大于30d17例,经肘关节下静脉留置22例,病人带管出院(可能与病人依从性差、当地维护不规范等有关)23例。[结论]熟练的置管技术、满足治疗情况下较短的留置时间、经上臂置管、完整的宣教内容、病人良好的依从性及规范的维护都是降低CRBSI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