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病例系列研究
1
作者 刘欣婷 敦硕 +8 位作者 陈娜 陈健 万林 梁妍 朱刚 张璟 刘国寅 邹丽萍 杨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84-589,共6页
背景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TSC2/PKD1 contiguous deletion syndrome,PKDTS)是TSC2与PKD1基因缺失导致的疾病,国内鲜有报道。目的总结5例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3年于解放军总... 背景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TSC2/PKD1 contiguous deletion syndrome,PKDTS)是TSC2与PKD1基因缺失导致的疾病,国内鲜有报道。目的总结5例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3年于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就诊的4例PKDTS患儿以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1例PKDTS患儿病例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分别利用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基因检测。结果5例PKDTS患者均以癫痫起病,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包括皮肤色素脱失斑、颅内结节、多囊肾、肾功能异常、高血压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兼具结节性硬化(TSC)和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的表型。雷帕霉素可以辅助控制TSC相关癫痫发作;严重肾囊肿患者需要穿刺抽液+药物凝固治疗来缓解症状。基因检测结果显示5例患儿分别存在TSC2/PKD1基因不同大小和区域的缺失:病例1,chr16:2131595-2264778区域存在133.18 kb的缺失;病例2,TSC2基因31~42号外显子和PKD1基因30~46号外显子缺失,长度17.64 kb;病例3,chr16:g.2114201-2185990区域存在缺失,长度为71.789 kb;病例4,chr16:2125441-2176668区域缺失拷贝数51.22 kb;病例5,16p13.3(16:2099825-2151077)区域缺失,覆盖51.25 kb。结论本研究发现TSC2/PKD1缺失程度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没有明确关联。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可以早期精准诊断PKDTS并进行干预,雷帕霉素联合抗癫痫发作药物可较好控制TSC相关癫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 全基因组测序 癫痫 多囊肾 结节性硬化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家系PKD1、PKD2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骆杰伟 孟晓嵘 +5 位作者 郑星宇 魏世超 胡丹 杨笑 张雪梅 范丁前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1-325,336,共6页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家系基因突变位置及遗传特征。方法:应用二代测序外显子序列捕获技术,对ADPKD家系先证者PKD1、PKD2基因测序,并对8个家系成员针对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筛查。并经SIF和Polyphen软件对基因...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家系基因突变位置及遗传特征。方法:应用二代测序外显子序列捕获技术,对ADPKD家系先证者PKD1、PKD2基因测序,并对8个家系成员针对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筛查。并经SIF和Polyphen软件对基因突变进行蛋白功能预测。结果:发现PKD1基因1个框移突变c.2085_2086ins C(p.Ala696Argfs17X)为杂合子,造成PKD1氨基酸编码提前终止,很可能影响其蛋白功能;还发现2个错义突变杂合子(p.Ala1447Val和P.Arg739Gln,经蛋白功能预测为无害)及2个同义变异(p.Leu373Leu、p.Asn890Asn)。PKD2基因未发现框移、无义、剪切、错义或同义变异位点。其他患病的家系成员中发现p.Ala696Argfs17X突变,而正常成员中未查出此突变。结论:推测PKD1基因的框移突变(p.Ala696Argfs17X)为此家系的可疑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 pkd1基因 PKD2基因 突变
下载PDF
中国ADPKD患者PKD1基因突变位点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萧畔 丁克家 +1 位作者 高德轩 曹庆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2,共2页
目的检测中国人PKD1基因突变位点,探讨其突变规律。方法采集38个家系的多囊肾患者病理标本(血样及组织)共43份,无病个体血样15份。提取基因组DNA,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特异性扩增含PKD1基因的12、14、21外显子片段。扩增产物经分离纯化... 目的检测中国人PKD1基因突变位点,探讨其突变规律。方法采集38个家系的多囊肾患者病理标本(血样及组织)共43份,无病个体血样15份。提取基因组DNA,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特异性扩增含PKD1基因的12、14、21外显子片段。扩增产物经分离纯化后用遗传分析仪进行基因测序,进入互联网基因库查找正常基因序列并与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测序结果。结果在外显子12检测到一个无义突变(C26017A),在外显子21检测到一个错义突变(A33849G)。多囊肾突变率为4.7%(2/43)。未发现突变热点。结论检测到2个新的可能的致病突变位点C26017A、A33849G。中国ADPKD人群PKD1基因不存在突变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pkd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长读长测序在多囊肾患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伍高 李哲涛 +3 位作者 范莉 唐永梅 唐宁 秦雪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9期1613-1617,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长读长测序技术构建SNP单体型,为成人常显多囊肾基因(PKD1)致病变异且家系不全患者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助孕中心就诊的两名患者,分别患有PKD1 c.5... 目的探讨通过长读长测序技术构建SNP单体型,为成人常显多囊肾基因(PKD1)致病变异且家系不全患者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助孕中心就诊的两名患者,分别患有PKD1 c.5976_5978del杂合变异复合PKD1 c.11333C>A杂合变异和PKD1 c.11969 T>G杂合变异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且家系不全,采集患者夫妻双方外周血提取高质量DNA,通过长读长测序技术构建SNP单体型。活检胚胎滋养外胚层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再利用ASA芯片检测胚胎SNP位点信息,结合长读长测序构建的男女方SNP位点建立连锁分析,分析胚胎变异位点携带情况;同时以Sanger测序检出的受累胚胎作为先证者,利用Karyomapping芯片检测分析胚胎SNP位点单体型;比较两种连锁分析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病例1检测5个胚胎,病例2送检4个胚胎。病例1的1号,3号和4号胚胎携带男方PKD1c.5976_5978del致病变异,病例2的1号及4号胚胎均携带有男方PKD1 c.11969T>G致病变异;经Sanger测序均选择1号胚胎作为参照,利用Karyomapping芯片进行连锁分析,病例1的1号,3号和4号,病例2的1号及4号胚胎均携带男方的致病变异,结果与长读长测序家系连锁分析一致。结论对于家系不全PKD1患者,可通过长度长测序进行男女双方的致病位点确定及SNP单体型构建,通过SNP单体型建立连锁分析,从而准确有效的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d1基因 多囊肾 单体型构建 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下载PDF
与成人型多囊肾病PKD1基因紧密连锁的三种微卫星DNA在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勇 赵荣枝 +2 位作者 沙莎 米力克扎提.巴吾东 郭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 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PKD1基因内的微卫星DNAKG8及与PKD1紧密连锁的微卫星DNAAC2 .5和SM 7在维吾尔族中进行基因诊断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8%变性聚丙烯酰胺测序凝胶电泳(PAGE)和常规银染法分析 37名维吾... 目的 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PKD1基因内的微卫星DNAKG8及与PKD1紧密连锁的微卫星DNAAC2 .5和SM 7在维吾尔族中进行基因诊断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8%变性聚丙烯酰胺测序凝胶电泳(PAGE)和常规银染法分析 37名维吾尔族正常人的AC2 .5、SM 7和KG83个微卫星DNA的多态性。结果 KG8有 6种等位基因片段 ,期望杂合度 (h)为 93.6 9% ,多态信息含量 (PIC)为 0 .914 ;AC2 .5有 10种等位片段 ,h为 94 .90 % ,PIC为 0 .930 ;SM 7有 6种等位片段 ,h为 80 .89% ,PIC为 0 .76 4。结论 KG8、AC2 .5、SM7均为高度多态的遗传标记 ,可用于维吾尔族PKD1的连锁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病 pkd1基因 微卫星DNA 杂合度 多态信息量
下载PDF
基于p38-PKD1信号通路探讨葛根芩连汤对妊娠糖尿病小鼠作用及机制
6
作者 王琳琳 胡可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7-574,共8页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妊娠糖尿病(GDM)小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C57BLKsJ^(db/+)(db/+)怀孕小鼠建立遗传性GDM小鼠模型,空白组采用C57BL/KsJ^(+/+)(野生型)怀孕小鼠作为对照,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葛根芩连汤低(15 g/kg)、高...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妊娠糖尿病(GDM)小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C57BLKsJ^(db/+)(db/+)怀孕小鼠建立遗传性GDM小鼠模型,空白组采用C57BL/KsJ^(+/+)(野生型)怀孕小鼠作为对照,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葛根芩连汤低(15 g/kg)、高剂量组(45 g/kg)和阳性药物组(二甲双胍,200 mg/kg),每组10只。给药处理组小鼠自妊娠日开始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葛根芩连汤对GDM小鼠及其子代的安全性的影响,检测GDM小鼠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血清和胰腺组织中胰岛素水平,采用组织切片观察胰岛病理学变化,RT-PCR检测胰腺组织中胰岛素生成和分泌相关因子的转录水平;检测Min6细胞的增殖、Min6细胞在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量。结果 与模型小鼠比较,葛根芩连汤组及阳性药物组小鼠肝脏和肾脏的病理学形态得以改善;与模型组小鼠比较,GDM给药葛根芩连汤小鼠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显著改善(P<0.05)、胰岛形态显著改善、血清和胰腺组织中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生成和分泌相关因子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0.01,P<0.05);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葛根芩连汤可下调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上调多囊肾病1型致病基因(PKD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1,P<0.05)。在Min6细胞模型中,葛根芩连汤可促进Min6细胞的增殖,促进Min6细胞在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量(P<0.01)。采用工具药阻断发现抑制了PKD1之后,减弱了葛根芩连汤对胰岛素的升高作用(P<0.01)。结论 葛根芩连汤对GDM小鼠及其子代的安全性良好,可通过调控p38-PKD1信号通路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对妊娠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安全性 妊娠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 多囊肾病1型致病基因蛋白 p38-pkd1信号通路 中药复方
原文传递
一个两次多囊肾胎儿孕育史家系的临床分析及遗传咨询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庆华 王参 +4 位作者 苏国玲 麻希洋 梅世月 孔祥东 史惠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8-461,共4页
目的:对一个有过两次多囊肾胎儿孕育史的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分析,为再次妊娠提供遗传咨询。方法:对该家系相关成员行肝肾超声筛查;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配偶行包括多囊肾在内的63个遗传性肾病基因筛查,筛选与该病发... 目的:对一个有过两次多囊肾胎儿孕育史的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分析,为再次妊娠提供遗传咨询。方法:对该家系相关成员行肝肾超声筛查;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配偶行包括多囊肾在内的63个遗传性肾病基因筛查,筛选与该病发生可能相关的基因,应用PCR和一代测序对先证者及其相关亲属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超声筛查提示先证者及其母亲为双肾多发囊肿,其弟双侧肾脏为多囊肾改变,其姐双肾未见囊肿,先证者配偶超声未见异常。高通量测序筛查提示先证者携带与成人型多囊肾相关的PKD1基因c. 10678G> A(p. G3560R)杂合突变,其母及其姐均携带该突变,而其弟未检测到该突变。先证者的妻子经高通量测序筛查未发现与多囊肾相关的基因突变。PKD1基因c. 10678G> A(p. G3560R)杂合突变位点为先证者家庭胎儿或成人患者致病突变的可能性小。建议先证者妻子在孕期详细行胎儿肾脏超声检查以降低该家庭的生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pkd1基因 PKHD1基因 基因突变 遗传咨询
下载PDF
SM6和CW2在广西壮、瑶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8
作者 赵铖 苏上贵 +3 位作者 伍巧源 赖永榕 杨桢华 黎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索与多囊肾病基因PKD1连锁相关的微卫星SM6和CW2在广西壮、瑶两个主要少数民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规律及其在基因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SM6和CW2两个位点的DNA片段,然后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等位基因... 目的:探索与多囊肾病基因PKD1连锁相关的微卫星SM6和CW2在广西壮、瑶两个主要少数民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规律及其在基因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SM6和CW2两个位点的DNA片段,然后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等位基因,以标准DNA片段为标识进行比较,作直线回归计算等位基因片段的大小.结果:在SM6位点,被检的63名壮族人和64名瑶族人,分别分离出23种和28种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在88~158 bp和84~152 bp之间,其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898和0.931;而在CW2位点,两个民族人群分别检测到了25种和24种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在105~157 bp和109~163 bp之间,其PIC分别为0.926和0.931.结论:两个民族在SM6位点和CW2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不相同,SM6和CW2均可用于广西壮、瑶族人群PKD1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多囊肾病 pkd1基因 多态性 微卫星
下载PDF
广西环江苗族人群染色体16p13.3多囊肾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9
作者 赵铖 苏上贵 +3 位作者 赖永榕 伍巧源 杨桢华 黎伟 《广西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索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基因PKD,连锁的微卫星KG8、SM6、CW4、CW2四个DNA位点在广西环江县苗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分布规律,为家系连锁分析和临床基因诊断提供有用的遗传标记。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KG8、SM6、CW4、CW2四... 目的探索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基因PKD,连锁的微卫星KG8、SM6、CW4、CW2四个DNA位点在广西环江县苗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分布规律,为家系连锁分析和临床基因诊断提供有用的遗传标记。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KG8、SM6、CW4、CW2四个位点的DNA片段,然后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等位基因,以标准DNA片段为标识进行比较,作直线回归计算等住基因片段的大小。结果在KG8位点,被检的58例广西环江苗族人正常个体中共检出16种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在96-136bp,其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907;在SM6位点,被检的57例正常个体中共检出29种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分布在74-160bp,PIC为0.945;在CW4位点,被检的61例正常个体中检出25种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在122~214bp,PIC为0.911;在CW2位点,被检的60例正常个体中共检出17种等位基因,长度在115~153bp,PIC为0.890。结论广西环江苗族人群与PKD,连锁相关的微卫星KG8、SM6、CW4和CW2四个基因位点属于高杂合度和高多态信息含量的基因座,是理想的遗传标记,在连锁分析和群体遗传学中具有较重要的价值,可用于ADPKD的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 pkd1基因遗传 多态性 微卫星 多态信息含量 苗族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建立 Pkd1基因条件敲除的多囊肾小鼠模型
10
作者 马广强 王荣亮 +3 位作者 牛玲 万红娇 闫成花 王立元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7-704,共8页
目的基于CRISPR/Cas9和Cre-loxP基因编辑技术建立多囊肾病1(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1, Pkd1)基因条件敲除小鼠模型, 为深入研究Pkd1基因在多囊肾病发生中的作用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In-Fusion技术构建打靶载体, 根据Pkd1基因制备... 目的基于CRISPR/Cas9和Cre-loxP基因编辑技术建立多囊肾病1(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1, Pkd1)基因条件敲除小鼠模型, 为深入研究Pkd1基因在多囊肾病发生中的作用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In-Fusion技术构建打靶载体, 根据Pkd1基因制备对应的gRNA、Cas9 mRNA及携带loxP位点的供体载体, 共同注射于C57BL/6N小鼠的受精卵内。将受精卵转移至有假孕状态雌性小鼠的输卵管内部。幼鼠出生后经PCR鉴定及测序分析分选出Pkd1flox/flox基因型F0代阳性小鼠, 后者与野生型小鼠配繁, 筛选出后代基因型为Pkd1flox/+的F1代杂合子小鼠, 内部扩繁获得基因型为Pkd1flox/flox的F2代纯合子小鼠, 该基因型小鼠再与Cre阳性表达的Ggt1-Cre小鼠杂交, 获得Pkd1flox/+Ggt1Cre基因型的F3代小鼠, F3代自交或与F2代Pkd1flox/flox回交得到Pkd1flox/floxGgt1Cre基因型的F4代小鼠, 即肾脏特异性Pkd1基因敲除(Ggt1-cKO)小鼠。采用PCR法鉴定小鼠基因型, 按基因鉴定结果分为野生型对照(WT)组(n=6)、Pkd1纯合子对照(PKD)组(n=6)和Ggt1-cKO敲除验证(CKO)组(n=6)。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肾脏和其他器官组织中Pkd1 mRNA的表达;HE染色检查各组小鼠肾组织病理改变;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小鼠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含量, 并计算肾脏系数。结果 PCR检测结果显示, CKO组子代小鼠基因型符合Pkd1flox/floxGgt1Cre。Pkd1基因仅在肾脏特异性表达, 其余组织中均未见表达。RT-qPCR结果显示, CKO组小鼠肾脏髓质Pkd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WT组和PKD组(均P<0.05)。肉眼可见CKO组小鼠肾脏体积较WT组增大了1倍左右, 光镜下可观察到CKO组小鼠肾脏有多个大小形态不一的空泡, 髓质组织间隙明显增加。CKO组小鼠肾脏系数、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含量均显著高于WT组和PKD组(均P<0.05)。结论基于CRISPR/Cas9和Cre-loxP基因编辑技术可成功构建Pkd1基因条件敲除小鼠, 为进一步研究Pkd1基因在多囊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疾病 小鼠 基因敲除 CRISPR-Cas系统 pkd1基因 CRE-LOXP
原文传递
婴儿型多囊肾1例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延凤 黄宇戈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婴儿型多囊肾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婴儿型多囊肾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患儿于胎儿期即发现多囊肾,出生后出现气促、口吐泡沫。腹部磁共振提示双肾髓质海绵肾可能伴双肾轻度积液... 目的探讨婴儿型多囊肾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婴儿型多囊肾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患儿于胎儿期即发现多囊肾,出生后出现气促、口吐泡沫。腹部磁共振提示双肾髓质海绵肾可能伴双肾轻度积液、右肾囊肿。基因检测患儿PKHD1基因Exon15存在错义突变c.1123 C>T(Arg375Trp);PKHD1基因Exon 31存在错义突变c.3617 G>T(Gly 1206 Val),且为新型错义突变体;PKD1基因Exon 18存在错义突变c.7211 G>A(Arg 2404 Gln),为复合杂合突变纯合子;突变性质均为错义突变。患儿经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至4个月,肾功能无异常。结论基因检测可早期诊断婴儿型多囊肾,存在两个错义突变的新生儿可以生存,新发现Exon 31突变c.3617 G>T(Gly 1206 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 PKHD1基因 pkd1基因 错义突变
下载PDF
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娄桂予 田向永 +5 位作者 张玉薇 杨科 刘红彦 张晓梅 曹慧霞 王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208-2213,共6页
目的对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进行基因检测,明确其致病性突变,为防治方法及产前诊断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7-2020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3个多囊肾家系的病史及临床资料;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样品提取DNA,利用靶向扩... 目的对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进行基因检测,明确其致病性突变,为防治方法及产前诊断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7-2020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3个多囊肾家系的病史及临床资料;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样品提取DNA,利用靶向扩增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先证者进行检测,筛查可疑致病位点;Sanger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家系其他成员进行验证及分析,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美国医学遗传与基因组学会制定的基因变异致病性评估标准,分析变异的致病性。结果家系1、2、3先证者超声结果诊断均为多囊肾,临床分期分别为G1、G3a和G5,在PKD1(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1)基因分别发现c.5933delA(p.Asn1978fs)缺失移码突变、c.6871C>T(G2291X)无义杂合突变和c.894_897delCCCT(p.299Sfs*34)缺失移码变异。3个家系的以上变异符合表型-基因型相分离。结论明确了遗传多囊肾病3个家系的致病变异位点,其中c.5933delA和c.894_897delCCCT为新突变,c.6871C>T为已知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显性 多囊肾 pkd1基因 基因变异
下载PDF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家系的PKD1基因新剪切位点突变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佩文 邹洋 +4 位作者 李杰 黄色新 高明 康冉冉 高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8-781,共4页
目的确定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的PKD1基因突变。方法用测序方法检测先证者PKD1基因,并验证家系中其他成员及40名正常对照,再用反转录一PcR技术检测相应的mRNA序列的变化。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中5例患者均发生PKD... 目的确定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的PKD1基因突变。方法用测序方法检测先证者PKD1基因,并验证家系中其他成员及40名正常对照,再用反转录一PcR技术检测相应的mRNA序列的变化。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中5例患者均发生PKD1基因c.8791+1_8791+5delGTGCG(IVS23+1_+5delGTGCG)突变,mRNA序列分析证实该突变造成该基因mRNA的第23外显子3’端插入8个碱基序列。在表型正常亲属及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本研究发现的PKD1基因c.8791+1_8791+5delGTGCG突变可影响mRNA的剪切,导致移码突变,可能是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PKD1基因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 pkd1基因 剪切突变
原文传递
与成人多囊肾病PKD1紧密连锁的四种微卫星DNA在中国人群中的多态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丁兰 张思仲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为了评估成人多囊肾病PKD1基因内的微卫星DNAKG8及与PKD1紧密连锁的微卫星SM6、CW4和CW2在基因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银染法分析了部分无血缘关系的中国汉族人... 目的为了评估成人多囊肾病PKD1基因内的微卫星DNAKG8及与PKD1紧密连锁的微卫星SM6、CW4和CW2在基因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银染法分析了部分无血缘关系的中国汉族人。结果在中国汉族人群中KG8有6种等位片段,其多态信息量(PIC)为0.312;SM6具有24种等位片段,其PIC为0.80;CW4有9种片段,PIC为0.850;CW2有7种,PIC为0.814。而白种人中KG8有8种,PIC为0.545;SM6有16种,PIC为0.653;CW4有9种,PIC为0.782;CW2有13种,PIC为0.809。结论研究人群与文献报道的白种人群相比,这四种微卫星在种类和分布上均有差异,表明二核苷酸重复在不同民族中存在差异;SM6、CW4和CW2是高度多态的遗传标记,可用于APKD的连锁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肾 pkd1基因 微卫星DNA 多态性 PCR
原文传递
PKD1基因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贵芳 柴湘平 +2 位作者 彭文 周阳 盛丽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569-573,共5页
目的阐明多囊肾病基因1(PKD1)对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构建PKD1基因的shRNA慢病毒干扰及PKD1基因促进剂ETS-1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转染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qPCR)检验干扰及过表达效率。同时通过... 目的阐明多囊肾病基因1(PKD1)对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构建PKD1基因的shRNA慢病毒干扰及PKD1基因促进剂ETS-1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转染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qPCR)检验干扰及过表达效率。同时通过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照组、shPKD1组及ETS-1组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噬标志分子Atg5、Beclin1和LC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hPKD1组PKD1 mRNA表达量下降(P<0.05),而ETS-1组ETS-1 mRNA及PKD1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shPKD1组自噬标志物Atg5和Beclin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ETS-1组Atg5和Beclin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与对照组相比,shPKD1组Atg5、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ETS-1组Atg5、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PKD1基因的表达能够影响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噬,即PKD1基因表达下调可抑制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噬,而PKD1基因过表达能够促进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病基因1 血管平滑肌细胞 慢病毒 自噬
原文传递
两个成人型多囊肾伴男性不育家系的PKD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宗刚 魏磊 谭丽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两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伴男性不育(adul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为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法对2个ADPKD家系进行PKDl和PKD2基因的突变检测,对可疑致病突变进行家... 目的探讨两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伴男性不育(adul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为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法对2个ADPKD家系进行PKDl和PKD2基因的突变检测,对可疑致病突变进行家系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50名正常对照者中进行突变筛查。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家系1先证者及另外3例患者的PKD1基因第16外显子存在c.6953—6977del(P.Arg2318Hisfs*15)杂合突变,2名表型正常的家系成员未检测到该位点突变。家系2先证者和另3例患者的PKD1基因第37外显子存在c.10937T〉G(P.Val3646Gly)杂合突变,而2名表型正常的家系成员未检测到突变。经检索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这2个突变均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通过家系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这2个突变为致病突变的可能性大。在50名正常对照者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PKD1基因C.6953—6977del(P.Arg2318Hisfs*15)和C.10937T〉G(P.Val3646Gly)突变可能为这2个家系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丰富了PKD1基因突变谱及ADPKD表型谱,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型多囊肾 男性不育 pkd1基因 PKD2基因
原文传递
遗传性多囊肾家系PKD1、PKD2基因突变探讨与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新伟 张群芝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7年第10期10-11,共2页
目的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的PKD1、PKD2基因突变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二代外显子测序序列捕获技术,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系家族PKD1、PKD2基因进行测序,同时对8个家系的成员针对性的对基因突变的位点采取Sange... 目的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的PKD1、PKD2基因突变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二代外显子测序序列捕获技术,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系家族PKD1、PKD2基因进行测序,同时对8个家系的成员针对性的对基因突变的位点采取Sanger测序筛查,对通过Polyphen软件和SIF软件对基因突变的粗劣进行蛋白功能的测定。结果研究结果发现,PKD1基因存在一个框移突变C.2085-2086ins C为杂合子,这种氨基酸编码序列提前终止的现象既有可能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研究还发现存在两个错意突变杂合子,分别为p.Ala1447Val、p.Arg739Gln,其通过蛋白功能的检测初步预测其无害,同时还有两个同义变异,分别为p.Leu373Leu和p.Asn890Asn;而PKD2为基因为发现有框移突变、剪切、无义以及同义变异和措意变异等发生。同时发现在患病的家族成员中存在一个框移突变p.Ala696Argfs17X。正常的家族成员中未见此突变。结论研究初步发现,p.Ala696Argfs17X突变可能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可疑治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d1基因 PKD2基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常染色体显性成人多囊肾病两家系PKD1、PKD2基因的突变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朝文 杨元 张思仲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目的鉴定两个常染色体显性成人多囊。肾病家系的致病突变。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家系成员及无亲缘关系的100名健康对照个体的外周血白细胞DNA,PCR扩增先证者致病基因PKD1、PKD2的所有外显子序列及其侧翼内含子剪切区域,直接测序确定DN... 目的鉴定两个常染色体显性成人多囊。肾病家系的致病突变。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家系成员及无亲缘关系的100名健康对照个体的外周血白细胞DNA,PCR扩增先证者致病基因PKD1、PKD2的所有外显子序列及其侧翼内含子剪切区域,直接测序确定DNA序列的变异。通过家系和正常对照的比较分析,对检测到的变异是否与疾病相关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在两个家系中共检测到5个序列变异:PKD1:c.2469G〉A,PKD1:c.5014_5015delAG,PKDl:C.10529C〉T,PKD2:c.568G〉A和PKD2:c.2020_12020delAG。其中PKD1:c.2469G〉A和PKD2:c.2020—1_2020delAG为新发现的变异。此外,检测到的移码突变和剪切突变未见于家系中健康成员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结论PKDl:c.50145015 delAG和PKD2:c.2020-1_2020delAG分别为家系A和B的致病突变,且PKD2:c.2020-1_2020 delAG为先证者新发生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成人多囊肾病 pkd1基因 PKD2基因 新生突变
原文传递
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临床表型与基因分析
19
作者 梅道启 梅世月 +6 位作者 王莉 王媛 陈国洪 高超 马婷婷 闫佳勇 董世杰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35-1142,共8页
目的探讨1例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特点,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例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患儿,总结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基因变异特点... 目的探讨1例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特点,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例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患儿,总结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基因变异特点。结果患儿女性,为17个月幼儿,以"间断性抽搐伴发育落后17个月"为主诉就诊。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发作形式为成串痉挛发作、失神发作、局灶性发作,躯干部及颈部可见色素脱失斑,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双侧大脑半球部分皮质及皮质下多发斑片状信号,双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小结节状影,心脏彩色超声提示卵圆孔未闭、心包积液,腹部彩色超声提示多囊肾。眼科彩色超声示左眼视盘周围见局限性团状小隆起病变。家系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示先证者在染色体位置chr16∶2125799-2185690中的TSC2基因存在部分缺失(NM_(0)00548),应用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验证为23~42号外显子缺失,PKD1基因外显子全部缺失(NM_(0)01009944),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验证为第1~46号外显子缺失,未见下游基因缺失,整体缺失片段大小约为60 kb,患儿父母表型均正常,为野生型。结论 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相对罕见,可兼具结节性硬化/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神经系统及肾脏受累程度重,预后不良,TSC2/PKD1基因缺失变异为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接基因缺失综合征 结节性硬化症 多囊肾 TSC2基因 pkd1基因
原文传递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家系PKD1基因突变分析
20
作者 陈丹娜 刘国辉 +2 位作者 朱梓年 熊符 张拔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1期2441-2445,共5页
目的对1个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本研究先证者因“左上颌骨根尖囊肿”于2017年10月10日在东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通过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和生化指标等对先证者确诊。采集家系成员... 目的对1个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本研究先证者因“左上颌骨根尖囊肿”于2017年10月10日在东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通过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和生化指标等对先证者确诊。采集家系成员及15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通过高通量测序(NGS)法筛选先证者全外显子组突变基因;应用PCR及Sanger测序验证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候选突变基因位点,并进一步筛查健康对照者;应用ExAC、dbSNP、HGMD、1000 genomes、ClinVar、PKDB、Mutation Taster和PhyloP数据库及软件进行突变人群频率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先证者,男,46岁,高血压,尿潜血阳性,血肌酐升高。B超及CT示双侧多囊肾伴左肾结石,多囊肝。测序显示先证者及其二弟、妹妹、女儿和侄女皆存在PKD1基因c.11017-10C>A杂合剪接突变,且150名健康对照者中均未发现该突变。c.11017-10C>A已被dbSNP、ClinVar、HGMD、PKDB和Mutation Taster数据库收录,有害性预测结果为有害,可能导致产生多囊蛋白1(polycystin1,PC1)截短蛋白。结论在中国人群ADPKD家系发现PKD1致病基因突变c.11017-10C>A,拓展了该基因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 pkd1基因 高通量测序 剪接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