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PEG-PLA/PLA组织工程支架在模拟体液中的降解和生物矿化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葛建华 王迎军 郑裕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6-128,132,共4页
系统研究了含有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PLA-PEG-PLA)的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在模拟体液(SBF)中的降解和生物矿化性能。通过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随着含有PLA-PEG-PLA共聚物的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在模拟体液中浸泡时间的增长,... 系统研究了含有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PLA-PEG-PLA)的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在模拟体液(SBF)中的降解和生物矿化性能。通过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随着含有PLA-PEG-PLA共聚物的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在模拟体液中浸泡时间的增长,模拟体液的pH值有下降趋势;支架材料的质量有升有降,是降解和矿化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X射线衍射图谱和FT-IR漫反射图谱研究表明,浸在SBF中的支架表面有磷灰石沉积物出现,并且PLA-PEG-PLA共聚物降解速度比PLA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 组织工程 降解 生物矿化
下载PDF
Phen-Fe_3O_4/PLA-PEG-PLA微球的制备、表征及体外释放行为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亚瑜 毛晓颖 +1 位作者 汪凌 甄卫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5-88,101,共5页
采用微波合成的PLA-PEG-PLA和单微乳法制备的纳米Fe3O4为载体,以邻菲罗啉(1,10-Phenanthro-line,Phen)为释放模型药物,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hen-Fe3O4/PLA-PEG-PLA微球。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 H-NMR)、... 采用微波合成的PLA-PEG-PLA和单微乳法制备的纳米Fe3O4为载体,以邻菲罗啉(1,10-Phenanthro-line,Phen)为释放模型药物,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hen-Fe3O4/PLA-PEG-PLA微球。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 H-NM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LA-PEG-PLA及磁性微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微波法合成的PLA-PEG-PLA是一种三嵌段共聚物,载药微球呈规则球形,表面光滑,粒径分布较均匀。体外释放行为表明PLA-PEG-PLA作为载药基质具有明显的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peg-pla 微波合成 邻菲罗啉 纳米四氧化三铁 载药微球 药物释放
下载PDF
含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的PLA中空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沈鹏 张玉坤 +2 位作者 许嘉瑛 陈顺权 杜如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7,39,共5页
合成制备了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并用NMR和GPC对其进行了表征。将PLA-PEG-PLA作为亲水性添加剂用于中空纤维的制备,并研究了PLA-PEG-PLA的加入对中空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LA-PEG-PLA和PL... 合成制备了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并用NMR和GPC对其进行了表征。将PLA-PEG-PLA作为亲水性添加剂用于中空纤维的制备,并研究了PLA-PEG-PLA的加入对中空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LA-PEG-PLA和PLA有很好的相容性,而且PLA中空纤维的抗污性能明显得到改善。随着PLA-PEG-PLA用量的增加,中空纤维的透水量逐渐下降,牛血清白蛋白(BSA)阻止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 中空纤维 透水量 抗污性能
下载PDF
PLA-PEG-PLA的微波合成工艺及其在鬼臼毒素载药微球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亚瑜 毛晓颖 +1 位作者 汪凌 甄卫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7-130,共4页
采用微波法合成PLA和PLA-PEG-PLA,以PLA和PLA-PEG-PLA的粘均分子量和得率为评价指标,对微波功率和微波反应时间进行了单因素实验。以合成的PLA-PEG-PLA为药物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o-dophyllotoxin,PPT)/PLA-PEG-PLA载药微球... 采用微波法合成PLA和PLA-PEG-PLA,以PLA和PLA-PEG-PLA的粘均分子量和得率为评价指标,对微波功率和微波反应时间进行了单因素实验。以合成的PLA-PEG-PLA为药物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o-dophyllotoxin,PPT)/PLA-PEG-PLA载药微球,考察了载药微球的药物缓释性能。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波法合成的PLA和PLA-PEG-PLA以及制备的载药微球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微波功率为200W,最佳反应时间为30min时,合成的三元嵌段共聚物PLA-PEG-PLA的粘均分子量为5.2×103。体外释药研究表明,PPT/PLA-PEG-PLA-MS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peg-pla 微波合成 鬼臼毒素 载药微球 药物释放
下载PDF
PLA-PEG-PLA的微波合成及其磁性载药微球的表征、释药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亚瑜 甄卫军 +2 位作者 汪凌 刘月娥 庞桂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29-934,938,共7页
目的采用微波法合成PLA-PEG-PLA,并以该嵌段共聚物为基质制备ASA/PLA-PEG-PLA载药微球和ASA-Fe3O4/PLA-PEG-PLA载药微球,考察磁性载药微球和非磁性载药微球的药物缓释性能。方法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NMR)对微波法合成的... 目的采用微波法合成PLA-PEG-PLA,并以该嵌段共聚物为基质制备ASA/PLA-PEG-PLA载药微球和ASA-Fe3O4/PLA-PEG-PLA载药微球,考察磁性载药微球和非磁性载药微球的药物缓释性能。方法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NMR)对微波法合成的PLA-PEG-PLA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ASA/PLA-PEG-PLA载药微球,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选载药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微乳法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制备了ASA-Fe3O4/PLA-PEG-PLA载药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和性能分析。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载药微球进行了微观结构的表征和分析。结果微波法合成的PLA-PEG-PLA是一种三嵌段共聚物。载药微球呈规则球形,表面光滑,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0μm。体外模拟释药试验表明ASA/PLA-PEG-PLA载药微球和ASA-Fe3O4/PLA-PEG-PLA载药微球24h释药率分别为69.16%和100%。结论以微波法合成的PLA-PEG-PLA作为药物载体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ASA-Fe3O4/PLA-PEG-PLA磁性载药微球比ASA/PLA-PEG-PLA非磁性载药微球具有较快的药物释放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peg-pla 微波合成 纳米四氧化三铁 载药微球:释药性能
下载PDF
PDLLA/PLA-PEG-PLA新型人工骨修复恒河猴颅骨缺损实验研究
6
作者 李森 靳安民 +4 位作者 王清 刘成龙 张力 王高举 闵少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评估PDLLA/PLA-PEG-PLA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在4只恒河猴双侧顶骨24个10 mm颅骨去骨膜全层骨缺损中分别植入4种筛选出的支架/成骨细胞复合体,术后6、12周采用X线、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大体观察... 目的评估PDLLA/PLA-PEG-PLA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在4只恒河猴双侧顶骨24个10 mm颅骨去骨膜全层骨缺损中分别植入4种筛选出的支架/成骨细胞复合体,术后6、12周采用X线、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大体观察,都未引起明显的全身反应,局部切口愈合良好。X线、组织学及扫描电镜均证实人工骨在术后6周、12周成骨能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也高于单纯注射成骨细胞对照组,而改性的PDLLA/PLA-PEG-PLA、PDLLA/β-TCP及PDLLA/BG成骨能力优于单纯PDLLA,X线评分证实PDLLA/PLA-PEG-PLA成骨能力最强,12周时成骨量达缺损区70%。结论 4种筛选的支架与成骨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人工骨具有较强的体内成骨效能,PDLLA/PLA-PEG-PLA在骨组织工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内消旋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新型人工骨 修复 恒河猴 颅骨缺损
下载PDF
姜黄提取物PLA-PEG-PLA微球的制备
7
作者 周礼玲 《黑龙江医药》 CAS 2011年第4期564-566,共3页
目的:优选姜黄提取物PLA-PEG-PLA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PLA-PEG-PLA为材料,将姜黄素提取物微球化,通过单因素考察法,优选出最佳处方备工艺。结果:微囊的最佳处方工艺为:乳化剂含量为0.5%,转速为1000rmp,丙酮与二氯甲烷的比例为2:1... 目的:优选姜黄提取物PLA-PEG-PLA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PLA-PEG-PLA为材料,将姜黄素提取物微球化,通过单因素考察法,优选出最佳处方备工艺。结果:微囊的最佳处方工艺为:乳化剂含量为0.5%,转速为1000rmp,丙酮与二氯甲烷的比例为2:1,药物和聚合物的最佳配比为1:3。结论:根据最佳工艺制出的微球其包封率差别很小,重现性好,包封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提取物 pla-peg-pla 微球
下载PDF
rhBMP-2/PLA复合涂层种植体骨内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程祥荣 杜兵 韩光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95-296,共2页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 2 ,rhBMP - 2 )和聚乳酸 (polylacticacid ,PLA)复合形成的活性涂层种植体骨内诱导成骨活性。 方法 :将rhBMP - 2与聚乳酸复合构建活性涂层种植体 ,...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 2 ,rhBMP - 2 )和聚乳酸 (polylacticacid ,PLA)复合形成的活性涂层种植体骨内诱导成骨活性。 方法 :将rhBMP - 2与聚乳酸复合构建活性涂层种植体 ,植入兔股骨内 ,分别于 4,8,12 ,16周处死动物 ,进行组织学及扫描电镜及组织化学观察 ,检测其成骨活性。结果 :构建的活性涂层种植体具有骨诱导能力 ,PLA为rhBMP - 2的良好控释载体。结论 :rhBMP - 2 /PLA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活性 ,是一种理想的种植体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种植体 基因重组人内形成蛋白-2 聚乳酸 控释骨架 成骨活性 pla RHBMP-2
下载PDF
同轴静电纺丝制备PCL-PLA芯-壳结构复合纤维及其形态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崔志香 涂建炳 +3 位作者 司军辉 刘琼 王乾廷 陈文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6-790 830,共6页
本文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芯-壳结构复合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芯层-壳层溶液推进速度、纺丝电压和收集距离对PCL-PLA复合纤维形貌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芯层-壳层溶液推进速度... 本文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芯-壳结构复合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芯层-壳层溶液推进速度、纺丝电压和收集距离对PCL-PLA复合纤维形貌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芯层-壳层溶液推进速度比对PCL-PLA芯-壳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层溶液推进速度大于芯层时,形成了完整的芯-壳结构;另外,随着壳层溶液推进速度的增加,PCL-PLA复合纤维芯层含量降低;随着纺丝电压和收集距离的增加,PCL-PLA复合纤维平均直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纺丝 -壳结构 聚乳酸(pla) 聚己内酯(PCL) 复合纤维
下载PDF
E-BA-GMA三嵌段共聚物对PLA/PBAT体系的增韧改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熊凯 焦建 +2 位作者 钟宇科 徐依斌 章明秋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4年第1期28-32,共5页
研究了乙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嵌段共聚物(E-BA-GMA)作为增韧剂对聚乳酸(PLA)/对苯二甲酸、己二酸、1,4-丁二醇三元共聚酯(PBA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流动性能、热性能和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E-BA-GMA的环氧官能团... 研究了乙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嵌段共聚物(E-BA-GMA)作为增韧剂对聚乳酸(PLA)/对苯二甲酸、己二酸、1,4-丁二醇三元共聚酯(PBA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流动性能、热性能和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E-BA-GMA的环氧官能团与PBAT/PLA体系的端羧基和端羟基发生反应,使得PBAT与PLA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共混物的冲击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E-BA-GMA的加入导致结晶温度向低温方向偏移和结晶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 PBAT共混物 乙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 增韧
下载PDF
水稻类树状突变体pla1-5的鉴定与基因克隆
11
作者 封功能 张昌泉 +4 位作者 赵冬生 朱孔志 涂怀洲 徐辰武 刘巧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在粳稻品种台北309经60 Co-γ辐射诱变的后代中发现了一份类树状突变体pla1-5,该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小且数量增多、分蘖数减少、高位分蘖、穗分化受阻等特征。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目... 在粳稻品种台北309经60 Co-γ辐射诱变的后代中发现了一份类树状突变体pla1-5,该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小且数量增多、分蘖数减少、高位分蘖、穗分化受阻等特征。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目的基因定位在第10染色体长臂上两个分子标记CHR1027和CHR1030之间,物理距离为58kb,并与SSR标记CHR1028和CHR1029共分离。根据水稻基因组序列的注释,该区域内存在5个完整的预测基因。测序分析表明pla1-5突变体中一个编码细胞色素P450CYP78A11的释义基因LOC_Os10g26340第1外显子内缺失了一个碱基T,导致移码突变和翻译提前终止。据此,初步推测细胞色素P450CYP78A11基因为PLA1-5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类树状突变体pla1-5 遗传分析 基因克隆 P450CYP78A11
下载PDF
PLA/P(3HB-co-4HB)共混膜的制备及降解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茗匀 张丽影 +2 位作者 侯俊萍 赵小菁 范圣第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1,共3页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PLA)改性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共混材料。通过对共混物拉伸性能以及其在土壤及模拟体液中的质量损失率、表面形貌的测定,研究了其降解行为,并同纯P(3HB-co-4HB)做了...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PLA)改性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共混材料。通过对共混物拉伸性能以及其在土壤及模拟体液中的质量损失率、表面形貌的测定,研究了其降解行为,并同纯P(3HB-co-4HB)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PLA含量的提高,共混膜的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均有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共混膜的降解能力显著提高,在土壤中降解90 d质量损失率可达98.2%,模拟体液中降解失重小于土壤降解,为6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 聚乳酸(pla) 降解 扫描电镜(SEM)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 MS的PLA吸管中未知物的筛查识别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景杰 叶蕾 +1 位作者 支朝晖 夏伊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27-1632,共6页
该文采集了不同的PLA吸管样品,通过迁移实验模拟PLA吸管的不同使用场景,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分析PLA吸管向食品模拟液中迁移的化学物质,通过靶向筛查与非靶向筛查相结合的方式共识别出30个迁移物,不同... 该文采集了不同的PLA吸管样品,通过迁移实验模拟PLA吸管的不同使用场景,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分析PLA吸管向食品模拟液中迁移的化学物质,通过靶向筛查与非靶向筛查相结合的方式共识别出30个迁移物,不同吸管样品之间以及不同食品模拟液之间的迁移物有所差异。识别的迁移物可分为低聚物和添加剂两类,其中低聚物可视为非有意添加物,主要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丁二醇-己二酸-对苯二甲酸共聚物(PBAT),以环状结构为主;添加剂包括抗氧剂、润滑剂和增塑剂,以及与之相关的非有意添加物(原料、杂质、副反应产物等)。所有迁移物中,仅5种在GB9685-2016的肯定列表中,其余物质采用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结合Cramer决策树进行危害评估,大部分被判定为CramerⅢ类(高毒)物质,需予以更多关注以确保PLA吸管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吸管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迁移物筛查 危害评估
下载PDF
磷脂酶PLA2-Ⅰ 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下降
14
作者 王博婧 杨冠 +5 位作者 孔菲 高彦飞 王红霞 余晓东 滕艳 杨晓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3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明确磷脂酶PLA2-ⅠB在正常小鼠胃组织中的细胞表达类型,检测PLA2-ⅠB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Northern印迹验证PLA2-ⅠB在小鼠胃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原位杂交明确PLA2-ⅠB在正常小鼠胃组织中的细胞表达类型;利用反转录PC... 目的:明确磷脂酶PLA2-ⅠB在正常小鼠胃组织中的细胞表达类型,检测PLA2-ⅠB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Northern印迹验证PLA2-ⅠB在小鼠胃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原位杂交明确PLA2-ⅠB在正常小鼠胃组织中的细胞表达类型;利用反转录PCR检测14例人胃癌组织中PLA2-ⅠB的表达情况。结果:PLA2-ⅠB主要表达在小鼠腺胃的主细胞;与癌旁相比,PLA2-ⅠB的表达在93%的人胃癌标本中显著下降。结论:磷脂酶PLA2-Ⅰ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pla2-ⅠB 主细胞 胃癌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壳聚糖-PLA复合保鲜膜对夏黑葡萄穗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梁端宾 刘峻 《塑料包装》 CAS 2023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ε-聚赖氨酸-壳聚糖-PLA复合保鲜膜对葡萄穗果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夏黑葡萄为原料,采用2种不同组成的ε-聚赖氨酸-壳聚糖-PLA复合保鲜膜制袋包装夏黑葡萄穗果,并以纯PLA薄膜制袋包装的葡萄穗果作为空白对照,于4℃环境下贮藏,每... 目的:ε-聚赖氨酸-壳聚糖-PLA复合保鲜膜对葡萄穗果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夏黑葡萄为原料,采用2种不同组成的ε-聚赖氨酸-壳聚糖-PLA复合保鲜膜制袋包装夏黑葡萄穗果,并以纯PLA薄膜制袋包装的葡萄穗果作为空白对照,于4℃环境下贮藏,每隔2d测定各项保鲜指标,比较不同处理组葡萄穗果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ε-聚赖氨酸-壳聚糖-PLA复合保鲜膜可以改善葡萄穗果的贮藏品质和硬度,降低葡萄穗果失重率、腐烂率,减缓Vc含量的流失。结论:ε-聚赖氨酸-壳聚糖-PLA复合保鲜膜能够有效改善夏黑葡萄穗果的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穗果 pla Ε-聚赖氨酸 壳聚糖
下载PDF
E-MA-MAH三嵌段共聚物对PLA/PBAT体系的增韧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熊凯 焦建 +5 位作者 卢昌利 杨晖 麦开锦 董学腾 蔡彤旻 曾祥斌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1期78-80,共3页
通过研究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三嵌段共聚物(E-MA-MAH)作为相容剂对聚乳酸(PLA)/对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聚物(PBA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容剂的酸酐官能团与PBAT和PLA共混体系的活性官能团发生反应... 通过研究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三嵌段共聚物(E-MA-MAH)作为相容剂对聚乳酸(PLA)/对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聚物(PBA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容剂的酸酐官能团与PBAT和PLA共混体系的活性官能团发生反应,增加了界面的粘结力,共混物的韧性提升明显。SEM分析表明,当E-MA-MAH含量为5%时,增韧机理为剪切屈服机理。DSC分析表明:E-MA-MAH的加入后,PLA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PBAT共混物 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共聚物 增韧
下载PDF
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牛文强 傅国旗 +3 位作者 吴俊丽 石可瑜 袁直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69-1371,M010,共4页
Biodegradable triblock copolymer PLA/PEG/PLA was synthesized by ring-opening bulk polymerization of D,L-lactid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i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which, the length of PEG an... Biodegradable triblock copolymer PLA/PEG/PLA was synthesized by ring-opening bulk polymerization of D,L-lactid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i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which, the length of PEG and PLA chain segments was made to be quite different.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the copolymer via a double emulsion-evaporation technique. The paticles tended to form the configuration like capsules, i.e., the nanocapsules, because of the great size difference in PEG and PLA segments of the copolymer. Insulin, chosen as a model drug, was encapsulated into nanocapsules. The effect of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n the size, insulin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in vitro drug release behavour of the nano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capsules had a smooth spherical surface and the mean diameter was in the range from 180 nm to 350 nm, and the entrapment of insulin achieved up to 78.4. The drug-loaded nanocapsules released their content continuously, remarkably different from the corresponding micelles which gave a significant initial burst release followed by a slow rel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 双乳化溶剂蒸发法 纳米微胶囊 胰岛素
下载PDF
PLA/PEG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焦明立 郑瑾 +2 位作者 杨凯 潘玮 张旺玺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13-17,共5页
通过使用端羟基PEG作为引发剂,制备了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并在CHCl3溶液中通过OCN-PEG-NCO作为扩链剂对不同PEG含量的三嵌段共聚物进一步扩链,从而通过两步法合成了分子量可控的多嵌段共聚物.通过FTIR证明了反应过程中,NCO基团和O... 通过使用端羟基PEG作为引发剂,制备了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并在CHCl3溶液中通过OCN-PEG-NCO作为扩链剂对不同PEG含量的三嵌段共聚物进一步扩链,从而通过两步法合成了分子量可控的多嵌段共聚物.通过FTIR证明了反应过程中,NCO基团和OH基团间发生了反应,最终制备了多嵌段的共聚物.DSC曲线表明,随着PEG含量的增加,材料的Tg大幅下降了26.5℃,同时冷结晶温度和熔点也都出现了降低,热稳定性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pla-peg三嵌段共聚物 OCN-peg-NCO扩链 pla-peg多嵌段共聚物 增韧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5-氟尿嘧啶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尹静波 陈红丹 +3 位作者 罗坤 庄秀丽 陈学思 曹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74-1176,共3页
Microspheres containing an antimetabolite drug 5-Fluorouracil were prepared from (poly(lactic) acide)(PLA) or poly(lact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PLA-PEG) as the carrier by using a water-in-oil-in-water emulsion sol... Microspheres containing an antimetabolite drug 5-Fluorouracil were prepared from (poly(lactic) acide)(PLA) or poly(lact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PLA-PEG) as the carrier by using a water-in-oil-in-water 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technique. The conditions of the microspheres preparation such as polymer concentration in organic solvent,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PLA-PEG and PLA/PEG mass ratio were discussed.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the size of the microspheres were observed by SEM. The drug content of microspheres was examined by TGA and the drug release in vitro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drug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nano-silica used. The highest drug content in this study was 39.9%. The drug-release kinetics satisfied the requirements of controlled drug-rel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聚乳酸(pla) 乳酸-乙二醇(plapeg) 微球 纳米二氧化硅 控制药物释放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6
20
作者 贾安奎 刘彦轩 +3 位作者 张国林 仲华 林志强 许光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PLA)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将10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感染性休克组30例,严重脓毒症组40例,脓毒症组3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 PN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PLA)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将10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感染性休克组30例,严重脓毒症组40例,脓毒症组3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 PN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 PMA)水平,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以28 d为终点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外周血PLA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结果脓毒症患者外周血PMA和P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性休克组外周血PMA和PNA水平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1);严重脓毒症组外周血PMA和PNA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1);脓毒症组外周血PMA和P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预后不良组外周血PMA和PNA水平、APACHEⅡ和SOFA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PLA水平升高,并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有关,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组外周血PL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提示PLA可能在脓毒症损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pla)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 PNA) 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 PMA) platelet-leukocyte AGGREGATES ( pla) platelet-neutrophil AGGREGATES ( PNA) platelet-monocyte AGGREGATES ( PM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