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LXIPL、PMVK、TRIB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钱冉 郑芳 +1 位作者 郭书忍 杨娜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建立基因MLXIPL、PMVK、TRIB3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检测的方法。方法用亚硫酸氢钠和对苯二酚处理外周血细胞基因组DNA标本,以修饰后的DNA标本为模板,每个基因分别用内外侧两套不同的引物对启动子区进行巢式扩增。PCR产物进一步克隆、... 目的建立基因MLXIPL、PMVK、TRIB3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检测的方法。方法用亚硫酸氢钠和对苯二酚处理外周血细胞基因组DNA标本,以修饰后的DNA标本为模板,每个基因分别用内外侧两套不同的引物对启动子区进行巢式扩增。PCR产物进一步克隆、测序。结果测序结果表明,MLXIPL、PMVK、TRIB3启动子区基因中的非甲基化的C碱基转变为T碱基,而CpG岛被甲基化的C碱基则不改变。结论成功地建立了MLXIPL、PMVK、TRIB3基因甲基化检测的方法,为探索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疾病的关系做出了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MLXIPL pmvk TRIB3 巢式联合TD-PCR
下载PDF
PMVK基因突变致一家系不同类型汗孔角化症 被引量:1
2
作者 闫唯 林志淼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究在同一家系中2例不同临床分型汗孔角化症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为进一步探索汗孔角化分型与基因突变关系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寻找突变位点,同时PCR结合Sanger测序验... 目的探究在同一家系中2例不同临床分型汗孔角化症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为进一步探索汗孔角化分型与基因突变关系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寻找突变位点,同时PCR结合Sanger测序验证。分别提取2例患者各两处皮损部位组织DNA,利用PCR扩增PMVK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寻找“二次打击”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发病早,皮损呈线状分布,诊断为线状汗孔角化症;其父发病年龄晚,皮损散在分布,符合浅表播散型汗孔角化症。先证者及其父亲外周血DNA均检测到PMVK基因种系突变位点c.412C>T(p.Arg138*)。在两位患者的皮损组织中均检出该突变,但突变峰明显高于野生型峰,提示皮损组织PMVK基因野生型等位基因发生了杂合性缺失的体细胞突变。结论PMVK基因突变可导致不同类型汗孔角化症,二次打击的体细胞突变发生时间决定了汗孔角化症的疾病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孔角化症 pmvk基因 二次打击 杂合性缺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