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F1突变致家族性嗜血细胞综合征二例
1
作者 王丽辉 杜雅坤 +1 位作者 刘兰 陈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PRF1基因突变致家族性嗜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2型(FLH2型)临床症状和基因型特点。方法报道2例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一家系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基因组DNA,采取靶向外显子捕获测序技术检测致病突变,并对检... 目的探讨PRF1基因突变致家族性嗜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2型(FLH2型)临床症状和基因型特点。方法报道2例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一家系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基因组DNA,采取靶向外显子捕获测序技术检测致病突变,并对检测到的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2例患儿均以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病情反复,查脑脊液白细胞数升高,头颅MRI提示多发脱髓鞘改变。基因检测显示为PRF1基因突变c.1189-1190dupTG(p.H398Afs*23)和c.394G>A(p.G132R)的复合杂合子,前者来自于父亲,后者来自于母亲。妹妹给予干细胞移植治疗,目前病情缓解。结论PRF1基因突变致FLH2型符合基因杂合变异遗传学特点。儿童可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共济失调、周围性面神经瘫痪,基因可早期诊断,干细胞移植治疗是获得长期生存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嗜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2型 prf1基因 儿童 共济失调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Adult onset type 2 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with PRF1 c.65delC/c.163C>T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s: 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2
作者 Xin-Yi Liu Yan-Bo Nie +3 位作者 Xue-Jing Chen Xiao-Hui Gao Li-Jia Zhai Feng-Ling Mi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0期2289-2295,共7页
BACKGROUND 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FHL)is a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caused by gene defects.The onset of FHL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may lead clinicians to ignore or even misdiagnose the ... BACKGROUND 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FHL)is a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caused by gene defects.The onset of FHL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may lead clinicians to ignore or even misdiagnose the disease.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o detail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ype 2 FHL(FHL2)with compound heterozygous perforin(PRF1)defects involving the c.163C>T mutation,in addition to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a literature review.CASE SUMMARY We report a case of a 27-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FHL2,who was admitted with a persistent fever and pancytopenia.Through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of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related genes,we found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s of PRF1:c.65delC(p.Pro22Argfs*29)(frameshift mutation,paternal)and c.163C>T(p.Arg55Cys)(missense mutation,maternal).Although he did not receiv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the patient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 after receiving HLH-2004 treatment protocol.To date,the patient has stopped taking drugs for 15 mo,is in a stable condition,and is under follow-up observation.CONCLUSION The delayed onset of FHL2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F1 mutation type,pathogenic variation pattern,triggering factors,and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me PRF1 mutations.For individual,the detailed reason for the delay in the onset of FHL warrants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PERFORIN prf1 mutation Lateonset Case report
下载PDF
1个PRF1基因复合杂合新变异致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家系报告
3
作者 刘霖霖 刘炜 +2 位作者 王天有 丁璐月 臧博伦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8期1659-1663,共5页
目的 探讨2例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HL)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对2名患儿进行了回顾性研究,采用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和Sanger测序进行了遗传变异和家系验证。结果 2例患儿均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起病并在病程后期累及... 目的 探讨2例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HL)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对2名患儿进行了回顾性研究,采用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和Sanger测序进行了遗传变异和家系验证。结果 2例患儿均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起病并在病程后期累及神经系统。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例患儿均携带PRF1基因第2外显子c.139G>T(p.G47C)和第3外显子c.1088C>A(p.A363D),家系中I1存在c.1088C>A(p.A363D)变异,家系中I2和II1存在c.139G>T(p.G47C),均是未报道过的新变异。结论 上述复合杂合变异是2名患儿的遗传病因,这2例患儿最终均被确诊为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f1基因 复合杂合 HLH IM 中枢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RF1基因突变成人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一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孟广强 张嘉 +4 位作者 王晶石 王旖旎 崔亭亭 金志丽 王昭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22-423,共2页
患者,男,19岁,因“反复发热1年余”于2014年4月入院。患者于2013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2℃,伴畏寒,无寒战,伴乏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就诊于外院,查血常规示WBC计数3.07×10^(9)/L(3.5~9.5×10^(9)/L,括号内... 患者,男,19岁,因“反复发热1年余”于2014年4月入院。患者于2013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2℃,伴畏寒,无寒战,伴乏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就诊于外院,查血常规示WBC计数3.07×10^(9)/L(3.5~9.5×10^(9)/L,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以下相同),Hb 133 g/L(115~150 g/L),PLT计数21×10^(9)/L(125~350×10^(9)/L);白细胞分类见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抗体均为阴性;自身抗体相关检查阴性;腹部超声检查结果示肝脏及脾脏肿大、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prf1基因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GAS1、IL-1RAP、PRF1在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蒋昱 曹迪 徐才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21,共6页
【摘要】目的研究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GASl)、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P)、穿孔素(PRFl)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的26例ALK-ALCL患者为... 【摘要】目的研究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GASl)、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P)、穿孔素(PRFl)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的26例ALK-ALCL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2例ALK—ALCL、13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和8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为对照。收集所有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GAS1、IL-1RAP、PRF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26例ALK+ALCL患者组织中,GASl、IL-1RAP、PRFl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3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组间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存在LDH升高(0.77对1.38,z=-3.292,P=0.001)、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分(0.62对1.29,Z=-2.495,P=0.013)时,ALK+ALCL患者的GASl基因表达水平降低;疾病分期为Ⅲ/Ⅳ期(0.89对1.18,z=-2.212,P=0.027)、IPI评分≥3分(0.48对1.13,Z=-2.008,P=0.045)时,ALK+ALCL患者的PRFl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组间IL-1RAP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i〉0.05)。③化疗后达完全缓解的AL+ALCL患者GASl、PRFl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6、0.009)。④以ALl(LALCL患者中各基因表达的中位数为分界点,GAS1、PRF1基因高表达组患者较低表达组有更长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期(P值均〈0.05)。结论GASl、IL-1RAP、PRFl基因可作为ALK+ALCL的分子标志,有潜在的诊断价值,可用于少数诊断困难病例的鉴别。GAS1、PRF1基因高表达的ALK+ALCL患者疗效及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间变性 基因 GAS1 基因 IL-1RAP 基因 prf1
原文传递
Arabidopsis Profilin Isoforms,PRF1 and PRF2 Show Distinctive Binding Activities and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s 被引量:2
6
作者 Feng ang Yanping Jing +4 位作者 Zhen ang Tonglin Mao Jozef Samaj Ming Yuan Haiyun Re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13-121,共9页
Profilin is an actin-binding protein that shows complex effects on the dynamics of the actin cytoskeleton. There are five profilin isoform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L. However, it is still an open question whether thes... Profilin is an actin-binding protein that shows complex effects on the dynamics of the actin cytoskeleton. There are five profilin isoform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L. However, it is still an open question whether these isoforms are functionally different. In the present study, two profilin isoforms from Arabidopsis, PRF1 and PRF2 were fused with green fuorescent protein (GFP) tag and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il and A. thaliana in order to compare their biochemical properties in vitro and their cellular distributions in vivo. Biochem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fusion proteins of GFP-PRF1 and GFP-PRF2 can bind to poly-L-proline and G-actin showing remarkable differences. GFP-PRF1 has much higher affinities for both poly-L-proline and G-actin compared with GFP-PRF2. Observations of living cells in stable transgenic A. thaliana lines revealed that 35S::GFP-PRF1 formed a filamentous network, while 35S::GFP-PRF2 formed polygonal meshes. Results from the treatment with latrunculin A and a subsequent recovery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filamentous alignment of GFP-PRF1 was likely associated with actin filaments. However, GFP-PRF2 localized to polygonal meshes resembling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Our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Arabidopsis profllin isoforms PRF1 and PRF2 have different biochemical affinities for poly-L-proline and G-actin, and show distinctive Iocalizations in living cell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PRF1 and PRF2 are functionally different iso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n filaments ARABIDOPSIS endoplasmic reticulum profilin isoforms prf1 PRF2
原文传递
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7
作者 周百灵 黄体龙 +4 位作者 庄宇 世淑兰 赵广周 夏世梅 奎莉越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7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对4例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和基因变异检测,明确其分子病因。方法选取2018至2021年到昆明市儿童医院检验科采血的患儿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腹部彩超,骨髓细胞学形态等检查确诊为家族性噬血细... 目的对4例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和基因变异检测,明确其分子病因。方法选取2018至2021年到昆明市儿童医院检验科采血的患儿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腹部彩超,骨髓细胞学形态等检查确诊为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4例患儿,获取外周血DNA对患儿进行高通量测序,并针对变异位点对家系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4例患儿均因高热就诊,完善临床检查,患儿血相异常,血细胞减少(2系以上细胞受累),肝/脾大,纤维蛋白原下降,血清铁蛋白、血清甘油三酯升高,骨髓发现噬血细胞现象,未见恶性肿瘤细胞。对4例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其中,3例患儿PRF1(NM_001083116.2)基因c.1349C>T(p.T450M)纯合突变,1例患儿UNC13D(NM_199242.2)基因c.3134C>T/c.754⁃8C>T(p.T1045M/p)复合杂合突变。两个基因的错义突变位点在多个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本次检测出一个新的内含子变异。综合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3例患儿诊断为家族性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2型(OMIM:603553),1例患儿诊断为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3型(OMIM:608898)。结论PRF1、UNC13D基因突变可能是4例患儿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prf1基因 UNC13D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福建龙岩地区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8
作者 吴维颢 陈聪杰 +3 位作者 余莲 马小美 黄建清 陈隆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分析福建龙岩地区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0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福建龙岩地区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125例,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通过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穿孔... 目的:分析福建龙岩地区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0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福建龙岩地区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125例,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通过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穿孔素1(PRF1)、白介素-10(IL-10)基因各位点基因型,分析PRF1、IL-10基因各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PRF1基因位点rs885821(C>T)、rs885822(C>T)、rs1889490(G>A)的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10.4%、78.8%、64.4%;IL-10基因位点rs1800872(A>C)、rs1800871(C>T)、rs1800896(G>A)的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56.0%、45.2%、77.6%。结论:福建龙岩地区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PRF1、IL-10基因位点呈多态性,PRF1、IL-10等位基因C、G是其危险性因素,等位基因T、A是其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 福建龙岩地区 IL-10 prf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两种瞬时表达体系研究拟南芥Profilin-1的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晓慧 韩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2,共6页
使用两种瞬时表达方法研究Profilin-1(PRF1)的亚细胞定位,并比较了2种瞬时表达体系在亚细胞定位研究中的优缺点。利用拟南芥幼叶作为材料,提取叶片的RNA,采用特异性引物RT-PCR的方法克隆PRF1基因,连接到p CAMBIA1300-GFP的改造载体上,... 使用两种瞬时表达方法研究Profilin-1(PRF1)的亚细胞定位,并比较了2种瞬时表达体系在亚细胞定位研究中的优缺点。利用拟南芥幼叶作为材料,提取叶片的RNA,采用特异性引物RT-PCR的方法克隆PRF1基因,连接到p CAMBIA1300-GFP的改造载体上,成功的构建p CAMBIA1300-GFP-PRF1的表达载体。然后分别利用PEG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农杆菌浸染烟草叶片两种技术进行了瞬时表达,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将PRF1基因导入拟南芥的原生质体和烟草表皮细胞后,融合蛋白绿色荧光均能被观察到,PRF1基因与GFP融合蛋白的产物在烟草表皮细胞中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和外周细胞器中,在拟南芥的原生质体中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定位。两种不同的瞬时表达体系中PRF1蛋白的定位出现了不同,这可能与同源或异源表达的植物的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prf1 瞬时表达 原生质体 GFP
下载PDF
38例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晶石 王昭 +2 位作者 吴林 陈皙 冯翠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316-1320,共5页
本研究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38例HP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病(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FHL)发病相关的穿孔素(prf1)和s... 本研究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38例HP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病(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FHL)发病相关的穿孔素(prf1)和stx11基因外显子编码区片段进行突变筛查。结果表明:38例HPS病例中1例(2.63%)确诊为FHL,与感染性疾病相关14例(36.84%),与肿瘤相关10例(26.32%),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相关7例(18.42%),病因不明6例(15.79%)。38例HPS患者中死亡9例,死亡率为23.68%,其中感染相关HPS患者4例死亡;肿瘤相关HPS患者2例死亡;风湿免疫相关HPS患者1例死亡;病因不明患者2例死亡。1例HPS患者发现穿孔素基因(prf1)突变,最终确诊为FHL。结论:HPS不是一种单一病因的疾病,原发疾病不同其转归各异。临床诊断HPS时必须重视原发疾病和病因学检查。穿孔素基因(prf1)及stx11基因外显子编码区片段突变检测对于FHL确诊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病因分析 穿孔素 stx11基因
下载PDF
第589例 发热—淋巴结肿大—铁蛋白升高—急性肝衰竭
11
作者 李勉 杨阳 +4 位作者 安刚 邱录贵 贾玉娇 孙琦 吕瑞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3260-3263,共4页
本文报道了1例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及铁蛋白升高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结合淋巴结活检结果,初步诊断为Castleman病(CD)。经过联合抗感染、补液升压以及沙利度胺、环磷酰胺、泼尼松(TCP)方案治疗后病情好转。1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高... 本文报道了1例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及铁蛋白升高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结合淋巴结活检结果,初步诊断为Castleman病(CD)。经过联合抗感染、补液升压以及沙利度胺、环磷酰胺、泼尼松(TCP)方案治疗后病情好转。1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高热并伴有急性肝衰竭。为了明确病因,进行了第2次淋巴结活检和淋巴瘤基因突变检查。基因检测发现PRF1基因存在纯合突变。进一步检测显示患者的父母也携带相同的PRF1基因突变,从而确诊为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HL)。FHL在成人中较为罕见,且病死率高,在发病初期症状多不典型,容易被漏诊,因此早期诊断尤为关键。在接受噬血细胞综合征(HLH)-94方案治疗后,患者胆红素水平逐渐降低,体温恢复正常,目前计划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成年人 prf1基因突变 肝衰竭
原文传递
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1例的基因变异分析
12
作者 张在卉 余秀蓉 王志红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1例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HL)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8月3日因"发热7+h"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的1例家族性FHL男性患者(出... 目的探讨1例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HL)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8月3日因"发热7+h"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的1例家族性FHL男性患者(出生35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致病变异筛查。根据先证者的临床表型,确定候选变异,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WES结果显示先证者存在PRF1:c.67_71delinsGCCC及c.65delC变异,Sanger测序证实二者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其中c.67_71delinsGCCC为未见报道的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M3+PP4),c.65delC为已知的致病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M3_Strong+PP4)。结论PRF1基因c.67_71delinsGCCC及c.65delC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新变异的检出拓展了PRF1基因的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prf1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Sanger测序
原文传递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穿孔素基因突变筛查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根 申昆玲 +3 位作者 谢正德 吴润晖 杨双 刘春艳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了解穿孔素基因(PRF1)突变和序列变异在中国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基因突变型与临床表现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治... 目的了解穿孔素基因(PRF1)突变和序列变异在中国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基因突变型与临床表现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HLH的30例患儿(HLH组)及50名新生儿(对照组)PRF1基因外显子编码区进行突变筛查。结果在3例HLH患儿的PRF1基因外显子编码区发现3个杂合错义突变,这3个突变均导致氨基酸改变(C102F、S108N和T450M),而在对照组中却未发现。1例患儿为复合杂合错义突变(S108N和T450M),从遗传学上可明确诊断为家族性HLH亚型2(FHL2);1个同义序列变异(Q540Q)在1例患儿中发现,而在对照组中未发现;在HLH组和对照组的PRF1基因编码区发现2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A274A、H300H),但这2个SNP的基因型频率在HLH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我国HLH患儿中存在PRF1基因突变,而突变位点(C102F和S108N)目前仅在中国患儿中发现。显示了我国HLH患儿PRF1基因突变具有自身的特点。对于无HLH家族史和起病年龄较晚的HLH患儿,也要考虑家族性HLH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prf1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穿孔素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小花 罗建明 +3 位作者 宾琼 唐利娟 袁媛 蒋玉凤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7-682,共6页
目的了解穿孔素基因(PRF1)多态性在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儿中的分布情况,探讨PRF1基因多态性与HLH是否存在易感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HLH的48例患儿(HLH组)及100名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应用聚合酶链... 目的了解穿孔素基因(PRF1)多态性在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儿中的分布情况,探讨PRF1基因多态性与HLH是否存在易感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HLH的48例患儿(HLH组)及100名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两组患儿的PRF1基因编码区(包括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进行基因多态性位点筛查。结果 48例HLH患儿中,在PRF1基因编码序列中共发现3个SNP位点,而在非编码序列中共发现7个SNP位点;PRF1基因非编码序列中还有2个SNP位点rs10999426和rs10999427分别仅在5例对照组儿童中发现(5%);以上12个SNP位点在HLH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提示rs10999426和rs10999427紧密连锁(D=1,r2=1),但上述2个位点构建的A-T单体型在HLH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1基因多态性与HLH发病存在易感相关性的可能性不大;rs10999426和rs10999427存在连锁不平衡关系,其构建的A-T单体型虽仅在对照组中发现,但发生率低,可能不是家族性HLH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穿孔素基因 基因多态性 儿童 prf1
原文传递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及其家系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晓姮 罗建明 +1 位作者 宾琼 黄小花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目的了解穿孔素1(PRF1)基因突变型的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PRF1基因突变与患儿免疫细胞功能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将8例(例1-8)治疗后HLH患儿、5例(例1-5)患儿的父母及同... 目的了解穿孔素1(PRF1)基因突变型的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PRF1基因突变与患儿免疫细胞功能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将8例(例1-8)治疗后HLH患儿、5例(例1-5)患儿的父母及同胞纳入研究,以30名门诊体检正常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采用PCR法分段扩增PRF1、Unc13D、STX11、STXBP2、RAB27A、LYST、 SH2D1A、BIRC4基因并直接测序;通过ExPASy网站在线分析系统进行PRF1蛋白构象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毒T淋巴细胞(CD8+ T细胞)和N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①8例患儿中有3例存在PRF1外显子编码区杂合错义突变:例1为复合杂合错义突变R4C和R33H,其父、兄也存在相同突变;例2为杂合错义突变V50L,其母、弟也存在相同突变;例3为杂合错义突变R489W,其父不存在R489W,其母未参与检测,推测其突变来自母亲。例1、2、3可明确诊断为家族性HLH第2亚型(FHL2)。②例1及其父、兄以及例2及其母、弟的外周血CD8+ T细胞穿孔素阳性率(0-1.48%)和NK细胞的穿孔素阳性率(8.69%-32.10%)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但两组间颗粒酶B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结论R4C和R33H复合杂合突变以及V50L杂合突变均可导致CD8+ 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穿孔素表达减少,为FHL的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嗜血细胞性 基因 prf1 天然 穿孔素 颗粒酶类
原文传递
一个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舒雯 郭霞 +3 位作者 朱易萍 杨雪 李强 高举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0-573,共4页
目的对1个四川籍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FHLH)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为其家系成员提供准确的病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方法分析1例FHLH先证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先证者及... 目的对1个四川籍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FHLH)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为其家系成员提供准确的病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方法分析1例FHLH先证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先证者及父母与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primary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pHLH)发病相关的8个致病基因(PRF1、Unc13D、STX11、STXBP2、RAB27A、LYST、SH2D1A、B侬C4)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先证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2’月,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三系降低,高铁蛋白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骨髓检查见组织细胞吞噬血细胞,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明确,使用激素治疗8周停药后病情反复,先证者有可疑家族史。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PRF1基因第3外显子存在c.1349C〉T(P.Thr450Met)杂合错义突变和第2外显子c.445G〉A(P.Gly149Ser)杂合错义突变;先证者父亲PRF1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C.445G〉A杂合错义突变(P.Gly149Ser)和第3外显子C.900C〉T同义突变(P.His300His);先证者母亲PRn基因第3外显子存在C.1349C〉T杂合错义突变(P.Thr450Met)。PRF1基因第3外显子C.1349C〉T(P.Thr450Met)和第2外显子c.445G〉A(P.Gly149Ser)突变均为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结论根据先证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家系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可临床诊断为FHLH-2型患者。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这是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prf1基因 复杂性杂合突变
原文传递
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一例病因和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红星 童春容 +7 位作者 王卉 朱娟 王芳 蔡鹏 滕文 杨君芳 张雅丽 陆道培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提高对家族性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FHL)的诊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阳性FHL2型患者的临床、病因及遗传学特征;人类疱疹病毒(HHVl-HHV8)DNA筛查采用PCR方法;NK细胞穿孔素(PRFl)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 目的提高对家族性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FHL)的诊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阳性FHL2型患者的临床、病因及遗传学特征;人类疱疹病毒(HHVl-HHV8)DNA筛查采用PCR方法;NK细胞穿孔素(PRFl)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RFl基因突变采用PCR技术和DNA序列分析鉴定;PRFl蛋白构象通过ExPASy和I-TASSER网站在线分析系统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患者亲属34例进行遗传家系分析。结果该患者HHv7病毒DNA为350拷贝/10^外周血有核细胞;PRFl阳性的NK细胞比例和PRFl表达显著降低;患者PRFl基因存在c.503G〉A/p.S168N和C.1177T〉C/p.C393R突变,其S168N突变遗传自父系,C393R突变遗传白母系。抗病毒、地塞米松、VPl6及联合化疗对患者疗效短暂,经人类白细胞抗原10/10相合的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已健康存活9个月。结论应加强对FHL患者免疫功能及其相关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FHL治疗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嗜血细胞性 疱疹病毒7型 造血干细胞移植 穿孔 素基因 遗传家系分析
原文传递
C19orf66 Inhibits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Replication by Targeting-1 PRF and the NS3 Protein 被引量:1
18
作者 Du Yu Yundi Zhao +4 位作者 Junhui Pan Xingmiao Yang Zhenjie Liang Shengda Xie Ruibing Cao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443-1455,共13页
The Japanese encephalitis serogroup of the neurogenic Flavivirus has a specific feature that expresses a non-structural protein NS1'produced through a programmed-1 ribosomal frameshifting(-1 PRF).Herein,C19orf66,a... The Japanese encephalitis serogroup of the neurogenic Flavivirus has a specific feature that expresses a non-structural protein NS1'produced through a programmed-1 ribosomal frameshifting(-1 PRF).Herein,C19orf66,a novel member of 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ISG)products,exhibited significant activity of antagonizing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infection.Overexpression of C19orf66 in 293T cell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JEV replication,while knock-down of endogenous C19orf66 in HeLa cells and A549 cel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virus replication.Notably,C19orf66 had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frameshift production of JEV NS1'.The inhibition was more significant when C19orf66 and JEV NS1-NS2A were co-expressed in the 293T cells.Both C19orf66-209 and C19orf66-Zinc^(mut)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NS1'to NS1 ratio and had weaker antiviral effects than C19orf66.Similarly,C19orf66-209 and C19orf66-Zinc^(m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JEV NS3 protein,whose expression was down-regulated by C19orf66 via the lysosome-dependent pathway.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19orf66 may possess at least two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antagonizing JEV infection.This study identified C19orf66 as a novel 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product that can inhibit JEV replication by targeting-1 PRF and the NS3 protein.The study provides baseline informa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agents against J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 C19orf66 Programmed-1 ribosomal frameshifting(-1 PRF) NS1’ NS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