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3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atalyst for Productive Ethylene Cracking Feedstock in Selective Hydrocracking of Straight Run Diesel Oil
1
作者 Tiezhen Zhang Xin Zhang +5 位作者 Yungang Jia Haiyan Li Fangming Xie Zijin Yan Hongyu Tian Hongyu Zhang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CAS 2023年第3期414-423,共10页
The upgrading of diesel oil to produce ethylene rich cracking feedstock is an important and promising technical route to reduce the ratio of diesel to gasoline. In the present work, a hydrocracking catalyst suitable f... The upgrading of diesel oil to produce ethylene rich cracking feedstock is an important and promising technical route to reduce the ratio of diesel to gasoline. In the present work, a hydrocracking catalyst suitable for selective hydrocracking of straight run diesel oil to produce high-quality ethylene cracking feedstock at low cost was developed, by optimizing the composition of catalyst support materials, using amorphous silicon aluminum and aluminum oxide with high mesopore content as the main support, and modified Y zeolite with excellent aromatic ring opening selectivity as the acidic component. The catalyst has in-depth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N<sub>2</sub>-low temperature adsorption-desorption, NH<sub>3</sub>-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and IR techniques. And its catalytic cracking straight run diesel oil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pared catalyst has high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ring opening cracking selectivity. However, alkanes retained in diesel distillates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producing more ethylene cracking feedstocks with low BMCI value under low and moderate pressure conditions. This work may shed significant technical insight for oil refining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ight Run Diesel Mild Hydrocracking CATALYST Ethylene Cracking feedstock Process Research
下载PDF
能源转型下炼化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文学 张月丽 +2 位作者 杨亮亮 杨卫兰 郭士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交通运输一直是世界石油需求的主要领域。由于能源转型加速、燃油效率提升,世界交通运输燃料需求将达峰值,石化原料需求将成为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减油增化、新建乙烯等项目的推进实施,我国乙烯规模将继续高速增长,大宗基础化... 交通运输一直是世界石油需求的主要领域。由于能源转型加速、燃油效率提升,世界交通运输燃料需求将达峰值,石化原料需求将成为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减油增化、新建乙烯等项目的推进实施,我国乙烯规模将继续高速增长,大宗基础化学品和通用合成材料规模也将大幅提升,结构性过剩压力日益增加。实施炼化结构调整,选择有竞争力的工艺流程、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加大降碳技术应用、提高低碳石化原料比例等手段已成为炼化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行业 减油增化 交通运输燃料 石化原料 乙烯 对二甲苯
下载PDF
农业秸秆废物生产动物饲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3
作者 赵宴奇 顾铮 +3 位作者 张璐 蒋稳 王磊 郑佶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4期98-101,共4页
概述了利用农业秸秆废物制备动物饲料的方法、现状和前景,首先说明了农业秸秆废物的概念、种类和处理技术,重点阐述了利用微生物或化学剂对秸秆进行预处理,降解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增加其适口性和消化性的方法。然后介绍了国内... 概述了利用农业秸秆废物制备动物饲料的方法、现状和前景,首先说明了农业秸秆废物的概念、种类和处理技术,重点阐述了利用微生物或化学剂对秸秆进行预处理,降解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增加其适口性和消化性的方法。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秸秆饲料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技术和经济问题。最后展望了农业秸秆废物生产动物饲料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饲料化利用 农业废物 资源综合利用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南荻生物质品质快速分析
4
作者 李杰 李蒙 +4 位作者 傅童成 徐强 肖晶 易自力 王晓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为快速分析洞庭湖南荻的生物质品质(可溶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含量和纤维素结晶度、聚合度),以采集的126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分别采用2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3种特征光谱筛选方法优化原始光谱,基于不同组合方式优化光谱及原始... 为快速分析洞庭湖南荻的生物质品质(可溶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含量和纤维素结晶度、聚合度),以采集的126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分别采用2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3种特征光谱筛选方法优化原始光谱,基于不同组合方式优化光谱及原始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构建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筛选针对7个品质指标的双重优化模型,基于灰色关联度法对126份种质资源进行工业化潜力评估。结果表明:洞庭湖南荻可溶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含量及纤维素结晶度、聚合度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且大致呈正态分布,符合近红外建模的要求;基于直接差分法(DD)结合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优化的PLS模型对南荻可溶物含量的预测结果表现优异,其校正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C)为0.27,决定系数(R_(C)^(2))为0.99;交叉验证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77,决定系数(R^(2)_(CV))为0.97,预测集的相对分析误差为5.07,相关系数(R_(V)^(2))为0.88;基于DD结合变量组合集群分析混合迭代保留信息变量(VCPA–IRIV)优化的PLS模型在南荻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含量和结晶度、聚合度的预测中表现优异,模型的RMSEC为0.14~10.20,R_(C)^(2)为0.98~0.99,RMSECV为0.28~19.46,R^(2)_(CV)为0.94~0.98,R_(V)^(2)为0.87~0.98,相对分析误差(RPD)为4.84~15.65;表明基于双重优化光谱子集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南荻的生物质品质,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对126份南荻种质资源进行评估,发现126个样本的工业化利用潜力分数大致呈正态分布,其利用潜力分数的均值为54.4,一级种质资源4个,二级种质资源40个,三级种质资源63个,四级种质资源14个,五级种质资源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荻 生物质品质 近红外光谱技术 灰色关联度法
下载PDF
An overview of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preparation,performance,and challenge
5
作者 Liang-Yu Chen Peng Qin +1 位作者 Lina Zhang Lai-Chang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18-161,共44页
Metal matrix composites(MMCs)are frequently employed in various advanced industries due to their high modulus and strength,favorable wea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and other good properti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In ... Metal matrix composites(MMCs)are frequently employed in various advanced industries due to their high modulus and strength,favorable wea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and other good properti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In recent decades,additive manufacturing(AM)technology has garnered attention as a potential way for fabricating MMCs.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recent endeavors and progress in AM of MMCs,encompassing available AM technologies,types of reinforcements,feedstock preparation,synthesis principles during the AM process,typical AM-produced MMCs,strengthening mechanisms,challenges,and future interests.Compared to conventionally manufactured MMCs,AM-produced MMCs exhibit mo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reinforcements and refined microstructure,resulting in comparable or even better mechanical properties.In addition,AM technology can produce bulk MMCs with significantly low porosity and fabricate geometrically complex MMC components and MMC lattice structures.As reviewed,many AM-produced MMCs,such as Al matrix composites,Ti matrix composites,nickel matrix composites,Fe matrix composites,etc,have been successfully produced.The types and contents of reinforcements strongly influence the properties of AM-produced MMCs,the choice of AM technology,and the applied processing parameters.In these MMCs,four primary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have been identified:Hall–Petch strengthening,dislocation strengthening,load transfer strengthening,and Orowan strengthening.AM technologies offer advantages that enhance the properties of MMCs whe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abrication methods.Despite the advantages above,further challenges of AM-produced MMCs are still faced,such as new methods and new technologies for investigating AM-produced MMCs,the intrinsic nature of MMCs coupled with AM technologies,and challenges in the AM processes.Therefore,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the challenges and future interests of AM of MM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eedstock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MICROSTRUCTURE PERFORMANCE
下载PDF
二氧化碳甲烷化技术进展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吕长剑 王娟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碳捕捉技术已经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但捕捉的CO_(2)缺乏商业价值,使碳捕捉技术的普及面临许多挑战。电转气技术利用CO_(2)甲烷化反应,使用捕捉的CO_(2)和绿氢技术生产的H_(2)制备CH_(4),可以减少CO_(2)排放... 碳捕捉技术已经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但捕捉的CO_(2)缺乏商业价值,使碳捕捉技术的普及面临许多挑战。电转气技术利用CO_(2)甲烷化反应,使用捕捉的CO_(2)和绿氢技术生产的H_(2)制备CH_(4),可以减少CO_(2)排放,具有大规模储运成本低、储能周期长的特点,相比于其他CO_(2)利用技术优势明显,有望成为我国解决碳排放和可再生能源弃电的重要技术。目前,我国缺少对甲烷化反应的相关研究和示范项目。文中分析了国际上甲烷化反应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包括反应热力学、催化剂研究、电转气示范项目等,以期对我国电转气技术的应用进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烷化 电转气 碳捕捉 储能 氢原料 电解水
下载PDF
乙烯原料组分分离与裂解产物模拟优化
7
作者 武国庆 梁红燕 倪晓晶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9期34-37,共4页
基于某石化公司乙烯装置加工饱和液化石油气、饱和C_(5)原料典型性质与单体烃裂解产物模拟结果,利用Aspen软件设计并优化组分分离流程,对组分分离后原料进行裂解产物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饱和液化石油气与C_(5)原料主要组分中异丁烷与异... 基于某石化公司乙烯装置加工饱和液化石油气、饱和C_(5)原料典型性质与单体烃裂解产物模拟结果,利用Aspen软件设计并优化组分分离流程,对组分分离后原料进行裂解产物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饱和液化石油气与C_(5)原料主要组分中异丁烷与异戊烷模拟双烯收率明显低于其他组分,与异己烷相比,双烯收率分别低12.26、7.29百分点;原料优化后,饱和液化石油气与C_(5)原料模拟双烯收率分别提高5.40、6.33百分点;脱丙烷塔塔顶产品与脱异丁烷塔塔底产品混合裂解与单独裂解相比,乙烯收率增加0.16百分点,丙烯收率降低0.20百分点,若以双烯收率最大为目标,宜选择单独裂解方案;与运行初期相比,裂解炉运行到第50天时,脱丙烷塔塔顶产品与脱异丁烷塔塔底产品双烯收率分别降低1.13、0.50百分点,脱丙烷塔塔顶产品裂解炉粗管最高表面温度为1098.2℃,满足烧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原料 组分分离 裂解产物 饱和液化石油气 饱和C_(5) 异丁烷 异戊烷 双烯收率
下载PDF
催化重整劣质原料预加氢催化剂RS-40的开发及应用
8
作者 鞠雪艳 张锐 +2 位作者 习远兵 褚阳 刘锋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2,共5页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适用于劣质催化重整原料的加氢处理催化剂RS-40。研究结果表明:在生产氮质量分数小于0.5μg/g的合格催化重整原料时,RS-40催化剂与参比催化剂相比,其反应温度可降低10℃左右,表现出较高的活...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适用于劣质催化重整原料的加氢处理催化剂RS-40。研究结果表明:在生产氮质量分数小于0.5μg/g的合格催化重整原料时,RS-40催化剂与参比催化剂相比,其反应温度可降低10℃左右,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RS-40催化剂对于高氮含量的石脑油原料具有良好的脱氮活性,在加工氮质量分数高达40μg/g的原料时仍能实现产物氮质量分数小于0.5μg/g的目标。在工业应用过程中,RS-40催化剂表现出兼具较高活性及稳定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脑油 劣质原料 加氢处理 催化剂
下载PDF
加氢裂化装置原料轻质化对反应过程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光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18-21,共4页
在加氢裂化装置原料轻质化的背景下,考察了蜡油中掺炼不同比例直馏柴油对加氢裂化产品分布及产品性质的影响。当直馏柴油掺炼比例为45%(质量分数,下同)时,喷气燃料收率最高,达到26%。随着直馏柴油掺炼比例的增加,重石脑油的环烷烃、芳... 在加氢裂化装置原料轻质化的背景下,考察了蜡油中掺炼不同比例直馏柴油对加氢裂化产品分布及产品性质的影响。当直馏柴油掺炼比例为45%(质量分数,下同)时,喷气燃料收率最高,达到26%。随着直馏柴油掺炼比例的增加,重石脑油的环烷烃、芳烃含量降低;喷气燃料烟点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尾油(大于260℃)的链烷烃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环烷烃、芳烃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BMCI值(芳烃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直馏柴油掺炼比例为75%时,喷气燃料烟点最高,为28.8 mm。以掺炼15%直馏柴油的蜡油为原料时,随着转化率的升高,尾油的BMCI值逐渐降低;当尾油收率为20%时,尾油的BMCI值低至7.2,链烷烃质量分数升至62.0%,环烷烃质量分数降至35.2%,芳烃质量分数仅为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装置 原料轻质化 反应过程 直馏柴油 产品分布 产品性质 转化率 加氢裂化尾油
下载PDF
分子筛含量对多产乙烯原料型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李慧胜 徐景东 +2 位作者 艾子龙 陈伟敏 徐人威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98,共7页
为实现减油增化、降低柴汽比、拓宽乙烯原料来源,从而提高炼化企业经济效益,可将直馏柴油加氢改质后用作乙烯原料。考察了催化剂的分子筛含量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对改质柴油收率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子筛含量增加,催化剂总酸量增... 为实现减油增化、降低柴汽比、拓宽乙烯原料来源,从而提高炼化企业经济效益,可将直馏柴油加氢改质后用作乙烯原料。考察了催化剂的分子筛含量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对改质柴油收率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子筛含量增加,催化剂总酸量增大,且弱酸占比增加;提高分子筛含量和提高反应温度均有利于降低改质柴油的芳烃指数(BMCI),但其收率也会降低;在收率为50%的情况下,得到的改质柴油BMCI最低可降至8.6,与原料相比降低25.7,是优质的乙烯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馏柴油 乙烯原料 加氢改质催化剂 分子筛含量 反应温度
下载PDF
不同蒸汽裂解原料评价及混合裂解研究
11
作者 廖思航 单书峰 +2 位作者 李平 曾兴业 吴世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5-190,共6页
对丙烷和丁烷进行模拟裂解;对典型的石脑油、煤油和柴油原料进行裂解评价,对比分析原料物性对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最后在石脑油中掺杂10 wt%和20 wt%柴油进行共裂解评价。结果表明,轻质原料裂解性能优于重质原料,轻烃原料混合裂解时异... 对丙烷和丁烷进行模拟裂解;对典型的石脑油、煤油和柴油原料进行裂解评价,对比分析原料物性对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最后在石脑油中掺杂10 wt%和20 wt%柴油进行共裂解评价。结果表明,轻质原料裂解性能优于重质原料,轻烃原料混合裂解时异构烷烃含量不宜过高,正构烷烃含量高的石脑油原料和芳烃指数(BMCI)小,链烷烃含量越高的煤油和柴油原料裂解性能较好,石脑油中加入少量柴油混合裂解对高附加值产物收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裂解 轻质烯烃 共裂解 裂解原料 高附加值产物
下载PDF
催化裂化原料变化对S Zorb装置结焦影响分析
12
作者 刘洁 郭胜军 +1 位作者 李悦 雷梦莺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0期4-7,共4页
催化裂化装置与其上下游装置关系密切,特别是对于单系列的炼油厂,上游装置工况的变化会对下游装置的生产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在渣油加氢装置换剂期间,催化裂化装置掺炼减压渣油,造成催化裂化原料性质严重恶化,原料中钒含量升高造成平衡... 催化裂化装置与其上下游装置关系密切,特别是对于单系列的炼油厂,上游装置工况的变化会对下游装置的生产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在渣油加氢装置换剂期间,催化裂化装置掺炼减压渣油,造成催化裂化原料性质严重恶化,原料中钒含量升高造成平衡剂活性下降,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升高,导致S Zorb装置换热器E101快速结焦,影响S Zorb装置运行。因此,在渣油加氢装置换剂期间,建议提前采购低硫、低金属的轻质石蜡基原油,以减少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剂钒中毒情况的发生;尽量将催化裂化装置剂耗提至2.0 kg/t以上,以防平衡剂的钒含量过高;如果E101快速结焦且已经导致压力降过高,可通过化学清洗来清理E101管程中的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装置 原料 S Zorb装置 结焦 汽油烯烃 化学清洗
下载PDF
废塑料热解油分析评价及加工特性
13
作者 章群丹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3-762,共10页
为了解决废塑料化学循环中不同类型废塑料热解油的高价值加工利用这一问题,以分别由废弃农膜、生活垃圾废塑料、造纸厂废塑料为原料制备的3种典型废塑料热解油为研究对象,对其全馏分常规油品的理化性质、元素组成、杂质形态进行分析,并... 为了解决废塑料化学循环中不同类型废塑料热解油的高价值加工利用这一问题,以分别由废弃农膜、生活垃圾废塑料、造纸厂废塑料为原料制备的3种典型废塑料热解油为研究对象,对其全馏分常规油品的理化性质、元素组成、杂质形态进行分析,并将3种热解油进行实沸点蒸馏切割为汽油、柴油和蜡油馏分,详细表征了各馏分的分子组成。结果表明:3种废塑料热解油汽油馏分和柴油馏分占60%~80%,均含有大量烯烃;废弃农膜热解油的硅、氯等杂质少,环烷烃和芳烃含量低,是优质的蒸汽裂解原料;与胜利混合原油相比,生活垃圾废塑料热解油和造纸厂废塑料热解油具有氧、硅、氯含量高和硫、氮含量低的特点,硅、氯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主要集中在汽油馏分中。基于组成特点,生活垃圾废塑料热解油的汽油馏分可作为重整原料,3种热解油蜡油均可作为催化裂化原料,但是造纸厂废塑料热解油中氧含量高,加工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塑料 废弃农膜 热解油 实沸点蒸馏 汽油 柴油 重整原料
下载PDF
烃基生物柴油异构降凝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
14
作者 王晓司 张志银 +1 位作者 全辉 姚春雷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7期5-8,共4页
烃基生物柴油是一种绿色清洁的低碳生物燃料,可用于替代传统燃料降低交通领域的碳排放,但较差的低温流动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文中以烃基生物柴油为原料,在固定床装置上进行异构降凝工艺考察实验,通过优选工艺条件开发了适用于烃基生物... 烃基生物柴油是一种绿色清洁的低碳生物燃料,可用于替代传统燃料降低交通领域的碳排放,但较差的低温流动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文中以烃基生物柴油为原料,在固定床装置上进行异构降凝工艺考察实验,通过优选工艺条件开发了适用于烃基生物柴油的异构降凝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9.0 MPa,反应温度(基准+10)℃,氢油体积比1000的工艺条件下,烃基生物柴油冷滤点可降低到-18℃。该技术于2022年6月实现了工业化应用,生产的产品可同时满足NB/T 10897—2021与EN 15940—2016标准要求,属于优质低凝烃基生物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基生物柴油 异构降凝 原料性质 催化剂 反应温度 反应压力 产品性质
下载PDF
直馏柴油加氢改质多产优质乙烯裂解原料
15
作者 王燕 张占全 +5 位作者 雷俊伟 郭荣 王春燕 吴培 李荣观 侯远东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88-92,共5页
采用柴油缓和加氢裂化技术对直馏柴油进行改质,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直馏柴油转化率以及加氢裂化产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为7.0MPa,体积空速为2.0h^(-1)的条件下,随着反应温度由340℃升高至350℃,直馏柴油的转化率由16%提高至... 采用柴油缓和加氢裂化技术对直馏柴油进行改质,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直馏柴油转化率以及加氢裂化产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为7.0MPa,体积空速为2.0h^(-1)的条件下,随着反应温度由340℃升高至350℃,直馏柴油的转化率由16%提高至50%;随着转化率的提高,全馏分柴油的芳烃指数降低,链烷烃质量分数增加;在反应温度为345℃的条件下,初馏点~91.0℃石脑油馏分段的链烷烃质量分数为78%,用作乙烯裂解原料时,乙烯收率为29.2%,乙烯+丙烯+丁二烯(三烯)收率为62.0%;大于234℃~终馏点柴油窄馏分段的链烷烃质量分数大于60%,用作乙烯裂解原料时,乙烯收率为31.9%,三烯收率为6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馏柴油 乙烯裂解原料 加氢改质 分子炼油 链烷烃 乙烯收率
下载PDF
MIP-CGP工艺加工俄罗斯原油重油总结
16
作者 刘淼 张景渤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16-19,24,共5页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2.2 Mt/a俄罗斯原油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采用MIP-CGP技术(增产丙烯、多产异构烷烃的清洁汽油生产技术)进行改造,使用专用催化剂CGP-LY。标定结果表明:在100%生产负荷条件下,与改造前的催化裂化技术相比,采用MIP-CGP...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2.2 Mt/a俄罗斯原油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采用MIP-CGP技术(增产丙烯、多产异构烷烃的清洁汽油生产技术)进行改造,使用专用催化剂CGP-LY。标定结果表明:在100%生产负荷条件下,与改造前的催化裂化技术相比,采用MIP-CGP技术改造后,液化石油气产率基本不变;丙烯产率提高了0.3百分点;汽油产率提高了5.47百分点,研究法辛烷值为92.23,提高了1.18单位,抗爆性提高,烯烃质量分数降至30%以下,降低了16.78百分点,有效减少了油品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焦炭产率提高了3.73百分点;原料油转化率提高了8.71百分点。上述结果说明MIP-CGP技术具有良好的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能力,在改善汽油性质的同时,能显著提高产品产率,满足生产清洁型汽油、降低汽油烯烃含量、提高汽油辛烷值、提高丙烯产率的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CGP工艺 俄罗斯原油重油 操作参数 产品性质 原料油 催化剂 物料平衡
下载PDF
催化裂化装置掺炼加氢尾油对产品分布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刘博文 王庆波 +1 位作者 赵冲敏 李烨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0期26-30,共5页
以某石化厂催化裂化装置为例,探究加氢尾油掺炼量对催化裂化产品分布及产品品质的影响,并对影响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掺炼加氢尾油可显著降低干气与油浆产量,加氢尾油掺炼量每增加1 t,油浆产量减少0.14 t,干气产量减少56 m^(3),汽... 以某石化厂催化裂化装置为例,探究加氢尾油掺炼量对催化裂化产品分布及产品品质的影响,并对影响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掺炼加氢尾油可显著降低干气与油浆产量,加氢尾油掺炼量每增加1 t,油浆产量减少0.14 t,干气产量减少56 m^(3),汽油产量增加0.26 t;掺炼加氢尾油会使汽油组分芳烃含量减少,密度下降,馏出温度降低;随着加氢尾油掺炼量增加,产品液化石油气中C_(3)含量减少,C_(4)含量增加。这归因于加氢尾油的掺炼抑制了催化裂化深度反应的进行,减少了C_(3)及C_(3)以下成分和油浆等深度裂化产品的生成,增加了C_(4)及以上液体的收率,随着加氢尾油掺炼量增加,C_(3)和C_(4)组分含量的变化成为判断加氢尾油掺炼对催化裂化反应深度影响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装置 掺炼加氢尾油 原料油加工量 反应深度 产品分布 干气 油浆 汽油
下载PDF
催化裂化装置开工不放火炬应用实践
18
作者 李超 季祖光 +2 位作者 梁忠林 徐亮 黄炎彬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0期8-11,共4页
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喷油阶段,反应与气压机的衔接至关重要,是保证反应压力控制和气压机入口不放火炬的关键。由于开工喷油过程干扰因素多,操作不稳定,导致需要多次气压机入口放火炬来控制反应压力,使大量富气组分被排到火炬系统燃烧。... 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喷油阶段,反应与气压机的衔接至关重要,是保证反应压力控制和气压机入口不放火炬的关键。由于开工喷油过程干扰因素多,操作不稳定,导致需要多次气压机入口放火炬来控制反应压力,使大量富气组分被排到火炬系统燃烧。该装置通过开工实践探索,结合气压机的性能参数,进行了几种开工不放火炬方式对比,最终选择使用引干气+喷原料油这一耗时最短的方式进行装置开工,通过制定详细的开工方案和操作原则,并优化流程,在实际开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开工充压干气、反应喷油量、气压机转速、气压机反飞动量等参数进行精准控制。做到了开工过程不放火炬,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避免开工过程中物料损失,实现了绿色环保开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装置 开工 不放火炬 干气充压 提升管喷汽油 提升管喷原料油 气压机启动
下载PDF
TLC-FID法测定延迟焦化原料油族组成
19
作者 石翠华 《齐鲁石油化工》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用三种不同极性展开剂在棒状薄层色谱棒上较好地将延迟焦化原料油分离为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四个族组分,建立了用棒状薄层色谱法-氢焰检测器(TLC-FID)快速测定延迟焦化原料油族组成的方法。通过重复性试验考察本方法的精密度,四... 用三种不同极性展开剂在棒状薄层色谱棒上较好地将延迟焦化原料油分离为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四个族组分,建立了用棒状薄层色谱法-氢焰检测器(TLC-FID)快速测定延迟焦化原料油族组成的方法。通过重复性试验考察本方法的精密度,四组分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00%,极差值均小于3.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状薄层色谱 延迟焦化原料油 四组分族组成
下载PDF
Improvement to Maize Growth Caused by Biochars Derived From Six Feedstocks Prepared at Three Different Temperatures 被引量:9
20
作者 LUO Yu JIAO Yu-jie +3 位作者 ZHAO Xiao-rong LI Gui-tong ZHAO Li-xin MENG Hai-b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533-540,共8页
Biochar is increasingly proposed as a soil amendment, with reports of benefits to soil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In this study, different biochars were produced from 6 feedstocks, including straw a... Biochar is increasingly proposed as a soil amendment, with reports of benefits to soil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In this study, different biochars were produced from 6 feedstocks, including straw and poultry manure, at 3 pyrolysis temperatures (200, 300 and 500℃) and then added separately to a calcareous soil. Their effects on soil properties and maize growth were evaluated in a pot experiment. The biochars derived from crop straw had much higher C but smaller N concentrations than those derived from poultry manure. Carbon concentrations, pH and EC valu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yrolysis temperature. Biochar addition resulted in increases in mean maize dry matter of 12.73% and NPK concentrations of 30, 33 and 283%, respectively. Mean soil pH values were increased by 0.45 units. The biochar-amended soils had 44, 55, 254 and 537% more organic C, total N, Olsen-P and available K, respectively, than the control on average. Both feedstocks and pyrolysis temperature determ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ochar. Biochars with high mineral concentrations may act as mineral nutrient supp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R feedstock temperature MAIZE soi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