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环境下棘胸蛙(Paa spinosa)繁殖期的行为谱及活动节律 被引量:24
1
作者 俞宝根 叶容晖 +3 位作者 郑荣泉 周妍 刘春涛 陈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371-6378,共8页
2007年4月,利用红外线摄像设备记录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活动,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对人工环境下棘胸蛙的个体行为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主要包括静止行为(休息、对视)... 2007年4月,利用红外线摄像设备记录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活动,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对人工环境下棘胸蛙的个体行为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主要包括静止行为(休息、对视);社会行为(打斗、追逐);运动行为(游泳、鸣叫、跳跃);捕食行为;繁殖行为(求偶鸣唱、侵占、驱赶、撕咬,摔跤、抱对、错抱、拒绝行为、产卵)等。日变化规律变化表明:棘胸蛙的静止行为占了多数,其余多数行为集中在夜间,在凌晨03:00~05:00间出现一个最高峰,与此不同的是棘胸蛙的打斗行为在白天06:00~07:00、08:00~09:00、11:00~12:00多次出现高峰,而在夜间17:00~24:00打斗行为时间分配很少。鸣叫行为在06:00~07:00,13:00~14:00出现两个高峰,而在夜间17:00~01:00鸣叫行为时间分配很少。棘胸蛙的繁殖行为也主要发生在夜间,在凌晨02:30~04:30为高峰,其间抱对行为占到67%,其次为摔跤17%,撕咬15%,而其余所占很少。在行为描述的基础上,对棘胸蛙的有关行为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行为谱 活动节律 人工环境
下载PDF
四明山脉溪流区水产经济动物棘胸蛙(Paa spinosa)成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和净体质量影响效应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10
2
作者 斯烈钢 富裕 +3 位作者 李鸿鹏 朱卫东 申屠基康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9-686,共8页
随机选取养殖于四明山脉溪流区的棘胸蛙3年龄同生群人工养成群体中的雌、雄成熟个体各84只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鼻间距(INS)、眼间距(IS)、眼径(ED)、吻长(SL)、头长(HL)、头宽(HW)、肩宽(SW)、前肢长(FLL)、前肢臂... 随机选取养殖于四明山脉溪流区的棘胸蛙3年龄同生群人工养成群体中的雌、雄成熟个体各84只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鼻间距(INS)、眼间距(IS)、眼径(ED)、吻长(SL)、头长(HL)、头宽(HW)、肩宽(SW)、前肢长(FLL)、前肢臂长(FAL)、前足长(FFL)、后肢长(HLL)、后足长(HFL)、肩肛距(SAL)、体长(SUL)、体积(BV)等15项形态性状对体质量(BW)和净体质量(NW)影响效应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除IS、ED、SL等3项形态性状测量值无性别差异外,其余12项形态性状及BW、NW测量值均呈雄性显著大于雌性(P<0.05);(2)各形态性状与雄性测定群体的BW和NW测量值均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雌性BW和NW测量值未呈显著相关的形态性状则分别为ED、SL、FFL和ED、SL、HL(P>0.05);(3)经通径分析,雄性被保留的形态性状与BW、NW的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952和0.939,雌性被保留的形态性状对BW、NW的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922和0.860,其中影响两者BW和NW的决定性变量均为BV;(4)经多元回归分析,本文分别给出了用于估算棘胸蛙两性成体BW和NW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形态性状 体质量 净体质量 性别差异
下载PDF
四明山脉溪流区水产经济动物棘胸蛙(Paa spinosa)同生群两性亲体间的形质差异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程 富裕 +3 位作者 朱卫东 申屠基康 斯烈钢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3-861,共9页
随机选取养殖于四明山脉溪流区的棘胸蛙3年龄同生群人工养成群体中的雌、雄亲体各84只作为研究材料,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了棘胸蛙同生群两性亲体间的形质差异。结果表明:(1)在所涉20项生物学测定指标和25项形质... 随机选取养殖于四明山脉溪流区的棘胸蛙3年龄同生群人工养成群体中的雌、雄亲体各84只作为研究材料,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了棘胸蛙同生群两性亲体间的形质差异。结果表明:(1)在所涉20项生物学测定指标和25项形质评价指标中,两性亲体间具显著差异的分别为17项和16项,两者基于形质评价指标均值计算所得的欧氏距离为0.305(P<0.01);(2)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841%,其中第一主成分可归为与脏器质量配置相关的能量代谢因子,第二主成分可归为以头宽和吻长为代表的与口腔空间大小有关的食物吞咽因子,后三个主成分可归为以足肢比和眼间距为代表的与寻食、跳跃和抱食能力相关的捕食功能因子;(3)采用逐步判别法,以判别贡献率较大的L1(前足长/前肢长)、L5(吻长/肩宽)、L7(眼间距/头宽)、W2(胃质量/心质量)、W4(肺质量/心质量)、W6(性腺质量/心质量)为自变量,所建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较清晰地区分棘胸蛙两性亲体,雌、雄亲体判别准确率P1、P2分别为84.52%、83.53%和83.33%、84.34%,综合判别率为83.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亲体 形质特征 多元分析 性别
下载PDF
The advertisement call of the giant spiny frog Paa spinosa 被引量:12
4
作者 Baogen YU Rongquan ZHENG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1-415,共5页
We analyzed the advertisement call of Paa spinosa at Yuliang Mountain,Lanxi,Zhejiang Province,in eastern China.Temporal and spectral call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along with call intensity.Calls comprised of three to ... We analyzed the advertisement call of Paa spinosa at Yuliang Mountain,Lanxi,Zhejiang Province,in eastern China.Temporal and spectral call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along with call intensity.Calls comprised of three to seven notes,the last of which had the longest duration.Three formants(harmonics)were clearly 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audio spectrogram.The dominant frequency ranged from 411-1534 Hz,and was either the first or the second formant.The number of notes within a cal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air temperature,so that calls contained more notes during the day.Also,the dominant frequency appeared to be lower at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广告 呼叫 青蛙 中国东部 空气温度 最高气温 共振峰
下载PDF
水温对棘胸蛙(Paa spinosa)蝌蚪行为及尾部皮肤和肝脏相关功能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卫东 任夙艺 +2 位作者 申屠琰 邹李昶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5-252,共8页
以1月龄棘胸蛙蝌蚪[体长(1.694±0.121)cm,体重(0.548±0.062)g]为实验对象,在观察水温对蝌蚪行为和尾部皮肤表观色泽Hunter L、A、B值影响的基础上,设置19°C(对照组)、21.5°C、23°C、24.5°C、26°C五... 以1月龄棘胸蛙蝌蚪[体长(1.694±0.121)cm,体重(0.548±0.062)g]为实验对象,在观察水温对蝌蚪行为和尾部皮肤表观色泽Hunter L、A、B值影响的基础上,设置19°C(对照组)、21.5°C、23°C、24.5°C、26°C五个水温梯度,并以96h为水温胁迫时长,12d为水温恢复时长,研究了水温胁迫及恢复条件下棘胸蛙蝌蚪尾部皮肤ATP酶和抗氧化酶(SOD和CAT),以及肝脏抗氧化酶(SOD,CAT,GSH)活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棘胸蛙蝌蚪分布水层、集群状况、个体移动率均与其培育水温关系密切,14°C和26°C分别为可显著改变蝌蚪分布水层和个体移动率的水温临界;(2)L值可作为表征蝌蚪尾部皮肤感应培育水温的指示色差,水温26°C为致其发生显著改变的高温临界;(3)蝌蚪尾部皮肤ATP酶耐受水温的最适高限为24.5°C,适宜范围为21.5—24.5°C;(4)蝌蚪尾部皮肤和肝脏表露SOD酶活力的最适水温均为23°C,而表露CAT酶活力的最适水温则分别为23°C和24.5°C,水温26°C时肝脏SOD酶已表露受损;(5)蝌蚪肝脏表露GSH酶活力的最适水温为24.5°C,水温26°C为该酶表露受损的高温临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棘胸蛙蝌蚪 行为 色差 尾部 肝脏 ATP酶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水温对水产经济动物棘胸蛙(Paa spinosa)蝌蚪耗氧率、窒息点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程 刘哲宇 +2 位作者 朱卫东 邹李昶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3-1240,共8页
以1月龄棘胸蛙蝌蚪(体长1.694±0.121cm,体质量0.548±0.062g)为研究对象,在静水停饲条件下,设置19℃、21.5℃、23℃、24.5℃和26℃等5个实验水温梯度,较系统开展了水温对其呼吸与排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3℃为棘胸蛙蝌... 以1月龄棘胸蛙蝌蚪(体长1.694±0.121cm,体质量0.548±0.062g)为研究对象,在静水停饲条件下,设置19℃、21.5℃、23℃、24.5℃和26℃等5个实验水温梯度,较系统开展了水温对其呼吸与排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3℃为棘胸蛙蝌蚪表露正常耗氧的最适高温,24.5℃为其耗氧昼夜节律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的高温临界;(2)棘胸蛙蝌蚪的日均Q10值对其响应水温变动具指示作用。其中,Q10值呈夜均>昼均(P<0.05),且昼均、夜均和日均Q10值均为峰值的水温范围仅为21.5—23℃;(3)所涉各实验组的排氨昼夜节律均呈夜均>昼均(P<0.05),且日均排氨率均与其夜均、昼均排氨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致其时段排氨率表露异常的实验水温仅为24.5℃;(4)O︰N值大小及其昼夜变动特征均与其所处水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夜均、昼均和日均O︰N值均以24.5℃实验组为最大,夜均、日均O︰N值均以26℃实验组为最小,而O︰N值呈夜均>日均>昼均(P<0.05)的实验水温则仅为23℃;(5)窒息点含氧量大体上有随水温升高呈显著增大的趋势,其中21.5—23℃为其窒息点含氧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棘胸蛙蝌蚪 耗氧率 热能效系数(Q10) 排氨率 氧氮比 窒息点
下载PDF
氨氮急性攻毒对水产经济动物棘胸蛙(Paa spinosa)蝌蚪死亡率、排氨率、耗氧率及窒息点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牛春格 杨程 +2 位作者 申屠琰 郑晓静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8-196,共9页
以体长(1.932±0.204)cm、体质量(1.386±0.055)g的棘胸蛙蝌蚪为实验动物,在水温(24±0.2)℃、DO(7.30±0.01)mg/L、pH 7.30±0.01条件下,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氨氮对蝌蚪的急性攻毒实验,并以此为基础,测定了不同... 以体长(1.932±0.204)cm、体质量(1.386±0.055)g的棘胸蛙蝌蚪为实验动物,在水温(24±0.2)℃、DO(7.30±0.01)mg/L、pH 7.30±0.01条件下,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氨氮对蝌蚪的急性攻毒实验,并以此为基础,测定了不同氨氮质量浓度胁迫下棘胸蛙蝌蚪的排氨率、耗氧率、氧氮比及窒息点。结果表明:(1)蝌蚪对氨氮急性攻毒具明显的运动避毒行为,濒死个体的背部皮肤和肝脏均具明显的色变症状;(2)氨氮对蝌蚪的急性致死率具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24h、48h、72h、96h LC50依次为177.5、151.7、148.6和146.8mg/L,毒性时段蓄积程度系数呈持续下降趋势,24—48h、48—72h、72—96h的时段MAC值分别为84.04%、10.1%和5.86%;(3)蝌蚪夜均、昼均、日均及时段排氨率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均呈阶梯式下降趋势,其中时段排氨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的为9.80mg/L实验组,夜均、昼均、日均及时段排氨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的仅为2.45mg/L实验组(P>0.05);(4)氨氮对蝌蚪呼吸耗氧具低毒兴奋效应,其夜均、昼均和日均耗氧率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峰值氨氮质量浓度范围均为4.90—7.35mg/L(P<0.05),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的仅为14.70mg/L实验组(P>0.05),窒息点含氧量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谷底出现于4.90mg/L实验组(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的仅为9.80mg/L实验组(P>0.05);(5)实验期间,蝌蚪氧氮比(O:N)波动于18.87—25.34之间,昼均和日均氧氮比(O:N)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均依次呈"上升—稳定—下降—再稳定"之趋势,两者的峰值氨氮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4.90—14.70mg/L和4.90—9.80mg/L,夜均氧氮比(O:N)呈先升后降趋势,峰值出现于7.35mg/L实验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蝌蚪 氨氮 急性毒性 排氨率 耗氧率 氧氮比(O:N) 窒息点
下载PDF
温度对棘胸蛙胚胎发育及蝌蚪表型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9
8
作者 陈雯 俞宝根 +1 位作者 郑荣泉 俞丹娜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0,共3页
为了解温度对棘胸蛙(Paa spinosa)胚胎发育及蝌蚪表型特征的影响,将受精卵分别在20℃、23℃、26℃和29℃4个不同温度下孵化及驯养。测定各温度下受精卵的发育时间及蝌蚪体长、全长等表型特征变化。结果表明:20-23℃是棘胸蛙适合的... 为了解温度对棘胸蛙(Paa spinosa)胚胎发育及蝌蚪表型特征的影响,将受精卵分别在20℃、23℃、26℃和29℃4个不同温度下孵化及驯养。测定各温度下受精卵的发育时间及蝌蚪体长、全长等表型特征变化。结果表明:20-23℃是棘胸蛙适合的孵化温度,孵化率均在80%以上,随着温度升高,孵化速度增加,但孵化率明显下降;温度对棘胸蛙全长与体长等表型特征具有显著影响,在23~29℃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增加,其增加量降低,增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胚胎发育 温度 表型特征
下载PDF
棘胸蛙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盛周 黄徐根 吴孝兵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8-864,共7页
We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and density of the endocrine cells in the digestive tract of Paa spinosa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streptavidin peroxidase method) using eight gut hormone antisera. The 5 hydroxytry... We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and density of the endocrine cells in the digestive tract of Paa spinosa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streptavidin peroxidase method) using eight gut hormone antisera. The 5 hydroxytryptamine immunoreactive cells were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digestive tract with the highest density in the stomachus pyloricus, the second highest in the duodenum, fewer in the oesophagus, stomachus cardiacus and rectum. The gastrin immunoreactive cells were located mainly in the stomachus pyloricus and occasionally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intestine. The somatostatin immunoreactive cells occured mainly in the stomach, frequently in the stomachus pyloricus, and occasionally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intestine. The pancreatic polypeptide immunoreaetive cells were found with the highest density in the duodenum, the second highest in the stomachus cardiacus, and rarely in the rectum. No immunoreactive cells were observed with the antisera to glucagon, substance P, growth hormone and calcitonin. but there were glucagon and substance P mucosal nerve plexus throughout the digestive tract, and both with the highest density in the duodenu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下载PDF
棘胸蛙、虎纹蛙、黑斑蛙血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胡知渊 来雅萍 陈文静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F004,共5页
   应用Giemsa染色法对棘胸蛙、虎纹蛙和黑斑蛙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和各形态参数测定, 并对各类细胞作了图示和描述。结果表明,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比例有一定属和种的特征, 并与其生长环境和进化地位有一定联系。
关键词 棘胸蛙 虎纹蛙 生长环境 显微观察 数量 比例 血细胞 Giemsa染色法 白细胞 红细胞
下载PDF
棘胸蛙求偶鸣声与温度有关但与体大小无关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平 郑荣泉 +2 位作者 黄华 于晓云 徐智威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3-517,共5页
鸣声被认为是鉴别蛙类物种最有效的特征之一,但受许多因素影响。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和身体大小与雄性棘胸蛙鸣声特征的关系,在人工仿生态养殖条件下测量环境温度和体温以及蛙体的大小(体重、体长),并通过个体定位,录制繁殖期中雄性棘胸蛙... 鸣声被认为是鉴别蛙类物种最有效的特征之一,但受许多因素影响。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和身体大小与雄性棘胸蛙鸣声特征的关系,在人工仿生态养殖条件下测量环境温度和体温以及蛙体的大小(体重、体长),并通过个体定位,录制繁殖期中雄性棘胸蛙的求偶鸣声,分析鸣叫参数。结果表明,棘胸蛙雄性鸣声特征测量参数与体重、体长无相关性,而鸣声特征中的鸣叫时长、音节时长与环境温度、水温、体温、泄殖腔温度存在负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在开展棘胸蛙鸣声学研究时应注意温度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求偶鸣声 个体大小 温度
下载PDF
低温暴露和恢复对棘胸蛙雌性亚成体生存力及能量物质消耗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凌云 邵晨 +1 位作者 颉志刚 王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5763-5769,共7页
棘胸蛙(Paa spinosa)亚成体在人工驯养过程中容易出现越冬困难,非正常的冬眠可能会影响次年的繁育。以雌性棘胸蛙亚成体(1—2龄)为对象,研究该蛙在人工低温暴露(4℃保持90 d)条件下的生存力、机体能量物质消耗、肥满度、脏器系数的变化... 棘胸蛙(Paa spinosa)亚成体在人工驯养过程中容易出现越冬困难,非正常的冬眠可能会影响次年的繁育。以雌性棘胸蛙亚成体(1—2龄)为对象,研究该蛙在人工低温暴露(4℃保持90 d)条件下的生存力、机体能量物质消耗、肥满度、脏器系数的变化特征,以及这些参数在温度恢复至正常(由4℃缓慢升至22℃后保持7 d)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蛙在低温暴露过程中存活率逐渐降低,恢复期无死亡。肥满度(K)和体重/体长(Kwl)在低温暴露期间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两者在经历恢复期(22℃,7 d)后均恢复至初始水平(P>0.05)。胃系数和脾系数在低温暴露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5),且两者在第90天均显著大于初始水平(P<0.05)。恢复期肝系数显著减小(P<0.05)。在低温暴露期各阶段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与初始无统计差异(P>0.05);肝脏水分在低温暴露期间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而肌肉水分则与之相反;肝脏非脂肪干物质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肌肉非脂肪干物质则呈相反趋势。肝糖原含量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现显著上升趋势(P<0.05),低温暴露第60天和第90天肝糖原含量与初始相比分别增加59.4%和60.1%,而恢复期肝糖原含量则降至初始水平(P>0.05)。根据结果可以看出,在低温暴露过程中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变化不显著,同时肥满度、肝系数、肝脏非脂肪干物质和肝糖原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肌肉非脂肪干物质则显著减少(P<0.05),说明该蛙雌性亚成体在低温期主要消耗的能量物质不是脂肪而是肌肉非脂肪干物质,或者肌肉非脂肪干物质在组织间发生了大量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低温暴露 生存力 能量消耗
下载PDF
饲养雄性棘胸蛙生理常数及精巢的年周期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耿宝荣 张秋金 +1 位作者 邓媛霞 郭果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1-455,共5页
研究了饲养雄性棘胸蛙 4项生理常数以及精巢的年周期变化 .结果表明 :肥满度、躯体肥满度、肝系数、脂肪体系数的年周期变化明显 ,与生殖周期密切相关 ,最小值都出现于蛙的两次繁殖高峰期 .精巢周期开始于 9月份后期 ,冬眠期间 (10月至... 研究了饲养雄性棘胸蛙 4项生理常数以及精巢的年周期变化 .结果表明 :肥满度、躯体肥满度、肝系数、脂肪体系数的年周期变化明显 ,与生殖周期密切相关 ,最小值都出现于蛙的两次繁殖高峰期 .精巢周期开始于 9月份后期 ,冬眠期间 (10月至翌年 3月 )生精活动比较平缓 ,但并未停滞 ,4月份生精活动活跃 ,5月份达到高峰 ;第二次生精活动开始于 6月份 ,8月份达到高峰期 .图 4图版 1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雄性 生理常数 精巢 生殖周期 饲养
下载PDF
湖南平江棘胸蛙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被引量:14
14
作者 路庆芳 郑荣泉 +1 位作者 刘春涛 成斌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220-224,共5页
测定了湖南平江棘胸蛙成体的体长、体质量、头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等形态指标以及雌体的怀卵数量.结果表明:棘胸蛙雄体体长和体质量显著大于雌体.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多元方差分析表明,雌雄两性在局部形态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各局部形... 测定了湖南平江棘胸蛙成体的体长、体质量、头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等形态指标以及雌体的怀卵数量.结果表明:棘胸蛙雄体体长和体质量显著大于雌体.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多元方差分析表明,雌雄两性在局部形态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各局部形态特征指标与体长呈正相关,它们随体长的增长速率在雌雄间无显著差异.棘胸蛙雌体怀卵量与体长和体质量皆成正相关关系,表明棘胸蛙通过增加个体的大小增加繁殖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两性异形 雌性繁殖 怀卵量
下载PDF
人工养殖下棘胸蛙的LDH同工酶冬眠前后的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耿宝荣 杨秋乒 +1 位作者 饶小珍 姚丹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法,研究了平原地区人工养殖的棘胸蛙在冬眠前、中、后三个期间中,肝、肾、心、肌四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酶谱,发现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谱在不同组织中有差异,且在冬眠前后有一定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季节对LDH同工酶...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法,研究了平原地区人工养殖的棘胸蛙在冬眠前、中、后三个期间中,肝、肾、心、肌四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酶谱,发现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谱在不同组织中有差异,且在冬眠前后有一定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季节对LDH同工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LDH同工酶 冬眠 乳酸脱氢酶 酶谱 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法 人工养殖
下载PDF
冬眠期及冬眠后棘胸蛙血清5种离子浓度及CO_2结合力的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荣泉 姜科声 +1 位作者 叶挺梅 鲍毅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429-431,共3页
测定了棘胸蛙冬眠期及冬眠后血液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冬眠期棘胸蛙血清中钙、钾、钠、氯和磷的含量明显低于冬眠期后的含量,但血液中二氧化碳结合力在这两期无显著变化.这与棘胸蛙冬眠活动密切相关.
关键词 棘胸蛙 冬眠 血清离子 二氧化碳结合力
下载PDF
粤北山区棘胸蛙蝌蚪胚后发育及饲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越强 余春胜 +1 位作者 陈小凤 阳建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了解棘胸蛙蝌蚪胚后发育变化过程及蝌蚪饲养技术。[方法]采用模拟生境法,对粤北天井山林场棘胸蛙蝌蚪进行人工饲养,观察发育状况,并与自然环境下的蝌蚪进行对比。[结果]蝌蚪从卵膜孵化后需31~32 d才进入胚后发育。蝌蚪胚后发育共... [目的]了解棘胸蛙蝌蚪胚后发育变化过程及蝌蚪饲养技术。[方法]采用模拟生境法,对粤北天井山林场棘胸蛙蝌蚪进行人工饲养,观察发育状况,并与自然环境下的蝌蚪进行对比。[结果]蝌蚪从卵膜孵化后需31~32 d才进入胚后发育。蝌蚪胚后发育共需60~61 d,其中26~30期需12~17 d、31~37期需24~26 d、38~41期需9~13 d、42~46期需11~12 d。蝌蚪自孵化出膜经91~92 d可变态成幼蛙。经独立样本T检验,该试验饲养的蝌蚪与野外自然环境下相同分期的蝌蚪,头体长及全长总体平均值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模拟生境法,人工饲养的蝌蚪发育正常,饲养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胚后发育 蝌蚪 饲养技术
下载PDF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棘胸蛙种群的RAPD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南君 吴太伦 +2 位作者 路健 李东平 李学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7,共4页
为保护与发展棘胸蛙资源,利用RAPD技术对贵州省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棘胸蛙种群的20只标本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用5条引物检测出37个RAPD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百分率83.78%。种群内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24 ... 为保护与发展棘胸蛙资源,利用RAPD技术对贵州省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棘胸蛙种群的20只标本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用5条引物检测出37个RAPD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百分率83.78%。种群内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24 6±0.190 5,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73 5±0.259 3。最大遗传距离为0.871,最小遗传距离为0.095,平均遗传距离为0.296,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04。表明,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种群的棘胸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 棘胸蛙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棘胸蛙繁育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丁松林 郑宝成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2-604,共3页
对棘胸蛙繁育特性进行研究,发现棘胸蛙有不滴水不产卵的习性,通过营造滴水环境可以诱导棘胸蛙年产卵次数达6~7次,年产卵量达1960粒;另外,设计了一种新方法,可使棘胸蛙卵的孵化率和蝌蚪的变态率达96.1%和96.8%。
关键词 棘胸蛙 繁育特性 滴水产卵 发现
下载PDF
棘胸蛙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谢海妹 袁久尧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457-460,共4页
就如何解决棘胸蛙人工养殖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养蛙场址选择、种蛙的选择、幼体的培育、饵料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棘胸蛙人工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棘胸蛙 人工养殖 关键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