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PCR快速检测槟榔黄化植原体和槟榔隐症病毒1体系的建立
1
作者 彭春霖 黄丽云 +4 位作者 朱辉 魏红宇 郑馨 赵正武 刘立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772-776,共5页
由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 palm yellow leaf phytoplasma,AYLP)引起的黄化病和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APV1)引起的黄叶病毒病是危害槟榔树最严重的两种病害,对海南槟榔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立快速的检测技术对... 由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 palm yellow leaf phytoplasma,AYLP)引起的黄化病和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APV1)引起的黄叶病毒病是危害槟榔树最严重的两种病害,对海南槟榔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立快速的检测技术对于两种病害的预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多重PCR(Multiplex PCR)技术同时检测AYLP和APV1,即AYLP巢式PCR第一轮结束后,再使用一次多重PCR对两种病原同时进行扩增,最后进行电泳观察结果。结果显示,通过对多重PCR浓度体系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在一个体系中成功扩增出AYLP和APV1,得到525和311 bp两条特异性大小条带。多重PCR检测与单一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并且与单一PCR检测方法比较,多重PCR方法精简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检测效率,显著降低了检测成本,为槟榔黄化病和黄叶病毒病的常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因此,该技术在AYLP和APV1常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APV1 多重PCR 新方法
下载PDF
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继承 倪梦迪 +2 位作者 刘莹 刘世霞 顾少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0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AO/ASIF分型为C型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5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35例...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AO/ASIF分型为C型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5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35例则采用背侧入路。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X线测量值掌倾斜、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拇长伸肌肌腱刺激征2例、肌腱粘连1例,少于对照组发生肌腱粘连7例、拇长伸肌肌腱刺激征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切开附属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可获得与背侧入路相同的手术效果,但掌侧入路肌腱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入路 切开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背掌侧入路与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分析
3
作者 高翔 张旭鸣 +2 位作者 何武兵 林昊 许玮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背掌侧双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及掌侧单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AO分型C型)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对比。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45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AO分型C型,无开放性损伤)... 目的:探讨应用背掌侧双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及掌侧单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AO分型C型)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对比。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45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AO分型C型,无开放性损伤),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背掌侧入路组与掌侧入路组),通过观察手术治疗前后的各项客观指标,如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功能(PRWE评分)和术中操作情况如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来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本组45例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两组病例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改善,两组病例在腕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操作情况如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较背掌侧入路组少,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维持方面背掌侧入路组较掌侧入路组佳。结论:采用经背掌侧入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要多于掌侧入路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维持方面背掌侧入路组较掌侧入路组佳,背掌侧入路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同掌侧入路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掌侧入路 掌侧入路 桡骨远端骨折 掌倾角 尺偏角 桡骨高度 PRWE 评分
下载PDF
掌侧切口治疗复杂性掌指关节脱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茂葵 杨云海 +5 位作者 赵崇伟 王湛辉 黄日添 曾健聪 郑进昌 许凯洲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12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掌侧切口治疗复杂性掌指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科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使用掌侧切口治疗的50例复杂性掌指关节脱位进行分析。结果50例病人均得到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6个月。46例掌指关节... 目的探讨掌侧切口治疗复杂性掌指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科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使用掌侧切口治疗的50例复杂性掌指关节脱位进行分析。结果50例病人均得到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6个月。46例掌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掌侧切口是治疗复杂性掌指关节脱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关节 脱位 手术入路/掌侧切口 治疗
下载PDF
掌背侧联合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5
作者 边鹏辉 王占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9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掌背侧联合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6年1月诊治的36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经掌背侧联合入路显露复位,采用2.4 mm锁定加压钢板(LCP)掌背侧联合固定。术后测量桡骨远端掌倾角、... 目的探讨掌背侧联合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6年1月诊治的36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经掌背侧联合入路显露复位,采用2.4 mm锁定加压钢板(LCP)掌背侧联合固定。术后测量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远端高度及关节面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STEWART改良的Sarmiento影象学评估标准显示:优32例,良4例。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显示:优30例,良3例,可3例。术前与术后末次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背侧联合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掌背侧入路 锁定钢板
下载PDF
腕横纹小切口入路与传统腕掌部开放入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段霄 汪军玉 高跃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4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腕横纹小切口入路与传统腕掌部开放入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9月-2020年9月收治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30例,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腕掌部开放入路治疗,试验组采用腕横纹小切口入... 目的:分析腕横纹小切口入路与传统腕掌部开放入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9月-2020年9月收治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30例,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腕掌部开放入路治疗,试验组采用腕横纹小切口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各项肌电图指标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焦虑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腕横纹小切口入路治疗,其瘢痕不明显,可减少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腕横纹小切口入路 传统腕掌部开放入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掌背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 被引量:13
7
作者 宁仁德 姚涛 +2 位作者 孔令超 吕飞飞 周业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9期948-950,共3页
目的 观察掌背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术后的疗效。方法 对自2011-06—2014-01诊治的12例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先行掌侧入路显露复位掌侧移位骨折块,再行背侧入路对移位关节内及背侧骨折块进行显露复位,直视下以掌侧锁... 目的 观察掌背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术后的疗效。方法 对自2011-06—2014-01诊治的12例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先行掌侧入路显露复位掌侧移位骨折块,再行背侧入路对移位关节内及背侧骨折块进行显露复位,直视下以掌侧锁定钢板远端锁定螺钉固定掌、背侧骨折块或再辅以克氏针和(或)微型钢板加强固定背侧骨折块,术后测量桡骨远端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采用腕关节功能Gartland与Werley评分对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0-18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无切口感染及肌腱刺激和断裂情况。末次随访与术后早期桡骨远端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rtland与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4例,可1例。结论掌背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入路 背侧入路
原文传递
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敏 黄绍东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探讨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掌背侧入路双钢板内固... 目的探讨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掌背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统计术前、术后48 h、出院时及术后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NRS)变化,及出院时、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Cooney评分变化,统计2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6个月2组桡骨掌倾角、尺偏角、高度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出院时及术后6个月,观察组疼痛NR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Cooney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桡骨掌倾角、尺偏角、高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且旋前、旋后、背伸和屈曲角度也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掌侧单钢板固定术创伤小,更利于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钢板 掌侧 背侧移位 桡骨远端骨折 掌背侧入路双钢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