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体系——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小强 罗丹 《大学教育科学》 2007年第1期35-39,共5页
潘懋元先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有创见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涉及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意义、含义、“过渡阶段”、实施途径、质量和分类定位等方面。潘... 潘懋元先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有创见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涉及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意义、含义、“过渡阶段”、实施途径、质量和分类定位等方面。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是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中国化,是对大众化理论的继承、发展和丰富,是基于高教改革实践、并服务于改革实践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懋元 高等教育大众化 思想
下载PDF
新中国教育学本土化历程举要——从吴杰的宣言到潘懋元的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晖 汤晓蒙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30,共8页
教育学本土化是中国教育学人百余年来努力的方向。最近四十余年,教育研究者从历史反思走向实践探索和理论构建,推进了教育学的本土化转向。其中,以吴杰先生为代表,提出了"跳出凯洛夫"的主张,开启了中国教育学本土化的新进程;... 教育学本土化是中国教育学人百余年来努力的方向。最近四十余年,教育研究者从历史反思走向实践探索和理论构建,推进了教育学的本土化转向。其中,以吴杰先生为代表,提出了"跳出凯洛夫"的主张,开启了中国教育学本土化的新进程;以潘懋元先生为代表,开创了高等教育学科,诠释了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构建。当代中国教育学要"跳出"的已不仅仅是凯洛夫,而是要跳出意识形态之争,跳出教条主义之累,跳出妄自菲薄之虞,获得真正的创新与超越。教育学本土化需要有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实现教育理论学习与借鉴的"多元化";需要研究者扎根中国大地,推进本土创新,积淀地方性知识,走出"中西二元对立"思维藩篱,实现教育学的本土化与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教育学 本土化 吴杰 潘懋元
下载PDF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思想引领者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兴德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49-53,共5页
作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高等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扮演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引领者的角色。他长期关注西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演进,又坚持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在不断改进与修正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 作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高等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扮演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引领者的角色。他长期关注西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演进,又坚持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在不断改进与修正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化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懋元 高等教育大众化 中国特色
下载PDF
正确认识“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 被引量:9
4
作者 方泽强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共6页
潘懋元"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中的"适应"应从"受制约"和"起作用"两个层面来系统理解。该理论被简单归纳为"适应论"是不合适的,这不足以揭示该理论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该理论在&qu... 潘懋元"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中的"适应"应从"受制约"和"起作用"两个层面来系统理解。该理论被简单归纳为"适应论"是不合适的,这不足以揭示该理论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该理论在"社会—教育—人"的研究框架下阐述了"教育应如何发展",而非"就教育论教育",体现出系统性和辩证性。运用该理论指导高等教育实践应把握两个关键:一是高等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二是高等教育应协调"内外部关系"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高等教育 潘懋元
下载PDF
国内第一部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著作——潘懋元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评介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枭鹰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08年第5期107-109,共3页
作为国内第一部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著作,《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一书突出了方法论的探讨,提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四种范式,对思辨研究方法的地位再次进行了确认,对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辩证关系重新进行了阐释,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性进... 作为国内第一部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著作,《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一书突出了方法论的探讨,提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四种范式,对思辨研究方法的地位再次进行了确认,对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辩证关系重新进行了阐释,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性进行了强化和解读,是一部融学术性与通俗性于一体的学术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研究方法 评介 潘懋元
下载PDF
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经济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柯佑祥 徐赟 《山东高等教育》 2015年第6期85-96,共12页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的重要范畴,也是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经济学思想的核心,涉及高等教育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以及区域经济的关系。在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供求、高等教...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的重要范畴,也是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经济学思想的核心,涉及高等教育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以及区域经济的关系。在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供求、高等教育的就业等方面的前瞻性思考,以及影响深远的高等教育的综合效益观,反映了潘懋元在高等教育经济学问题的宏观研究取向。潘懋元先生的高等教育经济学思想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懋元 高等教育 经济学 学科
下载PDF
试论潘懋元教授治学的逻辑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朝阳 姚加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31,共8页
逻辑方法作为我国教育学治学的一种一般方法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质疑和挑战。探讨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治学的逻辑方法,对于重新评估它对教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价值,回应这一挑战,有重要启示。逻辑方法在他治学中的作用体... 逻辑方法作为我国教育学治学的一种一般方法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质疑和挑战。探讨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治学的逻辑方法,对于重新评估它对教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价值,回应这一挑战,有重要启示。逻辑方法在他治学中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理论创新上,它是确证新观点的方法;第二,学术交流中,它是进行表达和理解的方法;第三,思想评价中,又是评价论证的方法。潘懋元教授奉行逻辑方法的原因,在于他深刻认识到科学研究与逻辑工具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人类思想史表明,科学研究实质上就是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证的思想活动过程。诉诸论证就是诉诸逻辑。这就涉及概念、命题、推理和思维规律等一系列具体的逻辑问题。理论创新、学术交流和思想评价无法回避对它们的"回答"。他的学术成就,得益于他对逻辑方法自觉的理论认识和忠实的治学践行。他的哲学背景和崇尚逻辑方法的治学经验表明,他对后现代主义者万法皆可的方法论主张持保留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懋元 逻辑方法 理论创新 学术交流 思想评价
下载PDF
悼亡诗写作范式的演进 被引量:22
8
作者 蒋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0,共10页
从男性心理及其艺术表现范式演进的角度考察悼亡诗,可以发现悼亡诗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至西晋潘岳的《悼亡诗》始确定悼亡诗的特定内涵,即专门用来追悼亡妻,且书写的重心明显落在悼亡主体,而不是对象身上。二、唐代韦应物的... 从男性心理及其艺术表现范式演进的角度考察悼亡诗,可以发现悼亡诗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至西晋潘岳的《悼亡诗》始确定悼亡诗的特定内涵,即专门用来追悼亡妻,且书写的重心明显落在悼亡主体,而不是对象身上。二、唐代韦应物的悼亡之作注入了更多个人化的生活内容,使诗歌表现的重心由悼亡主体向悼亡对象转移。自韦应物之后,夫妻间日常生活琐事和丧葬经过写入悼亡诗中,成为诗家惯例。在艺术表现上,韦诗在意象营造的丰富性和细腻性上都有所发展。三、元稹真正将悼亡诗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到他的《三遣悲怀》,悼亡诗的艺术表现最终完成。此后的诗人在悼亡诗的艺术表现上已无多少开拓的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亡诗 演进 潘岳 韦应物 元稹
下载PDF
潘懋元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余小波 黄好 刘潇华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2,共10页
潘懋元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是其高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完备,内容博大精深。潘懋元先生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经历是其高教管理思想的实践基础,他提出的"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学说是其高教管理思想的理论支撑。潘懋元高等... 潘懋元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是其高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完备,内容博大精深。潘懋元先生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经历是其高教管理思想的实践基础,他提出的"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学说是其高教管理思想的理论支撑。潘懋元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术为本,争创一流和追求卓越,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高校分类定位与特色发展、教学发展与管理创新,以及教育管理干部的专业化等。潘懋元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特色是传统与现实的结合、宏观与微观的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懋元 高等教育管理思想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特色分析
下载PDF
潘懋元的贡献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楚廷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2,共4页
潘懋元先生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潘先生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科的开创,在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上,潘先生无疑是开创者;二是人才培养上的特殊贡献,他的弟子遍布大江南北,成为了这个学科... 潘懋元先生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潘先生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科的开创,在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上,潘先生无疑是开创者;二是人才培养上的特殊贡献,他的弟子遍布大江南北,成为了这个学科在有关大学的骨干力量,推进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并培养着更年轻一代的学者;三是提携后来者,潘先生为人是很有气度的,这种气度不仅反映在对他的学生上,也反映在对学界其他人态度上。对于不是他学生的后学,他也总是予以提携的。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潘先生的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如他认为高等教育是受社会各因素制约的,而高等教育就需要去适应。潘先生因持这一观点,也偏向于更重视应用型人才,可是大学中必须有一些登高望远的,必须有一些仰望天空富于哲思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懋元 高等教育学 贡献 不足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先锋——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的创建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均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77-81,共5页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是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专门机构。它的创建,体现了中国第一代高等教育科学工作者"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同时,它的创建对中国其他高等教育研...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是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专门机构。它的创建,体现了中国第一代高等教育科学工作者"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同时,它的创建对中国其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组织的建立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并直接促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 潘懋元 高等教育科学
下载PDF
潘懋元教授现代大学治理思想述评 被引量:2
12
作者 储著斌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共5页
在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大学治理是一个中心问题。潘懋元教授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基础上探索大学治理问题,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潘懋元教授大学治理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首倡的"教育内外部关... 在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大学治理是一个中心问题。潘懋元教授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基础上探索大学治理问题,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潘懋元教授大学治理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首倡的"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其大学治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大学治理的权力分析、办学模式的现实症结、制度建设的历史使命、传统理念的借鉴吸收、二元结构的科学阐释、行政科层的兼容协调等,其研究大学治理思想的主要路径是基于多学科的观点与方法、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领域渐进式改革等。潘懋元教授大学治理思想坚持现代共同治理的价值导向,以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分野为基础,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为中心,已经并将继续指导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实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懋元 大学治理 办学自主权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下载PDF
潘懋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思想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小波 陆启越 《高等理科教育》 2015年第5期34-39,7,共7页
潘懋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思想是其高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完备,内容博大精深,主要包括:现代大学质量观是质量保障的前提;现代大学制度是质量保障的载体;高校内部体制机制的改革是质量保障的关键;教学的改革、创新和提高是质量... 潘懋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思想是其高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完备,内容博大精深,主要包括:现代大学质量观是质量保障的前提;现代大学制度是质量保障的载体;高校内部体制机制的改革是质量保障的关键;教学的改革、创新和提高是质量保障的核心。潘懋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思想的基本特点:一是体系完备和重点突出的统一;二是思想超前性和现实针对性的统一;三是内部保障和外部保障的统一;四是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懋元 高等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下载PDF
潘远《纪闻谭》辑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宁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3-48,共6页
《纪闻谭》是五代时期出现于蜀国的一部轶事小说,作者潘远。此书记载六朝及隋唐间故事,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惜原书已佚。对该书进行辑佚和考证,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唐五代小说以及前后蜀文学的状况。
关键词 《纪闻谭》 潘远 五代 蜀国 轶事小说 前后蜀文学
下载PDF
论王恽与元好问等人的师承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桥幸吉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9-14,55,共7页
王恽是13世纪后期活动于北方地区、推动了当地文学发展的人物。文章对他的三位老师进行考察,并梳理金元文学之间的继承和影响关系。姚枢成为王恽仕宦的契机,但是他们之间的师承关系极为淡薄。王盘是对他影响最大而且关系最深的老师,但... 王恽是13世纪后期活动于北方地区、推动了当地文学发展的人物。文章对他的三位老师进行考察,并梳理金元文学之间的继承和影响关系。姚枢成为王恽仕宦的契机,但是他们之间的师承关系极为淡薄。王盘是对他影响最大而且关系最深的老师,但王恽对其理学成就却兴趣较少。元好问只见过他一次,但王恽受其言传身教,对元氏十分崇拜。王恽对元好问终身铭记,并努力学习其诗文,但他对元氏文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却不太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恽 姚枢 王盘 元好问 师承关系
下载PDF
从薛家经年漂泊之荒诞看《红楼梦》的梦幻性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志尧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5-68,共4页
“呆霸王”薛蟠为买妾纵豪奴将冯渊暴打致死后阖家主仆数十人离家出走,至一年后贾雨村乱判糊涂案时尚未走进贾府。大队人马长期在社会上飘浮无定之举与薛蟠所述进京是为送妹待选、望亲、入部销算旧账的理由相悖。这种与事体情理悖谬的... “呆霸王”薛蟠为买妾纵豪奴将冯渊暴打致死后阖家主仆数十人离家出走,至一年后贾雨村乱判糊涂案时尚未走进贾府。大队人马长期在社会上飘浮无定之举与薛蟠所述进京是为送妹待选、望亲、入部销算旧账的理由相悖。这种与事体情理悖谬的荒诞不经非是作者的失误抑或败笔,而是梦幻性特征的真实显现。它是整部《红楼梦》社会人生巨梦的分梦小梦和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蟠 冯渊 人命案 逃逸 荒诞 梦幻
下载PDF
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中的应用型本科及其形象思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全林 《皖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1-37,74,共8页
国内现有高校分类有官方的脱胎于"院系调整"中的科类划分与重点建设方阵中的事实性分层划分;武书连课题组建立在大学排行基础上的《中国大学评价》中的高校分类;以潘懋元等专家为代表的建立在综合学术实力基础上的分类;笔者2... 国内现有高校分类有官方的脱胎于"院系调整"中的科类划分与重点建设方阵中的事实性分层划分;武书连课题组建立在大学排行基础上的《中国大学评价》中的高校分类;以潘懋元等专家为代表的建立在综合学术实力基础上的分类;笔者2004年尝试建构的"层科统一"分类等。总体上,现有分类基本上不是为应用型本科量身打造的,我们需要另行建构分类体系。最后,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形象建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分类 应用型本科 武书连 潘懋元 “层科统一”分类 形象
下载PDF
明代散曲家王磐及其曲风论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英波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分析了明代前中期散曲大家王磐的散曲创作,认为其散曲创作既有冲融恬淡之性、旷达幽默之怀,也有避世、用世之心。秀美的自然环境与独有的个性特点,将其散曲营造出一种清雅、爽丽之境,充斥着一种谐谑之趣,彰显出一种讽世之风。
关键词 明代 散曲家 王磐 曲风
下载PDF
沅水流域盘瓠文化调查及开发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天松 胡劲松 +1 位作者 张江 夏银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97-100,共4页
沅水是长江第三大支流,也是洞庭湖水系中水量最大、水能资源蕴藏最丰富的河流。它覆盖湘西、黔东、渝东和鄂西的部分地区,是四省市自然条件较差,但又是旅游资源最富集的所在地,本研究在前人翔实资料的基础上,经实地考察和验证,在尊重历... 沅水是长江第三大支流,也是洞庭湖水系中水量最大、水能资源蕴藏最丰富的河流。它覆盖湘西、黔东、渝东和鄂西的部分地区,是四省市自然条件较差,但又是旅游资源最富集的所在地,本研究在前人翔实资料的基础上,经实地考察和验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将给人们展现更多的传奇故事和不朽的神话,并提出较为合理的开发与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沅水流域 旅游资源 盘瓠文化 开发应用
下载PDF
冯梦龙《情史·丘长孺》考实 被引量:1
20
作者 凌礼潮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27-134,共8页
文章通过对冯梦龙《丘长孺》一文所述故事内容的考实,对长期以来就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等产生的分歧和争论,作一次全面、系统的辨析。以澄清至今仍然困惑学界的几个问题,并希望能对《金瓶梅》的成书、流传、作... 文章通过对冯梦龙《丘长孺》一文所述故事内容的考实,对长期以来就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等产生的分歧和争论,作一次全面、系统的辨析。以澄清至今仍然困惑学界的几个问题,并希望能对《金瓶梅》的成书、流传、作者等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长孺 刘金吾 袁宏道 潘之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