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Chengdu-Chongqing Region: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Based on Three Major Economic Circles in China
1
作者 Dai Rui Luo Hong Xie Xiaol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3年第1期102-115,共14页
Drawing on literature regard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retrieved from the CNKI database from 1997 to 2021,this paper used CiteSpac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Chengdu-Chongqin... Drawing on literature regard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retrieved from the CNKI database from 1997 to 2021,this paper used CiteSpac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By comparing it with that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this paper concluded that the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within a region is in line with the level of the reg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s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draw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ts research areas and topic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However,by comparison,the research in this region features a late start and lower participation of researche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resulting in insufficient research in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Therefore,it is essential to encourage more experts and scholars to participate i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Efforts should also be made to strengthen academic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lars in Chengdu and Chongqing and establish a long-term cooperation mechanism for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between the two cities.Improved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will definitely facilitate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iversities,thus providing human capital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Yangtze river delta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业创新协作:难点、成因及优化路径
2
作者 李培 李星 黄庆华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2期82-95,共14页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产业创新协作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区域发展水平、产业创新载体和产业创新主体等视角探讨两大区域...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产业创新协作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区域发展水平、产业创新载体和产业创新主体等视角探讨两大区域产业创新协作的难点和障碍,并从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营商环境和要素配置等方面分析成因。最后,提出实施产业创新协作六大工程、加强产业发展协同联动、提升产业“四链”融合质效和打造产业创新协作共同体等优化产业创新协作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产业创新协作
下载PDF
成渝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地区医疗合作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彭依宁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第2期157-159,共3页
比较成渝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地区在医疗合作目标、医疗资源存量、医疗机构合作、医保合作、应急医疗合作、医疗科技合作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医疗合作要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为主要目标,优先推动医保... 比较成渝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地区在医疗合作目标、医疗资源存量、医疗机构合作、医保合作、应急医疗合作、医疗科技合作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医疗合作要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为主要目标,优先推动医保一体化,加强双城医疗技术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双城经济圈 长三角 医疗合作比较
下载PDF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同能提高经济圈竞争力吗?——基于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比较 被引量:80
4
作者 杜传忠 王鑫 刘忠京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28,共10页
本文基于系统耦合度模型,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具体测度了我国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与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水平,进而实证分析和比较了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对区域制造业竞争... 本文基于系统耦合度模型,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具体测度了我国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与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水平,进而实证分析和比较了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对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对区域制造业竞争力具有明显提升作用,这种作用在两大经济圈之间以及各个经济圈内部各省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总体上看,两大经济圈应进一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其与制造业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以提升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京津冀经济圈 长三角经济圈 耦合协调 制造业竞争力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政策发展进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士林 王晓静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49,共6页
与地理学上的长江三角洲不同,当代语境中的长三角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新概念。从1982年的"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到1993年上海正式提出"长三角大都市圈"的构想,长三角区域主体框架始终处于缓慢扩张阶段,但它... 与地理学上的长江三角洲不同,当代语境中的长三角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新概念。从1982年的"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到1993年上海正式提出"长三角大都市圈"的构想,长三角区域主体框架始终处于缓慢扩张阶段,但它的核心仍是明清时代的太湖流域经济区。而当下,"泛长三角"概念的出现使长三角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的同时,也使以16城市为主体的狭义长三角概念面临解构的挑战。做强与做大本不是矛盾体,如何在政策层面把握合适的时机才是长三角长远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政策 经济区 都市圈 文化特征 江南文化
下载PDF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法制协调 被引量:123
6
作者 叶必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13,共9页
本文认为 ,长三角的经济一体化需要法制的保障。要建立适应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法制平台 ,我们必须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行政区划和利益主体不变 ,以及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分工为前提。基于这一前提 ,国家的统一法制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保... 本文认为 ,长三角的经济一体化需要法制的保障。要建立适应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法制平台 ,我们必须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行政区划和利益主体不变 ,以及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分工为前提。基于这一前提 ,国家的统一法制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保障是不充分的 ,谋求长三角地区的统一法制是不现实的 ,而只能谋求地区性多元法制的协调。协调多元法制的机制 ,实践中已经探索出行政契约制度和磋商沟通机制 ,理论上也提出了各种方案。但本文认为 ,不断强化和完善行政契约制度和磋商沟通机制 ,充分发挥其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州 经济一体化 法制协调机制 行政区划 利益主体 职责分工
下载PDF
经济圈战略下的区域跨界整合研究——以珠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学广 李贵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67,80,共7页
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走向,而经济圈战略下的区域跨界整合已成为新时期区域治理的有效策略。经济圈战略的实施旨在以整合性的经济区凝聚分散的、壁垒森严的行政区,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空间集聚,以社会... 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走向,而经济圈战略下的区域跨界整合已成为新时期区域治理的有效策略。经济圈战略的实施旨在以整合性的经济区凝聚分散的、壁垒森严的行政区,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空间集聚,以社会经济合作的方式推动城际关系由行政区经济下的相互隔离向一体化经济下的互利合作转变。该文以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为例,识别出珠西地区经济圈发展战略下的主要特点,以机遇-问题-挑战的分析框架探讨了珠西地区经济圈战略下的发展环境,并建构了经济圈发展的主要策略,认为经济圈战略是城镇密集区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推进策略,是实现区域跨界整合的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圈 区域跨界整合 珠西地区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金融聚集与经济收敛——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志丹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3-111,122,共10页
利用2000—2014年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38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从金融聚集和经济收敛的视角,探讨了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失衡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一体化背景下的协同发展路径,并将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进行了对比... 利用2000—2014年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38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从金融聚集和经济收敛的视角,探讨了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失衡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一体化背景下的协同发展路径,并将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城市群的经济和金融呈不同的空间辐射模式;具体而言,京津冀城市群的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存在显著的σ收敛和β收敛,但是经济增长的σ收敛和β收敛不仅未呈现出趋同效应,反而表现出发散特征,表明河北在信贷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仍存在严重的金融资源流失现象,金融对当地经济贡献微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的σ收敛呈发散趋势,但其β收敛和经济增长的σ收敛和β收敛均呈现出趋同效应,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金融聚集的溢出效应促进了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聚集 经济增长 经济收敛 京津冀地区 长三角地区 城市群
下载PDF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靖宇 杨健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6年第6期31-36,共6页
党和国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出发,已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到日程。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新态势,加大环渤海与图们江地区开发力度,以市场经济先导区拉动“大大连”建设,注重在内部与外部的结合上培育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 党和国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出发,已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到日程。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新态势,加大环渤海与图们江地区开发力度,以市场经济先导区拉动“大大连”建设,注重在内部与外部的结合上培育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成长因素和良好氛围,才能有效地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进程,使之成长为东北亚区域的新兴工业基地、现代装备基地、生态农业基地和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老工业基地 振兴战略 东北亚区域 环渤海经济圈 图们江三角洲 “大大连”建设 经济合作关系
下载PDF
上海对长三角经济圈影响力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玲 朱家明 +1 位作者 蔡经纬 林根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84-88,共5页
从经济影响角度着手,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分别构建主成分、基于阿尔蒙法的滞后分布、区域经济引力、断裂点范围等模型,研究上海在长三角经济圈的影响力.研究得出:上海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导地位,且与... 从经济影响角度着手,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分别构建主成分、基于阿尔蒙法的滞后分布、区域经济引力、断裂点范围等模型,研究上海在长三角经济圈的影响力.研究得出:上海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导地位,且与经济圈内的城市发展联系密切;距上海越远的城市发展速度越低,上海的经济发展在整个经济圈内具有辐射引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圈 区域经济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上海市经济对长三角经济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梦 朱家明 +1 位作者 杨洋 李德武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1-5,共5页
针对上海市经济对长三角经济圈的作用和影响力等方面的问题,依据收集的相关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等方法,利用MATLAB等软件,建立威尔逊模型、层次分析模型等,对上海市的经济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上海市的经济发展... 针对上海市经济对长三角经济圈的作用和影响力等方面的问题,依据收集的相关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等方法,利用MATLAB等软件,建立威尔逊模型、层次分析模型等,对上海市的经济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显著相关;在长三角经济圈中上海市影响力最强;上海市经济对长三角经济圈的影响力逐年减小;在影响上海市经济辐射力的各项指标中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交通状况和城市规模,影响相对较小的是资金对外开放水平和科技实力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圈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威尔逊模型 MATLAB
下载PDF
“长三角”经济圈与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区域合作——基于产业转移与承接的角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伟 赵培红 《长春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当前"长三角"经济圈产业结构正经历着优化升级的调整。通过对"长三角"经济圈产业升级的内外因素和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长江上游经济带应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担当起拉动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当前"长三角"经济圈产业结构正经历着优化升级的调整。通过对"长三角"经济圈产业升级的内外因素和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长江上游经济带应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担当起拉动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双重重任,并应立足自身优势,主动吸引"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增强地域整体实力,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圈 长江上游经济带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
下载PDF
技术创新、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基于长三角城市群数据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运华 季玲玉 《科技与经济》 2022年第1期26-30,共5页
以长三角经济圈2011—2018年城市数据为样本,在测度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通过逐步检验回归系数法验证了数字经济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技... 以长三角经济圈2011—2018年城市数据为样本,在测度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通过逐步检验回归系数法验证了数字经济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够显著促进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技术创新通过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路径助推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研究结论,可为长三角及其他地区借助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 中介效应 长三角经济圈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轴-辐式多极圈层式3PL发展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利 张有志 +1 位作者 田能瑾 黄颖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3-36,41,共5页
基于长三角经济区各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结合"轴-辐式网络模式"、"城市圈域经济理论"及"发展极"的基本思想,构建了适合长三角经济区3PL发展的基本方式——轴-辐式多极圈层3PL发展方式;建立了物流中心综... 基于长三角经济区各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结合"轴-辐式网络模式"、"城市圈域经济理论"及"发展极"的基本思想,构建了适合长三角经济区3PL发展的基本方式——轴-辐式多极圈层3PL发展方式;建立了物流中心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将长三角16个城市分为三个不同级别的发展极和四个发展圈域;提出了长三角经济区各城市分区域、分层次的3PL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区 第三方物流 发展方式 轴-辐式多极圈层
下载PDF
珠三角经济圈“经济-社会-生态-人口-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书成 汤新明 龚亚男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0年第1期13-28,共16页
针对当前多维度城镇化的发展失衡,将珠三角经济圈中15座城市划分为三大区域,以2007—2016年间的城镇化数据为基础,构建多维度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测算不同区域和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多系统... 针对当前多维度城镇化的发展失衡,将珠三角经济圈中15座城市划分为三大区域,以2007—2016年间的城镇化数据为基础,构建多维度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测算不同区域和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多系统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研究结论:15座城市的各类子系统城镇化指数总体为上升趋势,但差异显著。在区域龙头城市的协调带动下,落后城市的城镇化综合指数有所提升,区域城镇化差距缩小;单个城市的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等级最高仅达到中级协调水平,除龙头城市外,其余城市处于失调范畴,且5个子系统协调发展的城市数量为零;城镇化耦合协调类型总体向高级别类型发展,处于协调类型的城市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从“倒U形”向“西低东高W形”、再向“同步纵深W形”的演变格局,表明高水平城镇化城市对落后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在空间距离上存在良性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耦合协调 时空分析 多维度 珠三角经济圈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宁波都市经济圈“同城效应”解析与提升对策 被引量:4
16
作者 钟春洋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5-39,共5页
"同城效应"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城市之间的行政分割,促进区域市场、产业、基础设施一体化,以达到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发展状态。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等宏观背景为依托,概述了"... "同城效应"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城市之间的行政分割,促进区域市场、产业、基础设施一体化,以达到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发展状态。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等宏观背景为依托,概述了"同城效应"内涵及意义,分析了宁波都市经济圈"同城效应"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宁波都市经济圈"同城效应"的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都市经济圈 同城效应 区域市场 基础设施 长三角
下载PDF
湛茂阳临港经济圈发展战略思考——基于协调发展视角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健 章宁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6-68,共3页
湛茂阳临港经济圈位于北部湾—泛珠三角经济圈,海洋资源丰富,临港条件优越。本文探讨了广东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环境下湛茂阳临港经济圈发展优势。
关键词 湛茂阳 临港经济圈 北部湾
下载PDF
论“三纵四横型”的经济增长布局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贡生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38,103,共5页
中国的京哈—京广铁路线、沿海经济带、乌鲁木齐至广州的铁路线和黄河、长江、珠江以及京包—包兰铁路线正好形成"三纵四横型"的经济增长布局。实行"三纵四横型"的经济增长布局,不仅有利于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而且... 中国的京哈—京广铁路线、沿海经济带、乌鲁木齐至广州的铁路线和黄河、长江、珠江以及京包—包兰铁路线正好形成"三纵四横型"的经济增长布局。实行"三纵四横型"的经济增长布局,不仅有利于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度的创新和产业集群的形成,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区域内外部的合作等措施促进三纵四横型的经济增长布局的尽快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纵四横型”的经济增长 长江经济带 沿黄经济带 京广线 长三角经济圈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中的滁州区域多核文化旅游圈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裕民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7年第2期253-256,共4页
文化旅游圈既是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旅游资源在一定空间上的配置和旅游经济活动在一定空间上的组织形式,它是旅游圈和文化圈有效相结合的产物。在对滁州地区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旅游客源结构、区位优势进行研究与分... 文化旅游圈既是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旅游资源在一定空间上的配置和旅游经济活动在一定空间上的组织形式,它是旅游圈和文化圈有效相结合的产物。在对滁州地区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旅游客源结构、区位优势进行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如下发展策略与建议:以滁州为核心,全椒、明光、凤阳为中心轴,天长、定远为两翼,将全椒、天长、凤阳作为外围节点,接受周边地区旅游辐射;以公路、铁路交通网络为框架,按照旅游效益最大化的配置原则,构建滁州文化旅游圈,以此增强滁州旅游的聚合力,对外形成正溢出效应,促进滁州旅游逐步融入长三角经济带,实现旅游经济一体化和滁州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带 文化旅游圈 旅游一体化
下载PDF
“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华南经济圈的创新发展论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杨 尹青林 匡梦叶 《创新》 2015年第5期54-57,127,共4页
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和全球治理的重要举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闽台港澳粤桂琼所在的华南经济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华南经济圈参与海上丝绸之... 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和全球治理的重要举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闽台港澳粤桂琼所在的华南经济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华南经济圈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也面临诸如争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心结"、GDP政绩考核"现实情结"、各经济区整合难度大、经济圈外部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困难等挑战。为此,应去除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历史"心结",摒弃地方政府追求经济GDP和政绩考核的现实"情结",在区域经济整合的基础上实施"全国一盘棋"战略,超越华人华侨的狭隘商圈并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其他民族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泛珠三角地区 华南经济圈 区域发展 全球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