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泛道德主义的意识形态危害及其应对理路
1
作者 张萍萍 《天中学刊》 2024年第3期43-49,共7页
网络泛道德主义是存在于网络空间的以泛道德化归因和泛道德化批判为主要表征的不良社会思潮,其在传统泛道德文化、网民群体非理性心理以及媒介资本无序扩张等因素耦合作用下不断滋生和蔓延。网络泛道德主义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危害,主要... 网络泛道德主义是存在于网络空间的以泛道德化归因和泛道德化批判为主要表征的不良社会思潮,其在传统泛道德文化、网民群体非理性心理以及媒介资本无序扩张等因素耦合作用下不断滋生和蔓延。网络泛道德主义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危害,主要表现为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理想信念、解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稀释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力以及危及主流意识形态政治安全等。为此,应从强化意识形态思想引领、加强意识形态话语供给、优化意识形态媒介治理以及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等方面予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泛道德主义 意识形态 应对理路
下载PDF
不正当竞争行为司法认定的“泛道德化”倾向及其矫正 被引量:7
2
作者 郭传凯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55,共14页
在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案件与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中,道德因素较易成为人民法院评价行为正当性的实质依据,继而造成“泛道德化”倾向。受其影响,人民法院可能作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误判,从而妨碍企业的自主经营,妨碍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 在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案件与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中,道德因素较易成为人民法院评价行为正当性的实质依据,继而造成“泛道德化”倾向。受其影响,人民法院可能作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误判,从而妨碍企业的自主经营,妨碍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相关市场的自由竞争。为矫正“泛道德化”倾向,人民法院应主动审查涉案行为是否归属自由竞争的范畴。行为未违反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是行为归属自由竞争范畴的必要条件。当违反前述法律时,涉案行为应依据前述法律认定处理。不违反前述法律的行为,很可能被自由竞争秩序容许。同时,不违反前述法律并非行为合法的充分条件,涉案行为在符合特定标准时仍可构成不正当竞争,适用“比例失衡”标准与“严重妨碍正常经营”标准可避免该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不正当竞争行为 泛道德化 自由竞争审查 行为认定标准
下载PDF
网络舆情泛道德化:伴生危害、形成逻辑与治理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珂 万欣荣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9,共9页
在互联网加持的快信息时代,重大突发事件容易引发网络舆情的泛道德化,给国家治理带来危害,包括加剧公共治理难度、弱化公众理性思考力、导致舆论监督失焦等。泛道德化是思维、环境、机制等多方面要素在网络舆论场中互相影响的产物,其表... 在互联网加持的快信息时代,重大突发事件容易引发网络舆情的泛道德化,给国家治理带来危害,包括加剧公共治理难度、弱化公众理性思考力、导致舆论监督失焦等。泛道德化是思维、环境、机制等多方面要素在网络舆论场中互相影响的产物,其表征为当事人身份标签化、叙述表达偏见化、评价标尺非理性化、情绪抒发负面化等。公众心态受失德事件引发、媒介推波助澜而走向群体“极化”,技术机制的缺陷造成网络舆论的弱把关,最终形成网络舆情的泛道德化现象。应建立由政府主导、纳入公众参与、增强多元协同的治理机制,包括:增强治理主体多元化,寻求泛道德化舆情治理的价值共识;搭建多元主体德育交流平台,建立泛道德化舆情协同治理机制;构建智能化道德引领平台,合理开拓泛道德化舆情治理中的技术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泛道德化 舆情治理 治理机制
下载PDF
短视频“泛娱乐化”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姗姗 张锐 叶训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1-95,共5页
短视频凭借“微生活、随分享、共发声”的特点在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裹挟在短视频内容中的“泛娱乐化”思潮推崇娱乐至上,会扭曲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误导他们的价值认同,干扰他们的价值判断,影响他们的价值追求,给大学... 短视频凭借“微生活、随分享、共发声”的特点在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裹挟在短视频内容中的“泛娱乐化”思潮推崇娱乐至上,会扭曲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误导他们的价值认同,干扰他们的价值判断,影响他们的价值追求,给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挑战和冲击。从提升自我认知、健全媒体监管、培育媒介素养、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入手,可以引导大学生抵御“泛娱乐化”现象的负面影响,自觉塑造正确的价值导向,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泛娱乐化 大学生价值观 思政教育 媒介素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中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时代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柳飞洋 周杉 郭立亚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年第3期123-127,205,共6页
“立德树人”事关社会主义教育的前进方向,是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于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而言,“立德树人”的提出不仅丰富了高等体育职业人才培养的内涵,也为其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实践中,“立德树人”方面存在认知... “立德树人”事关社会主义教育的前进方向,是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于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而言,“立德树人”的提出不仅丰富了高等体育职业人才培养的内涵,也为其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实践中,“立德树人”方面存在认知失当、参与主体关系离散以及外部环境影响丛生等问题,使得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实现“立德树人”较为艰难。建议:在国家相关发展规划指导下,从内涵意蕴、关键地位和实践价值三方面进一步廓清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理念,分层次、理方向,通过思政助力、制度创新、活动渲染以及机遇把握等方式途径,构建时间维度上是科学且现代的、空间维度上是基于国情且放眼世界的、价值维度上是现实且长远的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高等体育职业教育 立德树人 时代意蕴 现实困境 实践路径
下载PDF
论道德的多元化与道德的泛化 被引量:6
6
作者 聂文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8-91,共4页
道德的多元化是西方伦理文化的重要特征,而道德的泛化则是我国儒家道德一元化的表现,中西伦理文化这一两极对立的特征分别有着不同的表现,二者各自由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外部文化环境这些两相悬殊的不同条件而造成,在社会主义市场... 道德的多元化是西方伦理文化的重要特征,而道德的泛化则是我国儒家道德一元化的表现,中西伦理文化这一两极对立的特征分别有着不同的表现,二者各自由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外部文化环境这些两相悬殊的不同条件而造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必须拒斥道德的泛化而采取道德的多元化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多元化 道德泛化 道德宽容 西方伦理文化 中国伦理文化
下载PDF
论民粹化网络泛道德批判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明理 李婉婧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34,共12页
民粹化网络泛道德批判是在互联网的虚拟社群里出现的极端平民化思潮,它具有平民性、自发性、非理性和方法论上片面性等特点。它存在着以个体利益僭越合理道德和以人道同情绑架法律之倾向。经济生活中弱势群体获得感相对不足、大众与精... 民粹化网络泛道德批判是在互联网的虚拟社群里出现的极端平民化思潮,它具有平民性、自发性、非理性和方法论上片面性等特点。它存在着以个体利益僭越合理道德和以人道同情绑架法律之倾向。经济生活中弱势群体获得感相对不足、大众与精英日益增加的隔阂与误解以及权宜性维稳思维是民粹化网络泛道德批判思维生成的主要原因。对民粹化网络泛道德批判思潮要理性而宽容,避免标签化,尊重文化发展的规律,把批评之声视为认识真理和精神净化的必要力量。同时,主流舆论自身应当恪守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并主动"入场",积极参与到网络舆论中去,引导与影响网络舆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化 网络空间 道德批判 网络泛道德批判
下载PDF
“道德人假定”与中国式公益问责的泛道德逻辑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8,156,157,共13页
公益问责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法律或权利问题,而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社会、政治及文化命题。流行理论将公益各方视为边界清晰、目标理性和权责明确的制度化关系,因而公益问责亦依循权利逻辑展开。当我们用西方理论关照中国公益... 公益问责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法律或权利问题,而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社会、政治及文化命题。流行理论将公益各方视为边界清晰、目标理性和权责明确的制度化关系,因而公益问责亦依循权利逻辑展开。当我们用西方理论关照中国公益的现实,便会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中国式公益问责的逻辑力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众对公益慈善及其行为主体的"道德人假定"。这一道德预设不仅将公益行动者置于道德镁光灯下,而且使不特定的公众立足于道德制高点,去居高临下地打量公益人士及其行为表现。公众对公益慈善本身及其行动者的德性完美的想象,成为基于道德的公益问责的逻辑起点。当老百姓的道德期待与公益领域的瑕疵两相遭遇时,公众便获得了道德的感召。在集体道德认同的支配之下,由公益问责所引发的集体行动会快速演变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泛道德的问责逻辑经过群众运动实践往往异化为一种道德暴力。因此,应该通过制度规制,建立多中心协同问责机制,将公益问责的集体情绪和道德感纳入理性轨道,实现硬机制(制度问责)和软机制(道德问责)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问责 道德人假定 泛道德逻辑 群众运动 多中心协同问责
下载PDF
对离婚调节的非道德化倾向的反思 被引量:1
9
作者 付红梅 张红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14,共4页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离婚率一直呈上升态势,对离婚的调节也出现了日趋明显的非道德化倾向。我国社会的婚姻现实、离婚的道德成因、婚姻关系的伦理本质、离婚的双重影响及道德调节的特殊作用,都决定了当代社会的离婚行为不能没有道德调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离婚率一直呈上升态势,对离婚的调节也出现了日趋明显的非道德化倾向。我国社会的婚姻现实、离婚的道德成因、婚姻关系的伦理本质、离婚的双重影响及道德调节的特殊作用,都决定了当代社会的离婚行为不能没有道德调节。只有将道德调节与法律调节、心理调节有机结合成"金三角",才能共同构筑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 泛道德主义 非道德化 道德调节
下载PDF
伦理与制度契合的理论误区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清文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0,共6页
由于中国传统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泛道德主义思维的影响,有学者试图用制度与伦理简单融合的方法,来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伦理问题和制度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对于社会生活中制度和伦理关系的分析过于简单化,无论对于道德建设还是制度建... 由于中国传统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泛道德主义思维的影响,有学者试图用制度与伦理简单融合的方法,来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伦理问题和制度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对于社会生活中制度和伦理关系的分析过于简单化,无论对于道德建设还是制度建设,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完善中,应当科学权衡伦理与制度的功能优势和缺陷,克服泛道德主义的思维,实现伦理与制度的辩证统一、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建设 制度建设 制度伦理 泛道德主义
下载PDF
法律人格的伦理变革——来自罗马法又回到罗马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作华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40-47,共8页
法律人格与伦理的关系状态反映了法律对人的态度。人格属性历经古代罗马法、近代欧陆民法以及现代社会化民法的发展过程,分别表现为"反伦理化、泛伦理化、去伦理化"倾向。人格概念的伦理价值判断功能应该让位于它的法律技术... 法律人格与伦理的关系状态反映了法律对人的态度。人格属性历经古代罗马法、近代欧陆民法以及现代社会化民法的发展过程,分别表现为"反伦理化、泛伦理化、去伦理化"倾向。人格概念的伦理价值判断功能应该让位于它的法律技术功能。通过承继并改造罗马法人格制度建立现代民事主体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人格 反伦理 泛伦理 去伦理 技术功能 主体制度
下载PDF
大众媒体涉医舆论“泛道德化”误区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檀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3期380-382,共3页
"最美医务工作者"等评选将医务工作者推上道德高地,医疗纠纷、医德失范等新闻又将他们推向被批判的深渊,这些都是大众媒体涉医舆论"泛道德化"的表现。以具体的涉医舆论现象为例,列举出以单一伦理标准评判难题、以... "最美医务工作者"等评选将医务工作者推上道德高地,医疗纠纷、医德失范等新闻又将他们推向被批判的深渊,这些都是大众媒体涉医舆论"泛道德化"的表现。以具体的涉医舆论现象为例,列举出以单一伦理标准评判难题、以理想准则评价医患、以个体行为判断行业风貌等"泛道德化"特征,分析了社会情绪爆发、传统道德干扰、媒介伦理失范、公众理性缺失等原因,并从微观、宏观层面提出避免涉医舆论"泛道德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医舆论 泛道德化 道德绑架 最美医务工作者
下载PDF
乡土社会中的司法智慧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飞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3,共4页
中国乡土社会存在多元的社会规范,与法律规范相比较,道德规范具有更高的权威。基于对伦理道德的推崇,司法裁判过程中法官也更为注重"斟情酌理",实现衡平司法。与此相对应,具体的司法技术则呈现出了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注重... 中国乡土社会存在多元的社会规范,与法律规范相比较,道德规范具有更高的权威。基于对伦理道德的推崇,司法裁判过程中法官也更为注重"斟情酌理",实现衡平司法。与此相对应,具体的司法技术则呈现出了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注重道德教化和讲求实用这对看似矛盾的观念同时存在于中国基层的司法审判之中,帮助法官实现息讼的裁判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渊源 衡平司法 泛道德化 实用主义
下载PDF
论潘金莲 被引量:5
14
作者 钟明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9-122,共4页
从纵的历史的眼光看 ,潘金莲是传统男性的附属品与玩物 ;从横的时代的眼光看 ,她又是商品经济发达之后的副产品与牺牲品。评价潘金莲选择的不应是道德法庭 ,而是历史的审判台。潘金莲追求幸福的方式虽然不能为正统道德所接受 ,但她的行... 从纵的历史的眼光看 ,潘金莲是传统男性的附属品与玩物 ;从横的时代的眼光看 ,她又是商品经济发达之后的副产品与牺牲品。评价潘金莲选择的不应是道德法庭 ,而是历史的审判台。潘金莲追求幸福的方式虽然不能为正统道德所接受 ,但她的行为至少在客观上包孕了追求“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金莲 道德 历史
下载PDF
网络泛道德主义之审视:症候、根源与治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20-129,共10页
网络泛道德主义是指网络虚拟空间出现的以道德僭越自身职能,以道德理想评判一切事物,以道德归因解释是非成败,以道德话语谋取权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怀疑主义与悲观主义的社会思潮与行为表现。网络泛道德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既体现了在互联... 网络泛道德主义是指网络虚拟空间出现的以道德僭越自身职能,以道德理想评判一切事物,以道德归因解释是非成败,以道德话语谋取权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怀疑主义与悲观主义的社会思潮与行为表现。网络泛道德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既体现了在互联网生存时代人们批判意识的觉醒,对现实的关注热情,隐含了各种复杂的利益诉求;同时也加深了对社会发展的怀疑主义、悲观主义与否定主义的不良倾向,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当前网络泛道德主义的兴起有其深刻而复杂的文化、社会与心理根源。为此,要加强法制建设、进行制度创新以保障和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强化网络生态治理以培育网民的理性参与能力,促进网络空间健康有序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泛道德主义 内涵 表征 根源 风险治理
下载PDF
泛道德化批判的归因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宇晖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6-20,共5页
泛道德化批判是将伦理道德作为价值标准评判一切社会现象的批判方式。在批判过程中以伦理审判和道德训诫取代制度规约,遮蔽了制度的错位或缺失,对非道德领域的盲目否定性批判,易于陷入一种悲观主义或超现实的空想状态。其中,道德自身的... 泛道德化批判是将伦理道德作为价值标准评判一切社会现象的批判方式。在批判过程中以伦理审判和道德训诫取代制度规约,遮蔽了制度的错位或缺失,对非道德领域的盲目否定性批判,易于陷入一种悲观主义或超现实的空想状态。其中,道德自身的柔韧性衍生了泛道德化批判的可能空间;语言表达的能动性强化了泛道德化批判的传播效应;"以德立人极"的德性论激活了泛道德化批判思维的文化基因;道德规则的价值悬设助推了泛道德化批判的现实发生。深入剖析泛道德化批判的成因是有效纠正非理性道德批判,科学运用道德标尺的逻辑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道德化批判 道德 归因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道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2,共5页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道德教育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研究都取得了跨越性的进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从"泛政治化"的道德教育到"主体意识觉醒"的道德教育,再到今天"回归本体"的道德教育,其真相逐渐被还原,...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道德教育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研究都取得了跨越性的进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从"泛政治化"的道德教育到"主体意识觉醒"的道德教育,再到今天"回归本体"的道德教育,其真相逐渐被还原,实践轨迹日渐清晰,有效性渐次提升。这期间累积的宝贵经验需要去总结,规律性的认识需要去揭示,以便为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道德教育 泛政治化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泛道德化批判之思:道德的越位与复位 被引量:5
18
作者 冯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1,共8页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加速,人际关系范围扩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智能化、自媒体化推动了人际社会交往的内容与形式的变革,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开放性、互动性及异质性大大提高,虚拟社会在现代公共场域中的影响力呈现爆发式增强。...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加速,人际关系范围扩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智能化、自媒体化推动了人际社会交往的内容与形式的变革,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开放性、互动性及异质性大大提高,虚拟社会在现代公共场域中的影响力呈现爆发式增强。这些社会关系的新变化必然且首先受到冲击的是道德观念。有道德的生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和基本的诉求,因而道德评判是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因。道德批判成为一切批判的前奏,同时也成为净化道德生活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如果将道德评判推向极端,形成泛道德化批判,由此就会产生诸多非伦理问题伦理化等伦理越位现象。因此,新时代道德建设重要的突破口,就是明确道德边界,即道德实践与实践主体的有限空间明晰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道德批判观,将道德批判作为科学批判的价值引领,使道德批判真正发挥其积极引领功能,在差异性社会中寻求建立共同的利益机制,为重建道德秩序创造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道德化批判 道德边界 道德越位 道德复位 道德秩序
下载PDF
德育泛政治化倾向的现实表现和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俊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10期82-84,共3页
我国德育泛政治化倾向及其影响是导致德育效果不佳的主要根源。其现实表现为 :目标高深、单一和失衡 ;内容从属政治形势的需要 ,抽象和摇摆不定 ;途径追求目标各异 ,形不成合力 ;方法和评价单一 ,可操作性差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表现出... 我国德育泛政治化倾向及其影响是导致德育效果不佳的主要根源。其现实表现为 :目标高深、单一和失衡 ;内容从属政治形势的需要 ,抽象和摇摆不定 ;途径追求目标各异 ,形不成合力 ;方法和评价单一 ,可操作性差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表现出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根源为 :德政合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 ;建国以后德育囿于革命战争年代道德建设服从于政治斗争的需要的成功经验 ,一成不变 ;道德原则的本体论认识脱离社会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泛政治化倾向 现实表现 原因
下载PDF
化学术为德性——潘懋元先生的为学与为人 被引量:3
20
作者 汤晓蒙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1-55,共5页
为学与为人的统一、化学术为德性是中国古代贤哲的优良传统。潘懋元先生的人生历程和为学经历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尺度,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是如何将学术融入生命,实现为学与为人高度统一的。潘懋元先生治学与为人是学术研究者&qu... 为学与为人的统一、化学术为德性是中国古代贤哲的优良传统。潘懋元先生的人生历程和为学经历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尺度,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是如何将学术融入生命,实现为学与为人高度统一的。潘懋元先生治学与为人是学术研究者"化理论为德性"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懋元 学术 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