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芫花根中菖蒲烷型倍半萜4-epi-15-hydroxyacorenone抗炎机制研究
1
作者 马欣宇 徐瑶瑶 +3 位作者 王庆超 宗明月 宋少江 赵烽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9期13-19,共7页
目的:对从芫花根中分离的菖蒲烷型倍半萜4-epi-15-hydroxyacorenone进行抗炎活性研究,探讨其抗炎分子机制,为芫花药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AW 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通过Gries... 目的:对从芫花根中分离的菖蒲烷型倍半萜4-epi-15-hydroxyacorenone进行抗炎活性研究,探讨其抗炎分子机制,为芫花药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AW 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通过Griess法检测4-epi-15-hydroxyacorenon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运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化合物对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PGE2)、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抑制作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化合物对炎症蛋白iNOS和COX-2高表达的影响,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IκB-α蛋白的降解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中ERK、JNK、p38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经LPS刺激后炎症因子、炎症介质的释放,炎症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菖蒲烷型倍半萜4-epi-15-hydroxyacorenone可阻断ERK、JNK蛋白磷酸化(P<0.01),抑制iNOS和COX-2的高表达并且呈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P<0.01),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以及炎症介质NO、PGE2的释放(P<0.01),但对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无任何影响。结论:4-epi-15-hydroxyacorenone主要通过调控MAPKs信号通路的激活,下调LPS诱导的炎症蛋白的高表达,抑制RAW 264.7巨噬细胞中炎症介质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芫花根 4-epi-15-hydroxyacorenone 抗炎 NF-ΚB MAPKS
下载PDF
彩云兜兰及其近缘种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建勇 刘仲健 +1 位作者 雷嗣鹏 陈利君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2-567,共6页
简要讨论了彩云兜兰及其近亲种的亲缘关系 ;描述了两个新种 :缅甸兜兰Paphiopedilumburman icumJ.Y .ZhangetZ .J.Liu和短唇兜兰PaphiopedilumbrevilabiumZ .J.LiuetJ.Y .Zhang;并提供了一个图版和有关 5个种的分种检索表。
关键词 彩云兜兰 缅甸兜兰 短唇兜兰 苏氏兜兰 玲珑兜兰 新种 近缘种 兰科
下载PDF
镉胁迫对三种绞股蓝属植物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莹 黄雪彦 +4 位作者 余丽莹 姚李祥 张占江 何丽红 潘春柳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41-2047,共7页
目的:确定3种绞股蓝属植物对镉的耐受性,为阐释镉对绞股蓝属植物的毒害作用机理及下一步开展低镉积累种质筛选奠定基础。方法:以绞股蓝、缅甸绞股蓝和光叶绞股蓝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氯化镉对3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及水培苗进行处理... 目的:确定3种绞股蓝属植物对镉的耐受性,为阐释镉对绞股蓝属植物的毒害作用机理及下一步开展低镉积累种质筛选奠定基础。方法:以绞股蓝、缅甸绞股蓝和光叶绞股蓝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氯化镉对3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及水培苗进行处理。结果:镉处理对3种绞股蓝属植物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镉处理可以提高缅甸绞股蓝种子发芽势。低浓度镉处理可促进3种绞股蓝属植物萌发幼苗根的伸长,而高浓度镉处理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在水培条件下,镉能影响3种绞股蓝属植物生长,导致植株矮小,生物量降低,并可导致叶片枯黄、萎缩。随着镉浓度增大,3种植物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结论:3种绞股蓝属植物对镉均有一定的耐受性,其中,缅甸绞股蓝对镉的耐受性比其他2种植物相对更强。镉胁迫能降低3种绞股蓝属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使其光合作用受到限制,从而抑制植株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缅甸绞股蓝 光叶绞股蓝 镉胁迫
下载PDF
中缅八角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佳平 管正叶 +3 位作者 董传福 高莉 罗仕德 王易芬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526-2530,共5页
通过采用正相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Rp-C18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分离方法,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从中缅八角Illicium burmanicum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鉴定为7S,8R-赤式-4,7,9,9'-四... 通过采用正相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Rp-C18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分离方法,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从中缅八角Illicium burmanicum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鉴定为7S,8R-赤式-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7R,8R-苏式-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2),polystachyol(3),(-)-马尾松树脂醇(4),angustanoic acid F(5),反式水合蒎醇(6),(3S,6R)-6,7-二羟基-6,7-二氢芳樟醇(7),(3S,6S)-6,7-二羟基-6,7-二氢芳樟醇(8),2,6-二甲氧基-4-烯丙基苯酚(9),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10),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11),香草酸甲酯(12),莽草酸乙酯(13)和β-谷甾醇(14)。除化合物14外,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中缅八角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八角 八角属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