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士大夫之学”视野下的曾国藩“奇偶互用”说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曾国藩在奠定“士大夫之学”学术规模的过程中,根植《易传·系辞》的宇宙观和张载的辩证观,依据韩愈“孔墨相用”说而提出“奇偶互用”说。相较清中叶以来“奇偶相生”“奇偶相杂迭用”“骈散相成”“奇偶相间”“奇偶相参错综”等... 曾国藩在奠定“士大夫之学”学术规模的过程中,根植《易传·系辞》的宇宙观和张载的辩证观,依据韩愈“孔墨相用”说而提出“奇偶互用”说。相较清中叶以来“奇偶相生”“奇偶相杂迭用”“骈散相成”“奇偶相间”“奇偶相参错综”等说,“奇偶互用”说确立“奇”为本位、以“奇”兼“偶”的体用关系,主要从行气运辞、天授人事的角度记述奇偶,重塑韩愈古文在学术分途中的连接作用与在文体演变中的典范价值。该说完善并发展了姚鼐“文分阴阳”说,试图纠正桐城理论阴阳分判、偏于阳刚,而创作失之阴柔的流弊。曾国藩大胆接受富有争议的“孔墨相用”说,体现了其在晚清大变局中,借助韩愈归本经子、博学于文的“大贤君子之道”,复兴修己治人、经世致用的大人之学的淑世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晚清 士大夫之学 骈散合一论 韩愈
下载PDF
陈澧与晚清广东骈文的兴起
2
作者 吕双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7,共11页
陈澧继承阮元创立的书院教育传统,在学海堂和菊坡精舍用心培养经史与辞章之才。对于骈文,他不仅肯定骈文的华美价值和致用功能,赞扬经学与骈文兼善的文士,指出部分名家特征,倡导骈文创作以六朝为标的,讲究骈文的格调等;还爱好并创作,在... 陈澧继承阮元创立的书院教育传统,在学海堂和菊坡精舍用心培养经史与辞章之才。对于骈文,他不仅肯定骈文的华美价值和致用功能,赞扬经学与骈文兼善的文士,指出部分名家特征,倡导骈文创作以六朝为标的,讲究骈文的格调等;还爱好并创作,在序跋、书信、杂记、哀祭、赋颂及说经札记等文体上都有创获,善于议论和抒情,反映晚清汉宋兼采、骈散不分的融通思潮及内忧外患加深的现实。他与谭莹同处在广东骈文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共同推动了晚清广东骈文的兴起。而陈澧经学、辞章兼善,又费心指导学生创作骈文,培养了谭宗浚、陈伯陶、张其淦等名家,贡献尤大。这改变了清代骈文复兴但广东一直较为冷寂的局面,从而拓展了骈文空间,也丰富了清代地域文学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澧 晚清 骈文 广东 兴起
下载PDF
从基于“生命之喻”的“气”到朱一新的“潜气内转”
3
作者 莫道才 马文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4,共7页
朱一新执掌广雅书院之时提出了“潜气内转”的骈文理论。“潜气内转”的语源实与歌唱表演技巧密切相关“。潜气内转”与“生命之喻”是有一定关联的。清代以降“,潜气内转”从骈文理论逐渐渗透至其他文体批评之中,从而使得该理论在“生... 朱一新执掌广雅书院之时提出了“潜气内转”的骈文理论。“潜气内转”的语源实与歌唱表演技巧密切相关“。潜气内转”与“生命之喻”是有一定关联的。清代以降“,潜气内转”从骈文理论逐渐渗透至其他文体批评之中,从而使得该理论在“生命之喻”的理论范畴中得以深化并拓展了该理论的深度与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之喻 潜气内转 骈文理论
下载PDF
取旧辞与引古事:萧纲骈文使事用典的文本建构作用
4
作者 钟涛 张利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7,共8页
萧纲作品经常引经据典,尤以骈文使事用典为多。萧纲骈文用典以引成辞的语典为主,典事来源范围广泛又重点突出。使事用典是萧纲骈文文本的重要构建手段,无论是掇取旧辞,还是使用古事,都在内容上拓展了萧纲骈文的表现疆域,令其内涵更绚烂... 萧纲作品经常引经据典,尤以骈文使事用典为多。萧纲骈文用典以引成辞的语典为主,典事来源范围广泛又重点突出。使事用典是萧纲骈文文本的重要构建手段,无论是掇取旧辞,还是使用古事,都在内容上拓展了萧纲骈文的表现疆域,令其内涵更绚烂多姿,意蕴更深入厚重。引古事取旧辞是萧纲骈文书写的重要手段,不仅是构成文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本的语句熔铸和篇章结构上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萧纲骈文使事用典既追摹学习前修时贤典范作品,又求新求变,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辞 古事 萧纲骈文 使事用典 文本建构
下载PDF
李白骈文的成就及后世的评价
5
作者 于景祥 宋艳欣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李白是中国骈文史上杰出的骈文大家,他所创作的骈文,不仅在对偶、用典、声律、藻饰等“骈文四要素”上特别讲究,而且在写人、叙事、抒情、说理等各个方面,多以骈体出之,几乎到了无事不可入骈、无意不可用骈的地步,进而其骈文创作远远超... 李白是中国骈文史上杰出的骈文大家,他所创作的骈文,不仅在对偶、用典、声律、藻饰等“骈文四要素”上特别讲究,而且在写人、叙事、抒情、说理等各个方面,多以骈体出之,几乎到了无事不可入骈、无意不可用骈的地步,进而其骈文创作远远超出常人的成就。不过,由于骈文观念的不同,后世骈文批评家对李白骈文的评价褒贬不一。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骈文 成就 贡献
下载PDF
明清女性骈文中的六朝倾向及其成因
6
作者 于景祥 孙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明中期至清,女性骈文中出现回归六朝的倾向。其突出表现是对偶在平衡对称之中呈现出回旋往复之气;用典展现出典雅、委婉与含蓄蕴藉之美;藻饰展现出色彩浓丽、纤媚柔弱之态;声韵上展现出和谐柔婉之音乐美。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 明中期至清,女性骈文中出现回归六朝的倾向。其突出表现是对偶在平衡对称之中呈现出回旋往复之气;用典展现出典雅、委婉与含蓄蕴藉之美;藻饰展现出色彩浓丽、纤媚柔弱之态;声韵上展现出和谐柔婉之音乐美。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骈文传统的影响,二是特定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尽管六朝骈文曾因为有华而不实的弊端而受到后世的批评,但是其对文学形式美的贡献是主要的,是六朝文学的代表、骈体文的典型范式,所以明清女性骈文回归六朝的倾向是应该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女性骈文 回归 六朝
下载PDF
明清制义的排偶形态及其文体规定性
7
作者 陈维昭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32-141,共10页
自明代至清末,制义的文体形态发生过一系列的变化,其正讲部分不仅出现过两扇、四段、六股、八股、十二股等对偶形态,而且出现过三股、五股、七股、九股的排比形态,这是明清制义“循题立格”原则的实践结果。明代成化以后制义以八股为常... 自明代至清末,制义的文体形态发生过一系列的变化,其正讲部分不仅出现过两扇、四段、六股、八股、十二股等对偶形态,而且出现过三股、五股、七股、九股的排比形态,这是明清制义“循题立格”原则的实践结果。明代成化以后制义以八股为常态,清代嘉庆以后则以六股为常态。“八股文”一词不足以涵盖制义的文体形态的丰富性,从“八股文”一词去考察明、清制义的源流,我们很难把握到明清制义的文体规定性。遵朱注,是制义在义理阐释上的规定性;入口气,是制义修辞的规定性;而“体用排偶”则是制义正讲部分的文体规定性。正讲部分最富于变化,也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个性,是我们考察明、清制义文格的正与变的一个窗口。清代制义家在“体用排偶”与“以古文为时文”进行调和,提出“以比偶为单行”的修辞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排偶 六股正格 奇股文 以比偶为单行
下载PDF
《六朝文絜》多种多样的骈文批评方法
8
作者 于信 张洪兴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5-49,共5页
许梿的《六朝文絜》在骈文批评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其中以其独特的以选达旨法为主,同时又运用了翻案批评法、史学方法、朴学方法,还有多层面、多角度的鉴赏分析法,等等,这样他关于六朝骈文的批评研究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具有... 许梿的《六朝文絜》在骈文批评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其中以其独特的以选达旨法为主,同时又运用了翻案批评法、史学方法、朴学方法,还有多层面、多角度的鉴赏分析法,等等,这样他关于六朝骈文的批评研究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和启发意义,值得我们深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梿 《六朝文絜》 骈文 批评方法
下载PDF
从《文心雕龙札记》看黄侃的骈散观念
9
作者 吕梦涵 李金松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2-71,共10页
黄侃先后参加了清末民初的骈散文派之争与新旧文学论战,在论争中形成了宏通的骈散观念,他作《文心雕龙札记》,推重刘勰《文心雕龙》的折中之旨以调和骈散。围绕各学派的论争焦点,黄侃从内涵与外延分别定义文学范畴,在兼顾文体纷杂的同... 黄侃先后参加了清末民初的骈散文派之争与新旧文学论战,在论争中形成了宏通的骈散观念,他作《文心雕龙札记》,推重刘勰《文心雕龙》的折中之旨以调和骈散。围绕各学派的论争焦点,黄侃从内涵与外延分别定义文学范畴,在兼顾文体纷杂的同时强调声律、辞采的重要性,并主张兼习文笔之体。黄侃秉持骈散并重的态度,力主骈文实不可废,提倡奇偶适变,他兼重命意与修辞,细析并评点《文心雕龙》所总结的声偶文学修辞技巧,倡导为文者创作辞义相称的作品。黄侃通达的骈散观念既对桐城派文采不足之弊予以纠偏,又对《文选》派持论过严之处加以补正,推动了骈文与散文两派的互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 骈文 修辞 文笔论
下载PDF
礼学与清中期骈文选本之关系
10
作者 裔一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骈文之体源于礼法,后世因着意于骈文形式之美,其与礼学之关系逐渐隐晦。至清代,出于稽古右文之需,礼制建设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在此情势下,翰林院庶吉士学习骈文,科举考试也将骈体作为基本功夫。此期骈文选家多曾任职翰苑,出于礼职身... 骈文之体源于礼法,后世因着意于骈文形式之美,其与礼学之关系逐渐隐晦。至清代,出于稽古右文之需,礼制建设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在此情势下,翰林院庶吉士学习骈文,科举考试也将骈体作为基本功夫。此期骈文选家多曾任职翰苑,出于礼职身份而编纂选本。因此,所选文体多与礼制相关,且骈文理论亦含蕴“和”的礼学内涵。正是在清中期重礼的文化氛围中,骈文与礼学再次结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期 骈文 选本 礼学
下载PDF
宋元骈文批评的文献形态与体制特点
11
作者 侯体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3,208,共12页
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宋元骈文批评的批评话语、焦点、模式都有了新的风貌。其最重要的文献形态有三种,即四六话、笔记和序跋书信,这三种形态因作者群体、撰述宗旨等因素的不同,呈现出各自的体制特点。四六话是宋代诞生的新型骈文批... 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宋元骈文批评的批评话语、焦点、模式都有了新的风貌。其最重要的文献形态有三种,即四六话、笔记和序跋书信,这三种形态因作者群体、撰述宗旨等因素的不同,呈现出各自的体制特点。四六话是宋代诞生的新型骈文批评著作,它的出现意味着一种建立在“应用”观念上的专门性骈文批评得以确立;笔记中的骈文批评复杂多样,相较而言有着“论事而及辞”、否定性语境和跨文体批评等特点;至于序跋书信则更多地趋于宏观性思考和表达,常常涉及骈文创作与批评中更核心、更根本的问题。理解这些文献形态的体制特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骈文批评在宋元时期的特色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批评 四六话 笔记 序跋书信 体制特点
下载PDF
庾信骈文数字之美及其二重文学意蕴
12
作者 刘涛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2,共9页
庾信为六朝后期的骈俪宗师,通观其作品,赫然可见有大量数字镶嵌于句中,反映出六朝骈文创作的一种风气。考察数字的生成方式,则包括虚写和实写两种,且以虚为主,实为辅。观其位置,则灵活多样,可在句首、句中或句尾。无论位置如何,上下两... 庾信为六朝后期的骈俪宗师,通观其作品,赫然可见有大量数字镶嵌于句中,反映出六朝骈文创作的一种风气。考察数字的生成方式,则包括虚写和实写两种,且以虚为主,实为辅。观其位置,则灵活多样,可在句首、句中或句尾。无论位置如何,上下两句数字皆对仗工稳,呈现出对称均衡与齐整和谐之美。从格律来看,两句数字平仄相反,声调抑扬有致,有效地加强了声韵音乐之美。数字与典故交相融汇,则又促成了言简意赅及典雅含蓄之美。结合庾信各体骈文的创作实际,可推断诸数字含虚、实二重文学意蕴:言及虚者,可通过融入数字、典故的古人古事营造作品情境,增加美学意趣,最终服务于抒情写志;观之实者,则可借数字来叙述说明、强调细节或拓展内容,突出意象,增强形象性,从而实现叙事写物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 骈文 数字之美 二重文学意蕴
下载PDF
六朝意趣与清代“骈文正宗”的典范生成
13
作者 杨珂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8,共10页
曾燠《国朝骈体正宗》以“六朝”为宗尚,筛选并删改清代的名家之作,进而界定骈文作家、作品的正宗统系,传达骈文创作的“心法”与“技法”。在此过程中,选家有意塑造自身的权威,而姚燮、张寿荣等也通过圈点、品评文章,拓展选本原有的六... 曾燠《国朝骈体正宗》以“六朝”为宗尚,筛选并删改清代的名家之作,进而界定骈文作家、作品的正宗统系,传达骈文创作的“心法”与“技法”。在此过程中,选家有意塑造自身的权威,而姚燮、张寿荣等也通过圈点、品评文章,拓展选本原有的六朝意趣,推动《正宗》典范的生成。以曾燠等为代表的清代骈文家致力于在选本中“整派依源,悬规植矩”,以期打造可与桐城古文对垒的骈文作家、作品正宗,同时他们也在骈文集序中策略性地书写、展现自己的时代、地域正宗观。选本的面貌为文章作者、选家、评点者、题序者所共塑,而“骈文正宗”的内涵也随之被不断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朝骈体正宗》 六朝 选本删改 评点 骈文正宗
下载PDF
清中叶骈文名家杨芳灿的辞赋创作
14
作者 杨晓雨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杨芳灿辞赋作品共计14篇,虽然数量较少,但是成就较高。结合对乾嘉时期骈散之争及赋骈汇融的背景可以发现,杨芳灿辞赋吸收骈散交融的写作手法,灵活运用多种骈偶句式,并辅以散笔行文,呈现出重气势的特点。同时,其赋作受骈文影响,存在尚唯... 杨芳灿辞赋作品共计14篇,虽然数量较少,但是成就较高。结合对乾嘉时期骈散之争及赋骈汇融的背景可以发现,杨芳灿辞赋吸收骈散交融的写作手法,灵活运用多种骈偶句式,并辅以散笔行文,呈现出重气势的特点。同时,其赋作受骈文影响,存在尚唯美的倾向,主要表现为文辞上沉博绝丽和音韵上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总体上来看,杨芳灿辞赋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对完善清中叶骈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芳灿 辞赋 骈文
下载PDF
刘宗周与毛奇龄骈文之差异分析
15
作者 雷斌慧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30,共14页
刘宗周与毛奇龄皆为浙东学派代表,长于经史,但骈文成就不容忽视。毛奇龄尊崇儒家本经,对刘宗周其人其学推崇备至。在骈文创作方面,刘宗周主于实用,但不废骈文之美。毛奇龄追求唯美,然亦重视骈文根底。在骈文特征方面,刘宗周一派学者风范... 刘宗周与毛奇龄皆为浙东学派代表,长于经史,但骈文成就不容忽视。毛奇龄尊崇儒家本经,对刘宗周其人其学推崇备至。在骈文创作方面,刘宗周主于实用,但不废骈文之美。毛奇龄追求唯美,然亦重视骈文根底。在骈文特征方面,刘宗周一派学者风范,毛奇龄尽展才子深情。在骈文师法上,刘宗周与毛奇龄皆法乳于《楚辞》,但刘宗周尊唐代陆贽,雄厚笃挚;毛奇龄喜六代徐庾,古艳华润。比较刘宗周与毛奇龄的骈文,可观照浙东学派与清代骈文嬗变之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宗周 毛奇龄 骈文 浙东学派
下载PDF
清代骈文文道论
16
作者 王正刚 唐荣钊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5-53,共9页
骈文文道关系是骈文文论的基点之一,是其文章价值重要旨归之一。在清代骈文集中,不少序跋从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角度立论,回答骈文的来源、特质、功用等问题,其核心是“道”与“文”的关系。本研究从道之本原、骈文源出于道、骈体之... 骈文文道关系是骈文文论的基点之一,是其文章价值重要旨归之一。在清代骈文集中,不少序跋从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角度立论,回答骈文的来源、特质、功用等问题,其核心是“道”与“文”的关系。本研究从道之本原、骈文源出于道、骈体之道和文道并重四个角度论述清代骈文中文与道的关系,并指出骈文不应该成为言道、载道的桎梏,而应成为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骈文 文道论
下载PDF
浅析宋元骈散关系论的确立及骈散文法论的对垒相埒
17
作者 谢文惠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宋前反骈言论络绎而出,但并非属意于文体是否骈、散的问题。至宋元,论者明确将骈、散并举,骈、散关系论自此确立;同时,又深入辨析骈散文法异同,使二者呈对垒相埒之势,而分歧点和相参处并非拘泥于文体,而大多指向文法。宋元时期体法双彰... 宋前反骈言论络绎而出,但并非属意于文体是否骈、散的问题。至宋元,论者明确将骈、散并举,骈、散关系论自此确立;同时,又深入辨析骈散文法异同,使二者呈对垒相埒之势,而分歧点和相参处并非拘泥于文体,而大多指向文法。宋元时期体法双彰、骈散兼备,其骈、散文法互化,是古文运动、文体改革的必然结果,是破体为文的成功实践。显而易见,骈、散在文体上各自独立,在文法上互相渗透,在文风上相得益彰。由宋元始,骈文和散文作为文章体派的双子星座,在其文法特征融汇或分明下,构成了中国古代文体创变的重要内容。不管是从史论发展的视角还是文论生成的过程来看,骈、散论是宋元文体论从未缺席的素材,也是历代体法之争在文章学领域的投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骈散 文法论 对垒 相埒
下载PDF
知识本体论视野下启文知识的社会化--以《四六灿花》的编纂为例
18
作者 郑永辉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2-67,共6页
《四六灿花》是明末卜豫吉在常州府集四十六人之力完成的启文总集,今存故宫本、台藏本、哈佛本三种。运用知识本体论对《四六灿花》的编纂价值进行审视,可以发现编纂者站在读者和作者两个维度上,试图将启文知识社会化,面向读者选辑、校... 《四六灿花》是明末卜豫吉在常州府集四十六人之力完成的启文总集,今存故宫本、台藏本、哈佛本三种。运用知识本体论对《四六灿花》的编纂价值进行审视,可以发现编纂者站在读者和作者两个维度上,试图将启文知识社会化,面向读者选辑、校正、注释启文,进行历时态启文知识建构,同时面对作者批评所选启文,进行共时态启文知识整合。前者在突破知识不可通约性的同时保存了可靠、珍稀的启文文献,后者则是对前者进行批判性、创造性的承载,指导、影响了启文创作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本体论 社会化 启文 《四六灿花》 骈文
下载PDF
新现实主义之眼:叶·扎米亚京早期小说的视觉诗学
19
作者 王虹元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3期72-79,86,87,91,共11页
叶·扎米亚京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新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和理论阐释者。他主张兼收现实主义的取材视野与象征主义的表现风格,以简洁笔触描绘倏忽而过的主观印象,破除表面的“似真”,借由荒诞和夸张的书写抵达个体的心理真实和时代... 叶·扎米亚京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新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和理论阐释者。他主张兼收现实主义的取材视野与象征主义的表现风格,以简洁笔触描绘倏忽而过的主观印象,破除表面的“似真”,借由荒诞和夸张的书写抵达个体的心理真实和时代的内在特质。本文拟从作家的新现实主义创作观出发,以其早期中短篇小说为例,结合装饰散文特征和维谢洛夫斯基的“心理平行”理论,从失序空间和自然物象两方面阐析作家独特的视觉呈现手法。这种视觉呈现风格贯穿扎米亚京的创作生涯,展现出作家回归心理真实、亲近民间信仰与神话思维的审美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米亚京 新现实主义 装饰散文 心理平行 神话思维
下载PDF
中唐韩柳古文书写的可能与规则及其限度——以语体为视角 被引量:6
20
作者 安家琪 刘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7,共13页
"古文"并非一种相对于骈文或其他时文的文体概念,"古"乃是语体"古雅"或"雅正"的标识。"古文"书写的可能,一在形式上的复古,以求"古雅";一在主题上的"明道",以求... "古文"并非一种相对于骈文或其他时文的文体概念,"古"乃是语体"古雅"或"雅正"的标识。"古文"书写的可能,一在形式上的复古,以求"古雅";一在主题上的"明道",以求"雅正"。"古文"书写有其规则,书写者须明了上古汉语与中世汉语的区别,并遵守上古汉语的韵律与语法规则。由于"古文"书写者难以突破身处的思想学术传统与社会习俗的制约,故只能在部分文体上求得突破,而难以真正挑战时文的地位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柳 古文 骈文 语体 规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