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的种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简永利
涂宜强
+1 位作者
高永安
宋军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5-670,共6页
旨在研究温州地区的梅花鹿源前后盘吸虫的种类和遗传进化,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体样本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及pcox1和pnad1序列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在外部形态、大小以及内部组...
旨在研究温州地区的梅花鹿源前后盘吸虫的种类和遗传进化,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体样本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及pcox1和pnad1序列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在外部形态、大小以及内部组织器官与鹿前后盘吸虫(Paramphistomum cervi)相近。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株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样本的pcox1和pnad1序列完全一致,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446和505bp,与GenBank中鹿前后盘吸虫(KT198987)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2%和97.7%。遗传进化分析表明,3株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与鹿前后盘吸虫位于同一分支。表明,分离的虫株在形态学和遗传进化分析上均与鹿前后盘吸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提示获得的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为鹿前后盘吸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前后盘吸虫
形态
pcox1
pnad1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皖水牛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
3
2
作者
顾有方
沈永林
+4 位作者
毛鑫智
FerreI
J.Gonzalez-Gallego
涂洁贵
倪兆朝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7,共3页
苏皖两省 10县 (市 )共调查 30 2农户的 30 7头水牛 ,粪便学检查肝片吸虫阳性 4 3头 ,阳性率14 .0 % ,其中安徽的阳性率为 11.6 1% (18/ 155) ,江苏阳性率为 16 .4 8% (2 5/ 152 ) ;母牛阳性率为 11.8% ,公牛为 11.4 % ;前后盘吸虫阳性 ...
苏皖两省 10县 (市 )共调查 30 2农户的 30 7头水牛 ,粪便学检查肝片吸虫阳性 4 3头 ,阳性率14 .0 % ,其中安徽的阳性率为 11.6 1% (18/ 155) ,江苏阳性率为 16 .4 8% (2 5/ 152 ) ;母牛阳性率为 11.8% ,公牛为 11.4 % ;前后盘吸虫阳性 170头 ,阳性率为 55.4 % (170 / 30 7) ,其中安徽的阳性率为 58.1% (90 / 155) ,江苏的阳性率为 52 .6 % (80 / 152 ) ,母牛的阳性率为 6 0 .1% (137/ 2 2 8) ,公牛的阳性率为 4 1.8% (33/ 79) ,两种吸虫的阳性率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经统计学分析 ,两种吸虫的感染与地形无显著差异 (P>0 .0 5) ,肝片吸虫的感染与性别、年龄亦无显著差异 (P>0 .0 5) ,但对前后盘吸虫来说 ,感染与性别、年龄的差异显著(P<0 .0 5) ,而各县间两种吸虫感染则有显著差异 (P<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肝片吸虫
前后盘吸虫
粪便学检查
调查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京地区奶牛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感染初报
被引量:
3
3
作者
晏文梅
金兰梅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07-109,共3页
采用粪便学检查,对南京部分奶牛小区和农户散养的220头奶牛进行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肝片吸虫阳性57头,阳性率为25.91%(57/220),其中大厂的阳性率为30.77%(16/52),龙潭的阳性率为21.43%(3/14),谷里的阳性率为23....
采用粪便学检查,对南京部分奶牛小区和农户散养的220头奶牛进行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肝片吸虫阳性57头,阳性率为25.91%(57/220),其中大厂的阳性率为30.77%(16/52),龙潭的阳性率为21.43%(3/14),谷里的阳性率为23.08%(21/91),麒麟的阳性率为39.39%(13/33),汤山的阳性率为11.76%(2/17),燕子玑的阳性率为15.38%(2/13);前后盘吸虫阳性106头,阳性率为48.18%(106/220),其中大厂的阳性率为42.31%(22/52),龙潭的阳性率为42.86%(6/14),谷里的阳性率为50.55%(46/91),麒麟的阳性率为45.45%(15/33),汤山的阳性率为47.06%(8/17),燕子玑的阳性率为69.23%(9/13)。经统计学分析,各区、各乡镇间的两种吸虫的感染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两种吸虫的感染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年龄的增加两种吸虫的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肝片吸虫
前后盘吸虫
粪便学检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祝白牦牛前后盘吸虫组织结构的观察
4
作者
陈茜
韩亮
+2 位作者
刘怀东
郭俊辉
孙晓林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06-1111,共6页
从甘肃省天祝县采集白牦牛中寄生的前后盘吸虫经处理后经石蜡切片、HE染色和PAS染色后在显徽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前后盘吸虫体壁分为两层,外层为角化的上皮组织,中层为排列密集的环形肌;体腔内主要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一些...
从甘肃省天祝县采集白牦牛中寄生的前后盘吸虫经处理后经石蜡切片、HE染色和PAS染色后在显徽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前后盘吸虫体壁分为两层,外层为角化的上皮组织,中层为排列密集的环形肌;体腔内主要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一些肌束和纤维组织,其中生殖系统包括卵巢、子宫、睾丸,而消化管分布于整个体腔;吸盘明显分为三层,外层、中层和内层,中层细胞较多,呈放射状排列,外层为一层较薄的环形肌,内层为一层较厚的排列整齐的环形肌,还有一层较薄的角化皮肤组织。吸盘的中层所占比例较大,主要是发达的呈放射状排列的肌纤维,靠近内层的地方含有大量的嗜碱性细胞,这些细胞大部分成簇存在,分布在肌纤维之间,也有少量的单个存在,散在分布在肌纤维的中间部位。镜下测量,口吸盘较腹吸盘小,比例大约为1∶1.8。PAS染色结果表明,糖原主要分布在生殖系统中,少量分布于吸盘的肌肉层中。压片结果更有易于观察结构的相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牦牛
前后盘吸虫
石蜡切片
HE染色
糖原染色
原文传递
题名
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的种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简永利
涂宜强
高永安
宋军科
机构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5-670,共6页
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432069)~~
文摘
旨在研究温州地区的梅花鹿源前后盘吸虫的种类和遗传进化,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体样本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及pcox1和pnad1序列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在外部形态、大小以及内部组织器官与鹿前后盘吸虫(Paramphistomum cervi)相近。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株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样本的pcox1和pnad1序列完全一致,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446和505bp,与GenBank中鹿前后盘吸虫(KT198987)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2%和97.7%。遗传进化分析表明,3株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与鹿前后盘吸虫位于同一分支。表明,分离的虫株在形态学和遗传进化分析上均与鹿前后盘吸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提示获得的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为鹿前后盘吸虫。
关键词
鹿前后盘吸虫
形态
pcox1
pnad1
遗传进化分析
Keywords
paramphistomum
cervi
Morphology
pcox1
pnad1
Phylogenetic analysis
分类号
S852.735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皖水牛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
3
2
作者
顾有方
沈永林
毛鑫智
FerreI
J.Gonzalez-Gallego
涂洁贵
倪兆朝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西班牙莱昂大学生理药理毒理系
江苏省安庆市郊区农业局
江苏省高邮市畜牧兽医站
出处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7,共3页
基金
欧洲联盟资助项目! (INCO- DC
IC- 1 8-CT95 - 0 0 0 1 )
文摘
苏皖两省 10县 (市 )共调查 30 2农户的 30 7头水牛 ,粪便学检查肝片吸虫阳性 4 3头 ,阳性率14 .0 % ,其中安徽的阳性率为 11.6 1% (18/ 155) ,江苏阳性率为 16 .4 8% (2 5/ 152 ) ;母牛阳性率为 11.8% ,公牛为 11.4 % ;前后盘吸虫阳性 170头 ,阳性率为 55.4 % (170 / 30 7) ,其中安徽的阳性率为 58.1% (90 / 155) ,江苏的阳性率为 52 .6 % (80 / 152 ) ,母牛的阳性率为 6 0 .1% (137/ 2 2 8) ,公牛的阳性率为 4 1.8% (33/ 79) ,两种吸虫的阳性率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经统计学分析 ,两种吸虫的感染与地形无显著差异 (P>0 .0 5) ,肝片吸虫的感染与性别、年龄亦无显著差异 (P>0 .0 5) ,但对前后盘吸虫来说 ,感染与性别、年龄的差异显著(P<0 .0 5) ,而各县间两种吸虫感染则有显著差异 (P<0 .0 5)
关键词
水牛
肝片吸虫
前后盘吸虫
粪便学检查
调查研究
Keywords
water buffalo
Fasciola hepatica
paramphistomum
coprological examination
分类号
S858.232.7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S852.735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京地区奶牛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感染初报
被引量:
3
3
作者
晏文梅
金兰梅
机构
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07-109,共3页
文摘
采用粪便学检查,对南京部分奶牛小区和农户散养的220头奶牛进行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肝片吸虫阳性57头,阳性率为25.91%(57/220),其中大厂的阳性率为30.77%(16/52),龙潭的阳性率为21.43%(3/14),谷里的阳性率为23.08%(21/91),麒麟的阳性率为39.39%(13/33),汤山的阳性率为11.76%(2/17),燕子玑的阳性率为15.38%(2/13);前后盘吸虫阳性106头,阳性率为48.18%(106/220),其中大厂的阳性率为42.31%(22/52),龙潭的阳性率为42.86%(6/14),谷里的阳性率为50.55%(46/91),麒麟的阳性率为45.45%(15/33),汤山的阳性率为47.06%(8/17),燕子玑的阳性率为69.23%(9/13)。经统计学分析,各区、各乡镇间的两种吸虫的感染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两种吸虫的感染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年龄的增加两种吸虫的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奶牛
肝片吸虫
前后盘吸虫
粪便学检查
Keywords
cow
Fasciola hepatica
paramphistomum
coprological examination
分类号
S858.2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祝白牦牛前后盘吸虫组织结构的观察
4
作者
陈茜
韩亮
刘怀东
郭俊辉
孙晓林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出处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06-111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60659)
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专项(144WCGA169)
文摘
从甘肃省天祝县采集白牦牛中寄生的前后盘吸虫经处理后经石蜡切片、HE染色和PAS染色后在显徽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前后盘吸虫体壁分为两层,外层为角化的上皮组织,中层为排列密集的环形肌;体腔内主要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一些肌束和纤维组织,其中生殖系统包括卵巢、子宫、睾丸,而消化管分布于整个体腔;吸盘明显分为三层,外层、中层和内层,中层细胞较多,呈放射状排列,外层为一层较薄的环形肌,内层为一层较厚的排列整齐的环形肌,还有一层较薄的角化皮肤组织。吸盘的中层所占比例较大,主要是发达的呈放射状排列的肌纤维,靠近内层的地方含有大量的嗜碱性细胞,这些细胞大部分成簇存在,分布在肌纤维之间,也有少量的单个存在,散在分布在肌纤维的中间部位。镜下测量,口吸盘较腹吸盘小,比例大约为1∶1.8。PAS染色结果表明,糖原主要分布在生殖系统中,少量分布于吸盘的肌肉层中。压片结果更有易于观察结构的相对位置。
关键词
白牦牛
前后盘吸虫
石蜡切片
HE染色
糖原染色
Keywords
white yak
paramphistomum
paraffin section
HE staining
PAS staining
分类号
S852.735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的种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简永利
涂宜强
高永安
宋军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苏皖水牛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顾有方
沈永林
毛鑫智
FerreI
J.Gonzalez-Gallego
涂洁贵
倪兆朝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京地区奶牛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感染初报
晏文梅
金兰梅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天祝白牦牛前后盘吸虫组织结构的观察
陈茜
韩亮
刘怀东
郭俊辉
孙晓林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