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氏拟尾柱虫(Paraurostyla weissei)小核体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金立培 刘小意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3-125,共3页
对魏氏拟尾柱虫 (Paraurostylaweissei)施行显微手术去小核 ,共得无小核再生细胞117个 .所有去小核的再生细胞虫体较小 ,活动能力和捕食能力明显减弱 ,游动范围大大缩小 ,细胞质深暗且看不到有明显的食物泡存在 .近半数的无小核再生体... 对魏氏拟尾柱虫 (Paraurostylaweissei)施行显微手术去小核 ,共得无小核再生细胞117个 .所有去小核的再生细胞虫体较小 ,活动能力和捕食能力明显减弱 ,游动范围大大缩小 ,细胞质深暗且看不到有明显的食物泡存在 .近半数的无小核再生体失去了细胞分裂的能力 ,另外半数的无小核细胞在术后 10天内虽能分裂 1~ 3次 ,但 3个星期内所有的无小核体均陆续死亡 ,完全丧失了生存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魏氏拟尾柱虫 无小核体 小核 体功能
下载PDF
魏氏拟尾柱虫腹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的形态及形态发生 被引量:14
2
作者 娄慧玲 高巍 +1 位作者 倪兵 顾福康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2-749,共8页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和抗α-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显示,魏氏拟尾柱虫(Paraurostyla weissei)腹面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等纤毛器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其中口围带基部微管...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和抗α-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显示,魏氏拟尾柱虫(Paraurostyla weissei)腹面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等纤毛器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其中口围带基部微管包括小膜托架、小膜附属微管;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基部附属微管包括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它们由各自的纤毛器基部向皮层细胞质不同方向发射,形成腹皮层表面下微管网。结果表明,魏氏拟尾柱虫的纤毛器骨架、纤毛器附属结构也是一类以微管蛋白为基本成分的微管胞器,其中缘棘毛基部附属微管具有不同于其他纤毛虫(例如棘尾虫)中所观察到的同种微管胞器的建构特征。形态发生中,前仔虫口围带在老结构位置形成,其结构建成与部分老口围带的更新有关;老缘棘毛的结构物质对新的左、右缘棘毛的发生可能具有定位作用及物质贡献,但此后新的左、右缘棘毛列分别在老缘棘毛的右侧形成,而并非是在老缘棘毛位置分化的。在有些细胞中,新的左缘棘毛左侧另有一列棘毛,这可能是形态发生中老的左缘棘毛退化不完全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氏拟尾柱虫 皮层 纤毛器 微管胞器 形态发生
下载PDF
魏氏拟尾柱虫休眠包囊及其细胞器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顾福康 倪兵 +1 位作者 季玲妹 隋淑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06-410,共5页
为研究纤毛虫休眠状态下细胞的分化及其胞器的特征, 本文以透射电镜术显示, 魏氏拟尾柱虫(Paraurostyla weissei) 休眠包囊中, 颗粒层壁内有小泡, 表膜位置也偶见小泡样结构, 大部分线粒体以多个相互聚集在一起, 自噬泡将线粒体等胞器... 为研究纤毛虫休眠状态下细胞的分化及其胞器的特征, 本文以透射电镜术显示, 魏氏拟尾柱虫(Paraurostyla weissei) 休眠包囊中, 颗粒层壁内有小泡, 表膜位置也偶见小泡样结构, 大部分线粒体以多个相互聚集在一起, 自噬泡将线粒体等胞器包裹在内经历消化过程, 细胞内膜系统十分发达。作者推测, 颗粒层及表膜小泡可能是休眠细胞经由表膜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 自噬泡消化现象可能是细胞中物质和能量来源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氏拟尾柱虫 休眠包囊 线粒体 自噬泡 内膜系统
下载PDF
魏氏拟尾柱虫休眠包囊细胞器的电镜酶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灵 倪兵 顾福康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9-203,共5页
为研究纤毛虫在休眠状态下细胞生命活动的特征及细胞器的功能 ,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显示 ,魏氏拟尾柱虫 (Paraurostylaweissei)休眠包囊中 ,在自噬泡位置 ,酸性磷酸酶反应颗粒形成多种形态的泡状体 ,ATP酶反应颗粒聚集形成泡状体或... 为研究纤毛虫在休眠状态下细胞生命活动的特征及细胞器的功能 ,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显示 ,魏氏拟尾柱虫 (Paraurostylaweissei)休眠包囊中 ,在自噬泡位置 ,酸性磷酸酶反应颗粒形成多种形态的泡状体 ,ATP酶反应颗粒聚集形成泡状体或球状体 ,在分散分布的线粒体中于内膜位置形成少数琥珀酸脱氢酶反应颗粒。由所得结果推测 ,纤毛虫休眠包囊中的自噬泡消化现象是细胞在特殊生理条件下的重要生命活动 ,是休眠细胞中物质利用和能量获得的主要途径 ;自噬泡消化中也进行着对能量的利用过程 ;分散分布的线粒体是功能细胞器 ,它们与提供细胞生命活动能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氏拟尾柱虫 休眠包囊 电镜酶细胞化学 细胞器
下载PDF
三种纤毛虫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的定位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石长应 邱子健 +1 位作者 王艳坤 陈晶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4-568,共5页
利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对大尾柱虫(Urostylagrandis)、冠突伪尾柱虫(Pseudourostylacristata)、魏氏拟尾柱虫(Paraurostylaweissei)三种纤毛虫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ACPase)进行了定位观察。发现在它们体内ACPase的阳性反应颗粒除分布... 利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对大尾柱虫(Urostylagrandis)、冠突伪尾柱虫(Pseudourostylacristata)、魏氏拟尾柱虫(Paraurostylaweissei)三种纤毛虫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ACPase)进行了定位观察。发现在它们体内ACPase的阳性反应颗粒除分布在消化腔隙内独立的泡状结构上和被消化的食物组织中外,在细胞质中的小圆泡内也有分布。所得结果证实了消化腔隙和小圆泡都具有消化功能。作者推测消化腔隙主要消化食物,小圆泡则可能与自身物质(如衰老胞器等)的消化有关;并推测这种消化腔隙与小圆泡共存是纤毛虫消化胞器由食物泡演化为消化腔隙系统的中间形式。此外,在大尾柱虫纤毛内部观察到非溶酶体性的ACP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尾柱虫 冠突伪尾柱虫 魏氏拟尾柱虫 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魏氏拟尾柱虫最适温度及半致死温度研究
6
作者 陈晶 蒲丽君 +1 位作者 田佳 肖翠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6期12926-12927,12930,共3页
[目的]研究魏氏拟尾柱虫的最适温度以及半致死温度。[方法]采用原生动物通用的测定方法,研究魏氏拟尾柱虫的最适温度以及半致死温度。[结果]温度对魏氏拟尾柱虫的分裂速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22℃下魏氏拟尾柱虫的分裂速度最快... [目的]研究魏氏拟尾柱虫的最适温度以及半致死温度。[方法]采用原生动物通用的测定方法,研究魏氏拟尾柱虫的最适温度以及半致死温度。[结果]温度对魏氏拟尾柱虫的分裂速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22℃下魏氏拟尾柱虫的分裂速度最快,日平均分裂次数为(2.456±0.706)次/d。[结论]魏氏拟尾柱虫的最适温度为22℃,半致死温度为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氏拟尾柱虫 最适温度 半致死温度
下载PDF
一种用于观察纤毛虫表膜下结构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新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晶 周围 +2 位作者 乔良 陈瑛 邱子健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004-1007,共4页
该实验摸索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纤毛虫表膜下三维结构的新方法:用适当浓度的KMnO_4作为固定剂,固定虫体细胞表膜,调整固定液的渗透压使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胀破、细胞质溶出,表膜剥落下来、内外翻转,经脱水、冷冻干燥、喷金后,在扫描电镜下... 该实验摸索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纤毛虫表膜下三维结构的新方法:用适当浓度的KMnO_4作为固定剂,固定虫体细胞表膜,调整固定液的渗透压使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胀破、细胞质溶出,表膜剥落下来、内外翻转,经脱水、冷冻干燥、喷金后,在扫描电镜下对爽口虫(Climacostomumsp.)、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及拟尾柱虫(Paraurostyla weissei)的表膜下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能够观察到表膜下层次分明而又清晰的三维立体构象。此方法可为纤毛虫表膜及其它细胞质膜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样品制备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爽口虫 尾草履虫 拟尾柱虫 KMNO4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