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lacial deposits during the Last Glaciation, taking the P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1
作者 RenRong Chen ShangZhe Zhou YingBin De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3年第6期698-708,共11页
Moraine morphology is a valuable indicator of climate change. The glacial deposits of ten valleys were selected in the P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o study the glacial characteristics of ... Moraine morphology is a valuable indicator of climate change. The glacial deposits of ten valleys were selected in the P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o study the gla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st Glaciation and the climate change processes as revealed by these moraines.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a huge moraine ridge was formed by ancient glacier in the Marine Isotope Stage 2 (MIS2), and this main moraine ridge indicates the longest sustained and stable climate. There are at least two smaller moraine ridges that are external extensions of or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main moraine ridge, indicating that the climate of the glacial stage before MIS2 was severer but the duration was relatively shorter. This distribution may reflect the climate of MIS4 or MIS3b. The glacial valleys show multi-channel, small-scale moraine ridges between the contemporary glacial tongue and the main moraine ridge. Some of these multi-channel mo- raine ridges might be recessional moraine, indicating the significant glacial advance during the Younger Dryas or the Heinrich event. The moraine ridges of the Neoglaciation and the Little Ice Age are near the ends of the contemporary glaciers. Using high-precision system dating, we can fairly well reconstruct the pattern of climate change by studying the shape, extent, and 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glacial deposits in southeastern Tibet. This is valuable research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Last Glaciation terminal moraine
下载PDF
高寒流域水文模拟与径流水源解析——以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上游流域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班春广 徐宗学 +3 位作者 左德鹏 李鹏 王静 达瓦次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3,共9页
为深入研究高寒流域河川径流的水源解析,选取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月流量、遥感积雪面积数据、实测冰川径流数据等多目标率定方法,改进单一依靠流量数据率定模型的方法,基于SPHY(Spatial Processes in Hydrology)水... 为深入研究高寒流域河川径流的水源解析,选取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月流量、遥感积雪面积数据、实测冰川径流数据等多目标率定方法,改进单一依靠流量数据率定模型的方法,基于SPHY(Spatial Processes in Hydrology)水文模型开展水文模拟及径流组分研究,提高了总体建模质量.结果表明:在率定期和验证期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95和0.94,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降雨径流、融雪径流、冰川径流和基流作为径流来源,占总径流的比例分别为10%、25%、45%和20%,冰川径流和融雪径流是最重要的补给来源.月尺度上,冰川径流在7-8月占比最大,融雪径流在4-6月占比最大,降雨径流在各月占比最小.冰川径流占比最高,短期内可提供更多水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而言冰川径流将逐渐减少,造成水资源短缺.因此,当地需提高应对径流变化潜在风险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拟 径流水源解析 SPHY水文模型 雅鲁藏布江 帕隆藏布上游流域
下载PDF
帕隆藏布江特大型泥石流的成灾模式及防治对策——以扎木镇-古乡段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曾庆利 杨志法 +2 位作者 张西娟 尚彦军 张路青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27-33,共7页
文章通过对雅鲁藏布江的Ⅰ级支流—帕隆藏布江扎木镇-古乡段辫状水系地貌的研究,认为其与两岸支谷发育的泥石流群有关。通过对位于该河段下游的古乡沟和上游的地质弄巴泥石流特征的重点剖析,发现了特大型泥石流发育的2个重要特征,即支... 文章通过对雅鲁藏布江的Ⅰ级支流—帕隆藏布江扎木镇-古乡段辫状水系地貌的研究,认为其与两岸支谷发育的泥石流群有关。通过对位于该河段下游的古乡沟和上游的地质弄巴泥石流特征的重点剖析,发现了特大型泥石流发育的2个重要特征,即支谷上游冰蚀围谷中赋存大量巨厚古今冰碛物和支谷中游峡谷段大型崩塌滑坡坝溃决。提出了特大型泥石流的成灾模式,并以该成灾模式解释了2000年易贡巨型滑坡堵江事件。最后,提出了基于上述成灾模式的帕隆藏布江流域特大型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物 滑坡坝溃决 成灾模式 古乡沟泥石流 易贡滑坡 川藏公路
下载PDF
西藏帕隆藏布江流域天然水的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强英 布多 +3 位作者 吕学斌 于涛 白永飞 旦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9-896,共8页
帕隆藏布江是雅鲁藏布江左岸水量最大的支流.为了调查帕隆藏布江流域水体水质和水化学特征,分析了水体的常规指标,包括p H、电导率、含盐量(SAL)、总溶解固体(TDS)和溶解氧(DO)值.同时测定了水样和底泥样品中23种金属元素,Ca是水体中的... 帕隆藏布江是雅鲁藏布江左岸水量最大的支流.为了调查帕隆藏布江流域水体水质和水化学特征,分析了水体的常规指标,包括p H、电导率、含盐量(SAL)、总溶解固体(TDS)和溶解氧(DO)值.同时测定了水样和底泥样品中23种金属元素,Ca是水体中的主要阳离子,水体中离子的平均含量趋势符合Ca>Mg>Fe>K>Na>Mn>Zn>Ba>V>Pb>Cr>Ni>As>Cu>Co>Se>Hg>(Mo、Ag、Sb、Tl、Cd和Be).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地质累积指数(Igeo)分别评价了水质和底泥状况.结果表明,水体中Cu、Se、As、Zn、Cd和Pb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仅Hg是潜在污染物质,Hg含量虽略高(最高达0.3μg·L^(-1)),但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μg·L^(-1))限量;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Zn、Pb、Ni、Cu和Cd几乎不存在污染,As是底泥中的主要污染物,其次为Cr.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帕隆藏布江流域水体水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隆藏布 水化学特征 金属元素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尖姆普曲泥石流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金山 谢洪 +1 位作者 王小丹 范继辉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3期99-103,共5页
尖姆普曲为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左岸的一级支沟,是一条大型冰川泥石流沟,2007年曾暴发特大规模的泥石流,堵断帕隆藏布江,导致对岸的川藏公路断道,并造成人员伤亡。目前几乎每年都会暴发中小规模的泥石流。尖姆普曲高差巨大、岸坡陡... 尖姆普曲为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左岸的一级支沟,是一条大型冰川泥石流沟,2007年曾暴发特大规模的泥石流,堵断帕隆藏布江,导致对岸的川藏公路断道,并造成人员伤亡。目前几乎每年都会暴发中小规模的泥石流。尖姆普曲高差巨大、岸坡陡峻,给泥石流暴发提供了优越的能量条件,流域所在区域隆升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加上地震频发,风化强烈,给泥石流发育提供了大量的固体物质条件;流域所在区位于西南季风影响区,又为水汽通道,降水丰富且多暴雨,冰川活动也十分强烈,为泥石流暴发提供了大量的水源条件。根据调查访问,尖姆普曲内泥石流的主要激发水源为暴雨,若叠加增温和雨水潜热导致冰雪融水,则可产生大规模泥石流。根据实测资料进行了泥石流流速、流量等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暴雨和冰雪融水组合条件较好时,激发的大规模泥石流可再次堵断帕隆藏布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尖姆普曲 西藏 帕隆藏布江 松绕村
下载PDF
帕隆藏布流域冰碛物斜坡结构及稳定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栋 王军朝 杨东旭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2,129,共6页
帕隆藏布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最重要的发育区,大量的冰碛物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松散堆积体,孕育着密集的地质灾害。通过大量案例调查及现场测试工作,总结出冰碛物堆积体斜坡3种不同的斜坡结构及其可能发生的破坏方式,包括浅表冰碛层降雨... 帕隆藏布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最重要的发育区,大量的冰碛物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松散堆积体,孕育着密集的地质灾害。通过大量案例调查及现场测试工作,总结出冰碛物堆积体斜坡3种不同的斜坡结构及其可能发生的破坏方式,包括浅表冰碛层降雨蠕滑型、较厚冲洪积物覆于冰碛层之上的水岩作用控制型以及冰碛层夹湖相沉积差异风化型。针对研究区最常见的浅层破坏模式,以测窗法面含石率及泥沙含量来描述宽级配特征,以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表示固结程度,以坡长与高度对数比表示地形要素,考虑植被覆盖及松散层厚度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建立并验证了稳定性计算公式。通过对公式的实用化进行探索,得到不同冰碛物斜坡高度所对应的坡度值,当冰碛物斜坡高度小于10 m时,坡度可达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物 斜坡结构 稳定性模型 帕隆藏布流域
下载PDF
川藏交通干线帕隆藏布段冰碛物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杨东旭 王军朝 杨栋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8年第8期51-57,共7页
作为冰川运动的遗迹,冰碛物由于其宽级配、大孔隙、非均质、渗透性等特点,成为川藏铁路和高速公路帕隆藏布路段规划选线中的一类特殊岩土体,并与藏东南地区的冰川型地质灾害具有关联,使得帕隆藏布流域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及防治研究愈发... 作为冰川运动的遗迹,冰碛物由于其宽级配、大孔隙、非均质、渗透性等特点,成为川藏铁路和高速公路帕隆藏布路段规划选线中的一类特殊岩土体,并与藏东南地区的冰川型地质灾害具有关联,使得帕隆藏布流域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及防治研究愈发复杂。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冰碛物物性特征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调查和室内外测试结果,归纳了冰碛物的分布特征、沉积构造、物理性质和工程力学特性,梳理了冰碛物的物理力学研究进展,凝练了帕隆藏布流域冰碛物研究中的3个关键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研究思路,旨在为后续的冰碛物研究和川藏交通干线规划与建设管理提供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交通干线 帕隆藏布 冰碛物 物理力学性质 地质灾害调查
下载PDF
帕隆藏布流域冰湖变化及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娟 姚晓军 +3 位作者 高永鹏 祁苗苗 段红玉 张大弘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32-1143,共12页
冰湖作为区域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和主要冰川灾害的启动器,认识其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对探讨冰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及冰湖溃决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81980年地形图数据和1994—2016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资料,综合利用RS... 冰湖作为区域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和主要冰川灾害的启动器,认识其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对探讨冰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及冰湖溃决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81980年地形图数据和1994—2016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资料,综合利用RS、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帕隆藏布流域面积≥0.01 km^2冰湖时空分布及其动态变化,并对潜在危险性冰湖进行判别和评估.结果表明:2016年帕隆藏布流域共有冰湖351个,面积50.48 km^2,且面积和数量分别以面积>1 km^2和面积<0.1 km^2的冰湖为主,这些冰湖主要分布于海拔2800~5400 m之间.近50年来帕隆藏布流域冰湖总体呈数量增多、面积增加态势;海拔<3000 m的冰湖相对稳定,而海拔>4500 m的冰湖数量和面积增加则相对迅速.近50年间帕隆藏布流域冰川面积减少591.34 km^2,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末端退缩和冰川融水增加为冰湖形成和扩张提供了发育空间和物质来源.切毛措、光谢错等9个冰湖为潜在危险性冰湖,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帕隆藏布流域冰湖溃决可能处于活跃阶段,其形成和暴发也将更加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湖 危险性评估 冰川 帕隆藏布流域
下载PDF
2016年帕隆藏布流域群发性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元灵 王军朝 +3 位作者 陈龙 刘建康 杨东旭 张佳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7-402,共6页
帕隆藏布流域山高谷深、构造强烈、冰川广布,区域内冰川泥石流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密、暴发频率高。2016年9月5日,流域内几条泥石流集中暴发,造成较为严重的财产损失,并阻碍了G318国道的正常通行。为研究本次群发性泥石流的成因,指导... 帕隆藏布流域山高谷深、构造强烈、冰川广布,区域内冰川泥石流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密、暴发频率高。2016年9月5日,流域内几条泥石流集中暴发,造成较为严重的财产损失,并阻碍了G318国道的正常通行。为研究本次群发性泥石流的成因,指导泥石流的监测预警工作,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热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发泥石流的沟谷具有良好的地形条件,流域高差大,沟道纵比降大,尤其沟谷上游因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冰蚀围谷利于水源、物源的聚集。泥石流以沟源处的松散冰碛物为主要物源。此外,北岸比通沟泥石流因沟岸崩滑物源丰富、沟道狭窄,形成多处堵点,产生堵溃放大效应。南岸赤担隆巴泥石流则沟道宽缓,崩滑物源较少。本次群发性泥石流的诱发因素主要为强降雨。泥石流暴发前两日出现强降雨,使得沟内松散物质含水量增加,趋近饱和,稳定性降低。泥石流暴发当日再次出现强降雨,直接激发了泥石流。经对暴发当日小时雨量分析,认为比通沟泥石流由凌晨2点的集中降雨启动,但由于沟道堵塞严重,龙头数小时后才到达沟口。赤担隆巴由当日11点的集中降雨启动,随后顺沟下泄,堆积于老扇之上,形成灾害。经分析,沟口观测的激发本次泥石流的小时雨量为3.3~3.6mm,推测主要形成区激发泥石流的小时雨量为7.6~8.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发性泥石流 帕隆藏布流域 藏东南 临界雨量 堵溃
下载PDF
帕隆藏布流域(波密-索通)典型冰碛物-崩滑型物源冰川泥石流发育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波 王军朝 +2 位作者 张佳佳 陈龙 李元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76-182,共7页
帕隆藏布流域是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中,泥石流灾害在此区域具有发育密度高,危害性强等特征。针对该区域(波密-索通段)发育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冰川泥石流,即冰碛物-崩滑型物源冰川泥石流,研究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 帕隆藏布流域是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中,泥石流灾害在此区域具有发育密度高,危害性强等特征。针对该区域(波密-索通段)发育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冰川泥石流,即冰碛物-崩滑型物源冰川泥石流,研究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遥感解译,进行典型泥石流发育特征调查和分析,总结了此类泥石流较其他类型泥石流在物源、沟谷地形和水源方面的不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冰碛物-崩滑型物源冰川泥石流物源以沟源冰碛物和沟岸崩滑型堆积物源为主,分布面积广,储量大;沟谷宽缓呈"U"形,为典型冰川作用侵蚀地形;流域内水源以冰川融水为主,水量大。此类泥石流沟谷支沟暴发泥石流概率大于主沟,暴发频率为中~高频,主沟泥石流潜在威胁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隆藏布 冰碛物 崩滑型物源 泥石流 发育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