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ing a Parafoil Kite for Measurement of Variations in Particulate Matter—A Kite-Based Dust Profiling Approach
1
作者 Matthias Reiche Roger Funk +3 位作者 Zhuodong Zhang Carsten Hoffmann Yong Li Michael Sommer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12年第1期41-51,共11页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use of a kite-based system for measuring low-altitude particulate matter (PM) concentrations over grassland in Inner Mongolia. The motivation came from PM-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s at height...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use of a kite-based system for measuring low-altitude particulate matter (PM) concentrations over grassland in Inner Mongolia. The motivation came from PM-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s at heights below 3 m over non-erodible surfaces which showed constant concentrations and made flux calculations relatively uncertain. One aim was the quantification of wind-driven matter fluxes across ecosystem boundaries, where the relevant layer can be assumed at heights below 100 m. Compared to other measurement techniques (e.g. LIDAR, towers and airborne systems) kite-based systems represent an inexpensive, highly flexible research tool which is well-suited for application in remote sites. The basis of the introduced system is a 4 m2 Parafoil kite which has enough lifting capacity to carry equipment of about 6 kg at wind velocities between 3 ms-1 to nearly 20 ms-1. A self-adjusting platform was constructed to balance moves and to carry a portable Environmental Dust Monitor (EDM), anemometer and a GPS receiver. So, all parameters necessary for a vertical profile of dust fluxes could be measured. In the first flights the applied kite-based dust profiling system (KIDS) was examined according to general technical application problems. Firstly, the influence of divers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the flying condition and height-stability was tested.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in general have a higher influence than the optimal wind velocity, which ranged from 9 ms-1 to 17 ms-1. Secondly, uncertainties in the measured data were quantified and assessed. The uncertainties in wind velocity measurements due to motion 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 were not higher than 0.45% - 0.65% and 1.8% - 2.2% during the kite ascent. The outcome of the study illustrates the suitable application of KIDS for low-altitude measurements in remote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SSLAND Wind Erosion particular matter PM1 PM2.5 PM10 PM-Ratio
下载PDF
论离心分离理论中匀速运动处理的合理性
2
作者 郭震东 《大学物理》 2024年第4期61-64,共4页
离心技术是借助离心力将颗粒物质根据沉降系数的差异实现分离的实验技术,但离心分离理论中存在许多近似处理,例如:忽略科里奥利力;将颗粒物质的离心过程按照匀速运动处理.本文将根据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对颗粒物质在差速离心法和沉降速... 离心技术是借助离心力将颗粒物质根据沉降系数的差异实现分离的实验技术,但离心分离理论中存在许多近似处理,例如:忽略科里奥利力;将颗粒物质的离心过程按照匀速运动处理.本文将根据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对颗粒物质在差速离心法和沉降速率法中的离心过程进行严谨的动力学分析,并结合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关参数进行数值计算,着重对匀速运动处理的合理性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技术 颗粒物质 匀速运动 牛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颗粒悬浮物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国才 李德尚 +2 位作者 卢静 陈兆波 董双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50-352,共3页
对5个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颗粒悬浮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悬浮物总量波动在20.83~172.50mg·L-1之间,平均72.26±39.87mg·L-1,其中颗粒有机物占62%,颗粒无机物占38%.颗... 对5个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颗粒悬浮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悬浮物总量波动在20.83~172.50mg·L-1之间,平均72.26±39.87mg·L-1,其中颗粒有机物占62%,颗粒无机物占38%.颗粒有机物中,颗粒腐质与细菌占98%,浮游生物占2%(其中浮游植物为浮游动物生物量的4.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 围隔生态系 颗粒悬浮物
下载PDF
呼伦湖水体悬浮颗粒物中有机质的赋存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雯雯 郑丙辉 +3 位作者 郑朔方 陈俊伊 姜霞 王书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8-566,共9页
SPOM(suspended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悬浮颗粒物中的有机质)是地表水体中有机质的重要组分之一,在全球碳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连续提取法、δ13 C(碳稳定同位素)、三维荧光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技术对呼... SPOM(suspended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悬浮颗粒物中的有机质)是地表水体中有机质的重要组分之一,在全球碳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连续提取法、δ13 C(碳稳定同位素)、三维荧光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技术对呼伦湖夏季SPOM的含量、组分、荧光特性、污染来源及生物有效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SPOM(以碳质量计)在14.4~31.5 g kg之间,其中HM(提取残渣)为SPOM的主要组分,占SPOM总量的61.2%.②SPOM中WEOM(水提态有机质)含有类富里酸组分(C1)、类腐殖酸组分(C2)和类色氨酸组分(C3)3个荧光组分,类腐殖质组分(C1+C2)和类蛋白质组分(C3)对总荧光强度的贡献分别为70.4%和29.6%.③SPOM的C N〔总有机碳(TOC)浓度与总氮(TN)浓度的比值〕和δ13 C的值分别在7.53~15.2和-27.2‰~-26.1‰之间.利用C N和δ13 C端元混合模型计算陆源对SPOM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7.2%和68.9%,结果相近.④WEOM的HIX值在4.09~7.40之间,腐殖化程度较高,生物可利用性较差.研究显示,呼伦湖中SPOM以难降解的腐殖质组分为主,腐殖化程度较强,生物可利用性较低,但随着温度升高,预估自生源SPOM的贡献将增大,可能导致其生物可利用性升高,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悬浮颗粒物 有机质 荧光特性 来源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太湖流域水源地悬浮颗粒物中的PAH、OCP和PCB 被引量:12
5
作者 聂明华 杨毅 +4 位作者 刘敏 汪祖丞 晏彩霞 李勇 顾丽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47-1354,共8页
于2010年5月和9月分别对太湖流域水源地悬浮颗粒物(SPM)中的PAH、OCP和PCB的残留水平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PAH、OCP和PCB的含量分别为806.9-3815.3ng/g、10.04-50.86ng/g和2.20-5.06ng/g.与5月份相比,9月份的大部分采样... 于2010年5月和9月分别对太湖流域水源地悬浮颗粒物(SPM)中的PAH、OCP和PCB的残留水平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PAH、OCP和PCB的含量分别为806.9-3815.3ng/g、10.04-50.86ng/g和2.20-5.06ng/g.与5月份相比,9月份的大部分采样点三种污染物含量有所增加.PAH中HMW-PAHs的含量占优势,主要来源于石油类排放、石油及其精炼产品的不完全燃烧,少量来源于煤和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OCP中DDTs的含量占优势,研究区有新的HCHs和林丹输入,但DDTs没有新的输入.Aroclor检出率最高的为Aroclor1016与Aroclor1260,这可能与我国主要生产和使用的PCBs产品有关.相对于国内外其他地区监测结果和评价标准,研究区SPM所受PAH、OCP和PCB污染较轻,大部分地区均低于生态影响低值LEL,生态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有机氯农药 多氯联苯 悬浮颗粒物 饮用水源地 太湖流域
下载PDF
高分辨率卫星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少华 王桥 +3 位作者 游代安 王中挺 朱利 万华伟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共7页
高分辨率卫星在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促进我国环境遥感应用水平的提高,结合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特点,系统总结了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高分辨率雷达卫星和高光谱分辨率卫星在我国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最新... 高分辨率卫星在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促进我国环境遥感应用水平的提高,结合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特点,系统总结了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高分辨率雷达卫星和高光谱分辨率卫星在我国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最新应用情况;指出我国目前主要存在应用系统化和业务化程度较低等不足;未来研究的重点包括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的高精度处理技术、尺度效应和信息提取技术、高精度反演技术及地面真实性检验技术等方面。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系列卫星的陆续发射,将大大提升我国环境监测监管的定量化和精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 水质 气溶胶 颗粒物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对虾池塘网箱养殖罗非鱼期间水体悬浮颗粒物的动态及对罗非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粟丽 朱长波 +2 位作者 张汉华 李卓佳 余招龙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6-264,共9页
于2010年8-10月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鸡打港实验探讨了对虾-罗非鱼网箱混养池塘养殖期间水体中悬浮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的动态变化及POM含量对罗非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池塘总颗粒悬浮物量(TPM)为(83.... 于2010年8-10月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鸡打港实验探讨了对虾-罗非鱼网箱混养池塘养殖期间水体中悬浮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的动态变化及POM含量对罗非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池塘总颗粒悬浮物量(TPM)为(83.1±34.1)mg/L,变动于35.0~153.8 mg/L之间;颗粒无机物(PIM)含量为(34.3±11.8)mg/L,变化于19.0~54.0 mg/L之间,占总颗粒悬浮物的41.28%;浮游生物干重(PZ)波动在2.43~22.477 mg/L之间,平均值为(9.631±5.911)mg/L,其中浮游植物干重(DWP)为(8.987±5.983)mg/L,变动于2.298~22.105 mg/L之间,浮游动物干重(DWZ)为(0.645±0.607)mg/L,变动于0.018~2.724 mg/L之间;颗粒腐质与细菌量为(38.966±25.530)mg/L,变动于14.339~97.958 mg/L之间,占悬浮颗粒有机物的比例为81.77%。(2)407池网箱养殖吉丽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406、408池(P〈0.05)。3口池塘罗非鱼的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旨在为对虾-罗非鱼池塘网箱混养模式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悬浮颗粒物 颗粒有机物 增重率 池塘网箱
下载PDF
变性多孔淀粉吸附卷烟烟气气相物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玉 郭丽 +1 位作者 杜先锋 孙晓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30,共7页
以玉米多孔淀粉(PS)和交联磷酸玉米多孔淀粉(PPS)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解时间制得的玉米多孔淀粉和不同取代度交联磷酸玉米多孔淀粉对卷烟主流烟气气相物中HCN、NH3、巴豆醛的清除效果。借助于扫描电镜(SEM)和全自动气体吸附仪(ASAP)确... 以玉米多孔淀粉(PS)和交联磷酸玉米多孔淀粉(PPS)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解时间制得的玉米多孔淀粉和不同取代度交联磷酸玉米多孔淀粉对卷烟主流烟气气相物中HCN、NH3、巴豆醛的清除效果。借助于扫描电镜(SEM)和全自动气体吸附仪(ASAP)确定了多孔淀粉最佳吸附HCN、NH3、巴豆醛孔结构参数。通过连续流动法,离子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HCN、NH3、巴豆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水解反应时间4 h玉米多孔淀粉和交联磷酸玉米多孔淀粉(DS=0.092)对HCN、NH3、巴豆醛清除效果最好。玉米多孔淀粉对烟气中HCN、NH3、巴豆醛质量分数分别降低5.922%、24.278%和20.843%。交联磷酸玉米多孔淀粉对烟气中HCN、NH3、巴豆醛质量分数分别降低13.041%、35.925%、31.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多孔 淀粉 卷烟烟气 粒相物
下载PDF
我国空气颗粒物中烃类物质的来源解析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9
作者 彭林 白志鹏 朱坦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0-62,共3页
综述了利用奇偶优势指标、最高峰碳数指标以及色谱峰型特征来判识正构烷烃的来源和利用浓度比值法、化合物的轮廓图特征法、多元统计方法和化学质量平衡法判识多环芳烃的来源,并指出这些方法特点。
关键词 颗粒物 烃类物质 空气 正构烷烃 大气污染物 污染源 奇偶优势指标 最高峰碳数指标 色谱峰 峰型特征
下载PDF
NTP技术对柴油机颗粒物组分及热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雷利利 蔡忆昔 +2 位作者 王攀 韩文赫 张琳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4-147,共4页
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温度对低温等离子体(NTP)处理柴油机碳烟排放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了NTP处理后颗粒物样品中的可溶性有机成分(SOF)组分变化.结合热失重分析仪(TGA),分析了NTP对颗粒物样品组分及热重特性和碳... 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温度对低温等离子体(NTP)处理柴油机碳烟排放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了NTP处理后颗粒物样品中的可溶性有机成分(SOF)组分变化.结合热失重分析仪(TGA),分析了NTP对颗粒物样品组分及热重特性和碳烟起燃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烟排放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NTP处理后,碳烟排放降低较多;NTP处理前后,颗粒物样品中SOF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1.12%和24.36%.在25~1,000,℃温度内,NTP处理前后颗粒物样品的总失重率分别为95.63%和94.89%,同时NTP处理后颗粒物样品放热峰温度降低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物 低温等离子体 可溶性有机成分
下载PDF
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细颗粒物(PM2.5)净化效率测试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剑东 徐昭炜 +2 位作者 王志勇 侯银燕 王智超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64,共5页
基于空气净化产品检测经验和检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关于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PM2.5净化效率的测试方法。从测试用气溶胶的发生(气溶胶类型和气溶胶发生设备)、PM2.5净化效率测试台性能(风量稳定性、系统风速不均匀性、系统PM2.5浓度不... 基于空气净化产品检测经验和检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关于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PM2.5净化效率的测试方法。从测试用气溶胶的发生(气溶胶类型和气溶胶发生设备)、PM2.5净化效率测试台性能(风量稳定性、系统风速不均匀性、系统PM2.5浓度不均匀性、系统PM2.5浓度稳定性)和PM2.5测量仪器的选择等方面对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系统 空气过滤器 空气净化装置 细颗粒物(PM2.5) 净化效率
下载PDF
短期雾霾刺激对健康成年人鼻腔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羡慕 王奎吉 +2 位作者 王阳 王成硕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7-682,共6页
目的观察短期重度雾霾对健康成年受试者鼻部症状、功能和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23例居住于北京市中心的健康成年志愿者参与本项研究。分别于一次持续5 d的雾霾前后记录受试者的鼻部不适症状、检查其鼻功能、口鼻呼出一氧化氮(nitric... 目的观察短期重度雾霾对健康成年受试者鼻部症状、功能和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23例居住于北京市中心的健康成年志愿者参与本项研究。分别于一次持续5 d的雾霾前后记录受试者的鼻部不适症状、检查其鼻功能、口鼻呼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并收集鼻分泌物用于细胞因子浓度测定。结果在雾霾发生后的第二次访视中,受试者反映有不同程度的鼻部不适感,包括鼻堵、鼻痒、鼻干和鼻后滴漏等。鼻功能检查示鼻阻力由雾霾前的(0.18±0.01)Pa/(cm3·s)升高至雾霾后的(0.24±0.02)Pa/(cm3·s)(P=0.001);鼻腔容积由雾霾前的(15.06±052)cm3下降至雾霾后的(7.79±0.74)cm3(P=0.000);鼻腔最小截面积由雾霾前的(1.20±0.05)cm^2下降至雾霾后的(1.06±0.0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与雾霾发生前相比较,经鼻或经口呼出NO浓度均在雾霾发生后明显升高。雾霾后,鼻分泌物中的Th2型细胞因子eotaxin和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7[chemokine(C-C motif)ligand 7,CCL7]、以及促炎性反应因子IL-8浓度显著升高,而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以及免疫调节因子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浓度显著下降。结论短期雾霾刺激可使健康成年人的鼻腔分泌物炎性反应介质倾向于Th2型分化,而参与免疫调节、抑制细胞增生、促进细胞外基质形成和损伤修复的细胞因子表达下降。鼻黏膜局部炎性反应状态的失衡一方面可直接使鼻腔有效通气面积减少,引发鼻部症状,另一方面可使个体易受过敏原、病原体或其他理化刺激的影响,这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空气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 鼻腔炎性反应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燃煤电厂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路线选择 被引量:31
13
作者 孙雪丽 朱法华 +1 位作者 王圣 李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29-136,共8页
与SO_2和NO_x超低排放技术不同,颗粒物超低排放是多个处理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同时考虑一次除尘和二次除尘技术的适用性和有效性。随着燃煤电厂除尘技术和协同除尘新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目前我国燃煤电厂实现颗粒物... 与SO_2和NO_x超低排放技术不同,颗粒物超低排放是多个处理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同时考虑一次除尘和二次除尘技术的适用性和有效性。随着燃煤电厂除尘技术和协同除尘新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目前我国燃煤电厂实现颗粒物超低排放的技术路线出现多元化,在过去依赖湿式电除尘做为二次除尘技术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基础上,还出现了以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做为二次除尘和以超净电袋复合除尘为基础不依赖二次除尘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在分析一次除尘和二次除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效果与适用性等基础上,提出燃煤电厂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路线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超低排放 颗粒物 一次除尘 二次除尘 协同除尘
下载PDF
燃煤电厂细颗粒物控制技术集成应用及“近零排放”特性 被引量:35
14
作者 王树民 张翼 刘吉臻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56-1263,共8页
细颗粒物是燃煤电厂污染物控制的难点.三河电厂通过技术集成进行"近零排放"技术攻关,包括采用低低温静电除尘器以提高细颗粒物的除尘效率、利用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提高脱硫系统的协同除尘性能、通过湿式静电除尘器实现细颗粒... 细颗粒物是燃煤电厂污染物控制的难点.三河电厂通过技术集成进行"近零排放"技术攻关,包括采用低低温静电除尘器以提高细颗粒物的除尘效率、利用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提高脱硫系统的协同除尘性能、通过湿式静电除尘器实现细颗粒物的深度控制.结果表明:三河电厂通过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后,4台燃煤机组先后实现ρ(烟尘)、ρ(SO_2)和ρ(NO_x)分别低于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天然气燃气轮机组各自排放限值(5、35和50 mg/m^3).其中,1~3号机组排放ρ(烟尘)分别为5、3、2 mg/m^3,截至2016年3月15日,4号机组ρ(烟尘)连续265 d在1 mg/m3以下.采用低低温静电除尘技术后,4号机组除尘效率由99.86%升至99.89%,同时可凝结颗粒物前驱物SO_3的脱除效率从25.88%升至46.12%;3号机组采用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后,100%负荷下协同除尘效率从34.29%升至87.66%以上,全负荷运行下吸收塔出口ρ(烟尘)稳定在3 mg/m^3左右;1号、2号、4号机组在100%负荷下湿式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分别为77.87%、88.82%、83.60%,2号湿式静电除尘器对PM_(2.5)、PM_(10)和SO_3的脱除效率分别为98.37%、97.31%和4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近零排放” 细颗粒物控制 PM2.5 PM 10及SO3脱除 湿式静电除尘
下载PDF
北京市冬季部分住宅室内PM_(10)中化学元素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厚银 邵龙义 姚强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北京市部分住宅室内空气中PM10的化学元素成分,并探讨各元素的来源。方法2002年12月—2003年3月应用撞击式采样器在北京市4户吸烟和非吸烟室内采集PM10样品,使用质子诱导X射线荧光法(PIXE)和富集因子法分析Al、Si、P、S、Cl等1... 目的研究北京市部分住宅室内空气中PM10的化学元素成分,并探讨各元素的来源。方法2002年12月—2003年3月应用撞击式采样器在北京市4户吸烟和非吸烟室内采集PM10样品,使用质子诱导X射线荧光法(PIXE)和富集因子法分析Al、Si、P、S、Cl等19种元素的平均质量浓度及富集特征。结果吸烟室内空气中PM10的19种元素的总浓度明显高于非吸烟室内,特别是K、S的浓度是非吸烟室内的2~4倍。室内空气中PM10的元素质量浓度主要由Al、Si、S、K、Ca、Fe等6种元素贡献,其中,吸烟室内K和S占分析元素总量的71.50%,而在非吸烟室内Al、Si和Ca占57.06%。结论Al、Si、Ca、Ti、Fe等来自自然源,而S、Zn、Pb、Cr、Cu、As、Cl、P等来自人为源,如吸烟、燃煤、燃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室内 颗粒物 X射线荧光 富集因子
下载PDF
基于多旋翼无人机平台的大气PM2.5垂直结构观测技术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东生 彭仲仁 +2 位作者 李白 李小兵 修光利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9年第6期35-40,共6页
目的设计可用于大气边界层范围的大气污染观测平台。方法使用多旋翼无人机作为载体,集成多种大气污染物和气象要素的便携式检测设备,组建无人机观测平台。通过地面比对实验,保障所搭载的设备数据可靠,通过与大载荷系留气艇平台的垂直比... 目的设计可用于大气边界层范围的大气污染观测平台。方法使用多旋翼无人机作为载体,集成多种大气污染物和气象要素的便携式检测设备,组建无人机观测平台。通过地面比对实验,保障所搭载的设备数据可靠,通过与大载荷系留气艇平台的垂直比对实验验证平台集成后的数据可靠性。结果对于重点观测指标PM2.5而言,无人机和系留气艇所获取的垂直廓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各个航次的R2最低值为0.762,多数航次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4以上。在2017年12月18日的案例中,无人机的观测数据表明,早上的大气垂直结构呈现了明显分层,0~200m高度较为稳定的大气层结阻碍了污染物向上扩散,导致了近地面PM2.580μg/m^3的较高浓度,而下午的观测数据有助于解释污染消散。结论文中搭建的多旋翼无人机平台可以用于0~1000m范围内的边界层观测,尽管个别航次数据和系留气艇平台仍存在差异,但现有观测结果已表明,该平台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污染事件的发生和消散,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无人机 垂直廓线 大气边界层 PM2.5 细颗粒物 垂直观测 环境监测
下载PDF
空气污染物PM2.5含量与某城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主要疾病指标阳性检出病例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春芳 林勇 +2 位作者 乐建培 孙倩昀 汪月娥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8期929-933,942,共6页
目的探讨空气污染物PM2.5与上海市所研究区县入院病人主要的呼吸系统检验指标(CYFRA21-1、NSE)、心血管疾病检验指标(CK-MB、LDH)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检出阳性病例数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某区中心医院全... 目的探讨空气污染物PM2.5与上海市所研究区县入院病人主要的呼吸系统检验指标(CYFRA21-1、NSE)、心血管疾病检验指标(CK-MB、LDH)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检出阳性病例数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某区中心医院全年住院患者呼吸系统(CYFRA21-1、NSE)、心血管疾病(CK-MB、LDH)以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将研究时间范围内的总的检测病例数以及高于正常值的阳性检测病例数(阳性检出率)按照不同季度统计出来;同时收集全年PM2.5浓度值。根据单因素相关回归模型和泊松回归(Poisson)模型的统计学方法分析空气主要污染物PM2.5浓度与检验科五个检测指标阳性检测结果的相关关系。结果评价2015年1月到12月上海全市以及某城区PM2.5月平均浓度变化,污染严重时间主要是在1、2、11和12月份,他们的平均浓度分别为为84μg/m^3,65μg/m^3,59μg/m^3和81μg/m^3。同时,全年空气污染指数(AQI)为中、重度污染的日期和相应的PM2.5日平均浓度值重度污染有7天,中度污染有9天。PM2.5月平均浓度值与呼吸系统两个主要检测指标CYFAR21-1呈负相关,与NSE无相关性。PM2.5对心血管疾病检测指标CKMB和LDH阳性检出病例有相关性,PM2.5可以引起CK-MB和LDH阳性病例数的增高7%到8%。CRP蛋白的阳性检测病例数与PM2.5的浓度呈现正相关性,其阳性检测病例数在第一和第四季度明显增高。结论利用Poisson回归模型,PM2.5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检验指标的阳性检测率,以CRP和心血管检验指标CKMB和LDH样本病例数增高更为明显。该研究通过检验科数据库资源挖掘,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阳性检出例数 CYFRA21-1 NSE CK-MB LDH CRP
下载PDF
三峡库区蓄水175m对汉丰湖不同生物类群δ^(13)C、δ^(15)N值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斌 徐丹丹 +3 位作者 王志坚 岳兴建 齐泽民 张耀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26-1432,共7页
于2010年蓄水前(7月)和蓄水后(12月)应用稳定碳、氮同位素方法对汉丰湖食物网中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δ13C、δ15N值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汉丰湖初级生产者颗粒有机物(POM)、固着藻类和水生植物δ13C、δ15N值分别为-28.45‰-... 于2010年蓄水前(7月)和蓄水后(12月)应用稳定碳、氮同位素方法对汉丰湖食物网中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δ13C、δ15N值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汉丰湖初级生产者颗粒有机物(POM)、固着藻类和水生植物δ13C、δ15N值分别为-28.45‰--24.78‰、3.72‰-5.76‰,-25.81‰--21.22‰、3.23‰-4.81‰,-27.99‰--23.74‰、8.06‰-12.48‰.从蓄水前到蓄水后初级生产者(POM、固着藻类、水生植物)δ13C、δ15N(除水生植物)值均呈现贫乏趋势;消费者δ15N值变化规律与初级生产者一致,但其δ13C值无明显变化;汉丰湖鱼类食物网营养级长度均为3级,消费者中杂食性鱼类居多其碳源主要来源于固着藻类.新形成的汉丰湖水生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食物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δ15N POM 汉丰湖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含碳成型纸降低卷烟烟气有害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谢兰英 刘琪 +1 位作者 刘斌 刘波 《纸和造纸》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0,共3页
研究一种新型含碳成型纸对降低卷烟烟气有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两种不同牌号卷烟,使用含碳成型纸可明显降低卷烟烟气总粒相物含量、焦油含量、CO含量,卷烟烟气的烟碱含量亦有所下降。同时该成型纸与醋酸纤维丝束卷制工艺简单,烟支... 研究一种新型含碳成型纸对降低卷烟烟气有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两种不同牌号卷烟,使用含碳成型纸可明显降低卷烟烟气总粒相物含量、焦油含量、CO含量,卷烟烟气的烟碱含量亦有所下降。同时该成型纸与醋酸纤维丝束卷制工艺简单,烟支改装不污染机器,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碳成型纸 总粒相物 焦油 CO 烟碱
下载PDF
基于两种细胞的卷烟烟气体外免疫毒性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俊伟 杨陟华 +5 位作者 李翔 谢复炜 潘秀颉 朱茂祥 刘惠民 谢剑平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1-56,共6页
为评价卷烟烟气总粒相物(TPM)的体外免疫毒性,选择小鼠淋巴瘤细胞(EL-4细胞)和小鼠巨噬细胞(Ana-1细胞)两种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肯塔基3R4F参比卷烟烟气TPM染毒后细胞的存活率,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细胞上清液中20种细胞因子(FG... 为评价卷烟烟气总粒相物(TPM)的体外免疫毒性,选择小鼠淋巴瘤细胞(EL-4细胞)和小鼠巨噬细胞(Ana-1细胞)两种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肯塔基3R4F参比卷烟烟气TPM染毒后细胞的存活率,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细胞上清液中20种细胞因子(FGF-basic、GM-CSF、IFN-γ、IL-1α、IL-1β、IL-2、IL-4、IL-5、IL-6、IL-10、IL-12、IL-13、IL-17、KC、IP-10、MCP-1、MIP-1α、VEGF、MIG、TNF-α)的分泌量。结果表明:两种细胞经烟气TPM染毒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EL-4细胞中GM-CSF、IL-10和VEGF的分泌量均下调;Ana-1细胞中MCP-1、MIP-1α和TNF-α的分泌量均上调;两种细胞中其余17种细胞因子的分泌量无明显变化。不同类型/来源的细胞对烟气的毒性效应有不同的反应,因此采用两种细胞有助于更好地评价卷烟烟气的体外免疫毒性。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高通量等特点,适用于卷烟烟气体外免疫毒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inex液相芯片 卷烟烟气 总粒相物 EL-4细胞 Ana-1细胞 体外免疫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