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ing Head Patch Pattern as a Reliable Biometric Character for Noninvasive Individual Recognition of an Endangered Pitviper 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 被引量:1
1
作者 Daode YANG Sikan CHEN +1 位作者 Yuanhui CHEN Yuying YAN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2013年第2期134-139,共6页
Mangshan pitviper, 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 (formerly Zhaoermia mangshanensis) is endemic to China. Unfortunately, due to the decreasing size of its wild populations, this snake has been listed as critically enda... Mangshan pitviper, 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 (formerly Zhaoermia mangshanensis) is endemic to China. Unfortunately, due to the decreasing size of its wild populations, this snake has been listed as critically endangered. Re- search carried out on the Mangshan pitviper's population ecology and captive reproduction has revealed that the unique head patch patterns of different individuals may potentially be used as a noninvasive recognition biometric character. We collected head patch pattern images of 40 individuals of P. mangshanensis between 1994 and 2011. By comparing each pitviper's head patch pattern, we found that the head patch pattern of individual snakes was different and unique. Additionally, we observed and recorded the head patch pattern characters of four adults and five juveniles before and af- ter ecdysis. Our findings confirmed that head patch patterns of Mangshan pitvipers are unique and stable, remaining un- changed after ecdysis. Thus, individuals can be quickly identified by examining the head patch pattern within a specific recognition area on the head. This method may be useful for noninvasive individual recognition in many other species that display color patch pattern variations, especially in studies of endangered species where the use of invasive marking techniques is undesir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endangered snake head patch pattern Mangshan pitviper noninvasive individualrecognition image analysis natural markings
下载PDF
Infiltration pattern beneath shrub canopy and interspace grass patches in typical steppe ecosystems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Si-yi LI Xiao-yan +1 位作者 PENG Hai-ying ZHANG Zhi-hua 《地球环境学报》 2012年第6期1117-1125,共9页
Water is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 for controlling die vegetation pattern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Using a dye-tracing experiment,we analyzed the infiltration pattern beneath shrub canopy and interspace grass patch... Water is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 for controlling die vegetation pattern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Using a dye-tracing experiment,we analyzed the infiltration pattern beneath shrub canopy and interspace grass patches in typical steppe ecosystems.The dye coverage,uniform infiltration depth,maximum infiltration depth,total stained area and heterogeneous infiltration stained area were measured by two indices,the maximum infiltration depth index(MIDI)and heterogeneous infiltration index(HII),which were calculated by processing dye-stained photos.The MIDI and HII of soil under shrubs were 1.41±0.14 and 0.29±0.068,respectively,and larger than those of grass soil,1.26±0.14 and0.20±0.076.Using the MIDI,HII,field soil moisture and rainfall data,the infiltration depth and heterogeneous infiltration amount for 26 nature rainfall events were calculated.The results imply that water can infiltrate to a deeper layer beneath shrub canopy than beneath grass patches and that more water infiltration occurs beneath shrub canopy than beneath grass patches.These results are of prime importance for arid and semiarid ecosystems with a limited water supply due to high evaporation and low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iltration pattern dye-tracing SHRUB grass patches typical steppe ecosystems
下载PDF
基于Patch Analyst的北京城市公园景观格局指数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谢军飞 李炜民 +3 位作者 李延明 郭佳 李薇 卜燕华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4-16,19,共4页
为了解2003年北京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的构成和特征,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选取了景观破碎度、最近邻点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指数与格网分析等方法,通过Patch Analyst软件对北京城八区内的公园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城八区内的公园... 为了解2003年北京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的构成和特征,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选取了景观破碎度、最近邻点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指数与格网分析等方法,通过Patch Analyst软件对北京城八区内的公园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城八区内的公园总面积较大,达到了4 380 hm2,最近邻点指数R为1.97,斑块总体趋于均匀分布,整体景观破碎度为2.65,东城区斑块的边界形状较为复杂。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西南区域公园数量和面积都较少,应适当加强其区域公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 景观格局 patchAnalyst 北京
下载PDF
边射波束和锥状波束可重构的微带贴片天线
4
作者 朱丽婷 郭欣 吴文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边射波束和锥状波束可重构的新型微带贴片天线,该天线在锥状波束模式下具有圆度较好、锥角可设计的优点。首先,在贴片的中间引入一排短路孔,当短路孔两侧的探针反相馈电时,贴片上两侧电流同向,辐射边射波束;而当两个探针... 本文提出了一种边射波束和锥状波束可重构的新型微带贴片天线,该天线在锥状波束模式下具有圆度较好、锥角可设计的优点。首先,在贴片的中间引入一排短路孔,当短路孔两侧的探针反相馈电时,贴片上两侧电流同向,辐射边射波束;而当两个探针同相馈电时,贴片上两侧电流反向,辐射锥状波束。接着,对短路排孔与贴片边缘之间的间距进行了优化设计,调整电流分布,从而改善锥状波束在方位面上的圆度。最后,在贴片的对角线上额外引入了四个短路孔,通过控制其位置和大小来调节固定频率下贴片的尺寸,从而设计出不同锥角的锥状波束。通过全波仿真,设计了三个边射波束和锥状波束可切换的贴片,锥状波束的锥角分别为55°、50°和45°,均具有较好的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贴片天线 方向图可重构 锥状波束 边射波束
下载PDF
植被格局对砒砂岩坡地降雨侵蚀的影响
5
作者 王婧 李龙 +3 位作者 张鹏 张尚轩 朱志卓 弥宏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34-3947,共14页
为进一步研究砒砂岩区不同雨型下植被格局对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基于野外径流小区原位观测试验与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坡面的植被斑块格局指数与产流产沙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明植被格局对砒砂岩坡地降雨侵蚀的影... 为进一步研究砒砂岩区不同雨型下植被格局对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基于野外径流小区原位观测试验与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坡面的植被斑块格局指数与产流产沙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明植被格局对砒砂岩坡地降雨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地区降雨可划分为3类,根据各植被坡面产流产沙能力,得出降雨侵蚀力表现为:雨型II(长历时、大雨量、大雨强)>雨型III(短历时、小雨量、中雨强)>雨型I(中历时、中雨量、小雨强)。降雨量和最大30min雨强与产流产沙量呈显著或极显著关系,相关系数0.695以上,是预测该区域水土流失的主要降雨因子。(2)各坡面水土保持能力与降雨类型有关,不同雨型下3种植被坡面减流减沙率分别达0.42%、20.8%以上,不同植被格局坡面减沙效益优于减流效益,3种植被坡面的减流能力为:雨型I>雨型III>雨型II。(3)3种植被坡面的径流泥沙模数由小到大依次为:均匀分布<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对比区域多年平均径流泥沙模数,3种植被坡面能够减少侵蚀达21.33%以上。(4)景观形状指数和分离度指数是影响坡面产流产沙的主要格局因子,相关系数分别达0.884和0.825以上。产流、产沙量与坡面植被斑块分离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景观形状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坡面产流量(Y_1)与斑块分离度(SPLIT)和景观形状指数(LSI)的关系式为Y_1=8.247SPLIT-6.605LSI+38.928,R~2=0.905。以上结果表明植被斑块间的分离度越小,形状越复杂,坡面阻力增大,抗侵蚀能力越强。研究成果可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斑块格局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区 植被斑块 格局指数 产流产沙
下载PDF
2020年中国1 km格网耕地破碎度数据集
6
作者 张定祥 王荣彬 张嘉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耕地破碎度是对耕地破碎化的定量描述,破碎化不仅会影响耕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不利于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及粮食生产的规模效应。本文利用2020年度变更调查栅格数据,使用公里格网耕地破碎度计算软件,通过斑块密度指数、分离... 耕地破碎度是对耕地破碎化的定量描述,破碎化不仅会影响耕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不利于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及粮食生产的规模效应。本文利用2020年度变更调查栅格数据,使用公里格网耕地破碎度计算软件,通过斑块密度指数、分离度指数及景观耕地类型分离度指数等3种景观指标格网空间计算,得到2020年中国1 km格网耕地破碎度数据集。在耕地图斑读取、公里格网破碎度计算、对比验证等数据处理阶段均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检查和质量控制,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本数据集可用于耕地资源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度 耕地 景观格局 斑块密度 中国
下载PDF
基于“斑块-廊道-基质”和“源-流-汇”范式景观格局分析的景观生态学工具箱原理与应用
7
作者 冯青郁 凡会会 +5 位作者 杨磊 陈利顶 黄勇 李博永 范茵琳 杨能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78-4686,共9页
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是评价其对生态过程影响的先决条件,也是生态系统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当前的景观格局分析软件都仅提供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景观分析范式的格局指数计算,不包含基于“源-流-汇”的范式的指数计算。这不仅无法适... 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是评价其对生态过程影响的先决条件,也是生态系统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当前的景观格局分析软件都仅提供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景观分析范式的格局指数计算,不包含基于“源-流-汇”的范式的指数计算。这不仅无法适应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也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对计算场景和速率的需求。针对该问题,在研发基于“源-流-汇”的范式的指数算法的基础上,开发了景观生态学工具箱(Landscape Ecology Toolbox,LET)。不仅同时提供基于两种分析范式下的景观格局指数计算,也提供了图形用户界面和命令行两种运行方式。在对LET主要功能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将LET同现有景观分析软件在操作逻辑、景观指数计算范围、特色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最后对软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工具箱 景观格局指数 “源-流-汇”范式 “斑块-廊道-基质”范式
下载PDF
中远程一体化车载雷达线阵天线的设计
8
作者 刘佳仔 张丹 杨浩然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03,408,共6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宽带近接耦合毫米波微带阵列天线,并将其作为77~81 GHz中远程汽车雷达的专用天线。该天线阵列由微带线及一系列矩形和多边形辐射单元组成。辐射单元在微带线两侧呈周期性分布,间隔约为引导波长的1/2。为增强激励耦...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宽带近接耦合毫米波微带阵列天线,并将其作为77~81 GHz中远程汽车雷达的专用天线。该天线阵列由微带线及一系列矩形和多边形辐射单元组成。辐射单元在微带线两侧呈周期性分布,间隔约为引导波长的1/2。为增强激励耦合引入了矩形和多边形辐射单元,在拓宽阻抗带宽的同时,抑制了带外频率。不同辐射单元和矩形反射槽相匹配,达到波束赋形的效果,实现了平肩膀辐射方向图。通过调整辐射单元与微带线的间隔,控制辐射单元的归一化电阻。在工作频率为77~81 GHz时,阵列天线的增益超过14 dBi,阻抗带宽达到7.47%(76.5~82.4 GHz)。对实物样本进行加工及性能检测,测试表明,仿真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7 GHz车载雷达 中程雷达(MRR) 远程雷达(LRR) 线性串联馈电贴片阵列 邻近耦合 成形辐射图
下载PDF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ing patch antennas with capacitive feed patch
9
作者 Kyuhoon Lee Eunhyuk Kwak Boogyoun Kim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2013年第1期43-46,共4页
Ring patch antenna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ally small size as decreasing the width of the conducting portion compared to those of conventional patch antennas.In the ring patch antenna,using capacitive fee... Ring patch antenna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ally small size as decreasing the width of the conducting portion compared to those of conventional patch antennas.In the ring patch antenna,using capacitive feed method is suitable for impedance matching.The effect of the size of the feed patch on the input impedance of the square ring patch antennas are analyzed and radiation patterns of the square ring patch antennas are compared to that of a square conventional patch antenna by the simulated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ng patch antenna capacitive feed method impedance matching radiation pattern cross polarization level
下载PDF
高原鼢鼠鼠丘斑块空间分布格局及对植物群落特征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克池 郝媛媛 +5 位作者 董瑞 蔡新成 叶国辉 马义杰 赵希存 花立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53-1860,共8页
为探究高原鼢鼠不同干扰强度下鼠丘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对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选取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高原鼢鼠典型分布区,根据鼠丘面积占比表征鼢鼠干扰梯度,人工调查各干扰区鼠丘斑块特征和植物群落特征,解译无人机图像得... 为探究高原鼢鼠不同干扰强度下鼠丘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对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选取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高原鼢鼠典型分布区,根据鼠丘面积占比表征鼢鼠干扰梯度,人工调查各干扰区鼠丘斑块特征和植物群落特征,解译无人机图像得到鼠丘斑块空间格局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全子集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鼠丘斑块平均半径、高度、体积、面积、边缘长度、数量和植物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鼠丘斑块欧氏邻近距离和地下生物量随干扰强度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但鼠丘斑块形状和聚集指数随干扰强度增加而不变;相关性分析表明鼠丘面积与斑块欧氏邻近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鼠丘平均高度、斑块边缘长度、斑块形状和斑块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表明,鼠丘斑块面积和聚集属性指示了鼠丘空间格局变化,并解释了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地下生物量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高寒草甸 鼠丘斑块 空间格局指数 植物群落特征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云雾山长期封育草地灌丛化空间分布格局
11
作者 张译文 常小峰 张玉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02-3808,共7页
我国北方草地普遍发生的灌丛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可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灌丛斑块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深入理解灌丛化的生态过程和识别草地生态系统的状态变化。本研究采用野外样方法和坐标定位法实地调查分析黄土高原... 我国北方草地普遍发生的灌丛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可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灌丛斑块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深入理解灌丛化的生态过程和识别草地生态系统的状态变化。本研究采用野外样方法和坐标定位法实地调查分析黄土高原长期封育草地灌丛斑块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白莲蒿和短脚锦鸡儿灌丛斑块覆盖度分别为20.3%~61.7%和7.4%~35.8%,灌丛生物量分别是草本生物量的3.1和4.3倍。白莲蒿和短脚锦鸡儿灌丛斑块呈右偏尾分布,灌丛斑块面积和概率在对数尺度上呈现线性关系,灌丛斑块大小分布符合幂律。92.0%的白莲蒿灌丛斑块和87.4%的短脚锦鸡儿灌丛斑块将会增大;8.0%的白莲蒿灌丛斑块和12.6%的短脚锦鸡儿灌丛斑块将会破碎。研究表明,黄土高原长期封育草地发生了灌丛化,处于生态系统状态转变的敏感期。在持续封育恢复下灌丛斑块将会继续扩张,草地灌丛化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化 斑块 空间分布格局 幂律 封育草地
下载PDF
山地乔灌木斑块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12
作者 田蕾 周璐 +1 位作者 孙佳瑞 宗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320-10333,共14页
探索山地乔灌木斑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多样性与海拔的关系,对于揭示区域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实施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第三次林业普查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横断山脉北段一二级阶梯过... 探索山地乔灌木斑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多样性与海拔的关系,对于揭示区域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实施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第三次林业普查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横断山脉北段一二级阶梯过渡带乔灌木斑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过渡带的乔灌木总计37科72属103种,乔木(56种)略多于灌木(47种),乡土物种占比99.03%,中国特有物种占比22.33%。过渡带中的优势树种为:冷杉、云杉、高山松、高山栎、矮桦和落叶松;优势灌木为:高山杜鹃、灌状高山栎、杯腺柳、杜鹃、忍冬和野蔷薇。②水平格局显示,灌木斑块总面积约为乔木斑块的1.24倍,优势地位明显,但破碎化程度高于乔木。灌木斑块集中连片分布于过渡带的北部、中部和西部。乔木斑块则沿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等流域呈现带状分布。海拔梯度显示,在过渡带的低海拔、高海拔和极高海拔区域,灌木斑块所占面积均高于乔木斑块,但在中海拔区域乔木斑块所占面积约为灌木斑块面积的1.80倍。③多样性分析显示,过渡带的乔灌木多样性较好,且乔木的多样性优于灌木。其东部区域的乔灌木多样性最好,其中,泸定和九龙县的乔木多样性最优,泸定和丹巴灌木多样性最优。随海拔梯度的增加,乔灌木的丰富度(PR,Patch Richness)值呈单峰趋势,乔灌木的Shannon′s多样性指数(SHDI,Shannon′s Diversity Index)和Shannon′s均匀度指数(SHEI,Shannon′s Evenness Index)值虽呈双峰模式,但三者在中海拔区域的值均为最大,多样性变化趋势符合“中间高度膨胀”类型。仅有灌木的SHEI值及乔灌木总的SHEI值与海拔的增长存在显著负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乔灌木斑块 空间分布格局 物种多样性 海拔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方法的北京市六环内城市林木树冠覆盖斑块动态特征
13
作者 仇宽彪 李晓婷 +1 位作者 成军锋 贾宝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0,共10页
【目的】明晰北京市城区城市林木树冠覆盖(urban tree canopy,UTC)斑块总体形态特点,揭示城市化进程中UTC斑块形态特征变化的时、空演化特征,以期为今后城区的城市森林建设和现有城市林木保护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六环内为... 【目的】明晰北京市城区城市林木树冠覆盖(urban tree canopy,UTC)斑块总体形态特点,揭示城市化进程中UTC斑块形态特征变化的时、空演化特征,以期为今后城区的城市森林建设和现有城市林木保护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六环内为研究区,基于2002、2013和2019年3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UTC斑块,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分析近20年来北京城区UTC斑块形态特征组成状况,并结合转移矩阵与相对贡献度等方法指标,识别北京市城区UTC形态特征的主要转换类型及其空间分异特点。【结果】2002—2019年间,北京城区UTC从2002年的387.93 km^(2)增加到2019年的771.14 km^(2)。其中,2002—2013年间,北京市城区UTC增幅达282.92 km^(2),显著高于2013—2019年间的97.39 km^(2)。3期UTC斑块的形态特征组成却较为一致,孤岛、核心区与桥接区是UTC斑块主要的形态特征,三者总和均占各期UTC总面积的80%以上;而UTC的边缘、环道区、分支以及孔隙则是次要的形态特征。从时间变化来看,在2002—2013年和2013—2019年2个时段,UTC孤岛与其他地类之间的转换均为UTC变化的主要类型,其面积分别在UTC转换总面积中占30%和25%。但同时,两个时段内UTC形态特征转换仍存在一定差异。在2002—2013年间,与UTC核心区相关的转换类型面积占比较大,在同期UTC转换总面积中占比达23.12%;而在2013—2019年间,与UTC桥接区相关的转换类型面积占比则较大,在同期UTC转换总面积中占比达35.22%。相较于前一时段UTC核心区的动态变化较为明显,在后一时段北京市城区UTC形态特征转换则更多地表现为与桥接区相关的变化。从空间变化来看,北京市4环内区域主要以UTC孤岛变化为主要的转换类型,而四环外则以UTC核心区与桥接区变化为主。【结论】近20年来,北京市城区林木树冠覆盖大幅提升,城市绿化工程取得巨大成效,UTC孤岛、核心区和桥接区是北京市六环内UTC斑块的主要形态特征。随着城市发展,UTC斑块的形态特征主要转换类型逐渐从以核心区相关的转换变为与桥接区相关的转换。UTC斑块形态特征转换呈现城乡梯度分布特征,从市中心向外,UTC斑块形态特征的主要转换类型从与孤岛相关的转换变为与桥接区和核心区相关的转换。今后,城市森林建设需侧重于维持和提升城市森林斑块之间的连接度,并强化市中心残留林木斑块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林木树冠覆盖斑块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时空动态 北京
下载PDF
广州城市绿地留鸟嵌套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袁倩敏 邓卓迪 +2 位作者 梁健超 胡慧建 丁志锋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0,共7页
城市景观特征对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是当前城市生态学值得关注的主题,对其的研究可为城市建设与鸟类保护的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探讨鸟类群落组成在不同城市景观特征下的变化规律,于2017—2019年对广州市20个城市绿地斑块进行鸟类调... 城市景观特征对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是当前城市生态学值得关注的主题,对其的研究可为城市建设与鸟类保护的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探讨鸟类群落组成在不同城市景观特征下的变化规律,于2017—2019年对广州市20个城市绿地斑块进行鸟类调查,分析鸟类嵌套格局及其影响因素。1)共记录鸟类18目50科139种,每个绿地斑块记录鸟类22~53种,其中留鸟最多,为75种,占53.96%。2)利用可处理物种多度信息矩阵的WNODF进行嵌套格局分析,发现绿地斑块中留鸟群落表现出显著的反嵌套结构。3)留鸟群落在绿地斑块中的分布是非随机的,被动取样假说不是该区域鸟类嵌套格局的原因,选择性灭绝、生境嵌套和人为干扰可能对该区域鸟类反嵌套格局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绿地斑块 嵌套格局 景观特征
下载PDF
基于GIS的永泰县森林景观格局特征研究
15
作者 梁晖 《福建林业》 2023年第4期21-25,共5页
基于永泰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选取景观指数分析研究永泰县森林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林地景观面积为184433.02 hm^(2),占总面积的82.72%,其中乔木林地在林地... 基于永泰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选取景观指数分析研究永泰县森林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林地景观面积为184433.02 hm^(2),占总面积的82.72%,其中乔木林地在林地景观类型中占明显优势,占林地景观面积的84.27%。②乔木景观平均斑块面积最大,破碎度最小;竹林地和宜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小,破碎度最大;乔木林地和竹林地斑块形状复杂,迹地的斑块形状简单;各类林地景观的聚集度高,均在90%以上。③研究区多由大的景观斑块构成,林地景观破碎程度较高,多样性较高,但林地景观分布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森林资源 景观指数 斑块 GIS
下载PDF
川西丘陵区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41
16
作者 张世熔 龚国淑 +2 位作者 邓良基 李廷轩 夏建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80-386,共7页
采用分形维数、平均斑块面积、形状指数和伸张度分析了川西不同丘陵地貌区灌溉水田、一般旱地、果园、有林地和农村居民点斑块的空间格局特征 ,并用分形维数、平均斑块面积和 Shannon- Weiner指数 3种方法研究了浅丘、中丘和高丘的综合... 采用分形维数、平均斑块面积、形状指数和伸张度分析了川西不同丘陵地貌区灌溉水田、一般旱地、果园、有林地和农村居民点斑块的空间格局特征 ,并用分形维数、平均斑块面积和 Shannon- Weiner指数 3种方法研究了浅丘、中丘和高丘的综合景观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景观斑块在同一丘陵区内的格局特征不同 ,同一景观斑块在 3种丘陵区的格局也有差异。浅丘、中丘和高丘的综合景观格局特点是随着地势起伏的增加、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强度的减弱 ,分形维数增加 ,从 1 .1 865到 1 .31 2 3;斑块平均面积则依次变小 ,从 2 .2 2 0 4 hm2 减少到 1 .2 4 0 3hm2 。 3种丘陵区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分别为 1 .71 99、1 .980 2和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丘陵区 景观 空间格局分析 斑块 分形维数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浙江安吉山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蒋文伟 姜志林 +2 位作者 刘安兴 俞益武 王云珠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0-153,共4页
森林景观空间结构分析 ,是认识森林景观结构、功能动态的重要途径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选取斑块面积、斑块分维数、斑块面积变异系数及标准差、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指标 ,分析了安吉山区森林景观的空间分... 森林景观空间结构分析 ,是认识森林景观结构、功能动态的重要途径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选取斑块面积、斑块分维数、斑块面积变异系数及标准差、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指标 ,分析了安吉山区森林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 .从 1 985年至 1 999年显示森林斑块面积变异系数及标准差从 1 .487、 2 .373到 1 .70 0、 3.844,呈明显增大趋势 ;森林景观形状指数从 83.69到 91 .5 ,呈增大趋势 ;景观优势度从 0 .868到 0 .80 7,呈减弱趋势 ;森林景观破碎度从 9.1 5 %到 8.32 % ,呈降低趋势 .反映出由于生态公益林面积的逐年增加 ,林种结构比例的适度调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斑块 空间格局 森林景观 浙江 安吉山区 动态分析
下载PDF
荒漠绿洲边缘区泡泡刺种群对风沙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秋艳 赵文智1 +1 位作者 李启森 常学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484-2491,共8页
研究了位于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外缘 (荒漠与绿洲过渡带 )戈壁与沙漠两种生境下泡泡刺种群对风沙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 ,因风沙干扰的响应 ,泡泡刺种群以斑块状格局形式存在 ;独立灌丛沙堆的形成途径主要有 4种 :种子发育、根蘖繁殖、较大... 研究了位于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外缘 (荒漠与绿洲过渡带 )戈壁与沙漠两种生境下泡泡刺种群对风沙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 ,因风沙干扰的响应 ,泡泡刺种群以斑块状格局形式存在 ;独立灌丛沙堆的形成途径主要有 4种 :种子发育、根蘖繁殖、较大的沙堆退化 (生境破碎化 )和邻近沙堆的兼并。水分条件是泡泡刺种群生长的重要制约因素 ,长期对有限的水分资源竞争 ,使其大小和空间分布都形成了明显的特征。绿洲与戈壁交错带 (类似戈壁生境 )样地的泡泡刺种群的沙埋深度、种群高度、种群盖度、种群大小、生物量都小于绿洲与沙漠交错带 (类似沙漠生境 )样地的泡泡刺种群的相应的种群特征变量 ,而绿洲与戈壁交错带样地的泡泡刺种群密度却大于绿洲与沙漠交错带样地的相应的种群特征变量。绿洲与戈壁交错带样地的泡泡刺种群密度为33.3株 / m2 ,而绿洲与沙漠交错带样地的泡泡刺种群密度为 2 5 .4株 / m2 。两样地泡泡刺种群的沙埋深度、种群高度、盖度、密度及大小存在着显著差异 ,只有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两样地中泡泡刺的沙埋深度对泡泡刺种群特征的影响明显 ,无论戈壁还是沙漠生境 ,沙埋深度与种群高度、种群大小、种群生物量明显正相关。适度沙埋可以促进泡泡刺种群的生长 ,但当沙埋深度超过10 0 cm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 泡泡刺 斑块格局 沙埋深度 种群特征
下载PDF
高寒退化草地甘肃臭草种群分布格局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被引量:30
19
作者 赵成章 高福元 +2 位作者 石福习 任珩 盛亚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688-6695,共8页
植物种群对土壤水分响应的异质性是其格局形成和演变的环境基础。在石羊河上游的高寒草地,运用点格局分析法和群落调查法,研究了甘肃臭草单一优势种群斑块发育过程中的种群小尺度点格局和土壤水分特征。在4个发育阶段甘肃臭草种群的空... 植物种群对土壤水分响应的异质性是其格局形成和演变的环境基础。在石羊河上游的高寒草地,运用点格局分析法和群落调查法,研究了甘肃臭草单一优势种群斑块发育过程中的种群小尺度点格局和土壤水分特征。在4个发育阶段甘肃臭草种群的空间格局由聚集分布过渡为随即分布,土壤水分均呈现出从斑块中心向边缘增大的趋势;在斑块形成、扩散、稳定阶段,甘肃臭草斑块以类似"同心圆"的方式向周围土壤水分高的空间扩散,斑块半径由0.5m扩大至1.5m,种群的高度、密度、盖度由斑块中心向边缘递减;在衰退阶段斑块中心出现裸斑,种群的高度、密度、盖度以类似"同心圆"方式从中心向边缘逐层递增。在甘肃臭草斑块消长过程中,种群的分布格局和主要生物学特征与土壤水分之间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臭草 斑块 点格局 土壤水分 石羊河上游
下载PDF
黄河源区沙化草地区域景观特征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辉 袁宏波 +1 位作者 徐向宏 刘淑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65-1670,共6页
以黄河源区玛曲县沙化草地为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斑块密度、分离度)、形状指数(伸长指数、分维数)3类指标,分析了黄河源区沙化草地不同景观类... 以黄河源区玛曲县沙化草地为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斑块密度、分离度)、形状指数(伸长指数、分维数)3类指标,分析了黄河源区沙化草地不同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及景观格局现状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整体景观结构简单,局部变化复杂,自然景观仍是景观变化的主体,景观结构受草地、湿地、灌木林地等少数自然景观类型控制.区域景观斑块呈条带状分布,各景观条带差异较大,从河流阶地带到低山草地带到高山草甸带,景观斑块类型减少,景观多样性减小,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弱,景观结构呈简单化趋势.沙化景观尤其是流动沙地对景观结构的影响较大,在区域景观异质性增强及破碎化加剧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潜在沙化土地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景观的构成及变化;人工景观比沙化景观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小,但其潜在变化空间较大.人工景观和沙化景观将是未来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的共同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草地 斑块 空间格局 GIS 景观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