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ght-heart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reveals missed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a postpartum woman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A case report
1
作者 Jin-Ling Chen Dan-E Mei +1 位作者 Cai-Gui Yu Zhi-Yu Zha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3期639-643,共5页
BACKGROUND As an established,simple,inexpensive,and surprisingly effective diagnostic tool,right-heart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RHCE)might help in solving a vexing diagnostic problem.If performed appropriately and in... BACKGROUND As an established,simple,inexpensive,and surprisingly effective diagnostic tool,right-heart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RHCE)might help in solving a vexing diagnostic problem.If performed appropriately and interpreted logically,RHCE allows for differentiation of various usual and unusual right-to-left shunts based on the site of injection and the sequence of microbubble appearance in the heart.CASE SUMMARY A 31-year-old woman was re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a 2-mo history of worsening palpitation and chest distress.Two years prior,she had been diagnosed with postpartum pulmonary embolism by conventional echocardi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While the latter showed no sign of pulmonary artery embolism,the former showed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moderate insufficiency,and mild stenosis of the aortic valve.RHCE showed microbubbles appearing in the left ventricle,slightly delayed after rightheart filling with microbubbles;no microbubbles appeared in the left atrium and microbubbles’appearance in the descending aorta occurred nearly simultaneous to right pulmonary artery filling with microbubbles.Conventional echocardiography was re-performed,and an arterial horizontal bidirectional shunt was found according to Doppler enhancement effects caused by microbubbles.The orig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findings were reviewed and found to show a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CONCLUSION RHCE shows a special imaging sequence for unexplained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with aortic valve insufficiency and simultaneous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ht heart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ulmonary embolism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Left Pulmonary Artery Sling Associated with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and Atrial Septal Defect: Evaluation with Multidetector CT
2
作者 Rukeshman Shakya Jianhua Liu +2 位作者 Xiaolin Xu Mohit Godar Qinghai Yuan 《Advances in Computed Tomography》 2012年第3期17-20,共4页
We report a case of left pulmonary artery sling associated with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and atrial septal defect in a 21-month-old child. 256-slice MDCT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such as abnormal origin of the l... We report a case of left pulmonary artery sling associated with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and atrial septal defect in a 21-month-old child. 256-slice MDCT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such as abnormal origin of the left pulmonary arte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lmonary artery and airway, the diameter of the patent ductus artery and atrial septal defect. The information is helpful in diagnosis,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of L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T Pulmonary Artery SLING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ATRIAL SEPTAL Defect MULTIDETECTOR CT CT Angiography
下载PDF
PERCUTANEOUS CLOSURE OF HUGE PATENT DUCTUS ARTERIOUS ASSOCIATED WITH ANOMALOUS INFERIOR VEIN CAVA DRAINAGE AND DEXTROCARDIA WITH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CCLUDER 被引量:2
3
作者 ZHOU Tao SHEN Xiang-qian ZHOU Sheng-hua QI Shu-shan FANG Zhen-fei LUE Xiao-l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9-72,共4页
Transcatheter occlusion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us (PDA) using various occluders and coils has been a well-established method since Porstmann and colleagues reported the first case in 1967. However, when patients as... Transcatheter occlusion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us (PDA) using various occluders and coils has been a well-established method since Porstmann and colleagues reported the first case in 1967. However, when patients associated with anomalous inferior vein cava drainage or/and huge high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ductus (HPAP-PDA), the method is not suitable. First, it is unfeasible to carry out the procedure via femoral vein. Sec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ent ductus arterious anomalous inferior vein cava drainage dextrocardia transcatheter occlusion
原文传递
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洪浪 王洪 +3 位作者 陈章强 陆林祥 尹秋林 赖珩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筛选适合经导管封堵治疗IVSD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缺损口大小、距主动脉右冠瓣及肺动脉瓣距离,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 目的:评价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筛选适合经导管封堵治疗IVSD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缺损口大小、距主动脉右冠瓣及肺动脉瓣距离,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建立动静脉轨道,经7~12F输送鞘管通过右股静脉途径释放封堵器。结果:超声心动图测量的VSD直径5~7mm,平均6.5±0.5mm,大血管短轴切面上缺损位于12点至1点钟位,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3mm,平均2.5±0.5mm。PDA封堵器的直径7~10mm,平均8.5±1.5mm,20例IVSD患者封堵全部成功,术后杂音消失或明显减弱(4/6级降至1~2/6级),左心室造影无分流现象,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无主动脉瓣返流,无穿膈血流。随访5个月~6年(平均36±12个月)未见穿隔血流、明显主动脉瓣返流以及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结论:PDA封堵器可以成功封堵IVSD,近期疗效佳,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嵴内型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下载PDF
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4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卫萍 刘莺 +5 位作者 王玲 唐萍 李菲 冯欢欢 顾宝珠 刘征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年第1期97-98,共2页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早产儿40例口服布洛芬(10mg·kg^-1·d^-1)共3天,用药前后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用药后再次复查心脏彩超。结果34例动脉导管关闭患...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早产儿40例口服布洛芬(10mg·kg^-1·d^-1)共3天,用药前后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用药后再次复查心脏彩超。结果34例动脉导管关闭患儿中,1例出现肺动脉高压,治疗前后血小板、肌酐、尿素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113、0.957、0.342,均P〉0.05),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愈率为89.47%,有效率为94.74%。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中未发现患儿出血、肝肾功能损害及呕吐、腹胀等消化道反应,但远期预后及药代动力学改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口服布洛芬对早产儿PDA的疗效及消化道症状的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丁斌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不同奶量喂养下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283例胎龄≤32周出生48小时确诊为PDA的早产儿行布洛芬治疗者为...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不同奶量喂养下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283例胎龄≤32周出生48小时确诊为PDA的早产儿行布洛芬治疗者为布洛芬组,并选取同期入院胎龄≤32周、出生48小时床旁超声多普勒证实存在PDA,且PDA直径>1.5mm,CVD评分总分≥3分的早产儿78例作为对照组。布洛芬组又根据第1剂布洛芬口服时的奶量喂养情况,将283例患儿分为禁食组(a)、10~<20m L·kg-1·d-1组(b)、20~<50m L·kg-1·d-1组(c)、50~<80m L·kg-1·d-1组(d)、≥80m L·kg-1·d-1组(e),并根据第1剂布洛芬口服时不同的奶量喂养情况,分析布洛芬口服后1周内消化道症状,如消化道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喂养不耐受等的发生率。结果经过1、2、3个疗程布洛芬口服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50.5%(143例))、20.1%(57例)和4.6%(13例),第1个疗程PDA的关闭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第2、3疗程(χ~2值分别为3.87、4.17和10.14、18.60,均P<0.05)。对照组于生后第14天时复查心脏彩超,PDA关闭16例(20.5%),好转12例(15.4%),手术38(48.7%)。布洛芬组与对照组比较,在PDA关闭率(χ~2=18.13)、好转率(χ~2=20.23)、手术率(χ~2=29.17)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布洛芬口服后,消化道症状总发生率禁食组(a组)分别与各不同奶量喂养组(b、c、d、e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0.00,均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1周内发现并予布洛芬第1个疗程口服后,PDA关闭率明显高于第2、3个疗程。早期喂养,喂养量大的早产儿布洛芬口服后1周内,消化道出血、NEC的发生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动脉导管未闭 布洛芬 消化道症状
下载PDF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large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with severe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adults: immediate and two-year follow-up results 被引量:9
7
作者 ZHANG Cao-jin HUANG Yi-gao +4 位作者 HUANG Xin-sheng HUANG Tao HUANG Wen-hui XIA Chun-li MO Yu-j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1期3844-3850,共7页
Background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is a well established procedure and an accepted treatment modality for small to moderate-sized PDA.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immediate and f... Background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is a well established procedure and an accepted treatment modality for small to moderate-sized PDA.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immediate and follow-up results of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large PDAs with severe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 in ad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occlusio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FOLLOW-UP
原文传递
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肺高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9例预后分析
8
作者 锡洪敏 马丽丽 +3 位作者 尹向云 杨萍 姜红 李向红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5-177,181,共4页
目的分析9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相关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极早产儿行PDA结扎术后的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合并PDA的BPD相关PH的极早... 目的分析9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相关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极早产儿行PDA结扎术后的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合并PDA的BPD相关PH的极早产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给予PDA结扎手术,术后规律随访。结果手术治疗后7例患儿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顺利脱机并出院,且后期规律门诊随访,均随访至2022年6月。随访者中最大者已4岁,所有患儿心脏超声示心脏结构及功能、肺动脉压力均正常,生长发育正常,无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2例患儿死亡。结论合并PDA的BPD相关PH的极早产儿病情危重,在药物治疗失败的情况下,PDA适时结扎是改善预后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动脉导管未闭 肺动脉高压 结扎术 预后 婴儿 极度早产
下载PDF
经导管堵塞动脉导管未闭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高伟 周爱卿 +3 位作者 余志庆 李奋 王荣发 黄美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9-201,共3页
为探讨经导管堵塞动脉导管未闭(PDA)术的效果,我们经导管堵塞PDA患儿117例,年龄4.52岁±2.86岁。其中外科手术后再通3例,2例伴肺动脉瓣狭窄(PS),1例伴主动脉缩窄(COA),1例伴右位主动脉弓。结果:42例应用可回收弹簧圈(pfm和Cook Inc)... 为探讨经导管堵塞动脉导管未闭(PDA)术的效果,我们经导管堵塞PDA患儿117例,年龄4.52岁±2.86岁。其中外科手术后再通3例,2例伴肺动脉瓣狭窄(PS),1例伴主动脉缩窄(COA),1例伴右位主动脉弓。结果:42例应用可回收弹簧圈(pfm和Cook Inc),其PDA最窄处直径(1.94±0.85)mm,堵塞均获成功;合并PS或COA者,先作球囊扩张,再行堵塞术。另75例应用Amplatzer堵塞器也均一次堵塞成功,PDA最窄处直径(3.83±1.25)mm。所有病例随访1月~4.5年,均无残余分流及任何并发症。结论:可控弹簧圈主要应用于直径小于2.5mm PDA,而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 PDA则选用Am-platzer堵塞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堵塞器 pda 儿童
下载PDF
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 被引量:23
10
作者 曹云 陈超 +3 位作者 邵肖梅 张旭东 杨群 钱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发生症状性PDA的早产儿22例,出生体质量(1426.59±355.74)g,胎龄(29.95±2.53)周。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布洛芬10 mg/kg,共3次,间隔24 h。用药期间监...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发生症状性PDA的早产儿22例,出生体质量(1426.59±355.74)g,胎龄(29.95±2.53)周。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布洛芬10 mg/kg,共3次,间隔24 h。用药期间监测心率、血压、氧饱和度、血糖、尿量、胆红素、电解质。治疗结束后复查肾功能、血常规、超声心动图、头颅B超。结果经治疗14例(63.63%)PDA关闭,疗效与出生体质量有关,出生体质量≥1500 g疗效好于出生体质量<1500 g(P<0.05)。3例(13.64%)在PDA关闭后发生再开放。13例(59.10%)患儿用药后出现一过性少尿[尿量<1 mL/(kg.h)],均发生于第1次给药后;治疗前肌酐和尿素水平与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0例(45.56%)发生喂养不耐受,经减少喂养量或暂停喂养后均好转。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有一定疗效,且安全,使用方便,但尚需进行早产儿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临床对照研究以明确其疗效,制定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动脉导管未闭 布洛芬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闭合术179例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立忠 郭加强 +5 位作者 沈宗林 朱晓东 薛淦兴 萧明第 吴清玉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2期159-161,共3页
本文报告体外循环下闭合动脉导管179例。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闭合动脉导管142例;常温体外循环下结扎动脉导管6例;体外循环下阻断动脉导管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动脉导管内口5例;左胸后外侧切口常温体外循环并行下行切断缝... 本文报告体外循环下闭合动脉导管179例。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闭合动脉导管142例;常温体外循环下结扎动脉导管6例;体外循环下阻断动脉导管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动脉导管内口5例;左胸后外侧切口常温体外循环并行下行切断缝合26例。近期死亡5例(2.8%),远期效果良好。作者就手术适应证、基本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体外循环 手术
下载PDF
成人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及近期预后 被引量:7
12
作者 谢启应 蒲晓群 +4 位作者 杨天伦 李传昶 陈晓彬 邓金华 孟霜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总结成人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的介入治疗可行性和近期预后。方法 22例年龄18~47(27.6±8.8)岁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成年PDA患者根据心脏超声改变分为3组:A组(11例):左室扩大,右室内径正常;B组(6例):左室... 目的总结成人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的介入治疗可行性和近期预后。方法 22例年龄18~47(27.6±8.8)岁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成年PDA患者根据心脏超声改变分为3组:A组(11例):左室扩大,右室内径正常;B组(6例):左室、右室均扩大;C组(5例),右室扩大,但左室内径正常。封堵前测量肺动脉压,应用国产PDA或房间隔缺损(ASD)封堵伞进行封堵,术后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各组术前肺动脉压均重度增高,A组肺动脉压较B组和C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11例均采用国产PDA封堵伞即刻封堵成功。B组5例即刻封堵成功,3例使用国产PDA封堵伞,2例分别使用22和24mm国产ASD封堵伞;1例试封堵后肺动脉上升,主动脉压下降,放弃封堵。C组4例封堵成功,均使用国产PDA封堵器。1例家属和患者放弃手术。各组患者成功封堵后肺动脉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C组下降程度不如其他两组(P<0.05)。介入封堵成功患者随访1~58个月,平均(23.2±24.6)个月。A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较大残余分流转外科手术,其余患者均无残余分流和发生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左室、左房较术前不同程度缩小;B组和C组病例增厚的右室前壁变薄,右室、右房、肺动脉内径缩小,三尖瓣、肺动脉瓣返流减轻。结论介入封堵可安全有效治疗大部分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成人PDA,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重度肺动脉高压 封堵
下载PDF
沉默型动脉导管未闭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荣 孔祥清 +5 位作者 曹克将 盛燕辉 陈明龙 许迪 单其俊 邹建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2期66-67,共2页
目的 探讨沉默型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 ,PDA)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对临床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的 7例沉默型PDA病人进行心导管检查 ,术后 3个月、6个月及每年随访一次。结果  7例病人肺动脉平均压平均为 (16 ... 目的 探讨沉默型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 ,PDA)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对临床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的 7例沉默型PDA病人进行心导管检查 ,术后 3个月、6个月及每年随访一次。结果  7例病人肺动脉平均压平均为 (16 0± 2 4 )mmHg ,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量比 (Qp/Qs)为 1 0 8± 0 0 2 ,左向右分流量平均为 (0 32± 0 0 8)L/min ,左向右分流量占肺循环血流量比例平均为 0 0 98± 0 0 2 4。PDA最窄处平均直径为 (0 9± 0 2 )mm。 7例病人均未行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平均随访 9 5个月 (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 ,未发现房室腔增大、肺动脉压增高 ,无感染性动脉内膜炎和心内膜炎发生。结论 沉默型PDA的左向右分流量很少 ,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沉默型PDA病人是否需要治疗尚无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型动脉导管未闭 血流动力学 治疗 超声心动图 诊断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型动脉导管未闭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亚丽 高云华 +3 位作者 杨成业 夏红梅 王冬 钱频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718-721,共4页
目的初步总结超声对3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诊断经验。方法对疑诊合并PH的PDA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应用二维、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重点观察肺动脉长轴分叉部及主动脉弓降部检测导管情况。结果超声对合... 目的初步总结超声对3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诊断经验。方法对疑诊合并PH的PDA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应用二维、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重点观察肺动脉长轴分叉部及主动脉弓降部检测导管情况。结果超声对合并PH的PDA的诊断准确率为94.4%,2例漏诊。超声对PH的诊断率为97%,通过三尖瓣反流或(和)导管分流压差法估测重度PH15例,中度PH10例,轻度10例,1例轻度PH漏诊。结论先天性PDA合并重度PH可能发生漏诊,但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并有助于评价PH程度,是目前最常用的、最有意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动脉导管未闭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和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林 肖颖彬 +5 位作者 闵家新 王学峰 钟前进 刘俗团 陈柏成 陈进劲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外科手术术式选择 ,并就其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40 8例患者 ,分别采用后外侧切口双重结扎、全身浅低温双重结扎、以及正中劈胸骨体外循环辅助下经心包内分离双重结扎PDA ,或切开肺动脉直...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外科手术术式选择 ,并就其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40 8例患者 ,分别采用后外侧切口双重结扎、全身浅低温双重结扎、以及正中劈胸骨体外循环辅助下经心包内分离双重结扎PDA ,或切开肺动脉直视下缝闭PDA。结果 早期死亡 4例 (0 98% ) ;再通 5例 ;发生乳糜胸 2例 ;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不同类型动脉导管未闭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单病种临床路径的成本管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仲毅 杨锐 +1 位作者 李玉秀 郑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3期60-61,67,共3页
目的探讨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对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患儿的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影响,以制定合理的病种费用控制体系,加强病种质量管理和病种费用控制。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住院的PDA患儿共112名,按住院单... 目的探讨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对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患儿的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影响,以制定合理的病种费用控制体系,加强病种质量管理和病种费用控制。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住院的PDA患儿共112名,按住院单双日分为常规治疗组52例,临床路径组6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诊断和治疗方案;临床路径组采用《PDA封堵术临床路径标准化住院流程》和《PDA封堵术临床路径表单》规范治疗流程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费用、检查费用、用药费用、医疗费用、住院日期等相关内容。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临床路径组患儿平均住院日缩短(P<0.05),住院期间的检查费、药费、其他费用及总费用均减少(P<0.05)。结论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能有效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控制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单病种 临床路径 成本管理
下载PDF
应用Cook可控弹簧圈关闭动脉导管未闭疗效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章毅英 夏呈森 +2 位作者 康曼丽 龚方戚 朱卫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70-172,共3页
目的 :探索 Cook可控弹簧圈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 PDA)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导管法对 13例 PDA行封堵治疗研究。结果 :PDA直径≤ 3.3mm,置入 1枚弹簧圈 ( 9例 8mm× 5圈 ,1例 5mm× 3圈 ) ,一次性封堵成功 10例 ;直径 3.5mm,一次... 目的 :探索 Cook可控弹簧圈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 PDA)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导管法对 13例 PDA行封堵治疗研究。结果 :PDA直径≤ 3.3mm,置入 1枚弹簧圈 ( 9例 8mm× 5圈 ,1例 5mm× 3圈 ) ,一次性封堵成功 10例 ;直径 3.5mm,一次性置入 2枚弹簧圈 ( 8mm× 5圈、5mm× 5圈 ) ,封堵成功 1例 ;直径≥ 3.5mm,置入 1枚弹簧圈 ( 8mm× 5圈 )后发生残漏 ,出现机械性溶血 ,补放 1枚弹簧圈 ( 5mm× 5圈 )后封堵成功 2例。结论 :Cook可控弹簧圈封堵 PDA,是一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导管插入术 Cook可控弹簧圈
下载PDF
一侧肺动脉缺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梁永梅 金梅 +4 位作者 郑可 郭保静 丁文虹 吴江 韩玲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总结经导管介入治疗一侧肺动脉缺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诊断5例一侧肺动脉缺如合并先天性心脏畸形,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左肺动脉缺如1例,右肺动脉缺如4例;本组男性1例... 目的:总结经导管介入治疗一侧肺动脉缺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诊断5例一侧肺动脉缺如合并先天性心脏畸形,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左肺动脉缺如1例,右肺动脉缺如4例;本组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1.5~11岁,3例肺部反复感染、1例咯血及1例发绀。均通过临床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多排CT或造影确诊。结果:4例合并动脉导管通过介入治疗成功封堵。术后平均3d出院,未出现并发症,随诊3个月~4年心脏均恢复正常大小。1例肺动脉高压为极重度,合并房间隔缺损,出现发绀,不能除外原发肺动脉高压因素,放弃介入治疗,予口服扩血管药物治疗,出院随诊。结论:一侧肺动脉缺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常表现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多伴一侧肺发育不良,手术风险大。应用介入治疗显示出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挽救了一些外科也难以处理的高风险重症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缺如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封堵器关闭动脉导管未闭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石继军 曾国洪 +2 位作者 张智伟 李渝芬 钱明阳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8-969,共2页
目的:通过与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的对比研究,评价国产心健封堵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3 年6月,分别采用Amplatzer及国产心健封堵器进行PDA介入治疗83例及197例。对两组疗效,并发症,价格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目的:通过与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的对比研究,评价国产心健封堵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3 年6月,分别采用Amplatzer及国产心健封堵器进行PDA介入治疗83例及197例。对两组疗效,并发症,价格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成功率分别为98.8%及100%;手术时间、曝光时间、残余分流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国产封堵器组的输送长鞘较Amplatzer 组大,但未限制其在本组资料中的应用。国产封堵器组无严重并发症,Amplatzer组出现溶血及股动脉血栓各1例。国产封堵器的费用明显低于Amplatzer堵闭装置。结论:国产心健封堵器达到进口装置的疗效水平,并发症少,价格明显低于进口封堵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放射学 心脏导管插入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MSCT及MRI诊断先天性右肺动脉缺如伴动脉导管未闭1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俞金娜 徐宏伟 邱勇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7-158,共2页
患者女,20岁,因“咳嗽、咳痰伴走路气急1月余”入院。患者1岁时曾发现心脏扩大,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未经特殊治疗,此后反复肺部感染,运动后胸闷气促,近几年病情加重。体格检查: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左肺... 患者女,20岁,因“咳嗽、咳痰伴走路气急1月余”入院。患者1岁时曾发现心脏扩大,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未经特殊治疗,此后反复肺部感染,运动后胸闷气促,近几年病情加重。体格检查: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左肺纹理增多,右肺纹理稀疏,肺动脉段突出。心脏超声:右心室增大、室壁增厚,中度肺动脉高压,右肺动脉显示不清;增强MSCT:左肺纹理增多,右下肺纹理稀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动脉导管未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