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OVID-19 in tropical regions based on the pathogens of dampness and heat
1
作者 Xian Wang Wen-Long Zhang +3 位作者 Chang Liu Mi Li Kai Li Yi-Qiang Xie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0年第9期10-14,共5页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for COVID-19 in tropical regions based on the pathogens of dampness and heat.Methods:For heat pathogen,analyzing heat in the superfic...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for COVID-19 in tropical regions based on the pathogens of dampness and heat.Methods:For heat pathogen,analyzing heat in the superficies,lung and Yang Ming based on the different locations.Based on the progress of the disease,analyzing the stage of toxin and Qi deficiency induced by heat.For dampness pathogen,analyzing endogenous and external dampnes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locations.Analyzing dampness pathogen's special disease location—Moyuan and special symptom of dry cough with less sputum caused by sticky and stagnant characteristic of dampness.Results:The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heat and dampness pathogen were summarized.Conclusion:In the tropics,the pathogens of dampness and heat occur frequently and clinical treatments need to be dialect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hogens of dampness and heat TROPICS COVID-19 TCM Treatment strategies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被引量:1
2
作者 LU Fang-Guo WU TAO +2 位作者 XIAO Wen-Ming WANG Ping ZHAO Cheng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1期50-54,共5页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the authors’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ed ancient books and document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the authors’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ed ancient books and document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from 5 aspects:abnormal climate in"warm winter",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pathogenesis evolution of cold and dampness mixed with insidious dryness,transmission and change of"triple energizer"of toxic pathogens,and game between healthy Qi and toxic pathogens.Combined with the speci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he purpose is to make a modest contribution to curbing the epidemic situation with T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 novel corona virus(2019-nCoV) Pneumonia pathogenic pathogens of cold and dampness Game between healthy Qi and toxic pathogen Hubei Province Hunan Province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的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思路与实践探索
3
作者 黄婉怡 薛亚静 +1 位作者 林杰文 王新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576-2580,共5页
探讨“伏邪理论”对新冠病毒感染等所致疫病的病机认识、防治思路的指导意义。“伏气”为温病病因,亦为人身阳热之气;阳热之气郁伏于内可成为伏热体质,伏热体质与温病的发生发展尤为密切,伏热体质更易致温邪为患。伏邪理论对中医防治新... 探讨“伏邪理论”对新冠病毒感染等所致疫病的病机认识、防治思路的指导意义。“伏气”为温病病因,亦为人身阳热之气;阳热之气郁伏于内可成为伏热体质,伏热体质与温病的发生发展尤为密切,伏热体质更易致温邪为患。伏邪理论对中医防治新冠病毒感染所致疫病的启示主要为:气候反常是疫病发生的重要预警和外在条件;同气相求,伏邪与新感病邪性质相关,易内伤太阴,脾虚湿聚则成“伏湿”;从伏邪理论防治疫病,有助于辨识证候重点,制定针对病机的核心治法,截断病情。基于伏邪理论,针对伏湿的祛湿法为新冠病毒感染预防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治法。该课题组以燥湿、化湿、利湿、健脾等多种祛湿法组方,拟定了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药方“五指防冠方”(由五指毛桃、薏苡仁、茯苓、火炭母、苍术、广藿香、甘草组成),该方可应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祛湿法的疗效机制主要与改善机体的免疫紊乱状态、恢复机体抗病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新冠病毒感染 伏热体质 伏湿 祛湿法 五指防冠方 中药防治
下载PDF
王有鹏教授治疗寒地儿童荨麻疹的临证经验
4
作者 王佳 郭峥 王有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王有鹏教授基于对寒地地域特点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识,立足临床实践,对寒地儿童荨麻疹的诊疗具有独到见解。王有鹏教授从发病邪气、脏腑、体质三个层面总结其病因病机为风邪主导,寒、热、湿邪兼杂为患;肺脾肾三脏虚损,心肝亢盛为本;同... 王有鹏教授基于对寒地地域特点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识,立足临床实践,对寒地儿童荨麻疹的诊疗具有独到见解。王有鹏教授从发病邪气、脏腑、体质三个层面总结其病因病机为风邪主导,寒、热、湿邪兼杂为患;肺脾肾三脏虚损,心肝亢盛为本;同时受先天禀赋及体质因素的影响。根据寒地儿童荨麻疹发病特点将其分为风邪袭表证、湿热蕴肤证、肺脾气虚证,治疗以调和脏腑为本,祛除病邪为标,运用合方随证施治,同时兼顾调体养护,防患于未然,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域 荨麻疹 儿童 风邪袭表 湿热蕴肤 肺脾气虚
下载PDF
穴位注射结合四妙勇安汤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晨阳 赵钢 +1 位作者 李欣然 于文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结合四妙勇安汤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湿热毒盛型DFU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结合四妙勇安汤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湿热毒盛型DFU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结合四妙勇安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踝肱指数及创面情况(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血清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超声检查指标(足背动脉的血流速度、血管内径、阻力指数),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症指标、创面面积、创面深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踝肱指数及各超声检查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10.42%低于对照组的27.08%(P<0.05)。结论: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结合四妙勇安汤辅助治疗湿热毒盛型DFU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四妙勇安汤 湿热毒盛型 糖尿病足溃疡 创面情况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基于“毒热致痈”理论探讨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临床研究
6
作者 龚枭雄 陈教华 +4 位作者 胡晓阳 余绪超 张全辉 陈光华 郭昌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7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毒热致痈”理论探讨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 目的观察基于“毒热致痈”理论探讨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内镜下黏膜形态(Barcon)评分、安全性评价及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在中医证候评分及内镜下黏膜形态(Barcon)评分改善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修复肠黏膜,疗效明显而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热致痈”理论 清热消痈止泻汤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型
下载PDF
基于湿热虫邪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证治
7
作者 刘扬 江锋 +2 位作者 薛婧 于艳卉 宫朝玲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84-688,共5页
基于临床观察,结合取象比类法,幽门螺杆菌(Hp)可被视为具有湿热性质的虫邪,即湿热虫邪。Hp感染以湿热虫邪侵袭胃腑为发病关键,脾胃虚弱或脾胃湿热状态为湿热虫邪的侵袭提供了内在条件。湿热虫邪定植后即会影响胃腑气血运行,产生虫毒损... 基于临床观察,结合取象比类法,幽门螺杆菌(Hp)可被视为具有湿热性质的虫邪,即湿热虫邪。Hp感染以湿热虫邪侵袭胃腑为发病关键,脾胃虚弱或脾胃湿热状态为湿热虫邪的侵袭提供了内在条件。湿热虫邪定植后即会影响胃腑气血运行,产生虫毒损害人体,初期病邪轻浅,机体尚可耐受,侵袭日久病邪深入,变证由生。湿热虫邪由浅入深,由影响无形之气到有形之邪内生,此过程可见有虫邪郁滞、胃气失和,邪郁中焦、酝而化热,气血失和、虫毒相兼,脾胃内伤、气阴亏耗的病机演变过程,分别以和降胃气、清热除湿、活血解毒、平补脾胃为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虫邪 幽门螺杆菌 取象比类 病因学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中医药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诊疗策略
8
作者 袁亚利 李军祥 +6 位作者 谢春娥 邢韵淇 张文基 王木源 卢心毓 李一桐 毛堂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70-74,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好发于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等发病特点,此与中医学“伏邪理论”认识趋同。该文试从中医“伏邪理论”入手,回顾相...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好发于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等发病特点,此与中医学“伏邪理论”认识趋同。该文试从中医“伏邪理论”入手,回顾相关典籍,结合本团队的临床经验,对UC的中医发病机制进行重新探讨。认为湿热、瘀血是伏邪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虚是伏邪产生的基础,而伏邪所致的肠络受损是UC发生的病理基础,因此临证遣方用药时谨遵扶正祛邪、透邪外出的治疗总纲,提出清热利湿是祛除伏邪的首要治则,健脾温中为重要保障,理气活血是主要方式,而顾护胃气则需贯穿治疗始终,由此创立的清肠温中方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并能有效防治UC的复发。该文分别从“伏邪理论”源流、伏邪在UC发病中的特点及在诊疗中的应用等探讨了中医药抗UC复发的诊疗策略,并附本团队防治UC复发的经验,以期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伏邪理论 临证经验 湿热瘀血 脾虚 肠络受损
下载PDF
论暑热泄泻
9
作者 张玉凌 李蒙子 +2 位作者 谢晓宇 谷仁壮 周朋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0期146-148,共3页
泄泻常见于夏秋季节,大人和儿童均可出现,夏月当令,暑邪和湿邪确为主要病邪。湿邪所致泄泻常有饮食不节或者久居湿地的病因,表现为胸脘满闷、肢体倦怠、不思饮食、泄泻、舌苔厚腻等湿邪内停的征象,此类泄泻的记载良多。暑邪侵袭导致的泄... 泄泻常见于夏秋季节,大人和儿童均可出现,夏月当令,暑邪和湿邪确为主要病邪。湿邪所致泄泻常有饮食不节或者久居湿地的病因,表现为胸脘满闷、肢体倦怠、不思饮食、泄泻、舌苔厚腻等湿邪内停的征象,此类泄泻的记载良多。暑邪侵袭导致的泄泻,历代医家少有论述。暑热泄泻的发生先有感受暑邪的病因,患者或者在暑热天气下作业,或者长时间待在闷热的房间内,暑邪首先犯表,侵袭太阳表经,易袭于阳明,二阳相和,从而出现“发热,汗出,口渴,脉洪大”的阳明经证,导致阳明里气逆乱,从而出现胃肠升降失序,水谷不分,下祛大肠,最后发为泄泻。暑热泄泻的治疗常囿于“无湿不成泻”“暑兼湿热”的治疗思路,常与湿热泄泻相混淆。发生暑热泄泻时,如果用利湿诸法治疗,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还会加重病情,导致津液耗伤,甚至昏狂等。文章基于六经理论,从暑邪的性质、暑邪致泻的机制、暑热泄泻与湿热泄泻的鉴别、暑热泄泻的治法、医案举例、结语这六方面分别阐述暑热泄泻这一疾病,以期为此类泄泻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邪 暑热泄泻 湿热泄泻
下载PDF
固本清肺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李锦帅 李敏芳 +7 位作者 曾梓苑 王韬 杨子娴 王琛鑫 吴湘键 付笑燕 杨淳锋 陈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35-38,共4页
目的:评价固本清肺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肺炎、中医诊断为疫病(正气亏虚,湿热毒邪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单臂试验研究,纳入2023年1月20日至2024年1月15日深圳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肺... 目的:评价固本清肺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肺炎、中医诊断为疫病(正气亏虚,湿热毒邪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单臂试验研究,纳入2023年1月20日至2024年1月15日深圳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肺炎、中医诊断为疫病(正气亏虚,湿热毒邪证)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固本清肺方治疗5 d。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及实验室检验指标。结果:100例患者经固本清肺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后住院时间为8(7,11)d,未出现不良事件,无死亡病例;主要症状发热、咳嗽、乏力、痰量、呼吸困难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对于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肺炎且中医诊断为疫病(正气亏虚,湿热毒邪证)的患者,固本清肺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检验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肺炎 固本清肺方 疫病 湿热毒邪证
下载PDF
哮病-喘证-肺胀病因病机辑要 被引量:1
11
作者 隋秋博 赵克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现代医学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叠(ACO)临床表现与中医文献哮病、喘证、肺胀等描述较为接近,特征为人群多发、发作更频繁、肺功能下降更快、病理机制不明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等相关国际医学学术组织长期关注ACO研究,... 目的现代医学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叠(ACO)临床表现与中医文献哮病、喘证、肺胀等描述较为接近,特征为人群多发、发作更频繁、肺功能下降更快、病理机制不明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等相关国际医学学术组织长期关注ACO研究,目前诊断标准不统一,治疗手段仍较为局限。中医对于哮喘和慢阻肺的认识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有详细的对哮喘病名、病因病机的记载,据慢阻肺特有的临床症状,发现自秦汉以来对于此病有诸多记载,探求古代文献发现慢阻肺与哮喘虽属不同疾病,但其病因相累,病机相联,均属本虚标实之证,故可相合并病。文章通过古代中医文献梳理哮喘和慢阻肺病因病机,结合现代医家研究成果,整理出ACO病因包括外邪侵袭、七情过用、饮食失宜、体质因素4个方面,病机从肝肾亏虚、痰瘀互结、痰热郁肺方面阐述ACO以期提供诊疗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病 喘证 肺胀 支气管哮喘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因病机 本虚标实 外邪侵袭 七情过用 饮食失宜 体质因素 肺肾亏虚 痰瘀互结 痰热郁肺 文献研究
下载PDF
略论石氏伤科兼邪理论之热邪说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东煜 詹红生 +3 位作者 石瑛 赵咏芳 王翔 石印玉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6-8,29,共4页
石氏伤科理论体系之兼邪理论认为,“痰湿”兼邪流注脉络可致疼痛等骨伤科常见症状迁延难愈,故提出化痰除湿通络治法,并应用牛蒡子汤治疗,获得良效。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石印玉教授认为,当代之兼邪,已非昔日之“痰湿”兼邪,而是逐渐演变... 石氏伤科理论体系之兼邪理论认为,“痰湿”兼邪流注脉络可致疼痛等骨伤科常见症状迁延难愈,故提出化痰除湿通络治法,并应用牛蒡子汤治疗,获得良效。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石印玉教授认为,当代之兼邪,已非昔日之“痰湿”兼邪,而是逐渐演变为阴虚内热或湿热之邪,提出兼邪之热邪说,并认为治疗原则应相应增加清热、解毒、凉血等方法。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伤科疾病 疼痛 石氏伤科 兼邪理论 痰湿 热邪
下载PDF
从“湿”辨治高尿酸血症及其并发症理论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静 徐鹏 +3 位作者 黎创 曾艳秋 毛炜 胡天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810-1815,共6页
分析高尿酸血症及其并发症的中西医演变规律,认为“湿邪为患”在该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且具有湿在血脉、湿侵关节、湿入脏腑等的传变规律;湿邪易与他邪相兼为患,可表现为湿浊、风湿、湿热、痰湿、湿瘀等。在“既病防变”治疗原... 分析高尿酸血症及其并发症的中西医演变规律,认为“湿邪为患”在该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且具有湿在血脉、湿侵关节、湿入脏腑等的传变规律;湿邪易与他邪相兼为患,可表现为湿浊、风湿、湿热、痰湿、湿瘀等。在“既病防变”治疗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提出治疗高尿酸血症当分以下阶段:若湿在血脉,当健脾利水渗湿;若湿侵关节,可祛风除湿、清热利湿、化痰活血;若湿入脏腑,当清热利湿通淋、补肾活血利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湿邪 并发症 健脾利水渗湿 祛风除湿 清热利湿 补肾活血利水
下载PDF
基于温病理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践与再认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思超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10期1021-1028,1061,共9页
从温病学理论出发,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的临床实践,系统探讨该病的中医病名、发病类型、病因属性、病机变化、辨证方法、治则治法、方药运用等。认为该病属于温病中的温疫病,其病因属性为湿热疫戾之气。邪气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在人... 从温病学理论出发,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的临床实践,系统探讨该病的中医病名、发病类型、病因属性、病机变化、辨证方法、治则治法、方药运用等。认为该病属于温病中的温疫病,其病因属性为湿热疫戾之气。邪气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在人体正气亏虚时,伏藏于肺脾,可按伏气温病认识和治疗。湿热疫戾之气可自发于里,也可由外邪引动,并长期停留气分,形成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证。湿热弥漫,可出现心、脑、舌、鼻、耳等上窍被蒙表现。病变过程或后期,根据湿与热的程度,既可伤阴亦可伤阳。涉及脏腑主要是肺、脾、心、肾。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虚、瘀。基本治则是祛邪扶正、透邪外出,并根据湿热轻重及外邪性质确立不同治法和选方用药。例举本病不同阶段常见的发热、咳嗽、疲劳、失眠验案,并分析证治思路及体会以佐前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温病理论 湿热疫 伏气温病 卫气营血辨证 祛邪扶正 透邪外出
下载PDF
重构本草——大黄 被引量:8
15
作者 林潼 张湘苑 +2 位作者 沈梦菲 张伟 赵林华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2期215-217,共3页
通过对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多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大黄的功效主要为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症靶为便秘、热毒泻痢、湿热黄疸、痈肿疔疮。标靶为高血... 通过对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多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大黄的功效主要为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症靶为便秘、热毒泻痢、湿热黄疸、痈肿疔疮。标靶为高血肌酐、高胆红素。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黄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泻下、止血活血、调脂、利胆保肝、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用。临床使用剂量3~120 g,内服时当辨病辨证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症靶 标靶 便秘 热毒泻痢 湿热黄疸 高血肌酐 高胆红素 临床回归
下载PDF
奥密克戎BA.2.38变异株感染儿童证候特点及中医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京华 李玉霞 +7 位作者 郭建文 陈芯莹 任耀全 韩娟 李冬梅 丁霞 洪俊彬 张忠德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053-1059,共7页
【目的】总结儿童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BA.2.38变异株感染的中医证候特征,客观评价中医药疗效。【方法】对2022年7月8日~2022年8月4日期间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收治的251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 BA.2.38变异株感染... 【目的】总结儿童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BA.2.38变异株感染的中医证候特征,客观评价中医药疗效。【方法】对2022年7月8日~2022年8月4日期间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收治的251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 BA.2.38变异株感染患儿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儿基本信息、发病情况、入院时临床症状以及舌象、临床分型等,同时总结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并以热程、治疗后退热时间、核酸转阴时间、病情由轻转重等为指标,评价中医药疗效。【结果】(1)症状、体征方面,251例患儿中,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者120例(占47.8%),且以中、高热为主,体温≥38.1℃者94例[占78.3%(94/120)],平均热程为(2.0±1.1)d;出现咳嗽者112例(占44.6%);部分患儿还出现咽痛、鼻塞、流涕、纳差、眠差、乏力、便秘等症状。舌象方面,舌质多红[占70.9%(178/251)],舌苔多腻[占72.5%(182/251)]。(2)治疗上以清热透邪、化湿解毒为法,结合儿童生理病理特点,兼以健脾消食以顾护脾胃。全程使用中药治疗的患儿有248例(占98.8%),其中,单纯中药治疗245例(占97.6%),中西医结合治疗3例(占1.2%)。(3)治疗后,所有患儿预后良好,无患儿出现病情加重。平均住院时间为(10.8±3.9)d,核酸转阴时间为(12.0±3.4)d;症状缓解最快的是“发热”,服药后热退时间为(1.4±0.7)d;其次为咳嗽,平均咳嗽缓解时间为(2.1±1.0)d;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治疗3 d和7 d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7 d后又较治疗3 d后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所有服用中药的患儿均未出现消化道不适、胸闷心悸、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结论】本轮疫情的Omicron BA.2.38变异株感染患儿的核心病机为疫毒侵肺、夹以暑湿,治疗上以清热透邪、化湿解毒为法;应用中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发热、咳嗽等症状,阻止病情进一步加重,且总体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 BA.2.38变异株 中医证候 清热透邪 化湿解毒 中医药疗效 儿童
下载PDF
试从薛雪《湿热病篇》浅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证要点
17
作者 刘耀远 吕玲 +3 位作者 李霄 熊可 金鑫瑶 黄明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29-533,共5页
湿毒疫学说认为:湿毒郁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感染”)的核心病机,传变迅速、传染性强、易于流行是其致病特征,兼夹风、热、寒、燥等邪毒是其病机要点。该学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新冠感染各期的临床特征,为新冠感染的中医防... 湿毒疫学说认为:湿毒郁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感染”)的核心病机,传变迅速、传染性强、易于流行是其致病特征,兼夹风、热、寒、燥等邪毒是其病机要点。该学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新冠感染各期的临床特征,为新冠感染的中医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湿热病篇》是中医疫病学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对新冠感染的中医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文章从新冠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湿毒疫学说入手,结合《湿热病篇》学术思想,浅析新冠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证治要点,为新冠感染的中医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湿毒疫 湿热病篇 薛雪
下载PDF
基于“透热转气”理论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聪聪 展照双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69-173,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可出现炎症风暴、免疫风暴,影像学检查可见“白肺”病理征象,经尸体解剖可见肺部蓄积较多痰液、瘀血。据此可知,热毒、痰浊、瘀血等邪气互结、阻塞气道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的主要病理机制,故而清除肺内热、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可出现炎症风暴、免疫风暴,影像学检查可见“白肺”病理征象,经尸体解剖可见肺部蓄积较多痰液、瘀血。据此可知,热毒、痰浊、瘀血等邪气互结、阻塞气道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的主要病理机制,故而清除肺内热、毒、痰、瘀等浊邪为治疗本病的关键。基于温病学“透热转气”理论,阐释运用透湿热、透毒热、透瘀热、透滞热等透热转气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的机制,为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透热转气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 透热转气 温病 透湿热 透毒热 透瘀热 透滞热
下载PDF
基于《瘟疫论》理论从“湿疫咳”角度探析新冠病毒感染临证辨治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芳 吴国水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2期50-53,156,共5页
目的以新冠病毒感染为例,基于《瘟疫论》理论,从“湿疫咳”角度探讨新冠病毒感染病因病机及中医诊治策略。方法钻研经典,结合临证经验,分析湿浊、疫疠毒邪伏膜原与新冠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以湿浊为特性的疫疠毒邪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关键... 目的以新冠病毒感染为例,基于《瘟疫论》理论,从“湿疫咳”角度探讨新冠病毒感染病因病机及中医诊治策略。方法钻研经典,结合临证经验,分析湿浊、疫疠毒邪伏膜原与新冠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以湿浊为特性的疫疠毒邪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关键病因之一,患者多有湿证表现(风湿、寒湿、湿热),疫毒遏湿致病特性、邪伏膜原(主要损及肺脾二经)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治疗当祛湿辟秽法贯穿防治始终,祛邪宜快务尽,重视透达膜原方法,以期截断扭转;病位在肺,当顺应肺的生理特性,及时清理继发病理产物;恢复期注重调理肺、脾、肾。所举医案,具体诠释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疫毒湿邪在新冠病毒感染进展中起重要作用,重视把握邪伏膜原的关键时机与疾病的转归预后密切相关。从病名、病因、病机、病位、治法层面探讨可加深对“湿疫咳”与感染本质的理解,对于中医学临床防治疫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湿浊 疫疠毒邪 膜原 祛湿辟秽
下载PDF
张剑勇基于“风邪内伏”从六经辨治回纹型风湿症经验
20
作者 王弋戈 李志岭 +3 位作者 张曼怡 许鑫杰 谢静静 张剑勇(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3153-3158,共6页
基于风邪内伏从六经辨证探讨回纹型风湿症的病因病机。回纹型风湿症发作时发时止,缠绵难愈,与风邪和伏邪的致病特点相吻合,总因正气亏虚、风邪乘虚内伏所致,即以风邪内伏为发病之根源,伏风内侵为发病之机制。回纹型风湿症的病性为本虚标... 基于风邪内伏从六经辨证探讨回纹型风湿症的病因病机。回纹型风湿症发作时发时止,缠绵难愈,与风邪和伏邪的致病特点相吻合,总因正气亏虚、风邪乘虚内伏所致,即以风邪内伏为发病之根源,伏风内侵为发病之机制。回纹型风湿症的病性为本虚标实,以少阴、厥阴、太阴三阴经之不足为本,风邪挟诸邪侵袭,乘虚内伏并化生内湿、痰瘀等多种病理产物为标。治疗当审查六经,循经而治,在祛风通络、清热利湿的同时注重顾护正气,补益厥少两阴、健运太阴、和解少阳,且活血化瘀通络应贯穿治疗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纹型风湿症 风邪内伏 伏风内侵 六经辨证 祛风通络 清热利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