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颊针疗法对肩袖修补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康复的影响
1
作者 黄超群 章钰 +4 位作者 林佳屿 涂雅慧 庄进飞 张旭彤 李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05-210,216,共7页
目的:观察颊针疗法对肩袖修复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因肩袖损伤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4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I~III级。患者均在统一的全身麻醉复... 目的:观察颊针疗法对肩袖修复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因肩袖损伤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4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I~III级。患者均在统一的全身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下完成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根据术后镇痛方案随机将患者分成单纯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的对照组(A组)、颊针联合PCIA组(CA组),每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18、24、48 h静息与运动VAS评分,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用量、患者恢复质量评分(Qo R-40项评分、ADL评分、Barthel指数),术后3个月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睡眠质量(PSQI)评分。结果:与A组相比,CA组患者术后6、12、24、48 h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CIA镇痛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减少(21.0%vs.40.3%,P<0.05),且术后48 h Barthel指数、QoR-40项评分及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镇痛药用量、ADL评分、Barthel指数及术后3个月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颊针疗法可增强肩袖修复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减少镇痛不良反应,明显提高患者术后48 h恢复质量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肩袖修补术 颊针 臂丛神经阻滞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康复
下载PDF
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对全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侯赛楠 王爱荣 丁苏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06-1209,1214,共5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使用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全麻前均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其中对照组予以0.3%罗哌卡因,观察组予以0.3...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使用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全麻前均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其中对照组予以0.3%罗哌卡因,观察组予以0.3%罗哌卡因+曲马多100 mg。两组术后均予以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4、8、12、24 h疼痛评分,术后24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以及补救镇痛率。比较两组术后24 h时15项恢复质量评估表(QoR-15)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于术前和术后24 h,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测定。统计两组术后24 h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VAS评分更低,且术后24 h观察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更少(均P<0.05)。两组补救镇痛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4 h QoR-15评分更高,且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和外展活动度均更大(均P<0.05)。相较于术前,术后24 h两组血清CRP和IL-6水平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较于对照组,术后24 h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肩关节镜术行臂丛神经阻滞时使用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可提供较好镇痛效果,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轻炎症,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曲马多 镇痛 炎症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洪棋 郑书强 刘国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5 min后行臂...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5 min后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5 min后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血糖应激水平、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的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组间患者的血糖应激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皮30 min与术后60 min观察组血糖应激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4 h、6 h、12 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优,能缩短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时间,减少血糖应激反应,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且不良反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氟比洛芬酯 地佐辛 超前镇痛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4
作者 余斌 张晓庆 +3 位作者 孙佩莉 钱萍 王锦玲 李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上肢手术患者80例,采用套管针行改良肌间沟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并保留套管针术后接患者自控镇痛泵。将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S组为50μg舒芬太尼加0.225%罗...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上肢手术患者80例,采用套管针行改良肌间沟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并保留套管针术后接患者自控镇痛泵。将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S组为50μg舒芬太尼加0.225%罗哌卡因镇痛;R组为术毕仅用0.225%罗哌卡因镇痛。两组背景剂量均为4ml/h,自控药量每次3ml,锁定时间20min。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S组在术后4、8及16h镇痛效果优于R组(P<0.05);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用罗哌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臂丛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罗哌卡因臂丛阻滞效果影响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德明 孙晓峰 +2 位作者 张元信 孙永兴 何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3281-3283,共3页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罗哌卡因臂丛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拟行前臂与手部手术的成年男性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n=20),每组均用4mg/ml罗哌卡因40mL作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各组局麻药均不加肾上腺素。A组:对照组,臂...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罗哌卡因臂丛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拟行前臂与手部手术的成年男性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n=20),每组均用4mg/ml罗哌卡因40mL作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各组局麻药均不加肾上腺素。A组: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前5min静注安慰剂。B组、C组、D组分别在臂丛神经阻滞前5min静注布托啡诺0.5mg、1mg、2mg。在麻醉后5、10、15、20、30、45、60min对麻醉质量进行评价,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手术时间、围术期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维持时间A组略短于B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D组明显长于A组、B组(P<0.01)。术后8h、12h、24h时疼痛评分(VAS),A组、B组高于C组、D组(P<0.01)。C组、D组辅助用药量明显低于A组和B组。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增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超前镇痛 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下载PDF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臂丛阻滞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岩 王辉 +2 位作者 邓莹 姚瑶 李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5-84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肩关节镜手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R组(对照组)、D1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和D2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7μg/...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肩关节镜手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R组(对照组)、D1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和D2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7μg/(kg·h)],每组30例。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阻滞,注入0.375%(体积分数)罗哌卡因10 m L,评价臂丛阻滞效果后进行全身麻醉。D1组和D2组先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10min内泵注完毕后分别以0.2μg/(kg·h)、0.7μg/(kg·h)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停药。记录各组臂丛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首次疼痛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24 h内补救镇痛次数,同时记录各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前(T0)、给药后10 min(T1)、给药后30 min(T2)、停药时(T3)、术毕时(T4)及气管拔管时(T5)的血压和心率。结果:与R组相比,D1组和D2组的镇痛持续时间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1),但D1和D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和D2组的T1~T5各时点的心率、收缩压明显降低(P<0.01)。与D1组比较,D2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可延长臂丛阻滞的镇痛时间和感觉阻滞时间,有效抑制术中应激反应,为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其中,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安全性更高,临床效应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和镇痛
下载PDF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对止血带引起疼痛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美银 万宗明 +3 位作者 徐朴 蔡玲 刘洁 胡宁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67-770,共4页
目的评价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对止血带引起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至Ⅲ级、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入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于神经刺... 目的评价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对止血带引起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至Ⅲ级、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入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于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臂丛注射1%利多卡因10mL(内含右美托咪定50μg)+0.375%罗哌卡因25mL,止血带充气后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对照组臂丛注射1%利多卡因10mL(不含右美托咪定)+0.375%罗哌卡因25mL,止血带充气后静脉注射等量的0.90氯化钠溶液。止血带充气压力均为200~250mmHg(1mmHg=0.133kPa),压迫时间90min。记录所有患者止血带充气压迫后30、60、90min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前,以及手术开始后15、30、60min时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患者的止血带耐受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在止血带充气压迫后30、60、90min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0.8±0.6)、(2.1±1.6)、(3.1±1.7)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0)、(4.2±2.0)、(5.8±2.5)分(P值均〈0.05)。右美托咪定组在手术开始后15、30、60min时的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2.9±0.6)、(3.3i0.5)、(3.0±0.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0.3)、(2.1±0.2)、(1.9±0.3)分(P值均〈0.05)。右美托咪定组止血带引起疼痛的时间和止血带压迫耐受时间分别为(43.0±16.9)和(88.0±5.4)min,分别显著长于对照组的(29.0±8.7)和(76.0±10.8)min(P值均〈0.05)。右美托咪定组窦性心动过速、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20、1/20,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20、13/20(P值均〈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可安全、有效地缓解止血带引起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臂丛 止血带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相同低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涛 朱凤琴 +1 位作者 丰浩荣 王祥和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94-97,共4页
目的观察相同低剂量(100 mg)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9月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予0.375%罗哌卡因30 ml,B组予0.5%罗哌卡因22.5 ml,C组予0.75%罗哌卡因15 ml... 目的观察相同低剂量(100 mg)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9月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予0.375%罗哌卡因30 ml,B组予0.5%罗哌卡因22.5 ml,C组予0.75%罗哌卡因15 ml。观察3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均短于A组,阻滞节段总数少于A组(P<0.05);C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短于A、B组(P<0.05);3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于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较好,但容量增加可能致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罗哌卡因 臂丛 麻醉和镇痛
下载PDF
硫酸镁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文娟 江伟 +1 位作者 曾真 张光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硫酸镁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SBPB)对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和镇痛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ISBPB复合喉罩全麻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37~73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硫酸镁组(M组),超声引导下IS...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硫酸镁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SBPB)对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和镇痛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ISBPB复合喉罩全麻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37~73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硫酸镁组(M组),超声引导下ISBPB,用药0.5%罗哌卡因8ml(40mg)加10%硫酸镁2ml(0.5g);对照组(N组),超声引导下ISBPB,用药0.5%罗哌卡因8ml加生理盐水2ml(40mg)。待神经阻滞完全起效后,静脉诱导插入喉罩通气,术中七氟醚(呼末MAC 0.8)维持。分别记录局麻药注射后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后4、8、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时间明显长于N组(P〈0.05)。术后8、12、24h M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N组(P〈0.05)。两组的术后补救用镇痛药、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肌力减弱、麻木、瘙痒、寻麻疹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ISBPB注射0.5%罗哌卡因复合硫酸镁能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延长镇痛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镇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肩关节镜手术中臂丛神经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鲍丽娜 吴振宇 +1 位作者 杨晓春 何文胜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20期2102-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添加到罗哌卡因中用于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和肩胛上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和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右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R组和D组,每组20例.在全麻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喙突旁入路臂丛...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添加到罗哌卡因中用于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和肩胛上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和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右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R组和D组,每组20例.在全麻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和肩胛上神经阻滞.R组局麻药为0.25%罗哌卡因30 mL,D组局麻药中添加1μg/kg右美托咪定.采用M型超声在神经阻滞前、气管导管拔除后30 min测量膈肌移动度,分别计算平静呼吸和深呼吸状态下膈肌麻痹发生率.记录术后1、6、12、24、48 h VAS评分、有效镇痛时间、术中全麻药的使用量以及术后48 h内补救性镇痛药(氟比洛芬酯)消耗量,记录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膈肌麻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VAS评分低于R组,有效镇痛时间长于R组,氟比洛芬酯消耗量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能够有效延长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镇痛时间,同时不增加膈肌麻痹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 喙突 肩胛上神经 术后镇痛 膈肌麻痹 肩关节镜
下载PDF
超声引导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立成 罗富荣 +3 位作者 廖荣宗 龚琴 冯舒韵 范伟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8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对上肢多发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分级上肢多发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40)采用超声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锁骨...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对上肢多发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分级上肢多发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40)采用超声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作术后镇痛,对照组(n=40)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记录麻醉前(T1)、术后6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术后48h(T5)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于T1~T5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记录T2~T5的静息和主动运动视频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病例数。结果两组HR和MAP比较,在T3和T4时间点,对照组较治疗组升高(P〈0.05);治疗组T3、T4静息VAS评分和T3、T4、T5主动运动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IL-6和IL-10组内比较,T2~T5时间点较T1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两组IL-6比较,在T3、T4时间点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IL-10比较,在T3、T4时间点治疗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发生恶心、呕吐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安全、可靠、简便,有利于术后细胞因子平衡和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 术后镇痛 炎性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术后镇痛效应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卢静 兰志勋 +2 位作者 蔡兵 胡云霞 苏文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59-461,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镇痛组(A组)和常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B组),每组各30例...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镇痛组(A组)和常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B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麻醉效果;比较两组术后6、12、24、36、48h静息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36、48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满意率为93.3%,B组为6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B组为2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与常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相比,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应用于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更好,且副作用少,更易被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臂丛阻滞 镇痛 肩关节镜术 罗哌卡因
下载PDF
颈5-6神经根阻滞技术用于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邓莹 李岩 +2 位作者 姚瑶 冯丹丹 徐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7-181,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颈5-6神经根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择期全身麻醉行肩关节镜下韧带断裂修复手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颈5-6神经根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择期全身麻醉行肩关节镜下韧带断裂修复手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肌间沟臂丛阻滞组(I组)和颈5-6神经根阻滞组(C组),每组20例。40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前进行超声引导下单次神经阻滞,I组经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推注0. 2%罗哌卡因10 m L; C组经侧颈部入路行颈5-6神经根阻滞,推注0. 2%罗哌卡因10 m L。记录穿刺后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持续镇痛时间,术后1、6、12、24 h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及患者手指运动情况。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主要终点为神经阻滞后到术后1 d患者术侧肩关节静息及运动疼痛情况,次要终点为患肢手指运动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I组镇痛持续时间(571. 50±70. 11) min,C组(615. 60±112. 15)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术后1、6、12 h静态及动态NRS评分均低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4 h两组间静态及动态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神经阻滞后患肢手部肌力,C组为5(4,5)级,I组为4(2,4)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手部支配区感觉评分,桡神经C组为1(0,2),I组为2(1,2),正中神经C组为0(0,2),I组为2(1,2),尺神经C组为0(0,1),I组为1(1,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术侧肩部感觉评分,C组为2(1,2),I组为2(1,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满意度评分,I组为8 (6,9),C组为9 (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颈5-6神经根阻滞都可以满足肩关节镜术后镇痛需求,但颈5-6神经根阻滞后患肢前臂及手部活动不受限,麻木感更为局限,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颈神经根阻滞 肩关节手术 镇痛
下载PDF
全麻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时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 被引量:11
14
作者 田雪 孟园园 +1 位作者 安海燕 冯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测定全麻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手术拔除气管插管后伤口镇痛的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EC_(50))。方法选择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BMI 18~28kg/m^2,ASAⅠ或Ⅱ级,在超声和神经刺激器辅助下在C6水平... 目的测定全麻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手术拔除气管插管后伤口镇痛的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EC_(50))。方法选择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BMI 18~28kg/m^2,ASAⅠ或Ⅱ级,在超声和神经刺激器辅助下在C6水平以罗哌卡因5 ml行臂丛神经阻滞,其浓度由上下序贯法确定,起始浓度0.5%,间隔浓度比值1.2。研究终点为:7个上-下周期,或者罗哌卡因浓度≤0.1%或≥1%,并持续7例。按照Dixon-Massey EC_(50)序贯法计算公式计算罗哌卡因的EC_(50)及其95%CI。统计术后患者的膈神经阻滞率,使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术前、拔管后的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的EC_(50)为0.21%(95%CI 0.18%~0.25%)。膈神经阻滞率为9例(40.9%)。拔管后FVC、FEV_1/FVC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前、拔管后FEV_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复合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时的EC_(50)为0.21%,其95%CI为(0.18%~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序贯法 罗哌卡因 镇痛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肌间沟置管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振威 廖荣宗 +3 位作者 区锦燕 罗富荣 刘晓捷 张诚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肌间沟置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的前臂、腕部或手部手术60例,随机等分成两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异感法定位和普通静脉留置针穿刺并置入硬外导管行连... 目的:研究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肌间沟置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的前臂、腕部或手部手术60例,随机等分成两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异感法定位和普通静脉留置针穿刺并置入硬外导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Ⅱ组为实验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和特制导管装置经肌间沟置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结果:Ⅱ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完善时间较Ⅰ组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30例全部阻滞成功,Ⅰ组有3例尺侧阻滞不全,失败率10%;两组都取得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但Ⅱ组效果更佳,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出现导管穿刺处渗漏3例、导管部分脱出2例;Ⅱ组术中镇静药用量、术后镇痛局麻药用量较Ⅰ组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30例均无出现并发症,Ⅰ组出现误穿血管并形成血肿4例、发生神经损伤4例。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肌间沟置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成功率高、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器 留置导管 臂丛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臂丛神经鞘内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葱葱 连春微 +3 位作者 狄美琴 马剑锋 李挺 李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2期111-114,118,共5页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肌间沟臂丛鞘内注射对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3月间在我院择期行上肢桡侧切复内固定手术的60例患儿(6~12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30)和对照组(...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肌间沟臂丛鞘内注射对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3月间在我院择期行上肢桡侧切复内固定手术的60例患儿(6~12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Dex组采用0.25%罗哌卡因(0.3 m L/kg)联合1μg/kg右美托咪定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C组采用0.25%罗哌卡因(0.3 m L/kg)。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CHIPPS评分(判断疼痛程度)和改良Bromage分级(判断运动阻滞程度);观察臂丛神经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与C组比较,Dex组患儿术后8 h、12 h的CHIPPS评分及改良Bromage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750.2±206.0)min]较C组[(591.6±182.1)min]显著延长(P=0.0060);两组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4.1±180.6)min vs(524.3±171.9)min,P=0.1766)]。结论 右美托咪定1μg/kg联合0.2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可以增强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的阻滞效果并延长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改善术后镇痛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小儿 臂丛神经阻滞 镇痛 感觉阻滞 运动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锁骨上臂丛阻滞用于肘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骐 陈长宝 王爱忠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肘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肘关节粘连松解术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组(CBB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PCA组),每组10例。PCA组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静脉吗啡...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肘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肘关节粘连松解术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组(CBB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PCA组),每组10例。PCA组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静脉吗啡镇痛。CBB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连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同时并用与PCA组患者相似的自控静脉吗啡镇痛作为补救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静息及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不同时段吗啡用量、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CBB组在术后12、16、24、32、40和48 h静息及运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应时间的PCA组(P值分别〈0.05、0.01)。CBB组在术后8~48 h各时段的吗啡消耗量及术后48 h的吗啡总消耗量均显著小于PCA组(P值分别〈0.01、0.05)。CBB组的镇痛满意率为9/10,显著高于PCA组的2/10(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连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肘部手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臂丛阻滞 术后镇痛 超声引导 肘关节
下载PDF
两种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自控肌间沟持续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挺 马剑峰 +3 位作者 刘若海 南洋 余微萍 李军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 :比较两种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自控肌间沟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拟行上臂或肩部手术患者50例,年龄18~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级,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技术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并留置导管,术后患者自... 目的 :比较两种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自控肌间沟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拟行上臂或肩部手术患者50例,年龄18~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级,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技术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并留置导管,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随机分成两组:0.1%罗哌卡因组(A组)与0.25%罗哌卡因组(B组),每组25例,无背景持续输注,单次PCA量为5 mL,锁定时间15 min,1 h限制剂量为20 mL。术后0.5、3、6、24 h(t1~4),评估患者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及运动阻滞程度,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与B组比较,A组静息和活动的疼痛VAS平均评分、平均运动阻滞评分较高(P<0.01)。静息状态下,A组t4时的疼痛VAS评分高于B组(P<0.01),活动状态下,A组t2~4时的疼痛VAS评分高于B组(P<0.01);A组患者患肢手部麻木感的病例多于B组(19:8,P<0.05),Horner综合征的病例少于B组(3:13,P<0.05)。结论:0.25%罗哌卡因用于自控肌间沟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优于0.1%罗哌卡因,但对颈交感神经的影响较大。0.1%罗哌卡因可满足静息状态下的镇痛,并保持一定自主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 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罗哌卡因
下载PDF
连续臂丛阻滞麻醉及术后自控镇痛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凤贞 唐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67-968,971,共3页
目的观察连续臂丛阻滞术后自控镇痛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手术ASA Ⅰ、Ⅱ级单指离断伤行断指再植术病人45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行连续臂丛阻滞,术后连接PCA泵行自控镇痛,镇痛配方为芬太尼0.3mg+0.15%罗哌卡因共100mL... 目的观察连续臂丛阻滞术后自控镇痛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手术ASA Ⅰ、Ⅱ级单指离断伤行断指再植术病人45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行连续臂丛阻滞,术后连接PCA泵行自控镇痛,镇痛配方为芬太尼0.3mg+0.15%罗哌卡因共100mL,第3天拔除导管;B组行单次臂丛阻滞,术后按需肌注曲马多100mg。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评分、再植指的血运情况、血管栓塞率及再植指成活率。结果A组镇痛效果均为优或良,未发生血管危象,成活率为100%。B组镇痛效果为优或良12例占54.5%,发生血管痉挛7例占31.8%,4例再植失败,成活率为81.8%。结论连续臂丛阻滞术后自控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减少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再植指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镇痛 臂丛阻滞 断指再植 成活率
下载PDF
自控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用于小儿上肢术后疼痛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史嘉华 陈剑明 +1 位作者 杨新平 柯毓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自控静脉镇痛及自控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预防小儿上肢术后疼痛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上臂下段及远端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自控静脉镇痛组(PI组)与自控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组(PN组),每组40例。记录2组患儿动态疼痛评分、静... 目的探讨自控静脉镇痛及自控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预防小儿上肢术后疼痛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上臂下段及远端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自控静脉镇痛组(PI组)与自控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组(PN组),每组40例。记录2组患儿动态疼痛评分、静态疼痛评分、镇静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家长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儿静态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动态疼痛评分PN组优于P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比较方面,PN组在6 h内镇静评分与P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h以上2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质量、家长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PN组均优于PI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臂丛神经阻滞可为患儿术后提供更加满意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患儿早期功能锻炼,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其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安全性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