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中的他者 他者中的自我——论怀特小说中的“二重身”母题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9,155,共6页
"二重身"这一文学母题在澳大利亚现代主义文学巨匠帕特里克.怀特作品中的运用和发展尚未引起评论界的注意。怀特式的"二重身"给情感和直觉松绑,让读者看到了社会常规、理性抉择之外的天地。怀特通过"二重身&qu... "二重身"这一文学母题在澳大利亚现代主义文学巨匠帕特里克.怀特作品中的运用和发展尚未引起评论界的注意。怀特式的"二重身"给情感和直觉松绑,让读者看到了社会常规、理性抉择之外的天地。怀特通过"二重身"展现了小说人物对自我身份的审视和追索,他们在他者中找到了自我,自我就是他者。怀特小说中的"二重身"是现代语境下个体身份危机的一个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怀特 二重身 自我 他者
下载PDF
帕特里克·怀特作品的心理叙述手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庄天赐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78-80,共3页
分析帕特里克·怀特小说的表现手法,指出他以通过表现人的内心生活来反映客观现实,将现实世界经过人物意识的过滤,再以新的面貌被反映出来这一特点。
关键词 心理叙述手法 帕特里克·怀特 澳大利亚文学
下载PDF
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人物的性身份流动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弘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110,152-153,共6页
帕特利克·怀特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家、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怀特是一位同性恋作家,在当时主流文化的压制下,他在作品中对于性与性身份问题的表现较为隐晦,作品中人物的性身份和性角色常常处于不稳定、不确定的流... 帕特利克·怀特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家、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怀特是一位同性恋作家,在当时主流文化的压制下,他在作品中对于性与性身份问题的表现较为隐晦,作品中人物的性身份和性角色常常处于不稳定、不确定的流动状态。通过对于怀特作品中人物性身份的发掘,我们将得以了解其对人性方方面面深刻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文学 小说 性身份 同性恋 帕特利克·怀特
下载PDF
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人树》认知诗学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邓瑶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2-36,共5页
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有助于从新的角度发掘小说的主题内涵和艺术特征。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人树》中的意象突显和主旨突显体现了图形和背景的变化和形成。作家通过意象的聚焦及叙事手法、语言表达的偏离实现了图形的突显,即... 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有助于从新的角度发掘小说的主题内涵和艺术特征。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人树》中的意象突显和主旨突显体现了图形和背景的变化和形成。作家通过意象的聚焦及叙事手法、语言表达的偏离实现了图形的突显,即在深化主题内涵的同时,表达了作家的情感意蕴和创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树》 帕特里克·怀特 图形—背景理论 认知诗学
下载PDF
女性 人性——浅析《风暴眼》女主人翁亨特太太的个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向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6-48,共3页
澳大利亚小说家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风暴眼》讲述了一个女富翁亨特太太在弥留之际与自己儿女抢夺财产的矛盾冲突。文章通过她与子女的关系以及她的生平,分析了亨特太太自私、冷漠的个性,以及对金钱贪得无厌的丑恶人性。
关键词 怀特 《风暴眼》 女性 人性
下载PDF
《树叶裙》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邓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9-82,共4页
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树叶裙》讲述了海难余生的贵妇艾伦在野蛮的土著部落历经磨难,最终重返文明社会的故事。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树叶裙》,通过分析作品中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和... 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树叶裙》讲述了海难余生的贵妇艾伦在野蛮的土著部落历经磨难,最终重返文明社会的故事。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树叶裙》,通过分析作品中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和出路,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男女平等意识,最终建立一个男女平等、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怀特 《树叶裙》 生态女性主义
下载PDF
揭开神秘的面纱——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神秘主义色彩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忻波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5-47,共3页
以怀特的三部主要作品《人树》、《探险家沃斯》以及《风暴眼》为例,指出神秘主义是贯穿怀特所有作品中连绵不断的主线之一。怀特小说中弥漫着的神秘主义色彩不仅是其多元宗教思想观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及独特的审... 以怀特的三部主要作品《人树》、《探险家沃斯》以及《风暴眼》为例,指出神秘主义是贯穿怀特所有作品中连绵不断的主线之一。怀特小说中弥漫着的神秘主义色彩不仅是其多元宗教思想观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及独特的审美倾向;小说中体现的神秘主义是服务于主题的重要形式与文学表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怀特 神秘主义 多元宗教思想 审美倾向
下载PDF
人与自然关系的寓言——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人树》的生态审美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忻波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49-253,共5页
在小说《人树》中,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以丰富的想象力与现代人的“家园意识”书写了人的心灵在垦荒中成长的过程。文章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发现怀特的作品渗透了生态审美所特有的基本元素。由此可见,怀特对... 在小说《人树》中,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以丰富的想象力与现代人的“家园意识”书写了人的心灵在垦荒中成长的过程。文章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发现怀特的作品渗透了生态审美所特有的基本元素。由此可见,怀特对人与自然之间互为依存、共生共荣的丰富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将这种审美理想上升到一个信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怀特 《人树》 寓言 生态审美
下载PDF
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浪漫主义意蕴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凯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2,23,共6页
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是澳大利亚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人物,评论界多关注怀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领域,而忽视了其作品中的一股浪漫主义潜流。对怀特主要小说的解读,可以从新奇化和回归自然两个层面上挖掘怀特小说中的浪漫主... 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是澳大利亚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人物,评论界多关注怀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领域,而忽视了其作品中的一股浪漫主义潜流。对怀特主要小说的解读,可以从新奇化和回归自然两个层面上挖掘怀特小说中的浪漫主义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怀特 浪漫主义 新奇化 回归自然
下载PDF
论帕特里克·怀特的深层生态学思想
10
作者 向兰 李新新 《鄱阳湖学刊》 2015年第2期115-121,共7页
本文以阿伦·奈斯开创的深层生态学与道家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础,分析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几部重要作品,探索其生态思想的发展过程,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深层次生态意识。结合其创作生涯和历史背景,我们还发现怀特乃... 本文以阿伦·奈斯开创的深层生态学与道家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础,分析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几部重要作品,探索其生态思想的发展过程,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深层次生态意识。结合其创作生涯和历史背景,我们还发现怀特乃身体力行的生态运动倡导者,且具有较高生态前瞻性怀与生态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怀特 深层生态意识 澳大利亚文学 生态批评
下载PDF
探索人类灵魂的艰难旅程——对帕特里克·怀特在《沃斯》中象征手法的解读
11
作者 姚冬莲 赵宇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8-92,共5页
帕特里克.怀特的《沃斯》一直是西方文学评论界的热点。有人赞扬它是"天才之作",也有人指责它晦涩难懂,高深莫测。本文试图对《沃斯》一书的象征手法进行解读,以进一步探讨作品的深层意义。在物质丰富、精神贫乏的现代社会中... 帕特里克.怀特的《沃斯》一直是西方文学评论界的热点。有人赞扬它是"天才之作",也有人指责它晦涩难懂,高深莫测。本文试图对《沃斯》一书的象征手法进行解读,以进一步探讨作品的深层意义。在物质丰富、精神贫乏的现代社会中,基督教为人们超越自我、净化心灵提供了一条可靠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怀特 《沃斯》沙漠 象征 净化心灵
下载PDF
《探险家沃斯》中的沃斯形象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忻波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5-107,共3页
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笔下的沃斯,集中体现了人性的弱点与冲突,是一个善恶并存、动态发展的人。沃斯探险的失败是其人性冲突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沃斯重新认识自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沃斯矛盾冲突的人性背后,是现代人面对生存困境... 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笔下的沃斯,集中体现了人性的弱点与冲突,是一个善恶并存、动态发展的人。沃斯探险的失败是其人性冲突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沃斯重新认识自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沃斯矛盾冲突的人性背后,是现代人面对生存困境信仰缺乏的真实反映,也是怀特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 怀特 《探险家沃斯》 沃斯 人性
下载PDF
独树一帜的澳大利亚文学家帕特里克·怀特——浅析怀特小说中的“失败”主题的创作根源
13
作者 邢冠英 陈颖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9-61,共3页
帕特里克·怀特是享誉世界的澳大利亚文学家,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始终围绕着"失败"这一主题来展开创作。他的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那些处在人生最低谷、命运中注定要失败的一群人。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析怀特创作"失败&qu... 帕特里克·怀特是享誉世界的澳大利亚文学家,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始终围绕着"失败"这一主题来展开创作。他的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那些处在人生最低谷、命运中注定要失败的一群人。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析怀特创作"失败"主题的根源,即怀特的个人经历、澳大利亚的民族特性、怀特所处时代的澳大利亚社会环境。怀特绝不是为谈失败而写"失败",他真正的目的在于揭示失败背后的人生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败主题 创作根源 澳大利亚文学 帕特里克·怀特
下载PDF
《姨妈的故事》:现代人的生存悲剧
14
作者 吴宝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5-81,共7页
《姨妈的故事》并非如一些人所认为的属于现代喜剧,而是有其深刻的悲剧内涵。首先,怀特从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出发,通过主人公希奥多拉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挑战和拒绝,揭示了她对现实世界的认同危机。其次,希奥多拉寻求新的信念、寻求... 《姨妈的故事》并非如一些人所认为的属于现代喜剧,而是有其深刻的悲剧内涵。首先,怀特从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出发,通过主人公希奥多拉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挑战和拒绝,揭示了她对现实世界的认同危机。其次,希奥多拉寻求新的信念、寻求肯定真实自我的精神探索反而使她陷入了精神困境,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个人生存的内在危机状况。最后,希奥多拉勇于面对社会现实对个性存在真实性的否定,选择了明知必败的抗争,以证明自己的合理存在,维护自身价值和个人尊严,最终演绎为现代社会中的生存悲剧,由此显示出怀特对现代人生悲剧的独特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姨妈的故事》 澳大利亚 帕特里克·怀特 悲剧 小说 认同危机 精神 个体存在真实性
下载PDF
《树叶裙》与《大屠杀圣母》:澳、英新俘虏叙述的比较分析
15
作者 黄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9-166,共8页
帕特里克·怀特的《树叶裙》和安吉拉·卡特的《大屠杀圣母》大致创作于同一时期,都讲述了一位白人女性在与土著群体短暂接触后又重返"文明"社会的故事。两部作品分别改写了英美文学史上的经典俘虏叙述,都着力描写女... 帕特里克·怀特的《树叶裙》和安吉拉·卡特的《大屠杀圣母》大致创作于同一时期,都讲述了一位白人女性在与土著群体短暂接触后又重返"文明"社会的故事。两部作品分别改写了英美文学史上的经典俘虏叙述,都着力描写女主人公的"土著化"过程。但参照后殖民理论的重要概念——"文化转换"可以看出两者在对土著文化的认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树叶裙》中的女主人公对土著的态度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认同,其背后折射的是作家对这片土地以及自己作为澳大利亚人的身份的态度转变。土著文化在怀特眼中,只是这片土地"地之灵"的外化。《大屠杀圣母》则体现了卡特对土著文化积极一面的由衷欣赏,女主人公"土著化"的过程展现了借助土著文化对白人文化进行改造的无限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怀特 安吉拉·卡特 俘虏叙述 土著化 文化转换
下载PDF
从沃斯与劳拉的镜像关系看《沃斯》的精神价值
16
作者 姚冬莲 应梅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11,共5页
怀特的小说《沃斯》发表以来,西方文学批评家从各个角度深入分析过主人公沃斯的形象,但是专门涉及沃斯与劳拉之间关系的研究却很有限。本文试图从沃斯与劳拉的镜像关系探讨《沃斯》这部作品的精神价值:在物质文明中渐渐迷失方向的现代... 怀特的小说《沃斯》发表以来,西方文学批评家从各个角度深入分析过主人公沃斯的形象,但是专门涉及沃斯与劳拉之间关系的研究却很有限。本文试图从沃斯与劳拉的镜像关系探讨《沃斯》这部作品的精神价值:在物质文明中渐渐迷失方向的现代人必须重新认识自我,摆脱困境,不断进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怀特 沃斯 劳拉 镜像 精神价值
下载PDF
论帕特利克·怀特作品中的性
17
作者 陈弘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2-94,共3页
帕特利克·怀特是澳大利亚最富盛名的现代主义文学家、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名同性恋作家,在当时主流社会文化的钳制下,怀特不可能在作品中充分表现自身的性别身份和价值,因此他对于同性恋问题的表现较为隐晦,其作品往往... 帕特利克·怀特是澳大利亚最富盛名的现代主义文学家、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名同性恋作家,在当时主流社会文化的钳制下,怀特不可能在作品中充分表现自身的性别身份和价值,因此他对于同性恋问题的表现较为隐晦,其作品往往以某种被掩盖、扭曲、变形的间接手段对性这一主题进行表现。通过对怀特作品的细致分析,可以发现性身份的流动性、男性身份在社会交往行为中的主导性、父母力量不均衡对儿童性心理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怀特则籍其对性主题的发掘,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性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文学 小说 同性恋 帕特利克·怀特
下载PDF
生态批评视域下《风暴眼》解读
18
作者 崔晓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12-115,共4页
帕特里克·怀特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对澳大利亚文学有着特殊的贡献。1973年,怀特凭借长篇小说《风暴眼》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使澳大利亚文学走向世界。从生态批评视角对这部经典小说中呈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 帕特里克·怀特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对澳大利亚文学有着特殊的贡献。1973年,怀特凭借长篇小说《风暴眼》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使澳大利亚文学走向世界。从生态批评视角对这部经典小说中呈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进行重新解读,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社会当时的境况,对启迪读者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帕特里克·怀特 《风暴眼》
下载PDF
在梦境中重建现实——帕特里克·怀特小说《风暴眼》的意识流解读
19
作者 邓瑶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8-62,共5页
《风暴眼》集中体现了怀特对意识流手法的轻松驾驭。小说中自吟自语的内心独白、恣意跳跃的自由联想、朦胧缥缈的梦境、空间与时间的任意置换,生动地演绎了人物的复杂心理现实与情感流变,并在思绪流动和梦境呓语中建构了纷繁复杂的客观... 《风暴眼》集中体现了怀特对意识流手法的轻松驾驭。小说中自吟自语的内心独白、恣意跳跃的自由联想、朦胧缥缈的梦境、空间与时间的任意置换,生动地演绎了人物的复杂心理现实与情感流变,并在思绪流动和梦境呓语中建构了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怀特 《风暴眼》 意识流
下载PDF
帕特里克·怀特及其作品在中国的翻译概况
20
作者 赵玉珍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29-134,共6页
帕特里克·怀特著有多部小说、诗歌和戏剧作品,取得了显著的文学成就。他是20世纪澳大利亚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澳大利亚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自1973年以来,怀特的多部小说和自传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被译为中... 帕特里克·怀特著有多部小说、诗歌和戏剧作品,取得了显著的文学成就。他是20世纪澳大利亚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澳大利亚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自1973年以来,怀特的多部小说和自传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被译为中文,是澳大利亚文学在中文语境中翻译的一个较为典型的代表。怀特被译为中文的作品主要是小说,这些作品的翻译推动了怀特作品在中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怀特 创作生涯 文学成就 翻译概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