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识是“我能”——梅洛-庞蒂的“我能”现象学探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莫伟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57,共8页
针对经验论把世界看做"意识的状态"从而低估了意识,而理智论则把世界解释为"状态的意识"从而高估了意识这一情况,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认为意识不是"我思"而是"我能",旨在超越经验论与理智论... 针对经验论把世界看做"意识的状态"从而低估了意识,而理智论则把世界解释为"状态的意识"从而高估了意识这一情况,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认为意识不是"我思"而是"我能",旨在超越经验论与理智论。梅洛-庞蒂的"我能"现象学直接影响了利科的"自身解释学"和福柯的"自身关切"的伦理学,在20世纪哲学界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我思 我能 梅洛-庞蒂 利科 福柯
下载PDF
保罗·利科自身阐释学与“阐释就是自证”的对话
2
作者 张怡 《泰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9-43,共5页
每个人都可以用彤管和尺距书写、丈量自身,对主体的认知和解读亦有多重视角。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和中国学者张江教授从阐释学不同角度回答了主体与世界的关系,前者在语言学视域下寻觅“他者”踪迹,认为主体需在“他者”的交流中... 每个人都可以用彤管和尺距书写、丈量自身,对主体的认知和解读亦有多重视角。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和中国学者张江教授从阐释学不同角度回答了主体与世界的关系,前者在语言学视域下寻觅“他者”踪迹,认为主体需在“他者”的交流中呈现自身;后者从心理学视域研究阐释的本质,认为主体的语言符号、动作行为等无不暗含了主体对于世界的阐释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利科 主体 他者 阐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