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抱板杂岩记录的多期构造热事件:锆石和独居石U-Pb年代学的制约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龙耀 刘晓春 +2 位作者 胡娟 夏蒙蒙 韩建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39,共21页
抱板杂岩(抱板群)是海南岛目前已发现的最古老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记录了多期构造热事件,是研究海南岛大地构造属性的重要窗口。本文通过对海南岛冲卒岭地区抱板杂岩变质沉积岩、变质基性岩和伟晶岩脉的锆石和独居石LA-ICP-MS U-Pb年代学... 抱板杂岩(抱板群)是海南岛目前已发现的最古老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记录了多期构造热事件,是研究海南岛大地构造属性的重要窗口。本文通过对海南岛冲卒岭地区抱板杂岩变质沉积岩、变质基性岩和伟晶岩脉的锆石和独居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来确定抱板杂岩所经历的多期构造热事件及其所代表的构造意义。研究结果显示,抱板杂岩主要由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花岗质片麻岩和变质基性岩组成,经历了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1.3~0.9Ga)、早古生代(470~440Ma)、三叠纪(~230Ma)等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构造热事件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汇聚有关;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与东冈瓦纳古陆北缘的增生造山作用有关;三叠纪构造热事件是印支陆块与华南陆块碰撞拼合的远程响应。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和区域对比分析,认为海南岛与印支陆块具有相似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多期构造热事件的记录,表明二者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和独居石U-pb年龄 构造热事件 构造属性 抱板杂岩 海南岛
下载PDF
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物源示踪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曾广骅 陈旸 +1 位作者 许国强 梁定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26-6641,共16页
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海砂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巨大,对其物质来源却缺乏系统研究。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为该区域海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和昌化江入海口1 471粒碎屑锆石开展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微区元素地球... 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海砂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巨大,对其物质来源却缺乏系统研究。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为该区域海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和昌化江入海口1 471粒碎屑锆石开展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微区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年龄范围在3.45 Ga~82 Ma,具有99、241、252 Ma 3个主要年龄峰值,以及113、155、325、357 Ma 4个次要年龄峰值;昌化江入海口具有2.3 Ga~96 Ma的年龄范围,存在101、244、254 Ma 3个主要年龄峰值,以及122、266、281、307、342 Ma 4个次要年龄峰值。结果表明: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沉积物以具有~99 Ma的显著年龄峰,并缺乏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喜山期年龄峰为识别标志,海南岛应是其主要物源区,区内丰富的海砂资源来源于海南岛内岩浆岩和沉积岩的风化剥蚀和搬运沉积;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与昌化江沉积物年龄峰值的差异,指示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沉积物并非单纯来源于近源昌化江输入,也在北部湾逆时针环流的作用下接受琼西南部河流的物源贡献;更新昌化江入海口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新识别出的380~310 Ma年龄群,可作为昌化江流域物源的识别标志;本次碎屑锆石年龄频谱特征与海南岛经历的多次重要地质事件相吻合,有助于了解海南岛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西部海域 海砂 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 物源示踪 构造演化
下载PDF
Zircon LA-ICP-MS U-Pb Age and Island-Arc Origin of the Bayanhua Gabbro in the Hegenshan Suture Zone, Inner Mongolia 被引量:12
3
作者 WANG Jinfang LI Yingjie LI Hongy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2316-2317,共2页
Objective The Bayanhua Nb-enriched gabbro is newly discovered in the Diyanmiao-Meilaotewula SSZ-type ophiolitic m61ange belt of the Hegenshan suture zone, Inner Mongolia. Nb-enriched arc gabbros are usually believed ... Objective The Bayanhua Nb-enriched gabbro is newly discovered in the Diyanmiao-Meilaotewula SSZ-type ophiolitic m61ange belt of the Hegenshan suture zone, Inner Mongolia. Nb-enriched arc gabbros are usually believed to result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antle wedge peridotites metasomatized by slab melts derived from the subducting oceanic slab, which represent arc magmatic markers of the oceanic subduction zone. However, whether the Hegenshan ocean basin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was in its subduction stage in the Early Permian requires further study for a final conclusion, and what i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oceanic subduction and lithospheric mantle of the Hegenshan suture zone remains speculative for the lack of further definitely petrological and chronological evidence and constraints. Therefore, this study carried out zircon LA-ICP-MS U-Pb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n the Bayanhua Nb-enriched gabbro to discuss its origin,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Hegenshan suture zone of the ea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LA-ICP-MS U-pb Age and island-Arc Origin of the Bayanhua Gabbro Inner Mongolia
下载PDF
阿拉善地块北缘达伦乌苏中酸性侵入岩锆石U-Pb 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意义
4
作者 雷聪聪 李卫星 +2 位作者 张超 王文宝 马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0-872,共13页
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在揭示岩浆源区、形成环境和构造演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位于雅干断裂北侧的达伦乌苏中酸性侵入岩体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达伦乌苏中酸性侵入体... 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在揭示岩浆源区、形成环境和构造演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位于雅干断裂北侧的达伦乌苏中酸性侵入岩体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达伦乌苏中酸性侵入体由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00.4±2.6)Ma和(303.6±2.5)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达伦乌苏中酸性侵入岩具有较低的SiO_(2)含量(57.27%~67.37%)和(K_(2)O+Na_(2)O)含量(4.74%~6.77%),整体相对富钠(Na_(2)O/K_(2)O>1),具有典型I型花岗岩特征;富集Rb、Th、K、Hf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Sr等高场强元素,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弧火山岩特点;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石英闪长岩的[(87Sr/86Sr)_(i)=0.7051~0.7053],暗示其可能来源于年轻的地壳源区。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达伦乌苏中酸性侵入岩体具有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属性,为古亚洲洋于晚石炭世在阿拉善地块北缘俯冲消减的产物。结合区域岩浆、地质和构造研究数据,本文认为阿拉善地块北缘在晚石炭世晚期仍处于俯冲消减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块北缘 雅干构造带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岛弧环境 晚石炭世晚期
下载PDF
SHRIMP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of granites from Sansom Island, Prydz Bay, East Antarctica
5
作者 CUI Yingchun LIU Xiaochun +1 位作者 LIU Chenguang LIU Jianhui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2018年第2期135-143,共9页
Sansom Island consists of two low nunataks in Sandefjord Bay, a marginal gulf of Prydz Bay, East Antarctica. These nunataks are composed of two kinds of undeformed biotite granites, and these granites have been dated ... Sansom Island consists of two low nunataks in Sandefjord Bay, a marginal gulf of Prydz Bay, East Antarctica. These nunataks are composed of two kinds of undeformed biotite granites, and these granites have been dated by ion-microprobe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The zircons from these two samples yield SHRIMP zircon U-Pb concordant ages of 516±5 Ma and 495.8±4.2 Ma,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granites were emplaced in two pulses in the Cambrian, and further demonstrates the Pan-African event that has overprinted this area. The age of ca. 516 Ma suggests that the undeformed Sansom Island Granite had a different geological history from the Landing Bluff Granite, which contains deformed granite xenoliths dated at ca. 503 Ma, and probably indicates regional variations in the age and intensity of de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ITE Sansom island SHRIMP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East Antarctica
下载PDF
Early Cenozoic diorite and diabase from Doumer Island, Antarctic Peninsula: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1
6
作者 CUI Jiawei HU Jianmin +3 位作者 PEI Junling CHEN Hong DU Xingxing WEI Lijie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CSCD 2019年第2期149-164,共16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diorite and diabase units on Doumer Island, Antarctic Peninsula, this paper reports new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LA-IC...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diorite and diabase units on Doumer Island, Antarctic Peninsula, this paper reports new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LA-ICP-MS) zircon U-Pb, geochemical, and Lu-Hf isotopic data for the magmatism. The diorite and diabase samples yielded zircon U-Pb ages of 55.4 ± 0.3 and 52.8 ± 0.4 Ma, respectively. These samples are enriched in the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and the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are depleted in the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The zircons in these samples yield eHf(t) values from 9.03 to 11.87 and model ages(TDM2) of 342–524 Ma. The major, trace, rare earth element(REE), and Hf isotopic data for the diorites indicate that these units were formed by the mixing of magmas generated by(a) the partial melting of mantle wedge material that experienced fluid-metasomatism in a subduction zone setting, and(b) the melting of juvenile crustal material induced by the upwelling of mantle-derived magmas in a subduction–collision setting. The diabase units contain higher total REE concentrations than the diorite, indicating they were derived from a different source region. These samples also have higher Mg~# values and contain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Cr and Ni than the diorites, and have weakly negative Nb and Ta anomalies with Nb/Ta values of <3. The zircons in these samples yield eHf(t) values from 9.08 to 11.11 and model ages(TDM2) of 389–503 Ma. The major, trace, REE, and 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diabase units indicate that that they were derived from the mixing of depleted mantle-derived magmas with magmas generated by the melting of juvenile crustal material which was induced by the upwelling of the mantle into the crust. Overall the Cenozoic diorite and diabase on Doumer Island is related to subduction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usive Zircon U-pb dating LU-HF isotope subduction environment EARLY CENOZOIC Doumer island
下载PDF
新疆谢米斯台中段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8
7
作者 孟磊 申萍 +5 位作者 沈远超 刘铁兵 宋国学 代华五 李成凯 郎泽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47-3056,共10页
谢米斯台中段地区发育的火山岩主要为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的K2O、Na2O含量高(K2O=3.42%~9.85%;Na2O=0.48%~5.30%),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其中Nb、P、Ti强烈亏损,轻... 谢米斯台中段地区发育的火山岩主要为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的K2O、Na2O含量高(K2O=3.42%~9.85%;Na2O=0.48%~5.30%),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其中Nb、P、Ti强烈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和重稀土元素(HREE)分馏较强;Pb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8.435~19.409、207Pb/204Pb=15.535~15.602、208Pb/204Pb=38.36~39.213;火山岩具有高的初始εNd(t)值(+4.43~+6.65)和低的初始87Sr/86Sr值(0.700953~0.704435)。该地区流纹岩SI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422.5±1.9Ma。综合研究认为,谢米斯台中段地区火山岩是晚志留世准噶尔洋壳俯冲,在地幔楔形区,经过洋壳与富集地幔的局部熔融,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中酸性岩浆喷发而成,在岩浆上升过程中有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SIMS测年 岛弧谢米斯台中段
下载PDF
海南岛元古宙变质基底性质和地壳增生的Nd、Pb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9
8
作者 许德如 范蔚茗 +1 位作者 梁新权 唐红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6-157,共12页
基于海南地块各类型岩石的 63个样品Nd和Pb同位素分析数据 ,研究了海南地块元古宙地壳变质基底的时代、特征和演化。研究结果表明 ,海南岛元古宙变质基底成熟度低 ,基底变质岩系的母岩物质来源于长期亏损的地幔源区 ,主要形成时代为古... 基于海南地块各类型岩石的 63个样品Nd和Pb同位素分析数据 ,研究了海南地块元古宙地壳变质基底的时代、特征和演化。研究结果表明 ,海南岛元古宙变质基底成熟度低 ,基底变质岩系的母岩物质来源于长期亏损的地幔源区 ,主要形成时代为古元古宙晚期—新元古宙 ;不同时代花岗岩具有较高的εNd(t)值和较低的Nd模式年龄 ,主要形成于幔源物质参与下的或含地幔成分较多的初生地壳再循环。地壳增生具幕式增生的特点 ,并在 2 .0Ga、1.7Ga、1.2Ga出现高峰 ;Pb同位素组成既不同于扬子地块又不同于华夏地块 ,介于两地块之间 ,和Nd同位素特征具有一致或耦合关系。结合海南岛地质特征 ,初步认为不能单纯地将海南岛基底理解为华南地块统一南延部分或是华夏古陆的部分 ,可能为不同的构造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变质岩 地壳增生 形成时代 元古宙 海南岛 钕同位素 铅同位素
下载PDF
海南岛北部古生界时代: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约束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立敏 王岳军 +2 位作者 张玉芝 刘汇川 张新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87-1206,共20页
海南岛古生界主要分布于南部三亚地块,并在琼中地块零星出露。相对于三亚地块,琼中地块内的古生界由于缺乏古生物化石证据及精细年代学数据,其地层划分及时代归属问题一直广受争议,严重限制了对海南岛北部古生代构造属性的认识。目前,... 海南岛古生界主要分布于南部三亚地块,并在琼中地块零星出露。相对于三亚地块,琼中地块内的古生界由于缺乏古生物化石证据及精细年代学数据,其地层划分及时代归属问题一直广受争议,严重限制了对海南岛北部古生代构造属性的认识。目前,利用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限定地层的沉积时代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海南岛北部邦溪、儋州、琼海等地区原划属为古生界的相关样品进行了锆石激光U-Pb年代学研究。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于邦溪地区原划为奥陶系南碧沟组中采集的变质砂岩和儋州、琼海地区原划为志留系陀烈组中采集的变质砂岩的碎屑锆石给出的最年轻206Pb/238 U表观年龄分别为373、352和369 Ma,其年龄谱系与屯昌地区二叠系砂岩相类似,总体上年龄峰值为370 Ma左右,另外在约447、980、1 969~1 520和2 681~2 328Ma呈现次要峰值。结合其他资料,本文认为前人在海南岛北部划属的下古生界中至少有部分岩石应划属石炭系—下二叠统。上述研究丰富了海南岛古生界的年代学资料,也为海南岛构造演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晚古生代 锆石U-pb年代学 海南岛 石炭纪—早二叠世
下载PDF
冈底斯东段古新世朱拉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奋其 刘伟 +1 位作者 张士贞 王保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20-1434,共15页
朱拉岩体位于冈底斯带东部,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发育闪长质包体,二者呈渐变过渡关系。3件寄主岩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64.6Ma±0.8Ma、64.3Ma±0.8Ma和63.9Ma±0.5Ma,含776Ma的继承岩浆锆石... 朱拉岩体位于冈底斯带东部,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发育闪长质包体,二者呈渐变过渡关系。3件寄主岩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64.6Ma±0.8Ma、64.3Ma±0.8Ma和63.9Ma±0.5Ma,含776Ma的继承岩浆锆石。1件闪长质包体样品年龄加权平均值为66.1Ma±0.3Ma。闪长质包体低Si,中Mg(Mg﹟平均41.1),属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Nb/Ta值为22,Sr/Y值为3.69,稀土元素分馏较低,LREE/HREE平均值为1.92,Eu强烈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Sr、Ti),暗示岩浆成分主要为幔源。寄主岩石富Si、K,贫P,属铝质—偏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Nb/Ta值15.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Ba、P、Ti),具有活动陆缘钙碱性岩系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寄主岩石与闪长质包体具有密切的成生联系,闪长岩形成于富集俯冲带组分的地幔熔体,在上升过程中混染了一定量的壳源物质结晶分异产物,寄主岩石则为底侵作用产生的大量壳源熔体与少量幔源熔体混合并发生一定程度分离结晶后的产物。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古新世朱拉岩体与雅鲁藏布江大洋的向北消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闪长质包体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岛弧 雅鲁藏布江大洋 冈底斯东段
下载PDF
海南岛北西部前寒武纪花岗质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11
作者 许德如 夏斌 +3 位作者 李鹏春 张玉泉 陈广浩 马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0-518,共9页
对海南岛北西部戈枕地区侵位于古中元古代抱板群花岗质岩进行了CL成像制约下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1455±12Ma的U—Pb谐和年龄、1454±12Ma有利的^207Pb/^206Pb中值年龄。结合该花岗质岩锆石内部结构、岩浆源区和... 对海南岛北西部戈枕地区侵位于古中元古代抱板群花岗质岩进行了CL成像制约下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1455±12Ma的U—Pb谐和年龄、1454±12Ma有利的^207Pb/^206Pb中值年龄。结合该花岗质岩锆石内部结构、岩浆源区和变形变质特征,以及前人多种定年成果,认为该花岗质岩结晶年龄应为~1450Ma,随后于~1400Ma经历了一次构造-热变质事件;Rodinia超大陆聚合前,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或至少是海南岛北西部)最可能位于劳伦大陆南缘的西南延伸部分。研究结果还暗示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所经历的格林威尔造山事件可能较扬子地块偏早,古、中元古代抱板群沉积上限应约束在~145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海南岛北西部 劳伦大陆
下载PDF
玉树地区让娘贡巴辉长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雍拥 陈文 +1 位作者 张彦 刘新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9-426,共8页
青海玉树地区出露一套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蛇绿混杂岩。其中,让娘贡巴辉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58.4±2.9 Ma,表明该岩石形成于晚二叠世。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具有富碱,高TiO2、Fe2O3的主量元素特征,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 青海玉树地区出露一套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蛇绿混杂岩。其中,让娘贡巴辉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58.4±2.9 Ma,表明该岩石形成于晚二叠世。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具有富碱,高TiO2、Fe2O3的主量元素特征,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5.09~5.52,与原始地幔相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K)及高场强元素(Nb、Ta、Zr、Hf)。综合研究表明,让娘贡巴辉长岩的形成环境为洋岛,这足以表明,至少在晚二叠世时,玉树地区已经存在洋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锆石SHRIPM U-pb定年 洋岛 玉树
下载PDF
西准噶尔玛依勒蛇绿混杂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源区特征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高学 李永军 +3 位作者 杨宝凯 刘振伟 佟丽莉 张洪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316,共14页
西准噶尔地区出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对其进行精确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可以为揭示西准噶尔地区古大洋形成与演化过程、恢复古构造格局及追溯岩浆源区物质来源提供线索。本文对玛依勒蛇绿混杂岩中的辉长岩及玄武岩进行了LA... 西准噶尔地区出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对其进行精确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可以为揭示西准噶尔地区古大洋形成与演化过程、恢复古构造格局及追溯岩浆源区物质来源提供线索。本文对玛依勒蛇绿混杂岩中的辉长岩及玄武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获得辉长岩中锆石的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572.2±9.2Ma,属于早震旦纪,该年龄是准噶尔乃至北疆地区报道的最古老的蛇绿混杂岩年龄。玛依勒蛇绿混杂岩中的枕状玄武岩为碱性玄武岩,岩石具有高Ti(TiO2=1.65%~3.13%)、高Fe(FeOT=8.93%~18.11%)、高Mg(MgO=3.95%~5.27%)及高P(P2O5=0.17%~0.51%),Th/Ta比值相对较高(=1.1~1.9),LREE和HREE分异较为明显((La/Yb)N=2.5~7.4)等特征,这些特征与洋岛玄武岩类似,可能形成于大洋板内的洋岛或海山环境。其中的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不同于玄武岩,可能形成与俯冲有关的环境。玛依勒蛇绿混杂岩中玄武岩与EMI型洋岛玄武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岩浆源区可能为EMI型富集地幔。岩石成因与软流圈地幔关系密切,软流圈的上涌导致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地幔源区大比例部分熔融,是岩石圈-软流圈地幔相互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依勒蛇绿混杂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洋岛玄武岩 西准噶尔
下载PDF
北秦岭饭铺闪长岩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14
作者 刘晓宇 韩旭 +3 位作者 梁涛 李龙明 任升莲 李加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4,共13页
饭铺闪长岩的岩石成因模型可为深入认识北秦岭古生代中性岩浆作用的活动规律及深部过程提供进一步的限定。饭铺岩体两件样品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422.1±5.5 Ma和424.2±5.2 Ma,表明其形成于晚志留世。其锆石的^(176)Hf... 饭铺闪长岩的岩石成因模型可为深入认识北秦岭古生代中性岩浆作用的活动规律及深部过程提供进一步的限定。饭铺岩体两件样品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422.1±5.5 Ma和424.2±5.2 Ma,表明其形成于晚志留世。其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介于0.282560~0.282676,ε_(Hf)(t)值介于-8.48~14.45,T_(DM2)为1938~488 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饭铺岩体属钙碱性系列,均具有富硅、碱、钙和镁,Mg^(#)值介于41.7~57.4。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饭铺岩体具有Nb、Ta、Ti异常。饭铺岩体的稀土总量为117×10^(-6)~171×10^(-6),(La/Yb)_(N)比值范围是6.71~18.1,δEu值介于0.82~0.95,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配分特征,未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饭铺岩体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岩浆起源于下地壳,可能受到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合,推测是商丹洋向北深俯冲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铺闪长岩 锆石U-pb定年 晚志留世 岛弧 北秦岭
下载PDF
南极乔治王岛中—新生代岩浆岩Sr-Nd-Pb同位素组成及源区特征 被引量:18
15
作者 邢光福 沈渭洲 +2 位作者 王德滋 陶奎元 金庆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73-487,共15页
对乔治王岛11个火山岩和2个侵入岩样品做了Sr-Nd-Pb同位素分析,其中(87Sr/86Sr)i=0.70326~0.70392,εNd=3.02~6.72,206Pb/204Pb=17.776~18.515,20... 对乔治王岛11个火山岩和2个侵入岩样品做了Sr-Nd-Pb同位素分析,其中(87Sr/86Sr)i=0.70326~0.70392,εNd=3.02~6.72,206Pb/204Pb=17.776~18.515,207Pb/204Pb=15..506~15.571,208Pb/204Pb=37.868~38.308。根据以上同位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及火山岩中熔融包裹体成分,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的乔治王岛岩浆岩起源于亏损地幔(DMM)和地幔流体交代成因的富集地幔EMI混合形成的源区;(2)该源区具有广义Dupal异常,它正是由于EMI组份加入即通过流体交代作用而产生的;(3)流体主要是俯冲深海沉积物脱碳酸盐作用而释放出的富CO2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锶-钕-铅体系 同位素 源区
下载PDF
三江地区澜沧江带南段南林山基性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钢柱 苏尚国 +1 位作者 雷玮琰 段向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6-212,共7页
南林山基性岩体位于西南三江地区,岩体主要由辉长岩和闪长岩组成。通过ID-TIMS锆石U-Pb年代学方法对南林山岩体中闪长岩进行精确定年,获得其结晶年龄为(298.44±0.33)Ma,表明南林山基性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全岩主量、微量元... 南林山基性岩体位于西南三江地区,岩体主要由辉长岩和闪长岩组成。通过ID-TIMS锆石U-Pb年代学方法对南林山岩体中闪长岩进行精确定年,获得其结晶年龄为(298.44±0.33)Ma,表明南林山基性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全岩主量、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等研究表明,辉长岩和闪长岩总体上均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s)相对于重稀土元素(HREEs)适度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亏损的特征。这些特征与大洋岛弧的特征相吻合。因此,我们提出南澜沧江构造带在早二叠世早期为大洋岛弧俯冲带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龄 锆石 ID-TIMS 岛弧 南林山 澜沧江
下载PDF
西藏羌塘南缘早白垩世普让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瀚霄 龚福志 +4 位作者 李光明 刘洪 陈华安 祝向平 肖万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9-584,共16页
普让岩体位于西藏羌塘南缘多龙矿集区西北部,岩体的岩石类型组合为石英二长岩—二长岩—二长闪长岩,侵位于三叠纪日干配错群灰岩中,并形成矽卡岩型磁铁矿。石英二长岩LA-ICP-MS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16±2Ma(MSWD=6... 普让岩体位于西藏羌塘南缘多龙矿集区西北部,岩体的岩石类型组合为石英二长岩—二长岩—二长闪长岩,侵位于三叠纪日干配错群灰岩中,并形成矽卡岩型磁铁矿。石英二长岩LA-ICP-MS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16±2Ma(MSWD=6.5),与该带上的多龙含矿斑岩成岩年龄基本一致。普让岩体不含白云母,且标准矿物中富含透辉石,具有较高的Al_2O_3,较低的Ti O_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显示Nb和Ta的负异常,具有明显的岛弧型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准铝质I型花岗岩。与多龙含矿斑岩相比,普让岩体具有相似的ε_(Nd)(t)值(-7.22^-6.81),n(^(87)Sr)/n(^(86)Sr)i值(0.707525~0.708243)和古老的Nd的模式年龄(1.29~1.63Ga)。研究表明:普让岩体可能是在班公湖—怒江洋壳北向俯冲的背景下,下地壳重熔,且在上升的过程中经历了分离结晶和地壳混染作用下形成的。多龙外围的岩浆岩带不仅具有寻找斑岩铜矿的潜力,也是形成和寻找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岛弧 找矿意义 羌塘南缘 西藏
下载PDF
海南五指山地区花岗片麻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5
18
作者 陈新跃 王岳军 +3 位作者 范蔚茗 张菲菲 彭头平 张玉芝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4-463,共10页
海南五指山地区出露大面积花岗片麻岩,且广泛发育NW向定向变形构造,表明经历了明显的动力变形变质作用;4个花岗片麻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试数据表明它们形成于263~269 Ma,代表了中二叠世的一次重要地质构造热事件。结合... 海南五指山地区出露大面积花岗片麻岩,且广泛发育NW向定向变形构造,表明经历了明显的动力变形变质作用;4个花岗片麻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试数据表明它们形成于263~269 Ma,代表了中二叠世的一次重要地质构造热事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海南五指山地区263~269 Ma花岗片麻岩可能形成于华南与印支块体的碰撞拼合作用。这也暗示华南与印支的碰撞拼合可能始于263~269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片麻岩 锆石 LA—ICP—MS U—pb年代学 五指山地区 海南岛
下载PDF
三亚石榴霓辉石正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对海南岛海西-印支期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77
19
作者 谢才富 朱金初 +5 位作者 赵子杰 丁式江 付太安 李志宏 张业明 徐德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7,共11页
在海南岛南端的三亚地体上发现了一些石榴霓辉石正长岩,其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是硅饱和的过碱性侵入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 ,Th ,U ,K ,Pb)和轻稀土元素,具有较明显的Nb ,Ta ,Ti,Sr,Ba ,Eu ,P负异常,重稀土含量相对较... 在海南岛南端的三亚地体上发现了一些石榴霓辉石正长岩,其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是硅饱和的过碱性侵入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 ,Th ,U ,K ,Pb)和轻稀土元素,具有较明显的Nb ,Ta ,Ti,Sr,Ba ,Eu ,P负异常,重稀土含量相对较高且分异不明显;Sr,Nd ,Pb同位素组成与EMⅡ型富集岩石圈地幔类似。锆石的SHRIMPU Pb测定给出11个分析点的2 0 6Pb/ 2 3 8U年龄为2 37~2 5 1Ma,加权平均值为2 4 4±7Ma。根据这些资料,揭示了三亚过碱性正长岩是在中三叠世由于岩石圈拆沉、软流圈上涌导致减薄后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在较浅深度(<6 0km)因增温减压而发生低度的脱水部分熔融而形成。强调三叠纪时海南岛属于后造山伸展环境,是海西期造山事件连续演化的结果,不应划分出独立的印支期造山事件或印支旋回。提出三亚地体可能于晚二叠世通过九所—陵水断裂的大规模右旋走滑而移置到和琼中地体相邻。指出海南东南部存在一条北东向的三叠纪富碱侵入岩带,该岩带可能延伸到广东罗定—福建明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U-pb年龄 三叠纪 碱性正长岩 后造山 海南岛
下载PDF
琼中高级变质杂岩中单颗粒锆石Pb-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业明 张仁杰 +2 位作者 胡宁 张树淮 段其发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琼中地区存在由片麻岩、混合岩、麻粒岩和紫苏花岗岩组成的高级变质杂岩。对其中片麻岩和麻粒岩开展了单颗粒锆石 Pb - Pb 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1483 ±13 Ma 和499 ±24 Ma 的年龄数据。结合现有地质... 琼中地区存在由片麻岩、混合岩、麻粒岩和紫苏花岗岩组成的高级变质杂岩。对其中片麻岩和麻粒岩开展了单颗粒锆石 Pb - Pb 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1483 ±13 Ma 和499 ±24 Ma 的年龄数据。结合现有地质资料, 认为琼中地区先后经历了新太古代表壳岩系形成、中元古代变质—岩浆再造和加里期构造热事件改造等3 个主要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变质杂岩 麻粒岩 紫苏花岗岩 铅-铅测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