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chronic sleep deprivation on peak bone mass in ra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1
作者 Yu-Jia Fu Chao-Qun Wang Ying Zhou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0年第18期21-24,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hronic sleep deprivation(CSD)on bone microstructure and peak bone mass(PBM)in SD rats.Methods:Twenty-four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S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In the ...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hronic sleep deprivation(CSD)on bone microstructure and peak bone mass(PBM)in SD rats.Methods:Twenty-four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S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In the CSD group,a CSD model was established using a new sleep deprivation instrument for rats and mice,and intervened for 5 weeks.Bone turnover markers including P1NP and CTX-1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were observed.After the experiment,the left femur were scanned by Micro-CT,and the cortical bone and bone trabecula were three-dimensionally reconstructed,respectively.The bone mineral density(BMD)and relevant parameters were detected.Results:CT images of the femur(proximal ends)showed significant trabecular loss in CSD rats.Trabecular parameters including bone volume fraction(BV/TV),trabecular number(Tb.N)and 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in the CSD group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bone cortex of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femur and tibia in CSD rats was also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parameters of bone cortex including total tissue area(Tt.Ar),cortical bone area(Ct.Ar)and cortical bone thickness(Ct.Th)in the CS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After chronic CSD,BMD of both bone trabecula and bone cortex of the femur was lower,while the corresponding P1NP and CTX-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lee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BM formation.CSD accelerates bone turnover and thus significantly reducing PBM in SD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sleep deprivation peak bone mass MICRO-CT bone turnover markers bone histomorphometry
下载PDF
Spectrum-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HPLC fingerprints and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Radix Hedysari on increasing the peak bone mass of rat 被引量:6
2
作者 Xin-Yue Chen San-Hu Gou +2 位作者 Zhi-Qiang Shi Zhi-Yuan Xue Shi-Lan Feng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66-273,共8页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Radix Hedysari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vigorating gas for ascending, benefiting blood for promoting production of fluid, and promoting circulation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 in c...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Radix Hedysari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vigorating gas for ascending, benefiting blood for promoting production of fluid, and promoting circulation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 in collateral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inciple of treatment for osteoporosis. This study i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bioactive components on increasing peak bone mass (PBM) by exploring the spectrum-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matography fingerprints and effect. Multiple indicators are selected to evaluate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In fingerprints, 21 common peaks are obtained, five of which are identified. Furthermore,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 is a quantitative method of gray system theory and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correlation degree of common peak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with relational value. 21 components are then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regions, of which ononin and calycosin play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role in increasing PBM. In addition, factor analysis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 are used to screen the optimal producing area for Radix Hedysari. This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Radix Hedysari, confirming the bioactive components for PBM-enhancement and further develop its medicina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tor ANALYSIS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peak bone mass RADIX Hedysari Spectrum-effect relationship
下载PDF
Factors influencing peak bone mass gain 被引量:19
3
作者 Xiaowei Zhu Houfeng Zheng 《Frontiers of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53-69,共17页
Bone mass is a key determinant of osteoporosis and fragility fractures.Epidemiologic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 10%increase in peak bone mass(PBM)at the population level reduces the risk of fracture later in life by 50... Bone mass is a key determinant of osteoporosis and fragility fractures.Epidemiologic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 10%increase in peak bone mass(PBM)at the population level reduces the risk of fracture later in life by 50%.Low PBM is possibly due to the bone loss caused by various conditions or processes that occur during adolescence and young adulthood.Race,gender,and family history(genetics)are responsible for the majority of PBM,but other factors,such as physical activity,calcium and vitamin D intake,weight,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socioeconomic status,age at menarche,and other secondary causes(diseases and medications),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BM gain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Hence,the optimization of lifestyle factors that affect PBM and bone strength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maximize PBM among adolescents and young people,and thus to reduce the low bone mass or osteoporosis risk in later life.This review aims to summarize the available evidence for the common bu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bone mass gain dur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discuss the advances of developing high P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k bone mass CHILDREN adolescents GENETIC risk factors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骨峰值及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
4
作者 樊萍 冯秀媛 +2 位作者 胡楠 蒲丹 何岚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66-872,共7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与女性骨峰值(peak bone mass,PBM)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相关的基因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利用DNA微阵列技术对高PBM和低PBM成年女性的单核细...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与女性骨峰值(peak bone mass,PBM)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相关的基因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利用DNA微阵列技术对高PBM和低PBM成年女性的单核细胞进行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基因差异表达研究,通过聚类分析、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差异基因,并进一步分析差异表达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建立OP大鼠模型,进行股骨颈组织染色,进一步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差异基因筛选共得到283个基因,与高PBM样本相比,低PBM样本中有135个基因表达上调,148个基因表达下调,总共有7个通路与12个差异基因被富集,涉及矿物质吸收与转运、细胞免疫等方面的多个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其中,CACNA1D基因编码的L型钙离子通道蛋白1.3(voltage-gated Ca^(2+)channel 1.3,CaV1.3)在OP大鼠模型股骨颈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强。结论:以上结果提示CaV1.3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可能导致低PBM女性发生OP,提供了OP防治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峰值 钙通道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仙灵骨葆胶囊对生长期大鼠骨强度的影响
5
作者 高玉海 谢高倩 +6 位作者 孙薇 吴西 王中琪 柏鑫 魏朋 王龙飞 陈克明 《实验动物科学》 2023年第5期19-23,共5页
目的研究仙灵骨葆胶囊对生长期大鼠骨强度的影响。方法将20只1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仙灵骨葆组,每组10只。仙灵骨葆组每天灌服378 mg/kg仙灵骨葆胶囊,对照组每天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实验期间每两周测一次全身... 目的研究仙灵骨葆胶囊对生长期大鼠骨强度的影响。方法将20只1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仙灵骨葆组,每组10只。仙灵骨葆组每天灌服378 mg/kg仙灵骨葆胶囊,对照组每天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实验期间每两周测一次全身骨密度,待第6周仙灵骨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安乐死取材。取脏器、股骨、胫骨和椎骨进行病理学分析、骨密度检测、生物力学检测、micro CT分析以及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大鼠体质量呈上升趋势,两组间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脏器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给药6周后仙灵骨葆组全身骨密度、股骨骨密度和椎骨骨密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仙灵骨葆组股骨最大载荷和屈服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椎骨最大载荷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仙灵骨葆组胫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小梁分离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仙灵骨葆组血清OCN含量上升、TRACP-5b含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可能通过抑制骨吸收与促进骨形成来提高生长期大鼠骨强度,具有通过提高生长期大鼠峰值骨量来预防后期骨质疏松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灵骨葆胶囊 生长期大鼠 骨强度 峰值骨量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对骨密度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续晓蓓 郭雪桃 +1 位作者 王叶叶 解富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0期888-892,共5页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段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接受1年激素替代治疗(HRT)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9年10月至2020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确诊为POI的患者,病历完整且接受HRT治疗1年以上患者98例。...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段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接受1年激素替代治疗(HRT)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9年10月至2020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确诊为POI的患者,病历完整且接受HRT治疗1年以上患者98例。按骨量积累的不同阶段进行分组:≤20岁组32例,21~30岁组33例,31~40岁组33例。治疗方案为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包括周期序贯[戊酸雌二醇片/戊酸雌二醇醋酸环丙孕酮片复合包装(2 mg/1 mg)、戊酸雌二醇加黄体酮(2 mg/100 mg)、结合雌激素加黄体酮(0.625 mg/100 mg)]和连续序贯[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1 mg/10 mg或2 mg/10 mg)],观察治疗前后左侧股骨颈、髋骨、腰L1及总腰椎骨密度及Z值,分析并比较各年龄段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1)≤20岁组和21~30岁组:治疗后左侧股骨颈、髋骨、腰L1及总腰椎的骨密度及Z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1~40岁组患者腰L1及总腰椎治疗后的骨密度及Z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股骨颈、髋骨与治疗前相比,仅Z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4,P=0.015;t=2.355,P=0.025),骨密度与治疗前相比,增幅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7,P=0.082;t=1.955,P=0.059)。各年龄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及Z值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1)骨密度:3个年龄组左侧股骨颈、髋骨、腰L1、总腰椎治疗后骨密度的增幅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Z值:3个年龄组左侧股骨颈、腰L1、总腰椎治疗后Z值的增幅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26,P=0.002;F=13.082,P<0.001;F=12.913,P<0.001);仅左侧髋骨三组间治疗后Z值增幅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76,P=0.074)。治疗前后骨量异常率[Z≤-2.0(低骨量)]比较:(1)≤20岁组:左髋、总腰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1~30岁、31~40岁组:左髋、总腰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个年龄组POI患者治疗1年后骨密度均明显增加。且与治疗前相比,年龄越小,治疗后骨密度和Z值的增幅越大,疗效越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激素替代治疗 骨密度 峰值骨量
下载PDF
北京地区9103例体检人群骨密度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68
7
作者 王亮 马远征 +13 位作者 张妍 陈立英 白颖 陈琼 涂显春 杨帆 马伟凤 胡江伟 杨国花 王文娇 谢媛媛 马彦巧 付雪梅 周凤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52-955,共4页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9103例体检人群骨密度,探讨本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3月-7月在我院体检的9103例汉族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年龄16~93岁,采用韩国osteosys公司生产的ExA-30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9103例体检人群骨密度,探讨本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3月-7月在我院体检的9103例汉族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年龄16~93岁,采用韩国osteosys公司生产的ExA-30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1/3处骨密度,建立信息采集表,记录体检人群骨密度、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等情况,将检测结果以每10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分析每组骨密度、t、z评分、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地区男性、女性峰值骨量均发生在30~39岁年龄段,骨峰值分别为0.528±0.072、0.451±0.067,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增高;男性、女性30岁以前骨密度分别为0.47±0.107、0.436±0.060,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21.88%、1.33%;30~39岁骨密度分别为0.528±0.072、0.451±0.067,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7.31%、1.71%;40~49岁骨密度分别为0.52±0.071、0.445±0.065,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9.88%、2.3%;50~59骨密度分别为0.49±0.076、0.396±0.082,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20.83%、18.94%;60~69岁骨密度分别为0.463±0.085、0.328±0.071,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35.49%、52.21%;70~79岁骨密度分别为0.416±0.086、0.268±0.072,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57.31%、77.59%;80岁以上骨密度分别为0.384±0.091、0.222±0.059,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71.37%、95.24%。低BMI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和高BMI人群,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峰值骨量过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显著上升,且女性绝经后骨量丢失明显加快,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较同龄男性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关注的是,30岁以前的年轻男性骨密度状况也并不理想,可能跟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缺乏锻炼,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关。因此,将骨密度检测作为中老年人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早期发现,积极干预,同时加强年轻人群的健康宣教,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峰值骨量,对于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骨峰值 绝经后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广西南宁地区汉壮族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颜晓东 王风 +2 位作者 黄忠 朱敏嘉 陈友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 评估广西南宁地区汉壮族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 (OP)的发病情况。方法 1 0 84名健康人群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 (BMD)值。按民族、年龄、性别进行分组 ,以 1 0岁作为 1个年龄段。结果 骨峰值年... 目的 评估广西南宁地区汉壮族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 (OP)的发病情况。方法 1 0 84名健康人群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 (BMD)值。按民族、年龄、性别进行分组 ,以 1 0岁作为 1个年龄段。结果 骨峰值年龄分布 :男女汉壮族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 30~ 39岁 ,60岁后OP患病率 (WHO)汉族男性 2 3 36 % ,壮族男性 2 5 0 0 % ,汉族女性 31 69% ,壮族女性 44 44% ,汉壮族男女各年龄段和总体OP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南宁地区 汉族人群 骨密度 骨质疏松 患病率 壮族人群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广州地区骨量峰值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区品中 邓力平 +5 位作者 沈怀亮 马翰章 刘毅生 林秀娟 刘兴漠 刘红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 研究广州城乡居民骨量峰值及其特点和影响中青年妇女骨量的因素 ,为原发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有用的数据。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地区 2 0~ 4 9岁城乡正常男女性居民 4 80人 ,先行问卷调查再进行腰椎 (L2~ 4 )正位和髋部的双... 目的 研究广州城乡居民骨量峰值及其特点和影响中青年妇女骨量的因素 ,为原发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有用的数据。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地区 2 0~ 4 9岁城乡正常男女性居民 4 80人 ,先行问卷调查再进行腰椎 (L2~ 4 )正位和髋部的双能X线骨密度 (BMD)的测量。结果 男性腰椎和髋部骨量峰值 (PBM)出现在 2 0~ 2 9岁 ,L2~ 4 的PBM值为 1 14 0± 0 0 12 9(g cm2 ) ,BMD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性腰椎和髋部PBM出现在 30~ 39岁 (髋部的Ward’s区出现在 2 0~ 2 9岁 ) ,L2~ 4 的PBM为 1 138± 0 0 99(g cm2 ) ,男女性无显著差异。髋部PBM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 4 0~ 4 9岁不论L2~ 4 和髋部BMD女性都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妊娠、分娩、哺乳、避孕药、输卵管结扎术对骨量影响无显著性。结论 广州地区女性的PBM近似北京及上海地区高于成都地区。 4 0~ 4 9岁女性腰椎及髋部BMD都高于男性 ,可能与广州地区女性从事较重农业劳动有关。男性则低于沈阳、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量峰值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调查 广州
下载PDF
补钙对大鼠峰值骨量形成和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晓红 詹国瑛 +2 位作者 孙建琴 肖骐龙 詹键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 探讨补钙对峰值骨量的影响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 : 选用雌性大鼠喂给不同钙含量的饲料至 1 0 mo龄 ,半数动物断头处死 ,取股骨进行相关检测 ,了解不同钙摄入量对骨峰值的影响。半数动物行卵巢切除术 ,喂饲 1... 目的 : 探讨补钙对峰值骨量的影响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 : 选用雌性大鼠喂给不同钙含量的饲料至 1 0 mo龄 ,半数动物断头处死 ,取股骨进行相关检测 ,了解不同钙摄入量对骨峰值的影响。半数动物行卵巢切除术 ,喂饲 1 0 w后断头处死 ,取股骨进行有关检测 ,了解不同峰值骨量对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结果 : 高钙摄入组峰值期大鼠股骨骨密度、骨重、骨长度、骨皮质厚度和股骨最大载荷、骨应变量等值均较低钙摄入组高 ;去卵巢后各组骨密度均降低 ,但高钙摄入量大鼠股骨骨密度比低钙摄入量大鼠的高。结论 : 钙摄入量的增加能有效提高峰值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峰值 骨质疏松 预防 骨密度 骨形态学
下载PDF
体重和身高对峰值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谢晶 杜靖远 +2 位作者 沈霖 杨艳萍 周丕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7-28,共2页
本研究选用单光子吸收法测定了136名女性、118名男性而年龄在25~35岁的正常人前臂骨骨密度,计算出骨密度与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的比值,并探讨了骨密度与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男性峰值骨量明显高于女... 本研究选用单光子吸收法测定了136名女性、118名男性而年龄在25~35岁的正常人前臂骨骨密度,计算出骨密度与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的比值,并探讨了骨密度与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男性峰值骨量明显高于女性,而男性峰值骨量与体重、体表面积比值则与女性无差异,其与身高比值则与女性间仍有差异;男、女峰值骨量与体重均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与身高及体表面积则无线性相关。因此认为,男、女间体重、身高的差异决定了峰值骨量间的性别差异,且体重对峰值骨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 身高 峰值骨量 单光子吸收法 测定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DXA骨密度检测在骨质疏松症诊断、预防、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常冰岩 卢勇 +2 位作者 宋丽俊 郭璇 赵晓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笔者通过对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共识文件(ISCD,2005年版)[1]观点的理解及解读,结合近10年操作DXA检测2万多例患者的经验,总结我国著名学者近10年来发表的文章观点,希望能够帮助解决临床医生存在的:(1)T/Z值使用混淆;(2)诊治目标人群... 目的笔者通过对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共识文件(ISCD,2005年版)[1]观点的理解及解读,结合近10年操作DXA检测2万多例患者的经验,总结我国著名学者近10年来发表的文章观点,希望能够帮助解决临床医生存在的:(1)T/Z值使用混淆;(2)诊治目标人群应选取什么样的患者需要接受骨质疏松治疗指征不明确;(3)治疗方案不系统、检测部位不合理等问题。方法根据ISCD(2005年版)提出的诊断骨质疏松症有效部位的选择、T/Z值的诊断人群及使用,我国著名学者近10年发表的文章观点、DXA骨密度检测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指导应用,以及笔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对DXA其他功能在临床的应用及解读,结合DXA在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所出现的BMD状况,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结果通过DXA正确应用、监测患者所可能出现的骨质疏松状况,从而做出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骨质疏松程度的提示,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结论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是目前被公认用于判断骨量最好的检测工具,ISCD(2005年版)的观点为我们在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 BMD ISCD 骨峰值 BMI
下载PDF
成都地区骨峰值的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马锦富 杨定焯 +4 位作者 安珍 宓云刚 王晓英 尚家芸 蒋建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骨峰值 ( PBM)的基本情况 ,为骨质疏松 ( O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 2 0~ 4 9岁人群除外心肝肺肾、内分泌等慢性病及骨代谢疾病者 368名 ,进行了腰椎 ( L2 -4 )正位和髋部的双能 X线骨密度 ( BMD)...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骨峰值 ( PBM)的基本情况 ,为骨质疏松 ( O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 2 0~ 4 9岁人群除外心肝肺肾、内分泌等慢性病及骨代谢疾病者 368名 ,进行了腰椎 ( L2 -4 )正位和髋部的双能 X线骨密度 ( BMD)的测量。结果  2 0~ 4 9岁人群的 BMD相对稳定 ,男性腰椎骨峰值见于 2 0~ 2 9岁 ,值为1.0 75± 0 .114( g/ cm2 ) ;女性见于 30~ 39岁 ,值为 1.10 6± 0 .113( g/ cm2 ) ;髋部 ( Neck,Ward's,Troch) PBM均见于2 0~ 2 9岁。各年龄组的 BMD男女无差异 ( P>0 .0 5) ,而 L2 -4 BMC(骨矿含量 )及椎体面积 ( AREA)男性均大于女性 ,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1) ,BMD城乡无显著差异。成都地区的 PBM略低于北方地区。结论 成都地区男性PBM为 1.0 75± 0 .114( g/ cm2 ) ,女性 PBM为 1.10 6± 0 .113( g/ cm2 ) ;临床表现与 BMD不符时 ,分析 BMD的同时应参照 BMC及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骨量 骨矿含量 面积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正常人群骨密度DXA测量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白艳 贾文霄 +3 位作者 张鹏 贺晓晔 周晓珊 刘德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486-491,共6页
目的通过测量乌鲁木齐市1837人次汉族、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确定本地区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建立本地区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骨密度的正常数据库,并比较、探讨汉族、维... 目的通过测量乌鲁木齐市1837人次汉族、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确定本地区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建立本地区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骨密度的正常数据库,并比较、探讨汉族、维吾尔族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使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e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EXA)对乌鲁木齐地区20,75岁以上的汉族、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腰椎前后位、左侧股骨近端进行BMD测定。按不同性别每5岁分为一年龄组,得出骨密度均值、标准差,并进行两组样本均数的f检验。结果汉族、维吾尔族男性及女性各部位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略有不同,但多数均在40岁前随骨量逐渐增加而达到骨峰值。其后随年龄的增长BMD降低,女性BMD在50岁后加速下降,男性无加速下降的趋势。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常规检查部位各年龄段BMD的正常值及骨质疏松诊断参考值,为今后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研究提供了客观数据,也为国内的资料比较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峰值 骨质疏松症 健康人群
下载PDF
上海市居民经3年干预后骨密度值测定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的调查 被引量:8
15
作者 程月华 吴建华 +6 位作者 卢慧敏 李玉芳 梅芳 徐静依 俞冰 沈斌 王一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 研究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居民骨密度值 (BMD)及骨质疏松 (OP)患病率的影响 ,为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卢湾区 30~ 86岁健康人群中抽取5 98例为研究对象 ,将他们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要求干... 目的 研究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居民骨密度值 (BMD)及骨质疏松 (OP)患病率的影响 ,为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卢湾区 30~ 86岁健康人群中抽取5 98例为研究对象 ,将他们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要求干预组居民平时适当运动、合理营养 ,多食含钙、含VitD较高的食物等 ,干预时间为 3年 (2 0 0 0年 3月~ 2 0 0 3年 3月 )。两组居民均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试L2 4和髋部的BMD ,然后进行统计、比较与分析。 结果干预组和未干预组骨量峰值 (PBM)均出现在 30~ 39岁 ,前者PBM值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5 ) ;干预组所有部位BMD值均高于未干预组 (P <0 0 5 ) ,原发性OP患病率干预组显著低于未干预组 (P <0 0 5 )。结论 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和加强健康教育、合理营养和运动 ,可提高青春期居民的骨峰值 ,对4 0岁以上中老年人可以减少其骨量丢失和减缓原发性O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 患病率 OP 居民 骨密度 BMD 骨质疏松 合理营养 原发性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南京地区5168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卓铁军 周明秀 申志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探索南京地区正常人骨密度 (BMD)变化规律 ,为骨质疏松症 (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地区 2 0~ 89岁人群中 5 16 8人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 (L2 - 4)、股骨上端 (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 ,按 5岁为一... 目的 探索南京地区正常人骨密度 (BMD)变化规律 ,为骨质疏松症 (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地区 2 0~ 89岁人群中 5 16 8人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 (L2 - 4)、股骨上端 (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 ,按 5岁为一年龄组 ,将其分成 14组。结果  (1)女性骨峰值出现于 30~ 34岁 ,男性出现于 2 5~ 2 9岁。 (2 )女性 4 0岁时Ward’s区骨量已有明显丢失 ,5 0~ 5 9岁各部位骨量丢失加速 ,80岁时再加速 (BMD平均年丢失率均 >1% )。男性骨量丢失是逐渐、缓慢的 ,但在 6 5以后也有一较快骨量丢失过程 ,其主要部位是Neck、Ward’s、Troch。结论  (1) 4 0岁后应检测BMD变化 ,监测部位以股骨上端Ward’s最敏感。 (2 )OP的防治重点在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 骨峰值 DEXA BMD 骨量丢失率 南京市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正弦交变电磁场提高大鼠峰值骨量存在时间效应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玉海 李唯 +5 位作者 陈克明 周建 成魁 马小妮 石文贵 李少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557-1561,共5页
目的探讨50 Hz 0.1 mT正弦交变电磁场(sinusoid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SEMFs)不同时长暴露干预对SD大鼠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PBM)的影响。方法 6周龄雌性SD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45 min组、90 min组、180 mi... 目的探讨50 Hz 0.1 mT正弦交变电磁场(sinusoid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SEMFs)不同时长暴露干预对SD大鼠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PBM)的影响。方法 6周龄雌性SD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45 min组、90 min组、180 min组和270 min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实验组每天给予相应时长50 Hz 0.1 mT磁场强度的SEMFs干预。8周后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AG-X系列台式电子万能试验机检测椎体生物力学性能,ELISA法测定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 5b)浓度,品红-苦味酸染色(Van Gieson,VG)进行骨形态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90 min组大鼠全身骨密度、股骨骨密度、椎体骨密度、椎体生物力学参数和血清中OC的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80 min组股骨、椎体骨密度和血清中OC、全身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0 min组股骨骨密度和椎体骨密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5 min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TRACP 5b的含量无明显变化。90、180、270 min组骨小梁数目、厚度和面积均增加,而骨小梁间隙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5 min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50 Hz 0.1 mT磁场强度提高了SD大鼠峰值骨量,但是存在时间"窗口效应",90 min效果最好,不同时长对峰值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交变电磁场 骨密度 峰值骨量 骨质疏松症 大鼠
下载PDF
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颜晓东 王风 +2 位作者 朱敏嘉 黄忠 陈友华 《广西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1923-1926,共4页
目的 :评估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 (OP)的发病情况。方法 :4 5 5名健康人群采用双能 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 (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 ,以 5岁作为一个年龄段。结果 :骨峰值年龄分布 :男性髋部... 目的 :评估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 (OP)的发病情况。方法 :4 5 5名健康人群采用双能 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 (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 ,以 5岁作为一个年龄段。结果 :骨峰值年龄分布 :男性髋部骨峰值年龄在 4 0~ 4 4岁 ,腰椎在 35~ 39岁 ,前臂在 30~ 34岁 ,女性髋部、腰椎、前臂骨峰值年龄在 35~39岁。 6 0岁后 OP患病率男性 4 3.75 % ,女性 72 .30 % ,女性峰值骨密度水平较上海等地区低 (P <0 .0 5 ) ,男性较南京地区、广州地区低 (P <0 .0 5 )。结论 :南宁市健康人群较低的峰值骨密度水平和老年人较高的骨质疏松检出率除与所使用的仪器型号有关外 ,可能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职业、运动等等环境因素有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市 患病率 双能X线骨密度仪 骨密度 骨峰值 骨质疏松 OP BMD
下载PDF
成都地区城乡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调查 被引量:9
19
作者 安珍 王文志 +4 位作者 杨定焯 马锦富 赵元全 赵立强 唐婧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 为了解成都地区城乡正常人群腰椎 ,髋部各部位骨密度 (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OP)的患病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 ,为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成都地区≥ 2 0岁健康人群共抽取... 目的 为了解成都地区城乡正常人群腰椎 ,髋部各部位骨密度 (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OP)的患病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 ,为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成都地区≥ 2 0岁健康人群共抽取 14 6 0人 ,城市 6 6 2人 ,农村 798人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测量腰椎 2~ 4正位 ,左股骨近段 (Neck ,Ward’s ,Troch)BMD值 ,按城乡、男女分别每 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骨量峰值 (PBM)均出现在 2 0~ 39岁 ,男性L2 - 4PBM为 (1 12 0± 0 114 )g cm2 ,女性为 (1 113± 0 113)g cm2 。 4 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城乡男女BMD逐渐下降 ,女性各部位BMD值下降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1) ,其中女性 5 0岁和 6 0岁两年龄组骨量呈快速丢失阶段 ,骨量累积丢失率L2 - 4农村男性 17 9%、女性 35 3%均明显高于城市男性12 5 % ,女性 2 5 0 % ,而且股骨上端骨量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腰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成都地区城乡男女骨峰值形成年龄段在 2 0~ 39岁 ,城市、农村不同性别年龄的BMD值4 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女性BMD明显低于男性 ,骨量累积丢失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农村高于城市 ,各部位累积丢失率W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原发性骨质疏松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骨密度 患病率
下载PDF
乌鲁木齐地区汉族健康人群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白艳 张鹏 +2 位作者 贺晓晔 杨丽霞 魏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乌鲁木齐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MD),确定本地区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并探讨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使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er,DEXA)对乌鲁木齐地区20岁以上的汉... 目的通过测量乌鲁木齐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MD),确定本地区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并探讨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使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er,DEXA)对乌鲁木齐地区20岁以上的汉族健康人2268例(男性865人,女性1403人)腰椎前后位、左侧股骨近端的BMD进行测定。按不同性别每5岁分为一年龄组,得出骨密度均值、标准差及累计丢失百分率。结果①乌鲁木齐地区男性腰椎前后位骨峰值在35~39岁年龄组,女性在40~44岁年龄组;男性股骨近端的骨峰值在20~24岁年龄组,女性的在35~39岁年龄组;此后,随年龄的增长BMD降低,女性BMD在50岁后加速下降,男性无加速下降的倾向。②乌鲁木齐地区男性腰椎前后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参考值为0.678gcm2,女性的为0.579gcm2。男性股骨近端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参考值为0.463gcm2,女性的为0.495gcm2。结论骨骼不同部位、不同性别到达骨峰值的年龄不同,骨量峰值水平也不同,本研究结果可为乌鲁木齐地区汉族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与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峰值 骨质疏松症 健康人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