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信 程亮 +2 位作者 王亚艺 高旭升 李松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69-1375,共7页
为明确引起青海省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从青海省不同地区马铃薯黑胫病病样分离病原菌,研究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致病性、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 r RNA序列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马铃薯黑胫病的5个菌株均为黒腐果胶杆菌(Pectob... 为明确引起青海省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从青海省不同地区马铃薯黑胫病病样分离病原菌,研究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致病性、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 r RNA序列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马铃薯黑胫病的5个菌株均为黒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来源不同的菌株接种马铃薯后致病力有差异;其中,3株强致病力菌株主要来自于乐都、湟中和大通,2株中等致病力菌株来自于民和和湟源。综上,黒腐果胶杆菌是引起青海省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黒腐果胶杆菌 表型鉴定 分子鉴定 致病力
下载PDF
杀菌剂对马铃薯黑胫病菌毒力及其安全性和田间防效测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彦敏 胡俊 +3 位作者 吕文霞 刘广晶 武建华 毕采利 《中国马铃薯》 2020年第4期229-237,共9页
马铃薯黑胫病(Potato blackleg)是一种种薯传播病害,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研究马铃薯黑胫病药效防治措施,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不同药剂对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的室内毒力,并对入... 马铃薯黑胫病(Potato blackleg)是一种种薯传播病害,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研究马铃薯黑胫病药效防治措施,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不同药剂对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的室内毒力,并对入选药剂采用拌种、沟施、灌根3种处理方式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同时对入选药剂使用不同浓度剂量处理种薯在田间进行了药剂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噻霉酮、溴硝醇、乙蒜素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38.18,77.09和168.15μg/mL,与农用硫酸链霉素相比相差较小。在药剂对马铃薯安全性测定中,溴硝醇拌种的3个用药浓度对出苗均没有抑制作用,其他各供试药剂拌种的二倍用量对出苗均有抑制作用。2017和2018年2年防效试验中,噻霉酮拌种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75.20%和70.35%,增产分别为18.18%和24.89%;其次是溴硝醇拌种、乙蒜素拌种和灌根、噻霉酮灌根,防效均在52.24%~68.60%;对比拌种、沟施和灌根3种施药方法,拌种和灌根效果较好。因此,噻霉酮、溴硝醇和乙蒜素3种药剂是马铃薯黑胫病防止中的首选药剂,且使用拌种和灌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黑胫病菌 杀菌剂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下载PDF
一株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马铃薯黑胫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
3
作者 孙平平 张磊 +3 位作者 魏旭 张竞丹 夏占峰 李正男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4-803,共10页
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种类及其致病机制,从当地表现黑胫病的马铃薯植株上分离病原菌,利用薯块接种法和盆栽接种法验证其致病性,利用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采用Pacbio SequelⅡ三代测... 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种类及其致病机制,从当地表现黑胫病的马铃薯植株上分离病原菌,利用薯块接种法和盆栽接种法验证其致病性,利用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采用Pacbio SequelⅡ三代测序技术测定致病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致病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示:分离获得1株菌株TDHJ7,该菌株能引起马铃薯典型黑胫病症状,经形态学特征、16S rRNA序列分析以及全基因组比较最终将其鉴定为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该菌株的全基因组大小为4997951 bp,有4623个编码序列。致病菌株基因注释结果显示,菌株TDHJ7中共有245个基因参与致病过程,其中参与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合成的基因分别有22、19和12个,参与Ⅰ、Ⅱ、Ⅲ、Ⅳ和Ⅵ型分泌系统的基因有171个,参与编码毒素的基因有21个,表明菌株TDHJ7可能主要通过产生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等细胞壁降解酶,Ⅰ、Ⅱ、Ⅲ、Ⅳ和Ⅵ型分泌系统参与毒素类物质的转运,同时产生毒素类物质来引起植物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马铃薯黑胫病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 黑腐果胶杆菌 致病机制
原文传递
广东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14
4
作者 佘小漫 蓝国兵 +3 位作者 何自福 汤亚飞 杜振国 罗方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9-454,共6页
通过对分离自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在选择性CVP培养基上菌落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16S r DNA序列比较,鉴定出引起广东省冬种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为γ-变形菌门肠杆菌科果胶杆菌属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生理生化... 通过对分离自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在选择性CVP培养基上菌落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16S r DNA序列比较,鉴定出引起广东省冬种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为γ-变形菌门肠杆菌科果胶杆菌属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生理生化试验表明,该病原菌菌株不能在37℃生长,能使明胶液化,具有运动性、耐盐性(5%Na Cl),对红霉素不敏感;过氧化氢酶和蔗糖还原试验反应均为阳性,氧化酶、吲哚产生和磷酸酶活性试验均为阴性;可利用乳糖、麦芽糖、棉籽糖、蜜二糖、纤维二糖、柠檬酸盐和α-甲基酮葡萄糖苷,不能利用山梨醇、d-阿拉伯糖和丙二酸盐。研究结果可为广东冬种马铃薯黑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黑胫病 黑腐果胶杆菌 病原鉴定 生理生化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