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国志》及裴注中的农具类名物词论析
1
作者 王勇 《现代语文》 2023年第3期31-35,共5页
名物词是传统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有诸多农具类名物词,有的是对上古时期农具名物的承袭,有的是三国时期新发明或新改进的农具名物。这些农具名物大体可分为六类:一是耕作农具,如耒耜、犁;二是灌溉农具... 名物词是传统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有诸多农具类名物词,有的是对上古时期农具名物的承袭,有的是三国时期新发明或新改进的农具名物。这些农具名物大体可分为六类:一是耕作农具,如耒耜、犁;二是灌溉农具,如翻车;三是耘草农具,如耨镈、锄;四是收割农具,如镰、铚、斧;五是加工农具,如箕、臼杵、碓、磨;六是称量农具,如升、斗。结合相关文献,考证其中农具类名物词的词义、特征、源流等,希望能够为农具类名物词研究、农具史研究、三国文化研究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具类 名物词 《三国志》 裴松之注
下载PDF
《史通·补注》与史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治立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8,共5页
《史通》是一部价值很高的史学理论名著,它在诸多方面为我国的史学批评开辟了道路。在《史通·补注》篇中,刘知几总结了唐朝以前史注的主要成就,划分了史注的种类。他褒扬训解式史注而贬低补阙式史注,鄙弃自注。这些观点引发了后代... 《史通》是一部价值很高的史学理论名著,它在诸多方面为我国的史学批评开辟了道路。在《史通·补注》篇中,刘知几总结了唐朝以前史注的主要成就,划分了史注的种类。他褒扬训解式史注而贬低补阙式史注,鄙弃自注。这些观点引发了后代史学家许多争议,开创了史注研究的议题,客观上推动了史注批评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几 史通补注 裴松之 三国志注
下载PDF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书考 被引量:7
3
作者 高敏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21,共17页
《三国志》裴注的史料价值超过陈寿《三国志》本身,这几乎是史学界的共识。其所以如此,在于裴注引书甚丰。因而研究裴注引书问题者不少,主要有赵翼、钱大昕、沈家本与王祖彝诸家。然而,赵、钱、沈、王四家之说,差异颇大,以致后之学者,... 《三国志》裴注的史料价值超过陈寿《三国志》本身,这几乎是史学界的共识。其所以如此,在于裴注引书甚丰。因而研究裴注引书问题者不少,主要有赵翼、钱大昕、沈家本与王祖彝诸家。然而,赵、钱、沈、王四家之说,差异颇大,以致后之学者,各承一说,言人人殊。本文试图考察赵、钱、沈、王四家差别的具体表现及其造成差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裴注引书目为258种,分别指出其中四家均未著录者36种,各家所著录但互差异者15种及存疑待考者16种,最后列出裴注引书目表及裴注所引书目存疑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裴注 裴注引书目
下载PDF
试析《三国志》裴注中的注音
4
作者 杨小平 唐树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2-26,共5页
裴注在正文中为生僻字、多音字注音,采用直音、反切注音,共70例。直音有38例,反切有32例。
关键词 《三国志》 裴注 注音
下载PDF
三国两晋孙权历史形象演变——以《三国志》裴松之注为中心
5
作者 王怀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详考《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三国、两晋诸史家对孙权事迹的记载和评论,全面梳理孙权历史形象的演化,可以发现:三国史家多视孙权为年轻有为、英姿勃发的英雄;西晋史家在记录史实的基础上,都着重于以道德、德行、仁爱等为标准对孙权进行褒贬... 详考《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三国、两晋诸史家对孙权事迹的记载和评论,全面梳理孙权历史形象的演化,可以发现:三国史家多视孙权为年轻有为、英姿勃发的英雄;西晋史家在记录史实的基础上,都着重于以道德、德行、仁爱等为标准对孙权进行褒贬;东晋史家多责孙权缺乏政治道义和深谋远虑。故裴松之注引的两晋史籍使得孙权的历史形象和地位不断下降,声名日渐消沉,遂在三国核心政治人物中显得最为平庸。裴注之后,孙权的历史形象基本定型。孙权历史形象的发展和演变,与三国两晋史家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基础有密切的关系,历代史家逐渐以更为客观的眼光分析和审视前朝历史,孙权的是非功过遂日益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裴松之注 孙权形象 三国史家 两晋史家
下载PDF
《三国志》裴注与《太平御览》引东晋孙盛著书异文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吕玲娣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41-45,127,128,共7页
晋代史学家孙盛著书颇丰,其佚文资料在《三国志》裴注和《御览》中均有征引。这两部书所引孙盛著书存在大量异文,对这些异文现象进行分析,可以为汉语史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参证。裴注与《御览》所引孙盛著书中的异文文字主要有通假、异体... 晋代史学家孙盛著书颇丰,其佚文资料在《三国志》裴注和《御览》中均有征引。这两部书所引孙盛著书存在大量异文,对这些异文现象进行分析,可以为汉语史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参证。裴注与《御览》所引孙盛著书中的异文文字主要有通假、异体、古今三种形式,有些文字上的讹误主要是因为音近或形近而造成的。异文词语基本上是同义或近义关系,根据异文所指相同可以推出相关异文词语的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裴注 《太平御览》 孙盛 异文
下载PDF
刘备并不好哭——解析刘备在《三国志》及裴注与《三国演义》中的哭泣 被引量:1
7
作者 谭良啸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8-33,共6页
史籍《三国志》及裴注记载刘备因六件事而涕泣,而小说《三国演义》却说他因三十件事而哭泣近百次。史籍中刘备哭泣的原因主要是痛惜人才;小说夸大、渲染刘备的哭是为了突出他的仁德、义气,其效果则是毁损了刘备的形象。逆境中成长壮大... 史籍《三国志》及裴注记载刘备因六件事而涕泣,而小说《三国演义》却说他因三十件事而哭泣近百次。史籍中刘备哭泣的原因主要是痛惜人才;小说夸大、渲染刘备的哭是为了突出他的仁德、义气,其效果则是毁损了刘备的形象。逆境中成长壮大的刘备并不轻易哭泣,哭泣不是历史人物刘备的性格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备 哭泣 《三国志》及裴注 《三国演义》 比较
下载PDF
谈《三国志》裴注对曹操早期成长的历史书写
8
作者 李晓龙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8期50-52,共3页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翦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逐步统一北方。虽然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和刘备联军打败,阻碍了他统一全国的计划,但并不影响他在汉末政治史上的地位和建树。曹操能取得巨...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翦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逐步统一北方。虽然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和刘备联军打败,阻碍了他统一全国的计划,但并不影响他在汉末政治史上的地位和建树。曹操能取得巨大的历史功绩和他早期成长经历密不可分。他的家庭环境为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曹操听从桥玄建议去拜访许子将以求扬名社会,说明他已开始有意识、积极主动地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做准备,同时也是年少曹操深具权谋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裴松之注 《三国志》
下载PDF
傅斯年先生批校本《三国志》初探
9
作者 吕冠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傅斯年先生曾详细批校过《三国志》,这些批校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以下八个方面:校勘误文,揭示体例,抉发微义,纠正史事之误,评论文学发展,区别裴注文本,评论历史人物,批评原书之失。文章着重对傅先生的批校内容作了介绍,并结合相关文... 傅斯年先生曾详细批校过《三国志》,这些批校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以下八个方面:校勘误文,揭示体例,抉发微义,纠正史事之误,评论文学发展,区别裴注文本,评论历史人物,批评原书之失。文章着重对傅先生的批校内容作了介绍,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批校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以求彰显这些批校在《三国志》研究中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斯年 《三国志》 批校 裴松之注 文献价值
下载PDF
《三国志注》《太平御览》所引志怪类著作对应异文研究
10
作者 吕玲娣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68-73,共6页
裴松之《三国志注》征引志怪类著作共7种,与《太平御览》所引对应内容形成大量异文。这些异文形式丰富,有文字上的异体字、通假字、形似而讹字,有词汇上的同义替换词、同义异形词,也有语法上的语序和结构变化等。如“含-灌”表示将水含... 裴松之《三国志注》征引志怪类著作共7种,与《太平御览》所引对应内容形成大量异文。这些异文形式丰富,有文字上的异体字、通假字、形似而讹字,有词汇上的同义替换词、同义异形词,也有语法上的语序和结构变化等。如“含-灌”表示将水含在口中而喷出,是古代道家、佛家救人治病的常用方式;“捉-投”“蹷-蹙”形似而讹,“使”乃“促”字之讹,从而与“遽”形成同义异文。通过辨析字形、考查词义可以为文献阅读提供正确释读参考,也可以为中古汉语研究补证词义和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注 太平御览 志怪类 异文
下载PDF
《三国志》及裴注人称代词研究
11
作者 刘海波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3年第Z2期95-104,共10页
《三国志》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认为第三、四世纪是上古汉语至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三国志》在语言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沿用旧的语法形式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语法形式。《三国志注》时代比《三国... 《三国志》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认为第三、四世纪是上古汉语至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三国志》在语言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沿用旧的语法形式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语法形式。《三国志注》时代比《三国志》稍晚,其中保存了魏晋时代大量同时期的语料,为研究这一时代的汉语特点提供了方便。本文通过共时的分析和历时的比较对《三国志》及裴注中主要人称代词的特点和语法功能进行描写,探讨人称代词体系的发展和兴衰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三国志注 人称代词 语法特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