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颡鱼鲇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徐进 罗晓松 曾令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53,共7页
从患头顶溃疡症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内脏组织中分离出致病力强的菌株JZ086,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颡鱼的... 从患头顶溃疡症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内脏组织中分离出致病力强的菌株JZ086,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颡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7×105CFU。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鲇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与鲇爱德华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鲇爱德华氏菌(AB050826)自然聚为一支,二者遗传距离约为0.002。鉴定结果确认JZ086为鲇爱德华氏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所测试的15种药物都敏感,其中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等尤其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 头顶溃疡症 病原菌 鲇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天然叶黄素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皮肤着色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鲁波 薛敏 +3 位作者 王嘉 吴秀峰 郑银桦 曹春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02-1110,共9页
研究了天然叶黄素(源自万寿菊,含量为4.64%)的添加水平对黄颡鱼生长和皮肤着色效果的影响。在黄颡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15%、0.30%、0.60%、8.00%的受试物,在不影响饲料营养水平的基础上设计最高剂量组为可能摄入剂量组的10倍... 研究了天然叶黄素(源自万寿菊,含量为4.64%)的添加水平对黄颡鱼生长和皮肤着色效果的影响。在黄颡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15%、0.30%、0.60%、8.00%的受试物,在不影响饲料营养水平的基础上设计最高剂量组为可能摄入剂量组的10倍以上,经挤压熟化工艺加工后,实际检测叶黄素含量为未检出(检出限=0.5 mg/kg)、24.2、54.2、118.0、1 700.0mg/kg,依次命名为C、L24.2、L54.2、L118、L1700。饲养90 d后发现,添加天然叶黄素的4个剂量组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L24.2组的蛋白沉积率、L54.2组和L118组及L1700组的能量沉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侧和腹部皮肤的黄度(b*)和饱和度(C*)随饲料中天然叶黄素含量的增加而逐步升高,L118组可达到饱和,并与L1700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L118组和最高剂量组皮肤中黄色素过度沉积,并向肌肉中转移。皮肤中叶黄素的蓄积系数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高为76.25 mg/kg饲料。结果表明,24.2-1700 mg/kg的天然叶黄素显著提高了初始体质量21 g的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天然叶黄素作为黄颡鱼皮肤着色剂的最适剂量为76.25 mg/kg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天然叶黄素 生长 着色
下载PDF
黄颡鱼“溃疡综合征”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30
3
作者 徐洋 蔺凌云 +4 位作者 姚嘉赟 盛鹏程 潘晓艺 尹文林 沈锦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04,共5页
对湖州地区患"溃疡综合征"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开展病原研究,从典型濒死的病样体内分离到优势菌TH0426,对该菌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感... 对湖州地区患"溃疡综合征"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开展病原研究,从典型濒死的病样体内分离到优势菌TH0426,对该菌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感染试验成功复制"溃疡综合征"症状,证明该优势菌为黄颡鱼"溃疡综合征"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3.98×104CFU/m L。生理生化及16 Sr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利福平、四环素、多粘菌素B、氟苯尼考、头孢噻吩、强力霉素、头孢西丁、诺氟沙星、头孢拉定、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和恩诺沙星等14种药物对该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溃疡综合征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下载PDF
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黄燕华 文远红 +5 位作者 曹俊明 王国霞 莫文艳 陈晓瑛 刘群芳 刘小玲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2-401,共10页
选用初始体质量约2.02 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96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6种用蝇蛆粉替代饲料中0%、20%、40%、60%、80%、100%鱼粉配制的等氮(39.5%)等能(16.8 MJ/kg)饲料,分别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养殖期... 选用初始体质量约2.02 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96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6种用蝇蛆粉替代饲料中0%、20%、40%、60%、80%、100%鱼粉配制的等氮(39.5%)等能(16.8 MJ/kg)饲料,分别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养殖期为60 d。结果显示,黄颡鱼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受蝇蛆粉替代鱼粉水平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G60~G100灰分含量与G0相比显著升高(P<0.05)。蝇蛆粉替代鱼粉对肌肉pH、滴水损失(DL)、蒸煮损失(C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与G0相比,G20~G100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G40~G60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G0相比,G80肌肉精氨酸(Arg)、组氨酸(His)、苯丙氨酸(Phe)、必需氨基酸(TEAA)含量显著高(P<0.05),各替代组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肌肉谷氨酸(Glu)、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天冬氨酸(Asp)等风味氨基酸和总风味氨基酸(TFA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C14:0、C18:3n-3、DHA、EPA+DH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 PUFA含量和n-3/n-6比值随蝇蛆粉替代鱼粉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其中G60~G100显著低于G0(P<0.05);C16: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随替代水平增加而升高,其中G60和G100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当蝇蛆粉替代鱼粉水平不超过40%时,除MDA含量显著降低外,蝇蛆粉对黄颡鱼肌肉常规成分、理化指标、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鱼粉 蝇蛆粉 肌肉品质 理化指标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幼鱼日粮中主要营养素需要量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钧 冯健 +3 位作者 孙挺 黄晓燕 何雷 杜卫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7-445,共9页
提要采用"金字塔"法对瓦氏黄颡鱼幼鱼日粮中主要营养素的需要量进行了研究。试验共持续了60天。实验日粮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设定的范围分别为30%—48%、3%—18%和26%—35%。结果表明,当日粮碳水化合物在26%—32%,脂... 提要采用"金字塔"法对瓦氏黄颡鱼幼鱼日粮中主要营养素的需要量进行了研究。试验共持续了60天。实验日粮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设定的范围分别为30%—48%、3%—18%和26%—35%。结果表明,当日粮碳水化合物在26%—32%,脂肪6%—12%,蛋白质39%—48%,能量在15.63—16.95MJ/kg和能量蛋白比为364—435J/mg时,瓦氏黄颡鱼幼鱼均获得较好的生长率;日粮脂肪水平为12%以上时肝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和坏死;肌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沉积受日粮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肝体指数和肠脂比随日粮中脂肪含量升高而增大,肝脏中的糖原含量受到日粮中添加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影响,且有显著差异(P<0.05);日粮中可消化能显著影响肌肉中脂肪的沉积,肠脂比、肝体指数和内脏比都随日粮中可消化能水平提高而呈上升趋势。本实验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幼鱼日粮中主要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为蛋白质39%—42%、脂肪6%—9%、碳水化合物26%—29%、能量15.63—16.95MJ/kg、能量蛋白比364—435J/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营养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不同剂型的微量元素及不同水平的氨基酸螯合物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庆 李丽立 +3 位作者 黄春红 张彬 黄琳 王冬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2-487,共6页
在黄颡鱼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无机微量元素和不同水平的氨基酸螯合态微量元素Cu、Fe、Zn、Mn,投喂平均体重为11.80g的黄颡鱼70天,研究饲料微量元素对黄颡鱼生长、饲料利用情况及肌肉组成成分的影响,并对肌肉、骨骼组织中微量元素的残... 在黄颡鱼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无机微量元素和不同水平的氨基酸螯合态微量元素Cu、Fe、Zn、Mn,投喂平均体重为11.80g的黄颡鱼70天,研究饲料微量元素对黄颡鱼生长、饲料利用情况及肌肉组成成分的影响,并对肌肉、骨骼组织中微量元素的残留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微量元素的各实验组的增重率、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等量添加微量元素的氨基酸Ⅰ组明显优于无机微量元素组。氨基酸Ⅰ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无机组(P<0.05),比无机组、氨基酸Ⅱ组、氨基酸Ⅲ组比较分别提高了16.86%、7.60%、8.03%。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在各组间有一定的差异,但均不显著(P>0.05)。等量添加微量元素的氨基酸Ⅰ组各组织中微量元素的残留量高于无机组,微量元素含量高的氨基酸Ⅱ组残留量最多,但其增重效果不如氨基酸Ⅰ组(P>0.05)。微量元素在黄颡鱼组织中的积累顺序为:骨骼>肌肉。微量元素的添加对黄颡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风味未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每kg饲料添加氨基酸微量元素的适宜量为Cu4mg、Fe140mg、Zn20mg、Mn12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微量元素 生长性能 积累 体成分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loop区分析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五个淡水湖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朋朋 钟立强 +4 位作者 潘建林 陈校辉 陈友明 王明华 杨家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8-733,共6页
采用线粒体D-loop区测序技术,对巢湖、滆湖、洪泽湖、鄱阳湖和太湖5个地理群体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90个位点中变异位点有151个,简约信息位点24个。143个个体共检测到72个... 采用线粒体D-loop区测序技术,对巢湖、滆湖、洪泽湖、鄱阳湖和太湖5个地理群体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90个位点中变异位点有151个,简约信息位点24个。143个个体共检测到72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951±0.011,核苷酸多样性为指数为0.00614±0.00087。鄱阳湖群体和其它4个湖泊群体的遗传距离相对比较大,滆湖和巢湖的遗传距离最小,总体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896(P<0.01)。群体间基因流系数Nm=2.22,表明5个黄颡鱼种群间存在着一定的基因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线粒体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黄颡鱼DMRT1基因cDNA全长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林 梁宏伟 +4 位作者 李忠 罗相忠 张志伟 朱媛媛 邹桂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0-226,共7页
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了黄颡鱼DMRT1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该基因在黄颡鱼成体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DMRT1基... 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了黄颡鱼DMRT1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该基因在黄颡鱼成体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DMRT1基因cDNA序列全长1 381bp,其中5′端非翻译区30bp,3′端非翻译区454bp[不包括poly(A)],开放阅读框885bp,编码295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黄颡鱼DMRT1基因与革胡子鲶同源性最高(为81%),与黑鲷、虹鳟、斑马鱼、青鳉的同源性分别为60%、59%、64%和52%,与小鼠、人的同源性较低,分别为42%和44%。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DMRT1基因在黄颡鱼胚胎发育阶段及胚后发育的1~51d仔鱼均有表达,且在胚后发育的第31天表达量最高;在成体,只在雄性精巢中特异性表达,其他组织均无表达,且性腺发育阶段的Ⅳ期精巢表达量最高,表明该基因可能在黄颡鱼雄性性腺的形成或功能维持上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DMRT1基因 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 基因克隆 荧光定量 表达分析
下载PDF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MSTN基因SNP位点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校辉 刘朋朋 +3 位作者 王明华 陈友明 钟立强 潘建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66-1569,共4页
为研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MSTN基因的多态性与体重之间的相关性,对100条六月龄黄颡鱼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的全序列进行测序,获得了8个多态性较高的SNP位点。结果表明,其中有7个位点分布于非编码区,1个位点位于编码区... 为研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MSTN基因的多态性与体重之间的相关性,对100条六月龄黄颡鱼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的全序列进行测序,获得了8个多态性较高的SNP位点。结果表明,其中有7个位点分布于非编码区,1个位点位于编码区,但位于编码区的核苷酸突变为同一突变。得出这8个SNP位点中有3个位点的基因型与黄颡鱼的体重有显著的相关性:IJ与体重呈正相关性,而NN和OP与黄颡鱼体重呈负相关性。在黄颡鱼育种过程中,可以尝试利用这三个位点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肌肉生长抑制基因 体重 相关性
下载PDF
投喂频率和饵料种类对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瑞斌 谢从新 +2 位作者 樊启学 郑维友 雷传松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1,共4页
研究了以浮游动物为饵料日饱食投喂3次(F3)、2次(F2)、1次(F1)等不同投喂频率对3-32日龄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并比较了单独投喂浮游动物(I组)、水蚯蚓(Ⅱ组)及两者混合投喂(Ⅲ组)对4-34日龄黄颡鱼生长和存活的影... 研究了以浮游动物为饵料日饱食投喂3次(F3)、2次(F2)、1次(F1)等不同投喂频率对3-32日龄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并比较了单独投喂浮游动物(I组)、水蚯蚓(Ⅱ组)及两者混合投喂(Ⅲ组)对4-34日龄黄颡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投喂频率对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具有显著影响,F3组个体平均全长、体重显著高于F2、F1组;3-29日龄全长和体重特定生长率(SGR)与投喂频率间直线正相关(SGR1=1.0366D+3.2347,R^2=0.9025;SGRw=3.0013D+9.4829,R^2=0.8833),投喂越多则生长越快.(2)17-25日龄时Ⅱ组生长显著低于I、Ⅲ组;28日龄Ⅱ组生长仍显著低于Ⅲ组,但与I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到34日龄,Ⅲ组生长最快,Ⅱ组生长超过I组,3组间生长差异显著(P〈0.05),表明28日龄后水蚯蚓为黄颡鱼更合适的饵料.(3)饵料种类对34日龄内的仔稚鱼成活率没有影响.试验表明,日饱食3次更有利于黄颡鱼仔稚鱼的生长;28日龄后投喂饵料应增加水蚯蚓;充足的适口饵料是影响黄颡鱼苗种生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喂频率 饵料 生长 存活 仔稚鱼 黄颡鱼
下载PDF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鳃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芬 陈礼强 康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8-494,共7页
应用光学和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对黄颡鱼鳃的表面形态特征、鳃小片血管分布及其内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颡鱼鳃耙呈长锥形,鳃弓表面具棘状小刺,鳃小片呈褶皱状,镶嵌排列在长条形鳃丝两侧。光镜可观察到鳃小片两侧红色的入鳃和... 应用光学和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对黄颡鱼鳃的表面形态特征、鳃小片血管分布及其内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颡鱼鳃耙呈长锥形,鳃弓表面具棘状小刺,鳃小片呈褶皱状,镶嵌排列在长条形鳃丝两侧。光镜可观察到鳃小片两侧红色的入鳃和出鳃动脉以及中部片状毛细血管网。鳃耙、鳃弓、鳃丝及鳃小片表面均被扁平上皮细胞覆盖,其表面微嵴形态结构各异。鳃弓和鳃丝表面有线粒体密集细胞和粘液细胞开口,鳃小片表面未发现分泌细胞开口但附着大量粘液。鳃小片主要由单层或数层上皮细胞和由支持细胞包裹的血管腔构成。线粒体密集细胞分布于鳃小片边缘和血管周围,可分为两个亚型。黄颡鱼鳃上皮细胞和线粒体密集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与其相应的呼吸功能和体内离子转运、能量代谢生理功能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扁平上皮细胞 线粒体密集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黄颡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宏伟 李忠 +1 位作者 罗相忠 邹桂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8-303,共6页
为研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IGFBP1)的特征,阐明IGFBP1基因在不同性别黄颡鱼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和IGFBP1蛋白在雌、雄黄颡鱼肌肉中的表达差异,克隆IGFBP1基因的c DNA全长,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 为研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IGFBP1)的特征,阐明IGFBP1基因在不同性别黄颡鱼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和IGFBP1蛋白在雌、雄黄颡鱼肌肉中的表达差异,克隆IGFBP1基因的c DNA全长,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黄颡鱼IGFBP1基因c DNA全长为1 259 bp,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14 bp,编码237个氨基酸,3'端和5'端非翻译区分别为407 bp和138 bp;黄颡鱼IGFBP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鲇形目斑点叉尾鮰的相似度(89%)较高,与鲢、鲤、鲫、草鱼和团头鲂等的差异较大;肝脏是黄颡鱼IGFBP1基因m RNA表达最丰富的组织,IGFBP1基因在雄性个体心脏、肾脏、肌肉和肠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的(P<0.05);IGFBP1蛋白在雌、雄黄颡鱼肌肉组织中都有表达,且在雄性个体中的表达量高于在雌性个体中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 心脏 肾脏 肌肉
下载PDF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1846)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卫民 Khalid ABBAS 严安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78-383,共6页
For production enhancement and procedure upgrade, the developmental phases of labora-tory-reared eggs of catfish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were investigated. Twenty mature females and 10 ma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adong... For production enhancement and procedure upgrade, the developmental phases of labora-tory-reared eggs of catfish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were investigated. Twenty mature females and 10 ma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adongmen wholesale fisheries market in Wuhan City on May 8, 2003. Zy-gotes were stripped from mature fish after hormone-induced ovulation, fertilized, and incubated through whole embryonic development. The fertilized eggs were stocked in density of 100 eggs/L in white square tanks of 10 L. Incubation water was dechlorinated tap water with continuous aeration. The tanks were lit directly with 60 W fluorescent bulbs with a 12 light:12 dark photoperiod. Water temperature, dissolved oxygen and pH were 29.0±0.5℃, 6.7±0.4 mg/L and 7.4±0.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ggs of P. fulvidraco were yellow, sticky and contained much yolk. The mean diameter of fertilized eggs was 2.03 mm. At the water temperature of 29.0±0.5℃, the ontogenesis spent about 33 h after fertilization. From fertilization to hatching,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30–40 phases, which var-ies in the emphasis and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The detailed embryonic movement was also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teobagrusfulvidraco embryonic development embryonic movement
下载PDF
3个湖泊中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体内CYP1A1和GST的比较及其功效分析
14
作者 宋超 钟立强 +4 位作者 裘丽萍 陈校辉 刘颖 范锋 陈家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72-2076,共5页
环境中污染物生物标志物的选取和研究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污染物肝脏解毒作用的关键酶,多功能氧化酶(CYP1A1)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常被用来作为多种污染物监测的生物标志物。比较了3个湖泊(巢湖、洪泽湖和鄱阳湖)黄颡鱼(Pe... 环境中污染物生物标志物的选取和研究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污染物肝脏解毒作用的关键酶,多功能氧化酶(CYP1A1)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常被用来作为多种污染物监测的生物标志物。比较了3个湖泊(巢湖、洪泽湖和鄱阳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体内的CYP1A1和GST的活性,并对其进行功效分析。结果显示,3个湖泊中黄颡鱼体内CYP1A1和GST之间呈现反相关关系;洪泽湖黄颡鱼体内CYP1A1值明显小于其他两个湖,而洪泽湖黄颡鱼体内GST值明显大于巢湖,与鄱阳湖相比差异不显著。巢湖、洪泽湖和鄱阳湖黄颡鱼体内CYP1A1和GST的平均功效值分别为0.81和0.42,当设定功效等于0.8时,3个湖泊CYP1A1的最佳样本量平均值为20,而GST的最佳样本量平均值为47。本文为利用功效分析的手段评估监测过程中所需要的最佳样本量,以期为进一步的污染物生物监测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CYP1A1 GST 功效分析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皮质醇对黄颡鱼成鱼吞噬细胞和补体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珍 刘小玲 +1 位作者 丁益群 刘旭博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9期232-233,235,共3页
采用皮质醇混饲投喂的方法,模拟自然条件下的慢性应激,研究皮质醇对黄颡鱼成鱼吞噬细胞呼吸暴发和血清补体旁路溶血活性(ACH50)的影响。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皮质醇混饲投喂可使血清皮质醇浓度持续显著升高,各周对照组血清皮质醇含量均... 采用皮质醇混饲投喂的方法,模拟自然条件下的慢性应激,研究皮质醇对黄颡鱼成鱼吞噬细胞呼吸暴发和血清补体旁路溶血活性(ACH50)的影响。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皮质醇混饲投喂可使血清皮质醇浓度持续显著升高,各周对照组血清皮质醇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证明采用皮质醇混饲投喂的方法可模拟自然慢性应激情况下的血清皮质醇浓度持续显著升高。从第2周开始头肾吞噬细胞的呼吸暴发功能显著下降(P<0.05),证明皮质醇对头肾吞噬细胞的杀菌能力产生显著抑制作用。10mg/kg剂量组,ACH50在投喂第2、第5、第6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mg/kg剂量组,ACH50从第2周开始一直都极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证明皮质醇显著抑制血清补体旁路溶血活性,且血清皮质醇浓度越高其抑制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醇 黄颡鱼 头肾吞噬细胞 呼吸暴发 血清补体旁路活性
下载PDF
黄颡鱼肌细胞生成素基因cDNA克隆及其在雌雄个体中的差异表达
16
作者 梁宏伟 李忠 邹桂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2-529,共8页
为了探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特性以及在雌雄个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黄颡鱼MyoG基因1346 bp全长cDNA序列,其中序列包括63 bp的5′非翻... 为了探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特性以及在雌雄个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黄颡鱼MyoG基因1346 bp全长cDNA序列,其中序列包括63 bp的5′非翻译区、521 bp的3′非翻译区和76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ORF编码25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包含MRFs基因家族的Basic结构域和螺旋–环–螺旋(HLH)结构域,不含信号肽,没有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核内。氨基酸序列与蓝鲇(Ictalurus furcatus)同源性高达94.1%,基于氨基酸序列构建的NJ进化树显示黄颡鱼MyoG基因与同属鲇科鱼类关系最近,表明MyoG基因在物种间比较保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MyoG基因在雌雄个体心脏、肌肉等8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且在雄性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MyoG蛋白在雄性肌肉中的表达量高于雌性,推测其可能是造成黄颡鱼雌雄生长差异的因素之一。本研究不仅为黄颡鱼雌雄生长差异和肌肉发育调控提供了研究基础,也为黄颡鱼快速生长新品种(系)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肌细胞生成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雌雄差异
下载PDF
温度对黄颡鱼无水保活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立红 李韬 +4 位作者 刘悦 李含笑 张甜甜 张长峰 聂小宝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6-210,共5页
以黄颡鱼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0、3、6℃3个不同温度组无水保活过程中存活率、O_2消耗量、CO_2含量、肌糖原含量、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含量和乳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探索温度对黄颡鱼无水保活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颡鱼成活率在保活... 以黄颡鱼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0、3、6℃3个不同温度组无水保活过程中存活率、O_2消耗量、CO_2含量、肌糖原含量、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含量和乳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探索温度对黄颡鱼无水保活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颡鱼成活率在保活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保活24 h时,0℃组成活率仍为100%,而6℃组已下降至85.71%。O_2消耗量随保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CO2含量随保活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肌糖原随保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0℃组下降速度最快,6℃组下降速度最慢。ATP和乳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随保活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保活12 h之前ATP和乳酸含量是逐渐增加的,6℃组ATP和乳酸含量上升速率最快,0℃组ATP和乳酸含量的上升速率最慢,且在相同的保活时间下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12 h后ATP和乳酸含量逐渐下降。综上所述,黄颡鱼最适无水保活温度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无水保活 温度
下载PDF
黄颡鱼FZD家族4个基因的克隆、组织表达及对铜的响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丽晗 罗智 +3 位作者 有文静 李丹丹 吴坤 潘亚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5-632,共8页
实验采用RT-PCR和RACE克隆fzd2、fzd3a、fzd4和fzd10基因,其c DNA全长分别为2 176、3 243、2 509和3 021 bp,其中ORF长度分别为1 652、2 084、1 649和2 161 bp,编码551、695、550和58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树分析显示,4种基... 实验采用RT-PCR和RACE克隆fzd2、fzd3a、fzd4和fzd10基因,其c DNA全长分别为2 176、3 243、2 509和3 021 bp,其中ORF长度分别为1 652、2 084、1 649和2 161 bp,编码551、695、550和58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树分析显示,4种基因十分保守,黄颡鱼与斑点叉尾鲖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分析显示,4种基因的m RNA在脑、脾脏、肾脏、鳃、心脏、肌肉、脂肪、肝脏及卵巢等组织中都有表达,而其表达量不尽相同。FZD家族基因对铜的响应研究表明,在暴露28 d时,fzd3a m RNA水平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fzd2、fzd4和fzd10基因表达各个处理组无显著性差异;在56 d,fzd2m RNA水平在30μg Cu/L组最高,其他2个组差异不显著,fzd3a、fzd4和fzd10的基因表达在3个铜暴露组中均无显著差异,表明fzd家族这些基因的功能发生了分化,部分成员介导了铜影响黄颡鱼卵巢发育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FZD 分子特征 组织表达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陆游 金敏 +3 位作者 袁野 熊家 马红娜 周歧存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94-1110,共17页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实验配制了4种分别添加有椰子油(CO)、苏子油(PO)、葵花籽油(SO)、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的等氮...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实验配制了4种分别添加有椰子油(CO)、苏子油(PO)、葵花籽油(SO)、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的等氮等脂的饲料,喂养平均初始体质量为(1.52±0.00)g的黄颡鱼幼鱼。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影响,对饲料系数(FCR)影响显著,各组SR均在95%以上。各组间的肝体比(HSI)、肥满度(CF)均有显著性差异,而脏体比(VSI)和肠脂比(IPR)无显著性差异。HSI和CF均以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最高,葵花籽油(SO)组最低。黄颡鱼的鱼体水分、粗蛋白和灰分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而椰子油(CO)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为10.51%,剩余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饲料中脂肪源对黄颡鱼肌肉、肝脏组织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显著,并且肌肉和肝脏中脂肪酸含量变化与饲料中相应脂肪酸含量变化基本一致,椰子油(CO)组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苏子油(PO)组组织中亚麻酸(ALA)和n-3 PUFA含量最高,葵花籽油(SO)组组织中亚油酸(LA)和n-6 PUFA含量最高,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组织中脂肪酸较为均衡。黄颡鱼血清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白蛋白/球蛋白(A/G)、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酸激酶(CK)含量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各组黄颡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有显著差异。椰子油(CO)组的SOD和GST活性最高,而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在添加豆油的基础上,椰子油、苏子油、葵花籽油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都可以用作黄颡鱼饲料的脂肪源;证实了鱼体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基本可以反映饲料脂肪酸组成,并且说明了黄颡鱼具有延长和去饱和ALA和LA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不同脂肪源 生长性能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氧化鱼油对黄颡鱼幼鱼肠道健康的影响及精氨酸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卓丽欣 赵红霞 +4 位作者 黄燕华 曹俊明 王国霞 陈冰 孙育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对黄颡鱼幼鱼肠道免疫、抗氧化和其他功能指标、组织结构的影响及添加精氨酸对其的干预作用,采用2×3设计方式,在饲料中分别添加新鲜鱼油(FF)∶氧化鱼油(OF)按照(m/m)2.5∶0、1.5∶1.0和0.5∶2.0的比例配制...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对黄颡鱼幼鱼肠道免疫、抗氧化和其他功能指标、组织结构的影响及添加精氨酸对其的干预作用,采用2×3设计方式,在饲料中分别添加新鲜鱼油(FF)∶氧化鱼油(OF)按照(m/m)2.5∶0、1.5∶1.0和0.5∶2.0的比例配制3种基础饲料(FF,OF1,OF2),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48%精氨酸(Arg)盐酸盐配制3种精氨酸饲料(FFA,OFA1,OFA2),选取初始体质量为(4.41±0.05)g的黄颡鱼60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投喂6种实验饲料,饲养56 d。结果显示,在OF2组中,黄颡鱼肠道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升高;与OF2组相比,OFA2组AKP活性和IL-6含量均显著下降。在FF、OF1、OF2三组中,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下降趋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上升趋势,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在OF2组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添加精氨酸后,除SOD活性有显著升高外,其他抗氧化指标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精氨酸对黄颡鱼肠道CAT活性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饲料中氧化鱼油和精氨酸对黄颡鱼肠道GSH-PX活性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在FF、OF1、OF2三组中,肠道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呈现下降趋势,一氧化氮合酶(i NOS)活性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与OF2组相比,OFA2组的DAO和i NOS活性分别显著升高和下降;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精氨酸(Arg)对黄颡鱼肠道DAO、i NOS活性的影响分别达到显著水平。在OF1组中,肠道皱壁高度、肌层厚度和杯状细胞数量均明显升高;与OF2组相比,OFA2组皱壁高度和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升高;与FF组相比,FFA组肌层厚度明显增加。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氧化鱼油对黄颡鱼肠道皱壁高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氧化鱼油会抑制黄颡鱼幼鱼肠道免疫及抗氧化指标,损伤肠道组织结构,但添加一定量的精氨酸可以缓解氧化鱼油对黄颡鱼幼鱼肠道免疫、抗氧化和组织结构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氧化鱼油 精氨酸 肠道 免疫指标 抗氧化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