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内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的代谢表型分析
1
作者 马骏 王霞 +5 位作者 黄鸿 郭亚利 罗杰 孙智荣 王茂胜 高贵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8期116-120,共5页
为了研究烟草内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的代谢表型特征,本文利用Biolog细胞表型芯片技术,对烟草内生真菌的950种代谢表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烟草内生真菌能够代谢101种碳源、304种氮源、8种磷源和1种硫源;能在10%氯化钠、6%... 为了研究烟草内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的代谢表型特征,本文利用Biolog细胞表型芯片技术,对烟草内生真菌的950种代谢表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烟草内生真菌能够代谢101种碳源、304种氮源、8种磷源和1种硫源;能在10%氯化钠、6%氯化钾、5%硫酸钠、20%乙二醇、6%甲酸钠、7%尿素、12%乳酸钠、200 mmol/L磷酸钠、100 mmol/L硝酸钠、100 mmol/L硫酸铵中较好生长;其适应的pH值范围为5~10;当pH值为5.2时,在20~200 mmol/L苯甲酸钠中无法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内生真菌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代谢表型 细胞表型芯片技术
下载PDF
微紫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P-type ATPase及金属硫蛋白相关基因的克隆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小玲 潘建龙 +2 位作者 王亮 樊宪伟 李有志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3,共7页
本研究以高抗多种重金属盐的微紫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菌株GXCR为材料构建基因组fosmid文库。其插入片段集中在36~50kb,含13348个克隆,重组率为100%,大约覆盖了GXCR基因组的14.83倍。基于序列特异性和简并引物,利用PCR扩... 本研究以高抗多种重金属盐的微紫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菌株GXCR为材料构建基因组fosmid文库。其插入片段集中在36~50kb,含13348个克隆,重组率为100%,大约覆盖了GXCR基因组的14.83倍。基于序列特异性和简并引物,利用PCR扩增分析了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重金属盐抗性相关的CRS5和CUP2基因;基于兼并引物和序列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扩增分析了GXCR的P-type ATPase基因。通过菌落原位杂交和Southern blot鉴定了一个含铜转运P-type ATPase基因的阳性fosmid克隆,经亚克隆测序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棒曲霉(Aspergillus clavatus菌株)NRRL1的P-type copper ATPase相似性达97%。没有筛选到与CRS5和CUP2基因同源的克隆,说明GXCR中可能不存在与酿酒酵母CUP2和CRS5高度同源的MT基因,同时也暗示酵母与丝状真菌的重金属盐的抗性机制有本质上的差异或者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紫青霉菌 抗重金属盐 杂交 P-typeATPase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Neuroprotective Activity of Phenolic Derivatives from the Marine-Derived Fungus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被引量:2
3
作者 ZHENG Yaoyao CHEN Xu +5 位作者 CHEN Lumin SHEN Li FU Xiumei CHEN Qiuxia CHEN Min WANG Changyu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700-706,共7页
A new phenolic compound, 6-(2-acetyl-3,5-dihydroxybenzyl)-4-hydroxy-3-methyl-2H-pyran-2-one(1), along with other six known phenolic derivatives(2-7), were isolated from the mangrove rhizosphere fungus Penicillium jant... A new phenolic compound, 6-(2-acetyl-3,5-dihydroxybenzyl)-4-hydroxy-3-methyl-2H-pyran-2-one(1), along with other six known phenolic derivatives(2-7), were isolated from the mangrove rhizosphere fungus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HK1-6 cultured in potato dextrose broth medium containing 30 g L^(-1) of natural sea salt. The structure of the new compound(1) was elucidated b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pectroscopic data including 1D and 2D NMR spectra. The proposed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compound 1 was also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 Interestingly, a brominated phenolic derivative, aryl bromide(compound 8), was obtained from this fungal strain cultured in medium containing 30 g L^-1 of NaBr instead of natural sea salt. Compound 8 is proposed as a new natural product and formed through bromination of compound 7 when the fungus was cultured with NaBr.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compound 1 on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induced injury was investigated in rat spinal cord astrocytes. MTT assay demonstrated that compound 1 can attenuate OGD-induced cell viability loss in rat spinal cord astrocy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fungus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phenolic derivative neuroprotective activity
下载PDF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菌株GXCR对Cu,Al和Zn的抗性特征及其Cu的生物矿化作用
4
作者 黄素 唐华英 +3 位作者 梁铃 韦明肯 王娜 李有志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4-299,共6页
对分离到的一株高抗Cu(200 mm ol/L CuSO4.5H2O)的P en icillium janth inellum菌株GXCR(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 CC 1027)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了3株Cu抗性下降突变体,进一步测定结果表明,3个突变体对A l[A... 对分离到的一株高抗Cu(200 mm ol/L CuSO4.5H2O)的P en icillium janth inellum菌株GXCR(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 CC 1027)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了3株Cu抗性下降突变体,进一步测定结果表明,3个突变体对A l[A l2(SO4)3]和Zn(ZnSO4.7H2O)的抗性也显著下降;只有在含Cu的PDA上生长的菌体表面能够形成CuSO4.5H2O样的蓝色晶体。进一步的X-ray衍射的原子微量分析表明,这种蓝色晶体含Cu2+,说明该菌具有Cu的生物矿化作用。菌体表面积累的Cu2+的量与菌株的抗Cu水平有正相关性,说明该菌对Cu的抗性很可能与Cu矿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菌 金属盐 抗性 生物矿化
下载PDF
Bacterial Biofilm Degradation Using Extracellular Enzymes Produced by <i>Penicillium janthinellum</i>EU2D-21 under Submerged Ferment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Anil Kumar Nagraj Digambar Gokhale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8年第9期687-698,共12页
Bacterial biofilms are the bacterial aggregates that are embedded in the self-produced matrix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that cause persistent bacterial infections posing significant medical challenge... Bacterial biofilms are the bacterial aggregates that are embedded in the self-produced matrix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that cause persistent bacterial infections posing significant medical challenges. They are recalcitrant to antibiotics and host defenses which make the treatments difficult and costly.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mutant EU2D-21 was found to produce extracellular enzyme complex (amylase, cellulase, protease) under submerged fermentation. Maximum specific enzyme activities were found to be 3.04 IU/mg, 2.61 IU/mg and 3.39 IU/mg for alpha-amylase, cellulase and protease respectively, after 8 days of incubation at 30?C. We evaluated the enzyme complex for its ability to target and degrade the biofilms of different bacteria. We found that it degraded biofilms of Escherichia coli (85.5%), Salmonella enterica (79.72%), Pseudomonas aeruginosa (88.76%) and Staphyloccus aureus (87.42%) within 1 h of incubation at 50?C.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quantitation of biofilm removal assay and Crystal violet assay demonstrated that the enzyme complex detached the biofilm exo-polysaccharide matrix and bacteria from the cell surface. These results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benefits of using this enzyme complex as anti-biofilm therapeutics to eradicate biofilms. This can also be used as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improve treatment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l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CELLULASE BIOFILM DEGRADATION Bacterial Biofilms
下载PDF
海绵共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LZDX-32-1抗乙型肝炎病毒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崔华 李晓丹 +4 位作者 李明岐 鲁凤民 王元花 刘东 康建功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7年第3期41-46,共6页
目的探究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海绵共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LZDX-32-1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对菌株进行发酵,运用现代色谱学方法(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C-18反相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对... 目的探究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海绵共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LZDX-32-1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对菌株进行发酵,运用现代色谱学方法(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C-18反相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核磁共振、质谱、紫外等),结合文献数据对比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采用HepG2.2.15细胞模型的HBV DNA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测定评价化合物的抗HBV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penialidin C(1)、penialidin A(2)、6-(2,4-dihydroxy-6-methylphenyl)-4-hydroxy-2-pyrone(3)、trans-3,4-dihydro-3,4,8-trihydroxynaphthalen-1(2H)-one(4)、epi-isoshinanolone(5)、pyrenocine B(6)、FK17-P2b1(7)、cordyol C(8)、diorcinol(9)、p-acetamidobenzoic acid(10)、2-(2-oxoindolin-3-yl)-acetamide(11)。活性评价结果发现化合物5有抗HBV活性。结论 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海绵共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LZDX-32-1能够代谢产生具有抗HBV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次生代谢产物 HEPG2.2.15细胞 抗HBV活性
原文传递
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7
作者 刘明才 张婵娟 刘东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9年第5期21-26,共6页
目的 研究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LZDX-32-1中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利用硅胶、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色谱学方法对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UV、NMR、MS等波谱学分析及文献数据比对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目的 研究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LZDX-32-1中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利用硅胶、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色谱学方法对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UV、NMR、MS等波谱学分析及文献数据比对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的人肿瘤细胞毒性。结果 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okaramines H(1)、okaramines J(2)、fumitremorgin B (3)、verruculogen (4)、paspaline(5)。细胞毒活性测试发现在浓度为10μmol/L条件下,化合物5对A549、HCT-8和MCF-7 3种细胞具有一定细胞毒活性(抑制率分别为70.45%、67.03%和88.54%)。结论从海绵共附生真菌P.janthinellum LZDX-32-1中分离鉴定了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具有肿瘤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次生代谢产物 提取分离 结构鉴定 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微紫青霉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和细胞毒活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德胜 黄玉玲 +2 位作者 马丽英 卢昶军 刘为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0-834,共5页
目的研究微紫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和细胞毒活性。方法应用正相、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半制备HPLC色谱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真菌发酵液的次级代谢产物,质谱、核磁共振解析所得化合物的结... 目的研究微紫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和细胞毒活性。方法应用正相、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半制备HPLC色谱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真菌发酵液的次级代谢产物,质谱、核磁共振解析所得化合物的结构,MTT法测试其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hrodrimanin B(1)、striatisporolide A(2)、methylenolactocin(3)、cyclo(Leu-Tyr)(4)、cylco(Phe-Tyr)(5)、cylco(Phe-Val)(6)、cyclo(Tyr-Pro)(7)、麦角甾醇(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具有较弱的抗A549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紫青霉菌 次级代谢产物 化学成分 细胞毒活性 人肺腺癌细胞A549 MTT法
下载PDF
微紫青霉酸性木聚糖酶xynA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侯洁 李琴 +2 位作者 熊科 徐友强 李秀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9-16,共8页
基于酸性木聚糖酶在饲料及酿酒行业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基因组步移的方法克隆得到微紫青霉酸性木聚糖酶的全长基因xynA,然后采取重叠延伸PCR技术进行内含子的切除获得xynA的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xynA... 基于酸性木聚糖酶在饲料及酿酒行业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基因组步移的方法克隆得到微紫青霉酸性木聚糖酶的全长基因xynA,然后采取重叠延伸PCR技术进行内含子的切除获得xynA的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xynA基因全长720 bp,内含子63 bp,cDNA全长657 bp。推测该木聚糖酶编码信号肽28个氨基酸,成熟肽190个氨基酸;预测该蛋白为分子质量20.61 kD、等电点7.0的亲水性蛋白,且分子内不含二硫键。与其他真菌来源的GH11族耐酸性木聚糖酶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酶的相应位置具有特征天冬氨酸残基Asp,且具有糖苷水解酶11族的保守区域特征以及典型的"右手半握"状结构,重组木聚糖酶基因xynA能够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比酶活力达220.5 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紫青霉 酸性木聚糖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微紫青霉CBHⅠ酶纤维素结合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泌型表达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汪天虹 邹玉霞 +3 位作者 石屹峰 高培基 刘佶 吴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644-649,共6页
为研究纤维素酶纤维素结合结构域的结构与功能 ,进而深入了解天然纤维素的生物降解机制和提高纤维素酶的生物工艺学价值 ,采用 PCR技术体外扩增了携带微紫青霉外切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 ( CBH ) CBD编码区的 DNA片段 ,将 CBD编码区 DN... 为研究纤维素酶纤维素结合结构域的结构与功能 ,进而深入了解天然纤维素的生物降解机制和提高纤维素酶的生物工艺学价值 ,采用 PCR技术体外扩增了携带微紫青霉外切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 ( CBH ) CBD编码区的 DNA片段 ,将 CBD编码区 DNA片段插入带有 Erwiniacarotovora pe1 B前导肽序列的大肠杆菌质粒 p KK- tac- new上进行了表达 .携带微紫青霉 CBDCBH 编码区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 DH5α( p KK- tac- new- 8)产生有活性的分泌型 CBDCBH 蛋白 .SDS-PAGE检测显示所产生的 CBDCBH 蛋白分子量约 1 0 .8k D.在 IPTG诱导下 ,该菌株所产生的CBDCBH 蛋白含量达 45.2 mg/L,且 90 %以上的 CBD蛋白分泌到培养物上清液中 .结晶纤维素 CF-1 1溶液经 CBDCBH 处理后 ,浊度比对照提高了 1 2 8.9% ,天然棉花纤维结构经 CBDCBH 处理后产生一定程度的非水解性降解作用 ,表明微紫青霉 CBDCBH 具有解聚天然结晶纤维素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紫青霉 CHBⅠ 纤维素结合结构域 分泌型表达
下载PDF
混合菌株去除制革废水中铬(Ⅲ)及OPnEO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晓霞 刘文斌 +1 位作者 杨海君 贺强礼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3-57,共5页
为提高制革废水中有害物质Cr^(3+)及OPn EO(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生物去除效果,以实验室保存的从金井制革污水厂筛选所得的微紫青霉菌B5与醋酸钙不动杆菌H1为研究对象,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着重考察了B5与H... 为提高制革废水中有害物质Cr^(3+)及OPn EO(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生物去除效果,以实验室保存的从金井制革污水厂筛选所得的微紫青霉菌B5与醋酸钙不动杆菌H1为研究对象,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着重考察了B5与H1的混合菌株去除Cr^(3+)、OPn EO的效果。结果表明:微紫青霉菌B5与醋酸钙不动杆菌H1混合培养对Cr^(3+)及OPn EO的去除效果优于单一菌株,两菌株间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考察影响混合菌株去除Cr^(3+)及OPn EO的相关因素,发现混合菌株去除Cr^(3+)和OPn EO的适宜温度为20~35℃,p H值为5~9,稍偏碱性环境有利于混合菌株对Cr^(3+)和OPn EO的去除;当混合菌株接种量为2%、p H=7、28℃培养7d,混合菌株对Cr^(3+)和OPn EO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55%和5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紫青霉菌B5 醋酸钙不动杆菌H1 制革废水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CR^3+
下载PDF
微紫青霉CBHⅠ基因(Cbh1)在体外无细胞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景林 高培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885-887,共3页
以含Cbh1的pUC18-181 DNA 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带有T7启动子的Cbh1片段,随后在缺乏糖基化的兔网织红细胞裂解液中得到成功表达,表达量为21.7 μg/m l.得到的CBH Ⅰ虽未经糖基化修饰,却可水... 以含Cbh1的pUC18-181 DNA 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带有T7启动子的Cbh1片段,随后在缺乏糖基化的兔网织红细胞裂解液中得到成功表达,表达量为21.7 μg/m l.得到的CBH Ⅰ虽未经糖基化修饰,却可水解对硝基酚-β-D-纤维二糖苷(pNPC),对pNPC的KM 和Vm ax分别为0.82m m ol/L和0.067 μm ol·m in- 1·μg- 1,但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无酶活力.这表明,糖基化修饰可能不影响胞外纤维素酶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紫青霉 无细胞表达系统 Cbh1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具有高外切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I活力的新型黄单胞工程菌的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春卉 汪天虹 +1 位作者 高培基 钟玲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7-40,共4页
由广宿主质粒pRK404和微紫青霉外切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I(CBHI)cDNA基因cbhI构建了重组质粒pRK404-181,在携带有诱动质粒的菌株ED8654(pRK2013)的存在下,采用三亲滤膜结合的方法,将... 由广宿主质粒pRK404和微紫青霉外切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I(CBHI)cDNA基因cbhI构建了重组质粒pRK404-181,在携带有诱动质粒的菌株ED8654(pRK2013)的存在下,采用三亲滤膜结合的方法,将该质粒转移到野油菜黄单胞菌S-152中,并成功地得到表达。结合子S-152(pRK404-181)外切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的pNPC活力比原始菌株S-152提高了2~4倍,滤纸酶活提高了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单胞菌 外切葡聚糖 纤维二糖水解酶 基因
下载PDF
果胶酶高产菌微紫青霉SW09的鉴定及发酵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春平 郝辉 +1 位作者 孙斯文 马宇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337-340,358,共5页
从云南烟田采取土样多份,以果胶为惟一碳源,通过初筛和摇瓶复筛,筛选到l株果胶酶高产真菌SW09。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试验和l8S r DNA保守序列分析,经初步鉴定为微紫青霉,将其命名为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SW09,并以发酵... 从云南烟田采取土样多份,以果胶为惟一碳源,通过初筛和摇瓶复筛,筛选到l株果胶酶高产真菌SW09。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试验和l8S r DNA保守序列分析,经初步鉴定为微紫青霉,将其命名为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SW09,并以发酵罐深层液体培养确定其发酵生长周期为72 h,产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最大达到3 071.99 U/m L,为烟梗果胶质的生物降解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半乳糖醛酸酶 微紫青霉 生长周期
下载PDF
微紫青霉对莪术醇的定向转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卉 邱峰 +1 位作者 曲戈霞 姚新生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05-306,共2页
使用微紫青霉对莪术醇(1)进行生物转化,采用硅胶柱色谱法从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得到转化产物(2),利用理化及各种光谱手段鉴定其结构为15-羟基莪术醇。微紫青霉对莪术醇具有定向转化能力,获得转化产物的收率为24%,该转化产物为... 使用微紫青霉对莪术醇(1)进行生物转化,采用硅胶柱色谱法从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得到转化产物(2),利用理化及各种光谱手段鉴定其结构为15-羟基莪术醇。微紫青霉对莪术醇具有定向转化能力,获得转化产物的收率为24%,该转化产物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利用二维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其碳、氢信号进行了全归属。体外试验表明:化合物2对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孢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I型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生物转化 莪术醇 微紫青霉 抗病毒活性
下载PDF
微紫青霉CBHI酶的CBD蛋白编码区在大肠杆菌中的亚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5
16
作者 江天虹 王春卉 +2 位作者 高培基 钟玲 邹玉霞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9-275,共7页
对插入质粒pUC18-181上的微紫青霉(Penicilliumjanthinellum)CBHI酶的cDNA基因进行一系列DNA体外操作,包括进行序列定向缺失,最后将两末端修饰为平端后进行连接使质粒环化。用得到的产生序列定向缺失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109... 对插入质粒pUC18-181上的微紫青霉(Penicilliumjanthinellum)CBHI酶的cDNA基因进行一系列DNA体外操作,包括进行序列定向缺失,最后将两末端修饰为平端后进行连接使质粒环化。用得到的产生序列定向缺失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109。利用CBD能吸附到结晶纤维素上的特性,从随机选取的24个缺失转化子中筛选到一株含CBD编码区的转化子JM109(pUC18C),所表达的CBD融合蛋白分子量为21kD.JM109(pUC18C)所产生的LacZ-CBD融合蛋白可通过对纤维素的吸附-解吸附过程一步纯化。其IPTG诱导的pNPC酶活力为零,表明该菌已不再具有CBHI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亚克隆 表达 CBHI酶 微紫青霉
下载PDF
微紫青霉菌菌株GXCR对低品位黄铜矿中的Cu和Fe的生物淋滤及其淋滤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媛 黄晓婷 +3 位作者 黄桂海 白晓波 唐咸来 李有志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93-2002,共10页
研究了Penicillium janthinellum菌株GXCR对低品位黄铜矿中的Cu和Fe的生物淋滤浸出。结果表明摇浸淋滤效率优于静置浸没淋滤效率,对Cu的淋滤浸出效果最佳;在添加最佳碳源(10%蔗糖,W/V)、氮源(1.5%NaNO3,W/V)、摇浸淋滤和最佳条件组合(... 研究了Penicillium janthinellum菌株GXCR对低品位黄铜矿中的Cu和Fe的生物淋滤浸出。结果表明摇浸淋滤效率优于静置浸没淋滤效率,对Cu的淋滤浸出效果最佳;在添加最佳碳源(10%蔗糖,W/V)、氮源(1.5%NaNO3,W/V)、摇浸淋滤和最佳条件组合(淋滤培养基初始pH 6.0,矿石大小200目,矿石浓度5%(W/V)和初始接种菌量3.0×105分生孢子/mL)时,Cu的浸出率达到87.31%(W/W);摇浸淋滤时影响Cu的生物浸出的主要因素是淋滤培养基初始pH(F>F0.05);对Cu和Fe淋滤起主要作用的有机酸分别是柠檬酸和草酸;浸没淋滤效率低是与柠檬酸和草酸产量低有关;GXCR的生物淋滤机制有2种:柠檬酸和草酸的生化作用和菌体附着生长所产生机械压力对矿石的破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生物淋滤 低品位黄铜矿 最适条件 淋滤机制
下载PDF
酸性木聚糖酶交联酶聚集体的制备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春玲 李璠 +3 位作者 马超 袁月 范光森 李秀婷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8-54,共7页
交联酶聚集体法是一种新型的无载体酶固定化方法,为提高酸性木聚糖酶的稳定性,使用该法固定化微紫青霉产酸性木聚糖酶,制备无载体固定化木聚糖酶,并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选的制备条件为将质量浓度0.36 mg/m L的酸性木聚糖... 交联酶聚集体法是一种新型的无载体酶固定化方法,为提高酸性木聚糖酶的稳定性,使用该法固定化微紫青霉产酸性木聚糖酶,制备无载体固定化木聚糖酶,并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选的制备条件为将质量浓度0.36 mg/m L的酸性木聚糖酶粗酶液在冰水浴中经饱和质量分数为85%的硫酸铵沉淀30 min后,于40℃,加入终体积分数为0.14%的戊二醛,交联4 h可获得较高活性的交联酶聚集体,酶活保留率达42.2%。这有助于酸性木聚糖酶更好地在工业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紫青霉 酸性木聚糖酶 交联酶聚集体 无载体固定化
下载PDF
海洋微紫青霉菌粉对偶氮染料刚果红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明霞 姚善泾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6,共6页
以海洋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sp.)菌粉作为廉价生物吸附剂,对阴离子染料刚果红进行脱色研究,考察了菌粉粒径、pH、转速和盐浓度对菌粉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粉粒径越小越有利于菌粉对刚果红的吸附,在pH为3.0、转速18... 以海洋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sp.)菌粉作为廉价生物吸附剂,对阴离子染料刚果红进行脱色研究,考察了菌粉粒径、pH、转速和盐浓度对菌粉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粉粒径越小越有利于菌粉对刚果红的吸附,在pH为3.0、转速180 r/min的条件下菌丝球脱色效果较好,当NaCl的含量较低时(质量浓度<20g/L),NaCl的加入会对染料吸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菌丝球吸附刚果红的吸附等温线数据可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进行拟合,其中Langmuir模型能够更好的描述菌丝球的吸附行为,刚果红的最大吸附量为185.2mg/g。准2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吸附动力学数据,颗粒内扩散是菌粉吸附刚果红的主要限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废水 海洋微紫青霉 生物吸附
下载PDF
几丁质脱乙酰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丽蓉 秦汪艳 李永成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66,共6页
以一株海洋丝状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UV-0S为出发菌株,通过多级紫外线诱变育种后获得几丁质脱乙酰酶(CDA)高产突变株UV-3S,并对该菌株产CDA的发酵特性及其细胞壁几丁质的脱乙酰度(DD)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突变株UV-3S的胞外CD... 以一株海洋丝状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UV-0S为出发菌株,通过多级紫外线诱变育种后获得几丁质脱乙酰酶(CDA)高产突变株UV-3S,并对该菌株产CDA的发酵特性及其细胞壁几丁质的脱乙酰度(DD)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突变株UV-3S的胞外CDA酶活力为11.05 U/m L,是出发菌株UV-0S的2.1倍。该菌株产胞外CDA的最适初始p H值为9.0,最适无机盐为NaH_2PO_4(11 mmol/L),胶体几丁质最适添加量为0.5%。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突变株UV-3S的CDA酶活力最高,为11.83 U/m L,说明CDA是一种诱导酶。细胞壁几丁质的脱乙酰度随真菌生长而增加,且在发酵96 h后脱乙酰度达到最高(9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丝状真菌 几丁质脱乙酰酶 紫外诱变 选育 发酵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