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FS50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陶美华 李乐军 +2 位作者 陈玉婵 霍光华 章卫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93-1596,共4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海洋真菌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FS50中分离纯化了9个化学成分,通过化合物波谱学数据及理化性质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penicilazaphilone B(1)、sclerotioramin...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海洋真菌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FS50中分离纯化了9个化学成分,通过化合物波谱学数据及理化性质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penicilazaphilone B(1)、sclerotioramine(2)、紫檀醇(3)、亚油酸甘油酯(4)、(3β,5α,6β,22E)-6-methoxyergosta-7,22-diene-3,5-diol(5)、啤酒甾醇(6)、对羟基苯乙酮(7)、酪醇(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9)。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青霉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6、8、9为首次从菌核青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菌核青霉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海南红树红榄李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HLL113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静雨 唐敏敏 +4 位作者 陈丽 赖心怡 卓欣 周学明 陈光英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6-900,共5页
从红树红榄李来源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HLL113中分离纯化得到两个新的呋喃衍生物(2S,3S,5S)-2-(2-hydroxyethyl)-3-hydroxy-5-(2-hydroxypropan-2-yl)-2-methyltetrahydrofuran(1),(2S,3S,5S)-2-allyl-3-hydroxy-5-(2-hydr... 从红树红榄李来源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HLL113中分离纯化得到两个新的呋喃衍生物(2S,3S,5S)-2-(2-hydroxyethyl)-3-hydroxy-5-(2-hydroxypropan-2-yl)-2-methyltetrahydrofuran(1),(2S,3S,5S)-2-allyl-3-hydroxy-5-(2-hydroxypropan-2-yl)-2-methyltetrahydrofuran(2)和6个已知的甾体化合物,其中6,9-epoxy-ergosta-7,22-dien-3-ol(5)为首次从青霉属中分离得到,它们的结构经多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活性测试结果表明(22E,4R)-ergosta-7,9(11),22-triene-3β,5α,6β-triol(7)和derrisisoflavone K(8)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榄李 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次级代谢产物 呋喃衍生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1株软珊瑚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中azaphilones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3
作者 董尧 王晓梅 +2 位作者 唐旭利 李平林 李国强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5-20,共6页
目的对1株西沙群岛永兴岛海域来源短指软珊瑚Sinulariasp.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中的azaphilones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法(MPLC)、高... 目的对1株西沙群岛永兴岛海域来源短指软珊瑚Sinulariasp.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中的azaphilones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法(MP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分离手段对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核磁共振(NMR)、质量光谱测定法(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细胞毒活性模型评价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结果从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的代谢产物中获得了9个azaphilones类合物,分别为(+)-Sclerotiorin(1)、Isochromophilone Ia(2)、Isochromophilone Ib(3)、IsochromophiloneⅢ(4)、Epi-isochromophiloneⅢ(5)、IsochromophiloneⅣ(6)、DechloroisochromophiloneⅣ(7)、IsochromophiloneⅤⅢ(8)、TL-1-monoAc(9),其中化合物8对HL-60细胞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11.81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次级代谢产物 azaphilone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基因组信息指导下海参共附生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SD-36嗜氮酮类化合物的挖掘
4
作者 王红 殷欣 +7 位作者 孟庆洲 曲昆玉 刘海溶 吴清华 杨梦 赵丽娅 戴美学 夏雪奎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目的 结合生物信息学与分子遗传操作技术深入挖掘海参共附生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SD-36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探析其生物合成基因簇中转录调控因子的作用。方法 基于前期P. sclerotiorum SD-36的基因组信息,利用antiSMASH... 目的 结合生物信息学与分子遗传操作技术深入挖掘海参共附生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SD-36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探析其生物合成基因簇中转录调控因子的作用。方法 基于前期P. sclerotiorum SD-36的基因组信息,利用antiSMASH预测了1条具有合成嗜氮酮类化合物潜力的双PKS基因簇。针对该簇中1个锌指转录因子PsAza1构建了含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强启动子pgpdA的转录因子基因过表达盒,转化P.sclerotiorum SD-36原生质体后,经过抗性筛选及PCR验证获得阳性转化子OE::PsAza1。发酵培养后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次级代谢产物变化并通过qRT-PCR验证基因簇核心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 OE::PsAza1的多种次级代谢产物产量增加,其中2个化合物通过质谱、核磁数据鉴定为活性嗜氮酮类isochromophilone VI和sclerotiorin C,其产量较野生型分别增加了约6倍和4.5倍。qRT-PCR检测该簇中2个聚酮合酶基因及Psaza1基因的转录水平,显示上调60~80倍。结论 首次明确P. sclerotiorum SD-36的双PKS基因簇编码活性嗜氮酮类化合物,且转录因子PsAza1正向调控该簇核心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化合物产量。研究结果为P. sclerotiorum SD-36中化合物isochromophilone VI和sclerotiorin C的生物制备及调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SD-36 双PKS基因簇 转录因子过表达 isochromophilone VI sclerotiorin C
原文传递
戊唑醇对不同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士杰 占军平 《河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36-39,共4页
为了给生产上合理使用戊唑醇防治病害提供参考,以苹果青霉菌、番茄绵腐病菌和辣椒菌核病菌为试验对象,戊唑醇使用浓度设0 (空白对照)、0.01、0.1、1、5、10和100μg/mL计7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戊唑醇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 为了给生产上合理使用戊唑醇防治病害提供参考,以苹果青霉菌、番茄绵腐病菌和辣椒菌核病菌为试验对象,戊唑醇使用浓度设0 (空白对照)、0.01、0.1、1、5、10和100μg/mL计7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戊唑醇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药剂浓度对抑菌率有极显著影响,抑菌率基本随药剂使用浓度的提高而逐渐提高,其中,戊唑醇10与100μg/mL浓度处理的抑菌率差异不显著,但二者指标值均显著>其他浓度处理;戊唑醇对番茄绵腐病菌、苹果青霉菌和辣椒菌核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均<敏感菌株的EC_(50)(0.455μg/mL),指标值顺序为苹果青霉菌(0.030 0μg/mL)<番茄绵腐病菌(0.229 5μg/mL)<辣椒菌核病菌(0.230 0μg/mL)。番茄绵腐病菌、苹果青霉菌和辣椒菌核病菌均对戊唑醇敏感,其中,苹果青霉病菌对戊唑醇更加敏感,番茄绵腐病菌和辣椒菌核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相对较弱且差异不显著。生产中建议选用戊唑醇进行苹果青霉菌的防治,使用浓度10μg/mL即可产生明显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抑菌作用 苹果青霉菌 番茄绵腐病菌 辣椒菌核病菌
下载PDF
海洋真菌菌核青霉FS50固体发酵代谢产物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乐军 陶美华 +3 位作者 陈玉婵 郑彩霞 霍光华 章卫民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3,共7页
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薄层制备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1株分离自南海沉积物的海洋真菌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FS50的大米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化合物1-7分别被鉴定为:6,... 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薄层制备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1株分离自南海沉积物的海洋真菌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FS50的大米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化合物1-7分别被鉴定为:6,8‐dihydroxyisocoumarin‐3‐butyl formate(1),6,8‐dihydroxyisocoumarin‐3‐carboxylic acid(2),6‐methoxy‐8‐hydroxyisocoumarin‐3‐carboxylic acid(3),(+)‐sclerotiorin(4),4‐methyl‐5,6‐dihydropyren‐2‐one(5),5‐羟甲基糠醛(6),胡萝卜甙(7)。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6为首次从青霉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菌核青霉 异香豆素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椪柑精油及其主要抑菌组分对菌核青霉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华 陶能国 +1 位作者 王长锋 凡凤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58,共6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椪柑(Citrus reticulate Blanco)果皮精油,并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46种成分,主要包括柠檬烯(57.67%)、β-芳樟醇(5.36%)、2-蒈烯(4.47%)、β-蒎稀(4.31%)、γ-松油烯(4.08%)、α-蒎烯(3.27%)、1,2-二...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椪柑(Citrus reticulate Blanco)果皮精油,并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46种成分,主要包括柠檬烯(57.67%)、β-芳樟醇(5.36%)、2-蒈烯(4.47%)、β-蒎稀(4.31%)、γ-松油烯(4.08%)、α-蒎烯(3.27%)、1,2-二异丙烯基环丁烷(2.87%)、β-月桂烯(2.77%)、α-侧柏烯(2.40%)、β-水芹烯(2.24%)、癸醛(1.80%)和香茅醇(1.49%)等。采用污染食物技术(poisoned food technique)和液体培养法(liquid culture)测定了不同浓度椪柑精油以及主要抑菌组分对菌核青霉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5~20μl/ml)的椪柑精油对菌核青霉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且抑菌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无论是采用污染食物技术还是液体培养法,20μl/ml椪柑精油均能完全抑制菌核青霉生长;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到7d,20μl/ml椪柑精油抑菌效果有所下降,但仍能显著抑制菌核青霉生长。采用污染食物技术考察了椪柑精油中7种常见抑菌成分对菌核青霉的影响。结果表明,0.04μl/ml柠檬醛和1.07μl/mlβ-芳樟醇能显著抑制菌核青霉生长,而其他组分无明显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椪柑精油的抑菌作用可能归功于其所含的柠檬醛和β-芳樟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菌核青霉 GC-MS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草酸青霉DFH对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周仕达 徐华军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11,33,共4页
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所分泌的草酸是油菜菌核病菌重要的生化致病因子。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高浓度草酸,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在预培养1 d的菌核病菌平皿中形成2.1 cm(菌块直径1 cm)抑菌圈的菌株,编号为DFH,经形态学与分子... 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所分泌的草酸是油菜菌核病菌重要的生化致病因子。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高浓度草酸,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在预培养1 d的菌核病菌平皿中形成2.1 cm(菌块直径1 cm)抑菌圈的菌株,编号为DFH,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在油菜离体叶片试验中,DFH与对照组抗菌核病菌的效果差异不明显。初步证明DFH对菌核病菌有抑制作用,抗菌活性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