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titudes Toward People Who Stutter in the Chinese Context: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Sources
1
作者 Ran AN Judith D.OXLEY John A.TETNOWSKI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24年第4期591-611,687,共22页
The public’s attitudes can affect the experience of stuttering of people who stutter.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ttitudes held by the public about people who stutter in China.A web-based written survey with closed a... The public’s attitudes can affect the experience of stuttering of people who stutter.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ttitudes held by the public about people who stutter in China.A web-based written survey with closed and open-ended questions was implemented to develop a rich understanding.One hundred and two respondents in 26 provinces and 3 municipalities provided comments on people who stutter in their life aspects such as personality,speech,social life,work,life participation,education,dating and marriage,capability,and communication skills.The predominantly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s the overall domains were identified.Attitudes to people who stutter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ources of knowledge.Familiarity with people who stutter might reduce stereotypes.However,knowledge from the media might aggravate stereotypes.Impl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orienta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s attitudes people who stutter personality communication skills FAMILIARITY media
下载PDF
Changes in Chinese People's Personal Incomes
2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9年第7期43-44,共2页
Thegeneralsituationofpersonalincomesfrom1956to1978Itisnecessarytohaveknowledgeofthesituationofpersonalincomesfrom1956to1978beforewemakeasurveyofthepeople'sincomesatpresent.In1978Chinabeganintroducingthepolicyofref... Thegeneralsituationofpersonalincomesfrom1956to1978Itisnecessarytohaveknowledgeofthesituationofpersonalincomesfrom1956to1978beforewemakeasurveyofthepeople'sincomesatpresent.In1978Chinabeganintroducingthepolicyofreformandopeningtotheoutsideworld,thus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es in Chinese peoples personal Incomes In
下载PDF
Achievements in Safeguarding Disabled People's Rights——An Interview with Shen Zhifei,deputy general director of the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3
作者 OUR STAFF REPORTER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8年第2期2-4,共3页
There are about 83 million disabled people in China, accounting for 6.34%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a national survey in 2006. As a disadvantaged group,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disabled are arousin... There are about 83 million disabled people in China, accounting for 6.34%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a national survey in 2006. As a disadvantaged group,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disabled are arousing more concerns from all walks of society in the country. Following is Human Rights' interview with Shen Zhifei, deputy general director of the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on the legal guarantee of the special group's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ir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hievements in safeguarding Disabled peoples Rights An Interview with shen Zhifei deputy general director of the China Disabled persons
下载PDF
从新时期“人民性”讨论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9,共6页
新时期文艺观的思想解放,最早就是从反思和批判“阶级斗争工具论”开始的,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我们逐步反思了文艺的阶级性,同时对文艺的人民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争论。最终,党中央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习近平... 新时期文艺观的思想解放,最早就是从反思和批判“阶级斗争工具论”开始的,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我们逐步反思了文艺的阶级性,同时对文艺的人民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争论。最终,党中央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过吸收、借鉴,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从而把文艺的人民性问题提到了新时代的新高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开辟了道路,为中国文艺的全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文艺为人民服务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方向。中国文艺不仅要继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中国化,为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服务,而且要继续努力实现《共产党宣言》的“世界文学”思想,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造福于世界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 新时期 人民性 阶级性 以人民为中心 文艺观
下载PDF
宣示与规定:1949年前后延安文艺丛书的编纂刊行——以“北方文丛”与“中国人民文艺丛书”的编辑出版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40,共8页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40年代编辑出版的多种延安文艺丛书,不仅宣示并完成了延安文艺及其艺术传统的建构与历史叙述,同时又通过与政治权力及意识形态目的的结合,"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及其国家美学规范与文类秩序...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40年代编辑出版的多种延安文艺丛书,不仅宣示并完成了延安文艺及其艺术传统的建构与历史叙述,同时又通过与政治权力及意识形态目的的结合,"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及其国家美学规范与文类秩序。其中,1949年前后由周而复和周扬等分别主编的"北方文丛"与"中国人民文艺丛书",集中体现出了当时的延安文艺丛书编辑理念、选题准则和意识形态目的等历史特征,以及有意识通过丛书汇集及其"经典化"的文学史叙述,建构延安文艺及其"新的人民的文艺"资源与规范等文化实践功能,并在延安文艺文献史料辑佚、版本考证、文字校勘及"副文本"研究等方面,成为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基础及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文丛 中国人民文艺丛书 延安文艺 文学史料
下载PDF
城市居民税负感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孙东升 杜漪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55,102,共5页
根据北京市居民税负感调查所得数据,通过对居民税负感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税负感与收入、文化程度、年龄以及对税收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与是否参加社保呈显著负相关。在被调查的居民中,超过一半的居... 根据北京市居民税负感调查所得数据,通过对居民税负感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税负感与收入、文化程度、年龄以及对税收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与是否参加社保呈显著负相关。在被调查的居民中,超过一半的居民税负感较重或很重,其中,收入越高和对税收了解的越多税负感就越重,本科学历和中年人群税负感较重,未参加社保的居民税负感较重,参加社保的居民税负感较轻。税负感研究的结论显示,居民税负感不仅与税收负担的高低密切相关,而且与国家的财政支出方向密切相关,扩大财政的民生开支是降低居民税负感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负感 居民收入 文化程度 民生开支 社会保障 税负痛苦指数 财政支出 个人收入所得税
下载PDF
文艺的突围与话语的孕育——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理论话语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段吉方 沈文秀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3,共9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30年代“左联”所倡导的“文艺大众化”从文艺的形式与内容、作家立场、社团组织、实践功能等方面探讨了文艺如何大众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发展,在中国特定语境中推动了马克思主...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30年代“左联”所倡导的“文艺大众化”从文艺的形式与内容、作家立场、社团组织、实践功能等方面探讨了文艺如何大众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发展,在中国特定语境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话语形式的孕育。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也展现了文艺突围中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艰难探索的过程,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系统化、共识性理论方略的追求,但由于理论论争不彻底等因素,影响了话语表现的不同意见。但从思潮史、理论史的角度而言,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话语的孕育,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迈进仍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艺大众化 文艺人民性
下载PDF
“17年时期”《人民文学》的审美探索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明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来考察,从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的"17年时期",是《人民文学》最具权威和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它寻求政治与文学平衡点最有效、同时推出文学新人、塑造文学经典最辉煌的时期。... 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来考察,从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的"17年时期",是《人民文学》最具权威和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它寻求政治与文学平衡点最有效、同时推出文学新人、塑造文学经典最辉煌的时期。由于《人民文学》所担当的历史重任,它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其审美气质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同当代文学在建国初期的发展一样,现实主义在《人民文学》上经历了一个从革命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再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演化过程,它所期待的批判现实主义或者是干预现实的现实主义的实践仅是昙花一现。它不仅见证了17年时期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也在实践着自己确立的文学观念、文学范式,引导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而它在审美气质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对艺术的坚守为其审美带来的影响,仍能给我们很多的启迪,仍然值得加以研究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学》 当代文学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审美风格
下载PDF
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报告临柜查询量趋势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相东 相振宇 《征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2,共3页
随着信用信息使用的日益广泛,人民银行分支行个人信用报告临柜查询量呈爆发式增长。为制定有效的分流政策、缓解临柜查询压力,必须首先精准把握查询量的变化规律。以2010年来的全国临柜月查询量为基础,重点对月查询量的增长性趋势、季... 随着信用信息使用的日益广泛,人民银行分支行个人信用报告临柜查询量呈爆发式增长。为制定有效的分流政策、缓解临柜查询压力,必须首先精准把握查询量的变化规律。以2010年来的全国临柜月查询量为基础,重点对月查询量的增长性趋势、季节性趋势和随机变化成分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的规律符合实际数据,可以作为人民银行分支行查询量监控和预测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银行 个人信用报告 查询量 趋势分析 季节性指数
下载PDF
近代两湖地区居民文化性格的形成及其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江凌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0-157,共8页
文化性格是一定文化区域内居民长期形成的、共同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价值观念、心理倾向和精神追求,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行为习惯方式。近代两湖地区居民的文化性格基于悠久的楚文化传统涵化,同时,在社会动荡... 文化性格是一定文化区域内居民长期形成的、共同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价值观念、心理倾向和精神追求,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行为习惯方式。近代两湖地区居民的文化性格基于悠久的楚文化传统涵化,同时,在社会动荡背景中的明清移民影响下和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出现了一些变异,其文化性格主要表现为既爱国爱乡又崇尚革新、既包容开放又经世致用、既机智狡巧又刚悍劲直、既尚武好勇又多元并存,而这些文化性格的形成则是地理生存环境、楚文化传统、宗法血缘传承、明清移民、经济社会发展、近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与影响等因素合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两湖地区 居民文化性格
下载PDF
英雄形象塑造与十七年《人民文学》的爱情叙事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海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4,共3页
作为建国后十七年时期的权威文学期刊,《人民文学》集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文学风貌。透过十七年间《人民文学》的英雄塑造和爱情描写,我们发现,通过“大众化”、“典型化”以及“两结合”等一系列叙事策略的转型,解放区文艺的创作原则和... 作为建国后十七年时期的权威文学期刊,《人民文学》集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文学风貌。透过十七年间《人民文学》的英雄塑造和爱情描写,我们发现,通过“大众化”、“典型化”以及“两结合”等一系列叙事策略的转型,解放区文艺的创作原则和叙事范式得以确立,并在之后的文学实践中得到了彻底的贯彻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人民文学》 英雄形象 爱情叙事
下载PDF
基于服务“双创”的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韦青松 陈怡玲 《图书情报导刊》 2016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科技文献信息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和支撑,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知识服务是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具体实践。分析了科技文献信息与创新创业的关系,阐述了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服务"双创"取得的... 科技文献信息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和支撑,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知识服务是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具体实践。分析了科技文献信息与创新创业的关系,阐述了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服务"双创"取得的主要成效、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结合"双创"对科技信息的新需求,提出了推进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文献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知识服务 广西
下载PDF
文学的传播与经典的诞生——传播学视野中的《班主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宗刚 田仁云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93-99,共7页
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奠基之作,这不仅与小说的思想深刻有着关联,而且还与小说发表后的传播有着很大的关联。《班主任》之所以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奠基之作,恰是缘于其在传播过程中,刘心武及其《班主任》从作家的个... 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奠基之作,这不仅与小说的思想深刻有着关联,而且还与小说发表后的传播有着很大的关联。《班主任》之所以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奠基之作,恰是缘于其在传播过程中,刘心武及其《班主任》从作家的个体体验和个人书写,升华为于一个时代的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心武 《班主任》 《人民文学》 伤痕文学 传播学
下载PDF
论毛泽东文艺思想以人民为本位的中国特色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孝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2期76-81,共6页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整个内容 ,都建立在人民的一元论基点之上 ;其全部运思 ,都凝定在文艺与人民关系的一元化框架之内。这一文艺思想 ,如果就其中国特色而言 。
关键词 毛泽东 文艺思想 中国特色 人民性 文学
下载PDF
海外潮人文学刍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翁奕波 《华文文学》 2009年第6期34-38,共5页
语言是文学的工具,海外华文文学就是以其使用工具之文字国别来划分的。海外潮人文学作为海外华文文学大家庭的一分子,在文字国别上,选取的也主要是"用华文作为表达工具而创作的文学",但它与海外华人文学一样,并不排除用其他... 语言是文学的工具,海外华文文学就是以其使用工具之文字国别来划分的。海外潮人文学作为海外华文文学大家庭的一分子,在文字国别上,选取的也主要是"用华文作为表达工具而创作的文学",但它与海外华人文学一样,并不排除用其他国别文字作为表达工具。从文化人类学的事业考察,海外潮人文学与海外华人文学注重的都是其海外华人这一创作主体,是具有中华文化传统和海外各国各地区文化特色的海外华人。而海外华文文学则不限制创作主体的人类文化种属。海外潮人文学是海外华人文学的一部分,与海外华文文学一样,都是大中华文化圈里催生出来的文学。略为区别的是,它是由一种地域范畴的人文现象——潮人文化产生的,是中华大文化圈里的潮人文化催生出来的一种"类族群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海外华人文学 海外潮人文学 潮人文化 “类族群文学”
下载PDF
论贵州少数民族生态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廷秋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3-87,共5页
在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贵州少数民族生态文学创作,不仅呼应了时代的召唤,也是对本民族经验的执着与坚守。无论是自然的复魅和神话的回归,还是自然景观的魅力彰显,进而展现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都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贵州少数民族 生态文学 审美价值
下载PDF
民生主义的“陷阱”——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三民主义文学批判之二 被引量:2
17
作者 洪亮 《宜宾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13,共7页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孙中山反复强调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思想确实受到了社会主义相当大的影响。但是对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国民党官方文人而言,这却无异是个"陷阱&quo...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孙中山反复强调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思想确实受到了社会主义相当大的影响。但是对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国民党官方文人而言,这却无异是个"陷阱",因为他们在提倡三民主义文学时必须小心翼翼,否则一旦涉及"民生"问题,就很容易不知不觉地靠近其对手即左翼文学的立场。无论从张道藩等人阐释文艺政策的文章中,还是一些官方文人的文学创作中,这种窘态都很容易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民主义文学 文化先锋 文艺先锋 民生主义
下载PDF
“民族主义文艺”与“三民主义文艺”之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洪亮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10-15,共6页
20世纪30年代初期,"民族主义文艺"和"三民主义文艺"是国民党官方文学的两个支流,但是两者关系相当微妙,有时甚至还直接对抗。当时的左翼文人把它们之间的矛盾归因于国民党内的西山会议派与CC系的斗争,今天的研究者... 20世纪30年代初期,"民族主义文艺"和"三民主义文艺"是国民党官方文学的两个支流,但是两者关系相当微妙,有时甚至还直接对抗。当时的左翼文人把它们之间的矛盾归因于国民党内的西山会议派与CC系的斗争,今天的研究者也多受此思路影响。但通过认真梳理二者的交集,可以发现"民族主义文艺"和"三民主义文艺"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对抗,造成其矛盾的主要原因也并非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斗争,而是文人之间的意气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文艺 三民主义文艺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
下载PDF
灾害与群体:基于社会脆弱性视角的国外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9
作者 陶鹏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 2015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灾害问题与灾前社会问题有着存续性联系,社会人口特征与灾害风险及其影响亦存在显著相关性。本文聚焦社会人口特征视角下的灾害群体脆弱性研究,将灾害的群体脆弱性置于风险感知、灾害整备、灾害反应、灾害恢复维度下以梳理国外相关研... 灾害问题与灾前社会问题有着存续性联系,社会人口特征与灾害风险及其影响亦存在显著相关性。本文聚焦社会人口特征视角下的灾害群体脆弱性研究,将灾害的群体脆弱性置于风险感知、灾害整备、灾害反应、灾害恢复维度下以梳理国外相关研究,揭示出灾害的群体脆弱性存在“高脆弱-低整备-高损失-低恢复”的恶性循环再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社会人口 群体脆弱性
下载PDF
重返现场:“十七年文艺”的建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3-19,共7页
"十七年文艺"在很大程度上已被视作一个自然时间的发展段落和不证自明的分期标准,通常是指从1949年到1966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巩固时期的文学以及相关的文学样式。但回到历史现场,"十七年文艺"的生成、演化与... "十七年文艺"在很大程度上已被视作一个自然时间的发展段落和不证自明的分期标准,通常是指从1949年到1966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巩固时期的文学以及相关的文学样式。但回到历史现场,"十七年文艺"的生成、演化与重构实际上经历了从"人民的文艺"到"无产阶级的文艺"的规划和设计、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批文学史的同步叙述和建构、最终作为"文革"的"他者"而被规定和确立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回溯,"十七年文艺"内在的规定性亦随政治语境的变迁而不断生产出复杂的面向,应该被视作文学史上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艺” 人民的文艺 无产阶级的文艺 社会主义文学 “文革”文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