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a diet meal plan on pepsinogen I and II,gastrin-17,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gastric ulcer patients
1
作者 Wei-Wei Zhang Xiao-Fei Wang +1 位作者 Hai-Yan Yu Ling-Fang W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1期4574-4581,共8页
BACKGROUND Gastric ulcers(GUs)have a high risk of clinical morbidity and recurrence,and further exploration is needed for the prevention,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AIM To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a diet... BACKGROUND Gastric ulcers(GUs)have a high risk of clinical morbidity and recurrence,and further exploration is needed for the prevention,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AIM To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a diet plan on pepsinogen(PG)I,PG II,gastrin-17(G-17)level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GUs.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GUs treated between May 2022 and May 2023 were enrolled,with 47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ing routine nursing and 53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ing dietary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a diet plan.The study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nursing efficacy,adverse events(vomiting,acid reflux,and celialgia),time to symptom improvement(burning sensation,acid reflux,and celialgia),gastric function(PG I,PG II,and G-17 levels),and nutritional status[prealbumin(PA)and albumin(ALB)levels].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a marked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nursing,a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and a shorter time to symptom improve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Additionally,the experimental group’s post-intervention PG I,PG II,and G-17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preintervention or control group levels,whereas PA and ALB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CONCLUSION The diet plan significantly reduced PG I,PG II,and G-17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GU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ir nutritional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t plan Dietary care Gastric ulcers Plan on pepsinogen I Plan on pepsinogen ii GASTRIN-17
下载PDF
中药四君子汤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血清PGI、PGII和GAS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肖麟 徐寅 +1 位作者 周阳祥 谭华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四君子汤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胃泌素(GAS)水平的影响,并评估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中药四君子汤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胃泌素(GAS)水平的影响,并评估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给予常规抗Hp感染治疗,观察组另给予中药四君子汤加减联合治疗,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治疗后Hp转阴率和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检测两组血清PG I、PG II、GAS水平和评估临床总有效率。结果高两组治疗后“胃脘胀痛”“反酸”“上腹不适”和“恶心呕吐”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p阳性率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Hp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G I、GA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G I、GA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46/50)高于对照组76.0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四君子汤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缓解慢性胃炎“胃脘痛”症状,提高血清PG I、GAS表达,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中药四君子汤加减 质子泵抑制剂 临床疗效 胃蛋白酶原I 胃蛋白酶原ii 胃泌素
下载PDF
胃蛋白酶原PGI、PGII及VEGF在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佳佳 王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联合检测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及VEGF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65例胃癌患者、40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胃炎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含量,同时用ELSI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 目的研究探讨联合检测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及VEGF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65例胃癌患者、40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胃炎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含量,同时用ELSI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VEGF的表达。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发现PGⅠ、PGⅡ、PGⅠ/PGⅡ、VEGF在四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5.671、6.387、8.671、6.357,P均<0.05);根据患者资料可认为PGⅠ、PGⅡ、PGⅠ/PGⅡ、VEGF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而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其特异性为93.28%,灵敏性为88.35%,高于单项检测。结论患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比值、VEGF的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以作为胃癌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pgI pgii pgⅠ/pg VEGF
下载PDF
血清sHLAG、PGⅠ、PGⅡ与早期胃癌的关系及与窄带成像技术的联合诊断价值
4
作者 史琦玉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08-213,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与早期胃癌的关系及与窄带成像技术(NBI)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3年4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82例胃黏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与早期胃癌的关系及与窄带成像技术(NBI)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3年4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82例胃黏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80例,胃良性病变102例。在病理确诊前行血清sHLAG、PGⅠ、PGⅡ和NBI检查。结果 胃癌组血清sHLAG、PGⅡ高于胃良性病变组,而PGⅠ低于胃良性病变组(P<0.05)。不同TNM、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程度胃癌患者的sHLAG、PGⅠ、PG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显示,sHLAG、PGⅡ与TNM、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0.05);PGⅠ与TNM、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程度呈负相关(P<0.05)。4项联合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分别高于sHLAG、PGⅠ、PGⅡ、NBI单独诊断(P<0.05)。结论 血清sHLAG、PGⅠ、PGⅡ在早期胃癌患者中呈异常表达,且与NBI联合有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早期胃癌 窄带成像技术
下载PDF
白藜芦醇预防性给药对胃癌大鼠血清PG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异兰 郑国华 +2 位作者 庞书勤 李绵利 张琪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4年第10期3-6,共4页
目的:通过白藜芦醇预防性给药对MNNG染毒诱导的胃癌大鼠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s,PG)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的影响研究,探讨白藜... 目的:通过白藜芦醇预防性给药对MNNG染毒诱导的胃癌大鼠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s,PG)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的影响研究,探讨白藜芦醇预防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MNNG染毒模型组(25只)及白藜芦醇低剂量(50mg/kg)、中剂量(100mg/kg)、高剂量(150mg/kg)组(各2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实验各组用MNNG等多因素染毒诱发大鼠发生胃部肿瘤,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同时喂饲相应剂量的白藜芦醇,通过ELISA测定胃癌大鼠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肿瘤坏死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的含量。结果:MNNG染毒模型组大鼠血清PG值、TNF-α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HIF-1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白藜芦醇给药组的PG值、TNF-α值高于模型组,而HIF-1值低于模型组(P<0.05),并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白藜芦醇对MNNG等多因素诱导大鼠胃肿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能与其抗炎作用以及作用于HIF-1靶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胃蛋白酶原 (pg) 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缺氧诱导因子-1 (HIF-1)
下载PDF
血清CEA、PGR、G-17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迎今 苏军燕 徐长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9期1498-1501,共4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清癌胚抗原(CEA)、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PGR)、促胃液素17(G-17)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00例胃黏膜正常或轻度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CEA、PG...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清癌胚抗原(CEA)、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PGR)、促胃液素17(G-17)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00例胃黏膜正常或轻度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CEA、PGR、G-17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CEA水平和G-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G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血清CEA、G-17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胃癌患者或对照组研究对象,PGR显著低于早期胃癌患者或对照组研究对象,早期胃癌患者的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窦癌患者的血清PGR水平显著高于胃体癌患者,胃体癌患者的血清PGR水平显著高于近端胃癌患者,胃体癌患者的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近端胃癌患者,近端胃癌患者的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胃窦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表现为血清CEA、G-17水平的上升和PGR水平的下降,三种血清学标志物对于胃癌的诊断具有辅助价值,而且血清G-17和PGR检测还可用于辅助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病变部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癌胚抗原 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 促胃液素17 胃癌 诊断
下载PDF
IL-23和PG-1水平在不同胃部疾病患者体内的临床表达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利霞 张中平 许丽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4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23和胃蛋白酶原-1水平在不同胃部疾病患者体内的临床表达意义,为不同胃部疾病的早期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87例胃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诊断结果进行分组,检测患者胃组织IL-23表达及血清IL-23、PG-1表达,分...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23和胃蛋白酶原-1水平在不同胃部疾病患者体内的临床表达意义,为不同胃部疾病的早期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87例胃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诊断结果进行分组,检测患者胃组织IL-23表达及血清IL-23、PG-1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表达意义。结果 CAG组病变组织IL-23水平高于CSG组,GC组病变组织IL-23水平高于CAG组(P<0.05);CSG组织中IL-23为弱阳性表达,而CAG、GC组织中IL-23均为强阳性表达。CAG组血清IL-23水平高于CSG组,GC组血清IL-23水平高于CAG组(P<0.05);CAG组血清PG-1水平低于CSG组,GC组血清PG-1水平低于C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G组(r=-0.470)、CAG组(r=-0.524)、GC组(r=-0.751)患者血清IL-23与PG-1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随着胃部疾病的进展,患者病变组织及血清IL-23水平逐渐升高,血清PG-1水平逐渐降低,根据患者病变组织及血清IL-23变化及IL-23/PG-1比值有望提高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3 胃蛋白酶原-1 胃部疾病 胃癌 鉴别
下载PDF
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叶酸对G-17和PG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建馗 范春梅 贺小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3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叶酸对胃泌素-17(G-17)和胃蛋白酶原(PG)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与24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样变患者,将不同类别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叶酸对胃泌素-17(G-17)和胃蛋白酶原(PG)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与24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样变患者,将不同类别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叶酸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伴肠化生、Hp阳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级别上皮内瘤样变及其伴肠化生、Hp阳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叶酸可以通过影响G-17和PG水平来抑制胃黏膜癌变进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癌变 叶酸 胃泌素-17(G-17) 胃蛋白酶原(pg)
下载PDF
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谢曙文 李树锦 胡召锁 《安徽医学》 2015年第8期954-956,共3页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含量,探讨其与HP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分别定量检测HP感染阳性组和HP感染阴性组患者血清中G-17、PG-Ⅰ和PG-Ⅱ的含量。结...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含量,探讨其与HP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分别定量检测HP感染阳性组和HP感染阴性组患者血清中G-17、PG-Ⅰ和PG-Ⅱ的含量。结果 HP感染阳性组患者G-17、PG-Ⅱ和PG-Ⅰ/PG-Ⅱ的阳性检出量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在该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17和PG-Ⅱ水平与HP感染有关联,可为HP感染或既往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基于长桑君脉法运用小建中汤合大柴胡汤治疗平人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林春梅 张双喜 +1 位作者 罗琼熙 代镇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722-1729,共8页
【目的】客观评价小建中汤合大柴胡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80例平人型(根据长桑君脉法脉息术,患者1 min内脉搏与... 【目的】客观评价小建中汤合大柴胡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80例平人型(根据长桑君脉法脉息术,患者1 min内脉搏与呼吸次数的比值为4~5)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瘀热证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小建中汤合大柴胡汤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评分、病理积分及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36/40),对照组为60.00%(24/40)。组间比较(χ^(2)检验),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胃镜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胃镜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理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病理总积分及治疗组的胃窦、胃角、胃体的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患者的胃窦、胃角、胃体的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慢性炎症以及对照组的胃窦、胃角、胃体的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胃功能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II(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均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方面,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小建中汤合大柴胡汤能明显提高平人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瘀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和病理积分,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桑君脉法 小建中汤 大柴胡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虚瘀热证 胃蛋白酶原Ⅰ(pgⅠ) 胃蛋白酶原ii(pgⅡ) 胃泌素17(G-17)
下载PDF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11
作者 黄中超 黄婷婷 +1 位作者 卢雪明 史晓娜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7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胃癌病情进展者血清TNF-α、PGⅠ、PGⅡ、CEA、CA72-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血清指标水平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TNF-α、PGⅡ、CEA、CA72-4水平高于对照组,PG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TNF-α、PGⅡ、CEA、CA72-4水平高于早期胃癌患者,PGⅠ水平低于早期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研究组80例患者为阳性样本,以对照组40例患者为阴性样本,五项联合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TNF-α、PGⅡ、CEA、CA72-4呈高表达,而PGⅠ呈低表达,且与胃癌进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有助于提高胃癌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坏死因子-α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72-4
下载PDF
胃癌患者及其化疗后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0
12
作者 马颖杰 曹邦伟 +2 位作者 李琴 俞静 马妮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及其化疗后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的变化。方法选择北京友谊医院418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用免疫放射法测定了其血清胃泌素17(G-17)、血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胃蛋白酶原Ⅱ(PGⅡ)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即PGR。其中,27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及其化疗后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的变化。方法选择北京友谊医院418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用免疫放射法测定了其血清胃泌素17(G-17)、血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胃蛋白酶原Ⅱ(PGⅡ)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即PGR。其中,279例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比较化疗前后血清PGⅠ、PGR及G-17水平。同时纳入100例正常对照者和10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观察血清PGⅠ、PGR及G-17水平。结果①正常对照组血清PGⅠ、PGR、G-17值分别为149.76±57.45μg/L、10.11±2.30、29.56±12.03 pg/ml,萎缩性胃炎组为115.72±40.87μg/L、7.09±2.02、37.62±15.05 pg/ml,胃癌组为76.75±20.88μg/L、3.90±1.81、54.59±18.77 pg/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R降低,G-17水平升高(P<0.05),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R进一步明显降低,G-17水平显著升高(P<0.01)。②早期胃癌组PGⅠ、PGR、G-17分别为80.11±21.18μg/L、4.39±2.95、48.11±16.99pg/ml,进展期胃癌组PGⅠ、PGR、G-17分别为59.74±11.78μg/L、2.79±0.99、58.88±19.0 pg/ml,与早期胃癌组相比,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R降低,G-17水平显著升高(P<0.05)。③进展期胃癌组化疗前PGⅠ、PGR、G-17分别为59.74±11.78μg/L、2.79±0.99、58.88±19.02 pg/ml,化疗后病情出现进展组分别为26.23±17.73μg/L、1.09±0.49、76.89±32.19 pg/ml,患者在化疗后病情出现进展时PGⅠ、PGR进一步降低,G-17升高(P<0.05)。④以上各组PGⅡ水平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化疗后PGⅠ水平下降提示应行进一步胃镜检查。胃癌患者化疗过程中测定PGⅠ、G-17水平可起到监测患者病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泌素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下载PDF
胃蛋白酶原Ⅰ、Ⅱ的酶免疫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北宁 杨剑 +4 位作者 徐东 陈智周 范振符 张昊岩 黄丽立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6年第3期162-164,共3页
本文建立了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Ⅰ)的酶免疫分析(EIA)方法。将抗PGⅠ单抗PGA4或抗PGⅡ单抗PGC8包被在板条微孔内,制成固相抗体,用过碘酸钠方法将抗PGⅠ单抗PGA7或抗PGⅡ单抗PGC10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相联结,成为标记抗体,二者与不同... 本文建立了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Ⅰ)的酶免疫分析(EIA)方法。将抗PGⅠ单抗PGA4或抗PGⅡ单抗PGC8包被在板条微孔内,制成固相抗体,用过碘酸钠方法将抗PGⅠ单抗PGA7或抗PGⅡ单抗PGC10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相联结,成为标记抗体,二者与不同量的PGⅠ、Ⅱ标准品在磷酸缓冲液中保温反应后,根据测量数据画出标准曲线。对于PGⅠ、PGⅡBmax/B0分别为72.0和61.5,非特异结合分别小于1.3%和小于1.6%,灵敏度均为0.5ng/mL,批内CV分别为5.5%和6.8%,批间CV分别为12.0%和13.5%,回收率分别为98.5%和97.9%。测定40例胃癌组及40名正常组血清PGⅠ和PGⅡ,结果显示,胃癌血清PGⅠ低于正常组(P<0.001),PGⅡ高于正常组(P<0.01),PGⅠ/PGⅡ比值低于正常组(P<0.001)。新建PGⅠ、ⅡEIA与现行PGⅠ、ⅡIRM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Ⅰ、Ⅱ 酶免疫分析 胃癌 早期诊断 普查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健康体检的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伍理 卢旬 +2 位作者 高鑫 朱耿超 杨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4年第6期645-648,共4页
目的检测健康体检人群中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含量,以明确其人群分布特征,同时观察分析PG在胃癌低发区表观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利用化学发光法对苏州地区2993名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血清PGⅠ、PGⅡ含量测定,并计算PGⅠ/P... 目的检测健康体检人群中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含量,以明确其人群分布特征,同时观察分析PG在胃癌低发区表观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利用化学发光法对苏州地区2993名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血清PGⅠ、PGⅡ含量测定,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采用乳胶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旋杆菌(HP)抗体的阳性率。结果该人群血清PGⅠ和PGR水平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而PG阳性率男女之间无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PGⅠ、Ⅱ水平逐渐上升,而PGR在60岁之前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60岁以后进入平台期;HP阳性组的PGⅠ、PGⅡ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组,但PGR显著低于HP阴性组。另,随着年龄的增长,PG阳性率逐渐增高,而HP阳性率变化不明显。结论苏州地区体检人群的血清PG水平呈明显偏态分布,受性别、年龄、HP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且PG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pg pg 化学发光法 体检
下载PDF
胃蛋白酶原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胃组织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薛辉 辛凤池 +5 位作者 穆素恩 杨俭 赵树巧 范红伟 杨梅花 王爱玲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274-1277,共4页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胃组织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10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41例胃炎、25例胃息肉、34例胃溃疡)为胃良性病变组,选取同期我...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胃组织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10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41例胃炎、25例胃息肉、34例胃溃疡)为胃良性病变组,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受检者的血清PG(PGⅠ、PGⅡ)水平并计算胃蛋白酶原率(PGR),循环酶法测定三组受检者的血清Hcy水平,并计算血清PG联合Hcy对胃良性病变及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组、胃良性病变组血清PGⅠ水平分别为(59.37±14.16)μg/L、(93.85±14.23)μg/L,PGR分别为(3.27±1.52)、(7.65±2.04),均低于对照组的(149.92±13.34)μg/L、(11.40±1.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胃良性病变组血清PGⅡ水平分别为(20.18±4.59)μg/L、(16.06±5.87)μg/L,Hcy水平分别为(26.37±3.85)μmol/L、(12.16±3.91)μ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10.71±5.15)μg/L、(9.83±3.2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血清PGⅠ水平、PGR低于胃良性病变组,血清PGⅡ、Hcy水平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分期Ⅰ、Ⅱ、Ⅲ、Ⅳ时,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9.64±4.98)μmol/L、(22.00±5.14)μmol/L、(24.38±5.97)μmol/L、(27.07±4.52)μmol/L,呈递增趋势,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 I水平分别为(67.63±15.91)μg/L、(55.39±15.18)μg/L、(46.18±14.97)μg/L、(39.72±15.50)μg/L,PGⅡ水平分别为(18.02±3.97)μg/L、(17.25±4.25)μg/L、(16.34±4.50)μg/L、(15.38±4.12)μg/L,PGR分别为(3.87±2.28)、(3.38±2.56)、(2.76±3.31)、(2.02±3.54),均呈递减趋势,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PGR+Hcy对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9.00%、95.00%、94.68%、89.62%、92.00%,均高于PG I+PGR的76.00%、83.00%、81.72%、77.57%、79.50%以及Hcy的71.00%、86.00%、83.53%、74.78%、7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Hcy可有效评估胃黏膜的疾病状态,两指标联合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胃良性病变和胃癌,提高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同型半胱氨酸 胃良性病变 胃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免疫比浊法测定体检人群胃蛋白酶原水平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山 洪燕英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3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PG I、PGⅡ水平及PG I/II比值(PGR)与年龄和性别关系,并与胃镜检查结果比较及对验证PGI、PGII与PGR参考区间。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77名血清PG I和PGII水平并胃镜检查,分析影响PG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PG I、PGⅡ水平及PG I/II比值(PGR)与年龄和性别关系,并与胃镜检查结果比较及对验证PGI、PGII与PGR参考区间。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77名血清PG I和PGII水平并胃镜检查,分析影响PG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消化性溃疡组血清PGI及PGII显著升高,PGR显著降低;萎缩性胃炎PGI显著降低,PGII升高,PGR显著降低。体检人群血清PGI和PGII水平男性高于总体水平;在18~75岁年龄段,随年龄增长,PGI和PGⅡ水平上升,PGI/PGⅡ比水平下降。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消化性溃疡组血清PGI及PGII水平显著升高,PGR降低;萎缩性胃炎组PGI显著降低,PGII升高,PGR显著降低。血清PG水平与年龄、性别相关;联合测定血清PGⅠ、PGⅡ和PGR在健康人群胃部疾病筛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胃蛋白酶原 免疫比浊分析 胃镜检测 pg pg pgI pg 胃病筛查
下载PDF
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卢慧 张敏 +2 位作者 张家庆 李健 刘萍 《安徽医学》 2019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血清胃蛋白酶原II(PGII)水平及PGI/PGII比值(PGR)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01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MHD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血清胃蛋白酶原II(PGII)水平及PGI/PGII比值(PGR)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01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MHD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门诊常规透析且无出血并发症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PGI和PGII水平,计算PGR。比较两组患者PG I、PG II、PGR及其他指标的差异,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GI、PGI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尿素氮、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高水平PGI、PGII是MHD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1、0.758。结论MHD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PGI、PGII浓度较高,血清PG水平可能对MHD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上消化道出血 胃蛋白酶原I 胃蛋白酶原Ⅱ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对胃癌筛查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9
18
作者 江堤 苏剑东 +3 位作者 张莉 刘美红 乐有林 廖素环 《广州医药》 2016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对1102名患者血清PG水平进行检测,并行内镜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ROC曲线确定PG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定值。结果与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胃良性溃疡组相比,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对1102名患者血清PG水平进行检测,并行内镜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ROC曲线确定PG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定值。结果与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胃良性溃疡组相比,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PGI、PGR下降(P<0.05),进展期胃癌组PGI、PGR较早期胃癌组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胃良性溃疡组PGII升高(P<0.05)。PGI及PGR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和0.831,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PGI≤71.50μg/L或PGR≤4.50作为筛查标准时,对胃癌高危人群筛查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2.25%。结论血清PGI、PGR在不同胃部病变中的表达水平不一致,对胃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PGI≤71.50μg/L或PGR≤4.50是东莞地区筛查胃癌较合适的界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癌 筛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胃良恶性溃疡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金晔 陈玥 苏建荣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I,PGI)、Ⅱ(PGII)的含量,探讨胃溃疡及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GI、PGII及PGI/PGII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48例,胃癌33例(...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I,PGI)、Ⅱ(PGII)的含量,探讨胃溃疡及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GI、PGII及PGI/PGII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48例,胃癌33例(其中复发病例13例),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PGI及PGII含量,并计算PGI/PGII即PGR。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PGI及PGII分别为(180.15±41.12)mg/L及(23.76±7.57)mg/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在治愈后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胃癌患者血清PGI及PGR分别为(94.05±40.74)mg/L、5.97±3.3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较术前降低更为明显。复发者PGI及PGII分别为(97.65±37.44)mg/L和(16.10±5.72)mg/L,较术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测定血清PGI、PGII及PGR值对胃溃疡及胃癌患者疗效的判定及复发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消化性溃疡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腺癌和胃溃疡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余晓 杨俊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含量及PG I/PG II比值(PGR)在胃腺癌和胃溃疡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1例中对照组20例,胃溃疡组28例,胃癌组43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G I、PG II含量。结果:胃溃疡组患者血清PG I、PG...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含量及PG I/PG II比值(PGR)在胃腺癌和胃溃疡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1例中对照组20例,胃溃疡组28例,胃癌组43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G I、PG II含量。结果:胃溃疡组患者血清PG I、PG II含量分别为(179.48±64.08)μg/L、(30.53±8.43)μg/L,明显高于对照的(134.02±22.82)μg/L、(20.07±6.51)μg/L及胃癌组的(80.50±24.33)μg/L、(18.36±6.31)μg/L,均P<0.01。胃癌组血清PG I、P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PGⅡ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PGI及PGR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和0.805)。结论:血清PG I、PG II显著升高是良性溃疡的危险因素,而血清PG I、PGR明显降低应高度警惕胃癌可能。检测血清PG有助于胃癌与胃溃疡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I 胃蛋白酶原Ⅱ 胃肿瘤 胃溃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