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stric juice acidity i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被引量:5
1
作者 Pei-Jung Lu Ping-I Hsu +4 位作者 Chung-Hsuan Chen Michael Hsiao Hui-Hwa Tseng Kung-Hung Lin Seng-Kee Chua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3期5496-5501,共6页
AIM: To search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determining gastric juice acidit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acidity of gastric juices in various benign and malignant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METHODS: Fasting gastric juice... AIM: To search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determining gastric juice acidit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acidity of gastric juices in various benign and malignant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METHODS: Fasting gastric juice acidity of 165 healthysubjects and 346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ulcer (n = 21), gastric ulcer (n = 136), duodenal ulcer (n = 100) or gastric cancer (n = 89)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Additionally, gastric specimens were taken from the antrum and body for rapid urease test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bile stain of gastric juice, high acute inflammatory score of the corpus, and atrophy of the corpu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hypoacidity with odds ratios of 3.1 (95% CI: 1.3-7.3), 3.1 (95% CI: 1.2-7.9) and 3.5 (95% CI: 1.3-9.2). Esophageal ulcer and duodenal ulcer patients had a lower pH level (1.9 and 2.1 vs 2.9, both P < 0.05) of gastric juices than healthy subjects. In contrast, gastric ulcer and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had a higher pH level (3.4 and 6.6 vs 2.9, both P < 0.001) than healthy controls. Hypoacidity existed in 22%, 5%, 29%, 5% and 88% of healthy subjects, esophageal ulcer, gastric ulcer, duodenal ulcer and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Bile reflux, atrophy and dense neutrophil infiltrate of the corpus are three independent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acidity of gastric ju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ITY GASTRIC JUICE GASTRIC cancer peptic ULCER ESOPHAGEAL ULCER
下载PDF
Effect of Jianpiyiqi Prescrip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s in Acetic Acid-induced Chronic Gastric Ulcer Rats
2
作者 陶秀良 李国成 罗树星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Jianpiyiqi prescrip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s and the changes of HSPs in gastric ulcerated rats, the rat model of chronic gastric ulcer was induced by acetic acid. Th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Jianpiyiqi prescrip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s and the changes of HSPs in gastric ulcerated rats, the rat model of chronic gastric ulcer was induced by acetic acid. The SABC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observe HSP70 of mucosa around the gastric ulcer. Imaging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estern dot blot was used to detect HSPs contents in the plasma and gastric mucosal homogenate in each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SP70 contents of the mucosa around the gastric ulcer in the model group and ranitidine treated group were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 Jianpiyiqi coul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HSP70 of the mucosa around the gastric ulcer further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and ranitidine treated group . The HSP70 contents in the serum and mucosa in the model group and ranitidine treated group were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 P <0.01, P <0 05 respectively). HSP70 of serum and mucosa in the Jianpiyiqi treat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in the model group and ranitidine treated group ( P <0.05, P <0.01 respectively).It was concluded that HSP might play a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athophysiology of gastric ulcer. Jianpiyiqi could enhance gastric ulcer healing through the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HS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tic ulcer heat shock proteins acetic aci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stern dot blot Jianpiyiqi
下载PDF
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are they the next generation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被引量:2
3
作者 Prashanth Rawla Tagore Sunkara +1 位作者 Andrew Ofosu Vinaya Gaduput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CAS 2018年第7期63-68,共6页
The modern lifestyle caters to an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peptic ulcer disease,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nd several other acid-related conditions of the gut. The drugs to prevent these conditions work eith... The modern lifestyle caters to an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peptic ulcer disease,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nd several other acid-related conditions of the gut. The drugs to prevent these conditions work either through H2 receptor blockade or inhibition of the H^+, K^+ ATPase enzyme. Although proton pump inhibitors have been proven to be efficacious, they have a slow onset of action with limited resolution of symptoms in most patients. 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s) are novel drugs that bind reversibly to K^+ ions and block the H^+, K^+ ATPase enzyme, thus preventing acid production. P-CABs have a fast onset of action and have dose-dependent effects on acid production. Animal studies exist that differentiate the better results of P-CABs from proton pump inhibitors; further human trials will give a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the results and will help to elucidate the therapeutic benefits of this new group of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Proton pump inhibitors peptic ulcer DISEASE Vonoprazan
下载PDF
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对NO、IL-17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帅 葛旭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究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对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90,... 目的探究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对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90,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和研究组(n=90,康复新液+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O、IL-17水平及胃酸分泌功能指标、肠道菌群。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NO、IL-17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基础胃酸分泌量(BAO)、最大胃酸分泌量(MAO)、高峰胃酸分泌量(PAO)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双歧杆菌、乳杆菌的菌群值高于参照组,产气荚膜梭菌的菌群值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调节NO、IL-17水平及胃酸分泌功能、肠道菌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 肠道菌群 胃酸分泌
下载PDF
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方联合穴位贴敷在脾虚血瘀型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王攀 蒋璐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方联合穴位贴敷在脾虚血瘀型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遂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脾虚血瘀型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 目的探讨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方联合穴位贴敷在脾虚血瘀型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遂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脾虚血瘀型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方与穴位贴敷,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转阴率以及胃酸分泌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4%、Hp转阴率为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95%、Hp转阴率69.05%(χ^(2)=4.086、4.525,P=0.043、0.033);停药4周后,观察组患者基础胃酸分泌量(BAO)、最大胃酸分泌量(MAO)、高峰胃酸分泌量(PA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406、5.572、3.347,P均<0.001)。结论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方与穴位贴敷,可有效抑制脾虚血瘀型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患者的胃酸分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Hp转阴率,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方 穴位贴敷 脾虚血瘀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胃酸
下载PDF
奥美拉唑不同途径、不同剂量给药抑制胃酸的效果 被引量:32
6
作者 于晓峰 姚健凤 +4 位作者 顾同进 夏俊 王根生 郑松柏 岑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途径、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抑制胃酸的效果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将 10 0例内窥镜证实为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病人分成A组 4 0例 ,静脉推注奥美拉唑 4 0mg ,bid ;B组 36例 ,口服奥美拉唑 2 0mg ,bid ;C组 2 4例 ,口服奥美拉... 目的 :研究不同途径、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抑制胃酸的效果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将 10 0例内窥镜证实为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病人分成A组 4 0例 ,静脉推注奥美拉唑 4 0mg ,bid ;B组 36例 ,口服奥美拉唑 2 0mg ,bid ;C组 2 4例 ,口服奥美拉唑 2 0mg ,qd。监测用药后d 3~ 5胃内 2 4hpH值变化 ,对A ,B 2组中各 10例 (为A2 ,B2 组 )测定了首次给药后的药物起效时间。结果 :A ,B组的抑酸效果相仿 (P >0 .0 5) ,胃内 pH值分别为 7.0 7±s0 .15和6 .9± 0 .6 ,与C组胃内 pH值 5.8± 1.4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A2 组起效时间为 (0 .7± 0 .6 )h ,B2 组为 (4.8± 1.0 )h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不同途径 3种剂量的奥美拉唑均有良好的抑酸效果 ,A ,B组更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胃酸 消化性溃疡 抗溃疡药 治疗
下载PDF
应激对胃粘膜表面上皮层抗酸形态屏障及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兆申 湛先保 +2 位作者 崔忠敏 段义民 许国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01-403,共3页
为揭示应激状态下胃粘膜上皮层抗酸形态屏障及壁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作者采用大鼠水浸束缚方法制作应激模型。检测对照组及应激组胃粘膜损伤指数,并取腺胃区胃粘膜组织制作透射电镜标本,检测粘膜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间连接、上皮下基底... 为揭示应激状态下胃粘膜上皮层抗酸形态屏障及壁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作者采用大鼠水浸束缚方法制作应激模型。检测对照组及应激组胃粘膜损伤指数,并取腺胃区胃粘膜组织制作透射电镜标本,检测粘膜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间连接、上皮下基底膜及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应激组大鼠较对照组胃粘膜损伤重;电镜观察显示对照组壁细胞多呈静息状态,应激组壁细胞内线粒体丰富,分泌小管密集,呈明显分泌状态;腔面细胞膜损伤,细胞间连接及基底膜无明显破坏。结果提示应激可刺激壁细胞呈分泌状态,胃粘膜上皮层损伤过程中以腔面细胞膜破坏在先,细胞间连接和基底膜在应激性溃疡发生的早期无显著的形态学改变。提示胃粘膜表面上皮层腔面膜的破坏在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胃粘膜 壁细胞 消化性溃疡 抗酸形态
下载PDF
雷贝拉唑首次单剂量口服的抑酸效应对比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牛春燕 罗金燕 +1 位作者 朱有玲 王学勤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 评价雷贝拉唑(RAB)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抑酸效应,并与奥美拉唑(OME)、泮托拉唑(PAN)等PPI比较。方法 进行开放、对照研究。选取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病人40例,分为3组,分别给予RAB 10 mg(n=15)、OME 20 mg(n=15)及PAN 40 mg(n=10)单剂... 目的 评价雷贝拉唑(RAB)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抑酸效应,并与奥美拉唑(OME)、泮托拉唑(PAN)等PPI比较。方法 进行开放、对照研究。选取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病人40例,分为3组,分别给予RAB 10 mg(n=15)、OME 20 mg(n=15)及PAN 40 mg(n=10)单剂量口服,24 h胃pH监测。结果①RAB的抑酸起效时间(115.20±15.36 min)较OME及PAN均快(P<0.05,P<0.01);②RAB组24 h胃内pH>4的总时间(11.28±3.32 h)及时间百分比(59.80%±14.2%)显著高于OME(P<0.01)及PAN(P<0.01);③RAB组夜间胃pH中位数(3.86±1.03)及夜间胃pH均值(3.01±0.65)均明显高于OME组(P<0.05;P<0.01)及PAN组(P<0.01);④RAB、OME、PAN日间 pH>4的总时间长于夜间。结论 RAB、OME及PAN均有较好的抑酸效应,三者比较,RAB抑酸起效快,抑酸持续时间长,特别是夜间抑酸效应优于OME及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抑酸效应 奥美拉唑 泮托拉唑 比较 消化性溃疡 单剂量口服
下载PDF
胃泌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晓波 钱家鸣 陈元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  为提高临床对胃泌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近 30年收治的 1 2例胃泌素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胃泌素瘤患者除具有典型的高胃酸症状外 ,还具有以下有别于一般消化性溃疡的特点 :( 1 )腹泻 :多数病例 ( 7/1 ... 目的  为提高临床对胃泌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近 30年收治的 1 2例胃泌素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胃泌素瘤患者除具有典型的高胃酸症状外 ,还具有以下有别于一般消化性溃疡的特点 :( 1 )腹泻 :多数病例 ( 7/1 2 )伴有严重腹泻 ,其中 1例出现休克 ;( 2 )多发性肿瘤 :3例患者伴有其它神经内分泌肿瘤 ;( 3)十二指肠多发结节 ( 3/1 2 ) :活检虽无异常 ,但有 2例经手术证实为粘膜下胃泌素瘤 ;( 4)多中心发生 :9例胃泌素瘤为多中心性 ,7例累及不同器官 ,以胰腺、胃、十二指肠多见 ;( 5 )多激素分泌 :6例患者中 5例分泌 2种以上激素 ;( 6 )部分病例对化疗相对敏感。结论  胃泌素瘤可表现为多中心发生、多激素分泌的特性 ,应力争做到不漏掉肿瘤并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瘤 消化性溃疡 高胃酸 病理 胃肿瘤
下载PDF
胃康宁的主要药效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晓棉 程罡 +3 位作者 徐蓓蓓 宋其玲 李宁 曹颖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考察胃康宁 (WeiKangNing,WKN)经口给药对胃炎、胃溃疡的防治作用。方法主要以实验性胃炎、胃溃疡动物模型 ,采用灌胃多次给药方法 ,考察WKN对实验性胃炎、胃溃疡动物模型的防治作用。结果WKN对无水乙醇致小鼠胃粘膜损伤有明显保护... 目的考察胃康宁 (WeiKangNing,WKN)经口给药对胃炎、胃溃疡的防治作用。方法主要以实验性胃炎、胃溃疡动物模型 ,采用灌胃多次给药方法 ,考察WKN对实验性胃炎、胃溃疡动物模型的防治作用。结果WKN对无水乙醇致小鼠胃粘膜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对冰醋酸致痛小鼠有显著镇痛作用 ;能显著抑制大鼠冰醋酸烧灼型胃溃疡的发生 ,对氨水所致大鼠萎缩性胃炎有非常显著的治疗作用 ,并对大鼠胃酸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WKN对大、小鼠实验性胃炎、胃溃疡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康宁 胃溃疡 胃酸 萎缩性胃炎 胃粘膜 中药 药理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健脾益气方对大鼠乙酸慢性胃溃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20
11
作者 罗树星 李国成 +1 位作者 熊伍军 陶秀良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52-155,共4页
运用大鼠乙酸慢性胃溃疡模型采用中药健脾益气方,观察治疗7d及21d后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及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和NO_3^-/NO_2^-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溃疡指数、血清LPO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 ),溃疡抑制率及血清N... 运用大鼠乙酸慢性胃溃疡模型采用中药健脾益气方,观察治疗7d及21d后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及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和NO_3^-/NO_2^-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溃疡指数、血清LPO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 ),溃疡抑制率及血清NO_3^-/NO_2^-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 ),与雷尼替丁组相比溃疡指数、血清LPO含量无统计学差异,但溃疡抑制率及血清NO_3^-/NO_2^-含量高于雷尼特丁组。模型组溃疡指数、血清LP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而血清NO_3^-/NO_2^-含量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中药健脾益气方能明显促进乙酸慢性胃溃疡愈合,其疗效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诱导或提高血清NO合成有关。说明健脾益气方有胃粘膜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中医药疗法 健脾益气方
下载PDF
抑酸剂对应激状态下壁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玉梅 李兆申 +5 位作者 邹晓平 谢志芳 湛先保 屠振兴 彭贵勇 房殿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78-1080,共3页
为揭示抑酸剂对应激状态下壁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采用水浸束缚应激动物模型 ,检测各组胃粘膜溃疡指数 (ulcerindex ,UI)、胃液pH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壁细胞形态改变。结果发现奥美拉唑组和西咪替丁组UI明显下降 ,胃液pH明显上升 ... 为揭示抑酸剂对应激状态下壁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采用水浸束缚应激动物模型 ,检测各组胃粘膜溃疡指数 (ulcerindex ,UI)、胃液pH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壁细胞形态改变。结果发现奥美拉唑组和西咪替丁组UI明显下降 ,胃液pH明显上升 ,与应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电镜示对照组和西咪替丁组壁细胞呈静息状态 ,应激组呈明显激活状态 ,奥美拉唑组可见分泌小管明显扩张 ,并有绒毛稀少或密集分布的不同表现。提示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均能抑制应激状态下胃酸的分泌 ,但壁细胞形态改变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形态 胃粘膜 壁细胞 抑酸剂 应激性溃疡 大鼠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在预防老年人阿司匹林相关性溃疡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兰 苟晓 +2 位作者 窦德才 王倩 陈俪 《西部医学》 2013年第2期268-270,273,共4页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在降低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老年人中相关溃疡发病率的作用。方法纳入需长期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242例,均经快速尿素酶法检测确认无现症幽门螺杆菌感染,符合纳入标准和不具备排除标准的病人,按奇偶数原则和1∶1...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在降低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老年人中相关溃疡发病率的作用。方法纳入需长期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242例,均经快速尿素酶法检测确认无现症幽门螺杆菌感染,符合纳入标准和不具备排除标准的病人,按奇偶数原则和1∶1比例随机分配进入埃索美拉唑组和对照观察组。治疗组晨起餐前口服埃索美拉唑胶囊40mg,每天1次;对照组口服硫糖铝混悬液10ml,每天2次。所有病人观察期限为12周,观察终点后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人均需复查胃镜。结果治疗组中无一例出现阿司匹林相关性溃疡及其他上消化道症状,对照组中有11例出现黑便,7例粪便隐血阳性,5例血红蛋白降低(Hb<10g/ml),5例出现消化性溃疡。结论埃索美拉唑40mg/d可以有效降低服用低剂量ASA患者发生内镜下可见消化性溃疡的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阿司匹林 老年 溃疡
下载PDF
血清唾液酸检测对诊断消化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建华 徐勇 +5 位作者 郑晓丰 张财成 张经宇 黎静 邹海虹 陈唐勇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6期28-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检测对诊断消化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对206例消化性肿瘤患者和178例消化性非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酶反应速率法,检测其血清唾液酸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检测对诊断消化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对206例消化性肿瘤患者和178例消化性非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酶反应速率法,检测其血清唾液酸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06例消化性肿瘤及178例消化性非肿瘤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SA检测阳性数分别为158、3和0例,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②各种消化性肿瘤患者分别与消化性非肿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③206例消化性肿瘤患者及178例消化性非肿瘤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SA检测阳性结果,以肝癌最高,阳性率为78.9%(60/76),肠癌最低,阳性率为64.3%(9/14)。各种消化性肿瘤患者与非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清SA测定对消化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预后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能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可作为普查消化性肿瘤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 消化性肿瘤 肝癌 胃癌 胰腺癌 肠癌
下载PDF
胃液中维生素C与幽门螺杆菌和胃十二指肠疾病 被引量:1
15
作者 庹必光 晏永慧 +3 位作者 龙晓英 黄发林 杨春丽 陈安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研究胃液中维生素C(VitC)浓度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抽取病人空腹胃液和血液,用高铁还原法测定血浆和胃液中的VitC浓度;Hp通过尿素酶试验和病理WS染色确定。结果Hp阳性病人胃... 目的研究胃液中维生素C(VitC)浓度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抽取病人空腹胃液和血液,用高铁还原法测定血浆和胃液中的VitC浓度;Hp通过尿素酶试验和病理WS染色确定。结果Hp阳性病人胃液中VitC浓度明显低于Hp阴性病人;胃液中VitC浓度与慢性胃炎的炎症程度无关,但在活动性胃炎病人胃液中VitC浓度明显低于非活动性胃炎病人;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病人相比,活动期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VitC浓度明显降低。结论Hp感染可导致胃液中VitC浓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幽门螺杆杆 胃炎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下载PDF
几种海藻多糖硫酸酯碱式铝盐的制备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峡 于广利 +2 位作者 李少平 吕志华 徐家敏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5-390,共6页
本文以褐藻胶和κ-卡拉胶为原料通过酸水解分别获得了低聚的甘露糖醛酸、古罗糖醛酸和低聚 κ-卡拉胶 ,并采用 HPGPC法测定了这 3种低聚糖的重均分子量。在此基础上再经硫酸酯化和成盐修饰制备了各自的硫酸酯碱式铝盐。对制得的几种碱... 本文以褐藻胶和κ-卡拉胶为原料通过酸水解分别获得了低聚的甘露糖醛酸、古罗糖醛酸和低聚 κ-卡拉胶 ,并采用 HPGPC法测定了这 3种低聚糖的重均分子量。在此基础上再经硫酸酯化和成盐修饰制备了各自的硫酸酯碱式铝盐。对制得的几种碱式铝盐进行了红外光谱 (IR)分析和有机硫含量 (S% )、铝含量 (Al% )及样品制酸力等部分理化性质的测定。测定结果初步显示出这几种海藻多糖硫酸酯碱式铝盐较好的抗消化性溃疡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 卡拉胶 甘露糖醛酸 古罗糖醛酸 多糖 硫酸酯 消化性溃疡 海藻 多糖硫酸酯碱式铝盐
下载PDF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肝癌、胃癌及胃溃疡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根云 张娟文 黄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 (TBA)在肝癌、胃癌及胃溃疡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了肝癌 (98例 )、胃癌 (96例 )、胃溃疡 (36例 )及正常对照 (74例 )的血清TBA的浓度。结果 肝癌组、胃癌组中胆汁酸升高有显著性差异 ,胃溃疡组却无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 (TBA)在肝癌、胃癌及胃溃疡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了肝癌 (98例 )、胃癌 (96例 )、胃溃疡 (36例 )及正常对照 (74例 )的血清TBA的浓度。结果 肝癌组、胃癌组中胆汁酸升高有显著性差异 ,胃溃疡组却无意义。结论 血清TBA不仅作为反应肝功能的指标 ,而且有可能成为消化系统疾病良恶性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总胆汁酸 检测 肝癌 胃癌 胃溃疡
下载PDF
抑酸与抗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地位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斯锞 欧阳钦 《四川医学》 CAS 2000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 Hp) 在Hp 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共纳入65 例病人,胃镜下证实有消化性溃疡及Hp 感染〔组织学与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 同时阳性〕,随机分为两组。A 组采用四联疗法:奥美拉唑... 目的 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 Hp) 在Hp 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共纳入65 例病人,胃镜下证实有消化性溃疡及Hp 感染〔组织学与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 同时阳性〕,随机分为两组。A 组采用四联疗法:奥美拉唑20 m g + 胶体次枸橼酸铋240 m g + 甲硝唑400 m g + 四环素500 m g ,每天2 次,疗程1 周。B 组采用三联疗法:即从以上方案中去除奥美拉唑,其余不变。停药4 周后复查,评价Hp 根除( 组织学、RUT、14C—尿素呼吸试验同时阴性) 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A 组28 例,B 组26 例完成了试验。A 组、B 组Hp 根除率为89-3 % 与61-5 % ( P< 0 .025) ,溃疡愈合率为85-7 % 与69-2 % ( P> 0 .05) ,在Hp 根除病人中,溃疡愈合率A 组92 % ,B 组93-7 % ( P> 0 .05) 。未根除病人中,溃疡愈合率为33-3 % 与30 % ( P> 0 .05) 。溃疡疼痛缓解时间A 组平均3-2 天,B 组8-8 天( P< 0 .001) 。结论 根除Hp ,即使无抑酸,亦可成功治愈90 % 以上Hp 阳性消化性溃疡,但奥美拉唑联合抗菌可提高Hp 根除率并更快缓解溃疡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抑酸 幽门螺杆菌 治疗
下载PDF
毫米波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酸和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邱东鹰 肖正达 +4 位作者 谢宇野 陆新丰 张明福 林向阳 金冠球 《中华理疗杂志》 1999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毫米波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酸和胃电图的影响。方法:2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毫米波治疗组、对照组各11例作随机双盲研究,并观察治疗前后胃内24小时pH、基础胃酸(BAO)、最大胃酸(MAO)和胃电活动节律。结果:... 目的:探讨毫米波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酸和胃电图的影响。方法:2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毫米波治疗组、对照组各11例作随机双盲研究,并观察治疗前后胃内24小时pH、基础胃酸(BAO)、最大胃酸(MAO)和胃电活动节律。结果:毫米波组与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十分显著。治疗前后二组患者pH<4的时间(%)、直立位和卧位pH<4的时间(%)、BAO、MAO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卧位pH>5.6时间(%)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7周后,毫米波组中高、低主频患者恢复正常,异常波消失,频谱恢复到正常状态,胃体部峰值幅度增高者降至正常。结论:毫米波治疗可促进溃疡的愈合而不抑制生理性胃酸分泌,有助于胃十二指肠运动恢复正常的生理节律,有助于加强幽门括约肌防止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功能,并可使胃生理电活动和胃-肠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消化性溃疡 胃酸 胃电图 治疗
下载PDF
静脉注射法莫替丁对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电活动的影响
20
作者 杨春敏 张秀荣 +2 位作者 毛高平 张映辉 李学甫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6,共4页
为了观察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急性抑酸后胃内pH升高是否影响体表胃电活动 ,对 12例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患者和 10例健康人进行胃内pH值和体表胃电测定。结果表明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电主频率、正常胃慢波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人 (P <0 0 ... 为了观察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急性抑酸后胃内pH升高是否影响体表胃电活动 ,对 12例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患者和 10例健康人进行胃内pH值和体表胃电测定。结果表明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电主频率、正常胃慢波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人 (P <0 0 5 )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静脉注射法莫替丁后 ,在胃内pH≥ 7 0状态胃电主频率、主频率不稳定系数 (DFIC)和正常胃慢波百分比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 (P <0 0 5 ) ;pH≥ 7状态 /基础状态的胃电主功率比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 /基础状态之比值 (P <0 0 1)。提示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存在胃电活动异常 ,急性抑酸使胃内pH升高可增强其胃电功率和改善胃电节律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酸 消化性溃疡 胃电图 十二指肠溃疡 法莫替丁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