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Food Security in China 被引量:22
1
作者 YU Bohua LU Changh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6年第4期299-305,共7页
The population growth and demand for high living standard not only increase food demand but also cause more loss of the limited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Cultivated land loss caused by disasters and the implementatio... The population growth and demand for high living standard not only increase food demand but also cause more loss of the limited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Cultivated land loss caused by disaster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or Grassland" project make this situation even worse in China. Thus, there is a problem to be solved imminently that to what extent the cultivated land can guarantee food security of China. Based on time-series data on food produc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area from 1989 to 2003 and other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constructs quality index of cultivated lan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and quality. Regression models are adopted to predicate changes of main factors from 2004 to 2030, which have great effect on cultivated land area or grain productivity, and verify accuracy with coc^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 Nine results were got according to three scenarios of decreasing rate of population growth rate and three cases of urban and rural built-up area per capita. Ther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food supply can only be maintained at a low to middle level of 370-410kg per capita, that is, China has enough land productivity to meet primary demand of food independently. However, it cannot reach the safe target of 500kg per capita if there is no breakthrough in breeding or no remarkable improvement of irrigation works, when the grain self-sufficiency maintains no less than 80%. To breed productive crops and to improve land productivity by mefiorating low quality cultivated land ar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shrink the gap between food demand and supply. The results may offer helpful information for the formulation of policies on population growth, land use,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ation growth cultivated land available food per capita food security China
下载PDF
1980-2021年中国食物生产供给结构变化及调整建议
2
作者 蔡少伦 乌日娜 +4 位作者 白晋睿 张璇斐 陈淏玉 侯明慧 徐海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7期5-9,共5页
目的:对我国食物生产供给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进而为食物生产供给结构优化调整、粮食安全保障、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对1980—2021年食物生产、进出口及供给宏观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反映我国的食物生产供给结构变化趋势... 目的:对我国食物生产供给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进而为食物生产供给结构优化调整、粮食安全保障、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对1980—2021年食物生产、进出口及供给宏观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反映我国的食物生产供给结构变化趋势,对目前食物生产供给结构所产生的问题加以探讨,从而提出未来我国食物生产供给结构的优化建议。结果:粮食的供给量在这一时期逐年上升;水果和奶类的供给量增长趋势尤其显著;蔬菜、肉类、蛋类、水产品、食糖和植物油等的供给量同样有所提升。结论:我国食物生产供给结构呈现多元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大豆、奶类、植物油等进口量快速上升,薯类、杂豆等部分植物性食物生产量持续下降,肉类国内产量已经低于实际消费量,奶类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以及推荐摄入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缺口等问题,为持续调整优化食物生产供给结构,需要综合实施一系列必要举措灵活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生产 食物进出口 食物供给 粮食生产 人均粮食占有量
下载PDF
广西县域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变化及耕地压力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家兰 严志强 +1 位作者 彭定新 盛凯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9-127,共9页
基于2012—2021年广西县域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人口以及粮食播种面积等数据,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在人口-耕地-粮食系统视角下,对广西县域近十年人口-耕地-粮食变化特征及耕地压力指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 基于2012—2021年广西县域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人口以及粮食播种面积等数据,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在人口-耕地-粮食系统视角下,对广西县域近十年人口-耕地-粮食变化特征及耕地压力指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广西县域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均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但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县域耕地压力指数异常。建议通过强化人才支撑、严格保护耕地和强化粮食物流、存储系统等措施,促进广西县域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县域 人口-耕地-粮食系统 粮食安全 耕地压力指数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下载PDF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河南省粮食安全状况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李治国 张竟竟 郭志富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利用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结合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河南省总体与17地市耕地压力变化规律及成因。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虽然河南省的人口数量和粮食需求量持续增加,但由于科技进步、农资投入加大使得产量增加从... 利用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结合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河南省总体与17地市耕地压力变化规律及成因。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虽然河南省的人口数量和粮食需求量持续增加,但由于科技进步、农资投入加大使得产量增加从而全省总体耕地压力指数呈波动降低趋势。1998,2005和2012年,郑州、平顶山、三门峡、洛阳和济源耕地压力指数过大,主要原因:(1)复种指数低于全省平均值;(2)受耕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科技水平限制导致单产水平过低;(3)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省平均值。2003年还有粮食因灾致单产低的因素影响。通过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单产与复种指数、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和耕地保护的政策制度以及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可以有效缓解耕地压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压力指数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粮食安全 河南省
下载PDF
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柯新利 祁凌云 黄翔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6,共7页
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等方面定量分析了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人... 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等方面定量分析了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人均GDP对农地利用强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进程中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对农地利用强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减少量对农地利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口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公路密度对农地利用强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机械总动力在当前阶段对农地利用强度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地利用 耕地面积 人均GDP 粮食安全
下载PDF
重庆市耕地利用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邹士鑫 廖和平 项树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3,共6页
以基于耕地利用的粮食安全为视角,对近年来重庆市粮食安全度及其与耕地利用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应用"基于耕地利用的区域粮食安全评估指标"中的粮食安全度公式,对重庆市1997—2005年的粮食安全进行粮食安全度的计算... 以基于耕地利用的粮食安全为视角,对近年来重庆市粮食安全度及其与耕地利用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应用"基于耕地利用的区域粮食安全评估指标"中的粮食安全度公式,对重庆市1997—2005年的粮食安全进行粮食安全度的计算与修正,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耕地利用变化(数量、质量及其利用情况)与粮食安全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耕地利用的变化与粮食安全的变化具有趋同性,即当耕地面积减少、耕地单产下降时,粮食安全度的等级也随之改变.耕地面积、耕地质量及其利用状况是影响重庆市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从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入手,为重庆市的耕地保护提出了促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节约集约用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科学规划生态退耕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度 人均粮食产量 耕地利用变化
下载PDF
基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研究 被引量:140
7
作者 唐华俊 李哲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15-2327,共13页
【目的】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均资源极其稀缺,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人均粮食需求量是计算国家粮食需求量、制定保障粮食安全相关政策时的基础性指标。论文首次从居民营养... 【目的】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均资源极其稀缺,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人均粮食需求量是计算国家粮食需求量、制定保障粮食安全相关政策时的基础性指标。论文首次从居民营养健康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的组成部分,测算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为实现资源的效用最大化、确保中国粮食安全提供新的数据支持,也为相应消费引导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膳食平衡分析法计算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口粮和饲料用粮、加工用粮的需求量;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种子用粮、工业用粮、损耗等人均需求量。在此基础上,应用情景分析法讨论其不同影响程度。【结果】基于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不超过400 kg.a-1;其中,低方案为252.64kg.a-1,中方案为322.07 kg.a-1,高方案为386.60 kg.a-1。近年来,中国实际人均粮食消费量在406.09—378.88 kg.a-1波动,实际值大于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结论】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322.07 kg.a-1,基本满足中国人均粮食安全的需求量。如果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386.60 kg.a-1,就能够基本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居民由于不合理的食物消费结构模式,造成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粮食需求量与人均粮食消费量存在差异。为此,国家应该以营养健康为目标调整食物生产结构、加强居民对平衡膳食结构等食物消费认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以及引导居民建立合理的食物消费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人均粮食需求量 人均粮食消费量 营养健康 平衡膳食模式
下载PDF
近60年贵州省清镇市耕地变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乐 蔡运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155-3157,共3页
采用地方统计资料分析黔中清镇市1949~2006年耕地的数量变化、1992~2002年耕地变化的空间差异和耕地坡度分布变化,计算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建立初步的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研究表明,1949~2006年清镇市耕地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不断减... 采用地方统计资料分析黔中清镇市1949~2006年耕地的数量变化、1992~2002年耕地变化的空间差异和耕地坡度分布变化,计算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建立初步的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研究表明,1949~2006年清镇市耕地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不断减少;1992~2002年相对变化率由靠近市区和贵阳的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耕地分布的坡度有向2°~15°集中的趋势;1973年之后,耕地压力指数保持在大于1的水平,处于粮食安全警戒状态;4种情景模拟的结果表明,未来清镇市耕地压力也难以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最小人均耕地 粮食安全预警 清镇市
下载PDF
国家经济安全视角下的粮食安全:“十三五”前期监测和后期预警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蕾 张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从国家经济安全视角出发,选取衡量粮食外部风险的关键指标"粮食对外依存度"和衡量粮食抵御外部风险能力的指标"人均粮食产量",给出粮食安全的"十三五"前期监测和后期预警分析。研究表明,进入"十三五... 从国家经济安全视角出发,选取衡量粮食外部风险的关键指标"粮食对外依存度"和衡量粮食抵御外部风险能力的指标"人均粮食产量",给出粮食安全的"十三五"前期监测和后期预警分析。研究表明,进入"十三五"后,我国粮食安全状况总体来看逐步好转,从基本安全区间上升至安全区间,粮食安全对我国经济安全的正向作用逐年提升。具体来看,粮食对外依存度指标得分较低,还处于基本安全区间,有待进一步改善;人均谷粮产量指标得分较高,始终处于安全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安全 粮食安全 粮食对外依存度 人均粮食产量
下载PDF
中国粮食供给态势及其区域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国安 刘慕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59,共9页
基于我国1988-2017年粮食供给相关数据,设定一个动态评估标准,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粮食供给能力区域差距问题。研究发现中国粮食供给能力区域差距明显,主产区粮食供给能力处于较高水平,非主产区变化不大;东部地区最差,中部地区优势日... 基于我国1988-2017年粮食供给相关数据,设定一个动态评估标准,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粮食供给能力区域差距问题。研究发现中国粮食供给能力区域差距明显,主产区粮食供给能力处于较高水平,非主产区变化不大;东部地区最差,中部地区优势日益明显,西部个别地区发展较快,但是整体速度缓慢;向中、西部加速聚集,向欠发达地区和非农业优势地区分散转移的趋势明显;差异造成粮食减产足以为1569万人,提供每年400kg/人的粮食,导致宏观粮食供给能力的降低;种植面积、粮食单产水平、涉粮有效灌溉面积和机械总动力能够促进粮食供给能力的提升,涉粮化肥施用量和农村劳动力数量指标则呈负向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能力 人均粮食供应量 区域差距 固定效应模型
下载PDF
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空间溢出与粮食安全——基于1999-2008年29个省区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晓霞 孙治宇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3,共6页
本文基于29个省区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1999-2008、1999-2004、2005-2008三个时段的农业FDI对我国粮食供求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业FDI和粮食总产出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前者对后者有正向推动作用,但推动作用逐渐减小... 本文基于29个省区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1999-2008、1999-2004、2005-2008三个时段的农业FDI对我国粮食供求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业FDI和粮食总产出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前者对后者有正向推动作用,但推动作用逐渐减小;东部农业FDI与人均粮食占有量呈反向匹配格局,即随着农业FDI的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有所下降。最后,本文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FDI 空间溢出 粮食安全 人均粮食占有量
下载PDF
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全球马铃薯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秀丽 王士海 徐雪高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60-1666,共7页
【目的】研究影响全球主要国家马铃薯人均消费量的主要因素,为我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实施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方法】利用全球主要马铃薯消费国1994~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对马铃薯人均消费量... 【目的】研究影响全球主要国家马铃薯人均消费量的主要因素,为我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实施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方法】利用全球主要马铃薯消费国1994~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对马铃薯人均消费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马铃薯及其替代品价格、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传统是马铃薯全部消费和食用消费的共同影响因素。从全球来看,马铃薯和小麦、稻米满足替代品经济特性,但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并非如此。农业GDP占总GDP比重(P<0.01)和农业资源稀缺性(P<0.1)均对发达国家马铃薯消费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两者均对全球马铃薯人均消费影响不显著(P>0.1)。此外,消费传统也对各国马铃薯消费量产生重要影响。【建议】为更好地推进我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政府应加强消费者认知教育,开发马铃薯新型消费产品,提高马铃薯消费层次,并通过建立产业扶持政策降低生产成本,以形成马铃薯市场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消费 动态面板模型 马铃薯主食化 影响因素 人均消费量
下载PDF
人均收入增长对中国进口食品多样化的影响——非位似偏好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林 叶李涛 胡菡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54,160,共14页
近年来,中国食品进口种类大幅增长,这是传统供给维度和贸易开放层面无法解释的新问题。本文从需求收入新角度,探究中国人均收入增长对中国食品进口种类影响的内在机制和影响程度。基于非位似偏好假设,从需求维度构建了人均收入影响进口... 近年来,中国食品进口种类大幅增长,这是传统供给维度和贸易开放层面无法解释的新问题。本文从需求收入新角度,探究中国人均收入增长对中国食品进口种类影响的内在机制和影响程度。基于非位似偏好假设,从需求维度构建了人均收入影响进口种类多样化的分析框架,通过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和系统GMM估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控制供给因素和贸易开放程度前提下,中国人均收入增长(需求因素)显著提高了中国进口食品的多样化程度。同时,人均收入对中国进口食品多样化的影响受到距离(贸易成本)的牵制,但负向影响程度有限。这从需求维度对中国进口食品多样化给出了新的解释,对未来促进中国农产品品种供给契合消费者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多样化 人均收入 非位似偏好 食品
下载PDF
都市郊区县域耕地变化与粮食生产的分析及预测——以石林县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尔瑞 王穗 +3 位作者 郝莉莎 王波 张建生 余建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1-184,共4页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理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及Excel软件,在分析石林县1996年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对2020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理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及Excel软件,在分析石林县1996年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对2020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石林县耕地、人口和粮食生产矛盾主要表现在耕地质量水平较低和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等方面。据此,提出了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科学规划,提高现有耕地生产能力、提高土地质量,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耕地压力指数 粮食安全 石林县
下载PDF
中国居民人均口粮需要量分析——基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视角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姝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30,共6页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因此,研究中国人均口粮需要量并建立人均口粮安全的数量标准,对于准确判断中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为依据,利用中...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因此,研究中国人均口粮需要量并建立人均口粮安全的数量标准,对于准确判断中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为依据,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和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计算符合营养标准的年人均口粮需要量,结果为191公斤。这一数量可以作为我国目前粮食消费结构下口粮安全的数量标准。据此标准,我国目前口粮供给数量是安全的,但存在地区结构和人口结构不平衡的问题。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口粮需要量 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粮食安全
下载PDF
中国耕地警戒值的测算与讨论 被引量:27
16
作者 冉清红 岳云华 +2 位作者 谢德体 魏朝富 冉瑞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8-164,共7页
耕地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我国未来的耕地压力大,耕地保护是关键。耕地警戒值是影响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加强耕地保护执法力度和老百姓建立耕地安全意识、参与性保护耕地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人均耕地警戒值0.053hm^2的引用时耕地安全... 耕地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我国未来的耕地压力大,耕地保护是关键。耕地警戒值是影响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加强耕地保护执法力度和老百姓建立耕地安全意识、参与性保护耕地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人均耕地警戒值0.053hm^2的引用时耕地安全意识的建立产生了很大影响,科学测算我国耕地警戒值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构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扩展模型Smis-M/Bn∑i=1βi·Gi/Pi建立饲料粮食消费量与肉蛋奶消费量、食品作物单产量与单产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5个线性回归方程,以及单产影响因素与时间关系等6个曲线估计方程,测量粮食、植物油、糖和蔬菜等食品作物单产量,计算2006年.2015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并与相应年份实际人均耕地面积时比,确定2006年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0.09035hm^2和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总量1.18×10^8hm^2(17.7亿亩)分别为人均耕地警戒值和耕地总量警戒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消费结构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扩展模型 实际人均耕地面积 耕地警戒值
下载PDF
1999—2011年梅州市耕地压力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春来 夏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33-236,共4页
根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分析了梅州1999—2011年的耕地压力情况,结果表明:梅州市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在1999—2006年间呈上升趋势,之后逐渐下降,引起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于粮食单产;研究期间耕地压力指数... 根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分析了梅州1999—2011年的耕地压力情况,结果表明:梅州市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在1999—2006年间呈上升趋势,之后逐渐下降,引起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于粮食单产;研究期间耕地压力指数均大于1且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耕地为保障粮食安全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通过相关度和主成分分析发现,水田面积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与耕地面积变化呈现强负相关性,说明梅州市耕地面积的占用多用于农业服务业发展。梅州市应该采取措施注重耕地的调控和管理,通过降低耕地的压力指数、减小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更好地保障本地区的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粮食安全 梅州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耕地压力指数
下载PDF
基于耕地压力分析的河北省粮食安全保障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瑞彬 李文荣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6-259,共4页
为了给政府粮食安全保障策略的相关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在耕地-粮食-人口系统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北省1980—2007年耕地压力指数的动态变化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河北省耕地面积及其人均量持续减少;粮食总... 为了给政府粮食安全保障策略的相关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在耕地-粮食-人口系统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北省1980—2007年耕地压力指数的动态变化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河北省耕地面积及其人均量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及人均产量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的相似变化趋势。并探讨了缓解耕地压力的调控策略,即为保持区域内一定数量的耕地和种植高产作物是缓解耕地压力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耕地压力指数 粮食安全 河北
下载PDF
中国耕地供需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5
19
作者 蔡运龙 汪涌 李玉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8,31,共9页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用地需求和满足粮食安全的耕地供给之间的消长关系及变化规律,以期为国家土地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首先提出关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即满足粮食安全的人均耕地需求)和耕地非农化逻辑斯蒂的假...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用地需求和满足粮食安全的耕地供给之间的消长关系及变化规律,以期为国家土地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首先提出关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即满足粮食安全的人均耕地需求)和耕地非农化逻辑斯蒂的假设。然后对历年中国耕地的统计数据进行订正,重建1980—2006年耕地数据序列。据此计算了同期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反映耕地需求和供给的对比关系),并验证耕地非农化逻辑斯蒂假设。研究结果:保障粮食安全的人均耕地需求数量逐渐降低,耕地压力指数虽先降后升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国在基本满足城市化—工业化用地需求和生态退耕,因而满足粮食安全需求的耕地供给不断减少,同时人口又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粮食安全状况非但没有恶化,反而有所改善;耕地压力指数非但没有加重,反而有所减轻,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耕地非农化逻辑斯蒂增长过程的推导和证明,显示了两个拐点分别出现在1980年和2050年,前者是从缓慢到加速的转折点;后者是从增长到停滞的转折点,保证粮食安全的耕地供给将趋于稳定。其间还有一个由加速到减缓的拐点将出现在2015年。研究结论:城市化—工业化用地需求和粮食安全用地需求可以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用地需求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耕地压力指数 耕地非农化 逻辑斯蒂增长
下载PDF
中国居民人均饲料用粮需要量分析——基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姝娜 张友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84,共6页
满足人们基本营养需要的粮食包括口粮和饲料用粮。建立人均口粮和饲料用粮安全的数量标准,对准确判断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前期研究人均口粮需要量的基础上,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 满足人们基本营养需要的粮食包括口粮和饲料用粮。建立人均口粮和饲料用粮安全的数量标准,对准确判断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前期研究人均口粮需要量的基础上,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为依据,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和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计算出符合营养标准的年人均饲料用粮需要量为123公斤。这一数量可以作为目前我国食物消费结构下饲料用粮安全的数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饲料用粮需要量 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粮食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