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86例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眉 罗洪 +3 位作者 舒彬 安邦权 夏世勤 王茂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8-1041,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及分析临床血小板输注的疗效。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786例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20-24 h静脉血中血小板数,计算血小板回收率(PPR),结合输注血小板后出血表现判断输注疗效,并根据病因、输注次数、输注的血小板种... 本研究旨在观察及分析临床血小板输注的疗效。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786例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20-24 h静脉血中血小板数,计算血小板回收率(PPR),结合输注血小板后出血表现判断输注疗效,并根据病因、输注次数、输注的血小板种类及是否一次性足量输注对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786例患者总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52.5%。按不同病因分组的组间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白血病组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最低,与其余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最高。按血小板输注次数分组的组间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逐步降低。按输注的血小板种类分组,浓缩血小板组(一次足量输注)和单采血小板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浓缩血小板输注按是否一次性足量输注分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病因和输注次数与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密切相关;血小板输注次数越多,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能性越高;单采血小板疗效明显优于浓缩血小板;浓缩血小板血小板是否足量输注与输注有效率无显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回收率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PDF
血液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21
2
作者 唐元艳 陈燕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的659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①急性白血病组(AL)、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6.49%、71.19%、51....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的659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①急性白血病组(AL)、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6.49%、71.19%、51.39%(P<0.05);②AL、AA发热组输注有效率低于未发热组(P<0.05);③AL脾脏肿大与无肿大组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组与无DIC组输注有效率差异在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④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骨髓移植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52.54%、38.22%(P<0.05),造血干细胞移植死亡组与未死亡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23.21%、52.91%(P<0.05)。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血小板输注应视患者一般状况、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情况作出综合判断,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输注 无效 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 血小板恢复百分率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无效输注相关因素及防治
3
作者 赵兴强 杨玲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S2期293-296,共4页
输注血小板对于伴有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极为重要,临床上常有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其原因复杂,包括非免疫相关因素免疫相关因素两个方面,治疗上以防治为主.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无效输注 血小板恢复百分率 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探讨及预防 被引量:2
4
作者 瞿桂芳 吴涛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662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白血病(AL)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血小板输注有效...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662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白血病(AL)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6.49%、71.19%、50.67%(P<0.05);AL、AA组中发热患者输注有效率低于未发热患者(P<0.05);AL患者脾脏肿大与否及是否发生DIC,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组和骨髓移植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52.54%、38.22%(P<0.05),而HSCT组中的死亡者与未死亡者输注有效率分别为23.21%和52.91%(P<0.05)。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应视患者一般状况、出血情况、治疗方案及血小板计数综合判断并选择适宜时机输注血小板,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各种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 血小板恢复百分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