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ashing Tissue Extraction and GC Analysis of Active Fatty Acids from Oil Cake of Perilla Seeds 被引量:5
1
作者 SUN Yan-ling1,LIU Yan-ze2,3,XIAO Han4,WEI Ying-feng4,ZHAO Yu-qing1,5 1.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6,China 2.Bio-organic and Natural Product Laboratory,MRC 311,McLean Hospital/Harvard Medical School,Belmont,MA 02478,USA 3.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193,China 4.Liaoning Jiashi Nutritional Plant Oil Development Co.Ltd.,Shenyang 110035,China 5.Key Laboratory of 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Discovery,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Shenyang 110016,Chin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1年第1期75-78,共4页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erilla seeds oil from the oil cake of perilla seeds(OCPS)by using the contents of active fatty acids as evaluation standard.Methods The fatty acids were extracted fr...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erilla seeds oil from the oil cake of perilla seeds(OCPS)by using the contents of active fatty acids as evaluation standard.Methods The fatty acids were extracted from OCPS,the residue of perilla seeds after cold-press,by smashing tissue extraction(STE),the new technology selected through comparing with classical leaching extraction(LE),Soxhlet extraction(SE),ultrasonic extraction(UE),and supercritical-CO2 fluid extraction(SFE).For optimized condition of STE,orthogonal test was designed and completed.The contents of five fatty acids in extracted oil and OCPS were determined by GC.Results The optimized extraction parameters were smashing for 1.5 min under extraction power of 150 W and 1:6 of the material/solvent ratio.The contents of five fatty acids in the oils extracted by five techniques from OCPS and determined by GC were as follows:α-linolenic acid(41.12%-51.81%),linoleic acid(15.38%-16.43%),oleic acid (18.93%-27.28%),stearic acid(2.56%-4.01%),and palmitic acid(7.38%-10.77%).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E is the most efficient technology with the highest yield(LE:0.57%;SE:1.03%;UE:0.61%;SFE:0.80%;STE: 1.17%)and shortest time(LE:720 min;SE:360 min;UE:30 min;SFE:120 min;STE:1.5 min)among five tested extraction technologies.It is first reported using STE to extract herbal oil enriched with active fatty ac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ty acids flash extraction GC analysis oil cake of perilla seeds perilla frutescens smashing tissue extraction
原文传递
杜仲籽油与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赵德义 徐爱遐 +2 位作者 张博勇 张鞍灵 张康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1-193,共3页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杜仲籽油和紫苏籽油的脂肪酸组成、α-亚麻酸含量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者不仅脂肪酸GC指纹图谱较为相似 脂肪酸组成、含量基本相同 ,而且外观、气味、折光率等质量指标也非常相近.说明了杜仲籽油具有与紫苏籽...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杜仲籽油和紫苏籽油的脂肪酸组成、α-亚麻酸含量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者不仅脂肪酸GC指纹图谱较为相似 脂肪酸组成、含量基本相同 ,而且外观、气味、折光率等质量指标也非常相近.说明了杜仲籽油具有与紫苏籽油同样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籽油 紫苏籽油 脂肪酸组成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在紫苏子脂肪油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辉国钧 葛发欢 +5 位作者 王海波 李菁 梁宝钻 老徵民 吴惠勤 张桂英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1-53,共3页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紫苏子中萃取脂肪油,经常法皂化和甲酯化后,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从中分离鉴定了α-亚麻酸等12个脂肪酸成分,占总脂肪酸的99.91%。棕榈油酸等8个成分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与传统的...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紫苏子中萃取脂肪油,经常法皂化和甲酯化后,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从中分离鉴定了α-亚麻酸等12个脂肪酸成分,占总脂肪酸的99.91%。棕榈油酸等8个成分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与传统的石油醚萃取法相比,其萃取时间短,得油率高。主要有效成分α-亚麻酸的含量达73.5%,约提高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紫苏子 脂肪油 气相色谱 二氧化碳
下载PDF
紫苏种子脂肪酸代谢及关键酶基因调控油脂合成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计平 张玲慧 +2 位作者 赵静 王彦尊 李润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95,共5页
为了研究种子油脂及脂肪酸生物合成机制,特别是α-亚麻酸的高水平积累,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7个紫苏品种的成熟种子及晋苏1号种子不同发育时期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G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及种... 为了研究种子油脂及脂肪酸生物合成机制,特别是α-亚麻酸的高水平积累,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7个紫苏品种的成熟种子及晋苏1号种子不同发育时期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G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及种子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特性,分析基因表达与脂肪酸及α-亚麻酸合成积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苏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18∶1,18∶2,18∶3)含量占总脂肪酸90%以上,种子发育过程中,总脂肪酸含量随着鲜重增加而不断增加,种子形态也经历由多水透明状转变为乳白色或深紫色最后成为褐色;随着种子不断发育,亚油酸含量逐渐降低,而α-亚麻酸含量不断增加,到种子成熟时达总脂肪酸质量的60%以上。晋苏1号作为高含α-亚麻酸的优质品种,α-亚麻酸含量达456.6mg/g,亚麻酸与亚油酸之比为9∶1。Real-time PCR分析结果显示Pf DGAT1和Pf PDAT在紫苏茎和根系中的表达量均很低,而在叶片和种子中高量表达,在种子发育不同时期,Pf DGAT1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开花后30 d,表达量最高。Pf DGAT1基因超量表达之后紧接着α-亚麻酸和总油脂快速积累,表明Pf DGAT1在紫苏α-亚麻酸和总油脂积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子油脂 脂肪酸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GAT1)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PDAT)
下载PDF
不同变种及种源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比较 被引量:27
5
作者 周晓晶 李可 +4 位作者 范航 刘通 李椿方 马超 刘玉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6,共9页
采用化学萃取和GC-MS法,对5个变种11个种源地的17个种质的紫苏种子样品开展了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比较和分析。GC-MS结果表明,紫苏油中共发现14种脂肪酸,按相对含量高低划分为6种高含量脂肪酸(〉0.8%)和8种低含量脂... 采用化学萃取和GC-MS法,对5个变种11个种源地的17个种质的紫苏种子样品开展了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比较和分析。GC-MS结果表明,紫苏油中共发现14种脂肪酸,按相对含量高低划分为6种高含量脂肪酸(〉0.8%)和8种低含量脂肪酸(≤0.2%);其中14-甲基-十六烷酸(C17∶0)、十八碳二烯酸(C18∶2n3)、二十三碳酸(C23∶0)3种低含量脂肪酸为首次在紫苏油脂中被报道;高含量脂肪酸中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最高,达51.92%~62.98%;α-亚麻酸、亚油酸与油酸之间存在一定代谢转化相关性。脂肪酸含量外标法计算结果表明,5个变种中白苏变种的含油率和α-亚麻酸含量较高,作为紫苏油生产原料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白苏变种 种子油 Α-亚麻酸 亚油酸 油酸
下载PDF
紫苏子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谭晓华 叶丽明 葛发欢 《中药材》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520-523,共4页
本文用超临界CO_2对紫苏子油进行提取,并与常规法进行了工艺比较。同时,对所提取的紫苏子油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结果证明,用超临界CO_2提取紫苏子油,不仅工艺上优越,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效果,且毒性较低。
关键词 紫苏子 紫苏子油 超临界CO2萃取 药效学
下载PDF
花生油与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组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彦 沈清清 +3 位作者 张铁 丁友芳 温春秀 谢晓亮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7-20,共4页
采用化学法萃取和GC-MS法对花生和紫苏种子的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花生的含油率为34.60%,紫苏种子的含油率为39.40%。GC-MS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油中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组分,即: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嵛... 采用化学法萃取和GC-MS法对花生和紫苏种子的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花生的含油率为34.60%,紫苏种子的含油率为39.40%。GC-MS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油中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组分,即: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嵛酸、10-十八碳烯酸、花生酸、花生一烯酸;紫苏种子油中共检测出5种脂肪酸组分,即:棕榈酸、亚油酸、α-亚麻酸、硬脂酸和10-十八碳烯酸。花生油中脂肪酸的主要组分是亚油酸53.05%、油酸31.74%、棕榈酸7.95%;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的主要组分是α-亚麻酸80.06%、亚油酸11.83%、棕榈酸5.37%。花生油和紫苏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85.21%和92.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紫苏种子油 脂肪酸组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紫苏种子油成分自然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计平 史华平 南建福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7期56-58,76,共4页
对山西省内12份野生紫苏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的含油量介于30.83%~32.76%之间,样品间没有明显差异;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紫苏籽油中脂肪酸由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 对山西省内12份野生紫苏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的含油量介于30.83%~32.76%之间,样品间没有明显差异;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紫苏籽油中脂肪酸由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烯酸等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脂肪酸总量的90%以上,其中亚麻酸含量介于57.8%~62.1%之间,油酸含量介于20.2%~23.6%之间。表明紫苏籽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子油成分 脂肪酸 自然变异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紫苏籽油与乙醇的酯交换反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曾健青 刘莉玫 +2 位作者 张耀谋 张镜澄 李迎春 《广州化学》 CAS 2001年第2期17-20,共4页
对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紫苏籽油与乙醇在脂肪酶催化作用下的酯交换反应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反应压力、温度、时间、酶用量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
关键词 超临界Co2:紫苏籽油 酯交换反应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苏子和白苏子油中迷迭香酸的含量 被引量:3
10
作者 邹盛勤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3-176,共4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白苏子及其油中迷迭香酸的含量。使用Kromasil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60),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331nm,流速0.8mL/min,柱温28℃。迷迭香酸进样量在0.20...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白苏子及其油中迷迭香酸的含量。使用Kromasil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60),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331nm,流速0.8mL/min,柱温28℃。迷迭香酸进样量在0.20~4.00μg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3.02×105X-3.50×103,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RSD为2.1%。白苏子中迷迭香酸的含量为0.2475mg/g,约为白苏子油中迷迭香酸含量0.0794mg/g的3.12倍。白苏子采用压榨法生产白苏子油时,活性成分迷迭香酸大部分残留在油粕中。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白苏子和白苏子油中迷迭香酸的定量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苏 子和油 迷迭香酸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不同产地杜仲·紫苏和亚麻种子油中亚麻酸含量及出油率的GC-MS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传球 沈志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98-100,共3页
[目的]开展我国不同产地杜仲、紫苏和亚麻种子油的亚麻酸成分评价,为进一步筛选和培育优良亚麻酸作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索氏提取和GC-MS法,对11个产地的亚麻、7个产地的紫苏及10个产地的杜仲种子的出油率及α-亚麻酸的含量进行了比... [目的]开展我国不同产地杜仲、紫苏和亚麻种子油的亚麻酸成分评价,为进一步筛选和培育优良亚麻酸作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索氏提取和GC-MS法,对11个产地的亚麻、7个产地的紫苏及10个产地的杜仲种子的出油率及α-亚麻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的种子亚麻酸含量差异显著,最高为湖北十堰杜仲种子油(61.49%),其次为吉林延边紫苏种子油(59.92%),最低为山西大同亚麻种子油(48.09%);干重中亚麻酸含量最高为吉林延边紫苏种子(230.1 mg/g干重),最低为云南邵通杜仲种子(140.4mg/g干重);不同品种作物的出油率差异显著,亚麻和紫苏种子平均出油率分别为35.21%和36.80%,显著高于杜仲种子(26.40%)。[结论]在亚麻酸产业开发方面,要综合考虑不同品种、不同地区之间的种子品质差异性。内蒙古亚麻、长春紫苏和湖北杜仲种子油是最经济实惠,又能满足食用健康的油品,故提倡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紫苏 亚麻子 亚麻酸 出油率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白苏子和荠苧子形态特征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文群 陈忠 刘剑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0-374,共5页
对白苏子和荠苧子两种种子的脂肪油、氨基酸、矿质元素等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两种种子均含有丰富的脂肪油 ,含量分别为 4 0 .18%和 2 0 .6 2 % ,其脂肪油的主要成分为 :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 ,其中不饱和脂... 对白苏子和荠苧子两种种子的脂肪油、氨基酸、矿质元素等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两种种子均含有丰富的脂肪油 ,含量分别为 4 0 .18%和 2 0 .6 2 % ,其脂肪油的主要成分为 :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 ,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 92 .759%和 92 .990 %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此外 ,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种类齐全的矿质元素。其种子形状大小、纹饰特征是两种种子鉴别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苏子 荠Lin子 形态特征 化学成分 脂肪油 氨基酸 矿质元素 含量测定 唇形科 种子
下载PDF
紫苏PfPDA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13
作者 李璐 赵静 +2 位作者 梁倩 孔存翠 王计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8期551-556,共6页
[目的]磷脂:二酰甘油脂酰转移酶(PDAT)是植物油脂合成最后一步酰基化反应的关键酶之一,研究紫苏PfPDA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旨在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紫苏种子油脂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脂肪酸含量不同的7个紫苏品种为试材,通过直接测... [目的]磷脂:二酰甘油脂酰转移酶(PDAT)是植物油脂合成最后一步酰基化反应的关键酶之一,研究紫苏PfPDA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旨在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紫苏种子油脂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脂肪酸含量不同的7个紫苏品种为试材,通过直接测序法分析PfPDAT基因cDNA全长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油脂含量的关系。[结果]在所测总长度为14 679bp的核苷酸序列中,共检测到9个SNP和2个InDel,单核苷酸多态性频率分别为1/1 631bp和1/7 340bp,其中编码区含2个SNP,非编码区为7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发生SNP的频率分别为1/5 439bp和1/543bp。根据PfPDAT基因序列多态性将供试紫苏材料分为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H1和H2中都包含有油脂含量较高和含量较低的材料。[结论]PfPDAT基因的单倍型分类与紫苏油脂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同时也反映了植物种子油脂合成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子油脂 PfPDAT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野生紫苏籽油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曹小燕 杨海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22,共6页
以野生紫苏籽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野生紫苏籽油,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紫苏籽油的提取工艺,并进一步评价了紫苏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紫苏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300W、温度31℃、料液... 以野生紫苏籽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野生紫苏籽油,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紫苏籽油的提取工艺,并进一步评价了紫苏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紫苏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300W、温度31℃、料液比1∶11(g/mL)、超声时间40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紫苏籽油的得率为44.31%,与预测值接近。所得到的紫苏籽油色泽澄清、透明、呈淡黄色,具有紫苏特有的气味,相对密度(d420)0.927±0.008;酸值(1.012±0.01)mg/g;碘值(I)(198.21±0.21)g/100g;皂化值(196.61±0.01)KOH mg/g;过氧化值(1.018±0.01)g/100g。其酸值、碘值、皂化值和过氧化值均达到了国家食用植物油的标准,是一种理想的保健用油。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紫苏籽油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能力,其清除O_2^-·和NaNO_2的IC50值分别为2.49,2.51mg/mL,显著高于同浓度条件下的Vc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油 超声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下载PDF
白苏籽油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苑佳佳 茅林春 +1 位作者 任兴晨 卢文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27-231,共5页
以出油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白苏籽油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白苏籽油出油率均有显著影响,其影响次序为:超声时间>料液比>温度。以石油醚为溶剂,白苏籽... 以出油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白苏籽油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白苏籽油出油率均有显著影响,其影响次序为:超声时间>料液比>温度。以石油醚为溶剂,白苏籽油超声辅助提取较佳条件为:料液比1∶18,超声温度58℃,超声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白苏籽油的出油率高达43.57%。白苏籽油主要含有11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90.54%。α-亚麻酸含量最高(201.56 mg/g种子干重),占总脂肪酸的61.17%。白苏籽油碘值为185.00 g/100 g,酸值为2.00 mg/g,皂化值为181.81 mg/g,过氧化值为1.93 mmol/kg。理化结果表明,白苏籽油为干性油脂、不易氧化和酸败,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苏 籽油 响应面 脂肪酸 超声
下载PDF
超声辅助β-环糊精包合法提取紫苏籽油α-亚麻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亚 范玲玲 马挺军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8-83,共6页
以紫苏籽油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β-环糊精包合法对紫苏籽油中α-亚麻酸进行提取,选取超声波温度、超声波时间、料液比三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Box-Behnken模型进行试验设计,最终确定超声波辅助β-环糊精法包合α-亚麻酸最佳工... 以紫苏籽油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β-环糊精包合法对紫苏籽油中α-亚麻酸进行提取,选取超声波温度、超声波时间、料液比三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Box-Behnken模型进行试验设计,最终确定超声波辅助β-环糊精法包合α-亚麻酸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51℃、超声时间68 min、料液比15∶1,在此条件下α-亚麻酸纯度由52.27%提高至7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油 超声波辅助 Β-环糊精 Α-亚麻酸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紫苏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鲁庚 唐鑫 +4 位作者 陆俊杏 李丹 胡秋芸 胡田 张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83-1290,共8页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是植物合成三酰甘油(TAG)最后一步的关键酶,其中DGAT2在某些植物的种子油中能选择性积累更多不饱和脂肪酸。本文成功克隆了紫苏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基因(PfDGAT2),并进行...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是植物合成三酰甘油(TAG)最后一步的关键酶,其中DGAT2在某些植物的种子油中能选择性积累更多不饱和脂肪酸。本文成功克隆了紫苏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基因(PfDGAT2),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PfDGAT2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不同器官中PfDGAT2基因均有表达,10 d种子的表达量最高,在根中的表达量次之,在种子发育中后期,PfDGAT2表达量逐渐降低。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过表达PfDGAT2拟南芥种子含油率提高了21.68%~77.89%,其中种子含油率增加最多的4个株系,其亚麻酸(C18:3)增加4.57%,花生一烯酸(C20:1)增加7.44%,花生二烯酸(C20:2)增加5.4%,二十二一烯酸(C22:1)增加10.37%,而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亚油酸(C18:2)含量分别降低了3.47%、6.64%和4.83%,油酸(C18:1)和花生酸(C20:0)分别只降低了0.18%和1.91%。本研究结果表明,紫苏PfDGAT2基因不仅能提高种子含油率,还能促进亚麻酸、花生一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这为研究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积累提供了参考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2) 种子含油率 不饱和脂肪酸 紫苏
下载PDF
紫苏种子含油率与叶表腺毛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梦桥 王晓飞 +1 位作者 魏国江 程薪宇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8期1-6,共6页
自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及山东共收集了87份紫苏资源作为试验材料,显微镜下观测紫苏叶下表皮腺毛的类型、大小、分布、密度及数量,对各指标与种子含油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腺毛密度和腺毛数量与种子含油率... 自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及山东共收集了87份紫苏资源作为试验材料,显微镜下观测紫苏叶下表皮腺毛的类型、大小、分布、密度及数量,对各指标与种子含油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腺毛密度和腺毛数量与种子含油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腺毛密度与种子含油率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盾状腺毛密度>总腺毛密度>头状腺毛密度>三级叶脉上分布的头状腺毛密度。各腺毛数量与种子含油率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盾状腺毛数量>总腺毛数量>头状腺毛数量>三级叶脉上的头状腺毛数量,认为盾状腺毛的数量和密度可作为油用紫苏资源筛选和新品种选育的一个形态学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腺毛 种子含油率 相关性
下载PDF
苏籽油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溶解度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19
作者 刘阳阳 赵修华 +3 位作者 祖元刚 葛云龙 李媛媛 吴铭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16-121,共6页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分别探讨压力、温度对苏籽油溶解度及得率的影响,利用Chrastil方程对不同萃取条件下苏籽油溶解度进行模型拟合,并利用GC-MS技术对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和索氏提取得到的苏籽油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并利用DPPH(1...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分别探讨压力、温度对苏籽油溶解度及得率的影响,利用Chrastil方程对不同萃取条件下苏籽油溶解度进行模型拟合,并利用GC-MS技术对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和索氏提取得到的苏籽油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并利用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测定苏籽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苏籽油溶解度与得率随压力增大而增大;相同压力下,苏籽油溶解度与得率随温度增大而减小;在313 K,35 MPa条件下,溶解度S最大为16.68 g/L,并得到以温度(T)和CO_2密度(ρ)为相关因素的苏籽油溶解度模型方程;苏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且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苏籽油组分差异不大,超临界萃取与索氏提取得到的苏籽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_(50)值分别为22.66、27.76 m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籽油 溶解度 DPPH 超临界CO_2 Chrastil模型
下载PDF
贵州不同苏麻资源种子性状及主要脂肪酸成分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涛 李惠琳 +4 位作者 奉斌 黄泽素 王军 杨胜先 魏忠芬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1-4,8,共5页
为了对贵州苏麻特异种质资源进行遗传改良筛选及应用开发提供参考,采取田间性状鉴定试验与品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22份苏麻资源的种子籽粒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2份贵州苏麻资源种子... 为了对贵州苏麻特异种质资源进行遗传改良筛选及应用开发提供参考,采取田间性状鉴定试验与品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22份苏麻资源的种子籽粒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2份贵州苏麻资源种子的籽粒直径为1.45-2.07mm,千粒重1.07-3.95g,含油量31.78%-49.00%,蛋白质含量为22.29%-27.77%,即贵州不同苏麻资源的种子直径、千粒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2)总脂肪酸含量中棕榈酸占5.3%-8.0%,硬脂酸占1.4%-2.8%,油酸占10.2%-17.5%,亚油酸含量占11.8%-19.5%,α-亚麻酸含量占55.4%-68.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89.3%-91.9%,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是苏麻的主要脂肪酸成分;3)含油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油酸与亚麻酸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含油量与各脂肪酸含量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麻 种子性状 含油量 脂肪酸含量 贵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