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NFκB1 and LncRNA-PACER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1
作者 Dong-Xuan Huang Chao-Wen He +4 位作者 Yi-Li Liao Jian-Feng Peng Fan Yang Ya-Hui Cao Dong-Sheng Hua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0年第4期40-44,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kappa B1 (NFκB1) and long non-coding RNA PACER (LncRNA-PACER)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of patients with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kappa B1 (NFκB1) and long non-coding RNA PACER (LncRNA-PACER)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8 to March 2019, 40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uberculosis group) and 40 healthy persons (control group) were collected, the levels of TNF-α, IL-6 and IL-8 in serum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the expressions of LncRNA-PACER and NFκB1 mRNAs in PBMCs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s of NFκB1 and COX 2 in PBMCs;Pearson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s of LncRNA-PACER and NFκB1 in PBMCs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the expressions of LncRNA-PACER and NFκB1 in PBMCs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s of TNF-α, IL-6 and IL-8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and the expressions of LncRNA-PACER, NFκB1 mRNAs, proteins and COX-2 protein in PBMC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The expressions of LncRNA-PACER and NFκB1 proteins in PBMCs were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pulmonary lesions and pulmonary cavity (P<0.05), an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LncRNA-PACER and the expression of NFκB1 mRNA in PBMCs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r = 0.873, P<0.05). Conclusions: The expressions of NFκB1 and LncRNA-PACER in PBMCs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y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and both of them are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KAPPA B 1 Long NON-CODING RNA PACER
下载PDF
Probiotic Bio-Three induces Th1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in PBMC and dendritic cells 被引量:23
2
作者 Man-Chin Hua Tzou-Yien Lin +3 位作者 Chien-Chang Chen Ming-Wei Lai Man-Shan Kong Hung-Ju C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8期3529-3540,共12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immune response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and dendritic cells (DCs)that were stimulated by probiotic preparations. METHODS:PBMCs were isolated,cultured,and stimulated with Bio-... AIM:To investigate the immune response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and dendritic cells (DCs)that were stimulated by probiotic preparations. METHODS:PBMCs were isolated,cultured,and stimulated with Bio-Three(a mixture of Bacillus mesentericus, Clostridium butyricum and Enterococcus faecalis;105, 10 6 and 10 7 CFU/mL for 24 h).Cytokine production of (1)circulating PBMCs;(2)PBMCs stimulated by probiotic preparation;(3)monocyte-derived DCs;and(4)DC andT cell co-culture was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Phenotypic analysis of circulating PBMCs was also investigated by flow cytometry.Blood was obtained from individuals who consumed Bio-Three (10 9 CFU/d B.mesentericus,C.butyricum and E.faecalis) for 2 wk,or those who did not take probiotics orally. RESULTS:In culture supernatants,interferon-γ(IFN-γ) and interleukin(IL)-10 production increased,but IL-4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production by PBMCs decreased after 1 and 2 wk of probiotic treatment.Flow cytometry was also performed on day 14 and detected enhanced expression of CD11b,HLA-DR, CD4,CD45RA,CD25,CD44 and CD69 in response to Bio-Three.Furthermore,IL-10 and IL-12 were upregulated in supernatants of monocyte-derived DCs,and IFN-γand IL-10 were enhanced in supernatants of CD4 + T cells co-cultured with DCs. CONCLUSION:Bio-Three appeared to stimulate the Th1 immune response,downregulat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TNF-α)and upregulate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IL-10).Probiotics could be effective in activation of PBMCs and D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IOTICS Bio-Three peripheral blood mono- nuclear cells Dendritic cells
下载PDF
SGLT2抑制剂联合新活素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TLR4/NF-κB信号通路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娜娜 王小雅 +1 位作者 贾启华 张金生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761-766,共6页
目的研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联合新活素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郑... 目的研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联合新活素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8例高血压伴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单一组和联合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单一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新活素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达格列净联合新活素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运动耐力[6 min步行试验距离(6 MWT)]、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TLR4、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时比较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单一组的86.96%和对照组的73.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LVEF、6 MWT分别为(43.28±3.16)%、(336.48±32.49)m,明显高于单一组的(40.54±2.68)%、(306.45±40.26)m和对照组的(38.07±2.89)%、(280.69±36.98)m,LVESD、HR分别为(35.29±4.26)mm、(71.34±3.62)次/min,明显低于单一组的(38.75±3.64)mm、(74.25±3.59)次/min和对照组的(42.36±4.05)mm、(76.46±3.98)次/min,且单一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SBP、DBP分别为(110.36±5.02)mmHg、(81.42±2.56)mmHg,明显低于单一组的(114.83±4.76)mmHg、(84.39±2.88)mmHg和对照组的(117.25±5.18)mmHg、(86.05±2.62)mmHg,且单一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GSH-Px、CAT分别为(105.24±20.29)U/g·Hb、(148.35±32.46)U/mL,明显高于单一组的(90.35±19.45)U/g·Hb、(125.64±26.49)U/mL和对照组的(84.49±17.32)U/g·Hb、(103.29±25.38)U/mL,MDA为(7.39±2.56)mmol/L,明显低于单一组的(11.35±2.95)mmol/L和对照组的(13.08±2.72)mmol/L,且单一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TLR4 mRNA、NF-κB mRNA、IL-1βmRNA、IL-6 mRNA、TNF-αmRNA明显低于单一组和对照组,且单一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LT2抑制剂联合新活素治疗高血压伴心衰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恢复患者血压与心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伴心力衰竭 新活素 达格列净 氧化应激 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污染水域鲫鱼外周血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 被引量:16
4
作者 任培丽 张迎梅 +1 位作者 耿广琴 漆永梅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42,共6页
为探讨污染环境对鱼类外周血细胞形态及数量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相对无污染的刘家峡水库和污染较严重的黄河白银段为研究地点,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常规方法制血涂片,Giemsa染色,统计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和各类血细胞... 为探讨污染环境对鱼类外周血细胞形态及数量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相对无污染的刘家峡水库和污染较严重的黄河白银段为研究地点,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常规方法制血涂片,Giemsa染色,统计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和各类血细胞数量,并用带有数码采集头(Motic B5 Professional Series)的显微镜拍照各类细胞。结果表明,与刘家峡水库相比,黄河白银段鲫鱼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核异常率(P<0·05)和微核率(P<0·01)显著增加;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而嗜中性粒细胞(P<0·01)和血栓细胞(P<0·05)数量显著减少,单核细胞数量虽有减少趋势但两地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黄河白银段污染对鲫鱼外周血细胞数量及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外周血细胞 红细胞微核 核异常 水污染
下载PDF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MMP-9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谈诚 韩勍 +2 位作者 朱纯亮 李喆倩 刘丽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川崎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川崎病患儿21例(川崎病组)、呼吸道感染患者18例(阳性对照组)、正常查体者17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无菌分... 目的探讨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川崎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川崎病患儿21例(川崎病组)、呼吸道感染患者18例(阳性对照组)、正常查体者17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无菌分离各组外周血PBMCs自然培养,采用RT-PCR法和Westen blot法测定细胞中NF-κB p65 mRNA和蛋白,采用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MMP-9蛋白。将川崎病组外周血PBMCs体外培养并分为川崎病1、2、3组,川崎病1组继续自然培养,川崎病2组加入终浓度为20 nmol/L的NF-κB激动剂PMA,川崎病3组同时加入PMA(浓度同上)及终浓度为100μmol/L的NF-κB抑制剂PDTC,孵育2 h后收集上清液和细胞,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n blot法测定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MMP-9蛋白水平。结果川崎病组PBMCs中NF-κB p65 mRNA、蛋白及上清液MMP-9表达均高于阳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川崎病1、3组PBMCs中NF-κB p65蛋白及上清液中MMP-9表达水平均低于川崎病2组(P均<0.05)。结论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外周血PBMCs中NF-κB和细胞上清液中MMP-9表达增强;二者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核因子-ΚB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不同方式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中江 孙冀武 邓哲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9-302,共4页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以及不同方式液体复苏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2只成功复制的失血性休克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无液体复苏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快速大量液体...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以及不同方式液体复苏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2只成功复制的失血性休克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无液体复苏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每组8只;比较各组的救治疗效,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PBMC中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大鼠的存活时间较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及无液体复苏组明显延长(P均〈0.05);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大鼠72h存活率明显高于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和无液体复苏组,但低于对照组(P均〈0.05)。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创伤后60min和120min PBMC中NF—κB活性均较创伤前有明显升高,且120min较60min也明显升高(P均〈0.05);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F~κB活性明显低于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和无液体复苏组(P均〈0.05);死亡组创伤后60min和120min NF—κB活性明显高于存活组(P均〈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显著降低失血性休克大鼠的72h死亡率;PBMC中NF—κB活性与预后密切相关,NF—κB活性高则提示预后不良,而限制性液体复苏时NF-κB活性明显降低,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失血性 液体复苏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变化及黄芪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钟桴 高岩 +2 位作者 赵小媛 邓颖敏 陈焕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333-1334,1341,共3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及黄芪对P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PNS患儿(PNS组)和2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所有研究对象5mL静脉血...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及黄芪对P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PNS患儿(PNS组)和2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所有研究对象5mL静脉血并提取PBMC,分别加入NF-κB刺激剂IL-1β、NF-κB抑制剂对甲苯磺酰-L-苯丙氨酸氯甲基酮(TPCK)及黄芪注射液。经培养后离心,留细胞沉渣提取核蛋白,采用ELISA检测其NF-κB活性。结果PNS组PBMC的NF-κB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在常规培养状态下黄芪明显降低PNS组NF-κB活性(P<0.05),但不影响健康对照组NF-κB活性(P>0.05)。经IL-1β刺激后,PNS组和健康对照组NF-κB活性均增高,黄芪可降低IL-1作用后的NF-κB活性(P<0.05);经TPCK抑制后,PNS组和健康对照组NF-κB活性均降低,黄芪提高TPCK作用后的NF-κB活性(P<0.05);黄芪对PNS组PBMCNF-κB活性的影响较健康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PNS患儿PBMC的NF-κB活性上调,黄芪降低PNS患儿PBMC的NF-κB活性,NF-κB可能是黄芪治疗PNS的作用环节之一,黄芪对PBMC的NF-κB信号途径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核因子-κB 黄芪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儿童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彭学标 王娜 曾抗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55-156,共2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NF-κB活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凝胶阻滞电泳(EMSA)检测NF-κB活性,抗dsDNA抗体及IgG测定使用ELISA方法。结果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有一定量的NF-κB活化,但SLE...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NF-κB活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凝胶阻滞电泳(EMSA)检测NF-κB活性,抗dsDNA抗体及IgG测定使用ELISA方法。结果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有一定量的NF-κB活化,但SLE患者NF-κ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活动期又明显高于非活动期。SLE患者NF-κB活化量与SLEDAI及PBMC培养上清液dsDNA、IgG分泌量呈正相关。结论SLE患者体内NF-κB处于高表达状态,NF-κB活化量与疾病活动程度及自身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阻抑NF-κB过度活化可能有利于SLE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姜黄素对类风湿关节炎破骨细胞分化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子涵 蔡佳宇 +3 位作者 李婧 商玮 赵智明 蔡辉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917-1920,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类风湿关节炎(RA)破骨细胞(OC)分化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RA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向OC分化,给予不...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类风湿关节炎(RA)破骨细胞(OC)分化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RA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向OC分化,给予不同浓度的姜黄素(2.5、5及10μmol/L)进行干预,并设空白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标记成熟OC并计数;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RANK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结果RA病人PBMC经RANKL诱导后能获得大量TRAP阳性的OC,经姜黄素(2.5、5及10μmol/L)干预后,TRAP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姜黄素各浓度组细胞RANK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姜黄素(2.5、5及10μmol/L)各浓度组细胞RANK蛋白的表达分别为(0.46±0.09)、(0.36±0.08)和(0.25±0.07),与空白对照组(0.68±0.11)相比均显著降低(F=21.278,P=0.000)。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下调RANK基因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RA病人OC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姜黄素 破骨细胞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单核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危重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的活性与SOFA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德红 杨光田 +4 位作者 李树生 刘纯刚 占成业 房明浩 祝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 -κB(NF -κB)的活性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的变化 ,探讨NF -κB对危重病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将入住ICU的 4 0例危重病患者分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和非MODS...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 -κB(NF -κB)的活性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的变化 ,探讨NF -κB对危重病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将入住ICU的 4 0例危重病患者分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和非MODS组 ,存活组和死亡组 ;选择健康体检者 2 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他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 -κB的活性 ,并进行SOFA评分。结果 危重病患者的NF -κB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NF -κB的活性和SOFA评分在MODS组和死亡组分别明显高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 (P <0 0 1) ;NF -κB的活性和SOF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 (r =0 90 2 ,P <0 0 1)。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 -κB的活性是判断危重病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核因子ΚB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预后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录因子NF-AT和AP-1活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韩师 叶任高 +3 位作者 杨岫岩 孙林 黄凌虹 林穗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08-510,共3页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NF AT和AP 1活性 ,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NF AT和AP 1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法 (EMSA)。结果 :①活动期 ( 1 9例 )和缓解期 ( 1 3例 )SLE患者PBMCNF AT活性均...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NF AT和AP 1活性 ,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NF AT和AP 1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法 (EMSA)。结果 :①活动期 ( 1 9例 )和缓解期 ( 1 3例 )SLE患者PBMCNF AT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P <0 0 5) ;活动期SLE显著高于缓解期 ( P <0 0 5)。②活动期SLE组PBMCAP 1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缓解期SLE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P >0 0 5)。③血清抗dsDNA抗体阳性SLE患者 ( 2 1例 )NF AT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阴性组 ( 1 1例 ) ( P <0 0 5) ,而两组患者AP 1活性无显著差异 ( P >0 0 5)。④SLE患者PB MCNF AT活性与CRP和SLEDAI呈正相关关系 ,与ESR、ANA、C3无相关关系 ;AP 1与上述各临床指标无相关关系。结论 :SLE外周血单个细胞中存在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转录因子NF AT和AP 1表达异常 ,这可能与SLE的发病机制有关 ;NF AT可能与SLE的疾病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外周血单个核幼儿 活化T细胞因子 活化蛋白-1 NF-AT AP-1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hnRNPA_2/B_1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美青 孙余婕 +4 位作者 梅新宇 沈佐君 马冬春 魏大中 任自学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8期996-998,共3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外周血hnRNPA2/B1的检测探讨临床预后。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对3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及8例非恶性肿瘤患者的正常肺组织进行hnRNPA2/B1检测。随访一年后对无复发患...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外周血hnRNPA2/B1的检测探讨临床预后。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对3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及8例非恶性肿瘤患者的正常肺组织进行hnRNPA2/B1检测。随访一年后对无复发患者外周血hnRNPA2/B1复查。结果30例NSCLC患者经过一年随访复查,死亡和复发组的肿瘤组织hnRNPA2/B1与正常肺组织组和无瘤生存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外周血在死亡和复发组与无瘤生存组间无差异(P>0.05),同样TNM临床分期之间也无差异(P>0.05)。但一年后复查无瘤生存组外周血hnRNPA2/B1明显降低,与死亡和复发组以及无瘤生存组手术前的血hnRNPA2/B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的hnRNPA2/B1明显增高,显著增高预示预后极差,但外科手术治疗后预后好的患者外周血hnRNPA2/B1则明显降低,因此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hnRNPA2/B1检测可以用来指导术后的进一步治疗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组织 HNRNPA2/B1 外周血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和地塞米松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及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新 郭振辉 毛宝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7-320,共4页
为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地塞米松(Dex)对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释放的影响,采用分离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LPS)刺激组、... 为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地塞米松(Dex)对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释放的影响,采用分离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LPS)刺激组、IL-10 和Dex 干预组。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PBMC核提取物中NF-κB的活性,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发现,LPS刺激后1h NF-κB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TNFα的释放显著增加(P< 0.01);IL-10、Dex 显著抑制NF-κB活性(P< 0.01) ,也显著抑制TNFα的释放。提示抑制NF-κB激活和TNFα的产生可能是IL-10 和D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KB 地塞米松 炎症 IL-10 PBMC
下载PDF
大骨节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sIL-2R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治伦 郭汝宁 +2 位作者 陈静宏 杨占田 薛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骨节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布形式、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 IL- 2 R)及其与硒的相关性。方法 在大骨节病病区随机选取经 X线和临床检查确诊的大骨节病儿童 ,同时在该病区和非病区分别选取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大骨节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布形式、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 IL- 2 R)及其与硒的相关性。方法 在大骨节病病区随机选取经 X线和临床检查确诊的大骨节病儿童 ,同时在该病区和非病区分别选取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克隆抗体 (抗 CD4 ,CD8)免疫细胞组化法检测淋巴细胞亚群。s IL- 2 R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结果 大骨节病病区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中 CD4 +、CD8+率显著低于非病区水平 (P <0 .0 5 ) ,CD4 / CD8各组间没有差异 (P >0 .0 5 )。患儿组血清 s IL- 2 R水平显著高于非病区水平 (P =0 .0 38)。病区健康儿童组较非病区有升高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另外 ,病区儿童红细胞硒水平仍显著低于非病区 (P <0 .0 0 1)。相关分析表明 ,红细胞硒水平与 CD4 +率呈典型正相关 (r=0 .6 2 5 ,P <0 .0 5 ) ,与血清 s IL-2 R水平则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大骨节病病区儿童外周血处于一种免疫抑制状态 ,以 CD4 + 、CD8+ 比例的减少尤为明显。硒通过影响 PBMC中 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形式从而在这种免疫紊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把血清 s IL - 2 R的测定作为检出大骨节病儿童的一种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淋巴细胞亚群 SIL-2R 检测意义 外周血 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儿童
下载PDF
全血白膜层单个核细胞的分离、保存与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冬妹 陈小林 +2 位作者 徐彬 王明慧 贾延军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726-728,731,共4页
目的建立分离、冻存及鉴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的方法,检测PBMC冻存不同时间后各种细胞的含量和活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20人,从志愿者全血白膜... 目的建立分离、冻存及鉴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的方法,检测PBMC冻存不同时间后各种细胞的含量和活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20人,从志愿者全血白膜层中分离出PBMC并用细胞冻存液冻存于液氮中,应用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er, FACS)检测分离出的及冻存复苏的PBMC中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含量及其死细胞的含量。结果 PBMC中淋巴细胞占大多数[(75.45±13.20)%],其次为单核细胞[(13.08±4.97)%]和粒细胞[(11.47±14.40)%]。与白膜层相比,PBMC中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含量分别减少了94%、62%和58%。PBMC冻存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后,粒细胞死亡比例明显增加,粒细胞占比明显下降(P<0.05);单核细胞占比明显上升(P<0.05),淋巴细胞总数及T细胞、B细胞、NK细胞占比变化很大。结论本研究所确立的方法将为科研人员更好地处理、保存和利用外周血PBMC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白膜层 有核细胞
下载PDF
吸烟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和IL-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翠萍 张珍祥 +1 位作者 徐旭燕 郭衍坤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46-448,共3页
目的 探讨吸烟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NF κB活化和IL 8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各 8名 ,观察核因子 кB (NF кB)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I кB蛋白、白细胞介素 8(IL 8m)RNA及细胞上清IL 8浓度的变化。... 目的 探讨吸烟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NF κB活化和IL 8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各 8名 ,观察核因子 кB (NF кB)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I кB蛋白、白细胞介素 8(IL 8m)RNA及细胞上清IL 8浓度的变化。结果 未经LPS处理的吸烟者PBMC的NF кB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I кB蛋白、IL 8mRNA及细胞上清IL 8浓度均分别显著高于未经LPS处理的非吸烟者 (P <0 .0 5 )。以 10 μg/L的LPS刺激后 ,上述指标在非吸烟者中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在吸烟者中则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脂多糖刺激吸烟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 кB活化增强 ,IL 8释放增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核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承波 吴宗贵 +1 位作者 梁春 任雨笙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07-709,共3页
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 ,研究核因子κB活性与C反应蛋白、斑块稳定型等的关系 ,以明确核因子κB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判断价值。测定入院时 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 ,研究核因子κB活性与C反应蛋白、斑块稳定型等的关系 ,以明确核因子κB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判断价值。测定入院时 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例高血压患者和 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p5 0吸光度值 ,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 2周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p5 0吸光度值 ,并行血压、血脂、血C反应蛋白等检查。结果发现 ,入院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的核因子κBp5 0吸光度值为 0 .6 94± 0 .16 ,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高血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入院两周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n =2 8)核因子κBp5 0吸光度值降低 (0 .15 7± 0 .0 5 9) ,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p5 0的吸光度值与血糖水平有正相关关系 (r=0 .5 12 ,P <0 .0 1) ,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有正相关关系 (r=0 .771,P <0 .0 1)。结果提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的活性增高 ,可以反映斑块的不稳定型与破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核因子κB活性测定 C反应蛋白 患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斑块稳定型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核因子-κBp65反义寡核苷酸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缨 张静 李弼民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10-14,30,共6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RA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途径。方法活动期RA病例,常规分离PBMC,用NF-κB p65 ASODN进行干预,以NF-κB p65...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RA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途径。方法活动期RA病例,常规分离PBMC,用NF-κB p65 ASODN进行干预,以NF-κB p65错义寡核苷酸(MSODN)、甲氨喋呤(MTS)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并与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刺激后进行对比;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RT-PCR检测炎性因子IL-1β、IL-8、TNF-α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IL-1β、IL-8、TNF-α水平。结果在正常培养状态下,RA患者PBMC表达NF-κB p65蛋白,并能分泌炎性因子;rhTNFα刺激后RA患者比正常培养状态下PBMC的NF-κB p65蛋白高表达,分泌炎性因子的量明显上调(均P<0.05);NF-κB p65 ASODN干预和MTS处理后的RA患者,比非干预组及MSODN干预后PBMC的NF-κB p65蛋白低表达,分泌炎性因子的量明显下调(P<0.05)。结论 RA患者PBMC表达NF-κB p65蛋白,经NF-κB p65 ASODN干预和MTS处理后RA患者PBMC的NF-κBp65蛋白低表达,炎性因子表达减少,NF-κB p65 ASODN有望成为治疗RA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核因子-ΚB P65 反义寡核苷酸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cR3 mRNA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守新 刘雯 +3 位作者 王晓慧 黄睿 雷小妹 刘晓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诱骗受体3(DcR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mRNA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8例SLE患者(21例活动期,17例缓解期)和15例正常人PBMCs中DcR3 mRNA的表达水...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诱骗受体3(DcR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mRNA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8例SLE患者(21例活动期,17例缓解期)和15例正常人PBMCs中DcR3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狼疮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PBMCs中,DcR3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但疾病不同病期(活动期与缓解期)其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DcR3 mRNA表达与SLEDAI不相关(r=-0.024,P>0.05)。结论SLE患者PBMCs DcR3 mRNA表达增加,提示DcR3可能与SLE免疫细胞凋亡异常和免疫调节的紊乱有关,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诱骗受体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rf2、NQO1及血清TNF-α、IL-6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胡波 商义 李蓓睿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5期299-303,共5页
目的 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醌氧化还原酶(triphosphopyridine nucleotide quinine oxidoreductase,NQO1)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目的 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醌氧化还原酶(triphosphopyridine nucleotide quinine oxidoreductase,NQO1)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8月在攀钢集团总医院进行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的46例尿毒症患者作为透析组,37例新诊断的尿毒症患者作为未透析组,同时期2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对照。分别检测3组血清TNF-α、IL-6、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检测单核细胞Nrf2和NQO1m RNA和蛋白表达量,分析透析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与AIb、TC、LDL-C、Hb水平及Nrf2、NQO1相对表达量的关系。结果 透析组和未透析组血清TNF-α(t=6.937,P<0.001;t=8.462,P<0.001)、IL-6(t=8.068,P<0.001;t=8.937,P<0.001)、TC(t=2.301,P=0.024;t=4.338,P<0.001)和LDL-C(t=4.489,P<0.001;t=7.032,P<0.00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血清AIb(t=6.040,P<0.001;t=4.266,P<0.001)、Hb水平(t=3.859,P<0.001;t=2.478,P=0.016)显著低于健康组;透析组血清TNF-α(t=2.205,P=0.030)、IL-6(t=2.327,P=0.022)、TC(t=2.123,P=0.037)、LDL-C(t=2.106,P=0.038)、Alb(t=2.357,P=0.021)和Hb水平(t=2.179,P=0.032)显著低于未透析组;透析组和未透析组Nrf2(t=9.525,P<0.001;t=7.858,P<0.001)、NQO1(t=7.517,P<0.001;t=9.046,P<0.001)m 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健康组;透析组Nrf2(t=2.612,P=0.011)、NQO1(t=2.523,P=0.014)m 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未透析组;透析组和未透析组Nrf2(t=7.345,P<0.001;t=6.107,P<0.001)、NQO1(t=6.247,P<0.001;t=7.689,P<0.00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健康组,透析组Nrf2(t=2.351,P=0.021)和NQO1(t=2.207,P=0.030)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未透析组。透析组患者血清TNF-α、IL-6与Alb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72,P<0.001;r=-0.654,P<0.001),与Hb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21,P=0.001;r=-0.537,P<0.001),与T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74,P<0.001;r=0.412,P=0.005),与LDL-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18,P<0.001;r=0.622,P<0.001);透析组患者血清TNF-α、IL-6与Nrf2相对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726,P<0.001;r=-0.732,P<0.001),与NQO1相对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14,P<0.001;r=-0.721,P<0.001);Nrf2与NQO1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691,P<0.001)。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内源性抗氧化能力减弱,机体处于炎症状态,与患者营养不良、脂代谢紊乱及贫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血液透析 外周血单核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醌氧化还原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