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Use and Outcome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Line)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
1
作者 Sulav Sapkota Radheshyam Naik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8年第1期35-41,共7页
Aims: To audit the use and outcomes of using PICC lines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demographics of patients: ?studying the use of PICC line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studying the rat... Aims: To audit the use and outcomes of using PICC lines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demographics of patients: ?studying the use of PICC line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studying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PICC line;studying the cause of early removal of PICC line. Methods: All PICCs inserted in adult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 in Hematology and Medical Oncology Department of Health Care Global (HCG) Hospital were studied prospectively, as per the proforma, till PICCs were removed or patient expired and the pattern of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Results: Eighty-four PICCs were inserted over a period of initial nine months and followed for a total of 1 year with three months post insertion duration for a total of 10,868 catheter-days (mean of 129 days i.e. 4.3 months, range: 1 to 288 days). The most common indication for PICC was chemotherapy (100%). Among them 19 (22%) PICCs had complications and 12 were removed at the rate of 1.1/1000 PICC-days. Complications with haematologic malignancies were more as compared to those with solid tissue malignancies. Conclusions: Despite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 rates, PICCs are a relatively safe and cost effective mode of establishing central venous ac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Vascular Access Device (VAD)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 (ECOG P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风险管控预防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媛媛 倪春湘 +2 位作者 赵浩 马丽 仲畅 《循证护理》 2024年第7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风险管控预防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留置PICC的肿瘤病人1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风险管控预防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留置PICC的肿瘤病人1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MDT风险管控护理,比较两组PICC穿刺、维护质量、相关性静脉血栓及腋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维护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腋下静脉Vmax、Vmean快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腋下静脉Vmax、Vmean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1%,低于对照组的11.58%(P<0.05)。结论:MDT风险管控可提高肿瘤病人PICC穿刺、维护质量,改善腋下静脉循环,有利于改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预防 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护理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法预测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上肢静脉血栓风险研究
3
作者 应丽 韩媛 傅晓炜 《医院管理论坛》 2024年第10期47-52,77,共7页
目的探讨决策树模型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预测血栓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临床资料,采用CHAID决策树分析构建PICC置管后上肢静脉血栓风险因素决策树模型,并验证模型效应。结果决策树生长4层,共9个生长节点... 目的探讨决策树模型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预测血栓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临床资料,采用CHAID决策树分析构建PICC置管后上肢静脉血栓风险因素决策树模型,并验证模型效应。结果决策树生长4层,共9个生长节点,终末节点5个,筛选出4类血栓高危人群:未使用抗凝剂的肿瘤患者;未使用抗凝剂,合并甘油三酯高于正常的患者;未使用抗凝剂,甘油三酯正常或偏低,但NRS2002营养评分≥3分的患者;未使用抗凝剂,甘油三酯正常或偏低,NRS2002营养评分<3分,无手术史。决策树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敏感度87.32%,特异度96.23%。结论决策树模型对预测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简便易行,可用于上肢静脉血栓风险高危人群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决策树模型 血栓 预测
下载PDF
PICC病人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4
作者 严翔 李娜 +1 位作者 朱丹 郑蒙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循证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循证的方法,根据金字塔“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关于预防PICC病人MARSI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 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循证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循证的方法,根据金字塔“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关于预防PICC病人MARSI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1日—2023年1月30日,由2名研究者对证据进行质量评价和推荐级别的评定。结果:共纳入12篇高质量文献,提取到19条最佳证据,包含对病人评估、操作方法、敷料的选择及使用、培训与教育4个方面的内容。结论:总结了预防PICC置管病人MARSI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预防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证据总结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王九凤 王莉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2350-2352,共3页
目的 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选用合适的中心静脉给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就... 目的 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选用合适的中心静脉给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就诊的血液肿瘤患者80例,根据置管方法不同随机分为VPA组38例和PICC组42例,比较2组并发症、舒适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VPA组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PICC组的26.19%,VPA组未发现导管阻塞、血流感染、皮肤过敏等并发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6个维度的比较中,1个社会关系功能无差异,其余5个VPA组均高于PICC组,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A组舒适度更高(P<0.05)。结论 相比于PICC静脉给药方法,VPA并发症少,舒适度好,更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满足血液肿瘤患者长期治疗需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肿瘤
下载PDF
基于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的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
6
作者 黄明辉 汪红英 +6 位作者 李卉青 宋媛 谢蓝珠 刘玲 李桂丽 刘婷婷 梁端慧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776-2781,共6页
目的:观察以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基础的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肿瘤科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7月—2022年6月和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我院... 目的:观察以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基础的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肿瘤科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7月—2022年6月和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我院肿瘤科进行PICC置管的化疗病人分别为对照组和预见性护理组,对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并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组采用以对照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为基础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肿瘤分期、血栓史、是否合并糖尿病、导管末端位置以及D-二聚体水平是肿瘤科病人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抗凝药物的使用是保护性因素。预见性护理组4.17%发生PICC置管相关血栓,明显低于对照组(30.83%);预见性护理组病人护理满意度(98.33%)高于对照组(9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分期、血栓史、是否合并糖尿病、导管末端位置以及D-二聚体水平是肿瘤科病人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使用抗凝药物是保护性因素。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基础的预见性护理不仅能够降低病人血栓的发病率,同时能够提升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 预见性护理
下载PDF
PICC相关新生儿胸腔积液2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陈誉 唐彬秩 +2 位作者 刘禹岑 沙群芳 李茂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54-60,F0004,共8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病因及防治措施,为临床诊治PICC相关新生儿胸腔积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例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资料,并以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病因及防治措施,为临床诊治PICC相关新生儿胸腔积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例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资料,并以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积液”“PICC并发症”“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neonatal”“pleural effusion”“PICC complications”搜索中国知网(CNKI)、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录的文献。总结新生儿PICC相关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2例患儿均在PICC置管情况下突发呼吸困难,影像学检查及胸腔穿刺证实为PICC导管渗出性胸腔积液发生,通过立即拔除PICC导管以及行胸腔穿刺,胸腔积液吸收,经积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预后良好。纳入文献16篇,总计53例患儿进行分析。53例患儿均为早产儿,除1例出生体重不详外,其余52例患儿均为低出生体重儿,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44例,比例约80.2%,超低出生体重儿占比约11.3%。除1例未具体说明置管穿刺点外,其余52例患儿中,选择经上肢静脉置比例94.2%,下肢为3.8%。除8例未具体说明导管尖端位置外,其余病例中80%发生异位,以远心端方向异位居多,占比77.8%。结论新生儿PICC可并发胸腔积液,临床需引起重视并及时防范,正确处理,一般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积液 picc并发症 新生儿
下载PDF
乳腺癌PICC置管病人舒适度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忠平 王迎春 《全科护理》 2024年第4期755-759,共5页
目的:调查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舒适度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制订乳腺癌PICC置管病人舒适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选取锦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病区进行化疗的268例乳腺癌P... 目的:调查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舒适度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制订乳腺癌PICC置管病人舒适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选取锦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病区进行化疗的268例乳腺癌PICC置管病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PICC置管病人置管后舒适度量表、肿瘤病人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PICC置管病人置管后舒适度得分为(43.82±7.05)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乳腺癌分期、截至目前置管时间、是否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乳腺癌PICC置管病人置管后舒适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截至目前置管时间、是否有导管相关并发症、PICC自我管理能力、焦虑和社会支持是乳腺癌PICC置管病人置管后舒适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79.6%。结论:乳腺癌PICC置管病人置管后舒适度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关注其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舒适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贴膜外压迫法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郭舒文 张秀虹 +2 位作者 林娟斌 戴冬凰 余小琴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1期1970-1973,共4页
目的:探讨贴膜外压迫法预防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1日—2022年6月30日在相同治疗组接受PICC置管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11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 目的:探讨贴膜外压迫法预防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1日—2022年6月30日在相同治疗组接受PICC置管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11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9例。试验组采用PICC穿刺后贴膜外压迫穿刺点;对照组采用PICC穿刺后贴膜内压迫穿刺点。比较两组患儿穿刺后7 d内更换贴膜的次数、穿刺点24 h渗血率、渗血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试验组7 d内贴膜更换次数较对照组少,穿刺点24 h渗血率及渗血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贴膜外压迫法能较好地降低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率及渗血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贴膜压迫法 渗血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高龄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10
作者 王炜 郝其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7-831,共5页
目的:通过筛选高龄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PICC置管高龄病人... 目的:通过筛选高龄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PICC置管高龄病人临床资料,统计导管相关性上肢DVT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上肢DVT分为DVT组与非DVT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上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纳入R软件构建预测上肢DVT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拟合优度检验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结果:PICC置管高龄病人上肢DVT发生率为20.35%(46/22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恶性肿瘤、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置管期间手术史是影响高龄PICC置管病人上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9.637,P=0.291。结论:基于高龄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上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与一致性良好,对预防高龄PICC置管病人发生上肢DVT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调查研究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成年癌症病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11
作者 刘晓玲 陈慧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5期2681-2688,共8页
目的:基于Meta分析构建住院成年癌症病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并基于回顾性临床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 目的:基于Meta分析构建住院成年癌症病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并基于回顾性临床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2年12月收录的有关住院成年癌症病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原始研究,检索最后更新时间为2023年12月。采用STATA 14.0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明确住院成年癌症病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各独立危险因素的合并效应值进行β值转换,构建住院成年癌症病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PICC置管的905例癌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绘制预测模型预测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涵盖32个危险因素,经Meta分析证实其中13个危险因素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具有相关性。通过换算公式得到预测模型Logit(P)=-2.336+0.978×肿瘤转移+1.613×TPN输注+0.940×年龄+1.157×肿瘤分期+1.411×置入静脉+1.157×导管尖端位置+0.802×APTT水平+1.416×D-二聚体+1.340×病理类型+0.854×糖尿病+1.169×血栓史+1.154×置管期间化疗史+0.285×高脂血症。将905例住院成年癌症病人的临床数据代入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敏感度为67.7%,特异度为60.4%,约登指数为0.28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8。结论:本研究基于Meta分析构建了包含13个独立危险因素的住院成年癌症病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表明基于证据整合策略构建的住院成年癌症病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外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META分析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部位渗液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徐丽 范炯同 +3 位作者 张秋会 张玲 张慧敏 解文君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8期521-525,共5页
穿刺部位渗液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章从PICC穿刺部位渗液的概念及分类、风险因素、预防及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穿刺部位渗液
下载PDF
握球运动对PICC置管肿瘤病人导管相关性并发症预防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13
作者 刘玉婷 单媛媛 +2 位作者 邓雨欣 陈雨 黄家丽 《循证护理》 2024年第2期202-210,共9页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5种不同程度握球运动对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在腋静脉血液流速和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5种不同程度握球运动对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在腋静脉血液流速和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追踪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采用RevMan 5.4软件和Stata 16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包括5篇随机对照试验和1篇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涉及620例病人、5种不同运动干预措施,其中最大握力维持≥5 s对增加腋静脉血流速度效果最佳,部分握力维持≥5 s对降低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效果最佳。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推荐采用每次握球维持5 s以上的干预措施,再结合不同结局指标和病人自身情况对每次握球力度进行动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球运动 picc 肿瘤病人 网状Meta分析 循证护理
下载PDF
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14
作者 于倩倩 赵素琴 赵丽婷 《循证护理》 2024年第7期1197-1201,共5页
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病人发生中央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研究现状,提出有效的风险预测模型或可成为临床早期评估肿瘤病人发生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ICC-CLABSI)的有效客观工具,建议临床进一步加强对肿... 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病人发生中央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研究现状,提出有效的风险预测模型或可成为临床早期评估肿瘤病人发生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ICC-CLABSI)的有效客观工具,建议临床进一步加强对肿瘤病人发生PICC-CLABSI的危险因素评估探索,通过预测模型补充肿瘤病人发生PICC-CLABSI客观评估手段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肿瘤病人 风险预测模型 综述
下载PDF
中医适宜技术在恶性肿瘤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价值研究
15
作者 袁娜 《全科护理》 2024年第3期511-514,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适宜技术在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价值研究。方法:纳入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病人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研究中医适宜技术在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价值研究。方法:纳入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病人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案预防上肢静脉血栓护理方案,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应用中医适宜技术预防,对比不同护理方案对两组病人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锁骨下静脉血流参数、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置管后第7天、第21天观察组锁骨下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第14天、第28天观察组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PICC置管病人应用中医适宜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上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高锁骨下静脉血流速,降低D-二聚体水平,且不增加导管相关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适宜技术 恶性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肺癌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2
16
作者 陈林 余春华 李俊英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49-553,共5页
背景与目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静脉血栓会给患者带来极大危害和经济负担,是不容忽视的PICC相关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置入PICC发生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以降低PICC相关... 背景与目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静脉血栓会给患者带来极大危害和经济负担,是不容忽视的PICC相关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置入PICC发生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以降低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9月间住院化疗安置PICC的1,538例肺癌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对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置管静脉、置管肢体、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值与发生静脉血栓有无相关性。结果在1,538例置管患者中,发生静脉血栓38例,发生率为2.47%。患者的年龄、置管肢体、血小板计数、PT对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OR=2.194,P=0.024)、置管静脉(OR=1.955,P=0.006)、FIB值(OR=2.055,P=0.028)对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头静脉置管的发生率高于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置管,FIB>4 g/L的患者发生率高于FIB≤4 g/L的患者。结论患者性别、置管静脉、FIB值与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发生密切相关。在PICC护理工作中,应详细评估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从而有效降低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下载PDF
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 被引量:36
17
作者 鲍爱琴 闻曲 +4 位作者 成芳 徐文洁 陈莎 刘为红 桂琳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对PICC置管的501例患者行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导管尖端位置的确定依据心电图Ⅱ导联P波的变化,导管固定后行X线检查(胸部正位片)确定导... 目的探讨利用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对PICC置管的501例患者行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导管尖端位置的确定依据心电图Ⅱ导联P波的变化,导管固定后行X线检查(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尖端最佳位置,记录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显示的导管最终尖端位置、是否调管及调整长度等。结果 501例患者通过生理盐水介导,均能获得腔内心电图,到位率为100%,稳定率为97.4%,准确率为98.6%;心电图定位导管放置长度与体表测量长度一致者49.3%,导管放置长度与体表测量长度不一致50.7%,波动在±3.0cm。导管置入欠佳者均调管至最佳位置。结论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能有效提高腔内心电图定位效率及准确性,杜绝导管异位发生,保障患者PICC置管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定位 生理盐水 腔内心电图
下载PDF
心电定位PICC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潘龙芳 洪跃玲 +1 位作者 唐丽 杨相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定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0例,再根据穿刺先后顺序将观察组分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4... 目的:探讨心电定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0例,再根据穿刺先后顺序将观察组分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X片定位法;观察组1采用心电定位技术结合术后X光片定位法双重确认导管尖端位置;观察组2采用心电定位技术根据术中P波振幅变化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对无明显P波变化的患者采用术后X片定位法。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在导管一次到位率、置管耗时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满意度的差异性,对照组和观察组1之间导管位于最佳位置比例的差异性,观察组1和观察组2之间置管及定位总耗时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置管总耗时远高于观察组(z=6.364,P=0.000),导管一次到位率、置管满意度低于观察组(χ2=7.745,P=0.005;63.34%/96.67%,P=0.000);对照组患者PICC到达最佳位置的比例低于观察组1,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3.740,P=0.000);在导管相关并发症上,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1与观察组2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定位技术安全、准确且能提高导管一次到位率、缩短患者从置管到输液的时间;对P波变化明显的患者,可不必行术后常规X光片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尖端定位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2580例疑难重症患者PICC成功置入的实践 被引量:20
19
作者 孙文彦 张静彦 +4 位作者 刘兵 王凯 葛瑞彬 宋琦 马玉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 :总结疑难重症患者PICC成功置入经验,为临床提供置管技术指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为2580例疑难重症患者成功置入PICC,采用了建立血管分级标准、盲穿置管技术、超声引导下置管技术、超声初步判断导管位置方法以及设计心电... 目的 :总结疑难重症患者PICC成功置入经验,为临床提供置管技术指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为2580例疑难重症患者成功置入PICC,采用了建立血管分级标准、盲穿置管技术、超声引导下置管技术、超声初步判断导管位置方法以及设计心电图(EKG)定位专用转换夹等方面的综合改进措施。结果 :2580例患者中,血管重度损伤患者980例(38.0%)中,盲穿置管、超声引导下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9.1%、99.9%;全身严重水肿患者851例(33.0%)中,盲穿置管、超声引导下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9.0%、99.7%;皮肤极度松弛的患者439例(17.0%)中,超声引导下置管成功率为99.7%;肢体重度挛缩患者310例(12.0%)中,超声引导下置管成功率为99.7%。结论:通过对PICC置管技术改进使我院疑难患者置管成功率保持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重症患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超声 盲穿
下载PDF
PICC专项技术规范化培训的实施及其效果 被引量:30
20
作者 黄丽华 杨燕妮 +3 位作者 程红缨 任辉 赵戎蓉 任为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4期62-65,共4页
目的建立重庆市PICC专项技术规范化培训方案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制定PICC专项技术培训方案,并对辖区内56名护理人员进行了为期3周的全脱产规范化培训,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1)56名学员均通过了理论考核,模拟实训考核... 目的建立重庆市PICC专项技术规范化培训方案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制定PICC专项技术培训方案,并对辖区内56名护理人员进行了为期3周的全脱产规范化培训,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1)56名学员均通过了理论考核,模拟实训考核成绩均在90分以上,临床实践考核均达到了优良;所有学员都获得了重庆市卫生局颁发的《重庆市PICC专项技术培训结业证书》。(2)56名学员对课程总评价、理论课程教师授课质量、实践课程教师授课质量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6.43%、98.22%、100%和92.86%。结论 (1)PICC专项技术规范化培训受到参训护士的好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由卫生行政机构指导的PICC专项技术全脱产培训迫在眉睫,而培训过程应体现可持续性和科学性,并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习安排等方面严格控制培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专项技术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