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degradation of occluded hydrocarbons and kerogen macromolecules of the Permian Lucaogou shales,Junggar Basin,NW China
1
作者 Yan'e Chen Longlong Li +2 位作者 Zhirong Zhang Paul F.Greenwood Yumin Liu 《Energy Geoscience》 2023年第1期179-184,共6页
Three kerogen samples(JJZG-1,JJZG-2 and JJZG-3)isolated from the Permian Lucaogou shales of varying biodegradation levels(BLs≈0,3 and 7,respectively)were subjected to sequential stepwise pyrolysis combined with on-li... Three kerogen samples(JJZG-1,JJZG-2 and JJZG-3)isolated from the Permian Lucaogou shales of varying biodegradation levels(BLs≈0,3 and 7,respectively)were subjected to sequential stepwise pyrolysis combined with on-line detection of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Occluded fractions(bitumenⅡ)released at low-temperature steps(≥410℃)show consistent biodegradative signatures with that reported for solvent-extracted fractions(bitumenⅠ)of the original shales,e.g.,broad range of abundant n-alkanes,isoprenoids and regular hopanes for the non-biodegraded JJZG-1;trace n-alkanes and abundant hopanes for the moderately biodegraded JJZG-2;and no n-alkanes but still prominent hopanes including the microbially produced 25-nohopanes for the severely biodegraded JJZG-3.This consistency between bitumenⅡand bitumenⅠfractions indicates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kerogenoccluded bitumenⅡwith limited protection from host kerogen.A minor level of protection was suggested by the trace distribution of n-alkanes in the bitumenⅡof JJZG-2,whereas the bitumenⅠhad no nalkanes.The kerogen itself was more resistant to biodegradation as reflected by the persistence of high abundances of both n-alkanes and hopanes in the high temperature(≥460℃)products of all three kerogen samples.However,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these product groups did show some evidence of biodegradation alteration,e.g.,ratios of n-C_(15)alkene/C_(27)hop-17(21)-ene at 510℃pyrolysis decreased by order of magnitude from the non-biodegraded(JJZG-1=27.4)to highly biodegraded(0.3 for JJZG-3)samples.The reduced biodegradation impact on the kerogen fraction(Cf.bitumen fractions)was also evident by the absence of 25-norhopanes in the high-temperature analysis of the JJZG-3 ke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EGRADATION Stepwise pyrolysis Occluded hydrocarbon BitumenⅡ KEROGEN Source rock permian Lucaogou shale Junggar Basin
下载PDF
Roof Shale Flora of Coal Seam 6 from the Asselian(Lower Permian) Taiyuan Formation of the Wuda Coalfield,Inner Mongolia and Its Ecostratigraphic Significance 被引量:1
2
作者 ZHOU Weiming SHI Guijun +1 位作者 ZHOU Zhiyan WANG J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2-38,共17页
Roof shale floras help understand the transition of vegetational landscapes from a peat–forming environment to a clastic one, but are seldom investigated in the Cathaysian province(typical present day China and East... Roof shale floras help understand the transition of vegetational landscapes from a peat–forming environment to a clastic one, but are seldom investigated in the Cathaysian province(typical present day China and East Asia). Here the roof shale flora of Coal Seam 6 from the lower Permian Taiyuan Formation of the Wuda Coalfield, Inner Mongolia, is systematically described and its ecostratigraphic and phyt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The flora is composed of seven plant groups, including Lepidodendrales, Medullosales, Gigantopteridales, Peltaspermales, Noeggerathiales, Cordaitales and Cycadales. Many of these taxa are also documented in Euramerica, and the floral composition indicates a more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thaysia and Euramerica during the Cisuralian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However, there are few genera and species in common with those of the underlying peat–forming flora. Moreover, the flora is hardly comparable with the commonly known flora of the Taiyuan Formation. Such assemblage differences are very likely due to changes of taph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hases, rather than evolutionary floral succession. For a full and more precise understanding of the floral composition, succession and the floristic discrepancy in different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an ecostratigraphic investigation on the Late Palaeozoic of Cathaysia is advoc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of shale flora Cathaysian and Euramerican floras ecostratigraphy phytogeography lower permian Wuda Coalfield
下载PDF
川东红星地区二叠系茅口组页岩气勘探突破及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包汉勇 赵帅 +4 位作者 王必金 郭战峰 刘皓天 张莉 朱志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5,共11页
四川盆地二叠系页岩气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继二叠系吴家坪组获得勘探突破后,将低勘探程度层系——茅口组“高灰”页岩气作为重要的勘探接替方向。利用HYM-1等井的岩心、测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系统开展茅口组页岩气藏条件与富... 四川盆地二叠系页岩气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继二叠系吴家坪组获得勘探突破后,将低勘探程度层系——茅口组“高灰”页岩气作为重要的勘探接替方向。利用HYM-1等井的岩心、测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系统开展茅口组页岩气藏条件与富集特征的研究,认为茅口组四段一亚段页岩具有高碳、高灰、高孔隙度、高含气性、高杨氏模量、薄储层、多夹层的“五高一薄一多”的典型地质特征;与五峰组—龙马溪组等页岩相比,茅四段页岩碳酸盐矿物含量更高、黏土矿物含量更低,储集空间类型以有机质孔为主,无机孔较少,孔隙度平均4.27%,整体表现为高孔隙度;茅四段一亚段平均含气量为4.96m^(3)/t,具备较高的含气量。综合分析认为,富藻高碳页岩的发育、良好的储集能力和保存条件,以及页岩储层的可压裂性,是茅四段页岩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东红星地区 二叠系 茅口组 海相页岩 地质特征 富集控制因素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4
作者 王威 刘珠江 +1 位作者 魏富彬 李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5-1367,共13页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发育一套海相优质页岩,页岩储层控制了页岩气的富集。以大隆组深水陆棚相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法和高压压汞等测试资料,通过地球化学和矿物组成特征研究,与志留系龙马溪组、...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发育一套海相优质页岩,页岩储层控制了页岩气的富集。以大隆组深水陆棚相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法和高压压汞等测试资料,通过地球化学和矿物组成特征研究,与志留系龙马溪组、二叠系茅口组三段和吴家坪组二段等海相页岩储层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提出了大隆组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深水陆棚相和盆地相区优质页岩发育,沿开江-梁平陆棚呈环带状分布,厚度介于20~35 m。川东北地区大隆组深水陆棚相页岩发育混合硅质页岩相和含灰硅质页岩相。南江地区深水陆棚相页岩厚度介于20~30 m,以混合硅质页岩相为主;在普光地区深水陆棚相页岩厚度相对较大,介于30~35 m,以含灰硅质页岩相为主;而靠近陆棚中间位置深水陆棚相页岩厚度略有减薄,在20 m左右,以硅质页岩相为主。②大隆组页岩储层具有“高碳、高脆、高孔、高含气”的“四高”特征。页岩为有机质发育的孔隙型储层,总体具有高孔-特低渗、微孔占比高和孔隙连通性较好的特征。③沉积环境控制了大隆组页岩储层孔隙发育程度及类型,流体超压使孔隙后期得以保存。④相比其他层系,海相页岩储层大隆组岩性组合以灰黑色硅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为主,纵向灰岩夹层多,岩性非均质性强。不同层系页岩主要储集空间总体相似,均以有机质孔为主,但大隆组储层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孔隙度较其他层系页岩总体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孔 储层特征 页岩 大隆组 二叠系 川东北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鄂西地区二叠系页岩气钻完井难点及对策
5
作者 高东伟 代林 +2 位作者 刘湘 王成宇 丁康乐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4期81-93,共13页
鄂西地区二叠系优质页岩发育、有机质丰度高、资源潜力大,但受地表地下双复杂地质条件的制约,十三五期间区内始终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为找寻区内有效储层实现鄂西商业突破,进而率先打开湖北页岩气开发阵地,江汉油田相继在石柱复向斜... 鄂西地区二叠系优质页岩发育、有机质丰度高、资源潜力大,但受地表地下双复杂地质条件的制约,十三五期间区内始终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为找寻区内有效储层实现鄂西商业突破,进而率先打开湖北页岩气开发阵地,江汉油田相继在石柱复向斜建南构造二叠系吴二段历时3年部署12口勘探评价井。围绕吴二段“一薄三复杂”特征,地质上采用边摸索边研究边实践的精细工作思路,工程上采用边实践边研究边提效的精准优快迭代方法。通过12口井的钻井—压裂—试采一体化研究,逐步认清二叠系吴二段储层地质特征,形成复杂岩相薄层页岩全息储层精细表征技术,完成了页岩气储层全尺度综合评价,稳步优化二叠系井身结构设计技术,研选了高效破岩钻头钻具组合,研发了防漏防塌防储层伤害的钻井液体系,配套了小井眼窄间隙固井技术,形成页岩优快钻完井技术,实现安全成井率100%;揭示了高模量多灰岩夹层页岩的成缝机制,构建了以“降压促缝、动态控滤、控近扩远”为核心的压裂工艺技术,建立了“实施评估—动态调整”的工艺迭代调整技术,形成了页岩精准压裂技术,压后成藏率100%。勘探开发率先实现了国内二叠系新层系页岩气重大突破,获得了薄层复杂岩相页岩稳定工业气流,湖北省页岩气规模超千亿方增储,为中国非常规能源勘探在新层系方面实施勘探开发提供“湖北经验”,技术成果应用于鄂西渝东地区,推广应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快钻完井 二叠系吴二段 薄层页岩 精准压裂 鄂西地区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深层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分形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何陈诚 赵永强 +4 位作者 俞凌杰 卢龙飞 刘伟新 潘安阳 李楚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77,共15页
页岩储层特性是影响页岩气富集和开采的关键因素之一。四川盆地北部发育的上二叠统大隆组是重要的海相优质烃源岩,而针对川东北地区大隆组页岩储层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以川东北地区大隆组深层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 页岩储层特性是影响页岩气富集和开采的关键因素之一。四川盆地北部发育的上二叠统大隆组是重要的海相优质烃源岩,而针对川东北地区大隆组页岩储层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以川东北地区大隆组深层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二氧化碳吸附、氮吸附及高压压汞等技术,开展大隆组深层页岩储层不同孔径孔隙结构的定性—定量研究,并运用基于二氧化碳吸附的V-S模型、氮吸附的FHH模型和高压压汞的分形几何模型对不同孔径的孔隙进行分形拟合,表征页岩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非均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大隆组深层页岩储层发育丰富的纳米级有机孔和少量的无机孔,有机孔发育特征随有机质显微组分不同和分布形式差异而显示强的非均质性。大隆组深层页岩孔隙结构与龙马溪组深层页岩相似,以介孔和微孔为主,占总孔体积的90%以上;页岩孔隙结构主要受有机质丰度的影响。分形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深层页岩宏孔非均质性强于介孔和微孔。其原因可能为深层页岩微孔孔径较小,分布集中,成因单一,受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孔隙结构较为简单,具有较小分形维数;而宏孔孔径较大,分布范围较广,成因多样,易受成岩作用影响,表现出强非均质性。深层页岩微孔—介孔因其丰富的储集空间和较强的自相似性,有利于页岩气的赋存、渗流和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分形维数 孔隙结构 页岩储层 大隆组 二叠系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川东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气勘探成果及方向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包汉勇 赵帅 +1 位作者 张莉 刘皓天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4,共13页
基于构造、岩心、测井等资料,采用电镜扫描、低温N_(2)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盆地模拟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川东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的沉积演化、储层特征及页岩气富集模式,明确了勘探有利区,总结了勘探成果及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 基于构造、岩心、测井等资料,采用电镜扫描、低温N_(2)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盆地模拟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川东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的沉积演化、储层特征及页岩气富集模式,明确了勘探有利区,总结了勘探成果及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的沉积演化表现为:栖霞组—茅口组三段为开阔台地相;茅四段底部为台地-陆棚相,相带变化快,茅四段顶部为斜坡-陆棚相,地层被剥蚀、南厚北薄;吴家坪组一段(吴一段)底部为海陆过渡滨岸沼泽-潟湖相,吴一段顶部为台地-斜坡-陆棚相,斜坡-陆棚相带分布范围小、相变快;吴二段为斜坡-陆棚相沉积,从早至晚依次受控于古气候、火山活动和古气候、火山活动,沉积中—晚期古生产力较高,TOC均值大于8.00%。(2)研究区茅四段及吴二段陆棚相区发育2套优质页岩,具有“高有机碳-高灰质”的特征,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分别为19 m和25 m,孔隙类型以有机孔为主,结构以微孔和介孔为主;富碳凝灰岩薄夹层混合质页岩岩相、高碳凝灰岩薄夹层硅质页岩为优质岩相,孔隙度分别为6.27%和6.43%,TOC值分别为10.11%和9.35%,含气饱和度分别为92.59%和91.81%,脆性指数分别为55.24%和61.19%,是地质和工程的双“甜点”段。(3)研究区二叠系广泛发育的层状藻为主要有机质来源;在侏罗纪主排烃期,其构造稳定、二叠系烃源岩排烃较少,中侏罗纪—早白垩纪早期为主生气期,构造活动较弱,页岩气的保存条件好,现今已完成生气过程,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Ro值约2.1%,勘探潜力巨大。(4)建南、龙驹坝、三星区块为有利勘探区,其中建南区块潜力最大;茅四段(3)小层及吴二段(3)小层为优质层系的靶窗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沉积演化 有机孔 斜坡-陆棚 “高有机碳-高灰质”页岩 吴家坪组 茅口组 中上二叠统 川东红星地区
下载PDF
二叠系大隆组——一个页岩气勘探开发新层系
8
作者 李世臻 杨晓光 +6 位作者 徐秋晨 李飞 宋腾 李浩涵 魏思宇 王超 王昱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3-254,共2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既要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又要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这就迫切需要立足国内加大清洁能源勘探开发力度。近10年来,页岩气作为一种低碳清洁能源,成为世...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既要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又要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这就迫切需要立足国内加大清洁能源勘探开发力度。近10年来,页岩气作为一种低碳清洁能源,成为世界天然气产量增长的主体,深刻改变了全球能源供给格局(赵文智等,2020;邹才能等,2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大隆组 页岩气 鄂西—渝东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一段沉积期古地貌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 被引量:2
9
作者 邓远 陈轩 +5 位作者 覃建华 李映艳 何吉祥 陶鑫 尹太举 高阳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依据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一段沉积期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预测了其有利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一段发育丰富的粒序层理、块状层理、爬升沙纹层理及植物碎片,频繁出现的对偶粒序... 依据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一段沉积期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预测了其有利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一段发育丰富的粒序层理、块状层理、爬升沙纹层理及植物碎片,频繁出现的对偶粒序及内部侵蚀面沉积构造为湖泊异重流成因,进一步识别出水道、水下天然堤、朵叶体及侧缘4种微相类型,其中水道和朵叶体为有利储集微相。②芦草沟组一段沉积期,吉木萨尔凹陷古地貌整体呈“南低北高、中部低东西高”的沉积格局,低部位发育古沟槽、古低凸起及古低洼3类微古地貌单元。古沟槽内水道储层为加积叠置、厚层状充填,古低洼区内朵叶体为进积—侧积叠置、薄层席状披覆,古低凸起分割异重流沉积;古斜坡区异重流欠发育。③吉木萨尔凹陷南部发育3个异重流供给水道区。异重流水道向北进积,主水流线分散成多支,在水道末端形成多个连片叠置的朵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页岩油 异重流 朵叶体 水道 芦草沟组 二叠系 吉木萨尔凹陷
下载PDF
Kinetic simulation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in-situ conversion of shale oil
10
作者 ZHANG Bin YU Cong +3 位作者 CUI Jingwei MI Jingkui LI Huadong HE Fe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6期1288-1296,共9页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re determined through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and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using four typical samples selected from the Cretaceous Nenjiang Formation in the northwest ...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re determined through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and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using four typical samples selected from the Cretaceous Nenjiang Formation in the northwest of Songliao Basin,Chang 7 Member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west of Ordos Basin,Paleogene in the southwest of Qaidam Basin,and Lucaogou Formation of Jimusar Sag in the east of Junggar Basin.The results show that activation energy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maturity and mainly ranges between 197 kJ/mol and 227 kJ/mol.On this basis,the temperature required for organic matter in shale to convert into oil was calculated.The ideal heating temperature is between 270℃and 300℃,and the conversation rate can reach 90%after 50-300 days of heating at constant temperature.When the temperature rises at a constant rate,the tempera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majo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eriod ranges from 225 to 350℃at the temperature rise rate of 1-150℃/month.In order to obtain higher economic benefits,it is suggested to adopt higher temperature rise rate(60-150℃/month).The more reliable kinetic parameters obtained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designing more reasonable scheme of in-situ heating 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ARBON GENERATION kinetics shale oil activation energy IN-SITU CONVERSION permian Lucaogou FORMATION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7 Member Cretaceous Nenjiang FORMATI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simulation
下载PDF
延安地区山西组泥页岩岩相及沉积相特征
11
作者 赵卫卫 王嘉楠 +4 位作者 李慧 刘钰晨 单长安 王凤琴 孙建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81-6690,共10页
目前世界能源发展由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化,天然气作为清洁的化石能源是两者过渡最好的选择。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西组地层是中国陆相页岩气勘探潜力较大的层系,近年来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勘探开发成果。为进一步加深对该地区的地质认识... 目前世界能源发展由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化,天然气作为清洁的化石能源是两者过渡最好的选择。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西组地层是中国陆相页岩气勘探潜力较大的层系,近年来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勘探开发成果。为进一步加深对该地区的地质认识,以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西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开展山西组岩石类型、岩相类型、沉积相展布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地区山西组泥页岩主要发育泥质硅质页岩(S-3)、黏土岩(CM)、含钙/硅质黏土页岩(CM-1)、含钙/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M-2)4种岩相类型。页岩、粉砂质泥岩、碳质泥岩、细粒砂岩4种岩石类型。发育滨浅湖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南北条带状发育。通过有机质成熟度Ro、有机碳含量(TOC)、暗色泥岩厚度将岩相进一步划分为3种类型,其中Ⅰ型岩相为油气勘探有利岩相,在山1段主要分布在延长东部地区、北部地区,山2段主要分布在甘泉下寺湾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二叠系 山西组 泥页岩 岩相 沉积相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随机森林算法的页岩岩性识别——以准噶尔盆地芦草沟组为例
12
作者 秦志军 操应长 冯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5-603,共9页
在储集层岩性识别的应用中,特别是对页岩等非均质性较强的非常规储集层的岩性识别,机器学习算法的高效性、准确性和有效信息整合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考虑到岩性识别的特征参数优选问题,优选自然伽马、T2几何平均值、结构指数、骨... 在储集层岩性识别的应用中,特别是对页岩等非均质性较强的非常规储集层的岩性识别,机器学习算法的高效性、准确性和有效信息整合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考虑到岩性识别的特征参数优选问题,优选自然伽马、T2几何平均值、结构指数、骨架密度指数、密度和深侧向电阻率,采用结合递归特征消除的随机森林算法,对准噶尔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页岩储集层的主要岩性进行识别;利用传统的随机森林算法和支持向量机法,对同一套资料进行岩性预测,并与岩石薄片鉴定结果对比。结合递归特征消除的随机森林算法只需选择一半的测井参数,便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而且通过优选特征参数,缩短了算法的运行时间。因此,结合递归特征消除的随机森林算法能够实现测井特征参数的优选,提高页岩岩性识别的准确率,缩短运行时间,为复杂岩性识别和多参数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算法 递归特征消除 特征选择 中二叠统 芦草沟组 页岩储集层 岩性识别
下载PDF
碱湖页岩酸碱性差异对页岩成岩演化及储集层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长志 郭佩 +2 位作者 许景红 钟凯 文华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1,共14页
利用薄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等实验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不同沉积区页岩的沉积-成岩环境和主要成岩作用进行研究,重建其差异成岩演化过程。风城组沉积期碱湖中心区的页岩一直保持碱性成岩环境,早期(R_(o)&l... 利用薄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等实验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不同沉积区页岩的沉积-成岩环境和主要成岩作用进行研究,重建其差异成岩演化过程。风城组沉积期碱湖中心区的页岩一直保持碱性成岩环境,早期(R_(o)<0.5%)以碱盐矿物(含钠碳酸盐)及钾长石自生为主,晚期(R_(o)>0.5%)以硅酸硼钠石交代碱盐矿物为主。湖盆边缘缓坡区页岩经历了弱碱—酸性成岩环境的转变,早期以硅质和含镁黏土矿物自生为主,晚期以长石和碳酸盐矿物溶蚀为主。过渡区的页岩经历了碱性—酸性成岩环境的转变,早期以白云石和沸石自生为主,晚期主要经历了长石和碳酸盐矿物的硅酸硼钠石化或硅化。碱湖页岩成岩早期的矿物自生作用差异性是控制页岩可压性的主要因素,而成岩晚期的差异性溶蚀作用是影响游离态页岩油含量的主要因素。碱湖的过渡区—边缘缓坡区的白云质页岩和粉砂岩可压性强,游离态页岩油含量相对较高,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利甜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成岩作用 碱性环境 自生矿物 溶蚀作用 二叠系风城组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二叠统咸化湖相烃源岩生气潜力及天然气勘探意义
14
作者 冯德浩 刘成林 +5 位作者 杨海波 韩杨 杨小艺 苏加佳 李国雄 张景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9-1304,共16页
中二叠统咸化湖相页岩是准噶尔盆地东部最重要的烃源岩,研究其生气潜力及成藏贡献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近年来新钻井的录井、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半开放体系热模拟实验及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系统评价了中二叠统咸化湖... 中二叠统咸化湖相页岩是准噶尔盆地东部最重要的烃源岩,研究其生气潜力及成藏贡献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近年来新钻井的录井、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半开放体系热模拟实验及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系统评价了中二叠统咸化湖相烃源岩的生气潜力,研究了天然气成因和来源,提出了有利的天然气勘探领域。研究表明:(1)东道海子凹陷中二叠统咸化湖相烃源岩厚度自边缘向凹陷中心逐渐增大,凹陷中部厚度普遍超过350 m,最厚可达600 m。阜康凹陷存在2个中二叠统咸化湖相烃源岩厚度高值区,其中东北缘烃源岩厚度主要为200~250 m,中南部烃源岩厚度超过400 m。阜康凹陷和东道海子凹陷中二叠统咸化湖相烃源岩以中等—极好烃源岩为主,发育倾油型生烃母质,具有厚度大、滞留烃含量高、普遍达到生气窗的特点,具备规模生气潜力。(2)准噶尔盆地东部发现来自于咸化湖相烃源岩生成的油型气,主要分布在阜康凹陷、东道海子凹陷和阜康断裂带,克拉美丽气田和彩南油气田煤型气也混有中二叠统生成的油型气。(3)阜康凹陷和东道海子凹陷超深层是油型气勘探的有利地区,主要包括源外常规气、源内致密气和源内页岩气3个有利的天然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气潜力 油型气 页岩 中二叠统 咸化湖盆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泥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赋存状态研究
15
作者 支东明 冷筠滢 +6 位作者 谢安 唐勇 何晋译 何文军 李志明 邹阳 朱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4-964,1001,共12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泥页岩不同层段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赋存状态特征认识较为薄弱,通过采用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荧光薄片和氩离子抛光电镜等实验技术,厘清不同层段烃源岩物质基础、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意义、...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泥页岩不同层段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赋存状态特征认识较为薄弱,通过采用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荧光薄片和氩离子抛光电镜等实验技术,厘清不同层段烃源岩物质基础、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意义、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对玛湖凹陷下一步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玛湖凹陷风城组泥页岩主要为中等—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型,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表明具有高丰度的Pr和Ph、β-胡萝卜烷及C_(29)重排甾烷,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呈反“L”型分布,指示有机质以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贡献为主;较低的Pr/Ph比值以及较高的伽马蜡烷指数,反映出沉积环境主要为咸化的还原环境;C_(31)αβ22S/(22S+22R)、C_(29)M/C_(29)H和C_(29)ββ/(ββ+αα)等藿烷类和甾烷类成熟度参数表明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另外,风城组二段泥页岩相对于风一段、风三段具有更大的生烃潜力,具备更好的烃源岩物质基础,同时C_(20)/C_(23) TT、C_(21)/C_(23)TT、Ga/C_(30)H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相关参数指示风二段藻类等贡献较多,更偏还原和咸化的环境;结合风二段以游离赋存状态为主,认为烃类赋存于粒间孔和粒内孔中。风二段有利于页岩油富集与保存,展现出更好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游离烃 页岩油 泥页岩 风城组 二叠系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鹤峰地区中上二叠统海相页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以HD1井为例
16
作者 姜生玲 彭传圣 +4 位作者 周庆华 张立原 胡晓兰 洪克岩 朱亮亮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0,共10页
以鹤峰地区参数井HD1井为例,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全岩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温吸附以及现场解吸等实验分析,对湘鄂西褶冲带鹤峰地区中上二叠统孤峰组—大隆组海相页岩的非均质性展开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中上二叠统孤... 以鹤峰地区参数井HD1井为例,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全岩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温吸附以及现场解吸等实验分析,对湘鄂西褶冲带鹤峰地区中上二叠统孤峰组—大隆组海相页岩的非均质性展开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中上二叠统孤峰组—大隆组海相页岩主要发育硅质、混合质、钙质和黏土质4类页岩岩相。受岩石相控制,不同岩相的宏观构造裂缝线密度差异较大,且发育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微观孔缝结构。位于孤峰组和大隆组下部的硅质页岩相有机碳含量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渗透率参数指标极差、突进系数和变异系数显示大隆组混合质页岩相和钙质页岩相的层内非均质性较弱,硅质页岩相的层内非均质性强;下窑组和孤峰组不同类型岩相均表现出较强的层内非均质性特征。孤峰组—大隆组页岩生气能力和储集能力的非均质性致使不同类型岩相含气性亦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总体上,有机碳含量高,脆性矿物、宏观裂缝、微观有机孔及矿物内部微裂隙较发育,储集物性好、解吸气含量高的层段均位于孤峰组和大隆组下部的硅质页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 岩石相 非均质性 HD1井 中上二叠统 鹤峰地区
下载PDF
湘中坳陷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地质条件 被引量:29
17
作者 顾志翔 彭勇民 +2 位作者 何幼斌 胡宗全 翟羽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8-299,共12页
根据湘中坳陷二叠系黑色页岩的露头及岩心观测、含气量、地化和物性资料,以及等温吸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方法所获数据,探讨了页岩气地质条件。研究认为二叠系龙潭组、大隆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地质条件。有机碳含量... 根据湘中坳陷二叠系黑色页岩的露头及岩心观测、含气量、地化和物性资料,以及等温吸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方法所获数据,探讨了页岩气地质条件。研究认为二叠系龙潭组、大隆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地质条件。有机碳含量在2%以上;成熟度分布于1.2%-1.6%;储集类型主要为残留粒间孔、粒内孔、溶蚀孔等矿物质孔和少量有机质孔,孔隙度在0.54%-5.15%,等温吸附实验测试平均含气能力在5.488-6.905 m3/t。热演化史分析表明二叠系页岩在沉积之后经历了两次抬升剥蚀,第二次沉降没有达到第一次的最大埋深且没有二次生烃,这可能是导致研究区页岩总体含气量低的原因之一。构造分析表明,印支期和燕山期改造作用,对油气破坏明显,恶化了保存条件增加勘探风险。运用叠合法预测页岩气有利区为湘中涟源—娄底—双峰区、邵阳—邵东区,采用体积法计算页岩气总资源量为(127-425)×10^8m3(中值254×10^8m3),显示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综合分析认为保存条件是该区页岩气成藏的关键因素,也是勘探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坳陷 二叠系 页岩气 保存条件
下载PDF
氮气吸附法—压汞法分析页岩孔隙、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7
18
作者 曹涛涛 宋之光 +2 位作者 刘光祥 尹琴 罗厚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利用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联合表征下扬子皖南地区二叠系页岩的孔隙分布、孔隙度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页岩中发育的孔隙以微孔和大孔为主,其中微孔的体积占页岩总孔隙体积的33.63%~81.08%,平均为56.45%;联孔孔隙度明显高于... 利用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联合表征下扬子皖南地区二叠系页岩的孔隙分布、孔隙度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页岩中发育的孔隙以微孔和大孔为主,其中微孔的体积占页岩总孔隙体积的33.63%~81.08%,平均为56.45%;联孔孔隙度明显高于压汞孔隙度,平均增加96.06%;页岩在微孔和过渡孔-大孔区间均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且微孔的分形维数比过渡孔-大孔更加分散,说明页岩中微孔的非均质性和复杂程度要高于过渡孔-大孔;微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与总有机碳含量、比表面积和生烃潜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石英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过渡孔-大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与总有机碳含量、石英含量呈负相关性,与比表面积和粘土矿物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埋深的增加,微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变化较小,过渡孔-大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明显降低,且分形维数对埋深的敏感性高于孔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页岩 联孔分布 分形维数 氮气吸附法 压汞法 皖南地区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二叠系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33
19
作者 潘磊 陈桂华 +1 位作者 徐强 肖贤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7-793,共7页
应用先进技术与方法,对取自该地区的典型二叠系岩芯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矿物组成、孔隙度及孔隙结构等方面分析。结果表明,这套二叠系烃源岩孔隙发育,平均孔隙度可达5.37%;纳米级孔隙发育,并以微孔和介孔为主;泥页岩总有机碳含... 应用先进技术与方法,对取自该地区的典型二叠系岩芯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矿物组成、孔隙度及孔隙结构等方面分析。结果表明,这套二叠系烃源岩孔隙发育,平均孔隙度可达5.37%;纳米级孔隙发育,并以微孔和介孔为主;泥页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和黏土矿物含量是控制吸附能力和孔隙大小的关键因素。二叠系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度较高,发育大量的纳米级孔隙及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为页岩气储存提供了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地区 二叠系 页岩气 孔隙结构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大黄山矿区二叠系芦草沟组油页岩沉积特征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婧婧 汤达祯 +3 位作者 许浩 陶树 王东营 樊晓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2,共5页
大黄山油页岩矿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北麓,油页岩主要发育于二叠系芦草沟组。芦草沟组地层可分为4个岩性段,各段油页岩品质存在一定差异。大黄山油页岩以中焦油产率的油页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为泥质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该... 大黄山油页岩矿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北麓,油页岩主要发育于二叠系芦草沟组。芦草沟组地层可分为4个岩性段,各段油页岩品质存在一定差异。大黄山油页岩以中焦油产率的油页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为泥质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该区油页岩主要发育于近海大型湖盆的半深-深湖相和滨、浅湖相,形成近乎完整的三级层序,在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发育的油页岩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芦草沟组 油页岩特征 沉积环境 沉积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