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奕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和毒力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叶恭银 胡萃 +2 位作者 洪健 朱俊庆 商建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电镜观察表明,茶奕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_fNPV)为单粒、多粒包埋混合型。其多角体呈五角形、六角形或近圆形;病毒粒子杆状,顶端钝圆;核衣壳亦杆状。多角体、病毒粒子和核衣壳的大小分别为700-1700 nm、233-300×33-133 nm和173-235&... 电镜观察表明,茶奕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_fNPV)为单粒、多粒包埋混合型。其多角体呈五角形、六角形或近圆形;病毒粒子杆状,顶端钝圆;核衣壳亦杆状。多角体、病毒粒子和核衣壳的大小分别为700-1700 nm、233-300×33-133 nm和173-235×30-44 nm。用P_fNPV喂饲三龄幼虫,致死中浓度(LC_(50))为5.93×10~4PIB/ml;各测试浓度下致死中时间(LT_(50)为3.43-5.14天,随病毒浓度提高而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奕刺蛾 多角体病毒 形态 毒力
下载PDF
中国奕刺蛾属与焰刺蛾属分类研究(鳞翅目:刺蛾科)(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武春生 方承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53-760,共8页
属名Iragoides Hering长期被视为Phlossa Walker的同物异名,两者全世界已知12种。通过解剖我国已有的种类,发现它们的外生殖器结构并不相同,两个属的模式种各代表一个类型,因此,本文复用Iragoides Hering为有效名。奕刺蛾属Phlossa的雄... 属名Iragoides Hering长期被视为Phlossa Walker的同物异名,两者全世界已知12种。通过解剖我国已有的种类,发现它们的外生殖器结构并不相同,两个属的模式种各代表一个类型,因此,本文复用Iragoides Hering为有效名。奕刺蛾属Phlossa的雄性外生殖器具有刺蛾科的典型结构;雌性外生殖器的囊导管端部多少有些呈螺旋状,囊突1枚呈新月形。奕焰刺蛾属Iragoides的雄性外生殖器在阳茎端基环两侧有膜质小突起或尾端有微刺突;雌性外生殖器有相连的2枚囊突,囊突上有许多微齿突。共整理出中国奕刺蛾属Phlossa 4种、焰刺蛾属Iragoides 5种,后者包括1新种——线焰刺蛾I.line of usca Wuet Fang,及1新记录种——别焰刺蛾I.elongataHering。编制了两个属已知种的检索表,提供了成虫彩色照片和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刺蛾科 奕刺蛾属 焰刺蛾属 分类 新种 中国
下载PDF
建宁杉奕刺蛾蛹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蒋捷 梁光红 +1 位作者 黄斌 林玉蕊 《武夷科学》 2000年第0期110-113,共4页
本文运用扩散型指标法测定了建宁杉奕刺蛾 (Phlossa jianningana Yang et Jiang)蛹在杉木林间的空间分布型。研究结果表明 ,其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根据 Iwao线性回归关系 ,可得线性回归方程 m* =0 .3935+ 1.4 ... 本文运用扩散型指标法测定了建宁杉奕刺蛾 (Phlossa jianningana Yang et Jiang)蛹在杉木林间的空间分布型。研究结果表明 ,其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根据 Iwao线性回归关系 ,可得线性回归方程 m* =0 .3935+ 1.4 0 2 x,属于聚集分布。运用 Iwao的理论抽样数公式参数计算出了在一定精度水平下的理论抽样数 ,并列出了序抽样分析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建宁奕刺蛾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下载PDF
建宁杉奕刺蛾新种记述 被引量:3
4
作者 杨集昆 蒋捷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26-28,共3页
刺蛾科(Limacodidae)幼虫多为害果树与林木,一般均系阔叶树种。近年,福建发生一种刺蛾严重危害杉木,建宁县林业局与福建林学院在专题研究。成虫标本经鉴定,属奕刺蛾属(Phlossa)一新种,特在此描述以供引用。
关键词 刺蛾科 奕刺蛾属 杉木
下载PDF
建宁杉奕刺蛾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宁超斌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3,共3页
对建宁杉奕刺蛾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人工杉木纯林、山谷、立地条件好长势旺盛的杉木林中危害较重;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冬季浅翻覆土,清除落叶层可显著减少成虫羽化出土,在低龄幼虫期... 对建宁杉奕刺蛾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人工杉木纯林、山谷、立地条件好长势旺盛的杉木林中危害较重;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冬季浅翻覆土,清除落叶层可显著减少成虫羽化出土,在低龄幼虫期采用森得保生物杀虫剂进行机动喷粉防治,可大幅度降低幼虫的虫口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宁杉奕刺蛾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防治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