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oor Toxicity and Field Efficacy of Five Strobilurins Fungicides against Phomopsis asparagi (Sacc.) Bubak
1
作者 Song Huawen Gao Deliang +3 位作者 Xu Nana Hu Zunji Zhuang Zhiguo Zhuang Zhanxing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9年第5期31-33,共3页
[Objective]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ndoor toxicity and field efficacy of five Strobilurins fungicides including pyraclostrobin 250 g/L EC,azoxystrobin 250 g/L SC,kresoxim-methyl 50%WG,picoxystrobin 22.5%SC and t... [Objective]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ndoor toxicity and field efficacy of five Strobilurins fungicides including pyraclostrobin 250 g/L EC,azoxystrobin 250 g/L SC,kresoxim-methyl 50%WG,picoxystrobin 22.5%SC and trifloxystrobin 50%WG against 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and to screen out effective fungicides.[Method]The toxicity was tested by mycelial growth rate method.The field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by routine spraying method.[Result]The indoor toxicities successively were pyraclostrobin>kresoxim-methyl>picoxystrobin>trifloxystrobin>azoxystrobin.The EC50 values were 6.1029,52.5591,83.8257,129.8616 and 252.1214 mg/L,respectively,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enzimidazole fungicide carbendazim(753.3650 mg/L).The field efficacies successively were pyraclostrobin>kresoxim-methyl≥picoxystrobin≥azoxystrobin≥trifloxystrobin.The control effects were 81.20%,77.95%,74.80%,71.69%and 68.54%,respectively,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enzimidazole fungicide carbendazim(48.27%).[Conclusion]The five Strobilurins fungicides all have good toxicity and field efficacy against P.aspara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BILURINS fungicides 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 TOXICITY Field EFFICACY
下载PDF
芦笋茎枯病菌生物学特性与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强 曲润波 +7 位作者 兰波 阴长发 陈洪凡 杜宜新 石妞妞 肖鸿勇 李湘民 杨迎青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462-468,共7页
芦笋因其营养价值高,并具有润肺、镇咳、祛痰、抑制肿瘤生长等药理功能,被称为“蔬菜之王”。然而,茎枯病的普遍发生,给芦笋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其是芦笋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一度被称为“芦笋癌症”,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与遗传多态性对有... 芦笋因其营养价值高,并具有润肺、镇咳、祛痰、抑制肿瘤生长等药理功能,被称为“蔬菜之王”。然而,茎枯病的普遍发生,给芦笋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其是芦笋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一度被称为“芦笋癌症”,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与遗传多态性对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从分类地位的历史演化、寄主范围、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面介绍了芦笋茎枯病菌的分类特征,明确了其学名为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而非天门冬茎点霉(Phoma asparagi);从菌落直径和菌丝干质量等方面介绍了芦笋茎枯病菌不同菌株间生长速率的差异;从致病力测定和不同地理来源菌株的致病力比较等方面介绍了芦笋茎枯病菌的致病性;从基于致病力的遗传多态性、基于rDNA ITS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和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遗传多态性等方面介绍了芦笋茎枯病菌不同地理来源菌株的遗传多态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 天门冬拟茎点霉 分类地位 生长速率 致病性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不同地理来源芦笋茎枯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的差异 被引量:11
3
作者 孟凡 杨迎青 +1 位作者 兰波 李湘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5,共5页
为明确不同省份芦笋茎枯病菌对内吸性和保护性杀菌剂抗药性的差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个省24个菌株对多菌灵和代森锰锌2种杀菌剂的抗药水平,并比较了其差异。结果表明:各省份菌株对2种杀菌剂的抗药性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山东省... 为明确不同省份芦笋茎枯病菌对内吸性和保护性杀菌剂抗药性的差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个省24个菌株对多菌灵和代森锰锌2种杀菌剂的抗药水平,并比较了其差异。结果表明:各省份菌株对2种杀菌剂的抗药性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山东省菌株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最强,平均EC50值为1.10 mg/L,江西省和福建省菌株次之,平均EC50值分别为0.58 mg/L和0.33 mg/L;福建省菌株对代森锰锌的抗药性最强,平均EC50值为34.53 mg/L,河北省和山东省菌株次之,平均EC50值分别为15.88 mg/L和14.19 mg/L。多菌灵相对代森锰锌更易产生抗药性,其抗药菌株为7个,平均抗性水平为3.66,抗性频率为29.17%;而代森锰锌抗性菌株为4个,平均抗性水平为1.90,抗性频率为16.67%。24个菌株中,SD4对多菌灵和代森锰锌的抗药性均较强,抗性水平分别为10.44和3.01,表现出多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 天门冬拟茎点霉 地理来源 杀菌剂 抗药性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毒力及药效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贾海民 赵聚莹 +1 位作者 李术臣 陈丹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5-916,918,共3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病菌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抑制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7.1984、114.1211mg/L,43%戊唑醇SC...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病菌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抑制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7.1984、114.1211mg/L,43%戊唑醇SC抑制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7.4241、47.1322mg/L。10%苯醚甲环唑WG750g/hm2、43%戊唑醇SC750mL/hm2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效分别为95.3%和93.8%,两药剂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他4种药剂抑制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的EC50值为32.4174~1941.6400mg/L,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效为60.1%~82.2%,4种药剂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效显著低于10%苯醚甲环唑WG和43%戊唑醇SC的防效,6种药剂在试验剂量内对芦笋植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芦笋茎枯病病菌 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中国芦笋茎枯病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8
5
作者 余智城 林秀香 +2 位作者 林秋金 陈振东 卢松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538-20540,共3页
对芦笋茎枯病[Phomopsis aspasagi(Sacc.)Bubak]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抗性生理和病害防治5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并提出了芦笋茎枯病今后的研究方向,为防治芦笋茎枯病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芦笋 芦笋茎枯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15种药剂对芦笋茎枯病病原菌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6
6
作者 孙燕芳 郑金龙 +5 位作者 刘巧莲 陈河龙 高建明 习金根 张世清 易克贤 《热带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71-75,共5页
通过菌丝生长法对芦笋茎枯病进行15种药剂的室内筛选实验,以期为该病害的大田防治提供参考。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多菌灵、75%百菌清和70%甲基托布津的EC50和EC95最小,抑菌效果最好;2%嘧啶核苷悬浮剂和20%噻菌铜的EC50和EC95最大。通过... 通过菌丝生长法对芦笋茎枯病进行15种药剂的室内筛选实验,以期为该病害的大田防治提供参考。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多菌灵、75%百菌清和70%甲基托布津的EC50和EC95最小,抑菌效果最好;2%嘧啶核苷悬浮剂和20%噻菌铜的EC50和EC95最大。通过对药剂抑菌效果和使用成本的分析,生产上使用50%多菌灵、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25%阿米西达、50%异菌脲、80%代森锰锌和30%爱苗防治芦笋茎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 拟茎点霉 杀菌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杭州芦笋茎枯病病原鉴定与防治
7
作者 石延霞 王朵 +6 位作者 张旭娟 施建军 路雅静 谢学文 柴阿丽 李磊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43,共7页
2018—2020年,杭州佳慧芦笋种植基地疑似发现芦笋茎枯病危害,为了明确病原菌种类,将采集的病样进行致病菌分离纯化和鉴定,明确该病害为芦笋茎枯病,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通用引物及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比对结果,该病原菌与天门冬拟茎点霉... 2018—2020年,杭州佳慧芦笋种植基地疑似发现芦笋茎枯病危害,为了明确病原菌种类,将采集的病样进行致病菌分离纯化和鉴定,明确该病害为芦笋茎枯病,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通用引物及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比对结果,该病原菌与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同源性为100%,鉴定为天门冬拟茎点霉。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该病菌菌丝完全抑制,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的抑制作用次之,EC_(50)为0.13μg·mL^(-1)。盆栽试验验证,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茎枯病防治效果最好,达94.56%,可作为防治芦笋茎枯病高效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 天门冬拟茎点霉 生物活性测定 病原菌鉴定 吡唑醚菌酯
下载PDF
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宋化稳 高德良 +3 位作者 徐娜娜 胡尊纪 庄治国 庄占兴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32-534,共3页
[目的]比较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筛选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 [目的]比较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筛选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嘧菌酯,其EC50值分别为6.1029、52.5591、83.8257、129.8616、252.1214 mg/L,均显著小于对照药剂多菌灵的EC50值(753.3650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制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啶氧菌酯和肟菌酯分别以有效成分312.5、312.5、625、281.25、625 mg/L施药3次后,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20%、71.69%、77.95%、74.80%和68.54%,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mg/L的防效(48.27%)。[结论]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田间喷施3次后均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有效药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芦笋茎枯病菌 毒力测定 田间药效
原文传递
中国芦笋茎枯病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金良 刘登雷 +4 位作者 杨建国 刘春来 申香菊 徐美艳 崔小英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2年第A04期104-106,共3页
芦笋茎枯病是影响当前芦笋生产的一项重要问题。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亚洲各芦笋产区几乎都有发生。近年来我国芦笋面积不断扩大,其危害程度也随之加重。一旦得了茎枯病,轻则减产,重则毁园绝收,给广大笋农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因... 芦笋茎枯病是影响当前芦笋生产的一项重要问题。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亚洲各芦笋产区几乎都有发生。近年来我国芦笋面积不断扩大,其危害程度也随之加重。一旦得了茎枯病,轻则减产,重则毁园绝收,给广大笋农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因为一旦感染茎枯病将很难根除,因此,芦笋茎枯病被称为"芦笋癌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芦笋茎枯病的病原种类、发生规律、病害流行条件及防治方法等研究,对芦笋茎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方法进行综述,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防治芦笋茎枯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 生物学特性 发生发展规律 防治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